过程流体机械教材:姜培正主编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及复试科目

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及复试科目一、复试工作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1.化工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统一安排在2012年3月30日至31日进行,其中:3月30日上午:专业笔试3月30日下午至31日:外语及综合素质面试2.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分为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听说三部分,其中:专业笔试:100分,考核专业综合知识,答卷时间3小时,采用密封试卷;综合面试:60分,考核综合素质与能力,含实验操作或科研实践能力;外语能力:40分,外语自述、现场阅读翻译、外语提问与回答方式等;复试成绩低于12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除必须参加上述复试内容外,还须参加2门本科阶段该专业主干课程的加试(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相同,加试每科时间为3小时、总分100分,其中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低于60分,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拟录取考生名单根据招生名额和录取排序总分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录取排序总分S总计算:S总=(初试总分/5)×0.5 + (复试总分/2)×0.55.参加复试的同学务必提前一天到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办公室办理复试手续,具体如下:3月29日(星期四)9:00—11:00到化工学院二楼会议室(241室)办理复试手续。
复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等);往届生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携带本科学生证和本科成绩单,所有考生同时提供以上所有有效证件复印件一份存档备查。
另带2张1寸彩色免冠证件照(体检表粘贴照片使用)。
3月29日下午16:00在化工学院309室召开全体复试考生告知大会。
专业代码报考专业复试科目参考书目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化、科技英语《有色冶金原理》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化工机械综合基础1.《过程设备设计》郑津洋主编,(或王志文主编《化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42012年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及复试科目

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及复试科目一、复试工作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1.化工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统一安排在2012年3月30日至31日进行,其中:3月30日上午:专业笔试3月30日下午至31日:外语及综合素质面试2.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分为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听说三部分,其中:专业笔试:100分,考核专业综合知识,答卷时间3小时,采用密封试卷;综合面试:60分,考核综合素质与能力,含实验操作或科研实践能力;外语能力:40分,外语自述、现场阅读翻译、外语提问与回答方式等;复试成绩低于12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期间除必须参加上述复试内容外,还须参加2门本科阶段该专业主干课程的加试(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相同,加试每科时间为3小时、总分100分,其中任何一门加试科目成绩低于60分,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拟录取考生名单根据招生名额和录取排序总分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录取排序总分S总计算:S总=(初试总分/5)×0.5 + (复试总分/2)×0.55.参加复试的同学务必提前一天到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办公室办理复试手续,具体如下:3月29日(星期四)9:00—11:00到化工学院二楼会议室(241室)办理复试手续。
复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等);往届生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携带本科学生证和本科成绩单,所有考生同时提供以上所有有效证件复印件一份存档备查。
另带2张1寸彩色免冠证件照(体检表粘贴照片使用)。
3月29日下午16:00在化工学院309室召开全体复试考生告知大会。
二、各专业复试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专业代码报考专业复试科目参考书目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化、科技英语《有色冶金原理》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化工机械综合基础1.《过程设备设计》郑津洋主编,(或王志文主编《化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南京工业参考书

《电化学原理》(修订版),李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805
电磁学
806
材料力学(机)
《材料力学》第二版,范钦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07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室内设计原理(第二版)(下册)》,陆震纬、来增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陈志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大、天大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30
工业设计理论
《》,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831
材料力学(土)
《材料力学》,孙训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32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33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龙驭球、包世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34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王向荣、林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14
建筑史与建筑设计理论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大、天大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41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二版),王晓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大学_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课后答案下载_1

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课后答案下载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内容简介1 绪论1.1过程流体机械1.1.1过程与生产过程1.1.2过程装备1.1.3过程流体机械1.2流体机械的分类1.2.1按能量转换分类1.2.2按流体介质分类1.2.3按流体机械结构特点分类1.3气体性质和热力过程1.3.1气体状态方程1.3.2气体热力过程1.3.3气体其他性质1.4压缩机概述1.4.1压缩机的分类与命名1.4.2压缩机的用途1.4.3各种压缩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4.4 压缩机的一些术语和基本概念1.5 流体机械的发展趋势1.5.1 创造新的机型1.5.2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规律的研究与应用 1.5.3 高速转子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1.5.4 新型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1.5.5 流体机械的自动控制1.5.6 流体机械的故障诊断1.5.7 实现国产化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 容积式压缩机2.1 往复压缩机基本构成和工作过程2.1.1 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1.2 压缩机级的工作过程2.2 往复压缩机热力和动力性能2.2.1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和计算2.2.2 压缩机的动力性能和计算2.3 往复压缩机气阀和密封2.3.1 气阀组件2.3.2 工作腔滑动密封2.4 往复压缩机调节和其他附属系统 2.4.1 压缩机的容积流量调节2.4.2 压缩机润滑与润滑设备2.4.3 压缩机冷却和冷却设备2.4.4 气体管路和管系设备2.5 往复压缩机选型和结构实例2.5.1 结构形式选择及分析2.5.2 结构参数选择及影响2.5.3 压缩机的驱动机选择2.5.4 压缩机典型结构实例2.5.5 选型计算实例2.6 回转式压缩机2.6.1 螺杆压缩机2.6.2 单螺杆压缩机2.6.3 滑片压缩机2.6.4 液环压缩机(真空泵)2.6.5 罗茨鼓风机3离心压缩机3.1离心压缩机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3.1.1离心压缩机的典型结构与特点 3.1.2离心压缩机的基本方程3.1.3级内的各种能量损失3.1.4多级压缩机3.1.5功率与效率3.1.6三元流理论与三元叶轮的应用 3.2性能、调节与控制3.2.1离心压缩机的性能3.2.2相似理论在离心压缩机中的应用 3.2.3压缩机的各种调节方法及其特点 3.2.4附属系统3.2.5压缩机的控制3.3安全可靠性3.3.1叶轮强度3.3.2转子临界转速3.3.3轴向推力的平衡3.3.4抑振轴承3.3.5轴端密封3.3.6离心压缩机机械故障诊断3.4选型3.4.1选型的基本原则3.4.2选型分类3.4.3选型方法3.4.4选型示例4泵4.1泵的分类及用途4.1.1泵的分类4.1.2泵的用途4.2离心泵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4.2.1离心泵的典型结构、分类及命名方式 4.2.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方程4.3离心泵的工作特性4.3.1离心泵的汽蚀及预防措施4.3.2离心泵的.性能及调节4.3.3离心泵的启动与运行4.3.4相似理论在泵中的应用4.4其他泵概述4.4.1轴流泵4.4.2旋涡泵4.4.3杂质泵4.4.4往复活塞泵4.4.5螺杆泵4.4.6滑片泵4.4.7齿轮泵4.5泵的选用4.5.1泵的选用原则及分类4.5.2选用方法及步骤4.5.3泵的选用示例5离心机5.1离心机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5.1.1非均一系的分离及离心机的典型结构5.1.2分离因数和离心力场的特点5.1.3沉降离心机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及沉降分离过程 5.1.4过滤离心机的有关计算5.1.5离心机的分类5.2过滤离心机与沉降离心机5.2.1过滤离心机5.2.2沉降离心机5.3离心机的选型5.3.1选型的原则5.3.2选型的依据5.3.3选型的基本方法过程流体机械第二版(李云姜培正著)图书目录《过程流体机械》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出版的《过程流体机械》的第二版,本版保留了第一版的编排结构,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还添加了反映近年来的过程流体机械新成果的内容。
《泵与风机》-1

过程机械
流体机械
宏观物体:气态、液态、固态 (三态)
流体机械
械。
(Fluid Machinery)
以流体为工作介质而进行能量转化的机械为流体机
本课程: 气体、液体、固体
工质
作功
理论基础
三大物态,演绎出很多物种、变化和创造
流体机械种类: 水力机械: 水轮机、水斗、水波轮等。 汽轮机械: 蒸汽轮机、废气轮机、燃气轮机 等。 化工机器: 压缩机、泵、制冷机 等。 通风机械: 通风机、鼓风机、风扇 等。 透平机械: 涡轮机、透平压缩机、飞机发动机 等。 液压机械: 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 等。 液力机械: 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液力制动器。
二、工作原理
(一)叶片式泵与风机 1、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风机叶轮
离心泵剖面图
离心泵模型
二、工作原理
(一)叶片式泵与风机 2、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流体沿轴向流入叶片通道,当叶轮在原动机驱动下旋转 时,旋转着的叶片给绕流流体一个轴向的推力,此叶片的推力 对流体作功,使流体的能量增加并沿轴向排出。叶轮连续旋转 即形成轴流式泵与风机的连续工作。
1
一、分类
2、按泵与风机工作原理分类: 叶片式 离心式 轴流式 混流式 往复式 回转式 真空泵 射流泵 水击泵 风机 离心式 叶片式 轴流式 混流式 往复式 容积式 回转式
二、工作原理
(一)叶片式泵与风机 流体流动特点: 流体的出流方向不同 离心式:沿径向 轴流式:沿轴向 混流式:沿斜向 工作原理:工作叶轮旋 转时叶轮上的叶片将能量连 续地传给流体,从而将流体 输送到高压、高位处或远 处。
三大力学:
过程控制 电工电子学 数字控制 计算机等 固体力学 热力学 流体力学
过程流体机械 第二版 (李云 姜培正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_khdaw

∫
0′ 0
d p + c 0′ − c 0 2 ρ
0′ 0 2
2
2
+Hhyd 0-0′
(3-14)
Htot=
∫
0′ 0
d p + c 0′ − c 0 2 ρ
2
2
+Hloss 0-0′=
∫
d p + c 0′ − c 0 2 ρ
2
+Hhyd+Hl+H df (3-15)
物理意义: (三部分)压能、动能、损失,忽略热交换和位能。 1/4
.k h
式中: D2 为叶轮外径;b2 为叶轮出口轴向宽度; b2 / D2 为叶轮出口相对 宽度(0.025~0.065) ;φ2r 为流量系数(径向叶轮 0.24~0.40,后弯叶轮 0.18~ ;τ2 为叶轮出口通流系数。 0.32,β2A ≤30º强后弯叶轮 0.10~0.20) ☆思考题 3.4 何谓欧拉方程?试写出它的理论表达式与实用表达式,并说明 该方程的物理意义。 欧拉方程: (叶轮机械基本方程)理论和实用表达式
☆思考题 3.7 试说明级内有哪些流动损失?流量大于或小于设计流量时冲角 有何变化?由此会产生什么损失?若冲角的绝对值相等,谁的 损失更大?为什么? 级内流动损失 (1)摩阻损失 Hf ∝ q 2 ( c 2 平均气速) ; (2)分离损失:边界层( c→0)
V m
分离(回流) ,控制通道扩张角(锥度、扩压度,图 3-8) ; (3)冲击损失(叶 轮、扩压器) : (叶轮为例,扩压器类似分析) ;叶轮进气角 β1≠叶片进口角 β1A, 冲击分离损失(相当于扩张角 ↑) ; 损失 (进气冲角) 冲击面 分离区 (漩涡区) 原因 流量/设计流量 i=β1A-β1 (相同冲角) 工作面 非工作面 分离区 较大 <(小 qV) 正冲角 i>0 (前面) (背面) 易扩散 =(设计 qV ) 零冲角 i=0 无 无 无 损失 ↓ 非工作面 工作面 分离区 较小 >(大 qV) 负冲角 i<0 (背面) (前面) 较稳定 (4)二次流损失:垂直环流; (5)尾迹损失:叶尖绕流; ☆思考题 3.8 多级压缩机为何要采用分段与中间冷却? 分段与中间冷却: 分段(冷却、抽气) 、中间冷却(耗功 ↓→等温过程) 、工 艺(排温,防腐蚀、分解、化合) 。 ☆思考题 3.9 试分析说明级数与圆周速度和气体分子量的关系。 级数与叶轮圆周速度 u2 和气体分子量μ的关系 u2↑,单级 Lth↑→级数 ↓,但叶轮材料强度、气流马赫数 Mw1 和 Mc2、叶轮 。 相对宽度 b2 / D2(范围 0.025~0.065)限制 u2(<320~300 m/s) 圆周 机器(特征) Mμ2 气体 (同压比下所需) 表 3-1 气体分子量 材料 速度 µ 常数 多变压缩功 级数 μ [J/(kg•K)] 介质 强度 u2[m/s u 2 R Hpol [kJ/kg] 8315 kT in ] 影响小 重 F-11 136.3↑ ↓ 16.97↓ 1 ↓ 186 限制 u2 轻 H2 2↓ ↑ 1319.45↑ 32↑ 280 影响小 限制 u2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参考题目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参考题目14级过程控制课程设计题目1班课程设计参考题目:一、温度控制(单回路、串级、前馈—反馈、比值控制)(40)1、换热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单回路控制控制方案设计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9、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10、发酵罐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11、换热器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控制方案设计1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9、发酵罐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20、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21、换热器出口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控制方案设计2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9、发酵罐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30、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出口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31、换热器出口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9、发酵罐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40、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原料油与蒸汽流量比值控制方案设计41、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42、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串级控制方案设计43、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44、锅炉出口蒸汽压力比值控制方案设计45、炉膛负压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46、炉膛负压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47、离心泵压力定值控制方案设计2班课程设计参考题目:1、换热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单回路控制控制方案设计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9、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出口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10、发酵罐温度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11、换热器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控制方案设计1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19、发酵罐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20、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出口温度串级控制方案设计21、换热器出口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控制方案设计2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29、发酵罐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30、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出口温度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31、换热器出口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2、乳化物干燥器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3、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4、管式加热炉出口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5、夹套式反应器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6、燃烧式工业窑炉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7、精馏塔精馏段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8、流化床反应器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39、发酵罐温度比值控制方案设计40、管式热裂解反应器原料油与蒸汽流量比值控制方案设计41、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42、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串级控制方案设计43、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44、锅炉出口蒸汽压力比值控制方案设计45、炉膛负压单回路控制方案设计46、炉膛负压前馈—反馈控制方案设计47、离心泵压力定值控制方案设计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戴连奎,《过程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杜维,《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姜培正,《过程流体机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王毅,《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厉玉鸣,《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厂和技术部门提供前期的训练。
化工机器--离心泵

四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1)管路特性曲线
(2)工作点
所谓离心泵的工作点是指离心泵的性 能曲线(H~Q曲线)与管路特性曲 线的交点,即在H~Q坐标上,分别 描点作出两曲线的交点M点。 如果H~Q曲线方程可近似表示为 H=A-BQ2管路特性曲线方程表示为 H=K+CQ2,则工作点对应的流量和 扬程由这两个方程联立求解。
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由于泵壳中流道逐渐加 宽,液体的流速逐渐降低,又将一部分动能转变为 静压能,使泵出口处液体的压强进一步提高。液体 以较高的压强,从泵的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输送 至所需的场所。 当泵内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时,在中心处 形成了低压区,由于贮槽内液面上方的压强大于泵 吸入口处的压强,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液体便经吸 入管路连续地被吸入泵内,以补充被排出的液体, 只要叶轮不停的转动,液体便不断的被吸入和排出。 由此可见,离心泵之所以能输送液体,主要是依靠 高速旋转的叶轮,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获得了能 量以提高压强。
五、离心泵的相似及应用
(一)相似的产生及判据 1 相似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尺寸泵,如用于水利灌溉 的超大尺寸泵,其吸入口直径超过2米。这样的泵往往是先在实 验室将其缩小研究,等性能稳定、符合要求后,在将其放大, 这样保证在最小的制造成本下,制造出性能可以预知的大尺寸 泵。 这种问题的实质是要建立小泵与大泵之间随尺寸变化而性能 变化的数学关系。建立了这种关系,我们便称这两台泵相似。 而这种关系被称为相似定律。 2 相似的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两台泵相似,应满足以下条件: 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
离心泵的能量损失 容积损失(泄露引起的) 容积效率 水力效率 机械效率
水力损失(粘性和涡流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过程流体机械
①压缩机——(容积式;动力式) ②泵 ③分离机
(二机一泵)
• 关系:
过程流体机械
过程机械
流体机械
二机一泵
过程工业中全部 动设备
以流体为工作介质 的机械设备
1.3 流体机械
流体(Fluid):
①:液体和气体的总称叫流体。 ②:具有流动性,又有相似运动规律的介质叫流体 ③:受任何微小剪切力都能连续变形的物质叫流体
现代重要作用
物理工程 化学工程 生物工程
新材料生产的基础 能源开发转化的核心 现代农业生产的后盾 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依托 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 环境治理的手段
电子与控制
过程工业
过程装备
机械工程
过程装备: (Process Equipment )
三大部分:
1.过程设备 2.过程机械 3.过程控制
( Process Equipment) ( Process Machinery) ( Survey-control Equipment )
宏观物体:气态、液态、固态 (三态)
本课程: 气体、液体、固体
理论基础
三大物态,演义出多少物种、变化和创造
流体机械 (Fluid Machinery)
以流体为工作介质而进行能量转化的机械为流体机械。
功质
流体机械种类:
作 功
水力机械: 水轮机、水斗、水波轮等。
汽轮机械: 蒸汽轮机、废气轮机、燃气轮机 等。
• 机械:(machinery)(mechical appliance)(大百科全书著述)
• 定义:将已有机械能或非机械能转换成可利用的机械能,以及将 机械能变换为某种非机械能或用机械能做一定工作的装备和器具。
•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泛称。
• 机器:零件、部件间有确定的相对远动,用来转换或利用机械能
原动机与工作机:
本质相似,作用结果相反。
本质: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基本结构、分析计算方 法、设计维修等相同或相似。
• (一)按能量转换与传动分类:
原动机
流体机械
工作机 液力传动机
流体机械分为:原动机;工作机;液力传动机
(1) 原动机:
将流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动力能的机械为原动机。
↓ 势能(压能)动能
↓ 机械能
特点:流体能→机械能 ; 流体产生动力。
例如:水轮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废气轮机、涡轮发动
机、蒸汽机、内燃机、等。
(1)过程设备(静设备): (Process Equipment)
压力容器、塔、反应釜、换热器、 储罐、加热炉、管道 等。
也称为:化工设备; 压力容器
容器联想
占过程工业总设备投资 的 80 ~ 85%
《过程设备设计》 《压力容器》
(2)过程机械(动设备): (Process Machinery)
化工机器: 压缩机、泵、制冷机 等。
通风机械: 通风机、鼓风机、风扇 等。
透平机械: 涡轮机、透平压缩机、飞机发动机 等。
液压机械: 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缸 等。
液力机械: 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液力制动器。
你知道 多少?
• 1.4 流体机械分类 (Fluid Machinery Classify)
(2)工作机: 将机械能转化为流体的能量的机械为工作机。
特点:机械能→流体能;流体吸收动力。
例如:压缩机、泵、鼓风机、通风机、制冷机 等。
(3)液力传动机: 将机械能转化为流体能,然后流体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特点:机械能→流体能→机械能;流体传递动力。 例如:
液压机械: 液压马达+液压泵、液压缸 等。 液力机械: 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液力制动器。
1. 绪 论 (Introduction)
1.1 过程工业 (Process Industry)
流体
物料
过程工业:以流体型材料(气、液、粉)为处理原料的
工业,叫 过程工业。
工业特点: 大型化、管道化、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
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控制先进、人员少。
科学技术越发达,过程工业就越多、越大。
他是现代工业的主要体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过程工业:
化学,物理,生物变化
物质
产品
众多工艺过程
过程工业
覆盖面宽 资源、能源耗量大
产值比例高 发展前景好 污染严重
对口工业:
化工 石油化工 煤化工 冶金 建材 制药 化肥 轻工 燃烧 制氢 合成 环境 生态 食品 产汽 制药工业
新能源 新材料 循环工业
过程流体机械
(Process Fluid Machinery) 第二版
教材:李云 姜培正 主编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课时:48
授课人:陈建国
1. 绪 论 (Introduction)
本章主要内容:
1. 绪论 1.1 过程工业:过程工业的三大组成部分 1.2 过程流体机械 1.3. 流体机械 1.4. 流体机械分类
•
的机械。
• 机构:由两个以上构件经过活动副连接实现规定远动的组合件。
• 机械分三类: • 第一类:动力机械 • 电动机、内燃机、汽轮机、风力机、水轮机、气动马达、液压马达等。 • 第二类:工作机械 • 制冷装置、粉碎机械、机加工机械、搬运机械、造纸机械等 • 第三类:能量转换机械 • 压缩机、热泵、水泵、液压泵 压力容器、塔、反应釜、换热器、精馏塔等因机械制造产品也归属机械范畴。
也称为:控制仪表;自动化设备
过程控制内容: 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浓度、密度、粘度等
• 三大专业课所用基础课程:
主要基础理论:
数 学 + 力学
过程设备
固体力学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过程机器 过程控制
工程热力学 流体力学
电工电子学 数字控制 计算机等
三大力学:
固体力学 热力学 流体力学
压缩机、泵、分离机(二机一泵); 电机、风机、制冷机、蒸汽轮机、废气轮机 等。
也称为化工机器;流体机械;动力设备;泵与压缩机
占过程工业总设备投资的 20 ~25%,系统运行的心脏。
(3)过程控制 (Survey-control Equipment)
测控仪表、阀、电气源、转换器、计算机 ,监控设备,记录设备等
气体类(gas):空气(air) 、化学气(H2、O2、N2)、 蒸汽(steam)、燃气(gas)、石油气(oil gas)
液体类(liquid):水、油、化学液体、乳浊液、混合液….. 粉粒类(powder) :植物粉、食物粉、药物粉、化学粉、
矿物粉、液固混合液等。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