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课件

学习型组织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组织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适应和发展的组织,能够不断改进和创新。
详细描述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了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优秀的农业推广组织应该具备学习能力,能够不断 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需求。该理论主张通过建立学习机制,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推动农业推广工作的持续发展 。
详细描述
创新扩散理论强调了新技术、新理念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创新是 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该理论主张通过有效的推广手段,使农民了解并接 受这些创新,进而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参与式发展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农民在农业推广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认为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决策和实 施过程。
详细描述
参与式发展理论认为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农业推广方式存在局限性,应该注重农民 的需求和意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该理论主张通过参与式方法,使农 民能够自主决策,实现自我发展。
农业推广学的未来展望
未来农业推广学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加强与相关学科领域 的交叉融合,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农业推广学还将 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
PART 02
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的核心是将新技术、新理念传播给农民,使其接受并应用 。
PART 03
农业推广的方法与技术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大众传播法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等媒介,将农业知识和技术信
息传播给广大农民。
集体指导法
组织农民进行集体学习,如培 训班、座谈会等,以提高农民 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

《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农业推广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农业推广学》课程是面向农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涵义、农业推广的组织与人员管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学应考者面向现代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推广工作能力,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六章。
在掌握农业推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农业创新扩散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及效益、农民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及心理特征、农业推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农业推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农业推广人员与组织管理、农业推广的方式方法与试验示范、农业推广的信息服务与传播、农业推广经营的程序及技巧、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与方法等内容。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农业推广工作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应考者对农业推广学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农业推广学在农村社会、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农业创新采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心理定势,行为激励,农业推广沟通、农业推广方法示范,农业推广信息,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和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等。
3.熟悉农业推广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农民行为改变的规律,农业推广方法的效应、农业推广示范的步骤、农业推广经营的选择和农业推广评价的程序等。
4.运用农业推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三)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农业推广学》,王慧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介绍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的性质内容、研究对象及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农药营销与推广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营销与推广》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Marketing and Extension for Pesticide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营销与推广英文名称:Marketing and Extension for Pesticide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27学分:1适用对象:植物保护专业考核方式:以课程论文进行考核先修课程:化学保护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掌握农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理论及基本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贯串农药市场和农药行销的案例。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开设。
总学时为27学时。
通过课程论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药营销与推广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的概念、农药市场营销环境、目标市场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为毕业后从事农药营销和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观念)(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市场营销学的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2.掌握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1.主要内容:市场营销学的定义、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市场营销学的定义、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定义,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第二节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1.主要内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市场营销学的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
第三节市场营销观念1.主要内容:各种营销观念的主要特点及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观念的特点及比较。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学习计划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学习计划篇一: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总体安排一、课程目标农业推广学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理论与农业推广技能。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1、掌握农业推广理论及其在农村发展中的运用;2、掌握农业推广方法和要领;3、掌握农业推广教育方法与技能;4、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和管理技能。
5、锻炼、培养和提高从事农业推广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材选用1、教学主用教材:《农业推广学》(第二版),由高启杰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参考教材:1)王慧军(XX):《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高启杰(XX):农业推广学案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3)高启杰(1997):现代农业推广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4)汤锦如(1999):农业推广学,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5)许无惧等(1997):农业推广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3、参考资料:1)许无惧等(1989):农业推广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2)郝建平(1997):农业推广技能,经济科学出版社3)H.阿尔布列希特等(1992):农业推广----基本概念与方法 4)参考文献:1995-XX农业推广研究文献 5)教学参考课件:欧美国家农业推广三、课时安排1、总学时安排:共56学时,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16学时,教学实习3天。
(注:原教材中第三章不列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中)2、实验课和教学实习安排 1)实验课:实验一:农业科技进步率与成果转化率计算实验二:农民短期培训教学计划和教案设计实验三:农业推广试验与成果示范设计实验四:农业推广试验示范结果分析实验五:农业推广演讲计划和准备实验六:农业推广工作效益的计算与分析 2)教学实习实习一:农业推广工作参观,天; 实习二:参观农业推广成果示范,天; 实习三:农业推广演讲,2天;第二部分大纲分章第一章导论学时分配:2学时,课堂讲授重点: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学习要点◆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趋势◆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模式一、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趋势二、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第二节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功能一、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二、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研究进展一、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二、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学时分配:4学时,课堂讲授重点:行为产生理论,行为改变理论,行为改变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学习要点:◆行为及其产生的机理篇二:XX年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XX年秋季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年龄在17~50周岁的农民(即1997年8月31日~1964年9月1日之间出生),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
农业推广学课件

十、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
(一)研究内容 4个方面:
• 1、农业推广原理 包括农业创新扩散、科技成果
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 育、推广组织等。
• 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包括大众传播法、集体
指导法、个别指导法、企业牵动、政策激励、示 范引导等。
• 3、农业推广技能 包括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
• 第一层面: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实
证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等。
• 第二层面:各种具体研究方法 如观察法、
(二) 学会运用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光会理论,不
会指导实践,达不到学习目的。(公式-应用题)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多变,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不同。
(三) 有深入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体系、并能将理论、 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改革创新的能力。
这是对我们在座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如 果对基层的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不做这样要求 的话,我们则不同,因为我们都是具有300%以 上劳动生产率的人才.
益、利润。
生产者需要什么?信息咨询服
务:政策、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科技……
•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 咨询与沟通
(四)中国特色农业推广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农业推广应 该是 :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 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 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 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 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 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 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场”“农会”
• (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 (1927—1949)
《农业推广学教学课件》第06章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 (三)农业推广教育方法 农业推广教育的 方法多种多样,推广工作者要达到预定的目 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象、需求等多种 因素,选择相应的方法。
• 1.农业推广教育方法的分类。
• (1)按传播方式分类,可分为:①个别方式 ②群体方式 ③大众方式
• (2)按指导方式分类,可分为:①集体指导 ②书面指导 ③评比指导 ④现场指导 ⑤通 信、广播电脑指导 ⑥个人接触指导 ⑦组 织指导 ⑧文字媒介等。
• 4.环境方面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农民培训条件,各种相关的激励政策,农村 区域社会氛围及农民的价值取向等,常左右 农民的参与程度。
•通过激发农民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以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 三、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原则
• ( 一 )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
•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一般具有广泛性、地域 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广义来说,凡 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优化农村 环境、开发农民智力等能够采用的新知识、 技术、经验、方法,都是农业推广教育的内 容。
• 从内容的演变趋势看,从产中扩大到产前产 后;从小农业扩大到大农业;从生产拓展到 生活及生态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12类:
• 1.作物生产 • 2.园艺生产 • 3.动物生产 • 4.渔业生产 • 5.农区林业 • 6.经营管理 • 7.农村资源开发与保护
作物生产
园艺生产
8 . 农业机械 • 9.农副产品贮藏加工 • 10.农村能源 • 11.农村家庭管理
• (3)重叠使用教学方法 同时重叠应用两种教 学方法,可以扩充教学过程的内涵,活跃教学 气氛,增加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 (4)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农业推广学:1第一章 绪论

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 农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的“四级农科网”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民 技术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起了 一定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群众搞科研,贬低专家和 科研机构的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 198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要恢复和健全各级农 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办好县一级机构,逐步把技术推广、 植保、土肥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 导。”
英国的大学推广与推广教育
❖ 19世纪40年代“大学推广”一词出现在英国;
❖ 1866年,英国剑桥、牛津大学一改贵族教育传统, 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派教师到校外进行教 育活动,为那些不能进入大学的人们提供教育机 会,从而创立了推广教育;
❖ 1873年剑桥大学正式建立“推广教学中心”并首 先使用“推广教育”一词,用来描述大学到校外 进行农业教育活动;
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广义的农业推广
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 它是农业生产发 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 求目标的产物。
它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 民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等包括:
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 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 农村青年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
1995 年 , 农 业 部 将 全 国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 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土壤 肥料总站、全国种子总站 合并,组建了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使其成 为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 龙头。
YOUR SITE HERE
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活动
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教学大纲

《农业技能履行知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农业技能履行知识》是讲演农业企业在经营农产品、农业技能跟农业破费资料商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的法那么跟办法的使用学科。
2.课程的目的跟任务:系统深造农业市场的全然实践知识,树破以破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提高老师停顿农产品市场调研、开拓跟市场化运作的才干。
3.适应专业:本大纲有用于农学类专业的《农业技能履行知识》课程教学。
4.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开设90学时,实践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60学时。
5.要紧教学办法与伎俩:本课程要紧采用课堂解说与讨论相结合的办法。
部分使用投影仪与多媒体课堂。
6.调查办法:本课程采用往常调查与结业检验相结合的调查办法,往常调查包括作业、训练报告、专题调查、上课记录等外容,检验总评〔100%〕=检验效果〔80%〕+考察效果〔20%〕。
7.课外自学恳求:恳求老师使用课外时刻预习跟稳定所学内容,积极使用报刊杂志扩大年夜视野,熟悉农业市场经营的法则、新办法跟新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解水平跟实践才干。
二、教学全然恳求跟才干培养恳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抵达以下恳求:第一章绪论理解:农业市场学的发作与展开、全然内容、研究办法;市场含义、特色、天性性能跟机制。
领会:鲜活的营销实践催生新的营销不雅观点跟实践。
把持:市场营销不雅观点跟营销组合战略的的演变过程,以及农业市场的特征跟政府调控市场的伎俩;熟练把持市场营销不雅观点的三大年夜支柱。
理解:政府对农业市场调控的需求性。
第二章农业市场分析理解:破费者置办举动办法及阻碍因素,应对农业市场营销状况的战略领会:农业市场营销状况分析的意思把持:农产品需求跟供给的特征、阻碍因素跟与价钞票的关系及蛛网实践;破费结构变更的法那么性,第三章农业市场调研理解:市场调研的典范、办法跟步伐领会:农业市场调研的意思把持:市场猜想情理,猜想跟决定的常用办法理解:判定性决定与非判定性决定的区不。
第四章目的市场营销战略理解:市场细分化实践的发作与展开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138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位课)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农业推广项目管理 总 学 分:4.0 ,其中实验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它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本专业学生能动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农业推广理论、方法与技能,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的信息推广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推广实践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选用《农业推广学》(汤锦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为教材。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1 绪论 2 10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 2 2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 3 11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 2 3 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 4 12 农业推广计划 2 4 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6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6 5 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2 14 农业推广组织 2 6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方式 2 15 农业推广人员 2 7 农业推广实验与示范技能 4 16 农业推广调查 2 8 农业技术服务和促销技巧 2 17 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 4 9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 2
第一章 绪论(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农业推广涵义 二、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与作用 一、农业推广的性质 二、农业推广的功能 三、农业推广的作用和目的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一、农业推广学定义 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章重点: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农业推广学定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3.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 一、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涵义 二、框架中两个系统的特征 三、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农业推广沟通 一、农业推广沟通的概念和分类 二、农业推广沟通要素、程序和特点 三、农业推广沟通的障碍和影响沟通的因素 四、提高有效沟通措施 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本章重点:农业推广框架模型,农业推广沟通要素、程序和特点,提高有效沟通措施。 本章难点: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第三章 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4.0学时) 第一节 行为产生和改变规律 一、行为产生 二、行为改变 三、行为改变的规律 第二节 农民个人行为的改变 一、农民个人行改变的动力与阻力 二、个人行为改变的经历时期 三、影响农民个人行为的因素 四、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五、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 本章重点: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规律,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及其模式。 本章难点:行为改变的模式,个人行为改变的经历时期。 第四章 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6.0学时) 第一节 农业创新的采用 一、创新的采用过程 二、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三、各类采用者采用过程阶段的时间差异规律 四、农业创新采用速度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 一、农业创新扩散方式 二、农业创新扩散过程 三、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 四、农业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农业创新采用过程,农业创新扩散过程,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 本章难点:农业创新扩散曲线形成,S型曲线理论。 第五章 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二、试验示范原则 三、智力开发原则 四、合作推广原则 五、服务配套原则 六、综合效益原则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程序 一、农业推广中常用的程序 二、农业推广程序的灵活应用 本章重点: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农业推广常用程序。 本章难点:灵活应用农业推广“三大”基本步骤。 第六章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方式(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一、大众传播法 二、集体指导法 三、个别指导法 四、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第二节 我国农业推广方式 一、按项目推广方式 二、技术承包责任制推广方式 三、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式 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推广方式 五、农业技术知识竞赛的推广方式 第三节 世界农业推广方式 一、一般推广方式 二、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 三、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 四、群众性推广方式 五、项目推广方式 六、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 七、费用分摊法推广方式 八、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本章重点:农业推广大从传播、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等基本方法。 本章难点:推广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第七章 农业推广实验与示范技能(4.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试验 一、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技术适应性试验 第二节 农业推广示范 一、成果示范 二、方法示范 本章重点:成果示范、方法示范 本章难点:技术适应性试验 第八章 农业技术服务和促销技巧(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技术服务 一、农业技术承包服务 二、技术咨询服务 三、技术经营服务 四、技术市场服务 第二节 农业推广促销技巧 一、促销概念 二、促销手段 本章重点:农业技术承包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技术经营服务。 本章难点:促销手段 第九章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写作技能 一、推广论文的写作 二、推广工作总结写作 三、推广科技铜、协议的写作 第二节 农业推广语言与演讲训练 一、农业推广人员的语言能力 二、农业推广人员的语言技巧 三、演讲的临场发挥 四、演讲的练习 本章重点:农业推广写作技能和语言能力。 本章难点:农业推广人员的语言能力、演讲的临场发挥。 第十章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一、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二、信息的收集 三、信息的处理 第二节 农业推广信息的应用 一、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方式及手段 二、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提高推广人员信息能力 本章重点:信息收集和处理,农业信息网络系运行方式和手段 本章难点:信息的筛选与鉴别 第十一章 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教育 一、农业推广教育概念和特点 二、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和心理期望 三、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原则 四、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节 农民技术培训 一、农民技术培训的组织形式和体系 二、农民技术培训方法 本章重点: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和心理期望,推广教学原则,农民技术培训方法。 本章难点:推广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计划(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目标与计划的概念 一、农业推广目标的概念 二、农业推广计划的概念 第二节 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 一、农业推广计划制定原则 二、农业推广计划制订的主要内容 三、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农业推广计划的执行 一、建立实施机构 二、签订执行合同 三、拟定实施方案 四、做好实施记录 五、加强实施指导 六、进行检查督促 七、做好总结工作 第四节 农业推广计划的监督检查与验收 一、农业推广计划的监督检查 二、农业推广计划的验收 本章重点:推广计划制定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推广计划实施方案,推广计划监督与验收。 本章难点:推广目标体系 第十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6.0学时)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的概述 一、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及分类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概念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含义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形态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特点、三级效益形成过程及其分配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 一、转化率 二、推广度 三、推广率 四、推广指数 五、新增总产值 六、新增纯收益 第四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途径与方式 一、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条件 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途径 三、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方式 第五节 提高推广对象成果分布 一、成果分布、经济上限和技术上限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决定经济上限的因素 三、提高技术上限、经济上限和成果分布的措施 本章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形态、转化的评价指标,转化条件、途径与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三级效益形成及其分配,提高成果分布的措施。 本章难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决定经济上限的因素。 第十四章 农业推广组织(2.0学时) 第一节 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与职能 一、农业推广组织概念 二、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