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基本乐理”课程建设(一)

合集下载

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作者:任莉娜来源:《大观》2021年第12期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音乐艺术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当中,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高校基本乐理课程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分析现阶段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对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本乐理课程;音乐教学;音乐素养基本乐理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能够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音乐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基础乐理知识的教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学校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针对问题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

一、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现状首先,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相似。

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一般会安排相应的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之后再培养学生在音乐实践方面的能力。

高校的音乐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教授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讲解音乐专业相关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很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于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

其次,一些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不少高校音乐专业的招生范围广泛,不仅包括普通高中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中专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比较少,音乐能力比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因此,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再次,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关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本人围绕着新疆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展开论述,提出了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提高新疆高师音乐教育水平进行了讨论,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疆音乐教育思考一、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1904年曾依照日本的模式颁布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高等师范教育体制建立起来。

解放以后,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有了新得变化,在1951年的师范会议确立了按照“苏联模式”的办学方针。

新疆的师范类教育,在新疆和平解放后逐渐成立发展起来,但由于办学层次低,大部分为中专类院校,九十年代以后许多师范类院校无法升级为大专院校,逐渐被淘汰。

目前,保留发展的师范类院校主要有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师范专科学院、新疆教育学院等。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的前生为1905年创建的新疆高等学堂(师范馆)。

后经过数次变革与发展,到1978年乌鲁木齐第一师范学校、新疆大学(教师培训部)、新疆大学(三平分校)合并组建新疆师范大学。

经过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已经是新疆自治区重点高校,尤其是音乐专业,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影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也成为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排头兵。

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新疆省立伊犁专科学校,曾先后更名为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伊犁师范学校。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伊犁师范学院。

学院现有伊宁、奎屯两个校区。

喀什师范学院:?学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上半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自治区大专院校进行调整,决定将原新疆师范学院和新疆大学合并,从中抽调部分教职员工、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在喀什市组建新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的前生为1938年成立的和田地区师范学校。

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新起点

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新起点

二 、乐 理与视 唱 练耳 教 学和 文化传 承 的关 系
的 技 艺或 规 范 : 赵艳 玲 《音 乐人 类 学 视 野 下的 高师 视 唱 教 学 》一
在 当今 全 球 一 体 化 与 文化 多 性 谈 》认 为视 唱练 耳 教 学 绝 不 是 单
元 化 的 时 代 背 景 下,保 持 本 国 的音
了中国教育学 会 音乐教育分会 理事
教 师素质 、评 价标 准等多 方面展开 以音乐教育 的行辨 哲 学为指导。高
探 从 代 表 提 交 的论 文 来 看 ,多 度评价了 “ 乐理与视唱练耳”这 门综
长杨 瑞敏 ,福建 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
师王耀华 教授 ,美 国柯达伊 教育工
数人 支持两 门学科 整合 的观点并从 合课 程,认 为它是顺 应时代 发展 的 不同侧面进行了论证 。 最典 型 的高师音乐教学 实践与改革
全 国高校音乐学 ( 师教育 ) 教 专业 “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 的新 起点
■ 袁静 静 马 达
“ 国高校 音乐学 ( 师教 育 ) 全 教 专业 ‘ 乐理 与视 唱练耳 ’学 术研 讨 会 暨中国教育学会 音乐教育分会 高 师乐理与 视唱练耳 学术委员会成 立 大会 ” 于 2 1 0 0年 9 1 月 7日至 1 8日 在 广州大学成 功举 办。本届研讨会
院 主办,共有 来 自全 国 5 所 高校 、 2 要 针对乐 理与 视唱 练耳 的 “ ”或 的高 师基 本乐科 —— 以高师教改课 合 “ , 分” 整合后的教学理念 、 课程教学 、 程 “ 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学为例 》 ,
音乐学 术期 刊编辑 部 、音乐 出版社 的代表 15 1 人参 加会 议。会 议 邀请
“ … ‘ ”科 问题 : 分 合 实质、 利弊 、 向》 存在 的问题 和课程 教学 中带来 的启 路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谈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的几个难点问题

谈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的几个难点问题

二、 切 分 音 学 习 中遇 到 的 问题
切 分音是 由切 分法构 成 的 。 它 最 早 出现 在 l 4
世纪法 国人 马舒 ( G. d c Mc h a u h , I 3 0 0 — 1 3 7 7 ) 的 音乐作 品 中 . 至 今 已有 近 7 0 0年 的历 史 。 由切 分
把握 越牢 固 , 学生 对知 识 的理解 就 越 清 晰。在 学
习基本乐 理课程 的过程 中 , 学 生往 往 对 一些 基 本 概 念 的理 解不 到位 , 常 把一 些 概 念相 互 混 杂在 一 起, 造 成了概 念 与概 念之 间混淆 不 清 。追 其根 源 是因为 学生对 所学 概 念 的 内涵把 握 不 全 面 , 理 解
概念所 反 映的对 象 的本质属 性 的总和 。在概 念 的
教学 过程 中 , 应该要 把 “ 基 本乐 理 ” 放 在整 个 音乐 的视 野 中来 进 行 教 学 , 而 不 能把 它 仅 仅 当作 一 门
孤 立 的课程 来 对 待 , 也 即要 重 视 此 门课 程 与其 他 相 关 专业课 程 的 相关 性 和 关 联性 , 要 让 学 生认 识
的 难点 问题 , 就成 了基 本 乐理课程 教 学 的重要课 题之 一 。 【 关 键词 ] 基 本 乐理 ; 课 程教 学 ; 难 点 问题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 识码 ] A
基 本乐 理 是 高 师 音 乐 教 育 专 业 的 一 门基 础
性 课 程 。基 本 乐 理课 程 教 学 质 量 的 优 劣 , 直接 影 响着 学生 对其 他 相关 专 业课 程 ( 如, 视 唱 练耳 、 钢 琴、 声乐 、 基 础 和声 、 作 品分 析 等 ) 的 学 习 。在 整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29•【文号】教体艺[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委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品德良好,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新型人才。

培养有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音乐实践技能,能够在音乐教育、文化管理、音乐演出、影视制作、新闻出版等机构和部门从事音乐教学与科研、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以及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各类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熟悉经典的艺术作品。

熟练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能力。

系统接受科学的音乐表演技能和音乐创作技能的专门训练,全面接受音乐学基础理论、音乐发展历史、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音乐审美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2、熟悉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内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和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法,能够设计音乐教案、注重音乐教学实践环节,掌握因材施教的特点与方法。

熟悉音乐创作及其相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具备组织音乐活动,尤其是创作、排练、演出的基本规律;掌握探究式学习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具备提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了解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在广博的人文学科基础进行音乐艺术创新的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1、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中外音乐史、形体、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2、专业核心课程:多声部分析与写作、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

五、课程学分结构和开课规划1、课程学分结构(声乐主修、钢琴主修、器乐主修)2、课程学分结构(中国音乐史主修、西方音乐史主修、合唱指挥主修、钢琴正谱伴奏主修、视唱练耳主修、作曲理论技术主修、黎族音乐研究主修、民族音乐学、钢琴即兴伴奏)3、开课规划六、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获得150学分(声乐主修、钢琴主修、器乐主修),153学分(中国音乐史主修、西方音乐史主修、合唱指挥主修、钢琴正谱伴奏主修、视唱练耳主修、作曲理论技术主修、黎族音乐研究主修、民族音乐学、钢琴即兴伴奏)。

10Z01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师范)

10Z01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师范)

表 1 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教学时数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数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
大学通识课 专业必修课
504 1020
24.44
21
17.80
49.47
56
47.46
专业限选课
126
6.11
7
5.93
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
252
12.22
11
9.32
公共任选课
160
7.75
10
8.47
1.3 2.4
2 3.6 4
2.4 1.3 1
2
43
4
二选一 4
小计
126 56 70 7
25
142
课课 程程 类模 别块
课程编号
10110301
10110302
10110303
10110304
10110305
10110306
专 业 任 选选 课
10110307 10110308 10110309
专业见习/考察 生产劳动 社会实践
师范教育实习 毕业教育
小计 合计
80 80
5
1
12
18 周
1周
2062 118 23 24 24 30 2 20
1周 1周
1周 2周
143
五、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中学音乐教学法、视唱练耳、艺术概论、中国音乐与欣赏、外国音乐 史与欣赏、钢琴、声乐、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基础和声、歌曲分析与写作、形体与舞蹈、 民族民间音乐、钢琴即兴伴奏、配器。 课程编号:10110101 课程名称:中学音乐教学法 课程学时:54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音乐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演示、技能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基本乐理”课程建设(一)
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与师范音乐教育同源,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乐理”是一门最缺乏师范特点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该学科的确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将欧洲乐理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这与当前师范音乐教育改革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不相适应的。

曾志态的《乐理大意》(1903年)、《教授音乐之初步》(1904年)、(乐理教科书》(1904年)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乐理教相产。

代写论文在此之后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音乐系的.‘基本乐理”的教材和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持续建设和发展的一个过程。

最早开设乐理课的是1910年创办的“北京音乐传习所”。

最初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多附设在师范和艺术学校的系科中②,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是没有很明显的区别的。

于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1927年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分为本科、师范科和选科三部分,开设的课程中都有乐理气其后,专业音乐教育逐渐与师范音乐教育分离,但“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却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高师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基本乐理”通常都是开设一年或一个学期,共72或36课时。

各院、系的“基本乐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都认为是: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进行音乐创作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

修毕时,以书面考试检查教学成效,一贯如此。

尽管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域在扩大、力度在加强,但奇怪的是“基本乐理”的教学却是“以不变应万变”,除了调整课时或者教学内容深度以及更换教材外,别无其他。

当我们跨入21世纪,考虑师范音乐教育要与国际接轨,用客观的眼光审视乐理教学得失的时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它的不足一是没有充分体现音乐文化教育的特点。

因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则教学上应体现出差异来。

专业音乐教育的乐理教学更多突出技术层面而师范音乐教育要特别强调文化层面。

二是乐理知识的单面性,即只懂欧洲近代乐理。

这与基础音乐教育要体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不适应的。

这也是当前的“基本乐理”学科建设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基本乐理》母科建议的斯思愁
由于音乐哲学观、音乐教育观的变化,“基本乐理”教学的目标也较之以前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音乐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要求我们必须有更丰富的乐理知识去认识和理解不同种类的音乐。

走过二十世纪,我们已经习惯了欧洲的专业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音乐”,我们平常听音乐、论音乐主要是这两类音乐。

其实,除了这种已“深入人心”的音乐以外,还有中国传统音乐、非欧洲的世界各民族民间音乐也已越来越多地被我们认识和接受。

当我们接受了越来越多的非欧洲音乐以后突然发现:我们现在所学的“基本乐理”的这一套理论是不能完全解释这些音乐的,如果我们要认识和理解这些音乐,我们也必须具备欧洲近代乐理(指欧洲近现代专业音乐的乐理)以外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2.“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在当前的基础音乐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我们必须把音乐不仅当作一门艺术同时也要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

如何理解音乐文化?音乐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基本乐理”的教学中,如何体现音乐文化的学习?比如说,一个音乐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功能作用等,即它为什么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它的个体的、社会的功能是什么?它是如何衍展和传承的?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有不同的回答。

3.由于音乐哲学观、美学观的差异,我们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音乐审美结果的差异。

什么音乐听起来美?什么音乐听起来不美?美感是怎样产生的?是音乐本身还是音乐以外的因素?音乐能否表现一定的内容或塑造一定的音乐形象?美感是自然环境形成的还是接受教育的结果?音乐的美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而且,由于音乐并非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所以让全世界的人都产生一种共同的美感是困难的。

对音乐美感的体验是因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千差万别的。

在乐理教学中,也应讲解各种不同的音乐哲学观、美学观。

(二)《基本乐理》课程体系的内容
根据目前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中国师范音乐教育的情况,高师的”基本乐理”教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欧洲近、现代乐理;2.中国传统音乐的乐理:3.世界民族音乐的基础理论。

1.欧洲近、现代乐理的教学
欧洲近代乐理一直是中国“基本乐理”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基本乐理”课程体系中仍然是重要的内容。

近百年来我们积累起来的乐理教学经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我们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教学方式应有所调整。

(1)把握基本知识的深度
以往师范的乐理教学过于强调操作性,以致教学内容过于艰深。

这并非是完全必要的。

现行教材中每一个细小的知识也不一定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而应有所侧重。

如大、小调体系中的音程、和弦、调式应是其重要内容,学生应学会作一般的分析,但并不绝对有必要让学生都能去构成。

因为分析是每个学生今后都会遇到的,而构成却不是。

还有做练习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抱怨习题太多、太繁杂。

随着操作性要求的降低,习题是可以减少的。

(2!欧洲近代乐理的应用
学习欧洲近代乐理即是学习欧洲专业音乐的创作手法、表现方式和感受能力。

欧洲近代乐理有其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即它是学习欧洲古典音乐的奠基石。

但也有其局限性,即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

这一套理论对于欧洲的现代音乐和非欧洲的音乐大多是不适用的,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新音乐”它是适用的,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它是不适用的。

(3)欧洲近代乐理的延伸—现代乐理
进入20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现代音乐开始出现,这些音乐现象是不能用传统的乐理来分析和解释的。

现代音乐作为一种音乐文化,目前在基础音乐教育中还没有很多的体现,但作为师范音乐教育的“基本乐理”教学也应有所涉及。

目前已有童忠良的《现代乐理教程》出版,其主要内容包括:新的调式音阶、现代节拍与小节解放、现代和弦与和音、现代调性与调关系、有关现代作曲技法的乐理等内容日弓晒(代乐理的内容在高师的“基本乐理”教学中,不必占太大的分量,但不能缺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