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常见疾病鉴别与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一、出血症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2)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防治方法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二、肠炎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电19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4.防治方法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2)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三、赤皮病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3.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并出现“蛀鳍”;4.诊断方法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患病草鱼体侧鳞片脱落,体表发红、发炎5.防治方法1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四、烂腮病1.烂鳃病可分为粘细菌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三种2.流行特点: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目前虾、蟹鳃病发生也很严重3.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发病虾蟹鳃丝被侵蚀,呼吸受阻;病虾常游到浅水处俯伏不动;病蟹上岸不肯下水,不吃食,不脱壳,或脱壳不遂而死亡,常与肝脏病、肠炎病等并发,发病率50%左右,死亡率30%-40%;4.防治预防:1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粘细菌的孳生源,因此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2利用粘细菌在0;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可在鱼种过塘分养时,用2%%的食盐水溶液,给鱼种浸洗10分钟-20分钟,可较好地预防此病;3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五、水霉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1.流行情况: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180—3712-81192.症状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3.诊断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4.防治预防:1彻底清塘消毒;苗种运输过程时要小心以防止操作受伤2苗种下池前用3%~5%的食盐洗浴5~8分钟治疗:1全池泼洒霉菌净50ml/亩·米2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六、细菌型败血病1.鱼细菌性败血病是由嗜水性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气单胞等的引起鱼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鲤、鲫、团头鲂、白鲫等鱼;2.流行特点:近年来,名、优鱼类,如斑点叉尾摇、鳜等也有本质发生;主要侵害1月龄以上的鱼,和2月龄的鱼种;在混养的鱼池中早期发病的是鲫、白鲫、鲢,随后为团头鲂和鳙;如果肠鼠气单胞菌引起鲤的细菌性败血病,但不能使鲢、鳙发病;本病发生的温度为9~36℃,而28~32℃为高峰,6~7月份容易暴发;如果鱼池中淤泥增多,水质恶化,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质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3.病症表现:发病初期,在鱼的颈部,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部轻度充血;病鱼食量减少;随后病情严重,病鱼体表充血加重,眼眶充血而眼球突出;如刹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剖检,腹腔内含有黄色或白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呈半透明,肠道内充气并有稀薄的粘液;部分鱼贫血鱼鳃色变深;4.防治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暴血停+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鱼病统杀+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七、竖鳞病1.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竖鳞病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2.流行特点: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3.症状表现: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必须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见有大量短杆菌即可做出诊断;必须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的鳞囊内时,也可以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加以区别;5.防治预防:1彻底清池,患病的鱼种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浴10分钟(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1发病初期加注新水(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3)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八、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1.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2.症状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着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3.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生石灰带水消毒2、发病季节,三环绝杀拌料投喂,连用三天,半月一次;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菌虫卵三绝杀20ml/亩·米或混杀鱼安30ml/亩·米2、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九、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侵入淡水鱼的皮肤、鳃、鳍等组织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幼鱼和观赏鱼;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2.症状典型症状为寄生处组织增生,形成脓包,在皮肤和鳍上形成许多小白点;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3.防治方法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体胞囊,全池泼洒纤虫清20ml/亩·米治疗:1全池泼洒纤虫清(2)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皮肤上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2.症状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3.防治方法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2)三环绝杀拌饲投喂,连用三天,半个月一次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2)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一.大中华蚤病1.病原:鱼大中华蚤病,又名鱼鳃蛆病;病原为大中华蚤,属桡足类甲壳动物;2.流行情况: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仅寄生于草鱼、青鱼及赤眼鳟,尤其对当年草鱼危害严重,而同一水域的鲢、鲤、鲫等鱼则不感染;大中华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5~9月最为流行;3.症状及病理变化:大中华蚤寄生很多时,病鱼常在水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变黑;病情严重或并发其他疾病时,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不久即死;掀开鳃盖,可见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并附着大量带卵囊虫体,像挂了许多白色小蛆,因此,俗称“鳃蛆病”;4.防治方法:预防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水中大中华蚤虫卵、幼虫和带虫者;2.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浸洗鱼种20~30分钟;3.根据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特点,可采取轮养的方法进行预防;4.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在食场挂袋;治疗:可全池遍洒正大灭虫精或鱼虫杀星或杀虫止血灵;十二;锚头蚤病此病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病,是由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在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症状: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疾病;防治方法1.用碘王带水清塘,用量为200~250 毫克/升;180—3712--81192.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液浸浴,用量为10~ 20 毫克/升,时间15 ~ 30 分钟;3.在该虫繁殖季节,全池泼洒正大灭虫精,每两周1 次,连用2~3 次;正大药业技术部。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草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耐寒、适温、较强的抗逆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但是在鱼类养殖过程中,草鱼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问题,如白点病、水霉病、鱼鞭蚴病和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给鱼类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合理的防治方法对于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草鱼常见的“四病”,进行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草鱼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患病的草鱼身体表面会出现大大小小不等的白色颗粒,这些颗粒就像是洒满了白色的沙子一样,因此得名“白点病”。

白点病的主要症状还包括,草鱼食欲不振、不良活动、呼吸急促等。

为了有效防治白点病,养殖人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疫病防治:可选用氯化钠、硫酸氨、甲醛等消毒剂对鱼池进行消毒,杀灭寄生虫的囊蚴,减少白点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减少寄生虫的存活环境,定期更换水源,避免水质污染。

3.注意饲料卫生:鱼类饲料应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优质饲料,避免饲料受污染对鱼类造成损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白点病的发生,保障草鱼养殖的顺利进行。

二、水霉病水霉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另外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水霉菌引起的。

水霉病的主要症状为,草鱼体表出现灰白色霉斑,同时鱼类活动力下降,食欲不振,甚至有的可能会死亡。

针对水霉病的防治,养殖人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饮用水消毒:使用过氧化氢、漂白粉、臭氧等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霉菌的孢子,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2.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注意定期换水,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氧气含量,适度增加水中的盐度等,提高水质的清洁程度,减少水霉病的滋生。

3.饲料管理: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量喂食和剩饲料污染水质。

三、鱼鞭蚴病鱼鞭蚴病是由鱼体内寄生的鞭毛虫造成的一种寄生虫病。

患病的草鱼主要表现为,皮肤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食欲减退等症状。

草鱼几种常见病的判别与防治措施

草鱼几种常见病的判别与防治措施
疗 后 及 时 调 节 水 质 ,如 补 充施 用 光 合 细 菌 等 微 生物 制
1 草鱼 烂鳃病 的预 防及 治 疗 . 烂鳃通常发生在高温季节,水质恶化和鱼体质下 降
是 重要 的诱 因 。
剂 ,以保持水体水质呈 良性生态循环,利于鱼体的恢复
和生长。
4 草 鱼 赤 皮 病 .
防治l 编 周 侠 栏目 辑 燕
以寄生虫病流行的季节 ,要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 虫,即要及时用药 。并且杀虫之后 ,要接着消毒 ,这是 因为寄生虫往往使得草鱼 的鳃 、体表受伤 ,伤 口为细菌 感染创造条件,如果杀虫之后不消毒,就会继发感染不腐烂,粘液多,需要通过显微 镜观察确认寄生虫类别。 二、草鱼常见病 的防治 饵。②寄生虫 『肠炎病:外用晶体敌百虫或鱼虫克星等 生 杀虫剂 以及溴氯海 因等杀菌剂 ,内服大蒜素药饵 。
草鱼烂鳃容易和鳃霉病混淆。草鱼烂鳃主要发生在 高温季节 ,而鳃霉病主要发生在2  ̄ 0 C以下的水温。烂鳃
细菌感染呈现 软骨外露 的症状 ,而鳃霉病则是软骨融 合 。发病鱼常常伴有肠炎的症状,有时候还有 出血病的
症 状 。这些 并发 症加 重 了病情 ,会 造 成更大 的死亡 。所
中。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对鱼的危害极大 。
4 草 鱼 赤皮 病 . 病 原 为 荧 光 假 单 胞 菌 ,病 鱼 体 表 局 部 或 大 部 分 出
血、发炎,鳞片剥落 ,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
表现症状主要是肛 门红肿 ,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
腐烂 ,黏液增 多;鳞 片松动 脱落 ,鳍条充血、末端腐
烂。
5 草 鱼疖 疮 病 . 由疖疮 型 的点 状产 气单 胞菌 引起 的细 菌性 疾病 。鱼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一、出血病。

病症:由呼肠孤病毒引起。

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

剥开皮肤,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鳃丝失血苍白。

防治方法:⑴注射灭活疫苗。

当年草鱼种于6月下旬每尾注射疫苗0.2毫升,其免疫力可达14个月以上。

⑵每千克鱼用克列奥-鱼复康50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3-5天,可预防此病。

⑶发病季节到来时,每亩水面,水深1米时,每次用生石灰15千克溶水全池泼洒1次。

二、肠炎病。

病症: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鱼腹部膨大,替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

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是草鱼的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⑴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

⑵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饵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三天。

⑶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连续6天。

三、水霉病。

病症:由真菌水霉科中的许多种类寄生引起的疾病。

此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什么病症,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向外生长,成灰白色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常出与其他固体磨擦的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⑴在牵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⑵每亩水面用2-5千克菖蒲汁,0.5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⑶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泼洒。

四、烂鳃病。

病症:有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主要危害当年草鱼,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

1-2龄鱼的发病期多在4-5月。

防治方法:⑴用漂白粉在食场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厘米,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一、白化病白化病是草鱼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在高温季节易发生。

该病的症状为口、鳃、鳍等处出现白色粘稠物,逐渐覆盖整个鱼体,导致草鱼活动力下降,食欲减弱,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1. 合理养殖:草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低,应保持水质清洁,尤其是夏季水温过高时,应定期换水降温。

2. 加强饲料营养:合理搭配饲料,增加富含维生素A、B及氨基酸的饲料,增强草鱼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草鱼患有白化病,应采取措施及时治疗,可用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药浴、喂食预防药物等方法。

二、眼球突出病眼球突出病又称“走眼病”,多发于草鱼幼鱼期,症状为鱼眼球向外凸出,甚至完全突出,病鱼视力下降,活动受限。

1. 控制鱼池水质:草鱼眼球突出病与水质有关,应注意控制池水的PH值和氨氮含量,维持水质的稳定。

2. 合理饲喂草鱼:草鱼幼鱼不宜过度饲喂,饲料应先润,后干,避免刺激鱼体。

3. 防止攻击:多为因为饲料分配不均或饲料量不足时,鱼儿相互攻击而引起,应相应调整饲喂方式。

三、鳃腐病鳃腐病是草鱼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高温季节和水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更易发生。

该病症状为鳃部发黑、发腐,甚至脱落,给草鱼呼吸造成严重困难。

1. 管理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水质的清洁,进行定期换水,避免水质严重污染。

四、背鳍糜烂病背鳍糜烂病多发于秋季,是由于寄生虫及细菌侵染引起背鳍组织的溃烂和坏死,病鱼背鳍部位出现溃烂、发红等症状。

1. 坚持钓鱼消灭寄生虫:养殖草鱼时,钓鱼消灭病鱼或病虫,及时清除废弃物,保持清洁有助于控制寄生虫的滋生。

3.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草鱼出现背鳍糜烂病症状,应采取药浴或局部涂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草鱼的养殖需要全方位的管理,包括水质、饲料、环境、预防疾病等。

只有全面加强草鱼的养殖管理,才能够避免或及时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确保草鱼养殖的高产、优质和安全。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出血病•草鱼烂鳃病•草鱼肠炎病目录•草鱼白头白嘴病•草鱼赤皮病•草鱼竖鳞病•草鱼其他疾病症状识别草鱼出血病主要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病毒在低温下仍可存活并感染鱼体。

病毒通过水体、饵料和鱼体接触等途径传播。

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症状识别鱼体发黑,呼吸困难鳃丝腐烂,粘液增多,伴有出血症状鱼头、鱼尾色泽变淡,呈现贫血状病原及病因病原:黏球菌病因:水质恶化,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鱼体受伤,抵抗力下降。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鱼体,避免鱼体受伤药物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青霉素等,连续投喂5-7天。

改善水质,定期换水,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症状识别病原病因病原及病因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饲料,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用氟苯尼考、痢菌净、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

防治方法VS症状识别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症状识别鱼体出血、皮肤溃疡,鳍条腐烂。

鱼鳞脱落,局部发炎,组织坏死。

鱼体消瘦,食欲减退。

细菌引起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荧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

要点一要点二诱发因素鱼体受伤、水质恶化、营养不良等。

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避免鱼体受伤。

加强饲养管理药物治疗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鳞倒竖,严重时鱼体遍体鳞伤,鳞片向外翻。

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腹部膨大,有明显红斑、出血点,眼球突出,眼眶下陷。

症状识别病原及病因防治方法保持水体清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温稳定。

发病后,用食盐水全池泼洒,浓度为2~3g/m³。

或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浓度为1~2g/m³。

症状原因防治方法症状01原因02防治方法03症状原因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

浅析草鱼常见“四病”的防治方法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之一,也是人们经常食用的常见鱼类之一。

草鱼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白点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鳃丝蓝病等。

本文将针对这四种病症进行防治方法的浅析。

首先是白点病。

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草鱼一旦感染白点病,会出现体表出现小白点,鱼体活动力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防治白点病,可以在养殖池塘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盐,例如每亩水面添加10-15千克盐。

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对甲氯硝基苯酚等药物进行疗程使用。

其次是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草鱼感染细菌性疾病时会出现鳃出血、鱼体溃烂等症状。

预防细菌性疾病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检查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可以使用氧化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如过氧化物等。

第三是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草鱼感染寄生虫病时会出现体表出现白斑、鱼体出现水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寄生虫病,可以在养殖池塘中进行日常消毒,杀灭水中的寄生虫卵。

可以使用甲硝唑和吡硫翁等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是鳃丝蓝病。

鳃丝蓝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草鱼患鳃丝蓝病时鳃丝会呈现蓝色或灰蓝色,出现换鳃频繁、鳃通气不畅等症状。

为了防治鳃丝蓝病,可以提高养殖池塘的通气性,增加水流,促进鱼的正常呼吸。

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霉素和华法林等。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容易发生白点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鳃丝蓝病等疾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需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进行消毒和杀虫等措施。

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草鱼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草鱼“老三病”是哪三病?草鱼老三病的治疗法

草鱼“老三病”是哪三病?草鱼老三病的治疗法

草鱼“老三病”是哪三病?草鱼老三病的
治疗法
【常见问题】草鱼老三病是哪几种疾病?草鱼老三病怎样治疗?
【专家解答】草鱼“老三病”主要是烂鳃病、肠炎病及赤皮病,其对草鱼危害严重,常常引起较大经济损失。

根据草鱼的体质特性和水环境因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方法进
行治疗:
1、停食一天减少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减轻鱼类肝胆及消化系统的负担;
2、进行底质改良用增氧性水体底质改良剂进行底改;
3、投喂内服药物饲料内拌入三黄粉、维生素C及氟苯尼考进行投喂,持续投喂一个疗程(6天);
4、治疗期间,把握和控制好投饵量,每天应少量多次、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加料;
5、坚持“四定”、“四看”、“四防”和“四勤”的原则,加
强管理,从源头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果是细菌感染,并排除了寄生虫的影响,治疗方法建议:
1、使用饲料伴侣3改底一次。

2、使用戊二醛,毒消净消毒1-2次。

3、内服恩诺沙星+多维+肝胆保健康,或者康复散+肝胆病健康,一日3次,连用5天。

如果寄生虫较多,应该先杀虫,再消毒,同时内服。

可以使用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肝胆舒灵;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肝胆舒灵;拌20斤(一般一亩池塘使用1-2斤)小麦麸+植物油;做成药饵。

投喂病鱼。

【温馨提示】如果草鱼身体发黑发瘦,有烂鳃,肠道无食发红,然后吸边或慢游!有些鱼尾鳍和眼框四周充血!5天前外用二氧化录,前天外用戊二醛加苯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鱼常见疾病鉴别与防治方法
时间:[2013-04-11]
养殖草鱼具有饲料成本低、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草鱼本身也具有肉质细嫩、肉刺少、生长快等优势,是一个优良的主养、配养品种,广大渔民乐于养殖。

但草鱼养殖也有病害多、死亡率高等缺陷,令养殖户蒙受...
养殖草鱼具有饲料成本低、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草鱼本身也具有肉质细嫩、肉刺少、生长快等优势,是一个优良的主养、配养品种,广大渔民乐于养殖。

但草鱼养殖也有病害多、死亡率高等缺陷,令养殖户蒙受一定损失。

现将几种草鱼常见的疾病鉴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使用。

1、水花至乌仔阶段
a.车轮虫病:
症状:该病育苗期最常见,寄生于草鱼的鳃及体表,鱼苗越小危害越大。

病鱼表现焦躁不安,身体与水草等硬物摩擦,病情重者在水面打转或顶水能力差,游动无力至死亡。

镜检可见鳃及体表有大量车轮虫寄生。

治疗方法:可用0.7g/m3CuSO4全池遍洒治疗。

b.白头白嘴病:
症状:鱼苗在水中表现为白头白嘴,轻者仅吻端发白离水不明显;重者自吻端至眼眶全白,有的尾端也发白更严重时头部充血为红头白嘴。

病鱼静卧于近岸处游动无力致死亡。

该病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

治疗方法:可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温和性渔药治疗,忌用强氯精等强刺激性药物治疗,以免引起鱼苗大量死亡。

c.车轮虫与白头白嘴复合感染:
症状:病鱼兼有两者症状,镜检可见病灶处寄生大量车轮虫。

治疗方法:应杀虫杀菌综合治疗,以求根治。

先治车轮虫,再治疗白头白嘴。

可用菌虫双杀0.037g/m3配合0.5g/m3CuSO4遍洒。

2、乌仔至体长10cm阶段
主要以患小车轮虫病和车轮虫病为主。

症状:病鱼晴天中午往往聚集成数团浮于水面,较为安静,俗称“暗浮头”,吃食量下降或拒食。

镜检可见大量小车轮虫偶或有大车轮虫存在。

治疗方法:治疗该虫时CuSO4难以奏效,宜采用车轮虫专杀药物,如车轮清等。

3、体长10cm至250g鱼种阶段,这一阶段是鱼病高发阶段。

a.小车轮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如前述
b.斜管虫病:
症状:多发于水质较清澈的微流水池塘,病鱼呼吸困难,常在进水口处集群、浮头。

取病鱼掀开鳃盖可见粘液增多,略显浅蓝色。

治疗方法:同车轮虫病的治疗。

c.钟形虫病、鳃隐鞭虫病:
症状:寄生于鳃丝上,表现症状不明显,须借助显微镜诊断。

钟形虫也叫杯体虫或喇叭虫;鳃隐鞭虫类似小蝌蚪尾部不停摆动,需高倍镜下观察。

治疗方法:同车轮虫病的治疗。

d.指环虫病: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食欲不振,严重时鳃盖闭合困难,掀开鳃盖可见鳃片边沿发白腐烂,重者鳃片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腐烂斑块;取鳃片铺展于白瓷盘中加清水静置,仔细观察可见微透明白色虫体伸缩蠕动。

该病多发生于混养池塘。

治疗方法:常用0.5g/m3敌百虫或0.03g/m3菊酯类鱼药杀灭。

e.赤皮病:
症状:体侧背鳞片脱落,捞取检查,加病确定。

该病多是运输或拉网分塘等损伤所致。

f.烂鳃病: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于近岸处,游动缓慢无力,头部发黑,欲称“乌头瘟”,有的整个鱼体发黑,轻者天亮后沉入水底,或受惊扰后逃离,重者天亮后仍浮于近岸水面,或失去反应能力。

捞取病鱼目检,鳃盖部位充血,严重的内表皮腐蚀成透明圆斑,俗称“开天窗”,掀开鳃盖可见鳃骨腐烂外露,不同程度挂泥。

早期不易察觉,或无症状,最直接的观察方法是
喂鱼时观察到尾部末端有褪色呈镶边现象,或发现鱼群非正常性浮头,或浮头早入水晚可断定为鳃部病症。

针对这些症状,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损失。

治疗方法: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温和性渔药治疗。

4、体重250g至成鱼阶段。

这一阶段多为Ⅱ龄鱼,病害较为复杂。

初春阶段:主要寄生虫有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等,往往并发感染。

究其原因,多是上年封冻之前杀虫杀菌不彻底或未作杀虫杀菌处理。

春天水温上升后寄生虫细菌开始活动,而鱼体经冰封期后抵抗力相对较低导致病害发生。

7—8月份是草鱼赤皮病、烂鳃病、肠炎“三病”高发期,有时两三种并发,高密度养殖可出现出血病症状。

a.烂鳃病:症状同鱼种,但患病程度低,易于控制,死亡率也相对较小。

b.赤皮病:症状同鱼种阶段,病灶处充血。

c.肠炎病:
症状:鱼群食欲减退,捞取观察,可见肛门红肿外突,轻压腹部有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流出,剖检肠道无食物,肠壁血管充血,表皮组织腐烂,有恶臭。

治疗方法:用复方磺胺类药物拌饲投喂并泼洒水体消毒剂加以治疗。

d.细菌性出血败血病:
症状:病鱼鳃盖、眼眶、腹部鳞间隙、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外突,肝脏色浅,土黄色,脾脏紫黑,腹腔积液淡红或黄色,肠道仅后肠充血,同池鲤鲫鱼、鳙鲢鱼出可发病。

治疗方法:换水发送水质环境;用内服杀菌药物泼洒消毒剂。

e.病毒性出血病:
症状:①.红鳍红鳃盖型:鱼鳍及鱼鳃盖充血发红,眼眶和吻部也充血发红;②.红肌肉型:剥开表皮可见肌肉呈斑块状充血;③.肠炎型:解剖可见肠壁通体发红。

此病需注意的是,此肠炎型与细菌性肠炎有严格区别,肠壁虽充血,但由于病毒仅破坏细胞,全肠亮红,表皮组织完好,无腐烂现象,无恶臭。

治疗方法: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

治疗时内服杀菌抗病毒药物,如环丙沙星、盐酸吗啉呱等,结合泼洒碘制剂,如Pv--Ⅰ、季铵盐络合碘等,有一定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