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脉管系统心
解剖学 脉管系统-心脏

右缘支
右旋支
后室间支
3.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
右优势型
均衡型
左优势型
4.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 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 异常,心脏收缩时被心肌 桥覆盖的这段冠状动脉受 到压迫,出现收缩期狭窄, 而心脏舒张时冠状动脉压 迫被解除,冠状动脉狭窄 也被解除。 大多数心肌桥不引起临床症状,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猝死
左缘支 左室后支 左旋支 → 窦房结支(40%) 心房支 左房旋支 左心房、左室前壁小部分、左
室侧壁、左室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部、左室 后乳头肌、窦房结(40%)
左旋支 前室间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室间隔后支 右旋支 2.右冠状动脉→ 右房支 房室结支 窦房结支(60%) 右室前支 右心房、右室前壁大部、右 室侧壁及后壁、左室后壁部 分、室间隔后1/3、左束支 后半、房室结(93%)、窦房 结(60%)
第10章
心血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位置及毗邻:
•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 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 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 心的长轴与身体正中线 成45°角 前面:胸骨体,第2~6肋软骨,大 部分被肺和胸膜覆盖 后面:食管、胸主动脉、迷走神经。 两侧:纵隔胸膜、肺 下方:膈肌 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
右心室
左心室
浅层 中层
中层 深层
浅层
心涡
(三)心间隔
房间隔 (房中隔)
膜部 室间隔 (室中隔)肌部 房室隔
房室隔:存在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为房间隔和室间隔之间的过渡区
室间隔缺损
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多, 导致肺动脉压增加,右心室 收缩期负荷也增加,右心室 可增大,可气促、呼吸困难、 多汗、喂养困难、乏力和反 复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 心力衰
脉管系统--心资料

尖
室间隔膜部
膜部
心传导系
心 窦房结(心脏正常起搏点)
房
肌 收
前、中、后结间束
缩 房室结区(延搁冲动传导)
房室(His)束
左右束支
Purkinjie纤维
心室肌收缩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束支 右束支
心的血管:动脉
左冠状动脉
左室前壁
前室间支 右室前壁小部分
室间隔前2/3
旋支
左室侧、后壁 左心房
纤维环 主A口 主A瓣
主A窦
壁:光滑
左房室口 二尖瓣
主动脉口 主A瓣
主A窦
心 的 四 个 腔
心的构造
心纤维性支架: 主要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纤 维环、室间隔膜部等。
左纤维三角
右纤维三角
心的构造
心壁: 心外膜 心肌 心内膜
心的构造
心间隔
房间隔
房室隔
二 尖
室间隔:肌部、膜部
瓣
前
膜部
四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
(二)心的内腔
右心腔
右 固有心房 心 以界沟、界嵴分界 房 腔静脉窦
右 流入道 心 以室上嵴分界 室 流出道
右心房 界嵴 右心耳 卵圆窝 上腔V口
梳状肌 右房室口 下腔V口 冠状窦口
界嵴
卵圆窝
冠状窦口
Koch三角
右心室
流入道(以室上嵴为界)
右房室口
纤维环
三尖瓣复合体 三尖瓣 腱索
脉管学总论
1.脉管系: 为人体内的密闭管道系统。
2.组成 心血管系统: 血液循环—运输 维持内环境稳定 内分泌功能 淋巴系统:
静脉的辅助管道, 机体免疫防卫
3.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9心 (1)

右心房
2.右心室
入口: 右房室口 三尖瓣 腱 索 乳头肌 出口:
肺动脉口 肺动脉瓣
标题: 心 heart • 大小: 4242 • 最后修改: Wed, 10 Jun 2009 09:27:25 GMT
右 心 室
标题: 心 heart • 大小: 21079 • 最后修改: Wed, 10 Jun 2009 09:27:25 GMT
似前后稍扁、倒置的圆锥体。 分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和表面的三条沟。
心前面观
标题: 心 heart • 大小: 30403 • 最后修改: Wed, 10 Jun 2009 09:27:25 GMT
一尖: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心尖体表投影:
(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
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两面 前面:胸肋面 下面:膈面 左缘 三缘 右缘 下缘
标题: 心 heart • 大小: 17259 • 最后修改: Wed, 10 Jun 2009 09:27:24 GMT
脉管系的组成
心 心血管系 动脉
血管
脉 管 系 淋巴系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组织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
物质运输功能 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内分泌功能 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3.左心房
入口: 左右肺静脉口 出口: 左房室口
标题: 心 heart • 大小: 23358 • 最后修改: Wed, 10 Jun 2009 09:27:25 GMT
4.左心室
入口:
左房室口 二尖瓣 出口: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左 心 室
标题: 心 heart • 大小: 36210 • 最后修改: Wed, 10 Jun 2009 09:27:24 GMT
脉管系统——精选推荐

脉管系统第⼋章脉管系统⼀、单项选择题(选择⼀个最佳答案)1. ⼼⾎管系统不包括( C )A. ⼼B. 静脉C. 淋巴管D. 动脉E.⽑细⾎管2. 关于⼼的位置正确的是( A )A.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B. ⼼纵轴与⾝体中线平⾏C. 约 2/3 在⾝体正中⾯右侧D. 约 1/3 在⾝体正中⾯左侧E.⼼以前正中垂线左右对称3. ⼼外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尖由左⼼室构成B. 左、右⼼⽿为左、右⼼房前⽅的突出部C. ⼼表⾯近⼼底处, 有⼀完整环形的冠状沟D. 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室的表⾯分界E. 冠状沟是⼼房与⼼室的分界4. ⼼尖部的体表投影在( C )A. 右侧第3胁软⾻上缘近胸⾻处B. 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C. 左侧第5肋间隙,锁⾻中线内侧1-2cm处D. 左侧第5肋间距前正中线 l~2cm 处E. 右侧第5肋间隙,锁⾻中线内侧1-2cm处5. 三尖瓣位于( D)A. 主动脉⼝B. 肺动脉⼝C. 左房室⼝D. 右房室⼝E.肺静脉⼝6. ⼼的正常起搏点是( A )A. 窦房结B. 房室结C. 房室束D. 结间束E.浦⽒纤维7. 冠状动脉起⾃( E )A.降主动脉B.主动脉⼸C.胸主动脉D.肺动脉E.升主动脉8. 冠状窦开⼝于( C )A.左⼼房B.左⼼室C.右⼼房D.右⼼室E. 肺动脉9. 下列哪项不属于右⼼房的结构( A )A.动脉圆锥B.冠状窦⼝C.下腔静脉⼝D.上腔静脉⼝E.卵圆窝10. ⼆尖瓣位于( C )A.主动脉⼝B.肺动脉⼝C.左房室⼝D.右房室⼝E.肺静脉⼝11. 不属于⼼传导系统的结构( B )A.窦房结B.⼼肌纤维C. 房室结D.房室束E.左右束⽀12. 肺循环终于( A )A.左⼼房 B.右⼼房 C.左⼼室 D.右⼼室 E.主动脉13. ⼼尖朝向哪⼀个⽅向( A )A.左前下⽅ B.右前下⽅ C.左后下⽅ D.右后下⽅ E.正下⽅14. 右⼼房的⼊⼝不包括( D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冠状窦⼝ D.右房室⼝ E.都包括15. 右⼼室内没有( C )A.三尖瓣 B.肺动脉瓣 C.卵圆窝 D.乳头肌 E.腱索16. ⼼腔内没有瓣膜的开⼝是( D )A.左房室⼝ B.右房室⼝ C.肺动脉⼝ D.肺静脉⼝ E.主动脉⼝17.冠状沟是哪⼀种分界( C )A.左、右⼼房在⼼表⾯的分界 B.左、右⼼室在⼼表⾯的分界C.⼼房、⼼室在⼼表⾯的分界 D.左、右冠状动脉的分界E. 动脉和静脉在⼼表⾯的分界18.有关右⼼房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静脉⾎经上腔静脉⼝流⼊右⼼房 B.由肺静脉将动脉⾎流⼊右⼼房C.⼼静脉⾎经冠状窦⼝流⼊右⼼房 D.右⼼房侧的房间隔下部有卵圆窝E. 静脉⾎经下腔静脉⼝流⼊右⼼房19. ⼼脏壁的分层是( A )A.⼼内膜、⼼肌膜、⼼外膜 B. ⼼内膜、⼼肌膜、⼼包膜C. 内⽪、内⽪下层、⼼内膜下层D. 内⽪、内⽪下层、内弹性膜E. 粘膜、肌层、⼼包膜20. ⼼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D )A.O期除极快 B. 复极1期慢 C. 复极3期慢 D. 复极2期缓慢E. 没有明显的1、2期21.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D )A.O期除极快 B. 有复极1期 C. 有复极2期 D. 4期⾃动除极E.有稳定的静息电位22. 窦房结作为正常⼼跳起搏点的原因是( D )A.0期除极快 B.4期⾃动除极 C.兴奋性⾼ D.⾃律性⾼ E.⾃律细胞多23. ⼼内传导最慢的部位是( B )A. ⼼房肌B. 房室交界区C. 左、右束枝D. 蒲肯野纤维E.⼼室肌24. 房室延搁的⽣理意义是( C )A. 使⼼肌不发⽣完全强直收缩B. 使⼼室肌收缩更有⼒C. 使⼼房、⼼室不同时收缩D. 延长⼼室肌舒张期E. 使⼼室肌动作电位增强25. ⼼动周期中 , ⼼室内压最⾼的时期是( B )A. 等容收缩期B. 快速射⾎期C. 减慢射⾎期D. 等容舒张期E.充盈期26. ⼼动周期中,充盈期室内压⼒的变化正确是( C )A.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E. 房内压 = 室内压 = 动脉压27. 第⼀⼼⾳的强弱主要反映( A )A. ⼼缩⼒和房室瓣的功能B. ⼼缩⼒和动脉瓣的功能C. 动脉⾎压D. 静脉⾎压E.中⼼静脉压28. 第⼀⼼⾳的出现标志着( B )A. ⼼房收缩B. ⼼室收缩C. ⼼房舒张D. ⼼室舒张E.⼼房、⼼室同时舒张29. ⼼肌不会象⾻骼肌那样产⽣强直收缩,是下述哪个期特别长所( A )A. 有效不应期B. 局部反应期C. 相对不应期D. 超常期E.低常期30. ⼼率过快(如⼤于180/分),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由于( D )A. ⼼房射⾎期过短B. ⼼室射⾎期过短C. ⼼房舒张期过短D.⼼室舒张期过短(充盈期缩短)E.⼼室舒张期过长31.⼼率的正常范围是( A )A.60-100次/分 B.60-80次/分 C.80-100次/分 D.100-120次/分E. 60-120次/分32. ⾃律性最⾼的结构是( A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浦⽒纤维 D.房室束 E. 左、右束枝33. 关于⼼动周期的论述,错误的是( D )A.收缩期短于舒张期 B.⼼房与⼼室有共同的舒张期C.⼼率加快,⼼动周期缩短 D.⼼房与⼼室有共同的收缩期E. ⼼房先收缩34. ⼼动周期中,左⼼室容积最⼤的时期是( D )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射⾎期末 D.⼼房收缩期末 E.充盈期35. 下列哪⼀项是评价⼼功能最基本的指标( B )A.⼼指数 B.每分⼼输出量 C.射⾎分数 D.外周阻⼒ E.搏出量36. ⼼肌的后负荷是指( D )A.外周阻⼒ B.回⼼⾎量 C.⾎液粘滞性 D.动脉⾎压 E.静脉⾎压37. 从⼼肌兴奋与收缩的关系看,有效不应期相当于( D )A.舒张期 B.从收缩开始到舒张结束C.收缩期 D.从收缩开始到舒张早期 E. 从收缩开始到舒张中期38. 在⼼电图上反映左右⼼室去极化的波形是( B )A.T波 B.QRS波群 C.P-R间期 D.P波 E.U波39.下⾯哪项不属于⼼肌的电⽣理特性( C )A.⾃律性 B.兴奋性 C.收缩性 D.传导性 E.都属于电⽣理特性40. 关于动脉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 C )A. 典型的动脉壁有三层结构B. 中动脉能调配⼤多数器官⾎流量C. 中动脉⼜称弹性动脉D. ⼤动脉内弹性膜不明显E.⼩动脉属于阻⼒⾎管41. 下列哪项对⼤动脉的描述是错误的( C )A.中膜内富含弹性膜 B. 内弹性膜不明显 C. 属于肌性动脉D. 中膜内有胶原纤维E. ⼤动脉⼜称弹性动脉42. 与保持⾎液流动连续性直接相关的是( A )A. ⼤动脉B. 中动脉C. ⼩动脉D. ⽑细⾎管E.⼤静脉43. 在分配⾝体各器官⾎流量中起重要作⽤的是( B )A. ⼤动脉B. 中动脉C. ⼩动脉D. ⽑细⾎管E.⼤静脉44. 与周围组织进⾏物质交换的主要是( D )A. ⼤动脉B. 中动脉C. ⼩动脉、微动脉D. ⽑细⾎管E.⼩静脉45. 能缓冲⾎压的⾎管是( E )A. ⼤静脉B. 中动脉C. ⼩动脉D. ⽑细⾎管E. ⼤动脉46. 以下关于静脉的描述哪项错误( D )A. 管壁结构变异较⼤B. 三层界限不如动脉明显C. 静脉⾎回流的动⼒主要靠静脉内的压⼒差D. 静脉瓣游离缘逆向⾎流⽅向,防⽌⾎液倒流E.静脉容易扩张47. 关于颈总动脉正确的是( C )A. 两侧均起于主动脉⼸B. 左颈总动脉起于头臂⼲C. 分⽀为颈内、颈外动脉D. 右侧起于主动脉⼸E. 左右均起于头臂⼲48. 颈外动脉的分⽀不包括哪⼀种( D )A.⾯动脉 B.颞浅动脉 C.上颌动脉 D.甲状腺下动脉 E. 甲状腺上动脉49. 从主动脉升部发出的分⽀是( D )A. ⾷管动脉B. ⽀⽓管动脉C. 肋间后动脉D. 冠状动脉E. 头臂⼲50. 对主动脉⼸的正确描述的是( A )A.发出头臂⼲、左颈总动脉和左锁⾻下动脉 B.发出左右颈总动脉C.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D.壁内有化学感受器 E. 主动脉⼸旁边有压⼒感受器51. 颈内动脉( B )A. 起⾃头臂⼲B. 营养脑与视器C. 经枕⾻⼤孔⼊颅D. 颅外有分⽀E. ⾯动脉起于颈内动脉52. 阑尾动脉发⾃( B )A. 肠系膜上动脉B. 回结肠动脉C. 右结肠动脉D. 肠系膜下动脉E. 左结肠动脉53. 营养肝的⾎管是( C )A. 门静脉B. 脾动脉C. 肝固有动脉D. 肠系膜上动脉E. 肠系膜下动脉54. 髂内动脉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C )A. 与髂内静脉伴⾏B. 发出⼦宫动脉C. 营养盆腔内的所有脏器D. 在骶髂关节处发⾃髂总动脉E. 发出壁⽀和脏⽀55. 颈外动脉的直接分⽀( B )A. 甲状腺下动脉B. 甲状腺上动脉C. 椎动脉D. 胸廓内动脉E. 脑膜中动脉56. 脑膜中动脉直接起⾃( C )A. 颈内动脉B. 颈外动脉C. 上颌动脉D. ⼤脑中动脉E.⾯动脉57. 锁⾻下动脉( D )A. 右侧起于主动脉⼸B. 左侧起于头臂⼲C. 移⾏为肱动脉D. 椎动脉是其主要分⽀E.颈外动脉起始于锁⾻下动脉58. 椎动脉发⾃( D )A. 颈总动脉B. 颈外动脉C. 颈内动脉D. 锁⾻下动脉E.主动脉⼸59. 关于肱动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为锁⾻下动脉的直接延续 B.沿肱⼆头肌的外侧下⾏C.在肘窝深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D.在肱⼆头肌腱外侧可摸到其搏动E. 腋动脉是肱动脉主要分⽀60.下列哪⼀项不属于腹主动脉的直接分⽀( E )A.肠系膜上动脉 B.肠系膜下动脉 C.卵巢动脉 D.腹腔⼲E. 肝总动脉61. 哪⼀种动脉属于腹腔⼲的分⽀( E )A.肠系膜上动脉 B.肠系膜下动脉 C.卵巢动脉 D.肾动脉62. 肠系膜上动脉分⽀不包括( C )A. 回结肠动脉B.右结肠动脉C. 左结肠动脉D. 空肠动脉E. 回肠动脉63. 属于肠系膜下动脉的分⽀( C )A. 中结肠动脉B.右结肠动脉C. ⼄状结肠动脉D.阑尾动脉E. 空肠动脉64. 有关股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 B.下⾏于股前部上份 C.位于股静脉内侧D.为下肢的动脉主⼲ E. ⼊腘窝移⾏为腘动脉65. 在体表摸不到的脉搏动脉( C )A. 桡动脉B. 颞浅动脉C. 髂内动脉D. 股动脉E. 颈总动脉66. 体循环静脉不包括( B )A. 上腔静脉B. 肺静脉C. 下腔静脉D. 头臂静脉E. 颈外静脉67. 缺乏静脉瓣的静脉是( B )A. 头静脉B. ⾯静脉C. 贵要静脉D. ⼤隐静脉E. 颈外静脉68. 属上肢浅静脉( C )B. 桡静脉C. 肘正中静脉D. 腋静脉E.肱静脉69. 上腔静脉收集范围不包括( D )A.头部 B.上肢 C.胸壁 D.⼼脏 E. 颈部70. 关于下腔静脉正确的是( C )A. 起⾃髂内静脉B. 由左、右髂外静脉汇合⽽成C. 注⼊右⼼房D. 注⼊左⼼房E. 奇静脉是下腔静脉的属⽀71. 关于门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为⼀短⽽粗的静脉⼲ B.收集腹腔所有不成对器官的静脉⾎C.通常由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合⽽成 D.直接注⼊下腔静脉E. 肝静脉是门静脉的属⽀72. 属于下肢浅静脉( C )A. 胫前静脉B. 胫后静脉C. ⼤隐静脉D. 股静脉E.腘静脉73. 头静脉( C )A. 起⾃⼿背静脉⽹尺侧B. 沿前臂和臂内侧上⾏C. 注⼊腋静脉或锁⾻下静脉D. 不与贵要静脉相交通E. 属于深静脉74. 关于奇静脉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A. 有肺静脉注⼊B. 收纳⾷管静脉⾎C. 收纳⽀⽓管静脉⾎D. 注⼊上腔静脉E. 起⾃右腰升静脉75. 不直接注⼊下腔静脉的有( B )A. 肾静脉B. 门静脉C. 右侧睾丸静脉D. 肝静脉E. 卵巢静脉76. ⼤隐静脉( A )A. 起⾃⾜背静脉⼸B. 经外踝后⽅⾄⼩腿C. 经外踝后⽅⾄⼤腿内侧D. 注⼊腘静脉E. 此静脉不适做静脉穿刺77. 常⽤作穿刺和注射的静脉不包括( A )A.⾯静脉 B.颈外静脉 C.头静脉 D.⼤隐静脉 E. ⼩隐静脉78. 淋巴系统不包括( D )A. 淋巴结B. 淋巴管C. 脾D. 肝E.胸腺79. 淋巴管道不包括( D )A. ⽑细淋巴管B. 淋巴管C. 胸导管D. 动脉导管E.右淋巴导管80. 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淋巴( D )A. 左颈⼲B. 右颈⼲C. 左腰⼲D. 肠⼲E. 右腰⼲81. 有关淋巴管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C )A. 由⽑细淋巴管汇合⽽成B. ⾏程中要经过淋巴结C. 没有瓣膜D. 深浅淋巴管有交通E. 淋巴管最后汇合成淋巴⼲82. 注⼊右淋巴导管的淋巴⼲是( D )A. 肠⼲B. 右腰⼲C. 左⽀⽓管纵隔⼲D. 右⽀⽓管纵隔⼲E.左腰⼲83. 关于胸导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起始部位于第⼀腰椎体前⽅ B.由左右腰⼲和肠⼲汇合⽽成C.到左颈根部注⼊左静脉⾓ D.收集下半⾝和右上半⾝的淋巴E.全⾝最⼤的淋巴导管84. 不成对的淋巴⼲是( D )A.颈⼲ B.⽀⽓管纵隔⼲ C.腰⼲ D.肠⼲ E.锁⾻下⼲85. 下列哪个脏器的淋巴不注⼊腹腔淋巴结( A )A. 肾B. 肝C. 胰D. 脾 E.胃86. 关于脾( A )A. ⼤部分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B. 深呼吸时肋⼸下可触及C. 膈⾯中央有脾门D. 脾肿⼤时,脾切迹是触诊的标志E.脾的位置⽐较固定87. 影响外周阻⼒的主要因素是( A )A.⾎管⼝径 B.⾎流量 C.⾎管壁弹性 D.⾎液粘滞性E. ⾻骼肌收缩对⼩静脉的挤压88. 其他因素不变,⼼率加快使脉压减⼩的主要原因是( C )A.收缩压升⾼ B.收缩压降低 C.舒张压升⾼ D.舒张压降低E. 以上都不是89.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动脉⾎压升⾼将使( D )A. 等容收缩期不变,搏出量不变B. 等容收缩期缩短,搏出量减少C. 等容收缩期缩短,搏出量增多D. 等容收缩期延长,搏出量减少E. 等容收缩期延长,搏出量不变90. 使组织液⽣成的动⼒是( E )A. 动脉⾎压B.静脉⾎压C.组织液静⽔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有效滤过压91.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错误的是:( B )A.⼼脏收缩⼒B.外周阻⼒C.体位D.呼吸运动E. ⾻骼肌的挤压92. 某些肾脏病,⼤量⾎浆蛋⽩随着尿排出导致⽔肿是由于( A )A. 有效滤过压增⼤B.⽑细⾎管⾎压升⾼C. 淋巴回流受阻D. 胶体渗透压升⾼E.⽑细⾎管壁通透性增⾼93. 微循环中,营养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C )A.微静脉B.通⾎脉细⾎管C.真⽑细⾎管D.微动脉E.以上都不是94. 交感神经兴奋时对⼼脏的调节作⽤是( D )A.⼼率加快B.⼼率减慢C.传导速度变慢D.⼼率加快及⼼缩⼒加强E.⼼缩⼒减弱95. 交感缩⾎管纤雄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酰胆碱D.5-羟⾊氨E. 组胺96. 关于压⼒感受器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压⼒感受器只位于颈动脉窦B.感受化学的剌激C.使⾎压降低D.维持⾎压的相对稳定E.冲动都经窦神经传⼈中枢⼆、简答题1. ⼼脏的位置、外形、体表投影以及⼼腔的主要结构。
系解第八章 脉管系统--动脉

结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
10
11
颈外动脉
起止 行程 主要分支
①甲状腺上动脉 ②舌动脉 ③面动脉 ④上颌动脉 脑膜中动脉 ⑤颞浅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12
13
脑膜中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绕桡骨茎突至手背
桡动脉在前臂下1/3 段(桡侧腕屈肌腱的外 侧)位置表浅,为切脉 部位之一。
尺动脉 ulnar a.
22
掌浅支(参加掌浅弓)
桡动脉终支(参加掌深弓)
桡动脉
23
尺动脉
ulnar artery
行于指浅屈肌与尺侧腕 屈肌间
分支:①骨间总动脉 (前臂肌群的主要血管) 骨间前、后动脉
② 掌深支 (参加掌深弓)
腋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尺动脉 掌浅弓、掌深弓
27
胸主动脉
thoracic aorta
壁支
1-11对:肋间后动脉
第12对: 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脏支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28
胸主动脉
29
腹主动脉
abdominal aorta
起始
行程
分支 壁支: 腰动脉 膈下动脉 骶正中动脉
30
脏支:
成对:
肾上腺中动脉 肾动脉 睾丸动脉 (卵巢动脉)
pulmonary trunk
右肺动脉
right pulmonary artery
左肺动脉
left pulmonary artery
行程
右心室发出经主动脉 起始部前方至主动脉 弓下方分出
系解第八章 脉管系统--静脉、淋巴

名称 右侧 左侧
①肾静脉
②肾上腺 静脉
短
长
接受左睾丸静脉
左肾上腺静脉
注入 下腔静脉 注入肾静脉
③睾丸 静脉
注入
注入肾静脉
下腔静脉
(卵巢静脉)
盆部的静脉
髂总静脉
右髂外V
右髂内V
股静脉
壁支
脏支
臀上下静脉 膀胱静脉丛 闭孔静脉 直肠静脉丛 骶外侧静脉 子宫静脉丛
阴道静脉丛
下肢静脉
静脉瓣多 交通支丰富
深静脉: 股静脉 腘静脉 浅静脉:左侧斜角源自淋巴结—virchow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位于咽后壁 和椎前筋膜之间。
二、上肢的淋巴结
(一)肘淋巴结。
(二)腋淋巴结
(1)胸肌淋巴结:胸 外侧血管周围)←胸、 腹外侧壁和乳房外侧 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2)外侧淋巴结
胸肌淋巴结
(3)肩胛下淋巴结。 (4)中央淋巴结:
收纳上述3群淋巴 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 收纳中央淋巴结、 乳房上部淋巴管。 输出管大部分组成左右 锁骨下干。
肠干向上注入乳糜池。
五、下肢的淋巴引流
(一)腘窝淋巴结 收纳小腿后外侧部的浅 淋巴管和足、小腿的深 淋巴管。 (二)腹股沟淋巴结 1.腹股沟浅淋巴结
分为上、下群。 2.腹股沟深淋巴结。
六、盆部淋巴结
(一)髂内淋巴结 收纳大部分盆壁、盆腔 脏器、会阴深部、臀 部……→骼总淋巴结。 (二)骶淋巴结 沿骶正中血管和骶外侧 血管排列,收纳盆后 壁、直肠、前列腺或子 宫的淋巴管→髂内或髂 总淋巴结。
一、头、颈部淋巴结
(一)头部淋巴结 1.枕淋巴结 2.乳突淋巴结 3.腮腺淋巴结 4.下颌下淋巴结 5.颏下淋巴结 输出淋巴管注入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脉管系统
第八章脉管系统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心血管系统不包括( C )A. 心B. 静脉C. 淋巴管D. 动脉E.毛细血管2. 关于心的位置正确的是( A )A.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B. 心纵轴与身体中线平行C. 约 2/3 在身体正中面右侧D. 约 1/3 在身体正中面左侧E.心以前正中垂线左右对称3. 心外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心尖由左心室构成B. 左、右心耳为左、右心房前方的突出部C. 心表面近心底处, 有一完整环形的冠状沟D. 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E. 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的分界4. 心尖部的体表投影在( C )A. 右侧第3胁软骨上缘近胸骨处B. 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C. 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D. 左侧第5肋间距前正中线 l~2cm 处E. 右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5. 三尖瓣位于( D)A. 主动脉口B. 肺动脉口C. 左房室口D. 右房室口E.肺静脉口6. 心的正常起搏点是( A )A. 窦房结B. 房室结C. 房室束D. 结间束E.浦氏纤维7. 冠状动脉起自( E )A.降主动脉B.主动脉弓C.胸主动脉D.肺动脉E.升主动脉8. 冠状窦开口于( C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E. 肺动脉9. 下列哪项不属于右心房的结构( A )A.动脉圆锥B.冠状窦口C.下腔静脉口D.上腔静脉口E.卵圆窝10. 二尖瓣位于( C )A.主动脉口B.肺动脉口C.左房室口D.右房室口E.肺静脉口11. 不属于心传导系统的结构( B )A.窦房结B.心肌纤维C. 房室结D.房室束E.左右束支12. 肺循环终于( A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E.主动脉13. 心尖朝向哪一个方向( A )A.左前下方 B.右前下方 C.左后下方 D.右后下方 E.正下方14. 右心房的入口不包括( D )A.上腔静脉口 B.下腔静脉口 C.冠状窦口 D.右房室口 E.都包括15. 右心室内没有( C )A.三尖瓣 B.肺动脉瓣 C.卵圆窝 D.乳头肌 E.腱索16. 心腔内没有瓣膜的开口是( D )A.左房室口 B.右房室口 C.肺动脉口 D.肺静脉口 E.主动脉口17.冠状沟是哪一种分界( C )A.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 B.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C.心房、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D.左、右冠状动脉的分界E. 动脉和静脉在心表面的分界18.有关右心房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口流入右心房 B.由肺静脉将动脉血流入右心房C.心静脉血经冠状窦口流入右心房 D.右心房侧的房间隔下部有卵圆窝E. 静脉血经下腔静脉口流入右心房19. 心脏壁的分层是( A )A.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B. 心内膜、心肌膜、心包膜C. 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D. 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E. 粘膜、肌层、心包膜20. 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D )A.O期除极快 B. 复极1期慢 C. 复极3期慢 D. 复极2期缓慢E. 没有明显的1、2期21.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D )A.O期除极快 B. 有复极1期 C. 有复极2期 D. 4期自动除极E.有稳定的静息电位22. 窦房结作为正常心跳起搏点的原因是( D )A.0期除极快 B.4期自动除极 C.兴奋性高 D.自律性高 E.自律细胞多23. 心内传导最慢的部位是( B )A. 心房肌B. 房室交界区C. 左、右束枝D. 蒲肯野纤维E.心室肌24.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C )A. 使心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B. 使心室肌收缩更有力C. 使心房、心室不同时收缩D. 延长心室肌舒张期E.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增强25. 心动周期中 , 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 B )A. 等容收缩期B. 快速射血期C. 减慢射血期D. 等容舒张期E.充盈期26. 心动周期中,充盈期室内压力的变化正确是( C )A.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E. 房内压 = 室内压 = 动脉压27. 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A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B. 心缩力和动脉瓣的功能C. 动脉血压D. 静脉血压E.中心静脉压28. 第一心音的出现标志着( B )A. 心房收缩B. 心室收缩C. 心房舒张D. 心室舒张E.心房、心室同时舒张29. 心肌不会象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是下述哪个期特别长所( A )A. 有效不应期B. 局部反应期C. 相对不应期D. 超常期E.低常期30. 心率过快(如大于180/分),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由于( D )A. 心房射血期过短B. 心室射血期过短C. 心房舒张期过短D.心室舒张期过短(充盈期缩短)E.心室舒张期过长31.心率的正常范围是( A )A.60-100次/分 B.60-80次/分 C.80-100次/分 D.100-120次/分E. 60-120次/分32. 自律性最高的结构是( A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浦氏纤维 D.房室束 E. 左、右束枝33. 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错误的是( D )A.收缩期短于舒张期 B.心房与心室有共同的舒张期C.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 D.心房与心室有共同的收缩期E. 心房先收缩34. 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D )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射血期末 D.心房收缩期末 E.充盈期35. 下列哪一项是评价心功能最基本的指标( B )A.心指数 B.每分心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外周阻力 E.搏出量36. 心肌的后负荷是指( D )A.外周阻力 B.回心血量 C.血液粘滞性 D.动脉血压 E.静脉血压37. 从心肌兴奋与收缩的关系看,有效不应期相当于( D )A.舒张期 B.从收缩开始到舒张结束C.收缩期 D.从收缩开始到舒张早期 E. 从收缩开始到舒张中期38. 在心电图上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的波形是( B )A.T波 B.QRS波群 C.P-R间期 D.P波 E.U波39.下面哪项不属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C )A.自律性 B.兴奋性 C.收缩性 D.传导性 E.都属于电生理特性40. 关于动脉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 C )A. 典型的动脉壁有三层结构B. 中动脉能调配大多数器官血流量C. 中动脉又称弹性动脉D. 大动脉内弹性膜不明显E.小动脉属于阻力血管41. 下列哪项对大动脉的描述是错误的( C )A.中膜内富含弹性膜 B. 内弹性膜不明显 C. 属于肌性动脉D. 中膜内有胶原纤维E.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42. 与保持血液流动连续性直接相关的是( A )A. 大动脉B. 中动脉C. 小动脉D. 毛细血管E.大静脉43. 在分配身体各器官血流量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B )A. 大动脉B. 中动脉C. 小动脉D. 毛细血管E.大静脉44. 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是( D )A. 大动脉B. 中动脉C. 小动脉、微动脉D. 毛细血管E.小静脉45. 能缓冲血压的血管是( E )A. 大静脉B. 中动脉C. 小动脉D. 毛细血管E. 大动脉46. 以下关于静脉的描述哪项错误( D )A. 管壁结构变异较大B. 三层界限不如动脉明显C. 静脉血回流的动力主要靠静脉内的压力差D. 静脉瓣游离缘逆向血流方向,防止血液倒流E.静脉容易扩张47. 关于颈总动脉正确的是( C )A. 两侧均起于主动脉弓B. 左颈总动脉起于头臂干C. 分支为颈内、颈外动脉D. 右侧起于主动脉弓E. 左右均起于头臂干48. 颈外动脉的分支不包括哪一种( D )A.面动脉 B.颞浅动脉 C.上颌动脉 D.甲状腺下动脉 E. 甲状腺上动脉49. 从主动脉升部发出的分支是( D )A. 食管动脉B. 支气管动脉C. 肋间后动脉D. 冠状动脉E. 头臂干50. 对主动脉弓的正确描述的是( A )A.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B.发出左右颈总动脉C.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D.壁内有化学感受器 E. 主动脉弓旁边有压力感受器51. 颈内动脉( B )A. 起自头臂干B. 营养脑与视器C. 经枕骨大孔入颅D. 颅外有分支E. 面动脉起于颈内动脉52. 阑尾动脉发自( B )A. 肠系膜上动脉B. 回结肠动脉C. 右结肠动脉D. 肠系膜下动脉E. 左结肠动脉53. 营养肝的血管是( C )A. 门静脉B. 脾动脉C. 肝固有动脉D. 肠系膜上动脉E. 肠系膜下动脉54. 髂内动脉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C )A. 与髂内静脉伴行B. 发出子宫动脉C. 营养盆腔内的所有脏器D. 在骶髂关节处发自髂总动脉E. 发出壁支和脏支55. 颈外动脉的直接分支( B )A. 甲状腺下动脉B. 甲状腺上动脉C. 椎动脉D. 胸廓内动脉E. 脑膜中动脉56. 脑膜中动脉直接起自( C )A. 颈内动脉B. 颈外动脉C. 上颌动脉D. 大脑中动脉E.面动脉57. 锁骨下动脉( D )A. 右侧起于主动脉弓B. 左侧起于头臂干C. 移行为肱动脉D. 椎动脉是其主要分支E.颈外动脉起始于锁骨下动脉58. 椎动脉发自( D )A. 颈总动脉B. 颈外动脉C. 颈内动脉D. 锁骨下动脉E.主动脉弓59. 关于肱动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为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 B.沿肱二头肌的外侧下行C.在肘窝深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D.在肱二头肌腱外侧可摸到其搏动E. 腋动脉是肱动脉主要分支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腹主动脉的直接分支( E )A.肠系膜上动脉 B.肠系膜下动脉 C.卵巢动脉 D.腹腔干E. 肝总动脉61. 哪一种动脉属于腹腔干的分支( E )A.肠系膜上动脉 B.肠系膜下动脉 C.卵巢动脉 D.肾动脉E. 胃左动脉62.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不包括( C )A. 回结肠动脉B.右结肠动脉C. 左结肠动脉D. 空肠动脉E. 回肠动脉63. 属于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 C )A. 中结肠动脉B.右结肠动脉C. 乙状结肠动脉D.阑尾动脉E. 空肠动脉64. 有关股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 B.下行于股前部上份 C.位于股静脉内侧D.为下肢的动脉主干 E. 入腘窝移行为腘动脉65. 在体表摸不到的脉搏动脉( C )A. 桡动脉B. 颞浅动脉C. 髂内动脉D. 股动脉E. 颈总动脉66. 体循环静脉不包括( B )A. 上腔静脉B. 肺静脉C. 下腔静脉D. 头臂静脉E. 颈外静脉67. 缺乏静脉瓣的静脉是( B )A. 头静脉B. 面静脉C. 贵要静脉D. 大隐静脉E. 颈外静脉68. 属上肢浅静脉( C )A. 尺静脉B. 桡静脉C. 肘正中静脉D. 腋静脉E.肱静脉69. 上腔静脉收集范围不包括( D )A.头部 B.上肢 C.胸壁 D.心脏 E. 颈部70. 关于下腔静脉正确的是( C )A. 起自髂内静脉B. 由左、右髂外静脉汇合而成C. 注入右心房D. 注入左心房E. 奇静脉是下腔静脉的属支71. 关于门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为一短而粗的静脉干 B.收集腹腔所有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C.通常由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合而成 D.直接注入下腔静脉E. 肝静脉是门静脉的属支72. 属于下肢浅静脉( C )A. 胫前静脉B. 胫后静脉C. 大隐静脉D. 股静脉E.腘静脉73. 头静脉( C )A. 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B. 沿前臂和臂内侧上行C. 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D. 不与贵要静脉相交通E. 属于深静脉74. 关于奇静脉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 )A. 有肺静脉注入B. 收纳食管静脉血C. 收纳支气管静脉血D. 注入上腔静脉E. 起自右腰升静脉75. 不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有( B )A. 肾静脉B. 门静脉C. 右侧睾丸静脉D. 肝静脉E. 卵巢静脉76. 大隐静脉( A )A. 起自足背静脉弓B. 经外踝后方至小腿C. 经外踝后方至大腿内侧D. 注入腘静脉E. 此静脉不适做静脉穿刺77. 常用作穿刺和注射的静脉不包括( A )A.面静脉 B.颈外静脉 C.头静脉 D.大隐静脉 E. 小隐静脉78. 淋巴系统不包括( D )A. 淋巴结B. 淋巴管C. 脾D. 肝E.胸腺79. 淋巴管道不包括( D )A. 毛细淋巴管B. 淋巴管C. 胸导管D. 动脉导管E.右淋巴导管80. 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淋巴( D )A. 左颈干B. 右颈干C. 左腰干D. 肠干E. 右腰干81. 有关淋巴管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C )A.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B. 行程中要经过淋巴结C. 没有瓣膜D. 深浅淋巴管有交通E. 淋巴管最后汇合成淋巴干82. 注入右淋巴导管的淋巴干是( D )A. 肠干B. 右腰干C. 左支气管纵隔干D. 右支气管纵隔干E.左腰干83. 关于胸导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起始部位于第一腰椎体前方 B.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C.到左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 D.收集下半身和右上半身的淋巴E.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84. 不成对的淋巴干是( D )A.颈干 B.支气管纵隔干 C.腰干 D.肠干 E.锁骨下干85. 下列哪个脏器的淋巴不注入腹腔淋巴结( A )A. 肾B. 肝C. 胰D. 脾 E.胃86. 关于脾( A )A. 大部分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B. 深呼吸时肋弓下可触及C. 膈面中央有脾门D. 脾肿大时,脾切迹是触诊的标志E.脾的位置比较固定87. 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 )A.血管口径 B.血流量 C.血管壁弹性 D.血液粘滞性E. 骨骼肌收缩对小静脉的挤压88. 其他因素不变,心率加快使脉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C )A.收缩压升高 B.收缩压降低 C.舒张压升高 D.舒张压降低E. 以上都不是89.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动脉血压升高将使( D )A. 等容收缩期不变,搏出量不变B. 等容收缩期缩短,搏出量减少C. 等容收缩期缩短,搏出量增多D. 等容收缩期延长,搏出量减少E. 等容收缩期延长,搏出量不变90. 使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 E )A. 动脉血压B.静脉血压C.组织液静水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有效滤过压91.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错误的是:( B )A.心脏收缩力B.外周阻力C.体位D.呼吸运动E. 骨骼肌的挤压92. 某些肾脏病,大量血浆蛋白随着尿排出导致水肿是由于( A )A. 有效滤过压增大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淋巴回流受阻D. 胶体渗透压升高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93. 微循环中,营养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C )A.微静脉B.通血脉细血管C.真毛细血管D.微动脉E.以上都不是94. 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调节作用是( D )A.心率加快B.心率减慢C.传导速度变慢D.心率加快及心缩力加强E.心缩力减弱95. 交感缩血管纤雄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氨E. 组胺96. 关于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压力感受器只位于颈动脉窦B.感受化学的剌激C.使血压降低D.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E.冲动都经窦神经传人中枢二、简答题1. 心脏的位置、外形、体表投影以及心腔的主要结构。
8 脉管总论与心
(3)前方:大部份被肺和 胸膜遮盖,小部份与胸 骨体下份及左侧4~6肋软 骨相邻。
(4)后方:食管和胸主动 脉等。
(5)两侧:纵隔胸膜和肺。
3、心的外形 一尖、一底、二面、 三缘、四条沟
心尖搏动的位置在 左侧第五肋间隙 锁骨中线内侧1-2CM 处
心尖
一尖 一底 二面 三缘 四条沟 心尖切迹
分两部 (以界嵴、界沟分) 固有心房: 右心耳 梳状肌 腔静脉窦:(三个入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瓣) 冠状窦口(瓣)
卵圆窝
(一个出口)右房室口
界沟界嵴
右心室
right ventricle
流入道(窦部) 流出道(漏斗部/动 脉圆锥)
乳头肌 腱索 三尖瓣叶 纤维环 三尖瓣复合体
肺动脉口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血转变为含氧多的动 脉血。
三、血管吻合及功能意义
(一)动脉间吻合 缩短循环时间,调节血流量。
(二)静脉间吻合 保证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血流通畅。
(三)动、静脉吻合 缩短循环途径,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
(四)侧支吻合 侧支吻合建立的循环称侧支循环。
第一节 心 heart
一、位置和外形
1.位置
胸腔中纵隔内, 2/3在正中线的左侧, 1/3居正中线的右侧。 2.毗邻 (1)上方:
前面观
左缘支 旋支 前室间支
2 、右冠状动脉 (1)后室间支。(2)右缘支。(3)右旋支。
右旋支
右缘支 前面观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冠状动脉
起点 主A左窦
行程 分支 分布
左心耳 与肺A间
前室间支 左旋支
左半心 右心室前壁 室间隔前2/3 部后室间支 右旋支
第八章 脉管系统(二)
C1-C6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
脑和脊髓。 (2)胸廓内动脉:与椎动脉的起点相对应,距胸骨外侧缘约1cm
下行,穿膈移行为腹壁上A,分布于腹直肌和腹膜等处。
(3)甲状颈干:是一短干,其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下A,分支布于 甲状腺和喉等处。
2013-7-27
19
2013-7-27
20
2013-7-27
水平由左、右髂总V汇合
成,注入右心房。
1、盆部和下肢的静脉 (1)髂总静脉:
在骶髂关节前由髂内、外静脉汇合成。
壁支 1)髂内静脉 脏支 直肠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子宫静脉 2)髂外静脉
(2)下肢的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膝以下每条A有两条V行 浅静脉: 1)大隐静脉:下肢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 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和大腿前内侧上行,
2013-7-27 43
2、壁支:
4对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和膈等处膈
下动脉和骶正中动脉。
2013-7-27
44
(五)盆部和下肢的动脉
主干是髂总动脉:平第四腰椎下缘处发自腹主动脉,至骶髂 关节处分为髂内A、髂外A。
膀胱下动脉
直肠下A 脏支 1、髂内动脉 子宫A 阴部内A 闭孔A
壁支
臀上A
臀下A
髂内动脉分支分布于盆腔壁及盆腔脏器。
分布(营养范围):头颈部。
2、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
2013-7-27
13
2013-7-27
14
1、颈外动脉
在甲状软骨上缘处起于颈总动脉,在下颌头下方发出终支, 分支分布到头、颈和脑膜。
甲状腺上动脉(由起始部发出) 分布于甲状腺和喉 颈 外 舌动脉(平舌骨大角处发出) 面动脉(舌动脉上方发出) 分布于舌、舌下腺等 终支为内眦A
《脉管系统-心脏》ppt课件
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下缘:由左右心室构成 右缘:主要由右心室构成
三沟 冠状沟 (房室沟):心房与心室的体表分界线 前7 室间沟、后室间沟
二、心脏的结构
心房与心房、心室与心 室之间分别被房间隔和 室间隔分隔。 心房借房室口与心室相 通。
8
9
1、右心房
入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A.左心房 B.左心窒 C.右心房 D.右心窒 E.冠状窦
4、二尖瓣位于( C )
A.主动脉口 B.肺动脉口 C.左房室口 D.右房室口 E.冠状窦口
5、不属于心传导系统的结构( B)
A.窦房结 B.心耳 C.房室结 D.房室束 E.左、右束支
6、冠状沟( A )
A.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B、是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 C.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D.是左、右心室在心膈面的分界 E.以上都不对
右心室
五、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膜性囊。 纤维心包: 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囊上方与出入心的大 血管外膜延续,下方附着于膈的中心腱。 浆膜心包:可分脏层和壁层。
34
六、心的体表投影
1、左上点: 左侧第二肋软骨下缘, 距胸骨左缘1.2cm。 2、右上点: 右侧第三肋软骨上缘, 距胸骨右缘1cm。 3、右下点: 右侧第六胸肋关节处。 4、左下点: 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 骨中线内侧1-2cm处。
右心房 出口 结构
右房室口 卵园窝 右心耳 梳状肌
10
2、右心室
右心室
结构
右房室口 周缘附有三个三角形瓣膜借腱索连于 心壁的乳头肌上(三尖瓣)动脉
肺动脉口 周缘附有三个袋状的半月形瓣膜,袋 口朝向肺动脉腔(肺动脉瓣)
出口: 肺动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