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空间环境

合集下载

新时代下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论文

新时代下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论文

新时代下的城市建筑环境艺术【摘要】当前社会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带动各个产业各个经济领域飞速发展。

建筑作为当前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出现了极大的发展过程。

环境设计美学是从属于生活美学的,是通过各种审美观念来实现当前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品质高低和质量要求的高低过程。

环境艺术设计的优劣是影响当前城市建设的前提基础,更是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效率和心理体验等。

.本文就新世纪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关键字】新世纪;城市建筑;环境设计;艺术1 前言在城市和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使得人们在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逐步开始重视对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当前新兴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流程,其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当前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观念来参与其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设计的需求,是通过审美规律来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是通过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筑布局、室内设计以及各种建筑学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化、集体化与综合化的设计流程。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人、建筑、环境”学说,使得当前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完美的结合当前的建筑学、心理学和美术学以及生态环境学科进行综合性加工的新型学科,是推动了城市建筑环境艺术的改善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物设计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变化过程和设计流程,建筑的概念也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从群体扩大到环境。

城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美术学和审美的基础上进行人、建筑物和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过程,是以环境为基础进行良好的改造和过程。

中心是人,每一点的设计都以人为中心,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的心理因素以及物质和精神需求,通过各种手段在满足保护环境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人们的各种需求。

人居环境视角下西南山地环境与城市空间研究

人居环境视角下西南山地环境与城市空间研究
行规划建设, 另一 方面 , 现 代 主 义式 的 大尺 度
可见 , 城 市空 间与 自然 环 境是 否 融合 直接 影 响 着 人居 环 境建 设。 在 山地 环 境 中 , 地 形地 貌 、 山势 走 向、 水 体 等 重 要 的 自然 要 素 都 直 接 影 响 了城 市 空 间 肌 理 的 形 成 。城 市周 边 环 境 中形 态 突 出 的 山 顶、 连 绵起 伏 的 山脊 、 蜿 蜒 曲折 的河 流 等 自然
性, 其建筑风格 、 高度及周边设施等均体现着 徐嘉, 女, 博士研究 生, 重庆市 规
该 区域 的功 能属 性 及生 活 文化 氛 围 , 也 是城 市 划 研究中 心, 工 程师 设 计 必 不 可少 的考 虑 因素 。 可见 , 人 居 环 境 建 【 修改日 期l 2 0 1 3 - O 4 — 0 1
城 市 空 间 是 人 类 聚 居 形态 的 体 现 , 而 任 何 聚 居形 态 都 是 人 类社 会对 其 生 成 的 自然环 境 的能动 反映 , 人 类 聚居 的形态 和 规模 只有 与
自然保 持 一种 动 态 的平 衡 , 才能i l i O N发 展 ④ 。
1 引

城 市 如何 让 生 活更 美 好?一方 面 , 很 多 城 市高举着 “ 宜 居城 市 ” ‘ 【 人 居 环 境 ”的旗 号 进
与建筑、 景 观等 的 结 合 作用 于 空 间, 继 而 也体 现 了人 类聚 居形 态 及生 活 方式 的某 些 细节 。 因 此, 在 如今 全 球 化 的大 背 景下 , 更深 层 次地 研
究 自然特 征与 城 市空 间及 其尺 度 关 系 , 有助 于
地环境特征, 指导 “ 以人为 ’ 的空间尺度营造 有助于推动山地城市建设的发展 , 对建设 美好

试论建筑与城市环境

试论建筑与城市环境
的原 则 是 连 续 、 一 、 整 …… 对 于 众 多 规 划 、 计 人 员 来 说 可 能 统一 , 统 完 设 避免 了由简单的标志性建筑造成喧 闹的城市面貌 。它 的重 点已经不单是追求经济 和社会的 巨大成 功 , 而是追求 建筑与城市 都深知其道理 , 但在实践 中往往忽略了建筑空间 与城 市形体环境
为 繁忙 , 城 市交 通 的拥 塞 已 成 为 顽 症 ; ) 衷 形 象 工 程 、 搬 国 代 化 的 城 市 气 息 、 划 、 计 有 序 的 建 筑 、 路 、 化 一 起 组 成 的 大 5热 照 规 设 道 绿
外建筑 、 打造超规模标志性建筑 , 造就“ 干城一面” 现象 , 如此等等。
美学 价值极 高的宏 伟景 观 , 禁发 出由衷 的赞叹 , 不 这种 赞叹也许
申奥成功 的原 因之一 。悉 尼位 于澳大利亚东南沿 这一切是生机盎然 、 朝气蓬勃 的, 却又是令人 眼花 缭乱 、 捉摸 是其脱颖而出 , 是历 史最悠久 、 规模最大 、 基础设施最 完善的城市 。城市 中心 不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 , 建筑的多元化和城市 环境 的开 发建设 海 , 虽有庞大 的规模 , 真正达 到精 品 的却不 甚多。这虽有 经济 、 但 技 区中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比比皆是 , 充分展现 了城市 的活力。悉 术的原 因, 但应 当看到 观念滞后 、 缺乏 整体规划 、 法规 不健全 、 盲 尼歌剧院为其 中最突 出的代表 , 它是一座 运用象征手法极 富于 个 目开发建设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建筑与城市环境不应是 性 的建筑物 , 设计者 是丹麦建 筑师伍重 。整 座建筑新颖 别致 、 美 遗憾的艺术 , 的遗憾将带来诸多 问题 , 它们 留下难 以治愈的硬伤。 观大方 。悉尼歌剧院位于贝尼朗岛海滨 , 其造型远看仿佛 是一艘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城市空间理论PPT课件
• 空间与社会之间存在辨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和反作用 • 城市空间生产存在许多矛盾,城市规划是国家对这些系统矛盾实施干预或法规
化的一种手段,因此城市规划不是封闭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利益、意识形态 与专业相交织的战场
政治、经济和社会实践
作用 反作用
城市空间的建构
26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27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小结:城市空间理论之间的关系
• 经验主义、科学化、社会化的空间理论这三种理论潮流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与 非此即彼的发展过程
• 各个流派的理论家们总在试图汲取其他理论流派的思想与方法,以期完善自己 的理论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更加真实、可信的阐述
经验主义
科学化
社会化
• 中国古代:“天人 合一”、城市布局
集聚力 集聚经济正效益
分散力 集聚经济负效应
城市向心集聚的经济学模型 图片来源:顾朝林、甄峰、张京祥.2000.集聚与扩
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
22
2.城市空间理论的历史演变
(3)后现代:社会化的城市空间理论潮流
• 社会矛盾与社会运动:对社会、文化及心理关注及资本主义城市实践反思 • 城市空间研究与城市规划实践重大转向:人文主义城市空间理论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①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
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
36
1. 空间生产理论与城乡规划
(1)解读空间生产理论的内涵
资本、权力的生产逻辑 • 三重循环的影响: • ②加快了城市内部空间的更新过程
上海石库门老建筑
上海新天地

城市空间合理利用措施

城市空间合理利用措施

城市空间合理利用措施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染,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应该继续实施“绿色建筑”的技术,以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特征。

通过对建筑空间结构和建筑设计的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建立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外观和内部环境,从而节省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

应该加强城市空间规划。

城市空间规划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审查和管理,以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应该完善城市空间的公共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完善城市公共政策,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以提高城市的空间能效,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应该加强环境保护。

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必须伴随着环境保护的加强。

应该推广环保技术,完善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保护和改善城市资源环境,促进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上就是城市空间合理利用的一些措施,只有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城市空间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论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论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论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和意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建设日渐重要。

城市景观规划作为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它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作用1. 美化城市形象城市是一个“大舞台”,要吸引人们的目光,就需要有一个好的舞台布景。

城市景观规划为城市空间建设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概念和方案,它能够通过对城市形象进行美化和改善,提高城市形象的品质和吸引力,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通过美化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市民的归属感,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为城市宣传和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景观规划涉及到城市空间的各个方面,如景观元素、布局、交通、地形和水文等。

它与城市品质密不可分,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美化还可以改善城市空间的品质和整体质量,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3. 避免建筑冲突城市景观规划可以帮助有效避免建筑冲突和使用矛盾,以达到更有效和合理的设计。

城市景观规划可以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以及周围建筑用地的合理性,以减少未来的使用冲突和建筑间的矛盾。

4. 建立综合城市管理体系城市景观规划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建立一个综合城市管理体系。

通过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可以有效地引导城市空间的规律发展,建立城市发展战略,使城市发展更加透明和使城市空间更加合理和高效。

二、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空间建设的意义1. 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城市景观规划是一种生态保护的手段,可以帮助城市保持其自然的美好,同时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

城市景观规划除了可以增强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外,也可以通过优化公共绿地和树木植被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2. 改善大众生活质量城市景观规划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绿地、增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方式,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大众生活质量,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

城市开敞空间环境心理研究

城市开敞空间环境心理研究

城市开敞空间环境心理研究作者:李昊轩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试着联系实际,对城市开敞空间环境的发展略作研究,并尝试以西安大唐通易坊的空间环境心理研究为例,从环境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出发。

调查分析了大唐通易坊在城市设计的价值观念及外部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得失,创新研究了城市开敞空间中的实质环境、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及其对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问中的行为影响。

通过对于大唐通易坊的两次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及分析。

可以认为,无论是工作日或休息日,人们对于该步行街的印象基本一致,对于大唐通易坊城市公共空间的满意度一般,他们来此的目的集中以休闲和放松为主,他们对于其他项目(尤其如购物)的选择较少。

环境认知的心理体验过程可转换为人们对环境空间的体验、认知过程,并解决建筑与环境间互渗关系和人对建筑环境的认同感问题,从中寻找彼此间融契的钥匙,为设计者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提供帮助。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城市开敞空间,问卷调查中图分类号:X1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问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主要研究空间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问的矛盾和问题。

本文以西安大唐通易坊的调查分析为例,进行城市空间环境心理研究。

1.研究理论背景及方法论1.1研究课题的选题依据城市开敞空间对城市空间整体品质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一个成功的城市空间设计中,有吸引力的城市开放系统必不可少。

而怎样的城市开放空间才会对人们产生吸引力,才是人们乐于前往而流连于其间的昵?人们对城市开敞空间有哪些要求昵?人们怎样看待城市中现有的开敞空间?这些问题正是设计人员的出发点。

要想使设计被人们所接受,就必须对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活动以及心理意知进行研究。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的意义
城市空间是构成城市外观、环境和气氛的关键因素。

合理利用城
市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为公众提供更
安全、宜人的居住环境,保障公众的安全和舒适,提升城市建设质量。

此外,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可以减少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有利于
环境保护;可以合理规划城市中的摊贩等地方,用不同的方式给市民
们提供更多便捷、节约的服务;可以统筹调整城市中的公共设施,更
好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

总之,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可以有效提
高城市绿色经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更美的城市贡献出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空间环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也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现代空间环境设计的适应要求,并简单的
从地域环境结构、基础设施环境、空间景观环境研究这三个方面探讨
了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地域环境;空间景观;基础设施环境
引言
城市空间环境是承载人类活动的共享物质空间。人的活动是空间环
境所产生的源泉,空间环境品质对人产生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
的精髓所在,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通过城市空间环境来表现的。
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的设计因素构成
了城市空间环境形成演化的动力。总体上来说,城市空间环境是一个
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日益组织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过程,是一个把个
体联系到一个更大的城市空间环境系统中的过程,是城市各部分一体
化的过程。
1 空间环境设计的适应要求
我们在设计中不但要尊重社会情感还要懂得揣摩、熟悉和准确的把
握社会情感。关于如何正确的把握普遍情感,北欧的室内与家具设计
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见解。北欧现代化的家具设计理念曾对德国的功
能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开幕之前,人们一直
对德国的功能主义广泛认知,但是它毕竟外观冰冷、纯集合线条过于
机械、过分讲究尺寸准确但缺少变化。北欧的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对
进行了恰当的修正,它们把绿色设计同产品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相融合,并把传统的木材、皮草等天然材质引入室内空间,将优雅的个
性化、人情化因素与机械化生产融合起来,设计不再追求彰显自己地
位的豪华装饰,也一改那种纯而又纯、与自然形态完全对立的设计形
式,追求自然的、温馨的、返璞归真的境界。我们在研究现象的普遍
性时并不排斥现象特殊性的存在,往往特殊性被人认知为普遍现象的
丰富与认知空间的完善,同样普遍情感也不排斥个人情感的积极意义,
顺应普遍情感也应包含个人情感对社会潮流的引领作用。对于不同类
别、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要求,既不能“强人所难""也不能放弃对其
现象产生的思考。
2 城市空间环境研究
2.1地域结构环境研究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社会经
济方面受到家庭结构、社会分层、种族差异的影响,表现为同心圆、
放射扇形、多核心三大经典模式;发展政策方面受到政府宏观目标的
影响,表现为圈层划分、新城建设、交通走廊延伸等;布局结构方面受
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影响,表现为古典形式主义的轴线放射、“雅典宪
章”的功能分区、“马丘比丘宪章”的社区更新和文脉保护、“全球
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等;技术创新上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如
虚拟建筑、电子边疆、网络空间和家庭办公的出现。因此,城市地域
结构环境的构成与演变,影响和决定了城市空间活动的区位分布。
2.2基础设施环境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动脉和连接的纽带,由城市公共财政投资建
设,作为重要的成本要素参加生产建设活动,获得附加价值。同时基础
设施又有很强的系统性,强调系统的均衡和协调,局部的故障很容易
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基础设施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本可能,
又对开发强度提出了容量限制。
(1)市政设施环境容量影响评价:通过对给水、排水、供电、供气等
市政设施的压力等值线、径流网络、负荷极值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开
发强度和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的关系,制订相应的城市公共经济政策。
通过对大型、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市政设施环境容量影响评价,对
超负荷开发项目增收额外的市政改造和增容费用,使其外部不经济性
内部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
(2)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和发展分布预测,确定
机动车规模,道路流量及停车容量的关系,综台考虑居民消费水平提
高和小汽车普及等因素的影响,预测城市交通的容量极限和临界点。
通过进行用地结构、开发强度对交通工程的影响评价,预测新建项目
交通流量的产生(吸引)及对节点、路段和区域的影响,判定项目选址、
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的合理性,确定因此需要承担的道路改建、拓宽、
立交天桥和停车场库建设的规模和费用,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和设施
建设的良性循环。
2.3空间景观环境研究
城市空间景观是城市发展的外在表现,是客观世界在主观反映中的
感应空间,以路径、界线、区域、枢纽、标志等组成城市的意象图景。
总体上表现为城市格局、建筑特色、空间特色、运动体系,具体上表
现为建筑形态、环境艺术等。因此,城市空间景观环境既是历史积累
的结果,又影响和决定了空间活动的形式特征。
(1)点、线、面的系统化研究:“点”是景观节点,包括主要标志性建
筑、城市广场、桥梁等重要构筑物和火车站、汽车站、客运港、飞机
场等重要城市窗口以及自然风景点、制高点等,构成城市空间景观的
标志和亮点,产生和加强空间导向性和心理归属感。“线”是景观视
线,包括重要商业街、步行街、滨水路、交通干道等组成的城市街景
和由对称轴线、保护视线范围组成的景观走廊,将孤立的“点”连接
成线,形成城市的运动景观。“面”是景观区片,包括旧城租界区、历
史文物保护区、商业中心区、园林景区等,是“点”的放大和“线”
的强化。点、线、面的系统化研究,将促进空间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
性。
(2)一维、二维、三维的全方位研究:“一维”是平面方式的研究,
反映城市广场、街道、小品、游线的平面组台关系。“二维”是街景
立面研究,反映街景特色、建筑风格和空间组合关系(序列、主从、对
比等)。“三维”是城市空间景观的模拟研究,划定景观视线走廊,确
定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使建筑物协调性研究从单点扩大到街区范围。
(3)文物环境景观: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历史风貌区、文物古迹三个层
次研究古城风貌保护,划定保护禁区、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
层次的保护范围,进行文物古迹、重要景观节点的视线走廊分析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