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
鼻拱部结痂和溃疡面; 舌表面的溃疡面;
临床症状:
鼻拱部水泡破裂形成的 鲜红溃疡面及舌表面水 痘破裂形成的溃疡面;
临床症状:
蹄踵、蹄叉部红肿、溃 疡,部分蹄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蹄叉部溃疡,蹄 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水泡破裂后,露出 出血的皮下组织,部分蹄 壳开始脱落;
猪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猪口蹄疫: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综合防制;
一.概述:
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FMDV感 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分七个血清型:O型、A型、C型、Asia-1型、SAT1型、 SAT2型、SAT3型等;每个主型内又有若干个血清亚型; 3.不同的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 致,但无交互免疫性;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 只有部分交互免疫性; 4.易感动物:黄牛、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 和鹿;此外还有象、刺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FMDV在畜舍干燥垃圾 内存活时间为14天;在潮湿垃圾内为8天;在 土壤表面秋季为28天夏季为3天;在干草中为 140天;在畜舍污水中为21天;在-30℃的阴暗 低温环境中存活期达12年;
病原:
消毒药物: ①FMDV对酸很敏感,pH值6.0时,每分钟损 失90%,pH值5.0时每分钟又损失90%; ②2%苛性钠、3%-4%甲醛、0.5%-1%过氧乙 酸、10%新鲜石灰乳等常用消毒剂在15-25℃ 下经0.5-2小时才能杀灭病毒; ③碘酊、石炭酸、来苏儿、新洁尔灭等对 FMDV无杀灭效能; ④对紫外线敏感;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家畜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包括牛、猪、羊、山羊等。

这种疾病对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对口蹄疫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口蹄疫的症状口蹄疫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热:患病动物体温升高,一般超过40℃。

2.病畜不食:患病动物食欲显著下降,甚至拒食。

3.极度虚弱:患病动物出现虚弱乏力的症状。

4.水泡和溃疡:患病动物黏膜出现水泡和溃疡,特别是在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

5.呼吸困难:患病动物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口蹄疫,因此治疗主要以支持性治疗为主。

以下是口蹄疫的治疗方案:1.隔离患病动物:将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患病动物的食物应该易于消化,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3.控制发热:对于发热的患病动物,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4.提供支持性治疗:口蹄疫会导致患病动物体力衰竭,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如提供营养补给、氧气治疗等。

5.预防二次感染:患病动物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二次感染,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6.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有多种亚型,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除了治疗口蹄疫,预防口蹄疫同样重要。

以下是预防口蹄疫的一些常见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环境应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2.牲畜检疫:引进新的牲畜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保其健康状况。

3.疫苗接种:定期为牲畜接种合适的口蹄疫疫苗,提高免疫力。

4.不携带病毒物质:禁止携带可能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物质,如肉类或动物产品。

5.隔离患病动物:发现有口蹄疫症状的动物,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猪口蹄疫鉴别和防治要点

猪口蹄疫鉴别和防治要点
4.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FMD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口蹄疫病毒抗体以化学方法偶联于醛化的绵羊红 细胞上,当贴附于血细胞上的抗体与游离的抗原相遇时,形成抗原抗体凝集网络,绵羊红细胞也随 之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可作为FMD病毒抗原型别鉴定的初步 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适合于田间使用。
心肌炎: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红色心肌相伴而行,俗称"虎斑心"
舌部粘膜糜烂
(一)、病原学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鉴定的首选病料是未破裂或刚破裂的水疱皮(液),对新发病死亡的动物 可采取脊髓、扁桃体、淋巴结组织等。将病料悬液冻融2次,4℃过夜(至少4h)浸毒。以3000r/min 离心15min,除菌后取上清接种细胞。或加1/3体积氯仿混合摇振数分钟,以3000r/min离心15min, 取上清液装入试管中,加棉塞,4℃过夜,氯仿挥发后,接种单层细胞。每份样品接种2~4瓶细胞, 另设对照2~4瓶。37℃静止培养48~72h。每天观察记录,对照细胞形态应基本正常或少有衰老。 接种了样品的细胞如出现FMD病毒典型病变(CPE),要及时取出并置-30℃冻存。无CPE的细胞瓶 要观察至72h,其后置于-30℃冻存作为第1代细胞/病毒液再盲传,至少盲传3代。凡出现CPE的样 品判定为阳性,无CPE的为阴性。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将出现CPE的细胞/病毒液 用间接夹心ELISA等检测方法定型。
● 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PCR具备实验诊断所要求的最重要的3个要素:①敏感,可 将原样品放大上百万倍,使原本少得难以探察到的(Pg级)样本扩增到能在紫外灯下肉眼可见;② 特异,核酸片段与引物间的序列互补,使反应呈高度特异;③操作简单快速。RT-PCR检测的目 标物是FMD病毒的RNA,通常以病毒材料为被检样品,可对各种动物组织和细胞来源的病毒材料 进行检测,扩增到的PCR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后,可以确定所属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进而追踪 疫源。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附症状及防治方法1、传染时间:猪口蹄疫的潜伏时间一般为1-7天,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开始进行排毒(前期排毒量大),2-3天左右即可传染全群,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再进行排毒。

2、症状:体温升高,精神萎靡不振,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烂。

3、防治方法:使用0.5%过氧乙酸,1-2%氢氧化钠对猪舍进行消毒,并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

一、猪口蹄疫几天就不传染了1、潜伏、传染时间(1)猪口蹄疫的潜伏时间为1-7天左右,长的可以达到14天左右。

(2)病猪在出现症状24小时后开始进行排毒(前期排毒量大),2-3天左右即可传染全群。

5-7天过后,排毒量下降,10天过后,基本不再进行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淋巴结及骨髓的带毒时间持续30天以上)。

2、持续时间(1)如果是良性,一般7-14天左右即可痊愈,如果蹄部有病变,痊愈时间会延长至14-21天左右,甚至更长,死亡率为1-2%左右。

(2)如果是恶性口蹄疫,病猪一般会因为心肌炎而死亡,死亡率高达25-50%左右(以乳猪为主)。

二、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1、症状(1)体温升高至40-41°C,精神萎靡不振,进食欲望下降。

(2)病猪的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并且水疱在12-36小时内溃烂,伤口处出现红色糜烂面。

严重时,导致病猪蹄边破裂,蹄壳脱落。

2、防治方法(1)及时对猪舍进行消毒,消毒液可以选择1-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2%甲醛,0.5%过氧乙酸等。

(2)及时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如果是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体重为25-5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体重为10-25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1ml。

如果是O 型高效灭活疫苗,体重在80kg以上的猪,每头肌肉注射3ml,体重为30-8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体重为10-30kg的猪,每头肌肉注射2ml。

双黄连黄芪多糖治疗猪口蹄疫的效果研究

双黄连黄芪多糖治疗猪口蹄疫的效果研究

双黄连黄芪多糖治疗猪口蹄疫的效果研究贾宝军X u m u s h o u y i口蹄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动物传染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一旦发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猪被口蹄疫病毒所传染之后,鼻部会出现水泡,口腔内部的温度升高,出现流涎、不进食的症状,在猪的蹄冠以及趾间都会水疱、红肿的现象。

随着市场对生猪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发生猪口蹄疫的几率也在持续提高,且口蹄疫病毒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甚至会给人类造成一定的健康威胁。

基于此种现状,猪口蹄疫的治疗和预防成为了有关部门所关注的重点。

双黄连黄芪多糖是目前治疗猪口蹄疫的主要药物,对于生猪养殖规模扩大以及养殖安全性来讲都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分析了双黄连黄芪多糖在猪口蹄疫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以期可以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保障。

一、猪口蹄疫发病情况1、发病因素通过长期生猪养殖实践以及猪口蹄疫防治经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猪口蹄疫发生在规模养殖区域的几率高,例如生猪仓库或者养猪场,都是高发病率的地区,发生在生猪散养之间的概率极小。

猪口蹄疫在不同时间的发病率不同,在秋季末期以及冬季、春季发生猪口蹄疫的几率较高,这是由于温度会影响到口蹄疫病毒的活性程度。

生猪的免疫功能是否低下也会影响到猪口蹄疫发病率,如果生猪群体普遍缺乏免疫力,就会增加猪口蹄疫的发病概率以及传播速度。

2、发病症状(1)体温和食欲变化。

被口蹄疫病毒所感染的病猪体温会呈现迅速升高的状态,最高甚至可以达到40℃,由于口腔温度过高病猪会出现饮水量增加的症状。

病猪普遍食欲较之前下降,甚至出现不食的现象。

成年猪因口蹄疫病毒死亡的几率较小,大约在3%左右,如果母猪处于妊娠期间则会有流产的几率。

仔猪因口蹄疫病毒死亡率高,甚至可以达到6成到8成左右。

(2)身体部位变化。

在蹄冠或者蹄叉位置会发生红肿的症状,该部位温度较高,并且会伴有水泡。

当病猪患病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则母猪的乳房四周也会相继有水泡出现,如果破裂会转化为红斑块。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病猪鼻、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哺乳仔猪患病时,少见水疱和烂斑,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极高。

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经动物疾病研究协会确定现在唯有血清抗体才能快速控制以及彻底根治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适用时机:新生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在九月份及时注射口蹄一针灵,净化体内病毒,保护率达98%
推荐方案: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
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

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
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

猪牛羊口蹄疫治疗方案

猪牛羊口蹄疫治疗方案

口蹄疫的预防和治疗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猪、牛、羊等)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一、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现已知的有7个主型和65个亚型,因此,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各地反应不同。

该病毒有5怕:怕高温、怕阳光(紫外线)、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我们可抓住这5怕做好消毒工作。

二、口蹄疫流行的基本特点1、FMD的易感动物种类繁多重要经济畜种猪、牛、羊都易感;因价值高,扑杀病畜阻力大,补偿费用大。

结果:欠发达地区FMD防治政策难以推进。

2、FMD病原变异性强七个血清型,型间不能交叉免疫,同型内不同病毒株的抗原性也有不同,而新毒株又不断出现,每出现一次新毒株,疫情就出现一次新高潮。

结果:免疫防治等于面对七种不同的传染病。

3、FMD病毒的感染性和致病力强,病畜的排毒量又特别大牛:10个感染单位就可发病;病猪:每天仅从呼吸道排毒108个感染单位。

1头病猪=1千万头牛发病。

且病畜是多部位排毒(呼吸道、皮肤等)。

环境中的病毒,又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存活力。

4、FMD有多种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病畜接触传播;含毒空气传播。

5、FMD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动物感染病毒后最快十几小时就可发病排毒。

6、与其它病毒相比,机体对FMD病毒的免疫应答程度较低免疫注射动物,甚至发病后康复动物,再次受到同源病毒攻击时只能保持不再发病,其免疫系统不能完全阻断病毒感染。

三、我国口蹄疫的流行情况目前有三个血清型的口蹄疫在国内流行:O型口蹄疫;Asia1型口蹄疫;A型口蹄疫。

四、猪口蹄疫病的防控方法1 接种口蹄疫疫苗每年九月中旬做好口蹄疫疫苗的接种工作,九月中旬做一次,间隔一个月做第二次。

2 做好消毒措施细密的消毒工作是有效预防猪口蹄疫的有效方法。

消毒剂的选用: 有机酸类、复合醛类是高敏感的消毒药。

高发疫区要严格做好隔离措施。

严禁出现接触性的传染出现。

紧急情况下每天消毒一次, 要喷洒到场地的消毒水能流动为止,否则效果不佳。

五、猪口蹄疫病的治疗措施当猪场部分猪发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治疗:已发病的猪群治疗:饲料中:优舒克1000克+维特福1000克+免疫肽500克/吨饲料发病严重不采食的打针:多能肽0.2ml/kg,大猪不要超过15ml。

猪口蹄疫疫苗打几次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

猪口蹄疫疫苗打几次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

猪口蹄疫疫苗打几次猪口蹄疫流行特点猪口蹄疫以口腔黏膜、唇、舌和四肢末端及蹄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病毒寄生广泛,易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率高,幼畜死亡率高。

下面我们讲讲猪口蹄疫流行特点,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疫苗打几次等相关问题。

一、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

在首次免疫4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

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二、猪口蹄疫流行特点(1)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性,目前已知全世界有a、o、c、南非i、南非ⅱ、南非ⅲ和亚洲i型等7个主型。

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彼此之间不能交互免疫。

每一主型又可分为若干亚型,现已知的亚型有60多个,各亚型的免疫原性都有或多或步的交叉性,与主型有一定区别。

(2)病毒能侵害多种动物。

在自然流行时,主要发生于偶蹄兽,以黄牛、奶牛最敏感(特别是纯种奶牛),其次为水牛、牦牛、猪(尤其是纯种白猪),再次是羊、驼骆等。

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病,如黄羊、野牛、野猪、鹿等。

近年来猪常发生。

(3)本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在同一时间内,往往牛、羊、猪一起发病。

有时牛、羊发病,猪少发或不发,有时只猪发病,牛羊少发或不发。

(4)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的创伤感染,但呼吸道更易感染。

无季节差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

(5)病猪及胴体、头、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

病猪的粪、尿及污染的饲养工具、运输车辆、洗涮的污水以及接触病猪的人,都能起到传播作用。

三、口蹄疫诊治失误的常见原因1、误诊原因口蹄疫病、猪水疱病、猪水疱性口炎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潜伏期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显露溃疡面,病猪跛行,不愿站立,饮食困难等现象,难以分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口蹄疫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
猪口蹄疫口蹄疫又叫“烂蹄病”,是由口蹄疫引起的猪的一种急病、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以口腔、蹄部的乳房发生水疱和烂斑、脱蹄为特征,传播效力极高,被感染的动物会100%发病,育肥猪平均致死力为10%,发病猪康复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双月龄以下仔猪易发心肌炎致死率高达80%以上。

流行季节主要是冬春季节易造成流行。

通过鉴定,当前流行的“烂蹄病”病毒株发生变异,属于新传入的缅甸98系病毒。

缅甸98系病毒传染性强,宿主广泛,传播速度快。

主要临床特点:发病猪口腔粘膜、舌面、鼻镜、蹄叉、蹄冠部及乳头形成水疱的溃疡(烂斑)。

幼畜病率较高,主要表现心肌炎(“虎斑病”)。

2013年上半年以来,A型口蹄疫部分省份地区流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流行特点
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

临床特征
病毒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有的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猪口蹄疫的的治疗方案
(1)针对猪口蹄疫可以用猪疫康200斤/套+头孢配合治疗只需要注射一次,就可以治愈。

(2)如果有心肌炎类型的可先打地塞米松,半个小时以后再打猪疫康200斤/套+头孢(3)如果用猪疫康提前给猪做预防的话百分之九十五不会在发病,效果非常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