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牦牛绒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合集下载

牦牛毛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牦牛毛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牦牛毛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前景牦牛毛作为一种常见的天然纤维材料,在纺织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牦牛毛的独特特性使其在纺织品的制作中具有突出的优势,而且由于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使其在当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具有更大的潜力。

首先,牦牛毛具有优异的保暖性能。

牦牛生活在高寒地区,其毛发具有很强的防寒保暖能力。

纺织品利用牦牛毛制成的服装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免受寒冷天气的侵害。

尤其是在户外运动、冬季户外工作和高寒地区居住的人们,如登山者、钻探工人和雪地农民等,穿着牦牛毛制成的服装能够提供优异的保暖性能,使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保持舒适和安全。

其次,牦牛毛具有良好的透湿性能。

与其他纤维相比,牦牛毛具有较高的吸湿性和散湿性,这意味着它可以很好地控制湿气的积聚并保持身体的干燥。

这种透湿性能使得牦牛毛制成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排汗性能,在运动、户外活动和高温环境中穿着舒适。

此外,透湿性还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滋生,保持皮肤的健康。

第三,牦牛毛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由于其毛发中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牦牛毛具有抗菌能力,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滋生。

因此,使用牦牛毛制成的纺织品能够减少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对于容易感染细菌的人群,如婴幼儿和老年人,具有重要的健康保护作用。

此外,抗菌性能还可以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减少洗涤和消毒的频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牦牛毛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抗皱性能。

由于其毛发纤维的特殊结构和组织,牦牛毛制成的纺织品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够抵抗反复摩擦和磨损。

此外,牦牛毛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回弹性,使得纺织品不易产生皱纹,保持平整和整洁的外观。

最后,牦牛毛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也是其在纺织工业中应用前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合成纤维相比,利用牦牛毛制成的纺织品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从牦牛身上获取毛发是一种可持续的做法,因为牦牛可以定期被剪毛而无需被宰杀,能够为纺织行业提供可持续和环保的纤维材料。

牦牛绒与人体健康关联研究

牦牛绒与人体健康关联研究

牦牛绒与人体健康关联研究牦牛绒是一种优质的纤维材料,以其温暖、柔软和舒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许多人相信,穿牦牛绒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健康益处。

事实上,牦牛绒确实与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关联,因为它具有特殊的保暖和透气性能,同时还具备抗菌、抗过敏和抗静电的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牦牛绒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并解释为何它成为了人们的首选。

首先,牦牛绒的保暖性能使其成为冬季防寒的理想选择。

牦牛生活在高寒地区,根据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特殊的体毛结构,这使得牦牛绒具备卓越的保暖性能。

相较于其他纤维材料,牦牛绒能够更好地保持人体的体温,并能有效地对抗寒冷天气带来的温度差异。

这对于保持身体的稳定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牦牛绒在保持身体温暖的同时,还具备优异的透气性能。

穿着其他材质的服装时,人体往往容易感到闷热和不舒适,尤其是在长时间的穿着过程中。

然而,牦牛绒不同于其他材质,它能够让空气流通并促进汗液的蒸发,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和舒适。

透气性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有助于预防过热和湿润的环境中滋生细菌和真菌。

此外,牦牛绒还具备抗菌、抗过敏和抗静电的特性,这也是其与人体健康关联的重要方面。

抗菌特性可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减少因感染疾病引起的健康问题。

抗过敏特性使毛织品对过敏源更为友好,减少了皮肤痒症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由于人体与牦牛绒之间的静电分布基本相同,所以穿戴牦牛绒服装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减少静电对人体的不适感。

然而,还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尽管牦牛绒具备上述的特殊性能,但人体健康是否完全依赖于牦牛绒仍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牦牛绒的保暖性能可能过于强大,人体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可能会因此过热。

另外,对牦牛绒过敏的人也需要慎重考虑其对身体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材质时,应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牦牛绒作为一种纤维材料,与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关联。

牦牛绒、驼绒的氨基酸组成

牦牛绒、驼绒的氨基酸组成

牦牛绒、驼绒的氨基酸组成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的是毛皮制品,由于结构层次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两类:牦牛绒和驼绒。

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又有所不同,在此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首先介绍的是牦牛绒,这是一种优质的毛皮制品,其中含有大量的非甲烷烯烃
和烷基氨基酸,其中最常见的是缩氨酸和谷氨酸,它们分别占在毛绒中的百分比为87.5%和7.8%,其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

其次,我们介绍的是驼绒,这也是一种优质的毛皮制品,它的氨基酸组成含量
有很大的改变,主要是谷氨酸和丙氨酸占较高的比例,而其他氨基酸则占较低,平均比例分别是54%和15%,而其中最缺少的是缩氨酸,其含量仅为1.8%。

总而言之,牦牛绒和驼绒最大的区别是它们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其中牦牛绒以
缩氨酸和谷氨酸为主导,而驼绒则以谷氨酸和丙氨酸为主。

这两种毛皮制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具体的价值要求、用途及使用方法来选择。

牦牛绒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

牦牛绒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

牦牛绒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牦牛绒是一种由牦牛毛制成的高品质纺织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牦牛绒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藏民族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传统价值。

本文将探讨牦牛绒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并介绍其在衣物、工艺品和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首先,牦牛绒在西藏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的象征意义。

牦牛是西藏高寒地区重要的畜牧动物,其绒毛被誉为“高原之王”。

对于藏民族来说,牦牛绒象征着勇敢、坚韧和生命的力量。

在藏传佛教中,牦牛绒也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被用于制作佛教经幡和寺庙的宝座等。

因此,牦牛绒被视为一种具有神圣力量和保护功效的材料。

其次,牦牛绒在制作衣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适应高寒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牦牛绒的纤维直径细且柔软,具有出色的保暖性能和透气性,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温暖并排出体内湿气。

牦牛绒衣物舒适、柔软且轻便,是西藏地区居民抵御严寒的重要保护层。

此外,牦牛绒还具有很高的抗静电性能,能防止静电的积聚,使身体更加舒适。

除了作为衣物的材料,牦牛绒在工艺品制作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西藏的工艺品制作传统悠久,牦牛绒成为了许多工艺品的重要原材料。

例如,藏式地毯和毛巾以及刺绣作品等都采用了牦牛绒纤维,以其柔软细腻、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图案,展示了藏族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牦牛绒还常常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如羊毛、丝绸等,制作成具有传统风格和现代时尚元素的工艺品。

牦牛绒在医疗行业中也有着特殊的应用和传统价值。

根据藏传医学理论,牦牛绒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并被广泛运用于草药疗法中。

据说穿着牦牛绒衣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能量流动,对提高免疫力和治疗一些慢性病有一定效果。

在高原地区,许多人仍然相信和使用牦牛绒作为传统医疗保健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牦牛绒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意义的纺织品,承载着藏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信仰的虔诚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它不仅是衣物的重要材料,还在工艺品制作和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牦牛毛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牦牛毛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牦牛毛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中药材和草本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应用价值逐渐被重视。

在这其中,牦牛毛作为一种珍贵的草本资源,正在医药产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牦牛毛是一种具有深厚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其资源丰富、生长周期较短、栽培容易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极高开发潜力的草本植物。

下面将从牦牛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市场前景等方面,探讨其在医药产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首先,牦牛毛具有较为丰富的药理作用。

中医认为,牦牛毛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牦牛毛中富含大量的黄酮类、生物碱、多糖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对于改善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牦牛毛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根据研究,牦牛毛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实践证明,使用牦牛毛治疗相关疾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另外,由于牦牛毛具有天然、绿色、无毒等特点,其在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的追求,牦牛毛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保健品、养生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

而且,由于牦牛毛资源相对充足且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其开发利用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符合现代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牦牛毛的应用前景,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药理机制,解析其有效成分的药物基础。

同时,要加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推动牦牛毛的产业化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对于牦牛毛药物产品的需求。

此外,建立健全的牦牛毛种植、生产与标准化加工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牦牛毛作为一种具有深厚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在医药产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丰富的药理作用、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天然、绿色等特点,使得牦牛毛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健康产品。

西藏牦牛毛户外面料开发

西藏牦牛毛户外面料开发

西藏牦牛毛户外面料开发一、项目现状分析(1)产品介绍牦牛起源于青藏高原,是唯一能在海拔5000米以上生活的哺乳动物。

牦牛凭借自身的绒毛与粗毛,可以抵御着零下30℃-40℃的严寒。

牦牛绒也被誉为“雪绒”,直径小于20微米,长度为3.4~4.5厘米,具备弹性强、光泽柔和、手感光滑等优点,是和山羊绒品质相似的高级纺织原料;粗毛直径大于55um,长度在20cm以上,外形平直少弯曲,表面光滑,刚韧而有光泽,毡缩性差。

绒毛可作针织衫和机织面料;粗毛可作衬垫织物及帐篷、毛毡、沙发垫料,牦牛尾毛可作装饰品和假发等产品。

牦牛每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绒量约4公斤,其中粗毛和绒毛的占比为2:1;幼龄牛年产毛、绒合计约为1.30kg,其中粗毛和绒毛各占一半;混合毛料市场收购价约65元每公斤,因此仅原毛料收购一项,每头成年牦牛就能为藏区牧民平均增收520元。

(2)牦牛毛市场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而牦牛毛产业目前青黄不接。

河北省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有着“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

同时全国65%的牦牛毛也在清河进行集散、粗加工至全国各地。

牦牛毛属于比较小众的动物纤维,所以与牦牛毛相关的深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清河的牦牛毛分梳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目前牦牛毛使用最多的也是牦牛绒产品。

牦牛绒柔软滑糯、弹性好、蓬松保暖,用其织成的针织品外形丰厚、绒毛平顺、手感滑腻柔软、保暖性好,且不易毡缩、起球,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对牦牛绒的开发利用早在牦牛驯养初期就已开始,随着剥鳞技术和低温等离子改性等先进工业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牦牛绒的用途越来越多,产品品质也越来越高。

我国牦牛种类丰富多样,有17个地方品种和1个培育品种,不同品种牦牛之间的毛绒产量和品质存在差异。

目前缺乏对各品种产毛性能和毛品质性状的系统性研究,相关研究单位联合起来开始对我国各牦牛品种的毛绒生产概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对毛绒品质进行评价,这将为加工企业收购绒原料,满足工业连续化机械生产需求提供参考数据。

西藏半野血牦牛与普通牦牛的毛绒品质分析与比较

西藏半野血牦牛与普通牦牛的毛绒品质分析与比较

西藏半野血牦牛与普通牦牛的毛绒品质分析与比较在西藏,牦牛被誉为“高原之宝”,是西藏人民的主要家畜之一,也是西藏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牦牛的毛皮是西藏特产的优质原料,尤其是西藏半野血牦牛的毛绒更为珍贵,其毛绒品质与普通牦牛有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西藏半野血牦牛与普通牦牛的毛绒品质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

我们来看一下两者毛绒的外观和纤维结构。

西藏半野血牦牛的毛绒外观多呈乌黑色,毛绒长短均匀,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毛冠丰满,毛量较大;而普通牦牛的毛绒则呈现出浅色或花色,毛绒长度和质地不如半野血牦牛。

在纤维结构上,半野血牦牛的毛绒纤维细软且柔韧,纤维间有较大的空隙和蓬松感,能够更好地保持温暖;而普通牦牛的毛绒纤维粗壮,密度较大,弹性较差,保暖效果不如半野血牦牛。

我们来分析两者毛绒的保暖性能。

由于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因此牦牛的毛绒保暖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半野血牦牛的毛绒纤维细软而长,纤维间有较大的空隙,能够更好地在体表形成保温层,有效阻挡外界寒冷空气的侵袭,确保牦牛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体温平衡;而普通牦牛的毛绒纤维较粗,密度较大,保暖性能不及半野血牦牛,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对牦牛的健康和生产产生影响。

我们还需要比较两者毛绒的抗压性和耐磨性。

半野血牦牛的毛绒柔软而有弹性,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耐磨性,能够有效避免牦牛在野外觅食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害,保障其正常生活和生产;而普通牦牛的毛绒弹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压力和磨损,容易造成毛绒脱落和破损,影响牦牛的生存和生产能力。

我们来考察两者毛绒的利用价值。

半野血牦牛的毛绒质地柔软而细腻,外观较为美观,适合用于制作高档羊绒制品、皮革制品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普通牦牛的毛绒质地较为粗糙,利用价值不如半野血牦牛,只能制作一些低档的毛绒制品和皮革制品。

西藏半野血牦牛与普通牦牛的毛绒品质有着显著的差异。

半野血牦牛的毛绒外观和纤维结构更为优越,保暖性能更佳,抗压性和耐磨性更强,利用价值更高。

牦牛绒的纺纱技术研究

牦牛绒的纺纱技术研究

牦牛绒的纺纱技术研究1. 引言牦牛绒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天然纤维,因其出色的保暖性和柔软舒适的手感而受到广泛关注。

纺织品行业对牦牛绒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研究牦牛绒的纺纱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牦牛绒纺纱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不同纺纱工艺对牦牛绒纤维特性和纺纱质量的影响。

2. 牦牛绒的特性牦牛绒纤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牦牛绒纤维直径细腻,通常为15-20微米,比其他纤维更细;第二,牦牛绒纤维具有较长的长度,常在3-5.5厘米左右;第三,牦牛绒纤维具有极佳的弹性和柔软度,同时具备优异的保暖性能。

这些特点使得牦牛绒成为一种独特的纺织原料。

3. 牦牛绒纺纱技术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牦牛绒纺纱技术,我们首先收集了大量的牦牛绒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纤维长度、直径、弹性等方面的指标。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不同的纺纱工艺,包括纺纱机械的选择、纺纱参数的调整等,对牦牛绒纤维进行纺纱试验。

通过对纺纱产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和纺纱质量评价,分析不同纺纱工艺对牦牛绒纺纱性能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纺纱机械的改进研究,提升纺纱产能和纺纱质量。

4. 牦牛绒纺纱工艺的优化在牦牛绒纺纱工艺中,纺纱机械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对不同型号的纺纱机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牦牛绒在某些纺纱机上纺纱效果更佳。

同时,我们通过对纺纱参数的调整,包括牵伸度、前滑度和后滑度等,对牦牛绒进行纺纱试验。

结果表明,合理调整纺纱参数可显著提高牦牛绒纺纱质量。

此外,我们还在纺纱机械的改进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提高称簧器转速、改善牵引辊的设计等,有效提升纺纱产能和纺纱质量。

5. 牦牛绒纺纱产物的性能评价通过对不同纺纱工艺下的牦牛绒纺纱产物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我们发现纺纱工艺对牦牛绒纺纱产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纺纱工艺的改进可提高牦牛绒纺纱产物的纺向强度、柔软度和保暖性能。

同时,我们还对牦牛绒纺纱产物进行了触感评价和穿着试验,得出结论:经过优化的纺纱工艺能够提高牦牛绒纺纱产物的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牦牛绒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生意社

牦牛又叫西藏牛、马尾牛(尾如马尾),属哺乳纲牛科,反刍家畜,一般生
长在海拔2100~6000m高寒地带。牦牛被毛浓密、粗长,内层生有细而短的绒毛,
即牦牛绒(yak hair)。其颜色多为黑、深褐或黑白混色,纯白色很少。尾毛蓬
生,下腹、肩、股、胁等部位均生长有稠密的长毛。牦牛身强力壮,善于爬山越
岭,涉水过河,又有负重远行能力,自古以来就有“高原之舟”的称号。

牦牛是我国特有的牛种,除亚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区都没有它的自然分布。
牦牛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两麓及其延长地区。目前,全世界拥有
牦牛1400余万头,我国约有1300万头,占全世界的92%以上,每头成年牦牛年
产粗毛0.75~1.5kg、绒毛约0.5kg。牦牛原绒中含绒量一般为70%,含粗短毛等
约为30%左右,世界上仅有亚洲九个国家出产。

1 牦牛绒的物理性能
1.1截面形态
牦牛绒与绵羊毛具有相似的组织结构,牦牛绒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细绒毛
一般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大多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而两型毛则
介于绒毛与粗毛之间,具有断续的髓质层。不同细度的牦牛绒,其鳞片不明显,
而且形状也不相同,细绒的鳞片形似花盆,一个叠一个的包覆于毛干上,鳞片翘
角较小。皮质层较发达,由正、偏两种皮质细胞组成。正皮质细胞的结晶区较小,
因而吸湿性高,吸湿膨胀率较大,而偏皮质细胞的结晶区较大,因而吸湿性小,
吸湿后膨胀率降低。细绒毛没有连续髓质层,只有3.69%的断续点状髓和96.31%
的无髓质层。牦牛绒的化学结构也与绵羊毛相似,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各种
氨基酸的含量随饲养条件和年龄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
1.2纤维细度及长度
牦牛绒的细度与长度随着生长地区和牛体上不同部位而有差异。牦牛绒最细
的纤维可为7.5μm,大多数集中在30~35μm之间,平均细度在18μm左右。在
细度分布中,30~40μm的纤维数量较多,而且这种细度的纤维在分梳中很难去
除,致使牦牛绒的含粗毛率较高,因而在标准中规定了35μm为牦牛绒和毛的细
度的界限,即35μm以下者称为绒,超过35μm者为毛,牦牛毛最粗可达100μm。
牦牛身上不同细度绒的分布情况也有差异,在牦牛的背部含绒量较多,绒纤维的
细度较细;牦牛的股部含绒量次之,但细度偏粗;而腹部的含绒量较少,细度则
居中。就某根绒纤维而言,上、中、下段的不匀率较大,上段为暖季牧草丰盛期
长成,细度稍偏粗;中段为在暖、冷过渡期长成,细度偏细;下段为冷季长成,
细度较细。这种1根纤维上、中、下段细度不匀率较大的情况,反映了牦牛常年
营养的供应不平衡性。牦牛绒的长度随生长地区的不同和牛身上部位的不同而长
短差异较大。在同一头牦牛身上,背部的绒纤维最长,约在60mm左右,股部次
之,约在31mm左右,腹部最短,通常只有26mm左右,平均长度为36mm。
1.3卷曲
牦牛绒的卷曲数量较少,而且卷曲形态不规则,纤维卷曲数为6.20个/25mm,
卷曲率为22.71%,卷曲弹性率为89.43%,残留卷曲率为20.31%,卷曲弹性率则
表示纤维受力后卷曲的恢复能力, 卷曲率则表示卷曲的耐久牢度。由于卷曲率与
卷曲弹性率较高,所以牦牛绒的抱合力较好,其产品丰满柔软,穿着舒适。因此
织物的手感,弹性和丰满度比澳毛好。
1.4摩擦性能
牦牛绒的耐磨损性比羊绒和羊毛差,但好于驼绒和海马毛。牦牛绒的逆鳞片
摩擦系数与顺鳞片摩擦系数差异较大,因此缩绒性较好,仅次于70支羊毛,但
好于山羊绒,用手不易撕开,成球形装也较好。
1.5比电阻
一般而言,当比电阻测试值保持在1×108~10×108Ω以下时,纤维可纺性最
佳,而高10×108Ω时,则纺纱难于进行,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比电
阻数值,以增加可纺性。牦牛绒易产生静电现象,其比电阻值随着回潮率升高而
降低。由于牦牛绒的静电现象较为严重,易使纤维飞散,条子发毛,纤维缠绕机
件,造成断头,严重时甚至无法进行生产。牦牛绒的公定回潮率为14%,当牦牛
绒的回潮率高于20%时,比电阻可降至2.5×108Ω以下,此时牦牛绒可顺利上机
加工。
1.6机械性能
牦牛绒单纤维断裂强力为5.15cN,断裂伸长率为45.86%,断裂长度为
15.75km。牦牛绒的吸湿规律与羊毛相似,开始吸湿时吸湿较快,而后逐渐缓慢,
并达到平衡状态。牦牛绒的抗弯曲疲劳性能比羊毛和其他特种动物绒毛都要差,
绒纤维在重复弯曲作用下,纤维中大分子不断被伸直、弯曲,最终会使结构逐渐
松散、破坏、甚至断裂。由于人的臂部经常活动,所以牦牛绒衫的腋部常会出现
破损现象。牦牛绒的颜色多为黑色、褐色、黄色、灰色,纯白色较少,其光泽在
特种动物绒毛中是最差的。牦牛绒的保暖性与羊绒相当,优于绵羊毛,牦牛绒的
保温率为57%。无机酸(如硫酸)和有机酸对牦牛绒的损伤程度比羊绒轻,这说
明牦牛绒对酸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强酸在浓度、温度高的情况下,对其仍会造成
损伤,牦牛绒耐碱性较差,仅好于羊绒,对氧化剂、还原剂的抵抗能力略好于羊
绒,在化学加工中应注意处理条件,以减少牦牛绒纤维的损伤。
表1 牦牛绒的性能表
性能指标 描述或数值
纵向形态 表面光滑,鳞片较薄,有条状褐色色斑。
横截面形态 椭圆形或近似圆形,有色斑。
公定回潮率
14
密度/(g/cm3)
1.32
鳞片密度(个/mm)
100~130
最细细度/um
7.5
平均细度/um 18左右
最长长度/mm 60左右
平均长度/mm
36
最短长度/mm 26左右
卷曲数/(个/25mm)
6.20
卷曲率/%
22.71
卷曲弹性率/%
89.43
残留卷曲率/%
20.31
断裂强力/cN
5.15
断裂伸长率/%
45.86
断裂长度/km
15.75
保暖率/%
57

2 牦牛绒的产品与用途
根据牦牛绒的性能和物理指标,可以采用毛纺精纺和粗纺纺纱系统,也可采
用普梳棉纺系统(即所谓半精梳纺纱系统)。采用牦牛绒与羊毛混纺可在毛精梳
纺纱系统上纺纱,用于织制精纺呢绒织物;纯纺或与羊毛混访可在粗梳纺纱糸统
上纺纱,加工成毛粗纺产品或针织产品;牦牛绒纯纺或与其他纤维混纺可在棉纺
普梳系统上纺纱,加工机织或针纺产品。
牦牛绒产品可分为针织和机织两大类。针织产品包括牦牛绒衫、牦牛绒内衣
裤、帽子、袜子、护肩、护腰、护膝、围巾等,其成分可以是牦牛绒纯纺或是牦
牛绒与棉、毛、丝、罗布麻、远红外纤维混纺,该类产品具有手感柔软、保暖性
强、色泽素雅、款式大方、高档典雅等特点,有的产品还具有医疗保健功能。机
织产品又可分为毛型和棉型两类,毛型又有精纺和粗纺产品之分。精纺产品有牦
牛绒与棉或与丝、化纤等混纺,加工成衬衫、西服等的面料。牦牛绒与羊毛、绵
羊绒或毛型化纤可加工成牦牛绒混纺精纺呢绒面料。与毛混纺粗纺呢绒有牦牛绒
混纺花呢、人字花呢、牦牛绒混纺大衣呢、顺毛大衣呢、仿拷花大衣呢、短顺毛
大衣呢、牦牛毛猎装呢、牦牛绒毛毯(如混纺游客毯、混纺彩格毯、混纺提花毯、
雪花素毯、立绒毯等)、牦牛毛长毛绒、毛锦毡毯等。牦牛绒织物手感柔软、滑
糯、温暖,风格粗犷、绒面丰满、色泽暗淡而单调,多为驼色、黄灰、深红等颜
色。

3 小结
牦牛绒手感柔软、蓬松、温暖,是珍贵的特种动物纤维纺织原料。由于牦牛
绒开发利用的历史较短,还应加大开发应用的力度,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这一珍
贵的纺织资源。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今后牦牛绒产品开发的方向应是高混比、
高档次、深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