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合集下载

木质素与异氰酸酯基聚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研究

木质素与异氰酸酯基聚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研究

木质素与异氰酸酯基聚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研究
刘飞跃;胡青英;周志会;顾贞雨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1
【摘要】制备木质素的接枝共聚物是利用木质素的有效途径之一。

采用大分子接
枝反应方式制备了木质素-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研究反应物分子量与接枝反应概率、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接枝接近完全;
木质素参与反应的概率与分子量有关,高分子量者最高,低分子量者次之,中等分子量者最低;低分子量木质素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聚丙烯酸酯为主链的悬挂式接枝共聚物,较高分子量木质素则与聚丙烯酸酯形成以木质素为核的包覆式接枝共聚物,两者
往往共存于同一接枝分子中;接枝产物中基本不存在交联结构。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刘飞跃;胡青英;周志会;顾贞雨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6.2
【相关文献】
1.异氰酸酯指数对过氧酸木质素基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J], 王治民;杨晓慧;周
永红;胡立红
2.木质素与异氰酸酯基聚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研究 [J], 刘飞跃;胡青英;周志会;顾
贞雨
3.α-卤代腙与α-异氰酸酯反应合成4-腙基-2-异氰基丁酸酯类化合物 [J], 全保学;赵建强;袁伟成
4.聚硅氧烷-g-聚丙烯酸酯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 [J], 吴福迪;周智峰;陈贻瑞;方洞浦;郑烈;孙莉州
5.对特丁基苯酚保护间异丙烯基枯基异氰酸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合 [J], 彭志霞;程斌;毛炳权;H.Cheradame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一、引言- 介绍淀粉以及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 明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材料与方法- 描述实验中使用的淀粉、丙烯酰胺和丙烯磺酸钠等材料- 详细阐述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步骤及其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三、结果与分析- 展示实验结果,包括淀粉与接枝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后的产物- 通过对产物的性能测试和分析,验证了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前景四、讨论- 分析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物理化学特性- 对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探索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五、结论- 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完整、简洁地表达本研究对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理解及其应用前景。

第一章:引言淀粉是植物性天然高分子,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包装材料、纤维材料、功效性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纯淀粉在应用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较为单一,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克服淀粉应用的一些缺陷,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材料或对淀粉进行改性。

目前,淀粉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等,其中在化学改性中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方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在该方案中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通过接枝技术与淀粉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在淀粉分子的骨架上引入丙烯酰胺功能单元,从而构建出具有新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淀粉改性材料。

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聚合材料,在其杂化结构中将丙烯酰胺的亲水性和丙烯磺酸钠的亲油性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相互作用机制。

由此,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可以被广泛运用于水凝胶、吸附材料、油水分离材料、高分子药物等领域。

因此,对于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扩大淀粉的应用范围及其改性材料的性能。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1. 探究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效果;2. 研究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特性;3. 探索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未来的应用前景。

球形木质素珠体接枝丙烯腈的影响因素研究

球形木质素珠体接枝丙烯腈的影响因素研究

球形木质素珠体接枝丙烯腈的影响因素研究刘敏威;陈葓;刘明华【摘要】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制备球形木质素珠体,再以Fe2+/H2O2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实验综合研究了球形木质素珠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对珠体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单体)/m(基体)=10∶1,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55℃,Fe2+浓度为0.03 mmol/L,H2O2浓度为2.97 mmol/L时,可以得到最佳的接枝率和较高的接枝效率,木质素-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780%,接枝效率可达76.0%.【期刊名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4(022)003【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木质素;丙烯腈;木质素珠体;接枝;共聚【作者】刘敏威;陈葓;刘明华【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93木质素是一种存在于大部分陆地植物木质部中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大约占陆地植物生物量的1/3[1]。

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构成植物骨架的主要成分,其在自然界的数量,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有机物[2]。

造纸工业制浆过程中产生含木质素为主的大量废液,我国仅有6%的木质素得到利用,大部分木质素通过燃烧、苛化回收碱和部分热量,进而造成木质素资源的极大浪费。

木质素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同时含有醚键、羟基、苯环、羰基、甲氧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团,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能力,经过化学改性,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3-4]。

木质素与烯类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接枝共聚反应,也是木质素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

木质素与丙烯酰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较多[5-9],但由于丙烯腈的反应活性比以上这些单体要小很多,故木质素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较少[10]。

桉木质素磺酸钙与接枝共聚引发剂反应导致的结构变化

桉木质素磺酸钙与接枝共聚引发剂反应导致的结构变化
第4 9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 月
d o i : 1 0 . 1 1 7 0 7 / j . 1 0 0 1 — 7 4 8 8 . 2 0 1 3 0 7 2 0




Vo 1 . 49. No . 7
S CI ENTI A
SI LVAE
S I NI CAE
用差示化紫外 、 F T I R、 u V 和特 性 黏 度 分 析 等 方 法 研 究 上 述 引发 剂 对 HL S . C a结 构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H L S — C a 会 与
接枝反应体 系中的 引发 剂发 生 相互 作用 从 而改 变 H L S — C a的 结 构 与 反 应 活 性 。 在 本 文 研 究 条 件 下 , H L S — C a经
Ga n L i n g l i n g Ye D e z h a n L i Qi l i n g Z h a n g Mi n g h u a Z h a n g X i
(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6 5 ) Abs t r a c t : T h e g r a f t i n g me t h o d i s wi d e l y a d o p t e d 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 l i g n i n— b a s e d p o l y me r ma t e r i a l s wi t h h i g h p r o p e r t i e s .
Cha n g e s i n Ca l c i u m Li g n o s u l f o n a t e f r o m Euc a l y pt u s I n lue f nc e d by I ni t i a t o r s i n

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木质素磺酸钠sodium ligninsulfonate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分散性,由于分子量和官能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分散性,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能吸附在各种固体质点的表面上,可进行金属离子交换作用,也因为其组织结构上存在各种活性基,因而能产生缩合作用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氢键作用。

印染工业中使用的分散剂-NNO 即是以木质素磺酸钠为主要原料复配的。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是木浆与二氯化硫水溶液和亚硫酸盐反应产物,是生产纸浆的副产物,一般为4-羟基-3-甲氧基苯的多聚物。

由于木材种类不同,磺化反应的差异,木质素磺酸盐的分子量由200到10000不等,化学结构尚未确定。

一般说低分子木质素磺酸盐,多为直链,在溶液中缔合在一起;高分子木质素磺酸盐多为支链,在水介质中显示出聚合电介的行为。

粗制的木质素磺酸盐大量用于在动物饲料的粒化,精制木质素磺酸盐用于石油钻井泥浆的分散剂;矿石浮选剂,矿泥、染料、农药的分散剂;对重金属,尤其是铁、铜、亚锡离子有较好的螯合能力,是有效的螯合剂。

木质素磺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分散性,由于分子量和官能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分散性,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能吸附在各种固体质点的表面上,可进行金属离子交换作用,也因为其组织结构上存在各种活性基,因而能产生缩合作用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氢键作用。

印染工业中使用的分散剂-NNO 即是以木质素磺酸钠为主要原料复配的。

木质素磺酸钠的用途: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是竹子制浆过程提取物,经过浓缩改性反应并喷雾干燥而成。

产品为浅黄色(棕色)自由流动性粉末,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长期密封储存不分解。

木质素系列产品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改性、加工、复配等方法生产多个产品,主要用于树脂、橡胶、染料、农药、陶瓷、水泥、沥青、饲料、水处理、水煤浆、混凝土、耐火材料、油田钻井、复合肥料、冶炼、铸造、粘合剂。

通过实验证明,木质素磺酸盐防止沙土化土壤十分有效,还可以做沙漠固定沙剂。

木质素磺酸盐基胶黏剂的合成与表征

木质素磺酸盐基胶黏剂的合成与表征

木质素磺酸盐基胶黏剂的合成与表征王炜;申有青【摘要】以双氧水(H2O2)-硫酸亚铁(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剂,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采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宽分子量分布的P(MAH-co-AA).通过测定P(MAH-co-AA)和木质素磺酸盐(LS)缩聚反应产物的凝胶含量,研究了P(MAH-co-AA)中单体组成、胶黏剂酸度和添加三乙醇胺(TEA)等因素对交联的影响,比较了木质素磺酸钠(LSS)和木质素磺酸铵(LSA)两种LS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能代替部分多元醇与共聚物制备低成本无甲醛型木材用胶黏剂;提高共聚物P(MAH-co-AA)中MAH含量、胶黏剂酸度及采用LSA均能提高固化交联的程度.【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4(027)003【总页数】4页(P344-347)【关键词】木质素磺酸盐;聚多酸;无甲醛胶黏剂;凝胶含量【作者】王炜;申有青【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2三醛胶(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人造板工业中使用的3大胶[1],但在板材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咽喉有损害且致癌的甲醛,难以满足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要求。

因此,世界各国对环保型胶黏剂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强。

BASF公司开发了Acrodur系列水性聚丙烯酸(AA)-多元醇基无甲醛胶黏剂。

例如,Acrodur 950L配方主要由AA聚合物-三乙醇胺(TEA)组成,两组分在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而固化交联,固化过程中水是唯一的副产物[2]。

因此,Acrodur系列胶黏剂解决了三醛胶的甲醛释放问题,但其成本却是脲醛树脂的3倍以上,导致了其无法在板材工业中大规模应用。

此外,该胶黏剂的固化温度高、固化时间长,因而也导致能耗较高。

木质素是自然界第二丰富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已有一些研究者报道了基于木质素的胶黏剂[3-7]。

钻井液处理剂介绍

钻井液处理剂介绍

钻井液处理剂一、造浆材料
二、加重剂
三、降滤失剂
四、增粘剂
L-页岩抑制剂
七、降粘剂
牡丹江华新化工事业公司
21710元/吨
八、絮凝剂
九、润滑剂
十、抗高温剂
十一、堵漏剂
十一、杀菌剂
十一、消泡剂
十一、解卡剂
十一、缓蚀剂
十一、破乳剂
十一、其它
简单的结构单元用共价键相继连接而成,亦称高聚物或聚合物,其分子量等于连接的分子量与链节数的乘积。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往往按来源或性质命名,如纤维素等,对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常按照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和原料命名,若是加聚物用聚,若是缩聚物则用树脂。

木质素磺酸钙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及其产物与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

木质素磺酸钙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及其产物与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

木质素磺酸钙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及其产物与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唐静文;张玥;陆帅羽;杨燕平;邓雅;袁象恺;余木火【摘要】为了促进纤维素纺丝废液中木质素的回收再利用,将回收得到的木质素磺酸钙(CLS)经改性后与纤维素(CELL)共混制备复合薄膜.以Fe2+-H2O2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了CL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物CLS-g-PMMA,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测试对制备的CLS-g-PMMA进行了表征.将按不同CLS/MMA比例制备的CLS-g-PMMA与CELL共混溶解在一定比例的离子液体/DMSO复合溶剂中制成复合膜.结果表明,CLS-g-PMMA的热稳定性提高,当CLS/MMA比例(g/mL)为1∶3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总体较好,吸湿性与透光性也较好.【期刊名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6(024)002【总页数】8页(P1-7,28)【关键词】木质素磺酸钙;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纤维素;复合膜【作者】唐静文;张玥;陆帅羽;杨燕平;邓雅;袁象恺;余木火【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4.1纸浆废液、竹纤维废液与粘胶纤维废液中存在大量的木质素,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废液中木质素的回收利用研究日益广泛,例如将回收木质素经磺化等一系列处理方法制备得到木质素磺酸盐在农业、建筑、新材料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及发展前景[1-2],是一种潜在的利用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极差分析看出, 影响接枝共聚物降粘性能 的最主要因素是单体丙烯酸用量。单体用量少, 木 质素磺酸钠周围丙烯酸质量分数较小, 使部分木 质素磺酸钠游离基在未反应时就失去活性, 共聚 物的收率和相对分子质量均受到影响。 但是单体 用量过大, 又使丙烯酸自聚反应增加, 同样也影响 共聚反应进行。由表 2 可见, A 3、B 3 和 C2 都对应着 煤浆粘度最低点, 所以正交试验的优化组合为 A 3B 3C2。 三 因 素 对 共 聚 物 性 能 的 影 响 顺 序 是 C> A > B。
将一定量的木质素磺酸钠溶液加入装有搅拌 器和氮气保护的 500 mL 四口瓶中, 加入一定量 的 FeSO 4 · 7H 2O , 开 动 搅 拌, 升 温 并 缓 慢 滴 加 H 2O 2。 待反应液温度上升到 50℃时, 开始滴加丙 烯酸。控制反应温度在 70~ 80℃反应 2 h, 即得共 聚物粗品。参照文献[ 3 ]的方法将其分离提纯后再 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 (FT IR ) 分析。 2. 3 接枝共聚物的 IR 分析
Graf t Copolym er iza tion of Sod ium L ignosulfona te w ith Acryl ic Ac id
L I Feng-q i1, ZHANG Q i2, L IU X iang- lan1
(1. Co llege of Chem istry and M o lecu lar Eng ineering, Q ingdao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Q ingdao 266042, Ch ina; 2. Shandong Education Co llege, J i’nan 250013, Ch ina)
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李风起1, 张 琦2, 刘香兰1
(1. 青岛科技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42; 2. 山东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 要: 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确定了优化的工艺 条件, 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同时测试了接枝共聚物在水煤浆中的分散稳 定性能。 结果表明, 该反应的优化条件是: m (FeSO 4) m (H 2O 2 ) = 4% , 反应温度 70~ 80℃, 丙烯酸用量为 8%。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接枝共聚物可使水煤浆的粘度明显降低, 而且浆的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丙烯酸; 接枝共聚物 中图分类号: O 636. 2 文献标识码: A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均对产物的性能产生 煤浆的定浓粘度值, 即利用不同条件制备的接枝
影响。在综合比较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基础上, 实验 共聚物作为分散剂制备水煤浆, 经 H aake RV 12
将反应液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取为定值, 型流变仪测出水煤浆在剪切速率为 100 s- 1 时的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接枝共聚物是大分子主链 (骨架) 上接有另一 种链节支链的共聚物。 其基本结构为:
M 2M 2M 2M 2M 2M 2~ (支链) ~ M 1M 1M 1M 1M 1M 1M 1M 1M 1M 1M 1M 1M 1~ (主链)
M 2M 2M 2M 2M 2~ (支链)
(a) 木质素磺酸钠 (改性前) (b) 接枝共聚物 (改性后) 图 1 木质素磺酸钠接枝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
F ig. 1 FT IR sp ectram of sod ium ligno su lfonate befo re and after g raft m od ification
Abstract: T he g raft copo lym eriza t ion of sod ium ligno su lfona te w ith acrylic acid ha s been stud ied. T he op t im a l react ion cond it ion s have been selected in the exp erim en t s and the st ructu res of the p roduct s have been ana lyzed by FT IR sp ect ra. T he d isp ersion sta2 b ility of the coa l slu rry w ith the g raft copo lym eriza t ion p roduct s ha s been determ ined. T he resu lt show s tha t the p roduct s syn thesized under the op t im a l react ion cond it ion s cou ld sign ifian t ly decrea se the visco sity and im p rove the stab ility fo r the coa l slu rry. T he op t im a l react ion cond it ion s w ere a s fo llow s: FeSO 4 H 2O 2= 4% ; the react ion tem p era tu re 70~ 80 ℃, acrylic acid 8%. Key words: sod ium ligno su lfona te; acrylic acid; g raft copo lym er
第 1 期 李风起等: 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17
这样, 单体就可以由该活性中心引发聚合而形成
支链。接枝共聚反应最有效的引发剂是硝酸铈铵。
但由于铈盐价格昂贵, 本实验采用 FeSO 4 H 2O 2 作为引发剂。 其反应机理如下:
F e2+ + H 2O 2
OH
SO 3N a O CH 3
SO 3N a O CH 3
其中: AA 为丙烯酸单体; PAA 为丙烯酸均
聚物。
2 实验部分
2. 1 原料与试剂 木质素磺酸钠: 工业品, 广东造纸厂。丙烯酸:
分析纯, 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双氧水 (30% ) : 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 硫酸亚铁: 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 2. 2 实验方法
1 8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24 卷
定浓粘度值, 以定浓粘度值最小为最优化条件。正
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见表 1, 果分析见表 2。
表 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T ab le 1 Exp erim en tal facto rs fo r op tim ization
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的关键在于使骨架聚合物 的大分子链上产生活性中心 ( 活泼自由基或离子) 。
收稿日期: 2002201211 作者简介: 李风起 (1962~ ) , 女, 硕士, 副教授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2 产品的分散稳定性 取按较优反应条件 A 3B 3C2 制得的接枝共聚
物 2# 样品, 与原木质素磺酸钠 1# 样品作为添加剂 对DT 和 XY 两种煤样在相同条件下制成水煤 浆, 用 H aake RV 12 型流变仪于室温 (25℃) 测得 水煤浆在剪切述率为 100 s- 1 下的质量分数与粘 度关系如图 2 所示。
F e3+ + ·O H + O H -
F e3+ + H 2O 2
F e2+ + H + + ·OO H
由于产生的·O H 和·OO H 自由基能夺取
木质素磺酸钠酚羟基上的氢, 引发了木质素磺酸
钠初级自由基
L s—H + ·O H L s—H + ·OO H L s·为:
L s·+ H 2O L s·+ H 2O 2
3 结果与讨论
3. 1 接枝共聚反应条件的优化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优化的工艺 条件。设A 表示 FeSO 4·7 H 2O 与 H 2O 2 的质量分 数 (% ) , B 表示反应温度 (℃) , C 表示单体丙烯酸
根据条件实验的初步结果分析, 反应物配比, 与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分数 (% )。 实验指标为水
水 平 A
1
2
2
3
3
4
因素
B
C
50~ 60
4
60~ 70
8
70~ 80
12
表 2 正交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T ab le 2 R esu lts of op tim ization u sing the facto rs listed T ab le 1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3 K2 3 K3 3 极差
R CH
O
R CH
OH
SO 3N a O CH 3
SO 3N a O CH 3
然后再引发单体丙烯酸形成木质素磺酸钠2
丙烯酸自由基, 继续与丙烯酸进行链增长聚合, 形
成接枝共聚物。
L s·+ CH 2
CHCOOH
链增长
L S- CH 2CHCOOH 共聚物
共聚物为:
PAA
R CH
O PAA 和 R CH
木质素磺酸钠是目前国内使用量较大的一类 分散剂, 主要牌号有分散剂M 29 和M 214。由于价 格低廉, 来源方便, 广泛用于燃料、颜料、涂料、水 泥、煤炭等行业, 但其分散效果不及萘磺酸甲醛缩 合物表面活性剂。为了提高其效能, 作者曾采用氧 化法[1, 2]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化学改性, 产物用作 水煤浆分散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是将丙 烯酸接枝在木质素磺酸钠上制成接枝共聚物, 通 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化的工艺条件, 并利用红外光 谱分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