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

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五,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4.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六,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七、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八、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九、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的取用,滴管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十、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十一、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十二、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2

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初三化学知识点3

一.氧气(O2)

1.氧气性质

1.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略大于空气

(3)不易溶于水

(41.2化学性质降温降温

(1)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2)实验P31

a.木炭+

现象:空气中保持红热状态;纯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时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b.蜡烛++水

现象:空气中发出黄光,纯氧中发出白光

c.铁+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①铁丝卷成螺旋状,为了增加受热面积

②下端系火柴,为了引燃铁丝

③集气瓶底放水或铺细沙,防止产物炸裂瓶底

d.硫+

现象: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两者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类型:①剧烈氧化:快,有明显的现象

②慢,无明显现象

3.氧气的制备

(1)工厂制氧:分离液态空气N2(沸点低,先汽化)②O2

(2)实验室制氧高锰酸钾法实验P35

a.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于水成紫红色

b.KMnO+二氧化锰+氧气2MnO4+MnO2+O2

c.装置:固固加热型

d.收集: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优点:纯缺点:不干燥

②瓶口向上排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优点:干燥缺点:不纯

e.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内,若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f.实验顺序:连——查——装——定——点——收——移——熄

g.注意:

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②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④试管中的导管口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堵塞导管

⑤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⑦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3)实验室制氧双氧水法实验P36

a.原料: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H2O二氧化锰+氧气2O+O2

c.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

d.催化剂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灯 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2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 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 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 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 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 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 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 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 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 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 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 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 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气体 成分 体积 比% 性质用途 氮气78 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 条件下不易与其他物质 反应 电焊的保护气、食品袋中的防 腐剂等 氧气21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 气略大,化学性质活泼 供给呼吸,常做氧化剂 稀有 气体 0.03 化学性质稳定,通电时 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作保护气,充制霓虹灯,用于 激光技术,氦气密度小,用作 填充气球 二氧 化碳 0.03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温室气肥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 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 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 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 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突出的危害气 态 污二氧化硫含硫燃料的燃烧引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酸雨、破

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沪教版学问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忙同学理解化学对社会进展的作用,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沪教版学问点最新,欢迎查阅! 初三化学沪教版学问点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殊。 3、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试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试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试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水雾,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氮气的用途:(1 (4 2、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又称作惰性气体的用途:(1)填充氦气球(2)焊接金属的保护气(3)制作各种光源(如做霓虹灯) 3、环境保护方面 (1)绿色化学:无毒、无害、无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2)白色污染: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制品引起的污染。 (3)低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 (4)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如PM2.5)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我国古代四大化学工艺: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和使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 2、现代化学工艺的应用:半导体硅晶片、石英光导纤维、钛合金、高强度陶瓷等。 3、化学技术在未来的应用领域: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控制。 加热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蜡烛燃烧: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现象:火焰呈黄色,放热,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烟:固体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雾: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状态、形状、大小改变)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 (4)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等。 3、变化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性质 变化 (2)区别:常用来描述性质的词:是、能、会、具有、可以、易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决定 体现 点燃 点燃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导语】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控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苏醒,方便记忆、复习、掌控。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 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增进知道,加深记忆。下面是作者为您整 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沪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固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色彩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 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2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1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1.物质的构成:分子、离子和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a.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b.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溶解、氧化还原等。 二、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 1.金属:导电性好、热导性好、韧性强、延展性强、金属光泽。 2.非金属:导电性差、热导性差、脆性强、无延展性、无金属光泽。 3.金属氧化物:由金属和氧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氧化锌、氧化铁等。 4.酸:在水溶液中呈酸性的物质,常见的有盐酸、硫酸等。 5.碱:在水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氨水等。 6.盐:由酸和碱中和生成的物质,常见的有氯化钠、硫酸钠等。 三、物质的组成与转化 1.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常用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3.分离物质的方法:过滤、蒸馏、结晶、浓缩、凝固点、沉淀等方法。 4.物质的转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转化的两种基本形式。

a.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但分子、离子和原子并未 改变。 b.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离子和原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和性质。 四、常见的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1.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常见的有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等。 2.中和反应: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盐)和水。酸的酸度 用pH值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a.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加。 b.还原反应:物质获得电子,氧化态减少。 c.氧化剂:接受电子的物质。 d.还原剂:提供电子的物质。 五、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1.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a.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c.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d.广泛应用于制造和建筑等领域。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全一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 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 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与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X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与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与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与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与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与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的科学。以下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原子结构 -原子模型的发展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的量子化学 -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 2.离子和化学键 -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各种化学键的分类和特点 3.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 -平衡方程式和化学平衡 -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 -溶液浓度的计算 4.酸、碱和盐

-酸碱理论和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性质及化学式 -酸碱滴定和中和反应 -盐的命名和产生方式 5.氧化与还原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例 -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活性顺序 6.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和性质 -醇、醛、酮和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7.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关系 -表观活化能和催化剂的作用

8.化学能与能量变化 -化学能和化学能的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计算 以上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的方法,认识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班化学世界 r化学处研兗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供及变化规建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宜鯉.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氛绿色化学一坏境左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芭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阳(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稱) cn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C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碗化*结论:势焰温度最高 C3)检验产物H2O f用于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n 取下烧杯.倒入澄消石灰水,振蒜,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燕气)冬点燃白烟,蜡烛宜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口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擁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休中01■的量减少,匸血和Ih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怵成分是相同的) 氣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般步骤乂提出问題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二实验验证二记最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鲨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一一试管、烧杯、烧亂藤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囘接加热的仪器是__饶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檢网一受抽均匀) 可用于固悴加撚的仪器是一一试管“葢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穗的仪器是一一试管、烧机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魁的仪器——量骸...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一一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童衙必须放览.视线与刻度线遵后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乎. 虽筒不能用来加協,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是程为皿毫升的量简,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㈢称盘器一-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童,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r (I)先週整矍点 (2)称量物和袪码的位賈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啟在托盘上。 …股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歆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魄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迥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昼° (4)穗码用蛊壬夹取.潘加琏码时,先加履呈左的確码’后力□质俭小的跌码(先大洁小)(5)称址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舷码放回曲码盒。 {:四》加热器皿一一酒精灯 2

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

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 点全集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全集 (江苏省涟水县时码中学薛鸿美收集整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

(1 )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 (5)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6)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也不应少于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S NaCl 2、气体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物质由何种微粒构成,就由何种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如: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氯气分子(Cl 2)。 金属镁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金属镁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镁原子(Mg ) 1、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等。 1、 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有不溶的固体 乳浊液:有不溶的液体 ①加水 ②溶解度变大(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 过滤—固液分离 ② 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 ③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 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NaCl。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 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2、NO2、可吸入的颗粒物。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 体积比(分子个数比、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比为1︰8。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MnO2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