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论文选题参考

合集下载

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汇总(吐血整理)

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汇总(吐血整理)

英语专业1。

On the Functions of Story-telling in Primary/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2. Teaching Concepts Among Teachers of English in Rural Areas—A Case Study of XXX School3.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Third Language-A Study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English Learning among Miao/Dong Students。

4。

On the Design of a Modul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English-major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Kaili University英语专业(旅游方向)1. 英语专业(旅游方向)应用型人才内涵要求分析2。

英语专业(旅游方向)学生毕业就业意向及学习行为调查—-以凯里学院为例3. “语言+文化+技能”培养模式在旅游方向中的应用—以凯里学院为例4. 英语专业(旅游方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以凯里学跨文化交际方向:1. The Obstacl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ollectivism and American Individualism in Oral Speaking3。

On the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American and the British4. The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5。

2021语言类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021语言类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021语言类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语言类专业主要是对人类语言进行研究,基于语言学基础理论对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随着语言的进步,人们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语言类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言学专业论文题目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5、普通语言学浅析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日语博士论文题目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4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44、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45、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翻译46、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47、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48、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49、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50、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51、浅议修辞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运用52、汉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53、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54、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55、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56、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57、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58、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59、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言学习环境的建构60、浅谈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6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62、谈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63、汉语言歇后语英译方法初探64、道家的认识论思想与当代汉语言的融通65、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分析66、媒体的汉语言传播--以几则实例为证67、汉语言“拿来”二题68、探讨汉语言的民族性69、浅论新时期汉语言文字的大发展70、科技写作中常见病例分析--成分的残缺和多余、图表的多余与重复71、汉英语言中的文化色彩72、从语文教学中感受音乐美73、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一个值得注意的远端教育文化构想74、浅析日常教育中的汉语言地位75、多媒体汉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76、汉语言的艺术化教育77、汉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78、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天命”“性命”“生命”79、论汉语言对亚氏的逻辑思想的应用、阐释与发挥80、寻找汉语言的家园--论任洪渊的诗和诗论。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文学编一、文学史篇1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2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3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4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5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6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7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8论“革命传奇”小说9论“样板戏”10论“知青小说”的演进流变11新时期诗歌的多元化格局12建国以来农村小说题材的时代性13论新时期战争题材小说抒写对象的位移14论新时期小说抒写对象的平民化意识15新世纪女性诗歌新格局16论“文革”叙述模式17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18论新时期长篇小说的盛产及质量19论新时期短篇小说兴盛的原因20论21世纪文学的继承与走向二、文学思潮论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再认识2“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纵横谈3“京派”与“海派”论争小议4“乡土小说"派创作探5“胡风主观论”的再认识6论“朦胧诗”7论“后朦胧诗"8论“新写实小说”的民众性9论新历史小说10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11论“寻根文学”思潮12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三、作家论1鲁迅小说创作论2鲁迅散文创作论3郭沫若创作思想论4郭沫若创作论5茅盾创作思想论6茅盾评论特色论7巴金早期创作思想探8巴金小说创作论9老舍的平民观探10老舍的小说创作风格探11曹禺的生平与创作之关系12曹禺的话剧的诗意特征13沈从文描写湘西与都市文化内涵的得失探14张爱玲小说的“仇恨”情结15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学与悲剧意识16赵树理模式得失探17金庸武侠小说创作论18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论19古龙武侠小说创作论20论孙犁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21论区青的艺术追求22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之分析23汪曾祺小说创作之分析四、作品篇(小说)1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2鲁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议3浅论叶圣陶《倪焕之》4郁达夫《沉论》的艺术特色5茅盾未完成小说探6吴荪甫:民族资本家的封建性7老舍《猫城记》之寓言式结构探8老舍与虎妞形象塑造9沈从文《边城》的“民族寓言”解读10《边城》人物与符号论11张恨水《啼笑因缘》论12萧红《呼兰河传》的地方特色探13钱钟书《围城》失探14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末日恋情15论萧红《生死场》的原始生气与生命体验16池莉小说创作的媚结倾向17论方方的小说18论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19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农民”形象20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1论《红旗谱》中的朱老忠22论《林海雪原》的浪漫主义色彩23论杨绛的《洗澡》24论贾平凹的《废都》25论王安忆的《长恨歌》26论陈忠实的《白鹿原》27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士形象28论莫言的新历史小说29论韩少功小说表达手法的多样化30论王蒙小说的社会意义31论余华小说的宿命感32论汪曾祺小说的文化风格33论王蒙式创新小说34论王小波式的幽默35论王小波与知识分子话语36苏童小说的创作论37论王朔小说语言特色38王朔故事叙述模式39论刘震云《手机》40论卫慧的小说创作41论韩寒的小说创作42论棉棉的小说创作43论海岩的小说创作44论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4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46从《故事新编》看鲁迅的艺术创造性47论张爱玲笔下现代女性的病态48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之我见49从《四世同堂》看中国国民思想50从《南行记》解读艾芜笔下的“人生”51二诸葛与三仙姑形象分析52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53分析茅盾之《子夜》作品篇(诗歌)1浅论郭沫若别致的诗2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3论戴望舒的诗4论徐志摩的诗5艾青:绘画与诗歌艺术的探求6论小叶诗人7论穆旦的诗8论北岛诗歌中的“英雄主义”情结9论舒婷的诗歌创作10论顾城的诗歌11论多多的诗歌12论海子的诗歌13论郭小川的诗14论冯至《十四行集》15论北岛诗后期诗作的失宠16从《野草》读鲁迅的人生哲学17分析臧克家的诗歌作品篇(散文)1论鲁迅的《朝花夕拾》2论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3论林语堂的《剪拂录》4论何其芳的《画林录》5论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6论梁实秋的《雅舍小品》7论杨朔散文创作的得失8论刘白羽的散文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10论余秋雨散文的话语策略11论素素的散文12论石娃的散文13论史铁生的随笔14论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15论巴金的《随想录》16瞿秋白散文之分析作品篇(剧本)1曹禺《雷雨》周萍论2蘩漪悲剧探3论郭沫若的《屈原》4《白毛女》的现代版解读5论高行健的实验话剧6《白毛女》艺术魅力探7张艺谋电影创作之审美追求六古代文学篇1论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2论《诗经》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3论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4论《左传》战争描写艺术5论《孟子》的论辩艺术6论《庄子》的想象艺术7论“汉赋"的铺叙艺术8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9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0论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11论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12论骈文的艺术美13王、孟山水诗艺术之比较14论王、孟山水诗中的盛唐气象15高、岑边塞诗艺术之比较16论杜甫早期诗歌的浪漫精神17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18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19论白居易咏物诗的思想、艺术价值20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分析21论《金瓶梅》的思想意义22《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23“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24“三言”、“二拍”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25《西游记》主题思想新探26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27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28论“二拍”的叙述视角与道德判断29论西方文学对近代谴责小说的影响30从儒学的政治文化语境看《三国演义》的美学特征31《红楼梦》的艺术结构32从《聊斋》女子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33初唐宫廷诗歌的再评价34谈唐诗分期中杜甫的归属问题35杜甫对中唐诗歌的影响略论36简论韩愈诗论与文论精神实质的一致性37陶(渊明)韦(应物)比较论38杜甫韩愈比较论39论晚唐小品文对古文运动的继承与发展40温(庭筠)韦(庄)比较论41《诗经》雅颂诗试论42《诗经》赋体与汉乐府叙事的比较43楚辞体的特点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44汉诗的发展与诗赋的消长45《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抒情风格的比较46汉代郊庙歌辞试论47论汉乐府中场面描写的特点48汉赋四大家与大赋的演进49论曹植诗的艺术及其对中国诗歌的影响50曹丕在建安诗坛的地位试论51论阮籍的《咏怀》诗52谢灵运与六朝诗风的关系53“文笔之辩”之我见54《文选》选诗标准与文学的自觉55陶渊明的被误解与被理解56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57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58王维“诗中有画"试议59隐逸方式与唐代山水田园诗60唐代怀古咏史诗的演变61李白与民歌62杜甫七律诗的艺术贡献63元和新体的特点试论64“以文为诗”刍议65论韩愈对儒家道统的贡献66论李贺在中晚唐诗风演变中的作用67李商隐诗对词的影响68“词别是一家”之我见69花间词与南唐词的异同70冯延巳对宋词的影响浅议71论苏辛词的不同72论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3南宋风雅词派的艺术特征及影响74论苏轼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75山谷体对宋诗的影响略论76宋元话本对中国小说的转变作用77董西厢论78元曲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试论79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0关汉卿杂剧的结构81马致远在戏曲史上的影响82论古代戏曲的大团圆结局83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化性格塑造的进程84诗人之诗与学者之诗85明清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失落86杜十娘形象浅析87汤沈之争与明清传奇88明清诗文的拟古与反拟古之争89纳兰词在词史上的地位90梁启超与近代文学的演进91论宋词繁荣的原因92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93论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94论宋话本对中国白话小说的影响95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96论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97论《琵琶记》的艺术成就98汤显祖传奇“临川四梦”之比较99论《桃花扇》的民族意识及兴亡之感100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01论红楼梦人物语言的个性化102论陶渊明的思想矛盾10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104李商隐诗中的意象10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06纳兰性德爱情词探析107《三国演义》的理想人格类型108论宋诗中的理性人生感悟109《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110《桃花扇》的双重主题11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现当代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1、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点。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总有适合你的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总有适合你的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大全总有适合你的毕业论文是每位研究生都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题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研究的深度。

为了帮助广大研究生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本文总结了一些英语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一、教育类1. 教师资格认证对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教师资格认证对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对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启示。

2. 英语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本文旨在研究英语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分析差异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适合英语课堂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建议。

3.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本文重点研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英语学习模式,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优化和改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二、文学类1.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策略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翻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翻译策略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更好地保留原作的风格、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2. 英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及原因分析本文旨在分析英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通过对英国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揭示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和艺术特点研究本文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文本解读,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思考。

三、语言类1. 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提高策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2. 英语词汇习得的认知因素研究本文重点研究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分析认知因素对词汇习得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习者运用认知策略来提高词汇习得效果。

3.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评估方法研究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评估方法,分析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探讨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评估方法。

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英语语言研究方向选题

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英语语言研究方向选题

英语语言研究方向选题1.语音1.1 语音学英语语音特点美式英语语音特点英音和美音的区别分析英语语音的变异现象英语书写与语音的差异英语和汉语语音比较1.2 语位学英语音位变体英语音节结构特征英语音位分布特征英语音节音位与汉语音节音位比较英汉音位对比1.3超音段音节英语重音特点英语语调特点英语音节节奏研究英语超音段音位比较研究2. 语法学英语祈使句结构双并语结构There Be 结构疑问句特殊疑问句It 用法被动句中英相应语法结构制中英具体模式与句式特点英语间的用法As 的用法That的用法不定式的用法动名词的用法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各种时态的特殊用法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数词的问题代词的问题3.形态学英语语法特征英语启折变化特征英语构词法英语复合词英语词汇借入4.语义英语词语的色彩英语词汇的特点网络英语词汇特征词的理句和文化历史关系中英文化中的词汇意义对应分析若干时态多少的英语反义与语义研究词汇空缺与词义冲突词语构成的现据英语词汇的发展基本形态变化的英语反义词语义讲究英语词汇的相异性英语歧义现象英语同义词的差异性5.语用学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关联理语用推理关联的交际言语行为语用失误6.修辞学英语修辞结构的特征修辞特征与文化修辞与理解英汉修辞手法的比较讲话与修辞英语语言研究参考书目语言学: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程雨民.《英语语体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1991).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董树人(主编). 《语言学论文索引》(1992).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董树人(主编). 《语言学论文索引》(1993).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199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桂诗春,宁春岩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何自然.《语用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刘辰诞.《教育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戚雨村.《语言学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祝畹琼.《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 edition(语言心理学),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社会语言学),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Gee,J.P.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话语分析入门:理论和方法),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Hudson,R.A.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J.Kramsky.”Papers in General Linguistics”,Paris:Mouton the Hague,1976.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语义学引论),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语用学),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目录论文字数要求:5000—10000字一、现代汉语部分二、写作部分三、古代文学部分四、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五、外国文学部分六、古代汉语部分七、中学语文教学部分八、文学理论部分一、现代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XX方言语音系统与普通话的异同2.普通话•方言•地方文化3.报刊中的错别字分析4.校园用字现象调查报告5.时髦用语与校园文化6.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7.手机短信的语用考察8.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9.报刊语言规范问题10.流行词语观察;11.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12.汉语中新词新语面面观13.广告中的成语变异现象14.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15.称呼语与民族文化16.预设的语用技巧17.汉字的字形修辞现象18.关于称谓语的异化与泛化19.词义引申与词语活用20.成语变用与广告策划21.歇后语与言语幽默22.并列结构与汉民族文化23.宾语的简省与残缺24.全国杂志名称命名理据研究25.……地区(市)地名理据探究26.XX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27.歧义研究(静态与动态(交际))28.语境面面观29.“连”字句研究30.联合(并列)短语考察31.语法化现象举隅32.复句关系词语的功能与复句关系34.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35.幽默(讽刺)小品的语言艺术;36.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37.词语运用中的肯定否定不对称现象38.否定羡余现象的语用考察39.语序与修辞40.现代汉语的超常搭配现象考察二、写作方向论文参考题目写作理论方向1.写作的模仿与创造2。

论创作中的心理定势3。

论写作的自我意识4。

论写作中的创造想象5.论文章的开头艺术6.论文章的结尾艺术7.论利用转折关头写人的技巧8.论作者的生活积累对其创作的影响9.论作者的审美品位与作品的价值取向散文写作方向10.散文的纪实与虚构11.散文真实性刍议12.论散文的“散13.论XX散文的语言艺术14.论XX散文的结构艺术小说写作方向15.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16。

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

123 XX新媒体广告模式研究 124 现代汉语中某类虚词用法研究 125 现代汉语中某类句式研究 126 试析广告语言中的常用修辞格 127 现当代XX作品中拟人手法研究 128 现代汉语中某类实词用法研究 129 巴蜀牌坊铭文所见职官制度 130 巴蜀牌坊铭文所见科举制度 131 巴蜀牌坊铭文所见姓氏制度 132 巴蜀牌坊铭文所见宗族制度 133 巴蜀汉族部分丧葬习俗初探 134 清代至民国巴蜀汉族方志丧葬礼仪探究 135 巴蜀地区汉族部分婚嫁仪式初探 136 清末至民国时期巴蜀地区汉族婚姻主婚权探究 137 韩汉(或日汉)同形词对比研究 138 留学生HSK考试难点(词汇或语法)分析 13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 140 某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某一类语法问题及其教学策略 141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 142 杜甫诗歌修辞手法探析 143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法探讨 144 从艺术特征看现代诗歌的教学价值 145 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46 试论语文情境教学的教育价值 147 浅议非预设性教学 148 古诗鉴赏教学探微 149 日本生活作文对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150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151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选文特点及教学重点分析 152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特征 153 教师口语艺术心理探微
249 二谢山水诗比较 250 美丽的爱情宣言——李商隐无题诗管窥 251 浅谈李清照词的情感特征 252 论希腊宗教艺术中的人性与神性 253 从“大片”看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 254 魏晋审美思潮研究 255 略论王维诗歌的“禅”意 256 张爱玲婚恋小说研究 257 论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 258 苏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259 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60 老舍的都市小说研究 261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研究 26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妓女形象研究 263 新感觉派笔下的都市与人 264 现代文学中的知识女性形象研究 265 张爱玲小说中的情爱叙事 266 论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 267 莫言小说的陌生化手法初探 268 《恶之花》诗歌意象的美学意义 269 论新诗语言的陌生化 270 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艺术成与败 271 论新诗的音乐性 272 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之少年形象塑造 273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网络写作 274 电影:文学的谋杀者?(当代大众传媒和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的挑战) 275 女性的心里世界——论张爱玲小说 276 浅论“文学终结论” 277 中西方悲剧比较 278 书法的意境美 279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西班牙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西班牙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西班牙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外交口译中模糊限制语的汉译西研究——以2020年两会总理记者会为例墨西哥大众医疗保险体系的运行状况与初步效果分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和西班牙饮食文化不同的分析西班牙新闻传播业的现代化历程及其启示民国文人的西班牙文学译介活动及其价值西班牙黄金世纪早期戏剧的文化转型——漫议《塞莱斯蒂娜》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公证书西班牙语翻译探究当代西班牙喜剧,“镜像电影”和欧洲电影:评《八个巴斯克姓》/《西班牙情事》政治动员视角下西班牙呼声党崛起路径研究论“西班牙—菲律宾风格”牙雕和漳州牙雕的关系满铁奉天图书馆建筑考析大数据背景下混合式学习与外语融合的新挑战汉语与西班牙语中委婉语对比研究新探西班牙语传媒报刊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评《现代西班牙语阅读教程4》海外华文旧体诗词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基于《西班牙联合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考察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汉语与西班牙语中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疫情前西班牙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经济影响力的构建分析——以西班牙《国家报》样本为例跨文化视域下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语言文化交流——评《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课程思政走入高校西班牙语课堂之探索选择、笃定与坚持——杜善牧将中国文化典籍译入西语世界之路拉美西班牙语口音的差异对商务交流的影响16、17世纪销往西班牙的中国瓷器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国家孔子学院语言景观构建原则研究海外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以丽水西班牙华裔新生代为例加西亚·洛尔卡戏剧诗性特征的表现及艺术价值探析大数据背景下的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义乌与西班牙高等教育文化交流研究《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下的中小学外语教育改革——以英国、芬兰、西班牙为例西班牙男子职业网球成功经验及启示李白和贡戈拉的诗意人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工业遗产改造中东西方当代建筑文化差异探寻Grupo 4!教学成员访谈国际传播视阈下中国官方外宣文献的西班牙语翻译研究——以“中国关键词”西译为例中国科幻文学在西班牙出版与传播的路径创新非英语外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俄语、日语和西班牙语为例西班牙中文教育发展现状与前瞻“互联网+”背景下西班牙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评《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实践与探索》西班牙内战中的中国支队语言迁移理论在西班牙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国际语基本特征的衡量指标探索译者的选择——陈国坚的中诗西译之路基于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西对照国际标准》研究的中医术语西班牙语翻译分析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中阿茶文化的异同分析及其对西班牙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的启示茶文化视域下任务型教学法在西班牙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新中国书刊拉美发行网的历史变迁玛利亚·莱昂扎:委内瑞拉民族建构的“三合一”符号性别视域下《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受阻的爱情”解读概念整合视角下《2020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隐喻翻译研究跨文化能力培养视域下《现代西班牙语》文化内容分析及课堂设计构想《时代报》罢工游行报道中的刻板印象及其原因分析《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迷宫”的三重维度家庭及其变迁——1991年以来哥伦比亚家庭变迁研究智利公众安全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阿根廷1870-1930年早期现代化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认知视阈下汉西联想回指对比分析新冠疫情期间西班牙主流报刊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国科幻作品西译的策略——以《三体:地球往事》为例存在主义视角下解读《甜蜜的死亡气息》中人物的悲剧性莫言《蛙》中文化负载词西班牙语翻译策略研究从功能目的论看《三体(?)(?)·黑暗森林》中颜色词的西译策略汉西转折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学探究汉西形容词定语对比及西语母语者汉语教学策略研究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西汉口译信息整合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基础设施投资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管理诗学灯塔下重审《文心雕龙》神思论西译——从阿莉西亚·雷林克的译文出发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联合国发言模拟同传实践报告——基于UMEER 框架的分析目的论指导下的拙政园导览词交传导游口译实践报告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洛佩斯生态话语分析汉西口译中的显化现象研究——以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旨演讲汉西同传为例游离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历史:维森特·莫利纳·福伊斯小说《拆信刀》分析从功能对等视阈看汉西翻译中的减词译法——以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西班牙语译文为例胡里奥·科塔萨尔笔下的儿童世界——对其短篇小说的文本分析西班牙语专业本科学生汉译西交传培养与能力调查《明心宝鉴》里文化语词的理解及其在西班牙语中的翻译研究2019年委内瑞拉政策制订和发展规划咨询研修班联络口译实践报告——认知负荷模型视角下的分析西汉交传中笔记逻辑显化与口译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书面纠正性反馈和自主学习对中国初级西班牙语学习者简单过去时错误的纠正性效果从关联理论看汉译西外交口译中连接词的使用介词a在西班牙语致使结构中的分布——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学分析语象叙事视角下对阿索林散文文学的分析研究从逃避到回归:《艾达之路》中的伦西之路探究对比语言学视阈下汉西情态动词在文学翻译中语义对应关系研究对比分析视角下西班牙语让步句描述研究及以中国学生为对象的教学应用西班牙谣曲与《诗经》的对比——内外联合视角下的史诗在沪拉美留学生的教育问题——基于跨文化传播学的视角语义学视角下的汉西上下义关系探究——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西汉交替传译中错译漏译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以阿根廷总统新冠疫情演讲模拟会议为例西汉交替传译中译语非流利现象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以“阿根廷总统新冠疫情演讲”模拟会议为例西汉交替传译中造成不当停顿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2018年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可持续发展论坛”模拟会议为例即兴发言西汉交传中的译语冗余——以“第三届企业数字化论坛”模拟会议为例得当重复策略在西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以“第三届安达卢西亚企业家论坛”模拟会议为例压缩策略在读稿型发言汉西交传中的应用——以委内瑞拉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研修班与云南省财政厅交流会为例汉西交传中译语冗余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基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模拟会议汉西交传的实践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类论文选题参考
一现代汉语研究
1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
2“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
3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4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5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
6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7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8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
后、我说等)
9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10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11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
法现象)

12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字母词
二、方言研究

1某方言本字考
2某方言语音研究
3某方言词汇研究
4某方言语法研究
5某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三、古代汉语研究
1副词“倒是”的发展历程探微
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4《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5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6《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
7《诗经》叠音词研究
8《诗经》连绵词研究
9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10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11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12《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13《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14《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
15《孟子》中的“其”字
16《孟子》中的“之”字
17《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18《荀子》副词研究
19《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20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四、流行语、网络语言研究
1“秀”(英show)
2浅析“~客”族词语
3流行词语“非常”浅析
4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及规范
5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6也谈“零X”(“零**”词族探微)
7“副+名”结构再探
8“很十名”现象探析
五、语言应用研究
1新闻语言研究
2广告用语研究
3法律、商贸语言研究
4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
5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
6报刊语言研究
7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
8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
9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
10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
11新闻标题中的缩略语研究
12浅析大学生信息联络短信的感情表达方式
13双关语在商业广告中应用
14“你看”、“你看看”的语用意义
六、语言文化研究
1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
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2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
3浅析社会因素对女性语言的影响
4中国商标名的构词法及文化心理探究
5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
6X 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7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七、对外汉语研究
1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2某国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
3某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
4某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
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
6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
7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8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9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
10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1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
1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13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14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
15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16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
17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18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19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20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21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22现代汉语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23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24汉语外来词的新发展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八汉字及汉字文化
1汉字构形分析研究
2异体字的文化蕴涵
3汉语词语的文化内涵
4汉字造字的文化心理
5《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
6《说文》部首研究
7《说文》省声研究
8《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9《说文》重文研究
10《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11《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12《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13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14形声字起源试论
15形声字声符说略
16形声字义符说略
17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九、中学语文教学
1试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审美教育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4理论语境下的语文对话式教学
5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和对策
6贴近学生实际,回归作文教学的本色
7论探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养成
8中学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与形象重塑
9浅谈"读"在语文教学"人文性"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