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题库

动物病理学-题库

1、病因(致病因素)

答案: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2、诱因

答案: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3、急性期反应蛋白

答案: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物质其浓度迅速增高,称为急性期反应物,急性期反应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故又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4、全身适应综合征

答案:是指机体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当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时,全身适应综合征表现为一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可最终导致机休适应能力的耗竭,疾病、甚至死亡,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

5、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

答案:动物机体内能够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细胞。

6、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

答案:主要阐述一分为二的观点,损伤是病因对机体的;抗损伤是机体对病因的作用;两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试述应激反应时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变化(要点)

答案:(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变化(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3)应激反应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或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使机体多种其他激素的合成分泌发生改变,从不同角度协同或增强儿茶酚胺或/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以促进内环境平衡与协调。

8、有关疾病的概念下列哪种提法较确切?()

A、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B、疾病是机体对外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指机体的不舒服

答案: C

9、病因学的正确含义是:()

A、研究疾病原因的科学

B、研究疾病特异性的科学

C、研究疾病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D、研究疾病抵抗力的科学

答案: C

10、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损伤性全身反应

C、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D、保护性全身反应

答案: C

11、应激反应时机制免疫功能的最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

B、雌激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答案: D

12、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答案: C

13、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14、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答案:因果转化规律是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发病,产生一定的病理变化,即为原始病因作用的结果,这个结果作为病因又可引起新的病理变化,即转化

为新的病理变化的原因。如此原因、结果交替出现,互相转化,形成一个链锁

式的发展过程,推动疾病的发展。疾病过程中的这种因、果交替的关系,称为

因果转化规律。如机械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创伤性大出血,使血液容量减少,致使心脏输出量及动脉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

而皮肤、腹腔内脏器官的微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结果导致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大量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内,回心血量则进一步减少,心输出量和

血压也随之进一步降低,组织缺氧更加严重,于是微循环中血液淤积也增多,

回心血量更加减少。如此不断发展,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导致动物死亡。这就

是创伤性大出血的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

15、何为应激?为什么说应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答案: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强烈刺激时,机体势必动员内在力量来克服、消除各种强烈刺激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机体对外环境适应

能力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将应激定义为一种“非特异

性全身反应”是因为:①引起应激的刺激(应激原)是非特异的,并不需要特定

刺激;②应激反应是非特异的,各种不同的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大致相似;

③应激反应广泛,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从分子直到整体水平都有表现。

16、简述动物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激反应时主要效应。

答案: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最早参与应激反应的系

统之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迅速增加,血中儿茶酚胺增多。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反应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代

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扰乱。

17、下列哪种疾病细胞凋亡过度与细胞凋亡不足并存()

A、动脉粥样硬化

B、肿瘤

C、艾滋病

D、心力衰竭

答案: A

18、肝功能不全是指()

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

B、肝脏解毒功能障碍;

C、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D、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答案: D

19、引起肝性腹水的主要局部因素是()

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醛固酮过多;

C、门脉高压;

D、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答案: C

20、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导致()

A、高钙血症;

B、骨质钙化;

C、低钠血症;

D、低磷血症;

答案: C

2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尿路阻塞;

D、休克

答案: D

22、简述细胞凋亡的过程。

答案:从细胞受凋亡诱导因素作用到细胞凋亡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1)凋亡信号转导(2)凋亡基因激活(3)细胞凋亡执行(4)凋亡细胞清除

23、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答案:(1)自由基与细胞凋亡(2)钙稳态失衡与细胞凋亡(3)线粒体损伤

与细胞凋亡

24、简述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

答案:肝性脑病是一种“肝脑”综合征,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综合征。临床上称为肝昏迷。但是,患病动物往往先出现

一系列神经症状,最后才发展为昏迷。而且,慢性肝功能不全动物可出现神经

症状,而无昏迷。所以称为肝性脑病更为确切。肝性脑病是各种严重肝病的并

发症,其昏迷常常是该病的终末表现。

25、何谓尿毒症?简述其主要发生的机制。

答案:尿毒症是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终产物和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H2O、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障碍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全身性器官功能和代谢障碍综合征。关于尿毒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尿毒症的发生除主要与毒性物质蓄积有关外,还与

H2O、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某些内分泌功能障碍等有关。(1)毒性物质的作用;(2)H2O、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26、凋亡蛋白酶

答案:凋亡蛋白酶--又称半胱天冬蛋白酶,是对底物天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的一组酶。

27、肝功能不全

答案:肝功能不全--肝脏遭受严重的或广泛的损害和代偿能力减弱时,出现明显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形成和排泄障碍等肝功能异常。

28、“肝肾”综合征

答案:“肝肾”综合征--肝功能不全时,常常伴有肾脏功能障碍,如肾的清除能力降低,出现氮质血症,尿量减少等;反之,肾功能不全时,也常影响肝脏

功能呈现一定障碍。

29、氮质血症

答案: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脏泌尿功能降低,不能有效地排出尿素、肌酐、尿酸、氨基酸、氨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30、肾功能不全

答案:肾功能不全--当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体内代谢产物和其他有毒物质不能排出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机体内环境平衡紊

乱的全身性病理变化。

31、试述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答案:无论是肾性、肾前性或肾后性因素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其基本发病环节不外乎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障碍。(1)肾小球滤

过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选择性功能只允许H2O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而没有血浆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丢失。当各种因素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和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②.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2)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小管具有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其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

调节作用。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②尿液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③酸碱平

衡紊乱。(3)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肾脏具有合成、分泌、激活或降解多种激

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他们在调节H2O和电解质平衡、血压、红细胞生成

及钙磷代谢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有机体使

肾脏受损时,可导致其内分泌功能异常,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反应,如高血压、贫血、骨营养不良等。①肾素分泌异常;②促红细胞生成素生物合成减少;

③维生素D羟化受阻;④肾内前列腺素(PG)合成减少;⑤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障碍;⑥肾内内皮素生成增加。

动物病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充血 3.水肿 4.黄疸 .局部贫血 6.坏死 二、选择题 1.血液弥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2.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期。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3.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4.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6.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7.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8.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污染使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D)。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病理性死亡 D 坏疽 9.局部贫血病理变化特征(C A 发红 B 发热 C 发凉 D 发绀 10.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充血主要指(A)。 A 动脉性充血 B 静脉性充血 C 动、静脉性都充血 D 血液回流增多 12.血液积于组织间隙或体内叫(C)。 A 咯血 B 呕血 C 内出血 D 黑粪 13.漫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局部呈整片暗红色,多发生于淤血性水肿时,称为(C。 A 点状出血 B 斑状出血 C 出血性浸润 D 片状出血 14.发热时,体温达到一定高度,即不再上升而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称为(B)。 A 体温上升期 B 高热期 C 退热期 D 产热期。 15.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称为(A)。 A 溶血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营养缺乏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简答题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的______。 A. 解剖学和生理学 B.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 C. 药理学和毒理学 D. 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 2.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 A. 动物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病理变化 B. 动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C. 动物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D. 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食物消化吸收机制 3.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病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A.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B. 病理学的分类和命名 C.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D. 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描述和病理诊断

4.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 A. 解剖学和生理学分析 B. 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C. 临床病理学观察 D. 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 5. 动物病理学中,病理变化的分类主要从______两个方面进行。 A. 病程和病因 B. 形态学和病因 C. 病变和病理诊断 D. 组织学和细胞学 6. 动物病理学的病因分类包括______。 A.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 B. 遗传性和后天性病因 C. 先天性和后天性病因 D. 代谢性和免疫性病因 7. 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描述主要包括______。 A.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B. 细胞和组织的异常改变 C. 病变的类型和形态特征 D. 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8. 动物病理学的应用主要包括______。 A. 病理诊断和治疗 B. 动物疫情监测和预防 C. 动物免疫技术研究 D. 动物营养与饲料开发研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请简述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病原体和病因的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研究、病理变化的形态学描述和病理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策略的研究等。应用领域包括动物兽医临床病理学、动物疫情监测和预防、动物疫苗研发和免疫技术研究、动物饲料开发和营养研究等。 2. 请简要介绍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病理学观察、病理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等。研究动物病理学可以通过对患动物进行临床观察和体检,收集临床症状和

动物病理学-(4)

动物病理学-(4) A1型题 1. 动物的临床表现为皮温降低,恶寒战栗,被毛松乱,是在。 A.高热期 B.体温上升期 C.退热期 D.无热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2. 体温升高后,其昼夜温差变动在1℃以内,该热型称。 A.弛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波状热 E.不规则热 答案:B 3. NH3刺激鼻黏膜感受器后反射地引起呼吸暂停,此机理属于。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 长期低盐饲喂可引起。 A.胃液分泌过多 B.胃液分泌过少 C.肠液分泌过多 D.肠液分泌过少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 代谢性代偿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A.能量代谢 B.物质代谢 C.功能增强 D.组织增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 引发炎症的原因不包括。 A.细菌感染 B.病毒感染 C.肾脏白色梗死 D.细胞变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7. 对炎症本质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是。 A.造成组织坏死 B.机体防御性反应

D.造成炎性水肿 E.机体免疫性反应 答案:B 8. 炎症的局部表现是。 A.变质、渗出、增生 B.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C.充血、瘀血、出血 D.变性、坏死、再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 急性炎症时,从血管内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有。 A.嗜酸性白细胞 B.嗜中性白细胞 C.嗜碱性白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B 10. 变质性炎主要发生于。 A.实质器官 B.黏膜组织 C.淋巴组织 D.上皮组织 E.神经组织

11. 化脓性炎症时渗出的炎性细胞主要是。 A.嗜酸性细胞 B.嗜中性细胞 C.嗜碱性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B 12. 急性炎症早期和化脓性炎,外周血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B 13. 上皮样细胞来源于。 A.瘤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巨噬细胞 E.上皮细胞 答案:D 14. 以下细胞又称大吞噬细胞的是。 A.单核巨噬细胞

动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充血是指由于___________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现象。 2、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由血小板析出,粘集而成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 3、梗死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局部组织因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4、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 5、慢性炎症病变是以为主。 6、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同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 7、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与肿瘤的性质有关。一般良性肿瘤生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8、槟榔肝形成是由于肝脏发生了脂肪变性和________________。 9、红色血栓和白色血栓交替形成红白相间的血栓称为________________。 10、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称为________________。 11、出血是指血液流出__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过程,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体内称内出血。 12、脑炎根据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非化脓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和变态反应性脑炎。 13、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四类 14、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传染性肝炎和________________。 15、镜检坏死组织的细胞核主要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和三方面的变化。 16、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________________。 17、栓塞的类型主要有脂肪性栓塞、气体性栓塞、栓塞和其他栓塞。 18、缺氧的类型有四种,低张性缺氧、血源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和 ______________。 19、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20、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 ______________和低渗性脱水。 二、选择题 1、血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发生()

《动物病理学》1模拟试题1-6套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看图描述病变(20 分) 1、图一:肝脂肪变性 2、 2、图二答:猪膀胱粘膜出血 3、3、图三答:脾含铁血黄素沉 着 4、4、图四答:法氏囊淋巴滤 泡萎缩 5、 5、图五答:肝凝固性坏死灶 6、6 图六答:心包炎、肝周炎(纤维素性渗出 ) 7、7、图七答:淋巴结核干酪样坏死 8、8、图八答:肺间质性水肿 9、9、图九答:血管套 10、 10、图十答:急性渗出性肾小球肾炎

二、名词解释( 20 分 1、微血栓答:由红细胞凝集,溶解或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的 沉积而形成的均质、红染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微循环小血管内。 2、髓样化生答:当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时,由骨髓以外的脾、 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生成血细胞的过程。 3、白斑肾答:非化脓性间质性肾炎时肾表面有大小不一的 灰白色油脂状的斑点或斑块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 4、趋化因子 5、代谢性酸中毒答:能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的化学物质。 答:[HCO3]原发生减少,导致血液 PH 值趋 向低于正常。 6、休克答:休克是由于各种病因的作用,微循环灌流量急

剧降低,而引起机体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不足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 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7、肉芽组织答: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 的一种幼稚的结缔组织,并含有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呈颗粒状、粉红色,质地脆软,类似肉芽。 8、机化答:坏死组织、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形成的结缔 组织取代的过程。 9、内源性致热原答: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性致热原 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引起机体发热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 10、槟榔肝答:慢性肝淤血的同时伴有脂肪变性,使肝脏 的切面呈现槟榔状的花纹。 三、填空( 10 分) 1、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1)潜伏期(2)前驱期(3)显明期和(4)转归期这四个时期。而机械性病因引起的疾病无(5)潜伏期(6)前驱期。 2、根据变性物质存在的部位,可将变性分为两大类,即(1)细胞变性和(2)间质变性(2)。其中前者包括 (3)细胞肿胀(4)脂肪变性和 (5)玻璃样变。后者包括 (6)粘液样变(7)玻璃样变和 (8)淀粉样变。 3、神经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应答包括 3. (1)急性肿胀(2)染色质溶解(3)空泡变性(4)液化 (5)慢性损伤(6)缺血性损伤、包涵体,包素等。

动物病理学-题库

动物病理学-题库 1、病因(致病因素) 答案: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2、诱因 答案: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3、急性期反应蛋白 答案: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物质其浓度迅速增高,称为急性期反应物,急性期反应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故又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4、全身适应综合征 答案:是指机体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当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时,全身适应综合征表现为一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可最终导致机休适应能力的耗竭,疾病、甚至死亡,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 5、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 答案:动物机体内能够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细胞。 6、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 答案:主要阐述一分为二的观点,损伤是病因对机体的;抗损伤是机体对病因的作用;两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试述应激反应时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变化(要点) 答案:(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变化(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3)应激反应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或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使机体多种其他激素的合成分泌发生改变,从不同角度协同或增强儿茶酚胺或/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以促进内环境平衡与协调。 8、有关疾病的概念下列哪种提法较确切?() A、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B、疾病是机体对外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指机体的不舒服 答案: C

9、病因学的正确含义是:() A、研究疾病原因的科学 B、研究疾病特异性的科学 C、研究疾病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D、研究疾病抵抗力的科学 答案: C 10、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损伤性全身反应 C、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D、保护性全身反应 答案: C 11、应激反应时机制免疫功能的最主要激素是() A、胰岛素 B、雌激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答案: D 12、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 答案: C 13、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14、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答案:因果转化规律是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发病,产生一定的病理变化,即为原始病因作用的结果,这个结果作为病因又可引起新的病理变化,即转化

动物病理学及动物病理学题库

动物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充血:指某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P61 2.变质:指炎症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性或坏死的过程。在变质部位,除有形态改变外,还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和功能障碍。P125 3.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为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P42 4.淀粉样变性:简称淀粉样变,指淀粉样物质在某些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隙沉着的一种病理过程。P100 5.碱剩余(BE):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测定1L动物全血或血浆至PH为7.4时,所用酸或碱的量。P41 6.增生:指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的现象,是在各种原因作用下细胞分裂增殖的结果,是细胞对增高了的功能需要的应答。P111 7.热限: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8.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性的死亡过程,故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基因调控的细胞自杀。P104 9.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又称为肿瘤抑制基因,是在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损害时提出的,是一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潜在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P188 10.病理性钙化: 11.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机体实际的CO2分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糖HCO3- 的浓度。P41 12.凋亡小体:中后期凋亡细胞胞核逐渐碎裂成小片状,由核膜包裹胞体进一步凝缩,并从“发芽”根部或从胞膜深陷处断离下来大小不等的胞体片块形成凋亡小体。P105 13.败血症: 动物机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后,如不能抵御微生物的侵袭,致使其迅速突破机体的防御系统,大量侵入血液并在内繁殖,在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作用下,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称为败血症。P162 14.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的继续和终结,其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结缔组织的成熟过程。P118 15.标准碳酸氢盐(SB):指动物全血在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CO2 分压为5.32KPa 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 的浓度。P41 16.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亮促凝物质入血,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溶系统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溶血性贫血及休克的病理过程。P84 17.缓冲碱: 18.休克:指机体收到某些有害因素作用时所发生的以血液循环障碍为主的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其特征是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重要器官功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P75 19.缺血再灌注损伤: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缺血,可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但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又称再灌注损伤。P93 二、填空 1.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2.水肿的两个基本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体内外液体交 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动物病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机化: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病理产物或异物,被新生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机化。 2、稽留热:是指39-40摄氏度高热持续数日不退,昼夜温差不超过1摄氏度。 3、钙化: 在血液和组织液中溶解状态的钙盐,以固体状态沉着于病理产物或异物的现象。 4、实质性黄疸: 肝脏对胆红素处理障碍而引起的黄疸。 5、蓄脓:浆膜腔或粘膜腔内发生化脓性炎,并在腔内蓄积多量脓汁 6、固膜性炎:是指伴有比较严重组织坏死的纤维素性炎,故又称为纤维素坏死性炎,只发生于黏膜。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与深层坏死组织结合较牢固的纤维素性痂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时可在黏膜上形成糜烂或溃疡。 7、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8、卡他性炎:简称卡他,是指发生于黏膜的、以大量渗出物流出为特征的一种炎症。 9、浸润性生长: 肿瘤象树根一样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或血管内。 10、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11、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12、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某种造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13、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又称淤血 14、梗死: 局部组织器官因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所形成的坏死区域。 15、积水:组织液在体腔中积聚过多。 16、脂肪变性:是指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17、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引起的继发变化。外观呈灰褐色或黑色。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坏疽: 2、肉芽组织: 3、梗死: 4、吞噬作用: 5、槟榔肝: 6、发绀: 7、肿瘤: 8、休克: 9、炎症介质: 10、红色梗死:

11、蜂窝织炎: 12、水肿: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 1.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 ) A.机械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2.胞浆内脂肪滴增多的病变是 ( ) A.颗粒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 3.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4.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 ) A.钙化 B.结石形成 C.黄疸 D.痛风 5.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 ) A.血肿 B.瘀点 C.瘀斑 D.出血性浸润 6.关于萎缩,正确的选项是( ) 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都是萎缩 B.营养缺乏或血液供应断绝均可引起 C.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 D.实质细胞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7.鸡发生马立克氏病后期出现的肢体肌肉的萎缩属于( ) A.压迫性萎缩 B.神经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缺血性萎缩 8、脂肪变性的细胞最常见于() A.心 B.肝 C.脑 D.脾 9、“西米脾”是指脾组织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 A.水肿 B.细胞肿胀 C.淀粉样变性 D.脂肪变性

2023年临床医学《动物病理学》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3年临床医学《动物病理学》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 考试题库与答案 1.动物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上诊断价值的是() A:潜伏期 B:前驱期 C:临床经过期 D:转归期 E:终结期 正确答案:C 【解析】临诊经过期又称症状明显期。这是指紧接前驱期之后,疾病的主要或典型症状已充分表现出来的阶段。由于疾病不同,所表现症状的特征和持续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在这一阶段中,患病动物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致病因素所造成的损伤也表现得相当明显,对诊断疾病很有价值。 2.动物心力衰竭细胞中的色素颗粒是()。 A:脂褐素

B:黑色素 C:胆红素 D:细胞色素 E:含铁血黄素 正确答案:E 【解析】心力衰竭细胞或心衰细胞是指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于心衰竭者肺内和痰内。3 3.动物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肺 D:肾 E:胃 正确答案:C 【解析】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的颜色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此种梗死多见于肺、肠等组织结构疏松、血管吻合支较丰富的器官。 4.创伤愈合时,不属于肉芽组织固有成分的是()。 A:胶原纤维

B:成纤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平滑肌细胞 E:新生毛细血管 正确答案:D 【解析】肉芽组织是由幼稚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少量的胶原纤维和多量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所组成。 5.动物某些原发性疾病导致体内NaHC03含量降低,主要引起()。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正确答案:C 6.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是()。 A:钙离子 B:白细胞介素-1 C:精氨酸加压素

动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单选题] * A 萎缩和变性 B 增生和再生 C增生和变性 D 变性和坏死√ 2、急性炎症反应液体渗入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选题] * A 肉芽组织形成 B 血浆蛋白不足 C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渗透压改变 3 渗出性出血多见于()[单选题] * A 小血管√ B 心脏 C大动脉 D大静脉 4、下列哪项最具有防御意义? ()[单选题] * A 白细胞浸润√ B 局部酸中毒

C 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 D炎症局部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5、脓细胞是指()[单选题] * A 突变性淋巴细胞 B 渗出的嗜酸性粒细胞 C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D增生的巨噬细胞 6、组胺主要存在于()[单选题] *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肥大细胞√ D嗜碱粒细胞 7、通常表现为慢性炎症的是()[单选题] * A 增生性炎√ B 浆液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卡它性炎 8、下列哪种病变提示为心肌炎()[单选题] * A 心肌表面呈虎皮样斑纹√ B 心外膜表面粗糙 C 心脏外观绒毛状 D 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9、炎症局部发红的原因是()[单选题] * A 静脉淤血 B 发热 C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D毛细血管增生 10、“虎斑心”见于心脏()[单选题] * A 纤维素性炎√ B 增生性炎 C变质性炎 D出血性炎 11、高热患畜容易发生()[单选题] * A 水中毒 B 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高渗性脱水√ 12、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单选题] * A 产热大于散热√ B 产热等于散热 C 产热障碍 D散热大于产热 1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单选题] * A产热障碍

水生动物病理学试题

水生动物病理学 [单项选择题] 1、关于病理性萎缩,错误的说法是() A.病理性萎缩的发生与年龄有关 B.病理性萎缩是受某些致病因子作用而发生的 C.病理性萎缩的基础是物质代谢障碍 D.病理性萎缩相埘于生理性萎缩的发牛原因不同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肉眼观察萎缩器官,其变化不包括() A.体积缩小 B.形状变化 C.质地变硬 D.被膜增厚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3、下列哪种组织的萎缩最可能发生致命的危险() A.胃 B.肝 C.结肠 D.心肌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下面哪种组织器官的肥大不伴发增生现象() A.胃 B.胰 C.脑 D.心肌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下列选项不属于病理性增生的为()

A.淡水鱼类的小瓜虫病症导致“白点病”发牛 B.繁殖期雄性金鱼的胸鳍上皮细胞出现的“追星”现象 C.海水鱼类的刺激隐形核虫感染所形成的结节现象 D.鱼类鳃丝上皮细胞形成的“棒状鳃”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6、下列描述属于化生的是() A.褐色萎缩 B.假性肥大 C.切除蝾螈的一条腿,它可以再生出新腿来 D.柱状上皮发展成为覆层鳞状上皮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7、病理性再生与生理性再生的相同点是() A.发生原因 B.发生条件 C.发生强度 D.发生规律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下列哪种情况,动物无法再生() A.金枪鱼患有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B.鲤的鳃从基部断裂 C.甲鱼胃部患有溃疡 D.螃蟹的螫足断裂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9、体内各种组织的细胞再生能力是不同的,根据其再生能力可分为多种细胞,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不稳定型细胞 B.稳定型细胞 C.流动型细胞 D.固定型细胞 参考答案:C

动物病理学题库

51、损伤及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开展的始终。( ) 5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53、但凡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5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5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5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58、肺炎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5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6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外表及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6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6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6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6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6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6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6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68、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叫白细胞核左移现象。( ) 6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7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7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7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7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7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响。〔〕

兽医病理学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 1、淤血的病理变化是:() A.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降低,机能加强B.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降低,血流缓慢C.体积增大,颜色鲜红,局部温度升高,代谢旺盛D.体积增大,颜色暗红,局部温度升高,血流缓慢 2、肺淤血时,肺脏内出现的细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A.尘细胞B.心力衰竭细胞C多核巨细胞.D.单核细胞 3、肌肉组织所发生的坏死一般称为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湿性坏疽 4、下列因素中,哪个属于化学性致病因素() A.病毒B.刀伤C.电离辐射D.农药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时肺脏病变属于:() A、肺气肿 B、纤维素性肺炎 C、肺肉变 D、肺萎陷 6、急性炎症组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A.巨噬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7、当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有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 A.急性炎症B.慢性炎症C.增生性炎症D.寄生虫感染 8、造成纤维素性肠炎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猪肺疫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脑及胃肠道B.肺、肝及胃肠道C.、脾、肺及胃肠道D.肝、脾及胃肠道10、病毒性肝炎的间质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 A.血管壁通透性降低 B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C血流加快D血管破裂 2、等渗性脱水是以下哪种情况() A.以失水为主,失水大于失钠B.失盐与失水比例大致相等,血浆渗透压未变 C.失钠大于失水D.低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3、肺脏发生的凝固性坏死一般属于() A、蜡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干性坏疽 4、当机体发生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所发生水肿的机理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D.淋巴回流受阻 5、鸡败血性大肠杆菌病时其肝脏所发生的炎症属于:() A、固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浮膜性炎 D、卡他性炎 6、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急性炎症B.病毒感染C.寄生虫感染D.慢性炎症 7、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发生() A.萎缩和变性B.萎缩和坏死C.变性和坏死D.变性和再生 8、造成肝脏出现小的灰白色坏死灶的主要病因是以下哪种疾病() A.鸡霍乱B.猪的败血型链球菌C.猪瘟D.猪蓝耳病 9、外周血液中血细胞衰老、死亡后,可不断地从造血器官血细胞得到补充,这个过程是()A.完全再生B.生理性再生C.不完全再生D.病理性再生 10、脂肪变性常发生于哪个器官()

动物病理学 题库 复习题

《动物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瘀点: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肉芽组织: 4、痛风: 5、渐进性坏死: 6、黄疸: 7、增生: 8、二期愈合: 9、发热: 10、吞噬作用: 11、坏死: 12、干酪样坏死: 13、炎症介质: 14、败血症: 15、化生: 16、机化: 17、再生: 18、血肿: 19、血栓形成: 20、炎症: 21、槟榔肝: 22、尿毒症: 23、萎缩: 24、肿瘤: 25、心力衰竭细胞: 26、不完全痊愈: 27、恶病质: 28、纤维素样变性:

29、含铁血黄素沉着: 30、适应: 二、判断题 1、鸡住白细胞原虫的病理特征是肌肉和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与贫血。() 2、猪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 3、兔球虫感染的特征性病变特征是胆管上皮的增生。() 4、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中肺的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肺炎。() 5、牛海绵状脑病是以脑的非化脓性脑炎为特征。() 6、鸡马立克氏病增生的肿瘤细胞是形态一致的淋巴细胞。() 7、口蹄疫的病理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以及乳房皮肤等处发生水疱和溃烂。 () 8、急性禽霍乱的典型病变包括坏死性肝炎和心外膜出血。() 9、鸭大肠杆菌病的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肝、肝周炎和腹膜炎。() 10、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葡萄球菌,容易导致产蛋鸡卵黄性腹膜 炎。() 11、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在神经细胞浆内均可见包涵体。() 12、猪食盐中毒表现为化脓性脑炎。() 13、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增生的细胞是肾小球血管间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 14、以新月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15、牛黑斑病甘薯中毒可致肺萎陷。() 16、大叶性肺炎肺炎是指整个肺叶或大部分肺叶发生的以纤维素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 17、病毒性肝炎通常是变质性肝炎。() 18、浆液性淋巴结炎又称为单纯性淋巴结炎。() 19、肿瘤是在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因基因改变,细胞增殖失控形成的增生物。 () 20、肉芽肿是一类由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成的肿块。() 21、导致心衰细胞出现的原因是心力衰竭,该细胞常见于心肌细胞之间。()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Edited on July 1, 2023 at 11am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 2 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 2 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变 ;如果机体抵抗力弱可引 起 .. 3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 三选择题 1 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 .. A.组织机理 B.体液机理 C.神经机理 D.遗传机理 2 机体反应性包括 .. A. 种属反应性 B. 个体反应性 C. 年龄反应性 D. 性别反应性 四、判断题 1 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 五、问答题 1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 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 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 2 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 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 二、填空题 1 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 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 2 痊愈;脓毒败血症 3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 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 三选择题 1 C 2 A、B、C、D 四、判断题

2023年执业兽医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病理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23执业兽医考试(基础科目-动物病理学)经典试题及答案1.疾病旳发展过程旳共同规律是(A)。 A.损伤与抗损伤旳斗争过程 B.机体旳代偿过程 C.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过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有关疾病旳概念,如下对旳旳是(A)。 A.疾病旳发生需要内、外因旳互相作用 B.机体“自稳态"发生破坏 C.疾病是机体感到不适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3.一般临床症状出现旳阶段属(D)。 A.转归期 B.潜伏期 C.症状明显期 D.前驱期 E.以上都是

4.临床死亡旳重要特性为(A )。 A.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活动完全消失 B.心跳减慢,呼吸时断时续,反射活动基本消失 C.体温下降,血压下降 D.生命进入不可逆阶段 E.以上都不是 5.病毒、细菌等原因属于(A )。 A.生物性致病原因 B.物理性致病原因 C.化学性致病原因 D.机械性致病原因 E.营养性致病原因 6.下列致病原因,属化学性致病原因旳是( D ) A.高温 B.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农药中毒 E.以上都不是

7.辐射、高温原因属于(B)。 A.生物性致病原因 B.物理性致病原因 C.化学性致病原因 D.机械性致病原因 E.营养性致病原因 8.槟榔肝旳发生原因是( D)。A.中央静脉瘀血 B.脂肪变性 C.颗粒变性 D.A+B E.A+B+C 9.虎斑心形成重要是由于( B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坏死 D.空泡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0.气球样变属于如下旳哪种损伤(B)。 A.萎缩 B.变性 C.出血 D.坏死 E.以上都不是 11.颗粒变性又称( C)。 A.水泡变性 B.淀粉变性 C.实质变性 D.脂肪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2.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旳变化为( B)。 A.坏死 B.变性 C.再生 D.机化 E.以上都不是 欢迎加入202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群:,不定期上传复习资料,供大家复习之用。

(完整版)兽医病理学试题集

动物病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V,不正确的划x)(20分) 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V ) 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V ) 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X ) 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V ) 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通过血浆缓冲、呼吸和肾脏进行代偿调节的。(V) 6、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因此,发热对机体是有利无害的。(X) 7、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动物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 的现象称为黄疸。(V ) 8、“虎斑心”属于实质性心肌炎,心肌有灰黄或灰白色斑状纹,外观形似老虎 皮。(V) 9、慢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V ) 10、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和食盐中毒性脑炎的组织学病变有其各自的特 点。(V) 二、名词解释(20 分) 1、痛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尿酸和尿酸盐在某些组织沉着的疾病叫痛风。 2、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变化。 4、肥大:由于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它所组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功能亦增强的状态,称为肥大。 5、心力衰竭细胞:肺淤血时,常在肺泡腔内见到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因为慢性淤血多见于心力衰竭,故又有“心力衰竭细胞” 6、出血性浸润:渗出性出血时,渗出的红细胞进入微小血管周围组织间隙的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