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灾害治理经验谈
谈论林业松毛虫灾害

谈论林业松毛虫灾害全世界松毛虫属Dendrolimu:(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共有30余种,我国分布有27种,是松毛虫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川。
松毛虫是危害地球森林系统的重大害虫,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尤其以欧洲东部和亚洲中部、东部等地区分布较集中(表1)。
在中国[‘,21、俄罗斯、日本、德国[3]、波兰等针叶林都有过大面积暴发的报道。
而由于气候环境条件与暴发区相似性较高,松毛虫对北美森林存在一定的潜在人侵危害性,尤其是落叶松毛虫与欧洲松毛虫。
松毛虫重点危害松、柏、杉类等重要森林树种,如松(P艺nu:spp.)、落叶松(Larixspp.)、云杉(Piceaspp.)、冷杉(Abiesspp.)、刺柏(Jun艺perusspp.)等(表1)。
松毛虫大面积暴发成灾时,松林如遭“无烟火灾”一样,针叶全部被啃光,只留“被烧”的树干,阻碍林木生长,甚或致其成片死亡,严重威胁森林生.态景观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间接影响到以松林为主的林产化工、制浆造纸、人造板、松香等林产工业的发展仁‘,幻。
另外,大发生时的松毛虫毒毛易使人致病(如:松毛虫病、关节肿大等)、致残、致盲等〔]。
因此,松毛虫在我国一直是森林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等的重点防治对象。
至今,有关松毛虫的暴发危害及其灾变机理的综述性文章很少、不全面,故此,本文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暴发机理、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为其综合治理服务。
1松毛虫灾害的发生现状松毛虫遍布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被松毛虫危害的松林每年200万h耐以上,使林木生产量损失180万~360万m“,薪林收人损失数亿元〔’•2〕。
松毛虫重要暴发成灾种有8种,我国分布有6种(表1),分别为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赤松毛虫(D.spectabilis)、云南松毛虫(D.houi)、落叶松毛虫(D.suPerans)和思茅松毛虫(D.kikueh-ii)[,2,5一7〕。
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

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落叶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在林木的生长中有着很大的危害。
由于其数量庞大,容易对林木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需要进行综合防治。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法1. 鳞翅目昆虫蜂防治法鳞翅目昆虫蜂是一种天敌昆虫,在落叶松毛虫的成虫期或幼虫期活动效果更好。
鳞翅目昆虫蜂寄生于落叶松毛虫的幼虫体内,会破坏其内部组织,使其死亡。
在天然条件下,鳞翅目昆虫蜂的密度比较低,所以需要进行人工养殖并释放到定点上,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落叶松毛虫的致病菌可以针对性地培养,通过人工感染缩短致病菌的生命周期,从而使病原菌对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得到控制。
同时,人工喷洒病原菌到被害区域,可迅速扩散,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二、化学防治法杀虫剂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落叶松毛虫防治方法,主要通过饲口毒性和接触毒性来防治,常用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等。
杀虫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过量使用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造成二次污染和其它不良后果。
2. 药剂烟熏法药剂烟熏法以熏烤的方法将防治药剂挥发,将药剂精细混合在液态石蜡或白油中,在被害的散落叶中撒布,用火点燃将药剂烟熏通彻,起到防治效果。
药剂烟熏法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落叶松毛虫的发生,但对环境的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1. 战士机械除虫法战士机械除虫法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被害的枝叶和枯枝落叶进行清除,这样不仅能够收获火柴棒制造的原材料,还可以清除病虫害,防止二次污染和其它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落叶松林木生长的健康和安全。
2. 布条诱杀法布条诱杀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常用的布条为标准的32mm*150mm,布条上涂抹一些黄色的油漆或胶水,然后在林木间悬挂起来,吸引落叶松毛虫和其它害虫。
这种方法需要定期换新布条,以保证防治效果。
总之,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在排除不同方法的弊端和安全风险的前提下,选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可以在不影响环境和生态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落叶松毛虫的生长,保障森林生态的健康和安全。
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

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松毛虫是松树上常见的害虫,主要侵害松树的叶片和嫩枝,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发育。
云南地区作为松毛虫的重要分布区域,常常发生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1. 季节规律:云南地区的松毛虫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孵化,5月份进入高峰期,到了6月份逐渐结束。
这个季节正是柏木的生长旺季,因此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相对更大。
2. 食物选择规律:松毛虫主要以柏木的嫩叶为食,尤其是对柏木的嫩芽和新梢的食害最为严重。
它们通过不断地啃食柏木的叶片和嫩枝,导致柏木的光合作用减弱,养分供应不足,严重影响柏木的生长和发育。
3. 群体规模规律:云南地区的松毛虫群体数量通常较大,且密度高。
松毛虫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能够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加重了柏木的危害程度。
如何有效防治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呢?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可以使用松毛虫天敌——杀虫菌进行喷洒灭杀。
杀虫菌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治剂,对松毛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对环境无害。
2. 化学防治:在严重的虫害区域,可以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常用的松毛虫杀虫剂有氯氰菊酯、毒死蜱等,但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人工干预:定期巡视柏木林地,发现有松毛虫危害时可以进行人工捕杀。
一般情况下,松毛虫主要聚集在柏木的顶部和侧面,可以通过手工采集或者用钢丝刷卷获得。
4. 林业工程措施:适时进行修剪和疏伐柏木枝条,保证柏木的通风透光性,减少松毛虫的滋生和繁殖。
云南地区的柏木常常遭受松毛虫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合理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促进柏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定期巡视和人工干预也是保持柏木林地健康的重要手段。
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

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它以松树为食,在松林中为害较大。
它的幼虫会吃食松树的嫩芽、叶片、针叶等部位,对松树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是松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1.季节性规律云南松毛虫主要在春季和夏季为害,幼虫在4-5月和7-9月为主要危害期,尤其是7-8月份,危害最严重。
2.地域性规律云南松毛虫分布范围广,常见于中国南方的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尤其是松林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区。
同时,云南松毛虫对于树龄较大的松树危害更大。
3.密度规律云南松毛虫的数量与危害程度与密度有关系,高密度下的云南松毛虫对松林的危害更为严重。
一般来说,云南松毛虫的数量高达15只/平方米时,就会对松林造成严重的危害。
1.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加强对云南松毛虫的监测,掌握其分布情况、数量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松林清理及时清理松林下的落叶、杂草等废物,减少云南松毛虫的滋生环境。
3.机械防治可采用松树地面蓝、振动器、音响器等机械防治方法,用强烈的声波和振动刺激松毛虫,使其逃离危险地带。
4.化学防治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云南松毛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可采用氯氰菊酯、多菌灵、戊唑醇等化学农药进行喷洒。
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严格按照使用剂量和频次进行喷洒,实施科学施药。
总之,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其危害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密度性规律。
为了保护松林的生态系统,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卫生清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及时消灭云南松毛虫,保障松林的良好生长发展。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松毛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在生长季节大量繁殖,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松毛虫,我们要抓住它们的越冬代,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
一、松毛虫的生活习性松毛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以杂草和农作物为食。
其幼虫主要危害谷子、大豆、玉米等作物,损害严重时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松毛虫幼虫在作物上为害,成虫在树上完全为害,炮弹式地产卵,给农作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松毛虫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春夏季节为害最为严重。
二、抓住越冬代在松毛虫的生命周期中,越冬代是最容易受到控制的关键时期。
松毛虫的越冬代一般是成虫,它们会选择一些避寒处越冬,如树洞、石缝、草堆等地方。
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越冬代监测和定点防治来有效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1. 越冬代监测为了抓住松毛虫的越冬代,我们首先要对其活动区域进行监测。
可以选择树木周围、农田边缘、草丛等松毛虫容易越冬的地方进行观察和监测,寻找成虫的踪迹。
一旦发现成虫的越冬地点,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害虫进一步扩散。
2. 定点防治针对发现的松毛虫越冬代,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定点防治。
在成虫越冬的树洞或草丛中投放适量的杀虫剂,以达到消灭松毛虫的目的。
还可以借助灯光诱杀、黏虫板等方式对成虫进行防治,减少越冬代的数量。
三、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在抓住越冬代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松毛虫进行全面而有效的防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天敌幼虫消灭松毛虫,如蚁、蝗虫、蜓、蜻蜓等天敌,以及瓢虫、茧蜂、绣球虫等松毛虫的天敌幼虫,可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适时选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在松毛虫孳生的季节,可以选用比较有效的杀虫剂喷洒在作物上,起到消灭松毛虫幼虫的作用,但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遵守使用规范,避免对环境和自身健康造成影响。
3. 配套防治结合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
松毛虫是一种危害松树的害虫,它的幼虫会侵蚀松树的嫩枝、叶片和针叶,导致松树的枝干逐渐枯萎甚至死亡。
为了防治松毛虫,我们应该从越冬代入手。
一、关于松毛虫的越冬代
松毛虫的越冬代主要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雌成虫,它们会在秋天爬到松树上产卵,随后就会死亡。
另一种是幼虫,它们在秋天钻进松树的树皮和树身里越冬,等到春天就会又爬出来继续侵蚀松树。
因此,防治松毛虫就要抓住越冬代,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止其繁殖和发展。
二、防治松毛虫的措施
(一)深翻土壤
在秋季深翻土壤,可以将越冬的雌成虫埋入地下,使它们无法产卵,从而防止松毛虫的繁殖。
(二)清除松树周围的杂草
清除松树周围的杂草,可以减少松毛虫的繁殖环境。
因为杂草可以为松毛虫提供遮蔽和生长的场所,而且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松树周围缺乏水分和养分,从而使松树枯死。
(三)喷洒杀虫剂
在越冬期间,喷洒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松毛虫的繁殖。
但是,我们必须选用低毒、环保的杀虫剂,而且要按照说明用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污染环境和杀死有益昆虫。
(四)提高松树的抗虫能力
提高松树的抗虫能力也是防治松毛虫的重要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降低松树的水分和养分适合松毛虫生长繁殖的环境,而且适当修剪可以让松树更加强壮和健康,提高其自身的抗虫能力。
三、结语
防治松毛虫要抓越冬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只有抓住越冬代,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松毛虫的危害。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松树生态环境,避免过度砍伐松树和捕捉有益昆虫,从而保护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松毛虫的防治方案

松毛虫的防治方案松毛虫作为一种危害林木的害虫,对于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松毛虫的防治,需要采用综合的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本文将从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预防措施、监测技术和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松毛虫的防治方案。
一、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1.生活习性松毛虫是松树林中最为常见的毛虫害虫,主要寄生于松树的树干和枝条上。
成虫翅膀上有白色的斑点,体长约2cm-3cm,一般在5月至7月出现,飞行能力较差。
卵一般在3月至4月孵化,幼虫主食松针和嫩叶,从5月至8月是杉毛虫的高发期。
幼虫虽在寒冬蛰伏,但能承受高温干旱条件,也适应低温和大雪,因此松毛虫常常成为诱发森林火灾的因素之一。
2.危害松毛虫的危害以食害为主,对松树的幼枝、嫩叶、针叶和树皮等造成较大的损害,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等不利天气下,松毛虫危害更为严重,会导致林木受损更大,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的枯死。
因此,对松毛虫的防治十分重要。
二、预防措施1.选择抗虫树种为了松毛虫防治的效果,应选择一些比较抗虫的树种,如云杉、马尾松等,这些树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松毛虫的危害。
2.精心管理林分及时清除病虫枯木和枯树,加强松树的修剪,及时清除枝叶和过多的水果,不留下树叶垃圾和草丛,杀虫剂使用后应保持10-15天的间隔,这样能够减轻松毛虫对林分的危害。
3.加强病虫害监测加强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三、监测技术1.双诱剂双诱剂是目前常用的松毛虫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设置的双诱剂可以吸引松毛虫,然后进行捕捉和统计,以便了解虫口密度和松毛虫的趋势。
2.内容器测量法对于内陆山区较多的林分,可采用内容器测量法进行监测。
依靠内容器测量法,能够准确地了解松毛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3.树皮干吸附板使用树皮干吸附板,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松毛虫监测方法之一。
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

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规律及其防治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夜蛾类害虫,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均有分布。
其幼虫吃木材,能给柏木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柏木的健康生长和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了解云南松毛虫的危害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松毛虫的生活特征云南松毛虫在我国五月份开始出现,虫期通常为7-8月,成虫7月中旬-8月初出现。
成虫体长约2.5厘米,翅展4-5厘米,头部、胸部、腹部呈深褐色,前胸背板中央较宽,前翅黄褐色,有深褐色斑点,后翅淡黄色,基部有深黄棕色斑点。
成虫羽化后2-3天即开始产卵。
其幼虫体长5-6厘米,体表有大量的长毛,呈灰褐色,头部较小,尾弯曲,能快速爬行;吃木材,造成枝条断裂和树皮破损。
幼虫期5-6个月,越冬于枯萎残杆。
(1)危害对象云南松毛虫主要危害翠柏、侧柏、华北落叶松等树种。
其中,翠柏为其主要危害对象。
(2)危害部位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部位涵盖了植物的干茎、枝、叶和果实,但幼虫主要在树皮下或千层皮下啃食木材,使柏木出现萎黄、弯曲变形、干枯枝条和树叶脱落等现象。
(3)危害程度云南松毛虫危害柏木的程度主要受到幼虫数量、生长阶段和宿主植株的影响。
在普通情况下,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轻微,不会造成过度破坏。
但在一些林区,由于幼虫密度大、宿主植物营养不良或者林区环境恶劣,云南松毛虫可以大量滋生,导致柏木严重枯死。
(1)加强林区管理,提高柏木的健康状况。
加强柏木的养护和管理,可以提高柏木的抵抗力,然后减轻云南松毛虫的危害。
同时,通过疏伐枯枝败木等措施,可以减少害虫越冬生息场所,降低害虫密度。
(2)物理防治在幼虫爬行的路线上设置桥头块,以妨碍其爬行,或者进行树皮削除、涂刷石蜡等措施,使其在树皮上生存条件恶化,从而干扰云南松毛虫的生息和幼虫的移动。
(3)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灌溉、装袋等防治措施。
在森林防治方面,推荐使用4%敌敌畏乳油进行喷洒防治,同时提醒要严格按照防治期间和使用量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毛虫灾害治理经验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松毛虫灾害治理经验谈
马尾松毛虫属、。分布于我国至以南各省。主要为害,亦为害、、。
为害情况 初龄幼虫群聚为害,松树针叶呈团状卷曲枯黄;4龄以上食量大
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害
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体灰白、黄褐或灰褐
色,前翅有3-4条不显着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9个黑斑,翅中央有1个白点。(卵)
近圆形,长毫米,粉红色。(幼虫)体色有黑白与红黄两型;胸部背面有2丛深蓝色毒
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各龄头宽体长见表。(蛹)长
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发生规律 河南1年2代、广东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
树皮缝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虫,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松
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
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
光性,以20时活动最盛。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
治。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区、阳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
松纯林。各种类型混交林,均有减轻虫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湿度大,
有利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大发生。天敌:卵期有赤眼蜂,
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
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要有专人负责,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
取措施。
2、营林技术防治。造林密植,疏林补密,合理打枝,针阔混交,轮流封禁,保持郁
生,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
3、生物防治。(1)白僵菌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公斤,白僵菌油
剂每毫升含量100亿孢子,每亩用量100毫升,白僵菌乳剂每毫升含量60亿孢子,
每亩用量150毫升;(2)青虫菌六号液剂每亩100克,或苏云金杆菌制剂。(3)
在松毛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5-10万头。(4)黑光灯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是一年之中
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用药省、效果好。常用药剂有50%马拉硫磷乳剂或50%马拉
硫磷乳剂,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敌百虫粉剂每亩3公斤;超低容量喷雾可使
用%溴氰菊酯每亩1毫升、20%杀灭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亩毫升、50%敌敌畏油剂、
25%乙酰甲胺磷油剂或杀虫净(40%敌敌畏+10%马拉硫磷)油剂,用量均为每亩150-
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杀磷每项亩10毫升。以及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0
倍液,即用原药7-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