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与《傲慢与偏见》中两个叛逆女性角色之比较
《女性形象的演变:从《简爱》到《傲慢与偏见》》

女性形象的演变:从《简爱》到《傲慢与偏见》摘要本文探讨了英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为例。
通过对两部小说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分析,揭示了19世纪初期到中期英国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认知和改变。
引言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文学作品常常是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在其中反映和塑造的场所。
本文将从两部经典文学作品出发,探讨19世纪初期到中期英国女性形象的演变。
1. 《简爱》中的女性形象1.1 简·爱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小说《简爱》中的主人公。
她被塑造成一个独立、坚强、智慧而又温柔善良的女性形象。
作者透过这个角色来反映19世纪初期女性求知的渴望和对自主能力的追求。
1.2 罗切斯特夫人罗切斯特夫人是《简爱》中的另一位重要女性角色。
她象征着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束缚。
在小说中,她被描述为一个冷漠、强势而又孤独的人。
她成为了简·爱争取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对手。
2.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2.1 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班内特是简·奥斯汀创作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
她具有聪明才智、坚韧不拔和正直的个性,代表了19世纪中期英国崛起中产阶级女性对社会观念和约束的抗争。
2.2 珍·班内特珍·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班内特姐姐,在小说中被描绘为温柔善良、传统守旧但又能包容妹妹伊丽莎白不拘一格的特点。
她代表着英国社会中传统女性角色的形象。
3. 从《简爱》到《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的演变3.1 自主能力的追求从《简爱》到《傲慢与偏见》,女性角色逐渐走出传统束缚,追求自主能力和自由发展。
简·爱在小说中积极追求知识和独立生活,而伊丽莎白则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最终找到了真正尊重她的伴侣。
3.2 社会地位和约束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女性地位和约束也发生了变化。
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

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摘要】19世纪,英国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女作家,《简爱》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在英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分别是由两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所写。
这两部名著作为同一时代的产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本文就是通过对比这两个作品,来剖析二者的异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爱、伊丽莎白、个性、女权、经济独立、婚姻观。
一、作品简介及写作背景。
《简爱》出版于1847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描写孤女简爱幼时受到舅母的虐待,被送到寄宿学校。
从严厉残暴的学校毕业后,她到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并与主人罗切斯特相爱。
但在婚礼当天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她不愿成为情妇,于是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
故事的最后,罗切斯特因为一场大火导致残疾,简爱认为她和罗切斯特已经平等,于是缔结了幸福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813年,其作者简·奥斯汀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杰出的女作家。
这部小说讲述班纳特太太5个女儿出嫁的故事。
文中中心主人公是中产阶级青年达西和伊丽莎白。
达西傲慢,,却向伊丽莎白求婚。
伊丽莎白有偏见,认为达西破坏姐姐的婚姻,却爱着达西。
最后男女主人公各自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结合到一起。
两部著作的作者都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里都反映了那个时期英国女性的生活状况。
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深受男权社会的压抑,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
在这种生存状况下的女子有许多无奈和不满,有不少女性不甘于过这种生活,奋起反抗,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这种反抗精神。
二、女权主义中相同的一面。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的二小姐,相比她的三个姐妹,她聪明独立,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力。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和简的对比《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该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她的姐姐简·班内特之间的对比,展示了不同性格的两位女性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和行为。
伊丽莎白·班内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她聪明、机智、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真爱和幸福婚姻。
相比之下,她的姐姐简·班内特则相对文静、温和,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操控。
首先,从外貌上看,伊丽莎白和简有着明显的对比。
伊丽莎白被形容为有着明亮的眼睛、动人的容貌和活泼的特征。
她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社交场合中也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与之相反,简的外貌被描述为平凡而普通,她并没有夺人眼球的特征。
然而,虽然简的外貌没有伊丽莎白那样引人注目,但她的内在品质却让她吸引了许多追求者。
其次,伊丽莎白和简在性格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伊丽莎白心思敏锐、独立自主、具备坚定的原则和主张。
她不愿轻易妥协,对于追求者的真实感情持怀疑态度,追求真爱和精神的契合。
相比之下,简则更为温顺和顺从,在感情方面相对较为被动。
她更容易相信他人的承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和操控。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两姐妹在爱情和婚姻观念上有着迥异的选择。
另外,伊丽莎白和简的婚姻观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伊丽莎白渴望一段真挚的感情,追求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她对于结婚伴侣的选择更注重品质和人性,不愿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妥协。
相反,简对婚姻抱有更加现实的态度。
她相信通过结婚可以达到经济上的安定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更愿意顺从和迎合他人的期望。
最终,伊丽莎白通过一系列的经历和成长,发现了自己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真正追求。
她在与达西先生的相处中逐渐消除了对他的偏见,与其建立了真挚的感情。
而简虽然在婚姻中获得了经济的安定,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最终为自己的婚姻抱有深深的后悔。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简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对于爱情婚姻的不同追求。
心灵走向解放的旅程_傲慢与偏见_与_简爱_中女性不同性格形象的比较

心灵走向解放的旅程——《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女性不同性格形象的比较[摘要]《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性格形象,都是自信、自尊、有胆、有识,比以往有创新的美好的女性形象,能冲破世俗偏见,独自寻找真爱,同时,又各具鲜明的特点。
在对女性美好形象认识的角度上,在美好性格形象对美好命运的推动上,在女性叙事的手法上,两部作品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中能清楚地看到女性内在性格形象在文学上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女性性格形象;命运;叙事手法;比较[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刘雅倩(1962-),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外国文学。
第6卷第8期2011年8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No.8Agu.2011刘雅倩(福建省教育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003)《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的女主人公,都是自信、自尊、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都具有独立的性格和善良、智慧的心灵,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世俗偏见,靠自己的判断找到了真爱,表现出相似的一面。
但同时,因为所处社会地位和环境的不同,她们又各具鲜明的性格形象特点。
她们的出现,推翻了以往传统的、单一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形象。
从她们身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女性的种种较量——内在形象的较量。
从文本出发,在此方面进行比较。
第一,在对女性美好形象认识的角度上,两书有明显的区别。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是一个可爱的女性,但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
而《简爱》中的简,是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按照男性对于女性的需求形象来塑造,符合社会对完美女性的要求。
伊丽莎白是个有各种各样缺点的姑娘。
她用自己的心灵看世界,看到当时社会上以财产和社会地位来谈婚论嫁的风气,很少有真正的爱情,这使她陷进自身的渴望与迷茫交织的矛盾中。
但是,她没有被这样的矛盾压倒,而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渴望。
比较《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性自立与爱情选择的多样性

比较《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女性自立与爱情选择的多样性介绍在文学作品中,描绘女性自立和爱情选择的多样性是常见的主题之一。
而《傲慢与偏见》和《简爱》这两部经典小说正是展现了这种主题的不同情节和角度。
本文将对比分析这两部作品中女性自立和爱情选择的表现,并探讨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1. 女性自立的表现1.1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自立的描写•主要人物:伊丽莎白·班内特•自立行动:拒绝有条件的婚姻、坚守原则、追求真爱等1.2 《简爱》中女性自立的描写•主要人物:简·爱•自立行动:追求知识、独立思考、追求双重认同等1.3 共同点与差异•共同点:两位女主角都拥有强烈意志力,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中真正希望实现的生活。
•差异:伊丽莎白相对内敛,更看重真爱,而简则更加勇敢坚定,追求自我实现的道路。
2. 爱情选择的多样性2.1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选择•主要人物:伊丽莎白·班内特、达西先生等•描述:伊丽莎白最初对达西有偏见,但随着了解和时间的推移,她发现他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种人,并最终嫁给了他。
2.2 《简爱》中的爱情选择•主要人物:简·爱、罗切斯特先生等•描述:简在一段艰难的感情历程后,最终选择与罗切斯特结婚。
尽管罗切斯特有曲折经历和身体残疾,但她仍然决定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2.3 共同点与差异•共同点:两部作品都强调了个人在选择伴侣时需要考虑到内心真正的感受和价值观。
•差异:《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最终找到了意料之外的幸福,而《简爱》则展示了对身体残疾和社会地位等传统限制的超越。
结论通过比较《傲慢与偏见》和《简爱》,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自立和在爱情选择上的多样性是重要而复杂的主题。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角都具有坚定自己信念、追求真实幸福的能力。
她们通过勇敢面对挑战、超越传统束缚,彰显了女性在不同环境下追求自我实现的多种可能。
这些作品给予读者深思:应该整合个人价值观,让自己拥有更广阔开放的选择空间。
经典爱情模式中的女性形象——《简·爱》与《傲慢与偏见》之比较

经典爱情模式中的女性形象——《简爱》与《傲慢与偏见》
之比较
马丽君
【期刊名称】《沧桑》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19世纪英国文坛两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分别在其代表作《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使用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荡气回肠的反抗——缓冲——结合的三步骤爱情模式,并通过这个经典的爱情模式为我们塑造了世界女权画廊中的两位不朽形象:简·爱和伊丽莎白。
【总页数】3页(P99-101)
【作者】马丽君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经典爱情模式中的两个"灰姑娘"形象——简·爱与伊丽莎白的比较 [J], 王晓恒;王大恒
2.《傲慢与偏见》中婚姻模式和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理念 [J], 储常胜
3.电影《傲慢与偏见》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 [J], 安昌光
4.经典爱情模式中的两个“灰姑娘”形象——简·爱与伊丽莎白的比较 [J], 王晓恒;
王大恒;;
5.经典爱情模式中的两个“灰姑娘”形象——简·爱与伊丽莎白的比较 [J], 王晓恒;王大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的比较

简 · 爱
伊 丽 莎 白
中产阶级家庭
她没有工作, 经济上不能独立 , 家庭又 麻烦 不断。母亲可笑而庸俗 , 妹妹们或 浮躁或书呆子 , 亲友没有教养,父亲的 财产又要被远房亲戚所继承,因此结婚 是她最好的归宿。
婚
恋观Leabharlann 的比较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
小 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 一种生活。《简· 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是 一种化繁为简, 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 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 的简化的感情
不同点
伊丽莎白:中产阶级家庭 简· 爱:社会最低层
伊丽莎白:物质爱情双丰收 的婚姻
简· 爱: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 人的尊严
感谢您的观看
也不会吹嘘自己。在 她的内心深处有着理性和规则,这让
她尊重自己。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先 ':t . 一是因为罗切斯特 先生尊重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认为自己行资格赢得一 个男人的爱。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 妻子 时她毅然 选择 离开 , 这进 一步证 明 r 她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不畏强权
简·爱
简·爱在音年时期就表现出叛逆的 性格 , 在 与舅妈居住的 日子里, 简· 爱 表现出超强忍 耐力。尽管舅妈讨厌她、虐 待她,但是她从来不害怕舅妈,而是在舅 妈面前表现出了 惊人的慈志。在劳渥德·布洛尔赫斯特先生强加给 她的莫须 有的罪名,又使她的自卑转化为对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的仇恨和对披着宗教外衣残害儿童的劳渥德学校的仇恨, 正是在这 样一所学校里,才让简·爱暗下决心离开这种黑暗、
简 · 爱
伊 丽 莎 白
物质爱情双丰收的婚姻
虽然她最初对有若英俊外表和良好口才 的威汉姆充满好感,井 一度打定主意要 俘获他的心 , 但在舅妈的劝说下,她很 快理智地退出,有效地阻止了自己和威 汉姆进一步坠入爱河 , 原因只有一个: 双方都没有什 么财产。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简·爱形象的对比在英国文学史上,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简·爱是两位备受赞誉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和价值观念都展现了不同层次的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下,通过对比伊丽莎白和简的形象、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分析她们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及其对当代女性主义的影响。
首先,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位聪明、刚毅、自由、有主见的年轻女子。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自我价值和自尊心。
比如,在与达西的第一次交往中,她坚决反对他的冷嘲热讽,从而展现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此外,她不满足于传统社会赋予的女性地位与角色,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干,获得了男性的尊重和欣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她优雅、自信的形象和坚定的内心,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里是一种非常反传统性别规范的女性形象,这也为当代女性所推崇和追寻。
相反,简是《简·爱》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位敏感、独立、执着、行动力强的女性形象。
从《简·爱》的开头,读者看到了一个卓越的女性主义形象,一个勇敢、坚强、自主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例如,在遭遇记者的访问时,她不畏权势,坚定地反击记者的不尊重行为,表现了女性自我保护和抗争精神。
此外,面对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简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在强调自我实现与自尊价值的同时,她也为女性的自我解放和情感依赖关系的自主权利开辟了道路。
简的形象在女性主义思想的推动中,强调的是女性的自我实现和自主权利。
其次,在行为举止方面,伊丽莎白和简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伊丽莎白在面对婚姻、家庭和职业等问题时,通常表现得犹豫不决,有时甚至陷入了情感痛苦之中。
例如,和达西的感情纠葛、被其母亲念咒召唤至伦敦等情节,都展现了伊丽莎白在个人选择自我实现路上,所遭遇的情感落差与心灵痛苦。
相比之下,简在情感选择领域表现得更为果断,不会为外界因素所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爱》与K傲慢与偏见》中两个叛逆女性角色之比较◆高德新(,I盘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临沂276005)[摘要]《简·爱》中的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莉莎白是文学史上两个杰出的女性角色,她们有许多相似的优秀品质也有不同的缺点。本文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与简·奥斯汀的社会背景,探索两个女性角色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指出两位作者创作的共性——女权主义色彩;文章然后详细地阐述了两个女性角色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关键词]简爱和伊莉莎自;女权主义;相似处;不同点
19世纪英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女性作家,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与简·奥斯汀就是其中的两位,她们的代表作《简·爱》和《傲慢与偏见))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爱是一个贫穷的姑娘,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里,深受虐待,后来又被送进劳渥德学校接受所谓的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残酷教育,但不屈意志和坚强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让简·爱倒下去,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具才华;离开学校,她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并且爱上了她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一
个得了精神病的妻子时,她选择了离开·而在获得意外遗产时,她又选择回到又穷又残已显苍老的爱人身边。然而,《傲慢与偏见》略带一点浪漫色彩,.它着重反映了在当时那个时期人们对婚姻生活的追求。伊莉莎白聪明睿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她是一位自尊的女性,敢作敢为,面对爱情她言行谨慎,极其理智。她们的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无论共同点还是不同点都值得我们去分析比较。一、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关系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两位女主人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其原因来自于两位作者不同的生活年代以及她们对妇女的不同看法。1.作者的不同社会背景简·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而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19世纪,不同的社会背景让她们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在简·奥斯汀生活的年代,上流社会的年轻女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获得独立的,工作、大学、政治等皆把女性拒之门外。因此伊莉莎白的观点,即尽管咖苔琳夫人不是郡和平委员会的成员,但是她却是自己生活中的法官,这一观点极具讽刺性,因为在当时妇女是不可能成为法官的。那时,只有少数职业对女性开放,并且这些工作大都低贱,待遇不高,环境恶劣,因此,许多上流社会女性只有通过结婚或继承的手段得到金钱,只有少之又少的女性是职业女性,她们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获得独立。那个年代,没结婚的女性都要与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婚姻成了她们挣脱家庭束缚,远离父母庇护的唯一手段。由此可见,有些女性选择婚姻是因为婚姻是获得经济保障、逃离家庭的唯一可行途径,这也是伊丽莎白与简·爱相比缺乏自立的原因。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19世纪极其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推崇团结,节俭,自控,个人应当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工作。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许多女性,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女性有了自己的休闲时间,她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具有主权意识。像简·爱这样一个普通的女性,相貌平平、身材矮小,但是具有叛逆精神就成了当时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探索。简·爱勇敢地冲破传统的枷锁,满怀热情地追求爱情和幸福。她要求与男性平起平坐,她要求女性的解放和精神上的独立,简·爱是第一个具有独立性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待爱情、生活、社会
甚至宗教的女性形象。2.女权主义伊丽莎白和简·爱是两位伟大的叛逆女性,她们是英国文学史上两位追求独立并以独特的方式对待爱情和生活的两个重要女性形象。她们自尊自爱,追求独立,不畏强权,追求与男性平的地位,她们的这种性格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而这两位作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女权主义。简·奥斯汀的作品经常描写男女之间的关系,揭露了她那个年代的女性问题,以此来批判社会,尤其批判社会对女性的影响。她是女权主义的先锋,即使在那个年代,婚姻、孩子是女性的职业,但是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并不仅仅对婚姻和孩子感兴趣。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反映了女性渴望独立,追求平等的愿望,着重描写了妇女的地位、精神上的独立及个性发展的过程。它向我们展示了女主人公为求得独立而作斗争。传记作家都强调夏洛蒂·勃朗特的孤独的乡村生活,如果表现不好,舅妈就会用“地狱之火”对待她。生活给她上了严酷的一课,五岁时她失去了母亲。夏洛蒂·勃朗特正是用自己窒息的童年作为题材来达到自己艺术上的成就,这一结果就是塑造了简·爱这一不朽形象。二、简爱与伊丽莎白的共同之处1.自尊自爱简·爱和伊丽莎白都是追求精神独立的女性,在那个男性统治着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的年代,具备这样的品质是十分可嘉的。简·爱甚至是在童年时代就认识到自尊的重要性,当她的舅妈认为她是一个容易惹事、行为恶劣的女孩时,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管多么艰难,她都不会贬低自己也不会吹嘘自己。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理性和规则,这让她尊重自己。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一是因为罗切斯特先生尊重她;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有资格赢得一个男人的爱。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时她毅然选择离开,这进一步证明了她具有很强的自尊心。简·爱和伊丽莎白都清楚地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在这一点上,伊丽莎白毫不逊色于简·爱。在第一次接触中,她不喜欢贵族出身的达西,这主要是因为达西的行为举止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她的妹妹沉湎于官员和下流的谄媚,最后跟人私奔,在她看来,妹妹的行为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她为此而感到羞愧。强烈的自尊心让她永远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甚至当达西向她示爱、求婚的时候,她果断地拒绝了,她不能忍受达西对自己冒犯性的话语,因为这些话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为敏感的部位。她不接受别人的怜悯与轻视,她非常自信,这正是现代女性应该具备的品质——认识自己,珍爱自己,尊重自己。2.不畏强权19世纪的英国社会受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人们推崇“自由、平等、博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简·爱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叛逆的性格,在与舅妈居住的日子里,简·爱表现出了超强忍耐
万方数据力。尽管舅妈讨厌她、虐待她,但是她从来不害怕舅妈,而是在舅妈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在劳渥德·布洛尔赫斯特先生强加给她的莫须有的罪名,又使她的自卑转化为对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仇恨和对披着宗教外衣残害儿童的劳渥德学校的仇恨,正是在这样一所学校里,才让简·爱暗下决心离开这种黑暗、沉闷的环境,她向往一种全新的生活。离开学校后,她以其独特的性格,超强的探索精神步入了社会这个大舞台,她为争得独立而斗争,她要求个性解放,同传统的教会说教做斗争。与简·爱一样,伊丽莎白也表现出了她对权力的蔑视。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精神上的优越意识和迷人的反抗性格,她敢作敢为,以自己的行动向专讲体面的礼教挑战;她的许多行为是违背传统“妇德”的:冒雨步行三英里去看望生病的姐姐,断然拒绝自己所不爱的表哥的求婚,面对有损她尊严的傲气的达西宣称“即使天下的男人死光了,我也不愿意找你这样的人结婚”。当伊丽莎白应邀出席凯瑟琳夫人家的宴会时,所有的人都很紧张,不敢随便说话,有些人甚至趁机讨好凯瑟琳夫人,但是唯独伊丽莎白一直保持平静,她甚至当面谴责贵族凯瑟琳夫人“不近人情,无理取闹”。3.追求真爱简·爱作为贫穷卑微的家庭女教师,并没有按社会的要求去抑制自己的情感,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上流社会的贵族谈情说爱,并且不愿改变自己去培养资产阶级小姐的教养和派头,并遵守贵族的游戏规则而打入上流社会。简·爱与罗切斯特是真正的心灵合一、平等意义上的相爱,他们的结合远远坚固于门当户对的结合,也大大珍贵于身份地位的结合,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同样地,伊丽莎白也是全心全意地追求真爱。她蔑视夏洛蒂的婚姻观,认为夏洛蒂的婚姻纯粹是建立在金钱至上,而不是以相互的爱恋为基础的。对她妹妹琳达草草结婚行为她同样嗤之以鼻,她认为琳达的婚姻是以性为基础的,缺乏两人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在伊丽莎自看来,没有爱情就千万不要结婚,世上不幸的婚姻不外乎有两种: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和建立在美貌和情欲基础上的婚姻。像伊丽莎白和达西这样的婚姻却因为有爱情这个牢固的纽带而天长地久,双方始终生活在幸福之中。三.简爱与伊丽莎白不同之处1.身世和家庭背景的比较《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生于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中等教育,她没有工作,经济上不能独立,家庭又麻烦不断。母亲可笑而庸俗,妹妹们或浮躁或书呆子,亲友没有教养,父亲的财产又要被远房亲戚所继承,因此结婚是她最好的归宿。伊丽莎白的生活是奥斯汀时代英国的缩影,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封建主义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男人完全占据了社会主流,女人则被排斥在社会事务之外,她们唯一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是家庭。但家中又有女仆,她们自然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她和她的姐妹们最关心流行的时装样式,热衷于舞会,谈论新结交的单身军官或富家少爷,向往着爱情物质双丰收的理想婚姻。而((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却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她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里德舅妈家,深受虐待。被送进劳渥德学校又接受了所谓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残酷教育。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不仅使她被摧残的肉体和精神没有倒下去,还使她学会了弹琴,画画和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她虽然孤苦无依、地位卑微、身无分文,但她的才学和头脑使她完全可以独立生活。作为一名家庭教师,虽然薪水少得可怜而且备受歧视,但却称得上经济独立,在任何人面前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伊丽莎白和简·爱相比,前者只是温室中的花朵,没有经历过坎坷和风雨,虽比不上贵族小姐,却也是备受呵护;而后者却是旷野中的一株野花,历经风欢雨打却始终亭亭玉立,直面人生。2.性格的比较伊丽莎白宽松而悠闲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聪明活泼、机智幽默、落落大方的性格。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精神上的优越意识和迷人的反抗性格,她敢作敢为,以自己的行动向专讲体面的礼教挑战;但相比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奥斯汀强调的是女性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女性意识中少有的非功利性特征。对于奥斯汀来说,重建健全的女性主体意识远远比争取女性的平等社会地位重要。她并不强调女性一定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甚至不否定社会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区别,她重视的是女性自身的发展,是女性的自我完善,强调女性找回自我。简·爱所遭受的苦难造就了她敏感而热烈、勇敢而独立,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但她强烈的自尊心下是一颗敏感而自卑的心,她对周围环境战战兢兢,采取的是防卫的姿态。‘她的身世、外貌、财产和地位都使她自感低人一等,所以她才会比任何人都更强烈地反抗外界对自己的侮辱和歧视,更努力地维护个人的尊严。她的个性特点在大胆言语和反叛中得以显现。和伊丽莎白比起来,简·爱更成熟更独立,其反智、主动、独立和反抗的性格,但她的才智和独立为一个虽然矮小平凡却感情炽烈,倔强而独立的性格也更强烈更具有代表性。3.婚恋观的比较在伊丽莎白看来,没有爱情就千万不要结婚,她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理智得让人吃惊,她向往的婚姻固然以爱情为前提,但也决不能离开经济需要。虽然她最初对有着英俊外表和良好口才的威汉姆充满好感i并一度打定主意要俘获他的心,但在舅妈的劝说下,她很快理智地退出,有效地阻止了自己和威汉姆进一步坠入爱河,原因只有一个:双方都没有什么财产。伊丽莎白总是处于传统父权文化观念中女性被选择的弱势地位,物质爱情双丰收的婚姻不过是提高她地位的一个手段和证明她才智的一个方法。和伊丽莎白的爱情相比,简·爱作为贫穷卑微的家庭女教师,并没有按社会的要求去抑制自己的情感。她头脑中的平等意识和追求的平等爱情,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女关系比起来不啻一颗炸弹。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