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隧道锚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悬索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采用悬挂索系将桥面悬挂于主塔之间,主要用于跨越大河、峡谷等宽阔水面。

悬索桥的施工与维护需要涉及到许多技术,其中施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悬索桥的结构复杂,一旦出现施工问题,不仅会延缓工期,还可能导致桥梁破坏,给人们带来不安全隐患。

因此,对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项目旨在对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目标和内容如下:(1)研究悬索桥施工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施工时间、施工速度、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控制方法。

(2)分析悬索桥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预测。

(3)探究悬索桥施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如悬索索索孔的定位、索孔的打孔、钻孔管的安装等技术,并研发相应的工具和设备。

(4)开展悬索桥施工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验证,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数值模拟法、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究。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悬索桥施工数值模拟:通过 ANSYS 软件对典型悬索桥进行施工及运营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并对模拟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

(2)悬索桥施工实验:在实验室中建立悬索桥施工样板及相应的实验装置,对悬索索的定位、打孔、钻孔管的安装等关键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为实际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四、预期成果和进展计划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1)悬索桥施工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2)一系列悬索桥施工技术专利申请。

(3)论文若干。

本项目计划三年完成,具体进展计划如下:第一年:收集文献,进行悬索桥施工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年:开展悬索桥施工的实验研究,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验证。

第三年:对悬索桥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进行分类和整理,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

特大跨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

特大跨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4:桁式加劲梁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特征显著,虽然几何非 线性静力分析技术较为成熟,但其几何非线性动力分析技术尚不完 善,活载极值内力分析亦不成熟,进行悬索桥几何非线性静动力仿 真研究,和悬索桥随机荷载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对悬索桥在山区 高速公路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研究的必要性
必要性5:山区施工场地狭小,工作面严重受限,常见的大跨度悬索 桥施工方案已不能满足四渡河桥建设的需要。探索山区狭小施工场地下 大跨度悬索桥的施工组织,研究先导索施工技术、桁架式加劲梁制作安 装检验标准、架设技术,对四渡河桥这一沪蓉国道控制性工程建设是十 分必要,同时为今后山区桁架式加劲梁悬索桥施工提供依据。
° 左壁 洞顶 右壁
洞深
洞顶洞壁界线
C 泥化夹层
F 破碎带
f 断层
溶孔
变形试点
τ 砼/岩
τ 岩体
抗剪试点
抗剪试点
说明:
1. 洞口坐标(389218,442485),桩号K100+250右15m,洞轴向91°,地表沿洞轴向坡角约36°。 2. 三叠系大冶组上段T1d2薄~中厚层灰岩,岩层产状330°∠83°,强风化,0~24m洞段弱卸荷,24~45m 洞段轻微卸荷。泥化夹层发育,并有顺层溶蚀现象。主要发育顺层、北北西及北西西3组节理。 3. 破碎带2条: F1:宽20~40 cm,棕黄色泥夹碎块石;F2:宽35~80cm,薄层破碎灰岩、强风化方解石及泥组成,见溶蚀空洞,最大洞径50*80cm,渗水。 断层4条: f1:宽0.5~3cm,夹方解石,上下面泥充填;f2:左壁宽5~8cm,右壁宽1~2cm,泥夹方解石,渗水;f3:左壁钙泥质胶结较好,洞顶左部破碎,最宽40cm,见空洞,部分充泥,右壁宽0.6~2cm,泥夹碎石;f4:左壁宽0.6~8cm,由下至上渐宽,上部张开成逢,部分充 泥,右壁宽0.5cm,钙泥质充填,渗水。 泥化夹层26条: c1:厚5~9cm,棕黄色泥;c2: 厚1~4cm,局部厚20cm,棕黄色泥;c3: 厚2~4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4:厚1~3.5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5、c6: 厚1~3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7:厚5~10cm,泥夹碎石,见溶孔,孔径130cm*35cm;c8:泥夹碎石, 左壁厚1~2cm,右壁渐窄; c9: 厚4~10cm,棕黄色泥;c10: 厚5~12cm,棕黄色泥;c11: 左壁厚1~2cm,右壁渐厚10~13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12: 厚10~50cm,泥夹碎石、小块石;c13: 厚1.5~3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14: 厚0.5~1.2cm,泥夹少量碎石;c15、c16、c17: 厚 0.5~2.5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18: 厚1~1.5cm,夹方解石及钙泥质充填物;c19: 厚0.5~1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20:厚0.5~0.8cm,钙泥质充填;c21: 厚0.5~0.8cm,紫红色泥;c22: 厚3~5cm,极薄层破碎灰岩夹泥;c23: 厚10cm,泥夹碎石,见溶孔k1 ,孔径25cm,泥充填;c24: 厚1~2cm,充泥,渗水,见溶孔k2,溶孔呈倒喇叭型,最大孔径53cm;

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及其边坡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建议

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及其边坡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建议

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及其边坡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
究建议
对于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以及其边坡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地质勘探:针对西岸隧道段以及边坡区域进行更为详细的地质勘探,包括岩层的分布、岩性的特点、构造特征和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地质钻探、岩芯采样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获取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2. 岩体力学参数测试:针对西岸隧道段以及边坡区域的岩体,进行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如岩石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等。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测试,获取真实可靠的力学参数,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3. 风化岩体分级:根据岩体的风化程度、岩石质量等因素,对岩体进行分级,划分出稳定岩体和不稳定岩体区域。

对于不稳定岩体区域,需要进行加固和处理,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4. 地下水数值模拟:针对边坡区域的地下水状况,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地下水流动和应力变化。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5. 锚碇设计:针对悬索桥的西岸隧道段,根据地质力学参数、边坡稳定性和地下水等因素,设计合理的锚碇结构。

通过对锚碇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确保锚碇的安全可靠。

6. 施工监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西岸隧道段和边坡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和岩体变形等问题。

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通过地质勘探、力学参数测试、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等手段,对坝陵河悬索桥西岸隧道式锚碇及其边坡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进行研究,可以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悬索桥顺层边坡重力式锚碇开挖施工技术

悬索桥顺层边坡重力式锚碇开挖施工技术

悬索桥顺层边坡重力式锚碇开挖施工技术摘要:新田长江大桥新田侧重力式锚碇开挖采取系列施工过程管控措施,如选择合理工艺完成土石方开挖、设置出渣通道代替龙门吊料斗出渣或修建临时盘山便道、先锋槽掏槽爆破+大直径深孔爆破+边坡预裂爆破相结合,潜孔钻机+湿喷机械手设备组合、环保+智慧管控设备双投入等举措,实现顺层边坡重力式锚碇“安全、优质、高效”地顺利完成开挖。

关键词:悬索桥;重力锚;顺层边坡;施工技术1引言新田长江大桥南岸重力式锚碇,位处重庆市万州区山区,基坑开挖深度达56m,开挖面积1.1万m2,开挖方量19万m³,由于锚碇区位于山脊顶部较平缓区域,边坡主要为粗砂岩、砂岩、页岩、砂质泥岩组成的岩质边坡,其中东侧开挖岩质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层面外倾,层间节理裂隙明显,且锚碇东南角设有高压铁塔,西南角设有项目驻地板房,四周环绕设置施工便道,距离较近,同时工程建设工期压力大、标准化要求高、安全风险高、质量环保要求高,给项目建设团队带来极大挑战。

2工艺选择锚碇基坑土方采用挖掘机配置破碎锤的方式开挖,石方采取爆破+挖掘机开挖的方式开挖,均采用自卸载重汽车运输。

基坑开挖中对不同深度、不同风化程度地岩层应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

在距建基面1m以前可以根据岩层的的风化情况和强度分别采用机械、爆破、人工等开挖方式,避免大药量爆破,采用小药量预裂爆破法以免影响顺层边坡和山体的稳定性,在距建基面1m以内禁止采用爆破开挖,以免影响地基强度,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修整,保证建基面的强度和平整度。

3出渣通道设计根据开挖标高位置和实际地形高程设置两个出渣通道,安全高效完成出渣工作,解决基坑出渣采用修建临时盘山便道场地太小、周转不开、纵坡大安全风险高,或利用龙门吊料斗出渣设备占用率高、出渣效率低等施工难题。

由于锚碇基坑区域地表横坡较大,地势较陡,基坑开挖弃渣通道需根据开挖高度进行调整。

锚碇出渣通道考虑到运输方便,运距近的原则,因此选定出渣便道1和出渣便道2,先开挖标高为217.6m以上的土石方,通过出渣便道1运出,出渣便道1在锚碇前方与2#主便道相接,相接处2#主便道标高为224.3m,出渣便道基坑底局部最大纵坡11.5%,其余纵坡均满足规范要求。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施工技术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1003-4722(2004)02-0053-03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施工技术王 勇,曹化明(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四川成都610032)摘 要:悬索桥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载结构,隧道式锚碇与重力式锚碇相比,能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但是施工难度较大,涉及技术问题较多。

以丰都长江大桥为例介绍了隧道式锚碇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桥梁施工中图分类号:U443.24文献标识码:A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unnel -TypeAnchorage for Suspension BridgeWANG Yong ,CAO Hua -ming(Eng ineering Division of China Zhongtie the 2nd Engineering Co .,Inc .,Chengdu 610032,China )A bstract :The anchorage fo r suspension bridge is one of the major bearing structures of thebridge .Compared w ith the g ravity anchorag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unnel -type anchorage can signifi -cantly reduce the engineering cost ,ye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cho rage is difficult and involves quite a lot of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by w ay of an ex ample of Fengdu Changjiang River Bridge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tunnel -type anchorage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suspension bridge ;tunnel -ty pe anchorage ;bridge construction收稿日期:2003-12-02作者简介:王 勇(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土建专业,获硕士学位。

悬索桥隧道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及应用

悬索桥隧道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及应用

悬索桥隧道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及应用悬索桥和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结构,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而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的应用则是保证悬索桥和隧道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安全可靠地运行的关键。

悬索桥是一种以悬索为主要结构的大型桥梁,其主梁通过悬索吊索进行悬挂。

悬索桥的主梁需要承受来自悬索和悬挂于主梁上的桥面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桥墩和锚岩石上。

因此,悬索桥的锚岩石力学性质对于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锚固力学、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和锚固设计。

首先是锚固力学。

锚固力学是指将悬索桥的主梁通过锚杆或锚索固定在岩石中的力学过程。

锚固力学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锚固长度和锚固力大小,以确保主梁与锚岩石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在锚固力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锚固长度、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等。

其次是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岩石力学参数是指描述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如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等。

在悬索桥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岩石力学参数的测试,以确定岩石的力学性质,为悬索桥的锚固设计提供依据。

常用的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包括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岩石拉伸强度试验等。

最后是锚固设计。

锚固设计是指根据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和岩石力学参数,确定合理的锚固方案和设计参数。

锚固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锚固的位置、锚固杆的数量和尺寸、锚固杆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力等。

合理的锚固设计可以保证悬索桥与锚岩石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悬索桥和隧道的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悬索桥的建设中,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可以保证主梁与锚岩石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在隧道的建设中,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可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悬索桥和隧道的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通过锚固力学、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和锚固设计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悬索桥和隧道在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悬索桥隧道锚施工

悬索桥隧道锚施工
隧道式锚碇将主缆中的拉力直接传递给周围山体的基岩, 因而要求桥位处必须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但因其传力机理不 明确, 受力条件要求、开挖施工要求高等,隧道锚的施工难度 较大,是悬索桥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隧道锚简 述
隧道式锚碇由锚室结构、锚 体结构及散索鞍支墩结构组成。
1、隧道锚简 复合述式锚碇:隧道式锚碇的锚体后方增加一定数量岩锚的隧道式锚
在洞身开挖完成后进行挂防水 板,施工二次衬砌。
2、隧道锚施工
出渣运渣方式: 选用100型小型反铲挖掘机,有轨运输方式出渣,设置20t绞车、 6.0m3自卸运渣车。
2、隧道锚施工
炮 眼 钻 设
2、隧道锚施工
钢 拱 架 安 装
2、隧道锚施工
锚 杆 施 作
2、隧道锚施工
喷 射 混 凝 土 施 工
1010.75
1016.88
B A
1040.52
右锚洞
BBCZK10
F
1032.76
1041.09
1029.72
水流方向
破石
1032.32
BBCZK11
BBCZK13
1069.50
1063.53
BBCZK12 BBCZK12
1063.68
1064.19
1057.03
BBCZK14
1050.41
1056.13
1032.46
1022.87
1028.35
边坡顶缘线
1039.46 C
坡脚线 BBCZK09
1032.42
1022.87 1022.87
桥轴线
1029.65 BCZK16 1025.74
3676.7 3
1039.26 BCZK11 4700

悬索桥隧道锚预应力锚固系统安装技术

悬索桥隧道锚预应力锚固系统安装技术

悬索桥隧道锚预应力锚固系统安装技术摘要赤水河红军大桥主桥为1200m双塔单跨吊钢桁梁悬索桥。

四川岸锚碇采用隧道式锚碇,隧道锚锚固系统的预应力锚具和管道定位施工相当重要,直接决定了悬索桥主缆在运营过程中的受力和运营健康。

本文针对现场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锚固系统安装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以后类似桥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悬索桥隧道锚预应力钢束锚固系统一、工程概况赤水河红军大桥横跨川黔两省,其主桥设计为1200m的双塔单跨吊钢桁梁悬索桥。

四川岸锚碇采用隧道式锚碇,是关键受力结构,也是本桥控制工期的关键施工项目之一。

隧道锚总轴线长度为78.35m,其中前锚室轴线长度43.35m,锚塞体轴线长度32m,后锚室轴线长度3.0m。

隧洞口单洞断面尺寸为10m×9.5m,拱顶半径5m;洞底单洞断面尺寸为17×27m,拱顶半径8.5m。

每个锚洞共计预应力钢束103束,钢束分两种型号,15-13型预应力束37束,15-27型预应力束66束,预应力束起初沿索股发散方向布置,按30m半径圆弧收敛,最后与主缆合力线平行锚固于后锚面。

前后锚面均为与主缆合力线垂直的平面。

隧道锚主缆散索长度33.2m,锚固基准面距前锚面长度1.8m。

前锚面位于x=35.0m处,后锚面位于x=67.0m处,x以理论IP点(桩号K96+008,高程704.4m)为原点,x方向重合于主缆合力线,与前、后锚面垂直。

二、前后锚碇模板定位1、后锚面模板的定位后锚面位于x=67.0m处,扣除25cm初期支护层厚度后,后锚面斜长26.5m,横向宽16.5m,斜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4°,主缆合力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6 °。

由于后锚面与后锚垫板定位精度关系很大,因此不容忽视。

从放样坐标计算出发,为减少累计误差,以理论IP点来推算每一层模板的X坐标,砼边线Y坐标不变,计算简图及公式如下:图1 后锚面模板坐标定位示意图△hi=704.4-67×sin(36°)-Z Pi(其中Z Pi为后锚面任意点的实测标高)由实测高程计算其后锚面对应坐标的通用公式:X Pi=96008+67×cos(36°)-△hi×tan(36°)通过实测标高,推算出X坐标,直至将模板实测高程与X对应为止,其误差按现行《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之规定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 于前锚 室 前 断面 , 8 位 最大 开 挖 断 面为 1 . 8X1 9
但是 , 这种红色砂质泥岩即使没有遇水 , 仅仅是在湿 度较大的潮湿 环境 下也会有 明显 的风化和软 化现
象; 经现场观察 , 5~ h后 , 在 6 岩块 出现 明显的风化
和软 化现 象 。
2 2 锚碇 构造 .
该桥 泸州岸设 计采用 隧道式锚碇 , 碇 位于 山体 锚
, -- 面--挖m ' —明 段f 洞- J J—一 :- - — 进
明 洞 一l
C 1前 锚 室 后 端 面

b 前 锚 室 前 端 面 1


d 后 锚 室 前 端 面 1
图 1 隧道锚洞室
F g 1 T n e —tp n h r g i. u n l y ea c oa e
中图分类号 : 45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82 2 1 )5—05 0 U5 B 10 3 4 (0 1 0 0 2— 7
St dy o n t uc i n Te hn l g f Tun l— Ty e Anc o a e o u pe so Brdg u n Co s r to c o o y o ne — p h r g fS s n i n i e
T tl 1 l oa 1
NO. 0l 52 1




总第 1 1 1 期 21 0 1年第 5期
C P R NGI E NG OP E E NE RI
最豢橇瞧逮 嚣攮麟 攮誉睡意

(. 1四川路桥集 团大桥 公司 , 四川 成都

祥 杨 明 , , 王科甫
53
T t 1 0l 1 a1



程 ( )岩 壁修 整 。 7
总第 1 1 1 期
面展 开后 , 台 阶在第 二次循 环钻 孔 时 , 上 同时进行 中 下 台 阶的钻孑 布炮 。 L 每个 循 环爆 破 后 , 即 进行 危 石及 松 动 围石 的 立 清理 , 然后进 行下 一 断面 的控制 测量 , 为检测 本次 一 循 环爆 破 的效果 , 为 下 一 循 环 的施 爆 布 孔 进行 指 二 导 。在测量 后 , 助风 镐 对 个 别 未达 到 开 挖 尺 寸 的 辅 位 置 进行修 整 , 以保 证 开挖 尺寸 。在 保 证 了开 挖 尺 寸后 , 即进 行 初 喷 4 m砼 封 闭 围岩 , 止 围岩 的 进 c 防
隧道 式 锚碇 是在 基 岩 内 开凿 隧 道 , 隧道 底 设 在
南溪长江大桥是宜泸高速公路宜宾段的控制性 工程 , 结合详勘地质数据 , 桥址区域土体的围岩完整 性较好 , 强度不高, 其饱和抗压强度仅 6 P , M a有节理 裂隙 , 有石膏软弱夹层 ; 围岩 主要为红色砂质泥岩 ,
1 引言
悬索桥作为一种大跨河谷的桥型 , 具有其它桥型 无法相比的优势 , 前 已经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 目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 : 如 四渡河特 大桥 、 矮寨 悬索桥 、 重 庆鹅公岩 大桥 、 重庆忠县长江大桥 、 坝陵河 大桥等 。 悬索 桥 的锚 固结 构 可 分 为 : 力 式 锚碇 有 和 隧 重 道式 锚碇 两种 。重 力 式 锚 碇 , 要 依 靠 混凝 土锚 碇 主 的 自重 获得锚 碇 的稳 定 ; 它一 般 用 于 桥 头 两岸 为 松 散 土或水 域 的悬 索 桥 , 占地 面 积 大 、 石 方 开 挖 量 土 大、 砼方 量 大 、 交通影 响大 、 本高 是其 主要 缺点 。 对 成
工工艺和设备要求 , 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的施工 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
2 工 程 概 况
2 1 地 质水 文条件 .
隧道式锚碇 ( 即本文讨论的隧道锚 ) 主要依靠填充 , 于岩体 中的锚塞体和岩体 的摩 阻力来提供缆索拉 力 ; 一般 可 以用于河 岸 有坚 固 的基 岩 的情况 下 ; 它 极 大节省工程数量 , 降低工程造价是其主要优势 。 j
Ke r s s s e s n b d e u n l x a ain;c n t cin tc n lg ;l g e t n y wo d : u p n i r g ;t n e c v t o i e o o s u t e h oo r o y r a e s ci o
( )在 大断 面隧 道锚段 , 变原设 计 的 C D法 3 改 R
3 施 工关键 技术

为 超短 台阶 法施 工 。隧道式 锚碇 开挖 在设计 阶段 拟 采取 C D法开挖 , 工 过程 中 , 于该 锚 碇 正 处 于 R 施 由 公路 隧道 的正 下方 且 竖 向距 离 仅 约 2 m, 虑 到 开 3 考 挖爆 破 的相互 影 响 , 惟恐 对结 构 间 围岩 造成扰 动 , 而
属于 近接 施工 范 围 。 因此 , 须 严 格 控 制 隧 道 锚 的 必 施 工 沉降 和施 工过 程 中洞 室 的稳 定 性 , 保 证 施 工 既 过 程 的安 全性 , 要 保 证 隧道 的正 常运 行 J 又 。洞 室
开挖应采取措施 , : 如 短开挖、 早支护、 光面爆破 等, 在围岩 比较差的条件下也要考虑超前支护和掌子面 封闭等技术措施 , 量减少对岩体 的扰动并保护岩 尽
2 il n i eigC l g f otw s J o n nvrt,C e gu Scun C i 10 1 .Cv g er o eeo uh et i t gU i s y hnd , i a , hn 6 0 3 ) iE n n l S a o ei h a
Ab t a t u n e hg w y c n t ci n ,t e t n e —tp n h r g ra s s e s n b d ei r e—s a n e t cu e sr c :D r g t ih a o sr t i h u o h u n l y e a c o a e f u p n i r g sa l g o o i a p n t n ls u t r u r wi ag i n l n r d al n r a i g c o s s ci n w i h h s d f c l oh i o sr ci n a d t e u a e o e c mmo — t lr e d p a ge a d g a u l ic e sn r s e t , h c a i iu t b t n c n t t n h s g ft o h y o y u o h n me c a ia q i me t y s mma zn e t n e —tp n h r g x a ai n t c n q e r t e s u h sd ft e Na x n te Rie h n c le u p n .B u i r i g t u n l y e a c oa e e c v t e h i u sf h o t i e o h n iYa g z v r h o o
计需要的缆索 拉力。隧道锚 的施 工技术 由于倾 角
大、 开挖要 求对 围岩 的扰 动小 、 面逐渐 加大 且属 于 断
大断面隧道、 左右隧道锚开挖时相互影响等特点 , 决 定了其施工技术与常规隧道差异性较大。本文通过 总 结宜 泸高 速公路 南溪 长江 大桥 泸州岸 隧道式锚 碇
开 挖施 工技 术 , 开 挖 过 程 中 的各 个 施 工 环节 进 行 对 介 绍 和分析 , 出针 对 此 种 隧道 结 构 形 式 开挖 的施 提
层 的完 整性 。
4 隧道锚开挖
d 1 爆 破 .
锚 碇 的整 个 开 挖 均采 用 微 台阶 光 面 爆 破 开 挖
( )大倾角、 2 变断面隧道开挖工艺和出碴运输系 统及其安全性 问题。如何适应洞 内大坡道及频繁变
坡。
法。上台阶高度 为 3 即整个拱部 ) 每个循环为 m( , 15 上 台阶在掘进 4 5 .m, . m后 , 开始 中下 台阶的开 挖, 中下台阶开挖的每个循环为 3 即在整个工作 m,
现代大跨悬索桥使用隧道式锚碇的为数较少 , 根据锚固结构的要 求 , 隧道式与重力式锚碇相 比在 施工 技术 上有 许 多不 同 的特 点 和难 点 。
隧道 锚使 用 时应 考虑 以下 问题 :
将开挖方式改为两台阶开挖 , 以减少爆破次数 , 并形 成一 个 1 0—1m长 的水 平 工 作平 台 。为此 , 为 超 5 改
su tnt h o g n qimet w i f r r eec n ud c r h o sut no mlr rj t t c o cn l yadeup n, hc of s e r eadgia ef ecnt co f i i oe . r i e o h e f n n o t r i s a p c
锚锭板或填塞一段混凝土作为锚块 , 此来提供设 借
收 稿 日期 :0 l 7— 7 2 1 一0 2
作者简介 : 闵祥( 97一 , , 1 7 ) 男 汉族 , 四川省成都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桥梁建设工作 , m i7 4 8 82 qtm。 E— a :16 0 2 @q .o l
B d ei C o gigadL zo i w y ti pprnrd cs n nl e c o s co rcd rsob n pte ut l cn i r g hn q n uhuhg a ,hs ae t u e adaa zs ahcnt t npoe ue r g ibe o— n n h i o y e u r i t i u hs a
5 位于后锚室后断面; m, 洞轴线水平方向倾角为 3 。 8, 洞斜 向长度左 、 右锚均为 6 .m, 97 明洞97 前 锚室 为 .m, 3m, 0 锚塞体为 2m, 7 呈放射状 由小变大, 锚塞体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