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英语谚语翻译概说

9
[] 吴 艳辉 . 谈 儿 童 文学 翻 译 的 策 略 [] 四 川 学 院 学 3 浅 J.
报 。2 0 (0. 0 7 1)
【】 张美芳. 4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经[ ]上海 :上海外语 M .
教 育出版 社 ,20 . 05
谚 语是意义相 对完整 的固定句子 ,句子是 由词汇构成 ,而 词汇是语 言 的建筑材料 ;语法是 语言 的组 织规律 ,它们都 是音
【 词】 关键 英语 谚语 ;翻 译 方 法 ;概 说 t 圈 分 类 号】 0 9 【 献 标 识 码 】 O H5 文 A
【 章 编 号 】 096 6(020 —090 文 10—172 1)90 1—3
的理 论依据 ,在 翻译 儿童文 学作 品时 ,译 者应
以儿 童 为 中 心 , 为 儿 童 说 话 , 选 择 合 适 的 翻 译 技 巧 ,这 样 才 能 翻 译 出 受 欢 迎 的 优 秀 的 儿 童 文 学作品。 参考 文 献
谚 语 的翻 译 方 法 成 为 了影 响 翻 译水 平 高低 的 关键 。
口 结 论
在 翻 译 一 部 作 品 之 前 , 译 者 首 先 应 考 虑 它
的 目的是什 么 。通 过 以上对两 种译文 的对 比分
析 , 我 们 可 以看 到 儿 童 文 学 翻 译 过 程 中需 要 与 成 人 文 学 加 以 区 别 。 目的 论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很 好
口 彭
翼
四 川省 经 济 贸 易学校 旅 游酒 店教 学部
且叠词的运用使得 文章读起来顺 口,充满童趣 。 译 文② 的翻译 对于 儿童来 说就稍 显沉 闷 ,不能 唤起 儿 童 兴 趣 。
I 要 】 语 是 表 达 人 民群 众 在 生产 、 生活 和 各 种 社 会 活 动 中积 摘 谚 累 的 丰 富 经 验 的 一 种 语 言 , 闪耀 着 人 民智 慧 的 火 花 。 而 英 语 作 为 一种 外 来 语 , 英 文 著 作 中 的 谚 语 是 最难 翻 译 的 内容 ,译 者 能 否 忠 实 通 顺 地 再 现 原 文 的 内 容 ,很 大 程度 上 取 决 于他 对 原 文 有 关 文 化 及 其 构 成 文 化 的各 种 背 景 知 识 的 了解 。 因 此 。 掌 握 英 语
英语谚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像 的 表 示 。叙 事 再 现 指 图 像 中参 与 者 被 连 接 起 来 后 对 相 互 做 某 件 事 。行 动过 程 中最 为 突 出 的参 与 者 可 以通 过 尺 寸 、 置 、 位 颜 色 等 判断 。克 瑞 斯 和赖 文 认 为 概 念 再 现 中分 类 过 程 是 将 参 与 者分 为 主从 的过 程 : 析 过 程 是 分 析 显性 和 隐性 的 过程 : 分 象 征 过程 是 关 于参 与 者 是 什 么 或 者 意 味着 什 么 会 徽 巾 的 主 要 意 象 基 于 广 州 “ 羊 的 传 说 ” 五 只 羊 演 化 五 . 成 了燃 烧 的火 焰 。 直伸 向 天 空 的 太 阳 , 含 着 行 动 过 程 的 参 一 隐 与 者 ;五 只 羊 又 可 以理 解 成 四条 跑 道 ,一 直 延 伸 到 世 界 的 尽 头 , 意 了 亚 运 会 的 发 展 将 永 无 止境 ; 焰 、 道 的 “ 寓 火 跑 目光 ” 投 向 天空 中 的太 阳 , 成 了反 应 过 程 。在 整 个 图像 中 , 五 只羊 ” 形 “ 是 图像 中最 突 出 的参 与 者 , 演 者 “ 扮 主角 ” 用 红 黄 这 种 高 饱 和 , 的 颜 色填 充 ,强 调 了 五 只羊 的化 身 — — 广 州 人 民将 以最 热 情 的 态度 、 友 好 的方 式 传 递 亚 运 社 火 的 精 神 。 最
32 徽 的 多模 态 话 语 分 析 .会
321 现 意 义 -.再 克瑞斯和赖文认 为再现意义包 括叙事和概念 两大类 . 其 中 叙 事 的再 现 包 括 行 动 过 程 、 应 过 程 、 反 言语 和 心 理 过 程 。 概 念 的再 现 包 括 分 类 过 程 、 析 过 程 和 象 征过 程 。李 战子 指 出 分 在 图 片 中 , 图 中 的元 素 形 成 斜 线 就 形 成矢 量 。 量 是 叙 事 图 语 的 特 点 及 其 翻 译 技 巧
2021文化背景下英语谚语翻译的原则及方法范文2

2021文化背景下英语谚语翻译的原则及方法范文 英语谚语是语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综合体现。
英语谚语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英语语言的成熟和发展,对于提升文化影响力和艺术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实现英语谚语的翻译,对于传播优秀谚语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视角下,提升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一、英语谚语的形成及特点。
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集合。
它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生活的结晶,比如民间语言、口语化等语言表达方式的形成;二是传统文化名着及文学经典的渗透,比如早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寓言、戏剧等作品中都有很多的体现。
这此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修正与传播,在社会上广泛地运用起来。
纵观这些谚语,不难发现其哲理性和现实性,比如A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恶其始者必恶其终)、Behind bad luck comes good luck(。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
谚语是人们生活的积淀,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英语谚语在内容上包括:生活谚语、气象谚语、爱情谚语、农业谚语等诸多丰富,由此可见英语谚语的丰富性。
二、英语谚语翻译的基本原则。
实现英语谚语的翻译,必须要对原文的内容和精神进行忠实性地表达,以便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谚语的翻译效果,因此必须要尽可能地消除文化差异,促进英语谚语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一)忠实于原文内容。
忠实于原文内容是英语谚语翻译的基本原则。
英语翻译的基本前提是保证源语本身内容和结构上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真实意思的完美表达。
原文内容是谚语翻译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英语谚语翻译过程中,要仔细地进行推敲,充分挖掘谚语背后的内容和背景,以此来从根本上促进英语谚语的翻译效果。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英语谚语 的精髓 。但是 翻译 过程并不是想象 的那 么容易。对于
当地人来说他们可 以很容易地理解 短句 和长句之间的联系 , 因为 他们非常熟悉 风俗 和习惯 , 至他 们可能知道谚语的起源 , 甚 他们 便理所 当然地运用 。但 是对于 中国人 , 鉴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 不 同的宗教信仰 , 不同 的政治制度 和不同的民族特点 , 他们 很难完
语言 , 它们更接近简单 的生活 。最好的谚语不是 出现在图书馆或 壮观的剧场 , 而是来 自于工厂 , 厨房和农场 。农 民, 工人 , 猎人 , 水 手, 家庭 主妇 , 厨师 等 口头创造 了大部分 的谚语 。他们从 日常生 活中获得 了丰 富的经验。为了有效地总结和传递这些经验 , 他们 需要用简 洁有力 , 生动形象且容易记住的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他们创造 的词句深受人们 的喜爱 , 给一代 又一代。渐渐地 , 传 他
这 则谚 语 容 易 理 解 了 。 “ odbgnigm ks ode d g ” Ago einn a e ago n i . n
了固定的结构 , 最终成 为我们现在熟悉的谚语 。谚语经过 口头创 造, 口头传播和一次又一次推敲修正而成。除了那些在 日常生活 中形成 的 , 有些谚语是从其他语言而来 , 主要是拉丁文和法文 , 也 有 口头创造 ; 或来 自于伟大的宗教 著作——圣经 , 一些著 名的句 子常被人们使用并逐步成 为谚语 ; 或来 自于伟 大作家的杰作 , 一 些美 丽的字行和警句客观地反映人 民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 被人们 所喜爱和传播 , 然后成为众所周知 的谚语 。有几 种类型的谚语 , 包括认知 和智慧 , 成就 和文化 , 衣食住行 , 职业 和未来等等。他们 告诉人们生活 的哲学 , 做人的道理 。千百年来 , 谚语 丰富了人们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为这座宝库增添 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 英语谚语 的主体还 是来 自民间。 那些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 民众长期积累 、 流传下来 的 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 是人民群众长期 以来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英
T e et s lw e e e he as l. 住 招 人 嫌 。 h sfhs l h nh y re y d久 b i me t a t r d o Abdtig ee i . 臭 万 年 。 a n vr e 遗 h n ds
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 翻译 中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问题 。译者 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 还应尽可能保持原 文习语的形象比喻、 丰富想象 、 辞效 果及其 民族色彩和地 方特色。英 修 语谚语的英译汉有三种 主要方法 。
1直 译 法 .
I e n ig i n . 山前必有路。 nt d hns lmed车到 he t wl Gf l dte ys 了手短, 了嘴软。 is i e. tb n h e 拿 吃
Di o dct im n . 中 自有 强 中手 。 a n u a o d强 m d
英汉谚语的表达特性及翻译模式

英汉谚语的表达特性及翻译模式谚语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英汉谚语的主要语言特征是:富于形象、简炼概括、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文体非常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英语谚语的常用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法、套译法。
谚语(格言)都是前人(主要是群众)智慧的积累,好的谚语足以启发人们的深思,是取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
一、英汉谚语的表达特性1.富于形象。
很多谚语不是直截了当地发表议论、论述道理,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让这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意思。
举个例子说,The dogs bark but the caravan goes on(我们仿佛看到大军队在行进,周围群狗狂吠,但大车队对此根本不予理睬,继续走向远方)。
这个形象告诉我们:不要管旁人的讥笑辱骂,自己认定了目标,就坚定地走下去。
这句英语谚语跟汉语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意境虽不一样,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1)Diamond cuts diamond. (钻石割钻石——强中更有强中手。
)(2)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牛奶打翻了,哭也没有用——覆水难收,后悔无益。
)(3)Misers put their back and belly into their pocket.(守财奴把背脊和肚皮(比喻衣服和食物)放进口袋里——守财奴宁肯挨冻受饿也舍不得花钱。
)(4)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 (鱼从头部开始腐臭——上梁不正下梁歪。
)2.简炼概括。
谚语经过长年传诵,千锤百炼,能以极少的词表示极丰富的内容。
例如,“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这么简单一个短句就道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世上既然没有不转弯的道路,坏的运道也不会永远坏下去的,这实有“否极泰来”的意思。
英语翻译学硕士论文:探讨英语谚语中鲜明的修辞特点和独特的翻译手法

关键词:英语谚语英语翻译学修辞翻译中国论文职称论文一、引言英语谚语一般是指英语国家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又含有劝诫意义的话,它有很长的历史,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地理、国家习俗、历史等许多方面,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宝贵钥匙。
英语谚语不仅含有许多哲学理论,而且还被认为是语言和修辞艺术的珠宝屋。
它因用词简单易于理解,韵律和谐易于背诵,描述生动易于把握而流传于世。
因此,通过研究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我们能够了解并学习英语民族人们表达观点及描述事物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语言特点,更深刻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翻阅英谚,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英谚通过修辞进行了“包装”,在音、形两个层面上显得匠心独运,给人的感觉是美仑美奂,赏心悦目。
一般来讲,英谚惯用(反义)对比、比喻、拟人、典故、倒装、省略、平行、重复和押韵等修辞手法。
1、(反义)对比。
英谚中大量使用反义词,反映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矛盾现象,如急与缓、存与亡、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旨在突出语义,强化表达力。
例如:(1)Be swift to hear,slow tospeak.敏于听,而缓于言。
(2)United we stand,dividedwe fall.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2、比喻。
英谚广泛使用明喻、隐喻和借喻,尤其是隐喻,在英谚中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Books are ships that passthrough the vast sea of time.时光好比汪洋,书籍好比航船。
3、拟人。
英谚将无生命的事物或者动物比作人(有时也将人比作动物或事物),往往增加了生动感和表现力,例如:An unc ut gem does not sparkle.玉不琢,不成器。
4、典故。
许多英谚源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名言。
例如:(1)Carry salt to Dysartand puddings to Tranent.(=Don’t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
口译技巧7:谚语口译

18. He takes a spear to kill a fly. 杀鸡用牛刀。 19.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一不做,二不休。 20. It is better to be the head of a dog/lizard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14.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Still water runs deep. 大智若愚。 15. Late fruit keeps well. 大器晚成。 16. Many kiss the baby by the name of the nurse’s sake. 醉翁之意不在酒。 17. Misfortune might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s.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8. Names are debts. 树大招风。 19. 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 Rest breeds rust. 生命在于运动。 21.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7.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8. 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盲目乐观。 9. Danger is next neighbor to security.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0. Do in Rome as Romans do. 入乡随俗。 11. 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顺其自然。 12.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三个和尚无水吃。 13. Justice has long arms.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摘要] 英语谚语往往蕴涵丰富的寓意,这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
本文从对译法、意译法、借用法、直译加注法、对子译法、合并法对如何把英语谚语翻译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汉语谚语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谚语方法技巧
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以其简洁的句式、深刻的哲理,深受人们的喜爱。
各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结生活经验、表达文化传统、展示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通俗语言,这种民间文学形式便是谚语。
英语谚语是在历史改革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印记。
与英语语言民族的自然环境、人物风貌、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素养、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英语谚语结构固定,往往含又大量的比喻,形象思维广泛生动,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特征使得谚语翻译困难重重,所以,要把英语谚语翻译成中国人耳熟能详和广为接受的汉语谚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灵活性。
如何掌握其技巧性和灵活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
英语谚语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实现求同存异的过程。
”同”就是寻求基本语义的对等,以不影响跨文化的顺利进行为准则;“异”主要指边缘语义上的不同,一般的翻译方法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在内容,形式和修辞色彩上同汉语谚语相同或相近,两者的比喻也相同或相近,翻译时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套用汉语中的成语。
例如: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
滴水穿石。
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is fire.
无风不起浪。
He who will not learn when he is young will regret it when he is old.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意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所用比喻不能直接译成汉语,因为它们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或有些典故中国人不太熟悉,翻译起来又太繁琐,这种情况下,宜采用意译的方法。
例如:
Diamond cut diamond.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One man may steal a hou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a hedge.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ith time and patience the leaf of the mulberry becomes satin.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借用法
借用汉语谚语来复述英语谚语。
这种借用方法乃是翻译英语谚语的普遍而又重要的手段。
采用这种翻译方法,既保留了英语名族谚语的风采,又与汉语谚语相吻合,读起来又有浓郁的汉民族谚语风味。
例如:
Better die with honor than live with shame.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It is harder to change human nature than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直译加注法
直译法主要用于喻义喻体相似的谚语或字面翻译能使读者得到正确无误的形象意义的成语。
直译法有利于保持原语的民族形式,促进文化交流,又能丰富译语语言,是谚语翻译的常用方法。
例如:
A black hen lays a white egg.
黑鸡下白蛋,丑妇也能生俊汉。
Idleness turns the edge of wit.
刀不磨要钝,人懒会变笨。
Every dog has its day.
狗有得意日,人有得意时。
Cracked pots last longest.
破壶用的久,病人活得长。
Never cackle till your egg is laid.
鸡蛋未下先莫叫,事未完成莫夸耀。
5.对子译法
英语大多数谚语既不押韵,又不对仗,如翻译成对偶句,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既易于理解,又脍炙人口。
例如:
No autumn fruit without spring blossoms.
春无花,秋无实。
Don’t cast the foul water till your bring in the clean.
清水未来,脏水勿泼。
He that will thrive must rise at five.
五更起床,百事兴旺。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a man who wills.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A good archer is not known by his arrows, but by his aim.
射手好不好,看靶不看箭。
6.合并法
有些英语谚语是以定语从句或并列句形式出现的,可以把含有主谓结构的复合句结合在一起来翻译。
例如:
He who laughs best laughs last.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
说魔鬼魔鬼就到。
All shall be well, Jack shall be Jill.
有情人终成眷属。
To him he will, nothing is impossible.
有志者,事竟成。
7.多译法
英语谚语非常丰富,有时很难翻译准确,这时可以采用“多译法”。
例如: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1) 一燕不成夏。
(2) 草率定论铸大错。
Two’s company, three’s none.
(1) 两人成伴,三人不欢。
(2) 二人成对,三人则反。
A fool bolt is soon shot.
(1) 笨蛋一下把箭射完。
(2) 笨蛋头脑简单。
(3) 笨蛋才一下把钱花光。
总之,英语谚语博大精深,要想在两个不同民族的谚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还需要我们深刻了解英语语言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以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进一步了解。
参考文献:
[1] 刘必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M]. 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2] 岩田一男,英语谚语用法入门,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9.
[3] 杨开三,彭吉恩,谚语辞典,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