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合集下载

威县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威县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农技推广2020年第7期甜祝民威县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蓝晓军(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北邢台0547⑷)摘要:去冬今春威县气温持续偏高,加快了小麦生育进程_ 为了精准指导麦田春季管理,技术人员对全县小麦苗情进行 了多次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威县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 术意见:关键词: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去冬今春威&气温持续偏高,气温持续显著偏高,加快 了小麦生育进程为及时掌握小麦越冬后生长情况,精准指 导麦田春季管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当前全县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情进行了多次监测调查,在认真分析当前小麦生产形势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丫威 县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1当前小麦生长形势1.1苗情特点从连日来考察结果看,今年我县小麦生产形势总体上属 于近年来比较好的一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苗情较为均衡一致,壮苗面积高于常年全县23 万亩小麦,其中一类苗面积6.8万亩,二类苗面积12.4万亩,三类苗1.8万亩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属于近年来比较好的 年份:(2)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全县麦田平均亩总茎糜数 83.6万,较上年同期增4.3万,比越冬期增6.8万;亩3叶大蘖 数58.3万,较上年同期增13.2万;主茎叶龄5.6,较上年同期 增0.5,比越冬期增0.3;单株茎蘖数3.5个,较上年同期增0.2 个,比越冬期增0.17个;单株次生根4.8条,较上年同期增 0.6条,比越冬期增1.2条越冬期间,小麦断续生长,个体 和群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1.2麦田墒情差异较大10月上旬小衣播种期间,全县平均降雨量21.4mm,土壤表墒充足,适宜小麦播种和出苗,抢墒播种面积大,造墒 播种和浇蒙头水的比例低于常年小麦越冬期间,全县平 均降水量20.6nlm,1月5~7日出现全县范围降雪,降雪M达 9.1〜22.4mm,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小麦返青后,大部分麦 田墒情较好,小同类型麦田墒情差异较大。

2020年邢台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邢台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邢台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目前我市小麦已经返青恢复生长,为及时掌握小麦越冬后生长情况,精准指导麦田春季管理,市农业农村局组织部分专家及各县(市、区)农技人员,对当前全市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情进行了监测调查,并根据当前小麦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2020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一、当前小麦生产形势(一)苗情特点从考察结果看,今年我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上属于近年来比较好的一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苗情较为均衡一致,壮苗面积高于常年全市495.8万亩小麦,其中一类苗面积271.2万亩,占54.7 %,同比增加8.5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193.6万亩,占39.1%,同比减少7.4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21.5万亩,占4.3%,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旺苗面积9.5万亩,占1.9%,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

一、二类壮苗面积占总面积的93.8%,较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较越冬期增加3.4个百分点,部分麦田实现转化升级。

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属于近年来比较好的年份。

2、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全市麦田平均亩总茎蘖数83.8 万,较上年同期增4.3万,比越冬期增6.8万;亩3叶大蘖数58.4万,较上年同期增13.2万;主茎叶龄5.6,较上年同期增0.5,比越冬期增0.3;单株茎蘖数3.4个,较上年同期增0.2个,比越冬期增0.17个;单株次生根4.8条,较上年同期增0.6条,比越冬期增1.2条。

越冬期间,小麦断续生长,个体和群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

3、小麦越冬状况较好,无冻害发生总体看,今年小麦越冬期经历了一个暖冬,平均温度为-1.0℃,平均日照时数为270.3h,光温条件适宜小麦安全越冬。

气象资料显示,12月份平均气温为-0.1℃,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7℃。

1月份平均气温为-1.3℃,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4℃。

2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3℃,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1.8℃。

越冬期间气温整体偏高,大部分麦田绿体越冬,基本上没有冻害发生。

2020年泰安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泰安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泰安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今年我市小麦秋种期间土壤墒情好,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好,苗情总体较好。

全市平均亩总茎数62.0万/亩,单株分蘖数达3.4个,三叶以上大蘖2.1个,次生根5.3条,比上年分别减少2.1万、0.2个、0.1个、0.8条。

全市一类苗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8.97%,比去年减少1.19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播种面积的39.95%,与上年持平;三类苗占比为9.47%,比去年增1.78个百分点;旺苗占比为2.19%,比去年减少0.7个百分点;一根针苗0.8万亩,一、二类苗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88.92%,苗情较为理想。

进入1月份,全市降水偏多,目前土壤墒情好,对苗情转化升级有利,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前茬作物腾茬较晚,播期正遇阴雨天气,部分麦田播种偏晚,致三类苗面积较大,一根针的麦田仍然存在;二是秋种以来,全市气温偏高,有效积温较常年多100℃以上,导致部分播种偏早和播量偏大地块出现旺长,存在遭受低温冻害、后期倒伏和熟前早衰的风险;三是个别地块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病虫防治,春季发生病虫草害的隐患较大。

针对我市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应按照“合理调控肥水,控旺促弱保壮”的原则,突出分类管理,强化镇压划锄,做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提高麦苗个体质量,构建合理群体,为今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搞好镇压,控旺保墒增温促苗情转化升级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减少水分蒸发。

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对于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

2020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2020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目前,我省小麦正陆续进入拔节期。

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和肥水运筹的关键时期。

因此,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肥水运筹,促弱控旺;绿色植保,精准防控;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

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拔节期肥水运筹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麦田已进入拔节期,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

对于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应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麦田,应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偏大旺长麦田,要坚持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

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

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0公斤,既防倒又增产。

二、重视关键时期,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需要通过灌溉满足供应。

干旱不仅会影响抽穗与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

小麦开花期至开花后10天左右,若墒情适宜,则不必浇水。

若墒情不适宜,应适时浇好开花水,以保证小麦籽粒正常灌浆,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此期浇水应特别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前浇水,以防倒伏。

三、绿色精准防治,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当前,全省麦田病虫发生形势严峻复杂,预测总体中等偏重发生。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等。

防治条锈病。

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

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主要农作物、果园、桑园雨雪低温天气应对技术措施(2020)

主要农作物、果园、桑园雨雪低温天气应对技术措施(2020)

主要农作物、果园、桑园雨雪低温天气应对技术措施(2020)2020年3月1日小麦田管技术要点1.清沟沥水。

特别是沿淮稻茬和低洼地麦田,应及时清理田间沟系,做到“三沟”配套,防止麦田渍害。

2.追肥促弱。

针对弱苗田块,特别是群体不足田块,应趁此次雨雪追施尿素8-10公斤/亩,以促进小麦春季分蘖和成穗。

3.防冻控旺。

小麦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采取追施速效肥、喷施叶面肥等补救措施,以减轻灾害损失。

对于部分群体偏大、已有旺长趋势田块,可在拔节前采取喷施壮丰安、矮壮素、多效唑等化学药剂进行控旺。

4.及时除草。

应抓住早春有利天气,即日均温度8℃以上晴暖天气,根据麦田草相结构,正确选择除草剂,及时开展化学除草。

5.防治病虫害。

雨雪过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应密切关注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发生情况和纹枯病发生情况,病虫危害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立即开展化学防治。

设施蔬菜管理技术要点一、加固棚室。

增加棚内支柱,修补破损棚膜,固定好压膜线,以防强风及大雪对棚室造成破坏。

二、覆盖增温。

在短期剧烈降温来临时,棚室内挂二道幕,对棚内作物采取加盖小拱棚及不透明覆盖物(如无纺布、遮阳网、防寒被及草帘等),有条件的使用电热线、空气加温线等增温,在棚内将出现冰点下低温时,短时熏烟升温。

三、加强设施蔬菜生长期的管理1.温度调控:根据不同蔬菜品种采取控温措施,瓜果类蔬菜温度不低于6℃,短时不低于5℃,叶菜类不低于0℃等,可采取晚揭早盖保温帘,有条件的增加热风炉、煤炉等人工等增温。

2.光照及湿度调控:张挂反光幕,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增加通风和透光,有条件的还可进行人工补光;雨雪及连阴后转晴,要逐步揭帘见光,防止闪苗,或反复揭放帘使棚内温度缓慢回升,防苗萎蔫;湿度控制在85%以下,地面撒施草木灰降湿。

3.叶面追肥及植株调控:缓苗后叶面喷施氨基酸及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促进苗势恢复;及时调整植株,适时吊蔓,落蔓,整枝、打杈、打老叶,疏花疏果,适时采收,以防植株因负担过重而早衰。

2020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上)

2020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上)

26·技术在线·精选优新技术,助推农业生产。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 编辑:商蓉(********************)2020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上)江苏省2020年的夏粮和小麦生产克服了异常暖冬、数次倒春寒冻(冷)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干扰等不利影响,最终取得单产、总产、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成绩,为全年粮食丰收、稳产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

秋播工作即将展开,根据近期全国秋冬种生产形势会商会专家建议,结合江苏省实际,现提出2020年全省小麦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一、根据发展目标,明确技术路线总体技术路线是围绕“稳粮保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以保障供给、提高效益为核心,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推介绿色、省工、节本、增效技术,产业联动实现产量与效益提升;以提高播种质量为核心,强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发挥农机农艺结合优势,尽早播种争取适期适苗、机械匀播提升幼苗素质;以节肥节药为核心,调优产品投入结构,主动抗逆确保丰产高效。

二、引导品种布局,提升专用品质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是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是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淮北地区以偏强筋和中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为主,适宜的偏强筋品种有烟农19、淮麦20、淮麦30、淮麦39、淮麦40、徐麦32、徐麦31、徐麦9158、瑞华麦518、济麦44、西农511、淮麦36、郑麦7698、丰德存麦1号等,中筋品种有淮麦33、徐麦33、百农207、徐麦35、瑞华麦520等;淮南地区以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搭配偏中强筋或弱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适宜的中筋品种有扬麦25、扬辐麦4号、扬麦16、苏麦88等,偏强筋品种有镇麦12、扬麦23、镇麦10号、镇麦168、农麦88、明麦133、扬麦29、宁麦资126、镇麦13、镇麦15,金丰麦1号、瑞华麦596等,弱筋品种有宁 江苏明天种业主营业务:杂交水稻、玉米,常规水稻、小麦、油菜等品种选育、繁殖、生产等,技术服务热线:************。

冬小麦起身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起身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起身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4期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后,开始转入旺盛生长期,对肥水需求迫切,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

为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确保夏粮的丰产丰收,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一、科学运筹肥水,搞好麦田的分类管理对一类苗麦田,管理要以控为主,保苗稳健生长,大力推广“前氮后移”技术,肥水管理要适当推迟,第一次施肥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进行,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亩施尿素15 千克,以控制徒长,防止倒伏,促穗大粒多。

旺长麦田以控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再浇水,可在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进行肥水管理。

对二类苗麦田,管理促控结合,如土壤肥力较高,肥水适当推迟,可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5千克;如土壤肥水较差或一般的地块,可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 千克~15 千克,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对三类苗麦田,管理以促为主,春季重施返青肥,追施尿素8 千克~10 千克,促进春生分蘖成穗。

拔节期结合浇水,可亩追施尿素5 千克~7 千克,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若返青期没有采取肥水措施,应以起身期为肥水主攻时期,结合浇起身水,重施起身肥,一般每亩追尿素10 千克~15 千克,磷酸二铵5 千克。

二、加强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春季是小麦病虫害多发时期,应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查清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在小麦起身拔节期,要重点做好红蜘蛛、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对小麦纹枯病,可用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450 克/ 公顷或15%粉锈宁粉剂750~1000 克/ 公顷,也可用50%井岗霉素水剂3000~3500 毫克/ 公顷,兑水450~750 千克/ 公顷喷雾防治。

对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 倍液或20%哒螨灵1500倍液喷雾防治。

起身期是化学除草的最后时期,对于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春季气温稳定达到6℃以上时,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 时至下午 4 时,根据田间杂草种类,合理选择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

小麦2020年审定公告

小麦2020年审定公告

小麦2020年审定公告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2020年的小麦审定公告通常由相关农业部门或机构发布,以提供有关小麦品种、种植面积、产量预测等信息。

以下是可能涵盖在小麦2020年审定公告中的内容:
1. 小麦品种审定,公告可能列出经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名称、编号和特征描述。

这些品种经过严格的试验和评估,被认定为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适合在特定的地理区域种植。

2. 小麦种植面积和分布,公告可能提供小麦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包括全国范围或特定地区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农业部门和相关机构了解小麦种植的规模和分布情况,以便进行农业规划和资源配置。

3. 小麦产量预测,公告可能包含对小麦产量的预测信息。

这些预测通常基于历史数据、气象条件和农业实践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农民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关于小麦供应的参考信息。

4. 小麦品质评估,公告可能提供关于小麦品质的评估结果。


些评估通常包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品质、色泽等指标,对于小麦加工和食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 小麦种植技术和管理建议,公告可能包含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和管理的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涉及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方面,旨在帮助农民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小麦2020年审定公告内容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发布机构而异。

以上回答仅提供了一般性的信息,具体公告内容还需参考相关农业部门或机构发布的具体文件。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2020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秋种,各地大力推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好,苗情总体较好。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一是我省部分地区适播期降水偏少,表层土壤墒情
较差,加之前茬作物腾茬较晚,存在播种偏晚或无法播种的情况;
二是部分地块整理质量较差,田间秸秆量大,坷垃较多,镇压不
实,出苗质量差,缺苗断垄现象较严重;三是部分地块播量偏大,
有旺长趋势。针对当前小麦苗情,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
苗匀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一、查苗补种,种好晚茬麦
因前茬作物腾茬较晚没有完成播种地块,要趁墒抢播晚茬小
麦,因土壤干旱无法播种的地块,要利用喷灌、管灌等节水灌溉
方式造墒,通过免耕播种等保墒种植方式,努力扩大小麦种植面
积。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
搞好补种工作。补种时间越早越好。为促进小麦早出苗,应先将
种子在温水中浸种5~6个小时,促种子吸足水分,然后开沟播
种浇水。要注意补种原品种种子,防止品种混杂。补苗地块可于
小麦三叶期后疏密补缺,进行移栽,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
不露节”为宜。补苗后踏实土壤并浇水,适当补肥,促早发赶齐,
— 2 —

确保苗全。
二、分类管理,适时镇压
1.对于目前土壤表墒较差、小麦出苗困难的麦田,要抓紧浇
好保苗水,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整齐度。浇水后,要注意适时划锄,
破除板结。
2.对于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表层土壤松暄的麦田,可
在冬前结合浇水或降雨后进行1~2次镇压,以压碎坷垃,弥实
裂缝,踏实土壤,使根系和土壤紧实结合,提墒保墒,促进发育。
3.对于播种偏深的地块,要及时退土清棵,减薄覆土层,使
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蘖,冬前形成壮
苗。
4.对于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
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促根增蘖,一般结
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
5.对于冬前旺长麦田,可以视苗情长势,采用镇压2~3次,
既可控旺长,又可踏实土壤,防透风、防冻害。
三、适期浇好越冬水
浇越冬水能有效防止小麦冻害死苗,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
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
冬害虫。因此,一般麦田,尤其是悬根苗,以及耕种粗放、坷垃
较多及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浇好越冬水。浇水的时间要因地制宜。
— 3 —

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
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
以促进生长;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11
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早浇气温偏高会
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要在麦田上大冻之前完
成浇越冬水。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
要浇透,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浇水
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
四、适时化学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控
冬前化学除草效果好于早春,要在小麦3叶后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上时实施。防除阔叶杂草,可亩用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4~
6克,或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0克/升
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6毫升,对水30千克对茎叶进行喷雾。防
除禾本科杂草,可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
35毫升,或69克/升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40~60毫升,或70%
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2~4克,对水30千克对茎叶进行喷雾。冬
前苗期应注意查治灰飞虱、蚜虫、地下害虫等害虫,预防小麦丛
矮病等。防治蚜虫,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
或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15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
同时注意防治田边杂草上蚜虫;若小麦播种时,选用的种衣剂含
有噻虫嗪或吡虫啉成分,不必再进行蚜虫的喷药防治;防治地下
— 4 —

害虫,可亩用0.08%噻虫嗪颗粒剂40~50千克,或3%辛硫磷颗
粒剂3~4千克,撒施后划锄覆土。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病
虫抗药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