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发展魔芋产业的重要意义
浅谈林下种植魔芋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浅谈林下种植魔芋的优势及栽培技术1、生态环保:林下种植魔芋不需要大面积开垦土地,而是在林下或者草地等基础上进行种植,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可以起到保护水土保育、增加绿化等作用。
2、降低生产成本:林下种植魔芋通常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的有机种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增加农民收益:林下种植魔芋无需大面积开垦土地,农民可以在自家的草地或者背山面水的林地上进行种植,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垦土地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4、优良的品质:林下种植的魔芋根茎含有更多的有效成分,口感更加鲜嫩,品质更加优良。
1、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魔芋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因此应选择背山面水、阳光充足的环境进行种植。
魔芋对土质要求不高,但土壤酸碱度要保持在5.5-6.5之间。
2、选择优良的品种:选用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品种。
如千层魔芋、早生魔芋等。
3、科学施肥:林下种植魔芋一般采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进行施肥,以保证其生态环保性。
在栽培过程中,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并加入多种微生物复合菌剂,有助于提升魔芋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4、选用适宜的种植方式:林下种植魔芋可采用垄式或平种式。
垄式是将魔芋种植在富含养分的土垄上,以提高营养价值,但种植密度较低。
平种式则种植密度较高,但土垄较为平坦,其生长期内保持适宜的含水量是关键。
5、及时防治病虫害:林下种植魔芋一般不会遭到大量虫害和病害,但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高产高质。
总之,林下种植魔芋是一种可行的魔芋栽培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耕地占用,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魔芋品质,增加农民收益。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时采用林下种植魔芋的栽培技术。
《魔芋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魔芋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魔芋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魔芋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一、魔芋种植概述魔芋简介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konjac),别名鬼芋、花梗薯等,属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
魔芋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魔芋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植物,其块茎富含魔芋多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同时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魔芋的经济价值魔芋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价值:魔芋具有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特点,可以作为减肥食品和保健食品。
此外,魔芋还具有优良的凝胶特性,可用于制作果冻、冰淇淋、肉味素等食品。
(2)药用价值:魔芋具有消肿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胸痛、烫伤等症。
魔芋多糖还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炎等生物活性。
(3)化工价值:魔芋多糖可作为生物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化妆品、药品、纺织品等行业。
(4)环保价值:魔芋具有很强的耐水性和保水性,可用于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等环保领域。
魔芋种植的国内外现状近年来,随着魔芋价值的逐渐被发现,我国魔芋种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魔芋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此外,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也在积极发展魔芋产业。
在国际市场上,魔芋产品需求逐年上升,尤其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对魔芋食品的消费量较大。
魔芋生产效益及高产栽培技术(一)

魔芋生产效益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摘要:介绍了魔芋的生产效益,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及魔芋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魔芋;生产效益;高产栽培魔芋又名鬼头、花边杆,学名蒟蒻,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品种多达170余种,尤以白魔芋、花魔芋品质佳、产量高而闻名。
魔芋营养丰富,是自然界中唯一能提供葡甘聚糖(GM)的经济作物。
该糖是魔芋块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魔芋食品是风靡当今世界的营养性保健品,具有降压、减肥、利尿、散毒、养颜、健胃、防癌等功效,其求量越来越大。
它不仅作为蔬菜食用,还是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原料1]。
魔芋制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魔芋具有喜冷凉气候、耐阴湿的生物学特性,适宜山区种植。
发展魔芋生产,是促进山区农民经济增长、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生产效益1.1经济效益2009年筠连县农业局在该县山区蒿坝镇水龙村进行魔芋高产栽培示范,通过现场收挖实测,产鲜魔芋46.845t/hm2。
该村65个农户种植魔芋14.4hm2,经农户实收产量统计,总产616.896t,平均产量42.84t/hm2,按市场价2.0元/kg计,产值8.568万元/hm2。
与当地农民种植洋芋套玉米产玉米4125kg/hm2,产值8250元/hm2,产洋芋8400kg/hm2,产值8400元/hm2,合计产值1.665万元/hm2,种魔芋增加产值6.903万元/hm2,除去新增投入2.325万元/hm2,新增纯收入4.578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2社会效益在山区大力发展魔芋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是充分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发挥地方特色、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行脱贫的有效途径。
采用芋、玉套作种植,一般收魔芋37.5~45.0t/hm2,玉米3750~4500kg/hm2,既发展了经济,又增加了粮食,解决了当地农民食粮和饲料之需,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修改:魔芋的开发利用及市场前景

魔芋的开发利用及市场前景熊小飞罗宝荣陕西勉县锦泰实业有限公司,邮编:724200[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魔芋资源的利用情况和魔芋精粉在各行各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魔芋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引言魔芋,英文名:Konjac,别名蒟蒻,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物。
经济价值高,用途十分广泛,魔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经济作物,其价值正在不断地被开发展示出来。
魔芋的食用和保健价值已经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和欢迎,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1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更具有低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吸水性强、膨胀率高等特性,药用功效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减肥、美容、通便及等多种疗效。
上世纪50年代印度学者K.N.Chhibber 和R.R.Chaudhury说过:“如果存在着一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作物,那就是魔芋”。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魔芋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看,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未来魔芋将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将被更深层次地开发研制出各种“魔力食品”、“神奇食品”、“健康食品”和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而造福于人类[1]。
魔芋主要是加工成魔芋精粉,精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KGM。
KGM是一种高分子多糖物质,分子量25万~120万,属食用半纤维素, 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
KGM易吸水形成溶胶,大于1%的精粉溶液呈胶冻状或半胶冻状的溶胀状态;小于0.5%的精粉溶液才呈KGM溶解完全的稀溶液。
精粉溶液的热稳定性较好,能耐短时100 ℃以上的高温。
精粉的性质与酸度的关系密切。
在酸性(pH<4)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pH 10~12)条件下,加热后呈可逆的凝胶状态,即在低温(T<15 ℃)时呈液态,在高温时呈半凝固或凝固态;在强碱性(pH>12)条件下,加热后呈不可逆的凝固态,KGM分子相联结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网眼内充满着不能自由流动的水,使整个物系变成具弹性的半固体。
2023年魔芋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魔芋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魔芋是一种天然食品,也是一种功能性食品原材料,因其低脂减肥、降低血脂、降低血糖等功效,成为近年来备受追捧的健康食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一、市场需求1.饮食习惯改变当前人们饮食观念不断转变,追求健康、天然、营养、低脂的食品。
魔芋含有较低的热量,且可代替碳水化合物,对于控制体重、减肥有很好的效果,符合现代城市人的消费需求。
2.老龄化及大众健康意识增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魔芋低脂减肥、降低血脂、降低血糖等功效被更多的人所重视,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需求日趋增加。
3.健康饮食及绿色饮食趋势比较环保、健康、绿色成为当前中国饮食消费的三个主导趋势,魔芋不仅具备这些特点,而且前景更加广阔,受到消费者青睐。
二、市场规模魔芋是一种主要原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可制成魔芋面、魔芋粉、魔芋丝、魔芋精等食品,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据统计,2019年我国魔芋行业市场交易额达到10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0倍以上。
三、市场竞争我国魔芋产地较多,魔芋品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白山市的恒通、吉林省的主城、云南省的云南红等品牌逐渐形成知名度。
同时,魔芋的加工技术比较成熟,出厂价格相对合理,竞争较为激烈。
为更好的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发现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了业内竞争的重点。
四、市场发展趋势1. 绿色食品成为新方向消费者对健康、营养和绿色生态的追求日益增加,绿色食品成为市场的新方向,魔芋作为一种绿色、健康、营养的食品原材料,则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 全产业链发展加速魔芋的整个生产链包括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随着行业的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紧密,全产业链发展完善和加速则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3. 智能化制造技术改善智能制造技术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魔芋行业也将加速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等,实现更高效的产业发展。
村魔芋产业实施方案

村魔芋产业实施方案一、产业背景分析。
村魔芋产业是指以魔芋为主要种植和加工对象的产业。
魔芋是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用植物,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分的特点,被誉为“健康食品”的代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魔芋制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而我国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宜魔芋种植,因此发展村魔芋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二、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村魔芋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一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
种植规模较小,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和标准化生产,导致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产业发展目标。
1.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
2. 提高魔芋产品的附加值,开发更多的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 建立健全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四、产业发展策略。
1. 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研发,推广种植新技术,提高魔芋产量和质量。
2. 产业协作,建立村魔芋合作社,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销售。
3. 品牌建设,制定品牌推广计划,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市场拓展,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5. 政策扶持,争取政府扶持政策,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五、产业发展措施。
1. 加强宣传,组织魔芋产业知识培训,提高村民的产业认知和参与度。
2. 推动合作,鼓励村民参与合作社建设,共同投资发展魔芋产业。
3. 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的魔芋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
4. 建立销售网络,拓展销售渠道,与超市、餐饮等商家合作,拓展产品销售范围。
5. 完善政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争取资金扶持和产业政策支持。
六、产业发展保障。
1. 资金支持,争取政府财政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魔芋产业的信贷支持。
魔芋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魔芋产业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魔芋,又称魔芋薯、魔芋粉,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性食品原料,具有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等特点,被誉为“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代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魔芋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因此,加强魔芋产业建设,提高魔芋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魔芋种植面积和产量,确保魔芋供应稳定;2. 提升魔芋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质;3. 拓展魔芋产品销售渠道,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魔芋产量和质量。
加强魔芋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魔芋的水分利用效率;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提升魔芋产品加工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魔芋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加工水平。
3. 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市场。
加强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合作,拓展魔芋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与各类食品展销会,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制定鼓励魔芋种植和加工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种植和加工的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魔芋产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
2. 资金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魔芋产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支持魔芋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3. 技术支持。
加强魔芋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支持建立魔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
五、总结。
魔芋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魔芋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该方案的有效实施,为魔芋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浅谈林下种植魔芋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浅谈林下种植魔芋的优势及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林下种植魔芋可利用树林内稀疏的光线和养分来生长,能够积累大量有机物和树叶落叶的营养成分,从而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2. 生态优势:魔芋对土壤、水分和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其根系具有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可以减缓区域土地退化和水源水质污染。
4. 社会效益:林下种植魔芋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还能够增加林木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林下种植魔芋具有土壤改良、生态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新型种植模式。
在林下种植魔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 土壤环境:选择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土层数量在10厘米以上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带生长。
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7.5之间。
土壤中不应有危害魔芋健康的有害物质和糙米草等不能去除的杂草。
2. 品种选择:魔芋品种应选择高产、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强的品种。
3. 植株密度:魔芋的栽植密度不应过高,一般不超过6000株/亩。
间距如果过小,会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通风换气,增加疫病发生的风险。
4. 土壤施肥:在大型魔芋种植中,应根据土壤肥力需求进行施肥。
对于缺肥的土地,可以用有机肥农家肥进行施用。
施肥量应根据土地、肥料和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不宜过量。
5. 疫病防治:常常对魔芋的疫病有褐斑病和腐烂病等。
为了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应养成良好的排水习惯,同时定期喷布病害药剂,以保证魔芋的健康生长。
总之,林下种植魔芋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要合理选择土地、品种、密度、施肥以及注意疫病防治,为魔芋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获得更好的收成和投资回报。
结论林下种植魔芋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农业产业,具有显著的环保和社会效益。
本文对林下种植魔芋的优势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于其发展的重视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发展魔芋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三讲 中国魔芋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努力方向及前景
一、 在科技开拓上的成就和经验 秦岭以南花魔芋(A.konjac)的分布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栽培,以鲜球茎磨浆加草木灰或石灰透煮凝胶成黑魔芋豆腐供食。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金沙江流域用土灶烘烤白魔芋角在农贸市场出售,土产公司也曾收购外销到日本。1984年日本魔芋遭台风,全国大减产,派采购队伍到贵州、四川等地农户挨家收购,并寻购“金河芋角”,但因1960前后的农业灾害几乎连魔芋都已吃绝,而失去一次大商机,但同时却因日本到中国的大搜购而引起土产、外贸及科技界的醒悟,从而驱动了中国魔芋产业的兴起。
经此次教训,日本魔芋产业界也醒悟出利用中国的丰富种质资源、自然资源及廉价劳力在中国设厂制造精粉,以设备换产品是极好商业运筹。于是在沿海及内地纷纷设厂,如1984年在四川屏山县,日方投碓臼式精粉机以补偿贸易方式换走产品白魔芋精粉。该机在当时属落后淘汰型,噪音及粉尘污染严重,虽产品质量尚可,但折价也过高(约50万元),中方以其日方包销产品,也就同意合作。此事却引起了科技界的振动和沉思,决心自己研制价廉而效果好的精粉机。西南农业大学和达县地区农科所邀请前航天部7317研究所合作研制,由西南农业大学出样机示意图及制精粉的原理、要求和难点,并掌握工艺,7317研究所王存仁工程师等精心设计样机,不到半年时间,在1986年8月样机一次组装成功,MJJ0-Ⅰ型精粉机诞生,成本约3万元,售价5万元,每台年产精粉100吨。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此在日本对魔芋精粉制造设备摸索了几个世纪的经验基础上经过自己结合实际,多方协作开拓创新,短时间内得到了价廉物美的魔芋产业关键设备,起到了对产业突破性的作用。此为中国魔芋产业一次成功的经验。此后,在该精粉机的改进和配套研磨机的制造,以及近年为精粉提纯以提高档次而采用食用酒精湿法及干湿结合法以及干法和湿法制造微粉等的工艺和设备配套上均是在此指导思想指引下,奋力拼搏所取得的成果,而且中国的魔芋科技界、企业界还在不断进取。可以说中国的魔芋原料——精粉制造,在不算长的时期内在科技上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是对魔芋产业、对国家和人类健康的贡献。
二、中国魔芋的种植业 魔芋产业链很长,从中国魔芋产业兴起时起,科技界和企业界对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精粉制造工艺和设备给予特别的重视是正确的,应该的。同时对产业链中的基础——种植业也给予了重视,西南农业大学在1985年~1988年承担课题“魔芋综合利用研究”中即将魔芋栽培制度和种植模式,作为内容加以研究,得到结果,并安排硕士生作了全国魔芋种植区划,还安排魔芋研究中心的几位研究人员带领学生考察搜集魔芋种质资源,1986年~1990年农业部“魔芋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课题中,由合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家王就光教授等4位老师和湖南汉寿县土肥站刘琴乐高级农艺师等协作,作了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白绢病药剂试验,并在洞庭湖湖堤杨树林中作了软腐病、白绢病防治试验。这些试验使魔芋从房前屋后零星栽培转入到大田成块栽培,以适应产业发展对魔芋鲜球茎的需求。1986年至1989年农业部给西南农业大学下项目并选定四川万源县作为科技扶贫点,“魔芋资源系列开发利用”被纳入项目,刘佩瑛教授、陈劲枫老师等魔芋研究中心的专兼职人员6人在万源县蹲点3年,使万源县的魔芋种植从房前屋后推到大田达300公顷,帮助农民脱贫。万源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当时全国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万公顷。
中国的魔芋企业界也十分重视种植基地的建设,有些公司为此在全国的主产区选点投资,帮助农民购置种芋,还派驻专人负责指导和收购等。公司与基层县、乡、村等签订合同,订了保护价,按当时市场价收购。试行的结果是,当预订价与当年市场价接近时,成交就较为顺利,若当年市场价涨跌幅度较大时,购销双方就易发生矛盾,有些农民只要别人每斤多给几分,就可不顾合同,转卖别人,有的企业也有压级压价现象。从而使双方都不愉快,有些企业就此灰心,不愿再投资建设基地,这是在魔芋产业链中各方“共担风险,利益均沾”的原则未得到贯彻,来协调好各方利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魔芋的病害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日本魔芋的病害以叶斑病、根腐病、软腐病、白绢病为主,这些病都属土传病害,而土传病害是最难防治的。日本1905年魔芋产量以茨城为首,但病害使该县的产量惨痛下降而退位,因而日本的主产区也因病害而更替。中国魔芋产区多为比日本产区纬度偏南的山区,更为温暖多湿,虽更适合魔芋生长,但同时也更适合软腐病、白绢病的发展,因此,这两种病的为害严重程度超过当初的预料,也超过日本,使农民承担了过大的风险,而基地建设失败的多于成功的。如在万源县,到90年代以后,由于西南农大的撤离,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乏力,预防病害、种植业的核心问题未在农民思想里扎根,因而80年代在800m~1000m的发展地带,因病害发展而退位,西南农大建议该县将产区上移到1000m~1200m以上,终因当地缺乏强力的领导而至今未恢复生产,成为魔芋种植业的典型惨痛教训。种植业方面还一有个教训是有些基层干部的浮夸作风,为了政绩而对种植面积随意夸大,致使统计数字严重失真而影响宏观调控,造成种植业花费国家支援的扶贫款支农资金上亿元,但长期跟不上产业中、下游环节的发展需求,虽某些年份或有的产区发生鲜芋价格过低或卖不出去,但多为供不应求,如2001因气候灾害秋收后缺口甚大,芋片、精粉供不应求,有的企业只好向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国家进货。
三、中国魔芋产业的定位和营销策略 在中国魔芋产业兴起之初,1985年刘佩瑛教授在四川省魔芋研究会上即提出中国的魔芋产业应走“立足国内,力争外销”的方针,同行们都同意这个方针。要外销必须产品对路,质量优良,一、二十年来,企业界和科技界为此主攻芋片和精粉质量,由于不断进步而达到了高质量水平,为外销打下了良好基础,可是产品销售却始终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世界上80年代以前魔芋作为一个产业,其生产和消费国家只有日本,而日本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中国虽然自古利用魔芋于医药,并在南方民间食用,但基本是农村自种自食,可是80年代中期,中国的魔芋产业崛起,来势较旺,虽魔芋界多数人认同应该立足国内,但实际上大多盯住外销,取其能立竿见影,迅速获利,而集中精力于钻营外销门路。近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证明,要进入日本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一是因魔芋为日本的传统产业,是牵动6000hm2丘陵山区日本农民的生活和后续产业链大量从业人民的生活来源,故而政府坚持执行保护政策,二是因中国的魔芋产业是借鉴日本产业的经验而兴起的,其产品结构与日本基本相同,在贸易上必然发生竞争和冲突,因此近20年来,日本除鲜芋欠收之年以配额限量进口中国的芋片和精粉外,配额以外则以高关税限制进口。由于主动权在日本,中国的魔芋对外贸易,实际上是被日本“牵着鼻子走”,1984年日本遭台风重灾后,进口了精粉1790t,1990年进口了284t,其余1985年~1995年的10年间每年的配额基本不到100t,在中国的反应则是1984年后刺激了中国魔芋产业的兴起,1985年~1990年由于日本的进口量锐减,而使市场单一的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刚刚兴起的精粉厂垮了一小半,农民种出来的鲜芋烂在地里;1990年日本进口量回升到284t,又刺激了中国的魔芋市场,误导了中国魔芋界以为形势好转,便盲目涨价,可是从翌年起市场又转疲软,造成第二次打击;直到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中,日本经济衰退影响进口,又使中国魔芋产业爱到影响。三次的打击使中国魔芋界醒悟了,中国魔芋的外贸绝不能只盯着日本,应拓宽国际市场,重点在西方国家。虽然欧、美等西方国家短期内尚难以接受东方人爱好的凝胶食品,但西方人爱好的冷食品、甜食品及香肠等以魔芋作为添加剂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西方的肥胖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文明病”,更比东方严重,以魔芋用于医药,辅助治疗这些病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应利用魔芋胶的优多功能和价较廉的优势与现在国际上行销的刺槐豆胶、卡拉胶等竞争,占领更大份额。
经过十几年来对魔芋的宣传,终于赢得了欧美企业界、科技界的信任,接纳了魔芋进入食品中,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品与营养部食品化合物大典编委会所编写的《食品化合物大典》(第四版)公布了对魔芋粉的性质、用途、要求和鉴定方法,宣布在1996年7月1日生效;欧盟是在1998年11月4日官方正式公报,编号为1295127,E-125,批准/注册用于食品中。
目前我国魔芋出口产品主要有魔芋粉、魔芋食品、魔芋片(条、角)及复配胶等,但出口使用的商品名较多,海关编码达10余种而难于统计。根据多方面的实地调研,我国魔芋产品2000年出口情况大约如表1及表2。
表1 2000年中国魔芋产品出口现状 商品名称 数 量(吨) 单位售价(万美元) 产值(万美元) 出 口 销 售 地 区 纯化魔芋精粉和纯化魔芋微粉 1200 0.6 720 南韩、欧美、台湾 普通魔芋精粉 2000 0.4 800 南韩、欧美、台湾、日本 魔芋食品(丝、糕) 1700个货柜 1.0 1700 日本、台湾、香港、南韩、欧美 其它(药品、复配胶、纺织、印花糊料、宠物饲料) 1000T 600 欧美
表2 2000年魔芋产品的世界贸易情况 魔芋产品名称 数量(吨) 金额(万美元) 出口国(或地区) 进口国(或地区) 魔芋条(片) 1200 70 缅甸 中国 500 50 中国 韩国、台湾 魔芋粉 1000 600 中国 美国 800 480 中国 台湾 800 480 中国 韩国 500 300 中国 东南亚 100 60 中国 日本(冲绳、特许配额) 1000 500 印尼 东南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