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测量车的介绍

合集下载

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光吸收系数检测报告

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光吸收系数检测报告

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光吸收系数检测报告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光吸收系数检测报告背景介绍•非道路移动柴油车(Off-road mobile diesel vehicles)是指用于工地、矿场等非道路作业的柴油车辆。

•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其中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威胁。

检测目的•本次检测旨在测试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光吸收系数,以评估其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检测方法1.准备测试设备和仪器,包括光吸收系数仪、采样系统等。

2.在实际使用环境下,选择典型的非道路移动柴油车进行测试。

3.确保车辆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保持稳定的工作负荷。

4.通过采样系统将车辆排放的尾气导入光吸收系数仪进行检测。

5.根据仪器的测量结果,计算出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光吸收系数。

检测结果与分析•根据测试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光吸收系数为X(具体数值)。

2.光吸收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排放的颗粒物含量越高,对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

3.综合对比其他车型或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数据,可以评估不同情况下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排放状况。

结论与建议•根据光吸收系数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光吸收系数较高,说明其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

2.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基于测试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对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排放进行限制和监管。

2.推广使用环保型柴油车或替代能源车辆,减少柴油车的使用量。

3.提倡使用低排放燃料,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4.鼓励车辆制造商加大研发力度,提高非道路移动柴油车的尾气处理技术。

参考资料•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文件及标准。

检测结果与分析(续)•在实际检测中,我们测试了多种不同型号和使用条件的非道路移动柴油车,得出了以下结果和分析:1.A型车辆的光吸收系数为,B型车辆的光吸收系数为,C型车辆的光吸收系数为。

移动测量系统的精度分析及检测

移动测量系统的精度分析及检测

文章编号:0494-0911(2009)12-0040-03中图分类号:P21 文献标识码:B移动测量系统的精度分析及检测刘梅余1,2,王卫安2,鲍 峰2(1.福建省测绘院,福建福州350003;2.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A ccuracy Analysis and D etection ofMM SL I U M e i yu ,WANG W e ian ,B AO Feng摘要:从移动测量系统的缘起及基本原理入手,以同济大学MM S 为例,说明MM S 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检测。

关键词:移动测量系统;精度分析;检测收稿日期:2009-02-16作者简介:刘梅余(1982)),男,福建长汀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GPS 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

一、引 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空间信息需求的扩大、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要求数据更新速度的加快,作为空间信息数据应用端和服务端的G I S 发展迅速,在为广大的用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数据问题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测绘信息化的发展。

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空间信息变化剧烈,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交通网和高等级公路网的建设周期缩短,都使得测绘成果必须快速更新,方可具备实时、全面、准确等实用特征。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需要获得更多更加全面的数据。

然而,有很多信息是传统的测量手段无法获取的或者获取的代价非常大,如:公路管理部门需要知道每条公路上斑马线的面积、路灯的个数及种类和道路设施的完备性;广告管理部门需要知道哪些广告牌没有按规定摆放;园林绿化部门很需要知道树木、草坪等的位置、占地面积、生长情况等。

所有这些,仅仅依靠传统的测绘手段是难以满足要求的。

大量事实说明,数据问题已经成为GIS 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数据采集、加工和更新的成本方面,传统的测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空间信息需要,测绘科技工作者必须寻求高效、廉价及更新速度快的空间数据获取技术和方式方法。

AGV介绍

AGV介绍

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a. 红外 一般的红外测距都是采用 三角测距的原理。红外发射器 按照一定角度发射红外光束, 遇到物体之后,光会反向回来, 检测到反射光之后,通过结构 上的几何三角关系,就可以计 算出物体距离D
红外线角度测距原理
Page 31
www.longigroup.c om
Page 20
www.longigroup.c om
• 定位(localization): 机器人必须知 道自己在 环境中位置。 • 建图(mapping): 机器人必须记录 环境中特 征的位置(如果知道自 己的位置)
• SLAM: 机器人在定位的同时建 立环境地图 • 其基本原理是运过概率统计的方 法,通过多特征匹配来达到定位 和减少定位误差的。
Page 26
www.longigroup.c om
驱动系统
动力系统
操作面板
RFID、地标传感器
AGV小车系统构架
安全感应系统
Page 27
www.longigroup.c om
3.站点号自动识别( RFID)
RFID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自动 识别系统。基本的射频识别系统由RFID 电子标 签( Tag 或者Transponder)和RFID 读写器构 成,电子标签的存储容量高达32K bits。根据射 频工作的频段和应用场合的不同, RFID 能够识 别从几厘米到几十米范围内的电子标签,并且 能在运动中实时读取。采用在AGV路径旁放置 非接触射频卡,由车载射频卡读卡器实时读取 射频卡中存储的加减速、路径编号、工位编号、 仓库编号、等待时间等大量信息,能够很好地 解决视觉识别标识特征所带来的实时性、多义 性问题。

移动式地铁车辆称重系统在广州地铁二号线的应用

移动式地铁车辆称重系统在广州地铁二号线的应用
偏 差 的检 测 和调 整 。 2 1 数 据 测 量 设 备 .
数 据 测 量设 备 包括 4个 工字 形 支 架 ( 图 1 , 根 轴 对 应 一 个 测 量 支 见 )每
架, 每一 工 字支 架 两横 的位 置 各安 装 有一 个 条状 高 精 度应 变 式 压 、 两 个 高 度 阀性 能 上 的差 异 , 左 右 以及
使 用后 阀体 不 灵敏 区 间发 生变 化 , 造成 空 气弹 簧 充气 高度 左 右不 一致 , 会 从
而 影响 车辆 载 荷分 布 。同 时 , 车辆 重要 走 行 部 件 经 过检 修后 ( 更 换 一 系 如
弹 簧 、 向架 换边 等 ), 转 车辆 的轮对 载 重 分布 必 然 发 生 变 化 , 因此 , 期 对 车 定
辆轮 对 载荷 偏 差参 数进 行测 量 和重 新调 整 是很 有必 要 的 。
2 MAR —M 称 重 系统 K

24 —
计 算 机 应 用
铁道机 车车辆 工人 第 8 21 8月 期 00年
以根据 车 辆 自身 情 况 和使 用 钢轨 条 件 改 变 安 装 位 置 和 测 量 板 之 间 的 宽 度 ,
因此适 用 于各 种 轨距 的车 辆 进行 称 重作 业 。 目前 该 设 备用 于 广 州市 地 下铁 道 总公 司 ( 以下 简 称广 州 地 铁 ) 号线 列 车 转 向架 重 要 检 修 后 的轮 对 载荷 二
发 生相 应 的变 化 , 对载 荷分 布 必然 发 生 变 化 ; 次 , 轮 其 抗侧 滚扭 力杆 长 期 处
于 力偶 的作 用 下 , 自身 的力学 性 能也 会 与出 厂前 不 同 , 响车 体 和转 向架 之 影
间 的 力 学 关 系 , 至 于 对 载 荷 分 布 造 成 影 响 ; 三 , 于 转 向 架 两 个 空 气 弹 以 第 由

rtk操作方法

rtk操作方法

rtk操作方法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农业、建筑等领域。

它通过接收基准站的信号,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

下面将介绍RTK的操作方法。

首先,进行RTK测量前,需要准备好RTK设备。

RTK设备包括基准站和移动站。

基准站是一个已知坐标的固定设备,用于发送信号给移动站。

移动站是用于测量的设备,可以是手持设备或者安装在车辆上的设备。

在进行RTK测量前,需要进行基准站的设置。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基准站,确保其能够接收到卫星信号。

然后,将基准站与电源连接,并打开设备。

接下来,进行基准站的设置,包括选择坐标系统、设置测量参数等。

最后,等待基准站与卫星建立连接,确保信号稳定。

接下来,进行移动站的设置。

首先,将移动站与电源连接,并打开设备。

然后,进行移动站的设置,包括选择坐标系统、设置测量参数等。

在设置完成后,移动站会自动搜索基准站的信号,并与其建立连接。

连接成功后,移动站会显示当前的位置信息。

在进行RTK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定范围,一般为几十公里。

如果距离过远,信号传输会受到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其次,尽量选择开阔的地方进行测量,避免高楼、树木等遮挡物对信号的影响。

最后,注意设备的放置位置,尽量避免与金属物体接触,以免干扰信号。

在进行RTK测量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如果移动站无法搜索到基准站的信号,可以尝试调整设备的位置,或者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其次,如果测量结果不准确,可以尝试重新设置测量参数,或者检查设备是否受到干扰。

最后,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以联系设备厂家进行维修或更换。

总之,RTK是一种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RTK的操作方法有所帮助。

基于ECER131法规检测的移动目标车设计与验证

基于ECER131法规检测的移动目标车设计与验证

基于ECER131法规检测的移动目标车设计与验证作者:洪威邹卓张玉东任冠欣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08期摘要:ECE R131法规对于移动目标车的检验和测试来讲是十分具有效果的,在设计之中。

它适用于侧面牵引测试的移动目标车,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不同难度的场景达到测试要求,以达到理想的设计目的。

其中,满足性能的相关检测要求、符合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成本价格合理等要求,也可以证明其设计够满足AEBS性能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AEBS性能;移动目标;侧面牵引;ECE R131法规引言当今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快速而稳定地进行着发展,同时汽车的质量与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虽然前景蒸蒸日上,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比如,逐年增长的汽车交通事故数量等。

人员的伤亡与财产的损失在不断增加,因此汽车本身的安全问题不断被广大消费者甚至非消费者进行重视。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中国汽车市场引入了大量的世界最新安全技术研究成果;而在这么多技术成果之中,提前紧急制动系统(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简称AEBS得到的关注和认可是最多的。

这主要得益于它本身强大的主动安全特性。

这种特性是依靠雷达、摄像头、各种传感器等多种系统来对前方的车辆的速度、距离等进行监测,然后由电脑进行计算即将发生的状况。

如果系统判定为安全,那么可以继续正常行驶;如果系统判定为危险,那么系统可以自动通过AEBS提供的策略进行车辆预警或制动,以免碰撞。

这种系统前些年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 ECE R131的试验方法在检验移动目标车时,要在基于ECE R131法规的前提下进行。

按照该系统自身的功能条款可知,该法规适用于装备系统的有限车型,当然,现在还在努力推广到其他车型上。

但是从法规中可以得到,对AEBS控制系统的多方面性能都提出了硬性要求与明确规定,其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检测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对AEBS系统的检测主要是书面进行,通过审阅文件的合理性进行检测,其对照标准是由制造商提供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安全概念,当然,这些数据所阐明的测试样车报告对检测机构来讲同样是以文件的形式进行。

安博格GRP1000S轨检小车检测论文

安博格GRP1000S轨检小车检测论文

安博格GRP1000S轨检小车检测论文摘要:在理想情况下,都希望调整后的数据越顺越好,最好是和设计资料吻合。

但是考虑现场实际工作量和维修天窗时间限制,进行数据调整时,往往不会将数据调整地很直、很理想。

正常情况下,相邻两个测点间变化值控制在0.5mm以内,十个测点间变化值控制在1mm 以内,就可以满足调整后线路几何状态要求。

GRP1000S测量系统的介绍GRP1000S测量系统主要由TGS FX 手推轨检车、GPC100棱镜和GRPwin测量和分析软件包三大部分组成。

TGS FX轨检车内安装高精度的传感器装置,用于测量轨道高低、轨向(短波和长波不平顺)、水平、轨距、里程。

单独使用GRP1000,可以测量无碴轨道静态几何参数。

为了满足对无碴轨道三维绝对位置坐标的精度要求,需要用LEICA TPS全站仪来对GRP1000S定位,上述定位测量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目标照准功能以及与GRP1000S 之间持续的无线通讯来实现。

GRP1000S轨道测量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前期工程阶段的无碴轨道的铺设施工测量、道岔的安装测量。

轨道维护时,可以利用该系统对整个轨道、道岔进行测量,并参考测量结果制定精调方案,指导现场实际生产。

一、轨道检测作业方法轨道验收精密检测作业时,全站仪在靠近线路中心处自由设站,后视8个CPⅢ控制点,由机载软件解算出测站三维坐标后,配合轨检小车进行轨道检测。

轨检小车由人推着在轨道上缓慢移动,由远及近地靠向全站仪。

检测点根据要求而确定,道岔及重要附属构筑物应加测点。

轨道中线坐标和轨面高程的检测,是对线路轨道工程质量状况最基本的评价。

通过检测轨道实测坐标和高程值与线路设计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全面直观反映轨道工程质量。

在进行轨道中线坐标和轨面高程检测时,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实测出轨检小车上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然后结合事先严格标定的轨检小车的几何参数、定向参数、水平传感器所测横向倾角及实测轨距,即可推算出对应里程处的中线位置和左右轨的轨面高程。

移动护理车的使用流程 (2)

移动护理车的使用流程 (2)

移动护理车的使用流程简介移动护理车是一种专门为护理工作设计的可移动设备,它能够满足在不同地点提供护理服务的需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动护理车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使用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移动护理车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需要完成,这样能够确保顺利进行护理工作。

1.检查设备状态–确保移动护理车内的设备完好并且运行正常,包括监护仪、氧气瓶、急救药品等。

–检查车辆状况,如燃油、电池电量等是否足够,轮胎是否正常。

2.准备必备物品–确保携带必备的护理工具,如血压计、注射器、药物等。

–准备好所需的文档和记录表格,如病历、护理记录等。

3.沟通与协调–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确认需要提供护理服务的时间和地点。

–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移动护理车能够顺利进入目的地。

使用步骤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移动护理车进行护理工作。

1.出发前–根据行程规划,设定导航目的地,并确保导航设备正常工作。

–穿戴护理人员需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2.到达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后,将移动护理车停放在指定位置,确保不影响周围交通和工作秩序。

3.开展护理工作–根据护理计划,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如测量生命体征、给药、贴心护理等。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4.记录和整理–在完成护理工作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给药时间、剂量等。

–整理移动护理车内的设备和药物,确保归位整齐,方便下次使用。

5.离开目的地–在离开目的地之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是否还有其他需求。

–将移动护理车恢复到正常使用状态,关闭车辆和设备,确保安全离开。

注意事项使用移动护理车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严格遵循工作规程–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护理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正确、有效。

2.保持车辆安全–在行驶过程中,注意车辆安全,保持适当的速度,遵守交通规则。

–减少车内的杂物和噪音,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解说词外观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是由一辆江淮车和数据采集设备构成。

(现场展示)
硬件设备
现在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测绘工程院于2012年引进前的车载移动测量系统,从外面观看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四大数据采集器。

在江淮车顶的左前方为3个CCD相机、右前方为一个CCD相机、车顶正中段是Ladybug3全景相机、右后方为一个CCD相机、车顶后方为FARO forcus3D 激光扫描仪、车顶的左中后方为Trimble R7 GPS。

这是移动测量车的外部采集器。

现在进入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内部,在副驾驶,我们看到的计算机1,该计算机为主控计算机,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新建一个工程、设置数据采集的对应参数和控制三维激光扫描仪数据的采集。

在车中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机柜,这就是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

计算机1、计算机2,计算机3、惯性导航系统、CCD相机、全景相机、激光三维扫描仪、GPS的电源控制按钮都集成在此机柜上,此机柜安装在高强度防震机械平台上。

现在离我们最近的是计算机3,在计算机3上控制着全景相机的数据采集。

在机柜的中部我们可以看到两排按钮,每个按钮的上方标注这对应的设备。

这些按钮为对应设备的总开关。

在最上一排按钮的上方为一个小的液晶显示屏,该液晶显示屏,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显示着GPS
的状态、供电系统是否正常,采集数据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按距离触发或者按时间触发)。

离我们最远的是计算机2,此计算机控制着CCD相机的数据采集。

机柜的下面是总电源开关。

在车的后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的铁皮箱子,这个铁皮箱子就是供电系统,当车子不发动,也要采集数据时,供电系统为数据采集设备供电。

当车子运行时,车子的发电系统不断地向供电系统充电,使供电系统持续地为数据采集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压。

在车子的后部我们还看到一个GPS,当采集数据时,该GPS为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提供基站数据。

用于解算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流动站数据(其原理为事后差分)。

以上介绍的就是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硬件采集设备。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参数
●GPS Trimble R7指标
1.72频道的L1 C/A码、L2C8、L1/L2全周载波、WAAS/EGNOS支持;
2.数据采样率频率:最高20HZ,一般采用1HZ;
3.能与区域CORS系统实现有效连接;
4.观测数据至少包括:L1/L2载波、L1、L2、L1CA、L2C、广播星历;
5.工作温度:-40°—+65°;
6.密封防水、防尘、达到IP67标准。

7.天线为具备抗多路径效应能力强的双频测量型天线。

●三维激光扫描仪
1.测距范围:120m;
2.扫描范围:水平360°,垂直与水平方向300°;
3.绝对测量精度:高于或等于±2mm(测量距离在25m处);
4.数据采样率:97HZ;
5.作业温度:-10°—+40°;
6.防水防尘等级:IP67标准。

●全景相机
1.像素:1200万像素全景图像;
2.有效市场角:360°(水平方向)×145°(垂直水平方向);
3.作业温度:-10°—+55°;
4.与GPS时间同步采集,同步精度0.03ms。

●CCD相机
1.相机类型:具备异步触发能力的工业CCD数字相机;
2.分辨率:200万像素;
3.作业温度:-10°—+60°;
4.与GPS时间同步采集,同步精度0.03ms。

●车轮编码系统
1.独立与车辆防爆制动系统,安装后,不会由此引起防爆制动;
2.数值输出,能快速精确获取车转速信息;
3.分辨率:2mm;
4.防水防尘等级:IP67标准。

●工控计算机
1.计箱:4U机箱;
2.CPU:Intel i7;
3.处理器主频:2.8GHZ;
4.内存:4GB DDR;
5.硬盘:500G;
6.端口:4个com端口,1个CTR-05端口,2个USB端口;
7.操作系统:正版Windows XP Pro;
8.显示器:14英寸液晶显示器。

●供电系统
1.瞬时输出功率:3000W;
2.持续功率:2000W;
3.输出电流:15A;
4.输出电压:12V;
5.作业时间:>5个小时;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原理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通过GPS使激光扫描仪、IMU、CCD相机、全景相机和里程计统一为同一时间系统——GPS时间系统,使得系统每时刻数据协同一致。

里程计、GPS和IMU采集的数据用来进行组合导航,获取系统每时刻的姿态和位置数据。

激光扫描仪和相机用来获取目标地物的坐标和影像数据,结合姿态数据融合生成带有绝对坐标的彩色点云数据。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精度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采集可量测影像和全景激光数据。

根据我们采集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精度为:
数据精度
●有GPS信号的情况:
点云与图像最优精度(后处理)
平面精度:≤10cm;
高程精度:≤15cm。

●无GPS信号的情况:
点云与图像最优精度(后处理)
平面精度:≤20cm;
高程精度:≤30cm。

车载定位精度
●绝对定位精度:
平面精度:≤2cm;
高程精度:≤5cm。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主要应用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主要应用在数字城市、数字城管、数字公路、数字旅游、数字公安、地理国情监测、城市兴趣点的采集、实景导航、应急测绘保障、道路资产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