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纽约三大城市规划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

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未来20年中国十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1、北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虽然北京GDP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但北京集政治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等优势于一身,聚焦于发展首都核心功能。

在这些方面,北京稳坐第一: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客运量世界第一;北京是全国教育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

2、上海:全球化大都市、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心脏,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未来有望媲美纽约,成为主要的全球经济金融中心。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在这些方面,上海优势明显:2021年上海GDP全国第一;上海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交通方面,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时,上海也是全球金融要素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3、深圳: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

深圳乘改革开放之风腾飞,从1979年人均GDP仅为香港1/11的小渔村到2018年GDP超过香港成为活力四射的一线城市。

2021年,深圳GDP更是超3万亿,居全国第三,仅此于上海和北京。

深圳是一座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的城市,15-59岁人口占比79.5%,在重点城市中位列榜首。

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70万,居全国之首。

大量年轻的人才,支撑着深圳成为引领全国的创新创意大都市,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2021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0%。

4、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业中坚。

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此后,广州由华南中心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

2021年广州GDP全国排名第四,略逊于深圳。

广州的迅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大量新鲜血液的扩充。

城市经济学案例研究

城市经济学案例研究

城市经济学案例研究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发展、经济结构和运行机理的学科。

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以及其中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探讨城市经济学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北京CBD的发展与挑战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作为中国首都的金融商务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然而,随着CBD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由于CBD地区的车辆和人流量大,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其次是租金过高的问题,CBD的商铺房租居高不下,给中小型企业和小商户带来了经营负担。

此外,CBD的楼盘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导致普通居民的购房困难。

这些问题与挑战提示我们,在城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考虑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的合理性,以及商业发展与民生问题之间的平衡。

案例二: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个开放、创新、便利的特殊经济区域,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自贸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政策创新。

自贸区实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政策措施,例如放宽企业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其次是金融创新。

自贸区试点了一些金融创新举措,例如试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跨境资金流动等,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是贸易便利化。

自贸区实行了一系列便捷的贸易政策,例如简化报关手续、放宽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等,促进了贸易自由化。

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通过政策创新、金融创新和贸易便利化,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案例三:纽约金融区的重建经验纽约金融区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金融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经过有效的重建和规划,纽约金融区成功恢复并继续发展壮大。

重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有效的规划和合理的投资。

首先,政府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重建世贸中心和改善基础设施等。

国内外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比研究

国内外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比研究

73二○一一年第二十七期华章Magnificent Writing西安欧亚学院,助教。

国内外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比研究马义玲,马明燕(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全球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比重更高。

我国现代服务业近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像北京、上海等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于全国其他城市。

本文着重选择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国内外城市,分析它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成功的经验,它们的发展对其他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现状;趋势;经验全球产业结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服务业占GDP 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平均达到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以上,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

美国达到75%,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比重更高,分别达到86.7%、85%、72.7%、86%。

我国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非常低的水平,2005年我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为40%左右,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42.6%,与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60%仍有差距。

本文着重选择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国内外城市,分析它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趋势、成功的经验,它们的发展对发展其他城市现代服务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国外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1.1纽约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据财经日报辛科迪亚斯统计,截至2008年底,纽约控制着全球40%的财政资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总市值,全球市值为15万亿美元。

有超过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管理者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措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并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下面列举了10个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1.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新加坡以其高效的城市治理而闻名于世。

该国通过严格的规划和管理,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新加坡政府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并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2. 荷兰的水管理荷兰是一个低洼国家,面临着水灾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荷兰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治理工程,包括修建堤坝、水闸等设施,以及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荷兰的防洪能力。

3. 东京的交通管理东京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发展。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东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地铁拓展、交通管制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4. 纽约的垃圾管理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庞大的垃圾处理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纽约政府推行了垃圾分类和回收政策,并鼓励居民减少垃圾产生。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5. 上海的城市规划上海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面临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政策,包括控制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这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 巴黎的空气污染治理巴黎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城市,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巴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车辆尾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空气污染,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7. 北京的雾霾治理北京是中国面临雾霾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为了解决雾霾问题,北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燃煤、限制机动车行驶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保护了居民的健康。

8. 柏林的社区参与柏林政府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推动社区自治。

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因此,探究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比较研究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二、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在历史、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等相关因素,通过系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构建一个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美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需要设计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最优方案。

三、国内城市设计状况目前,我国的城市设计状况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前沿水平,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近年来一些新兴城市涌现了出来,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而且这些城市的规划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例如深圳、上海和广州等城市,都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设计在景观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方面仍有待于提高。

由于历史和人文的原因,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空间美观方面存在着瓶颈。

同时,一些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仍然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这种单一的设计很难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四、国外城市设计状况国外的城市设计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为我国解决城市设计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在景观规划方面,许多国外城市注重用绿化进行城市环境美化,比如纽约中央公园、东京上野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等。

这些公园具有丰富的植被、适宜的道路、步行道和周边服务设施,配有各种各样的休闲设施,成为了市民休闲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方面,不少国外城市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设计,例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波茨坦广场,每个设计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满足市民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多样化需求。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案例研究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案例研究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案例研究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是指在城市中心地区对老旧、落后的建筑物、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以下是10个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案例研究。

1. 北京王府井商圈更新:北京王府井商圈是中国最著名的商业区之一,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商业建筑,提升了商圈的整体形象,增加了商业设施,并引入了更多的国际品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2. 上海外滩更新:上海外滩是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经过城市更新,修复了老旧的建筑,增加了文化、商业、休闲设施,使外滩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国内外游客必去的地方。

3. 香港中环地区更新:香港中环地区是香港的金融中心,经过城市更新,更新了老旧的写字楼、商场和交通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商业氛围和形象,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企业。

4. 广州珠江新城更新: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中心区域的重要商业区,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物,增加了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形象,成为广州的新地标。

5. 成都春熙路更新:成都春熙路是成都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和街道,增加了商业设施和休闲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6. 深圳福田中心区更新:深圳福田中心区是深圳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写字楼和商业设施,增加了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形象和功能。

7. 杭州西湖景区更新:杭州西湖景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经过城市更新,修缮了老旧的建筑和景点,增加了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8. 南京夫子庙更新:南京夫子庙是南京市的文化和商业中心,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和街道,增加了商业设施和文化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9. 武汉江汉路更新:武汉江汉路是武汉市的商业街之一,经过城市更新,改造了老旧的建筑和街道,增加了商业设施和休闲设施,提升了整个地区的繁华程度。

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在全球范围内愈发重要。

美国和中国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过程不同的国家,其中美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体系完善,而中国城市规划相对较新,发展迅速。

本文将在分析和对比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时,将两国的城市规划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进行比较。

1. 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可持续性规划是一种关注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方式。

美国和中国在可持续性规划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美国的规划文化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受到启发和影响于欧洲文化和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到今天美国依然是全球城市规划的领导者。

现代的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在美国日益普及,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城市的可持续性成为了规划师们的考虑重点。

美国各级政府要求新建筑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能源节约的要求,新建的城市项目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留出足够的公共空间等。

中国城市可持续性规划的发展相对较晚,但相对来说更为迫切。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并互相学习借鉴美国和欧洲城市可持续性规划的经验,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城市可持续性规划,力图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保的协同发展。

2. 园林城市规划园林城市规划是关注城市景观、花园、花草植物的规划。

美国在园林城市规划方面做得比较好,如波士顿的公共公园、纽约中央公园、芝加哥米莫萨公园等都是美国园林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

美国的园林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和建设自然环境,重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城市环境。

中国在园林城市规划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如中国古代园林等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的美学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中国园林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于打造自己的文化符号,并将自身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园林文化展现给世界。

3. 历史城区保护规划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是指保护和修复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建筑,并将其与现代城市的建设相融合。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何嘉宁1.城市轴线案例研究北京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但北京的传统轴线与西方城市轴线不同,巨大尺度的轴线在空间上存在,但被紫禁城和景山隔断,南北难以穿越,除非从空中鸟瞰,否则不易为人所感知。

解放后,由于城墙和永定门等城门的拆除,北京轴线在前门以南和景山以北的轴线逐渐模糊,但故宫前的中段轴线由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并使原先封闭的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的新的空间特点。

与此同时,东西向的长安街逐渐成为北京城的又一主要轴线,首都重要机关和建筑沿此轴线布置,阅兵式等重要政治仪式亦沿长安街行进。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成功申奥后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以及即将动工的永定门复建工程将又一次强化北京原有南北轴线。

巴黎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渐扩大形成的。

公元888年,法兰西王国成立,以巴黎为首都。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经历了大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香榭丽舍大道构成的主轴线初步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奥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和绿地,许多新的轴线形成,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 昌平山区、门头沟区、 房山山区、平谷区、 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
2021/3/6
21
城市功能拓展区
海淀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 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
石景山——重点打造创意创智CBD,宜商宜居城市环境。实现生态良好、 经济发达、社会进步。
朝后市”,皇城居中,左右对称的格局。
1912年清王朝覆灭,民国诞生,旧城格局有了新的时代印记,东西向的道路被打通,故宫坛庙,皇
家园林对外开放。
1949年北京以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城市旧貌迎来了新的时代,当时城市基本上没有 什么现代工业,是一个人口200万的文化古城。
2021/3/6
4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1
2021/3/6
背景介绍:北京与上海城市规划分三阶段进行对比
纵轴方向
北京当代规划特点
上海当代规划特点
横轴方向
纽约当代规划特点
对比小结
2021/3/6
2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2021/3/6
3
背景:第一阶段 1840年~1949年
北京
清北京城承袭明北京的旧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和设计上是集前朝之大成者。它的前身元大 都就是按照中国封建都城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规划建成的,体现了“左祖右社,面
方性和时代性统一起来。它们之间带有共同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一阶段可以归纳 为: 1 .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形态探索; 2. 中心城市功能和布局调整; 3. 旧城保护日益重要; 4.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需进一步在定性和定量上深化; 5 . 城市管理上的法令条例进一步完善; 6 . 城市环境和舒适性规划结合城市设计日益提上日程; 7 . 城市交通、信息和基础设施进一步现代化。
海规划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发展的。
2021/3/6
5
小结:
第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规划的萌芽时期。以北京为代表的封建 城市基本上保留了它们的传统格局, 而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 城市则开始接受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两个规划 不仅反映了各自的社会性质和特征, 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 基本区别。
2021/3/6
第三是北京、上海以至全国的城市规划强调的都是物质规划 , 对社会规划、规划 管理、法令条例等重视很不够,而这一物质规划又随着国民经济计划走, 即所谓 “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 计划一变规划也就成了墙上挂挂, 规划管理也是人治代替了法治。这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2021/3/6
上海
上海明代建城,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小县城。上海在1843年被迫开埠,整个城
市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外国租界的扩展史,各国租界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
没有统一的城市道路系统和各项基本设施。
上海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是由上海特别政府于1929年提出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它的中心区规划采用 方格网加放射形道路的规划手法,同时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布局的对称手法,是一种纪念碑式的 城市规划布局模式。 1949年,完成上海城市规划第三稿。按照当时国际上对大城市的有机疏散理论, 在规划布局上采用手 掌式布局手法, 沿城市主要交通轴向外伸展, 集团之间保留了大片农田绿地, 并规划了卫星城, 今天的上
九田:指位于大兴、通州、顺义 等区县内的就饿规划基本农田 集中分布区。
多中心:指中心城、新城,以及 其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 重要城市节点。
2021/3/6
20
首都核心功能区: 东城区、西城区、 崇文区、宣武区
中心城功能拓展区 朝阳 区、丰台区、 石景山区、海淀区、
新城发展协调区: 昌平平原、通州区、 顺义区、大兴区、 房山平原;
1 9 7 8 年以后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也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是城市性质是“我国 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之一, 是重要的 国际港口城市”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 条件下, 上海C B D 的功能不仅要恢复, 还 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城市布局为适应 今后发展已提出一个多心开敞式规划结构, 并提出 以外滩、陆家嘴为中心的城市开发 设想。上海中心区规划在改革开放 新体制上提出一条东西轴的城市开发设 想: 西起虹桥机场, 经虹桥国际贸易开发 区、以第三产业和住宅为主的古北新区 、静安新区、展览中心、锦江中心、南 京路、外滩, 直至陆家嘴。
2021/3/6
上海
13
小结:
改革开放十年, 北京、上海城市功能布局、城市面貌有很大变化, 对规划的理解 也更深刻了。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历史条件完全不同的城市, 在第一阶段差别很大。 第二阶段开始时规划思想也很不一致, 但随着建设发展, 共性逐渐多起来。到第 三阶段, 面临的挑战几乎是相同的, 这是指宏观上, 在微观上,上海、北京各有其 特色和风采, 因此,城市设计应当继承各自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将民族性、地
10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2021/3/6
11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改革开放的
路线方针政策给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 来根本性的变化。北京和上海两市规划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 年中共中央提出约北京城市建设四项原则拉转了北京以工业发展为主的主导思 想,明确了其性质是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对外窗口, 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从政治 思想建设、环境美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适合首都点的经济建设四个方面深入展开 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单纯物质经济规划和社会文化规划结合起来,而且把长远目标和 当前建设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目标“产业优质化 城乡一体化 管理集约化 城市国际化 公共服务
均等化”
主要依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2021/3/6
17
城市空间布局
——“两轴两带多中心”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 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 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 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 部发展带”。
人口概况
截止2008年末
北京市常住人口1695万 人口密度995人/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230万人 外来人口465.1万人
规划控制到2020年 北京市总人口1800万左右 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 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2021/3/6
16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 国际城
14
北京当代规划
2021/3/6
15
自然资源概况
北京市面积 16410.5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 1368.32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
山地面积 1041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62% 平原面积 63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8%
北京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3亩 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8左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0立方米 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8 世界的1/32
6
第二阶段1949~1979年
2021/3/6
7
第二阶段1949~1979年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在对旧城市作 了一系列清理整顿后,即着手研究城 市规划。考虑政治、经济和意识形 态等诸多方面原因,借鉴莫斯科, 巴黎等世界著名古都的建成经验, 采用了旧城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加以 发展的方针。 1 9 5 4 年的总体规划是北京第一个 比较全面的综合规划。北京城市性 质是我国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 地和科学技术中心。京城规划布局 是在旧城外采用放射环形道路网系 统, 同心圆式由内向外发展。 60 年代经济调整, 特别是接着10 年 动乱,北京城市规划停止执行, 产生 了更多的失误:城墙被拆、不少古建 及其环境 受到破坏, 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 进入市区, 旧城内建设失去控制。
此后,北京的城市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矛盾:
首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有限能源(特别是水源) 和空间的矛盾。 同时,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区功能正在逐渐转化,而相应的设施并没有到位。
第三,古城保护成为日益成为北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第四,城市的舒适性规划成为重大考验。
2021/3/6
12
第三阶段1 9 7 9 年~1 9 9 9 年
朝阳——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 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 提升土地价值。保障高端产业发展用地,推动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
2021/3/6
22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 如下:
18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 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 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
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
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 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
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
✓期限:自1999年到2020年,近期至2005年。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新城(含县城)
-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及由沿海 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 成的“多核、多轴”空间布局结构。
2021/3/6
25
城市性质
“辐射” “聚合”
除此之外,上海也是我国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
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 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 庆、门头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