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基站勘查设计要点

无线通信基站勘查设计要点
无线通信基站勘查设计要点

无线通信基站勘查设计要求

无线网络勘察是对实际的无线传播环境进行实地勘测和观察,并进行相应数据采集、记录和确认工作。无线网络勘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无线传播环境情况、天线安装环境情况、以及其它共站系统情况,以提供给建设单位及网络规划单位相应信息。

一、 勘查准备工作

1.首先明确工程项目组成员。在获得设计委托后,项目组认真阅读领会,项目

负责人制定勘察计划,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项目的特殊性,提出重点勘察内容。

2.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相关地图、规划站表、调查表格等)。

3.应准备的工具:

(1)GPS:用于测量基站经纬度、海拔。

(2)指北针:测量基站机房及建筑物的方位,天线方向等。

(3)钢卷尺:用于测量机房及室外天面尺寸,绘制机房平面及天面图。

(4)数码相机:用于拍摄基站室内室外设备、环境照片。

(5)室外测距望远镜

(6)室内测距仪

(7)笔记本电脑

(8)配备相关勘查记录表格。

4.根据各地区基站规模和地理位置制定勘查计划及合理的勘察路线。

5.与相关的建设单位、配合人员、维护人员取得联系,确保勘察顺利可行。

二、 勘察作业流程

无线通信基站勘察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 勘察步骤及内容

1.基站选址

基站站址的选定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站选址的原则如下:

(1)以规划的形象站址为主要依据,站距不应过大或过小,满足网络规划的

要求,并结合交通、城市规划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注意,4G新建基站

与规划站址偏差应小于50m。

(2)选择站址时宜避免几个基站覆盖的重叠区位于移动用户集中的地区。

(3)站址选择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

站和具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企业附近设站。不宜

在电力传输线附近设站。

(4)基站的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

筑物阻挡。

(5)站址宜选在有可靠电源和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以利用的地点。如

果建筑物的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高度要求,需要建铁塔时,应有屋顶

设塔或地面立塔的条件,并征得土地专业的同意。

(6)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

划分。

(7)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衰落。

(8)站址应有安全环境和卫生环境,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堆积

物附近、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较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

业企业附近。

(9)以站址宜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有

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

(10)站址的占地面积要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应节约用地,尽量少占或不占

农田。

(11)尽量满足规划规定的理想位置,理论上偏差应该尽量控制在基站覆盖半

径1/4左右,实际要求4G新建站与规划站址偏差不超过50m 。

(12)一般要求站点周围100米以内不能有超出本站5米以上的建筑或站点。

(13)避免超高站或高山站,在城区设高站干扰范围大,影响频率复用。在郊

区或农村设高站往往对处于小盆地的乡镇覆盖不好。严禁4G天线挂高

超过50m。

(14)要尽量让天线的安装位置靠近天面的边缘,避免“灯下黑”。

(15)郊区基站应避免选在雷击区,出于覆盖目的在雷击区建设的基站,应符

合关于防雷和接地的规定。

2.机房外的勘察内容

(1)基站基本信息填写;

(2)确认基站的经纬度与方位;

(3)塔桅查勘;

(4)记录天面勘察内容、拍照存档;

(5)绘制天馈安装草图;

(6)初步了解室外防雷接地情况,记录并拍摄室外接地铜排情况;

(7)拍摄基站所在地全貌;

3.机房外的勘察流程

(1)待勘查基站基本信息填写。在勘察记录表中准确记录基站的基本信息,

包括基站编号、名称、站型、设备类型、工程阶段、地址信息、勘察时

间、共址情况、区域类型等。

(2)确认基站的经纬度、海拔与正确的指北方位;

(3)了解室外天面结构、天面主要障碍物位置信息,尺寸应尽可能详细,如

室外走线架及爬梯、屋顶的楼梯间、水箱、太阳能热水器、女儿墙等的

位置及尺寸(含高度信息)、梁或承重墙的位置、机房的相对位置等;

(4)确定塔桅信息,准确记录新建铁塔塔型,各安装平台的高度;并在天馈

草图中标注铁塔与机房的相对位置,馈线路由(室外走线架及爬梯);

(5)确定天馈信息,准确记录本期工程的新建天线类型、数量、安装位置、

高度、方位角、下倾角等参数;

(6)确定馈线方案,记录新增光纤、电源线、跳线长度;

(7)如果是利旧塔桅,需要记录原有塔桅类型、归属、已用与可用平台高度、

可用支架高度与方位角。并在天馈草图中标注利旧塔桅与机房的相对位

置,馈线路由(室外走线架及爬梯);记录原有天线类型、数量、安装位

置、挂高、方向角;记录原有光纤、电源线、跳线长度;

(8)记录原有或新增GPS安装方式、GPS挂高、GPS线缆长度;

(9)草图绘制,绘制室外天馈草图,包括铁塔与机房位置、馈线路由(室外走

线架及爬梯)、主要障碍物,共址塔桅的相对位置等;

(10)自正北方向,每隔45度顺时针拍摄基站周边环境照一张,共8张,应尽

可能真实记录基站周围环境,以备日后回忆所需。以及新建铁塔、机房

位置、主要障碍物的照片。如果是利旧铁塔,需要从不同角度拍摄利旧

铁塔及已安装天线的照片。

4.机房内的勘察内容

(1)确定所选站址建筑物的地址信息;

(2)记录建筑物的总层数、机房所在楼层(机房相对整体建筑的位置);

(3)记录机房的物理尺寸:机房长、宽、高(梁下净高)、门、窗、立柱和主

梁等的位置和尺寸及其他障碍物位置、尺寸;

(4)判断机房建筑结构、主梁位置、承重情况(BTS机柜承重要求≥600kg/m2,

一般的民房承重在200-400 kg/m2,需采取措施增加承重),并向建设单

位陪同人员和业主索取有关信息;

(5)确定机房内设备区的情况,机房内已有设备的位置、设备尺寸、设备生

产厂家、设备型号;

(6)确定机房内走线架、馈线窗的位置和高度;

(7)了解机房内市电容量及市电引入、接地的情况;

(8)了解机房内直流供电的情况;

(9)了解机房内蓄电池、空调情况;

(10)了解基站传输情况;

(11)了解机房接地情况;

(12)拍照存档。

5.机房内的勘察步骤

(1)在勘察记录表中记录机房的基本信息,包括机房面积、净高、结构、建

筑物的总层数、机房所在楼层;并结合室外天面草图画出建筑内机房所

在位置的侧视图;

(2)在机房草图中标注机房的指北方向;机房长、宽、高(梁下净高);门、

窗、立柱和主梁等的位置和尺寸;其他障碍物位置、尺寸;

(3)机房内设备区查勘,纪录现有主设备厂家、型号、数量;

(4)确定机房内走线架的位置和高度,记录原有或新增走线架长度、高度、

宽度,原有或新增吊挂、立柱数量;

(5)了解机房内市电容量及市电引入的情况;

(6)了解机房内交、直流供电的情况,记录现有开关电源型号、现有电源模

块型号及数量、现有电源负荷情况、一次二次下电端子使用情况;

(7)了解机房内蓄电池、空调情况,记录现有蓄电池厂家型号、数量、配置

及安装方式;

(8)确定机房内馈线窗的位置和高度,记录现有馈线窗孔洞使用情况;

(9)了解传输系统情况。记录现有综合柜使用情况,包括内置DDF、ODF、

传输设备(如光端机、PTN)使用情况,综合柜内部空间空余情况;记

录现有传输设备型号和数量;

(10)确定机房接地情况,记录现有地线排使用情况;

(11)记录现有空调数量及功率;

(12)记录新增设备型号、数量、配置、安装方式(如新增的主设备、电源模

块、电池等),并在设备草图中进行标注;

(13)在机房时应从不同角度拍摄机房照片,必要时对局部特别情况(馈线窗、

封洞板、室内接地铜排、走线架、馈线路由、原有设备和预安装设备位

置)拍摄照片记录;

6.草图绘制

现场草图内容必须完整,包含地形图、基站室内室外图等内容。

所有的草图必须都有正确的指北方向。室外、室内图的指北方向要一致、相互对应。

(1)草图主要内容

1)站址地形图;

2)天馈安装示意图;

3)室内设备平面图;

4)室内走线路由图;

如仍无法说明基站总体情况时可增加:

5)设备端面图(如综合柜、开关电源端面图);

6)基站资源分配图;

7)建筑物立面图;

草图应画得较为工整,信息越详细越好。

(2)站址地形图

站点地形图不能画的太简单,需标明具体参考点,如道路、村庄、地标建筑等,需要能够正确标明基站的分布位置;

(3)天馈安装示意图

天馈安装示意图由天馈俯视图、天馈侧视图、设备线缆表、说明备注等组成。

室外俯视图。需绘制天面总体平面图,标明机房天面障碍物信息;塔桅在天面的准确位置;室外天馈、机房、走线架的相对位置信息及馈线路由(室外走线

架及爬梯);各安装平台的高度、抱杆及方位;所有原有及新增天线的方位角;GPS天线安装位置。

室外侧视图。需标明机房天面障碍物信息;详细记录塔桅类型,室外天馈、机房、走线架的相对位置信息及馈线路由(室外走线架及爬梯,馈线下爬与机房馈线入口洞的相对位置);各安装平台的高度、抱杆及方位;所有原有及新增天线的安装位置、天线挂高信息;GPS天线安装位置及挂高信息。

(4)室内设备平面图

设备平面图包括机房长宽高尺寸,门、窗、梁(上、下)、柱等的位置、尺寸(含高度),室内原有设备(含空调、蓄电池等)的平面布置、设备尺寸(含高度)及标注,新增设备的数量、平面布置、设备尺寸(含高度)及标注等。室内如有其他障碍物(管子等),应注明障碍物的位置、尺寸(含高度)。

(5)室内走线路由图

室内走线路由图主要包括:

1)原有或新增走线架的安装位置及长度;

2)吊挂、立柱的安装位置及数量;

3)馈线窗、室内接地排的安装位置及数量;

4)接地扁铁安装位置;

5)室内相关设备线缆(电源线、地线、光纤)的连接路由。

如需要还可在平面图中增加以下内容:

在平面图适当地方画出馈线窗孔洞使用情况图,如不能满足本期工程要求,需说明如何改造或新增。

在平面图适当地方画出室内接地排使用情况图,如不能满足本期工程要求,需说明如何改造或新增。

在平面图适当地方画出空开分配情况图,说明每路空开下挂的设备情况,剩余空开的路数、容量能否满足本期工程新增设备的要求,如不能满足需说明如何改造。

7.勘查照片

勘查照片必须包含环境照、室外室内设备照、设备端子照等照片。

勘查照片内容必须完整,设备面板及端子照片必须清晰、不模糊。

勘查照片流程及内容如下:

(1)站点总体照片,直观反映站点室内室外整体情况。

(2)环境照片(自正北方向,每隔45°顺时针拍摄基站周边环境照一张,共8

张)。

(3)GPS信息照片,准确记录站点经纬度;

(4)基站室外天支、天线、GPS位置照片,对原有及新增天线的位置要从多

个角度进行拍摄。

(5)机房内部整体情况照片,应从不同角度拍摄机房照片,必要时对局部特

别情况拍摄照片记录以帮助日后记忆。

(6)开关电源端面照片,包括电源柜整体照片、一次二次下电端子照片、电

源模块照片、现有电源负荷照片。

(7)电池照片,确定电池组数量及安装方式。

(8)地排照片,确定地排使用情况。

(9)馈线窗照片,确定馈线孔洞使用情况。

(10)综合柜照片,包括内置DDF、ODF、传输设备(如光端机、PTN)使用

情况,综合柜内部空间空余情况。

(11)其他设备照片。

(12)勘查记录表照片,可现场拍摄勘查记录表所记录内容,也可现场勘查后

进行补充拍摄。

四、 注意事项

1.勘察设计注意事项

(1)基站站址位置合理,符合甲方规划设计偏差要求;

(2)新增天线及GPS的位置和挂高合理;

(3)新增天线方位角设计合理,无明显遮挡;

(4)新增设备设计位置合理,不能影响后续设备安装维护等。

2.图纸设计注意事项

(1)设计图纸格式要以当地标准要求为准(如CAD、PDF要用标准图框;被

遮挡部分用虚线表示;原有设备用白色,线宽为0.25;新建为红色,线

宽为0.5;绘图文字或数字为宋体,字宽0.7mm等)。

(2)设计信息必须能准确对应(如图纸描绘必须与汇总表记录信息一一对

应),必须合理、全面。

(3)室外、室内图的指北方向要一致、相互对应,指北方向一定不能向下。

(4)地形图需要能够明确标识基站位置,不能画的太简单,图中需要标明参

考点,如村庄、公路、山丘等。

(5)天线方向角必须与指北方向能够一一对应。

(6)GPS天线设计不符合规范。GPS天线按照要求,在南向无遮挡的情况下

尽量不要安装的太高,可装在室外馈窗附近、机房顶等位置;如必须安

装在铁塔上,要求尽量安装在10米以下,GPS支臂要求不小于1.5米。

(7)室外图侧视图中标出铁塔和塔侧机房的线缆距离。

(8)室外、室内图纸中设备要与设备栏中标记的数量相对应。

(9)室内设备图中设备要定位并在设备栏标注设备尺寸。

(10)室内设备图如有新增设备,要标记出新增设备位置并定位清楚。

(11)室内新增设备设计位置不合理,影响后续设备安装维护(如新增设备安

装在门口)。

(12)室内走线架路由图要画出吊挂、立柱,并准确定位。

(13)室内走线路由图中线缆设计要合理、准确,线缆间要间隔、划分清晰,

电源线与信号线要有一定间隔。

(14)室内走线路由图需画出地排。没有室外地排的基站需要在室内走线路由

图中画出新增室外地排。

3.设计文本注意事项

(1)说明注意事项

1)说明目录要和内容相符、图纸目录要和设计图纸相符;

2)工程概述要和设计内容相符;

3)设计说明中工程量表要和预算相符;

4)工程投资与技术经济指标要计算准确;

5)预算编制说明要和预算相符;

6)说明排版要美观、整齐,要和模板统一;

(2)预算注意事项

1)设计预算必须套用国家标准定额;

2)预算表的工程量、材料表的数量与实际设计不能相对应;

3)主设备数量和价格必须与实际设计批复及合同相对应;

4)勘察设计费要按照取费标注计算;

5)费率记取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要求务必要保持统一;

6)大型施工机械调遣费和施工队伍调遣费根据地方要求记取;

7)主设备与配套电源预算需按独立项目分别计算设计;

4.勘查资料输出与存储

勘查设计过程中需要记录、编制、提交的勘查资料包括:基站勘查记录表、勘察照片、勘察报告、工程勘查汇总表、基站料单、设计图纸(包括草图及正式出版图纸)、项目进度表。

所有勘查资料必须按照标准格式命名(需按照甲方要求修改),命名规则如下:

(1) 勘查报告:站号+站名(地市+区县+站名)+勘查报告+时间(如HZDO105TL汉中城固县城关镇桔园基站勘查报告20150318)(2) 设计图纸:站号+站名(地市+区县+站名)+无线图纸+时间

(3) 勘查汇总表:工程项目名称+勘查汇总表+时间

无线专业勘察完成后,按照命名要求对勘察资料进行整理,除将勘查报告、勘察草图进行汇编外,还应将无线工程勘察基站信息表、现场照片等电子资料存储至统一的数据服务器做好备份。

所有输出的勘查资料(勘查照片、勘查报告或记录表、图纸、勘查汇总表及料单、项目进度表)必须定期上传公司的百度云盘,要求上传资料与项目进度表统计必须一一对应。

勘查资料存储格式如下:项目组名文件夹(如山西项目组)—项目工程名文件夹(如4G4期)—勘查汇总表及料单文件夹、出版文件文件夹、勘查制图文件夹。其中“勘查汇总表及料单”文件夹内包含勘查汇总表、料单、项目进度表;“出版文件”文件夹内包含正式出版的图纸、设计说明、预算;“勘查制图”文件夹内包含以“站号+站名+时间”命名的子文件夹,“站号+站名+时间”文件夹中包括照片文件夹、勘查报告或记录表、图纸。具体可参见云盘示例。

5.其他注意事项

(1)相机、测距仪和GPS用完后关断电源并放回包装盒内,不要放在阳光下

曝晒;

(2)采用指南针测方位角的方法

①误差应控制在5~10°内

②测试时远离金属体

(3)在画楼顶平台的平面图时,对于楼顶不影响天线覆盖的塔楼或水箱等的

尺寸和位置目测即可;

(4)对于不能用测距仪测出的楼顶长度、宽度等信息,可以采用其他办法,

甚至包括步量等;

(5)在楼顶平面图上要标出建议的抱杆安装位置(要具体,要通过数据标示

位置,以便工程施工人员能据此图将抱杆安装到正确的位置);

(6)站址周围每45°环拍8张照片,天面情况4张环拍照片,站点所在建筑物

1张整体照片。此处应注意两点,一个是必须用指北针确定方向后再拍照;

再就是拍照时必须站到楼顶边缘处,以便拍到整个覆盖区的情况;

(7)天面照片尽可能多的反映楼顶平台的综合信息,一张不够的话可用两张

解决;

(8)楼顶有铁塔的,有必要照出铁塔及报杆情况;

(9)对已存在的站点进行勘察时,有必要测量已安装天线的方位角,若认为

原天线朝向不合理,可给出建议方位角,并简述理由;

(10)为减少经纬度测量误差,一般在楼顶平台或靠近铁塔角处测量经纬度;

(11)若楼高可用测距仪测量,则以测距仪为准,但需要进行目测或经验验证;

(12)不能采用测距仪测量楼高的,可使用楼层数和层高相乘的方式;

(13)如有高精度海拔仪,可以依靠楼顶海拔和地面海拔之差得到,GPS提供

的海拔数据误差较大,不可作为天线挂高的数据采集方式;

(14)扇区序号一般按照以正北(或者磁北,)计为零度。顺时针方向旋转依次

定义为扇区1、扇区2和扇区3;

(15)如覆盖区域无特殊情况,则方位角规划一般遵从0/120/240(电信)或

60/180/300(移动)的原则,或在此方向上左右调整,调整幅度在±30°内;

(16)在勘察时,按照勘察表格顺序,填写并测量;

(17)整理数据时,合理布局版面,应注意版面整齐,美观、紧凑。

(18)勘查资料整理完以后应尽快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设计方案,并对

本次查勘进行总结,形成纸质记录,并经双方签字确认其有效性。

由于时间有限,总结的内容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将会在以后逐步改进和完善,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基站无线勘测与设计

1、前言 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第二轮10个城市TD-SCDMA商用实验网络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中中国电信(保定)、中国网通(青岛)继续在原有实验网的基础上扩容,两家新增基站规模在700个左右;除了在厦门扩大建设外,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都需要新建大量基站,初步规划新增基站规模达到8 000多个,室内分布系统3 000多套。由于没有2G网络基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基站(机房和塔桅)建设基本上以新建为主,而中国移动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庞大的GSM网络资源,共站建设,利用原有机房、塔桅和天线。 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是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包括基站初勘选址、站址获取、勘察、设计及出图等,要求设计人员一方面从规划、可研的高度理解TD-SCDMA网络建设目标,明确覆盖对象和策略;另一方面从工程和技术两个层面选址勘察设计,以确保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工程上易实施并且使网络质量性能达到最优。 2、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设计流程 TD-SCDMA基站勘察设计流程和以往2G系统基本相似,即在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最终站址、配置、天线等参数,勘察设计的结果又反馈到规划中进行局部调整。由于目前TD-SCDMA网络还没有实际运营和商用用户,因此某些以往的成熟通用做法会受到限制,只能借鉴使用。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设计流程 从实验网建设情况来看,站址获取是TD-SCDMA网络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尤其是没有2G网络资源的运营商,社会公众对环境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对电磁辐射的误解更加重了站址获取的难度。 3、TD-SCDMA基站主设备及天馈系统 在实际的勘察设计之前,要对TD-SCDMA基站设备及天馈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设备物理参数、性能参数和工艺要求,熟练掌握了设备特性,有助于在勘察设计中提出最优技术解决方案。 3.1TD-SCDMA基站主设备 TD-SCDMA基站设备种类主要有宏基站、微基站、拉远站、直放站和一体化基站,在2006年的三地实验网中,宏基站得到了广泛使用和验证,部分厂商的微基站得到少量应用,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 摘要:简易无线通信系统由正弦波信号源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信 号源部分采用DDS波形发生技术,由单片机STC89C52和DDS芯片AD9851相结合,实现峰峰值1V ,频率100~1000Hz可调功能。发射部分由TX5芯片和滤波放大电路完成,实现发射频率在1~40MHz间。接收部分由超再生接收器、单片机和液晶构成,实现无线接收,接收距离不小于3米,并显示接收输出信号的频率。 关键词:无线通信、AD9851、STC89C52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正弦波信号源 方案一:采用555集成芯片函数发生器,555可以产生可变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和实现频率控制,但产生的频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方案二:采用单片压控函数发生器ICL8038,产生频率(0.001~300KHz)可变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数控频率调整。但是,由于ICL8038自身的限制,输出频率稳定度只有10-3。而且,由于压控的非线性,频率步进的步长控制比较困难。 方案三:采用DDS波形发生技术,采用AD9851和单片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频率的控制,AD9851内部的控制字寄存器首先寄存来自外部的频率,相位控制子,相位累加器接收来自控制字寄存器的数据后,决定最终输出信号频率和相位的范围及精度,然后再经过内部D/A转换器,得到最终的数字合成信号。AT9851时钟频率可达180M,输出频率可达70MHz,分辨率为0.04Hz。 综合考虑输出频率的可调性的方便性,精度及性价比等方面问题,选择方案三。 2.发射电路 方案一:采用变容二极管和晶体管构成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使其振荡频率在30MHz-40MHz之间,调频后进行发射 方案二:采用专用调频发射芯片TX5,借助于外围的LC振荡回路来改变载波频率,从而实现调频,再进行发射。 本系统若采取专用芯片,可方便实现频率调制。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方案二。 3.接收电路 方案一:采用Motorola公司推出的单片集成芯片MC3363作为接收机电路的核心IC。MC3363是低功耗窄带双变频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集成电路,它它片内包含两个本振、两个混频器、两个中放和正交鉴频器等功能电路。因此,它是一个除高频放大以外,从第一混频到音频前置放大器输出的双变频超外差式的集成接收机电路。原理图见图1。

基于ap的无线通信控制接口设计范文

基于ap的无线通信控制接口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无线局域网得到了迅猛发展。无线局域网(wLAN),通常被称为wi-Fi,这是一种可以在9l.44m内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IEEE802.11委员会把孤立使用的无线局域网称为自组无线局域网(Ad-boc Network),把互连使用的无线局域网称为多区无线局域网(Infrastr ucture Network) 无线AP是组建多区无线局域网的常用设备,配置多个接入点AP,就可以构成一个连续的覆盖区域,可提供移动用户漫游的能力。同时,它在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的桥梁,是一十两端口的网桥。 1 无线接入点AP的功能描述和系统设计 无线接入点AP(Accss Point)通过一个标准的RJ-45接口用电缆连接到一个传统的集线器或交换机端口,一个无线接入点可认为是一个中继器,在有线局域网和无线设备运行的R F之间转发帧。 当一个站在LAN上发送数据时,接入点以指定的RF和无线帧格式转发帧,而并不考虑该帧的目的地。同样,当一个无线设备发送一个帧时,接入点通过所设定运行的RF来接收帧,然后把帧转发到有线局域网。两个或者多个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将为移动无线设备提供一个接入到有线局域网的无线扩展区域。当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接人点时,要配置一个BSS(Basic S ervice Set)标识符。同样,也要为那些无线局域网适配卡设定一个区域标识符,其中接入点是为使用适配卡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无线设备提供服务的。在多个无线接入点构造的一个扩展服务集(ESS,Extended Serice Set)中,通过定位接入点,无线设备就实现了漫游功能,以及通过应用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服务的能力。一个基本的无线局域网是由一个连接到有限局域网的接入点和使用该接入点的一个或多个无线PC用户所组成。 基于MPC852T的无线接入点AP由核心板和接口板组成,如图l所示。核心板集成了摩托罗拉MPC852T处理器,32MB SDRAM以及4MB的Flash,为系统软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核心板上还集成了一个l0M以太网口,不仅实现和有线局域网的桥接。还可以实现系统程序的以太网下载,从而烧写进FIash中。底板上则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外设接口:1个10M以太网接口,1个10 0M以太网接口,1个RS-232接口(COMI),1个BDM调试口(MPC8XX系列的EPBDM),还有1个PC MCIA接口,按入无线网卡,作为无线接入点的RF,实现数据的无线发送和接收。该系统具有体积小,耗电低,处理能力强,网络功能强大的特点,能够装载和运行嵌入式Linux的操作系统,可以在这个系统平台上进行自主的应用软件和驱动程序开发。 2 MPC852T功能介绍 在无线接入点A P的设计中,选用了MotoIoraMPC852T处理器。它是Motorola公司的PowerQUICC系列嵌入式通信处理器。PowerQulCC处理器系列广泛应用于当今市场上的DSL

基站类型

分布式基站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产品越来越丰富,而且各有特色。从整体发展来看,分布式基站无疑代表了“下一代基站”的基本走向。分布式基站具有低成本、环境适应性强、工程建设方便的优势,尤其是在未来的3G移动网络中,分布式基站将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3种3G制式TD-SCDMA、WCDMA、CDMA2000都有分布式基站产品,而且很多厂商加大对 3G分布式基站研发投入的同时,也不断推出2G分布式基站产品,因此分布式基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基站结构的核心概念就是把传统宏基站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处理单元(RRU)分离,二者通过光纤相连。在网络部署时,将基带处理单元与核心网、无线网络控制设备集中在机房内,通过光纤与规划站点上部署的射频拉远单元进行连接,完成网络覆盖,从而降低建设维护成本、提高效率 拉远式基站 基站设备(base station equipment)在小区制和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中,建立无线电覆盖设备。它负责管理无线资源、与移动用户建立无线链路、传送网络的各种信令以及用户信息等。 组成基站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前者对整个基站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分配信道,建立呼叫接续,并提供至移动交换中心(MSC)的通道;后者为无线收发信设备,在网络端提供无线接口。 一个基站设备包含一个基站控制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信台。通常,一个BTS在一个小区内建立无线电覆盖。因而,基站设备的覆盖区域可包含若干小区。BSC和BTS的设置位置可有不同方式。若两者设置在同一位置,构成整体基站设备系统(BSS),则其覆盖区为包含相邻小区的单区域。若两者设置在不同位置,则BSS服务区为若干个无线覆盖区。基 站设备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无线传输基站高度设计

中心基站铁塔建设高度 无线链路的两个端站的天线安装高度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地球的曲率影响,当两端站之前距离在10公里,当设计天线安装高度时必须要计算地表的弯曲可能阻碍的视线路径。 为保证无线网络链路的视通效果,还需要考虑每根天线的第一菲涅尔区高度,上面的两个高度之和就是无线链路端站的天线应该安装的高度。 下图是一个典型无线链路 对于一个真正视距连接而言,要求在第一菲涅尔区没有障碍物,例如楼宇、汽车、树木等。第一菲涅尔区高度H(m)可以由一下方式导出: H1=43.3* sqrt(D/(6*F)) 这里:D=天线之间的距离km F=GHZ 频率 例如:对一个5.8GHz 10公里连接来讲,第一菲涅尔区高度为: H1=43.3*sqrt(10/6*5.8) H1=23.2(m) 如果第一菲涅尔区的60%不受障碍物限制,则连接通常可视为视距连接。因此,直接路径必须是0.6*23.2=14m离地净高,才能取得视距

效果,对较长距离的无线连接来说,地表的弯曲可能阻碍视线路径,除非无线连接两端的天线安装在极高的地面上,每根天线的第一菲涅尔区高度必须加上这个高度 由于现场油井抽油机高度6.5m,摄像机全景拍摄必须高于抽油机2-3m,因此摄像机安装高度最低9-10m,所有油井立杆在地面安装高度9-10m左右,外加避雷设施,地面高度最低10m。 另外根据第一菲涅尔区计算,由于油井高度以固定,不易增加高度,因此中心必须建设较高铁塔,一般前端低中间高,外加地球曲率,空间障碍等因素,铁塔建设要求高于第一菲涅尔区2倍左右,即28m-30m,铁塔避雷要求一般在3-5m(参考YD_5098-2005-移动通信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根据公司总部的地理坐标海拔高度等,一般油井安装点较低时,另一端中心基站接收安装点必须高,根据以上要求,为了保障无线通信信号质量、通信带宽等,因此公司基站塔高要求35m,(含避雷高度),油井抽油机建立10m监控立杆。公司与周围油井分布地势较低(通过GPS获取海拔高度等信息),其中有个别油井安装点较远,并分布在树林密集地区,为了保障其通视,因此需要公司建立40m铁塔(含避雷高度),从而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详细]

简易无线通信系统(T-1题)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无线通信系统.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发射频率在1~40米Hz 任选,调制方式A米/F米任选; (2)自制正弦波信号源,峰峰值1V ,频率400~600Hz可调; (3)输出功率小于20米W(在标准50Ω假负载上); (4)接收距离不小于5米(输入信号为1V、500Hz正弦波,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2、发挥部分: (1) 接收机能显示接收输出信号的频率; (2) 发射端可控制接收机输出直流电压变化(1~3V)及显示该电压值; (3) 增大接收距离大于10米(输入信号为1V、500Hz正弦波,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4) 其他的创新和发挥. 三、评分标准: 项目满分 基本要求 100 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 算、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 与测试结果的分析. 50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50 发挥部分 50 完成第(1)项15 完成第(2)项15 完成第(3)项15 完成第(4)项 5 总分50 无线LED控制器的制作(T-2题)

一、 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采用无线控制方式(红外、超声波、射频等任一种)来实现控制8路LED 灯的无线控制器,系统如下图所示: 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可实现无线控制八路LED 灯(键盘控制任意一路LED 灯的亮、灭、左循环、 右循环); (2)使该控制器具备密码保护功能,当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方能对键盘进行控制,反 之控制器发出报警; (3)设计控制距离以使用者为中心,圆半径距离设定在5米内均可接收. (二)发挥部分 (1)可实现LED 灯的分级亮度控制; (2)可实现测量无线LED 控制器的电源电压V,当V 下降到(7/8)V 时, 8路LED 有7个亮、满格电压V 时8路LED 全亮; (3)设计控制距离以使用者为中心,圆半径距离设定在1米内、5米内、10米内 三档可设置,且每档设计控制距离的实际测量不能超出所要求的距离; (4)有其他的创新和发挥. 三、评分标准

无线基站通信设备建设工程施工规范

移动通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手册目录 .、八、- 刖言 一、前期工程规范化标准要 V \ V/ □邛i .. 1.1基站机房规范化建设要求 i.i.i基站站址选择 1.1.2基站机房建设 1.2铁塔与抱杆规范化要求 1.2.1 一般要求《YD6莎 1.2.2爬杆 1.2.3馈线过桥的设计、制造与安装 1.3基站联合接地系统规范化要求 1.4市电引入及机房配套电源 1.5出、入基站通信电缆的接地与防雷 二、室内设备、线缆安装规范化标准

2.1设备、材料、构配件的检验(开箱检验) 2.3 机柜、机架安装2.4 信号线缆头制作,线缆布、放、绑 2.4.1 选用量裁 2.4.2 布放、绑扎 2.4.3 线缆头的制作与连接 2.5通信设备安装抗震《YD5059-98〉《强制文》 三、天馈线系统规范化标准要求 3.1 天馈线系统电压驻波比 3.2 天线方位角、俯仰角 3.3 天线隔离度 3.4天线的安装 3.5GPS天线安装 3.6室外跳线安装 3.7馈线布放安装 3.8避雷器和避雷器托架的安装

四、基站电源系统安装规范化标准要求 4.1供电系统 4.2电源设备的安装 421交直流电源设备安装的特殊要求 4.2.2蓄电池 4.3电源线、地线的材料选择及放、绑 4.4电源线、地线接头制作与连接 五、基站传输设备安装的特殊要求 5.1机架安装 5.2电缆布放及成端 (1)光缆尾纤布放 (2)电缆成端和保护 (3)接地(烽火传输设备安装手册的要求) 六、基站监控系统的安装要求 七、直放站安装的特殊规范要求

7.2 天线八、室内分布系统安装的特殊规范要求 8.1 主机 8.2 天线 8.3 施主天线 8.4 无源器件 8.5 附件 8.7 标签 九、基站防雷与接地其它规范化标要求 (一)其它的要求 (二)YD5104-2003中有关“接地与防雷”的要求 (三)《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的要点(四)《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管理规定》的要点 十、拆站、搬迁、替换与割接 十一、基站空调设备安装与试机十二、标签部分规范化标准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介绍

Q 企业规范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 无线通讯基站

2007-10-15发布2007-10-15实施 发布 前言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是研制生产的产品,该产品是用于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确保矿井运输安全的一种新产品。鉴于该产品目前尚无国家规范和行业规范。按照国家关于企业规范经管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使企业组织生产、交货验收有依据,特制定本企业规范。 本规范的结构、技术要求及表述规则按GB/T1.1(规范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规范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规范的技术内容符合MT209?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实验方法?的有关规定,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在防爆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 RCR STD-28 V4.1 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规范 信息产业部[1998]649号关于PHS和ECT无线接入系统共用1.9GHz频段频率台站经管规定的通知。 U接口的接口规范物理层规范ITU-T G.961-1993 附件2 链路层规范ITU-T Q.921-1997 网络层规范ITU-T Q.931-1998 本规范起草单位: 本规范起草人:

本规范发布日期: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规范适用于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无线通讯基站(以下简称基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91-2000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条件 GB/T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实验方法 AQ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3 产品分类 3.1 防爆型式 型式为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Exd[ib]I” 3.2 型号 基站 登记序号

基于stm32无线数据基站的设计和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stm32无线数据基站的设计和实现 学院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设计

(无线局域网场景) 一、PBL问题二: 试设计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的传输方案,要求满足以下指标: 1. Data rate :54Mbps, Pe<=10-5 with Eb/N0 less than 25dB 2. 20 MHz bandwidth at 5 GHz frequency band 3. Channel model :设系统工作在室内环境,有4条径,无多普勒频移,各径的相对时延为:[0 2 4 6],单位为100ns ,多径系数服从瑞利衰落,其功率随时延变化呈指数衰减:[0 -8 -16 -24]。 请给出以下结果: A. 收发机结构框图,主要参数设定 B. 误比特率仿真曲线(可假定理想同步与信道估计) 二、系统选择及设计设计 1、系统要求 20MHz带宽实现5GHz频带上的无线通信系统; 速率要求: R=54Mbps; 误码率要求: Pe <=10^ (-5)。 2、方案选取 根据参数的要求,选择802.11a作为方案的基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使实际的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802.11a中对于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编码码率及OFDM子载波数目的确定如表1 所示。

与时延扩展、保护间隔、循环前缀及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相关的参数如表2 所示。 关的参数 参考标准选择OFDM系统来实现,具体参数的选择如下述。 3、OFDM简介 OFDM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信息数据编码后分配到并行的N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每个载波上的调制速率很低(1/N),调制符号的持续间隔远大于信道的时间扩散,从而能够在具有较大失真和突发性脉冲干扰环境下对传输的数字信号提供有效的保护。OFDM系统对多径时延扩散不敏感,若信号占用带宽大于信道相干带宽,则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的频域编码和交织在分散并行的数据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由部分衰落或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数据,可以通过频率分量增强的部分的接收数据得以恢复,即实现频率分集。 OFDM克服了FDMA和TDMA的大多数问题。OFDM把可用信道分成了许多个窄带信号。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 基站的勘测与布局是无线移动网络建设的基础,它不仅体现了网络规划的系统设计水平也决定了今后网络的格局,另外它的好坏决定了网络运行的质量,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对基站的勘测与布局能否掌握,对安装、维护和网络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室外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 1;业务简介 确定基站的初始布局是规划网络的首要工作,具体包括:a、根据频带宽度决定频率复用方式;b、根据容量预测、话务分布、覆盖要求等条件,估算所需基站数量;c、确定基站的理论位置;d、假定基站的有关参数(网络层次结构、发射功率、天馈系统、天线类型、挂高、方向、下倾角等)。 基站勘测是确定基站布局的重要部分,基站的现场勘测包括光测、频谱测量和站址调查。光测,基站周围建筑环境、自然环境,频谱测量;电磁背景环境,站址调查,天线、设备的安装条件,电源、传输供应 2;准备工作 熟悉工程概况,尽量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文件,背景资料现有网络情况,地图,配置清单,准备工具,确保工具可用:数码相机,GPS卫星接收机,指南针,尺子,便携电脑. 3;覆盖要求 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服务质量指标,发射机输出功率,接收机的可用灵敏度,天线的方向性和增益,使用频段,传播环境,分集接收的应用, 4;站址选择 在做好准备工作、了解覆盖要求以后,即可开始选择站址。在确定站址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信息:原有网络情况,人口分布与当地习惯,城市结构及城镇分布,主要街道及其交通流量,山地、湖泊、河流、海岸线,等自然环境,长远发展趋势等. 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 a、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四分之一; b、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C、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二也是为了减少工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梁佳健 学号 11211157 班级通信1107班 第十组 实验一、DQPSK与GMSK信号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GRC的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 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 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 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 AWGN 信道情况下的星座图失真情况 二、实验设备: PC两台、RFX2400 USRP1两台 三、实验内容: 1、了解grc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仿真的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与GnuRadio+USRP的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的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1、DQPSK: DQPSK调制原理就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输入的数字信息,也就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的数据划分为每两个比特为一组,也就就是有00,01,10与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的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制之后的符号星座图的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2、1所示。解调端根据星座图与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数据。 表1 相位转换 调制符号星座图与可能变换路径 2、GMSK: 将基带信号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Minimum Shift Keying)即最小频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的过程教叫做GSM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它具有良好的频谱与功率特性。 高斯滤波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目录 1 概述 2 2 KT106系统技术优势 3 3 系统组成 4 4 传输平台 5 5 组网方式 6 6 设备部署 6 7 系统主要功能9

1概述 长久以来,国内外矿井的无线通讯技术一直停留在窄带低速范围内,普遍存在设备复杂、功能单一、无法复用通道,重复布线的问题。重庆分院在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国内外成熟的Wi-Fi 技术,结合广泛应用的RFID技术,通过技术改进、本质安全设计,开发出了适应煤矿特殊环境的KT106矿井无线通讯系统。 KT106矿井宽带无线通讯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矿井无线传输系统,采用Wi-Fi 与RFID技术相结合,在煤矿井下实现了通过一套系统实现语音和人员定位数据传输。是我院最新研究的产品。突破传统系统结构模式,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共用一套传输线路,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系统网络结构将采用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干的星型结合总线型的网络结构方案,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星型的中心点,基站之间采用串行连接方式。基站同时具有语音通信和定位功能,定位终端包括带定位功能的手机和专用的定位卡两种。系统采用本质安全供电的方式,使设备达到在回风巷道和工作面使用的安全等级和技术要求。 本系统通过配套的管理软件、工业以太网、PBX网关等设备,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矿井工业以太环网为传输主干,无线信号进行空间覆盖的矿井无线通讯系统,使煤矿无线通讯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处于国内外技术领先水平。 本系统是重庆研究院历时5年,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为煤炭行业研制出了能够实现井下无线语音通话功能的最新技术装备,并能够24小时对煤矿出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活动轨迹,是煤矿最新一代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KT106无线通讯系统结构如下: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本文内容:无线通信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实验 一、DQPSK和GMSK信号调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GRC的信号处理模块、流程图及其使用方法了解DPSK、DQPSK调制解调原理了解GMSK调制解调原理观察DPSK、DQPSK信号分别通过 AWGN 信道情况下的星座图失真情况 二、实验设备: PC两台、RFX2400 USRP1两台 三、实验内容: 1、了解grc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仿真的流程中信号调制方式使用DPSK、DQPSK。 2、通过单机实验和GnuRadio+USRP的实验两种实验方式进行仿真。 3、比较同一调制方式,在不同SNR下的误码率,并且分析结果。 4、画出信号通过信道前后的时域波形图、频谱图、星座图、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且分析原因。 5、画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星座图,解释其对于误码率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1、DQPSK: DQPSK调制原理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示输入的数字信息,也就是四进制相位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调制相位:。所以需要将二进制数字序列中的数据划分为每两个比特为一组,也就是有00,01,10和11四种情况,经过差分编码后,分别对应上面的四个相位,其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而调制之后的符号星座图的相位路径转换图如图 2、1所示。解调端根据星座图和载波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数据。 表1 相位转换二进制比特1 二进制比特2 相位11 +/4 01 +3/4 0 0/4 调制符号星座图和可能变换路径 2、GMSK:将基带信号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再进行MSK (Minimum Shift Keying)即最小频移键控调制,从而形成调制信号的过程教叫做GSM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即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调制。它具有良好的频谱和功率特性。 高斯滤波原始数据经过高斯滤波器之后的响应可由下式来表示:其中,调频指数,意味着对应调制数据源,一个码元内的最大相移为。下式为GMSK调制符号表达式。 五、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1、DQPSK实验 1、1单机实验 (1)实验框图: (2)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

无线基站通信设备建设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移动通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手册 目录 前言 一、前期工程规化标准要 1.1 基站机房规化建设要求 1.1.1 基站站址选择 1.1.2 基站机房建设 1.2 铁塔与抱杆规化要求 1.2.1一般要求《YD67》 1.2.2 爬杆 1.2.3 馈线过桥的设计、制造与安装 1.3 基站联合接地系统规化要求 1.4 市电引入及机房配套电源 1.5 出、入基站通信电缆的接地与防雷 二、室设备、线缆安装规化标准 2.1 设备、材料、构配件的检验(开箱检验) 2.2 电缆走道、走线架安装 2.3 机柜、机架安装 2.4 信号线缆头制作,线缆布、放、绑 2.4.1 选用量裁 2.4.2 布放、绑扎 2.4.3 线缆头的制作与连接 2.5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YD5059-98》《强制文》 三、天馈线系统规化标准要求 3.1 天馈线系统电压驻波比 3.2 天线方位角、俯仰角 3.3 天线隔离度 3.4 天线的安装 3.5 GPS天线安装 3.6 室外跳线安装 3.7 馈线布放安装 3.8 避雷器和避雷器托架的安装 3.9 室跳线的安装 四、基站电源系统安装规化标准要求 4.1 供电系统 4.2 电源设备的安装 4.2.1 交直流电源设备安装的特殊要求 4.2.2 蓄电池 4.3 电源线、地线的材料选择及放、绑 4.4 电源线、地线接头制作与连接 五、基站传输设备安装的特殊要求 5.1 机架安装 5.2 电缆布放及成端

(1)光缆尾纤布放 (2)电缆成端和保护 (3)接地(烽火传输设备安装手册的要求) 六、基站监控系统的安装要求 七、直放站安装的特殊规要求 7.1 主机 7.2 天线 八、室分布系统安装的特殊规要求 8.1 主机 8.2 天线 8.3 施主天线 8.4 无源器件 8.5 附件 8.7 标签 九、基站防雷与接地其它规化标要求 (一)其它的要求 (二)YD5104-2003中有关“接地与防雷”的要求 (三)《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的要点 (四)《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管理规定》的要点 十、拆站、搬迁、替换与割接 十一、基站空调设备安装与试机 十二、标签部分规化标准 十三、紧固件及安装 十四、基站子系统主要设备开通、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检查 十五、局房核心网元设备(含配线架)扩容工程的特别注意事项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和基站建设的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为实现监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通信工程设计、监理和工程验收的相关规或暂行规定:省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国主要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施工安装手册和本公司多年监理工作经验,汇编了本标准。文中被引用的文件将在段尾以简称加以标注,其中属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容将用黑体字;从《YD》类文件中引用的容用宋体字;其它的采用仿宋体。本手册供本公司监理工程师从事无线基站设备及传输、电源等配套设备安装工程监理使用,作为质量控制点和监督检查依据;也可供管理部门检查质量时使用。其中,《强制性条文》是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容,必须严格执行。 本文件尚未涉及的项目及指标要求,应参照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规书要求执行。本文件与国家新标准和规相矛盾时,应执行国家新标准和规的规定。 为了使用方便,编者按类加了标题。 本文引用的主要国家规、规定有: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信息工程部分) 下简称《强制文》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YD/T5104-2003)

无线基站工程设计勘察细则-山东邮电院

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无线基站工程设计勘察细则 文件编号:SPTPDI/WI 07-02 版本:A 受控状态:□是□非 受控号: 编制:陈勇 批准:韩炳忠 生效日期:20XX年2月25日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职责 (1) 4、资格 (1) 5、工作程序 (1) 5.1勘察准备 (1) 5.1.1勘察资料准备 (1) 5.1.2勘察工具及用品 (1) 5.1.3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2) 5.2实施勘察 (2) 5.2.1勘察碰头会 (2) 5.2.2新建基站勘察 (2) 5.2.2.1新建铁塔 (2) 5.2.2.2确定机房和设备的安装位置 (2) 5.2.2.3相关配合问题 (3) 5.2.3扩建基站勘察 (3) 5.2.3.1现有铁塔 (4) 5.2.3.2现有机房设备安装情况 (4) 5.2.4勘察总结会议 (5) 5.3勘察报告 (5) 5.4有关说明 (5)

1、目的 为无线基站工程设计现场勘察提供指南,确保勘察结果满足工程设计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移动通信、无线寻呼、无线市话、微波传输等无线基站新建或扩建工程设计的勘察控制。 3、职责 所主管或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人员实施现场勘察。 4、资格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助理工程师资格,同时参加工作两年以上。 5、工作程序 5.1 勘察准备 5.1.1勘察资料准备 (1)项目负责人(所主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勘察人员对工程建设规模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认识,确定勘察范围及内容。 (2)收集原始设计文件(扩建基站),相关机房平面图,军用地图(1:5万)等资料。 (3)勘察报告记录专用纸,勘察工作备忘录。 5.1.2 勘察工具及用品 (1)测量用GPS、罗盘仪、7.5m钢卷尺、30m皮卷尺,相机、胶卷、电池等。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无线语音通信系统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信息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科技技术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人们对操作简单、体积小巧、功能强大、携带方便的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钟爱,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无线语音通信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变革和发展,无线语音通信技术逐渐取代有线语音通信技术,因此无线语音通信成为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最光明的领域之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无线语音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当中逐步得到应用,无线语音通信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遥控/遥测、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无线语音通信传输技术具有成本低、无需通讯电缆、不受应用环境限制、组态灵活、重构性强等优点,这使得无线语音通信技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选题的意义: 当代科学技术日益向高速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制造业和通信业的设备除了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外,还可以相互之间连接,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相互联机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式就是无线语音通信。与有线语音通信方式相比,无线语音通信具有一系列优点,架设周期短,架设方便,通话质量好,保密度高等等优点。过去的无线数据传输产品需要较多的无线电专业知识和价格高昂的专业设备,而且传统的电路方案不是电路繁琐就是调试非常困难,所以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和新产品的开发。nRF2401系列高速单片无线收发芯片为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因为采用了低发射功率和高接收灵敏度的设计,因而可以满足无线管制要求,而且使用无需许可证,是目前低功率无线数据传输的最理想的选择,可广泛用于遥控装置、工业控制、无线通信、电信终端、车辆安全、家庭自动化、报警和安全系统等等方面。本项目依照实验的目的和无线语音通信的优点,考虑各种情况和使用环境的不同,通过对多种芯片进行认真选择比较,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思考,最终本

无线通信基站勘查设计要点

无线通信基站勘查设计要求 无线网络勘察是对实际的无线传播环境进行实地勘测和观察,并进行相应数据采集、记录和确认工作。无线网络勘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无线传播环境情况、天线安装环境情况、以及其它共站系统情况,以提供给建设单位及网络规划单位相应信息。 一、 勘查准备工作 1.首先明确工程项目组成员。在获得设计委托后,项目组认真阅读领会,项目 负责人制定勘察计划,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项目的特殊性,提出重点勘察内容。 2.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相关地图、规划站表、调查表格等)。 3.应准备的工具: (1)GPS:用于测量基站经纬度、海拔。 (2)指北针:测量基站机房及建筑物的方位,天线方向等。 (3)钢卷尺:用于测量机房及室外天面尺寸,绘制机房平面及天面图。 (4)数码相机:用于拍摄基站室内室外设备、环境照片。 (5)室外测距望远镜 (6)室内测距仪 (7)笔记本电脑 (8)配备相关勘查记录表格。 4.根据各地区基站规模和地理位置制定勘查计划及合理的勘察路线。 5.与相关的建设单位、配合人员、维护人员取得联系,确保勘察顺利可行。 二、 勘察作业流程 无线通信基站勘察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 勘察步骤及内容 1.基站选址 基站站址的选定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站选址的原则如下: (1)以规划的形象站址为主要依据,站距不应过大或过小,满足网络规划的 要求,并结合交通、城市规划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注意,4G新建基站 与规划站址偏差应小于50m。 (2)选择站址时宜避免几个基站覆盖的重叠区位于移动用户集中的地区。 (3)站址选择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 站和具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企业附近设站。不宜 在电力传输线附近设站。 (4)基站的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 筑物阻挡。 (5)站址宜选在有可靠电源和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以利用的地点。如

无线通信设计实习报告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2013届顶岗实习 总 结 报 告 班级: 学号: 企业老师: 指导教师:

前言 (1) 一、实习概况 (1) 1.1实习目的 (1) 1.2实习具体事项 (1) 二、实习单位简介 (1)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3) 3.1实习内容 (3) 3.2实习过程 (3) 3.2.1具体工作 (3) 3.2.2参与企业文化活动 (4) 四、总结 (5) 五、参考资料 (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得发展,近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发展运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无线通信的发展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提供普通的电话业务功能,并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功能,满足客服的需求。 图1.无线通信天线 一、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毕业之前的一个综合性实习,经过两年来系统的通信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无线通信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习希望能够使理论和实践进行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实习具体事项 实习对象:2013届福建信息职业技术电子工程系通信技术学生 实习地点: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园C区25栋楼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2013年1月7日至2013年7月6日 二、实习单位简介 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网络建设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通信网络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咨询、建设管理;通信信息化工程承包、设计、监理、软件开发。目前,公司业务已涉及北京、内蒙、吉林、山西、山东、江苏、上海、四川、重庆、湖北、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试题编号D 单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 姓名刘希胜 姓名朱梅冬 姓名张静

目录 一.摘要和关键词 (3) 1.摘要 (3) 2.关键词 (3) 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3) 1.Abstract (3) 2.Key Word (3)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4) 1.设计任务 (4) 2.设计要求 (4) 2.1基本要求 (4) 2.2发挥部分 (4) 3.说明 (4) 4、评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方案比较与论证.. (4) 1.调制方式选择 (4) 1.1调幅方式 (5) 1.2调频方式 (5) 1.3调相方式 (5) 2.调谐方式选择 (5) 2.1电压调谐方式 (5) 2.2 PLL频率合成方法 (5) 五.系统设计 (6) 1.系统简介 (6) 2、发射机电路 (6) 3、锁相环电路 (7) 3.1本振部分 (7) 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8) 4、接收机电路 (10) 六、系统的组装与测试 (10) 1.系统的组装 (10) 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0) 2.1测试仪器 (10) 2.2锁相环的测试 (11) 2.3发射机的调试 (12) 2.4接收机的调制 (12) 2.5 联机调试连接图 (12) 七、参考文献: (13)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报告 一.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 本单工无线呼叫系统以MC2833组成的单片调频发射系统作为主站,采用以MC3362作为核心的单片调频接收机作为从站,并且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提供高精度的本振。电路能较小失真的传输语音和输入波形信号,具有很高的带负载能力,由于增加了一些小的端子,不仅实现了题目的基本要求,也使得连接变得简单,并且性能稳定。 2.关键词 频率合成器,调频接收机,发射机 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1.Abstract In the design,MC2833 and MC3362 is applied as the transmiter and receiver,respectivelly .Meanwhile,the frequency synthesizer PLL is employed to implement local oscillator with high stability .Circuit can light distorted transmission pronunciation input and wave form signal .Except this ,the ability of leading load is very high,.As we increased some little terminals on it, this make it simple to connect to. And the performance is steady. The design basic targets demanded are ideally realized. 2.Key Word frequency synthesizer,transmitter,receiv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