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中毒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河豚毒素中毒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急诊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口唇麻木,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疾病介绍:河豚鱼(PUFFER FISH)在我国产于沿海及长江下游,有很多品种,每种含毒多少及部位不完全一样,一般地说,河豚鱼的卵巢,睾丸,皮,肝及鱼子均有剧毒,以冬春之交生殖繁育时期毒性最强,少数品种肌肉也含强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并无关系,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主要是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毒素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最后使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症状体征:一般在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发病,首先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便血,并伴全身不适,口唇、舌尖及指端发麻,以后全身麻木,四肢无力,眼睑下垂,行走困难,肌肉软瘫,痛觉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呼吸浅而不规则,随后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最后呼吸麻痹。

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

1、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2、开始可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3、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化验检查: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鉴别诊断:1.有进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时内发病,同食者也有类似症状出现;2.典型的临床表现;3.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4.动物试验: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内,于注射后1/2、1、3、7小时分别观察其中毒现象,可作确诊及预后诊断。

一般可确诊。

并发症:最后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出现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如不积极救治,常可导致死亡。

治疗用药: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

河豚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丛蕾;王锡昌;刘源;卢瑛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9(030)019
【摘要】河豚毒素是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之一,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在众多河豚毒素的检测技术中,免疫检测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河豚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327-330)
【作者】丛蕾;王锡昌;刘源;卢瑛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
海,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4.7
【相关文献】
1.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陈婧;郭爽
2.河豚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陈清爱
3.河豚毒素的样品前处理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方国锋;王锡昌;陶宁萍;辛少平;卢瑛
4.猪α冠状病毒免疫机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王烁程;张林波
5.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J], 钟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周晓翠;谢光洪;刘国文;李妍;王帅玉;王照鹏;孔涛;宋文学;王哲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8(035)007
【摘要】河豚毒素是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强海洋神经毒剂.由于其在医学,军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作者对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周晓翠;谢光洪;刘国文;李妍;王帅玉;王照鹏;孔涛;宋文学;王哲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
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
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
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4+4
【相关文献】
1.河豚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陈清爱
2.河豚毒素中和性单抗的制备、鉴定及TTX检测方法的建立 [J], 郭建巍;王珍光;张云;张雅芳;赵强元;马聪
3.河豚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J], 曹爱英;吴成业
4.河豚毒素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王健伟
5.河豚毒素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J], 董雪;钟青萍;黄安诚;雷红涛;孙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陈婧;郭爽【摘要】对检测河豚毒素的主要方法包括生物检测方法、理化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传感器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小鼠测定法是河豚毒素检测的标准方法;理化检测法方法准确,但是对设备要求高,前处理严格;免疫学方法费用较高;传感器方法是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各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河豚毒素检测时应根据要求选择方法。

%The main detection methods of Tetrodotoxin was expounded and compared, including bi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detection method, immunology method, sensor method. Using the mouse to test the TTX was the standard metho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 method was accurate, but the equipment requirement was high, and the pre-treat-ment was strict. The immunological methods cost highly. The sensor method was a new method, need further improved. All kinds of detection method ha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detection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61-63,85)【关键词】河豚毒素;检验方法;生物测定法;理化方法;方法对比【作者】陈婧;郭爽【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葫芦岛 1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03河豚味道鲜美,享有“鱼中之王”的美誉,但是野生河豚的某些器官,如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头等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这种毒素加热不分解。

河豚毒素及石房蛤毒素拮抗剂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及石房蛤毒素拮抗剂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及石房蛤毒素拮抗剂研究进展
刘力娟;马学斌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3(019)016
【摘要】河豚毒素(TTX)和石房哈毒素(STX)均是剧毒的非蛋白毒素,极微量即可置人于死地.TTX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肝、脾、眼球和血液内;STX主要来源于海洋或淡水中的某些有毒藻类,并通过食物链蓄积于贝类蟹类等水产品中.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了这两种毒素的理化性质及中毒机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两种毒素的拮抗剂,如单链抗体片段、人造雪卡毒素、4-氨基吡啶及其衍生物、新鲜余甘果汁及S-P剂、新斯的明和东莨菪碱等.
【总页数】3页(P2901-2903)
【作者】刘力娟;马学斌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48;海军总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北
京,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5
【相关文献】
1.石房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J], 孙丹;袁宏球
2.石房蛤毒素结合靶点的研究进展 [J], 周蓉;欧阳生群;王梁华;焦炳华
3.河豚毒素(TTX)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构效关系及与石房蛤毒素(STX)的比较研
究 [J], 陈常英;丁晓琴;潘心富;李玉林
4.石房蛤毒素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卡的应用研究 [J], 黄奕雯
5.河豚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的中毒与防治 [J], 宋蔚忠;顾杜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

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

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引言: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到所有死亡原因的32%。

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因为河鲀毒素被认为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本文将针对河鲀毒素的性质、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

一、河鲀毒素的性质河鲀毒素,又称为河豚毒素,是一种富含三环容环戊烯类化合物的神经毒素。

河鲀毒素主要存在于河鲀的皮肤、内脏和生殖器官中,作为一种天然毒素,它是河鲀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河鲀毒素的主要成分是河鲀肝脏内的一种叫做特瓦鲁氏毒素的物质,它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致死。

二、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河鲀毒素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三、最早关于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日本研究人员在对临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摄入了河鲀或其制品。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河鲀毒素的痕迹,这引起了他们对于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兴趣。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河鲀毒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实验室动物研究发现,河鲀毒素能够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包括心肌细胞损伤、血管内皮损伤、血压升高等。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类病例研究也发现,在食用河鲀后,患者出现了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进一步分析发现,河鲀毒素的神经毒性可能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有着密切的联系。

河鲀毒素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河鲀毒素药学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黄海枫孙桂清夏鑫郗艳娟闫丽来源:《河北渔业》2021年第12期摘要:河鲀毒素是从河鲀卵巢、肝脏分离出来的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广泛分布于海洋类及陆生动物中。

河鲀毒素具有神经通道阻断作用,作为生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的有用工具,河鲀毒素受到了极大的实验关注。

本文综述了河鲀毒素的基本性质、药用机理以及河鲀毒素在药用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河鲀毒素;作用机理;药学应用人类对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展开研究已历百年,自1909年日本学者田原良纯从河鲀鱼中提取得到粗品河鲀毒素[1]以后,TTX的多种临床应用应运而生,有关药用开发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很多旨在医药开发上的研究报道相应发表。

在临床应用上涉及到内科、外科、皮肤科和眼科等多种医用领域。

到20世纪50年代,TTX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扩大,除了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瘙痒、阳萎、遗尿、破伤风、百日咳、气喘、头痛等之外,也可以用作镇痛药来代替吗啡、杜冷丁、阿托品和南美简箭毒等,并且在神经痛的治疗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因此河鲀毒素在镇痛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就河鲀毒素的基本性质、药用机理及镇痛作用进行综述。

1 河鲀毒素的基本性质河鲀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过氢喹啉类毒素,白色晶体,无臭无味,分子式为C11H17N3O8,分子量为319.27,拥有一个碳环、1个胍基、6个羟基,C-5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的分开的环[2],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TTX易溶于酸性水或醇溶液,几乎不溶于其他溶剂。

在碱水溶液中易分解,于90~100 ℃ 5%的KOH溶液中可分解为黄色结晶2-氨基-6-羟甲基-8-羟基-喹唑啉[3]。

最初,人们认为TTX只存在于鲀科鱼类的卵巢、肝脏和皮肤中,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TTX广泛存在于其他海洋和陆地动物中,如贝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4-6]。

河豚毒素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生态作用研究进展王晓杰;于仁成;周名江【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29)9【摘要】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取名于河豚鱼,最早从河豚鱼中分离纯化.自1964年河豚毒素化学结构被阐明以后,河豚毒素研究得到了生物学家、毒理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河豚毒素具有许多天然同系物.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一系列不同进化水平的海洋生物和少量的两栖动物体内.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可能具有防御、捕食及信息传递等生态作用,毒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其生态作用密切相关.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物对河豚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生物体内存在河豚毒素结合蛋白或生物自身具有独特的钠离子通道结构有关.重点针对河豚毒素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河豚毒素的耐受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河豚毒素生态学研究及河豚毒素中毒事件的防范提供科学资料.【总页数】8页(P5007-5014)【作者】王晓杰;于仁成;周名江【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Q178【相关文献】1.植物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及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J], 平晓燕;王铁梅2.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对腹泻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王巍;崔立红3.动物携带河豚毒素的分子机制与生态作用 [J], 苏捷;姜琳琳;吴靖娜;王茵;张农4.动物携带河豚毒素的分子机制与生态作用 [J], 苏捷;姜琳琳;吴靖娜;王茵;张农;5.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在疼痛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李崴;姜晓钟;赵云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豚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醉 、肿 瘤细胞 的抑制 及戒 毒等 方 面 ,因而具有较 大
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 表现为毒性下降) ,对其定 量 检验 的难度增 大 。
2 河豚毒素的药理作用
河豚毒素 比可卡因的麻醉作用强 1 6万倍 。河 豚毒素是选择性极高的快速 N a 通道 阻断剂,因 而可以阻止神经、肌 肉产生兴奋活动,导致神经麻 痹【 。其药用机理是 :河豚毒素通过分子 内胍基 2 】 与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上的羧基 ( O )之间 C O一 的相互吸引,阻止钠离子正常进入细胞 ,阻断神经 传导 ;但河豚毒素具有高度选择性 ,钾离子通道完
了有毒的贝类积累所致 ,这为河豚毒素的提纯增加 了难度。在海水河豚鱼和淡水河豚鱼体内都有河豚
毒素 ,且淡水河豚鱼体内的毒素成分更为复杂,石 房蛤毒素为其主要毒素 ,并且还存在着其它毒素。
如在泰国的淡水河豚鱼体 内就分离出复杂的石房蛤 毒素及衍生物 no SX等 ,从孟加拉国淡水河 e— T ¨
全不 受影 响 ,因而导致 细胞 内的钾 、钠离子 数量失
的市场前景。目前 ,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提取工 艺 已十分 成 熟 ,提取 纯 度 达 到 9 % 以上 ;河 豚 毒 9 素的人工合成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可单纯通过化学 方法完成外消旋结构及中间体的合成 。
1 河豚 毒素的理化性质
收稿 日期 : 060 -7 20 -30
作者简介 : 桂英爱 (9 7一) 16 ,女 , 副研究员。E—m i:y gi @sh o al i a9 o m cr n 9 n
维普资讯
18 3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2 2卷
它致死性物质区分开。从 18 98年开始 ,K gr ou e等 提出并改进以来 ,组织培养法被广泛用于直接测定 微生物发酵液中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 ,减少了很多 不必要 的分离提取过 程 。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 检测法是 国外普遍采用的测定河豚毒素及衍生物的 方法 ,用这种 反相离 子对高 效液相 色谱 技术 , J

宁波市场鲜活海产品河豚毒素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宁波市场鲜活海产品河豚毒素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典型的神经Na+通道阻断剂,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TTX 在有机酸条件下理化性质比较稳定,经日晒、盐腌和烹调加工毒性无明显变化。

如对含TTX高的海产品加工处理不当,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及致残、致死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研究发现TTX不仅存在于豚科鱼类中,在贝类、蟹类、章鱼、蝾螈和线虫等生物体内也发现了河豚毒素。

我国沿海地区因食用海水产品而发生TTX中毒时有发生,除河豚鱼中毒外,织纹螺中毒、烤鱼片中毒也与TTX有关。

为此对宁波市场销售的主要鲜活海产品TTX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进行风险评估。

1、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取宁波市6个区28个菜市场和超市作为监测点,每月抽取当月市民消费量较大的鲜活海产品,测定TTX含量,以分析海产品TTX阳性检出率和含量的季节变化、区域特点、种群规律,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 2 方法TTX检测采用间接竞争定量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试剂盒(ELISA-kitforTTX)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卫食品卫生科技公司联合生产,每批随机抽取5份样品留样进行LC-FLD和LC-MS方法验证。

1. 3 风险评估参照目前河豚鱼TTX含量通用评价标准:低于10mU/g为无毒、低于100mU/g为弱毒、低于1000mU/g为强毒、大于1000mU/g为剧毒。

本研究认同海产品可食部分TTX含量不超过10mU/g者为安全。

检测结果均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估。

1. 4 统计分析检测结果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表格制作,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 1 海产品TTX阳性率采用LC-FLD和LC-MS方法验证,验证结果符合率为9000% (54/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江 三 鲜 ” 之 首 。但 河 豚 大 都 含 有 河 豚 毒 素 长 ( t dtx , I , 素集 中于 卵巢 、 脏 、 tr o i r’ 毒 e o o n rx) 肝 肾脏 、 血 液、 眼睛 、 鱼鳃及皮肤 中。河豚毒素 比较稳定 , 用盐腌 、 日晒 、 一般加热烧煮等方 法都 不易消除 。19 年 我 国 90
通讯作者 : 萍 , ( )副教授。 钟青 女 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l




r◆


f◆

| l◆

J ¨
◆ 【

1 - j
推理 。 不但能够对方便食 品评级进行科学地分类 、 分级
及应用等几个方面做 了较详 细的阐述 , 为河豚毒素的进 一步研 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河豚毒素 ; 性质; 作用机 制; 测 ; 检 应用
’KE D U ’HE S l ’ I TUDY ETRODOTOXI l OF T N
LUY n t gL I og t , H N ig p g I a-i , E n-a Z O GQn - i n H o n ( o ee f od c n eSuh hn gi l rl n esyG agh u 6 2 G agog C i ) C lg o i c ,ot C ia r ut aU i r t, unzo 1 4 , und n, h a l oF S e A c u v i 5 0 n A s atTt dt i(T io e f e et nw m r eoi . ia i nuo x wt vrs ogo— bt c:e o o xnT X)S n ot bs k o n ai t n I S k d f ert i i y t n t r r o h - n x st no o n h e r x
出 台的《 水产 品卫生管理办 法》 明文规定 : 河豚 鱼有剧 毒, 不得 流入市场 。
河豚毒 素 的化学研 究始 于 10 ,9 4年 以后 9 9年 16 由 Wo d ad测 定 了 r ’ ow r r x的结 构 ,9 2年 K si 采 I 17 i 等 h
用化 学方法成功合成 了河豚毒素 。河 豚毒素分子式为
评价 ,合理地解释不 同条件属性在方便食 品评级 中的
【] G eo S Ma r z, . n lwnk, R uha poi tnb 3 rc, . t a o B a dSo isiR. o g p r mai y az x o dmiac ltn 【1 nen t nloma fne i n ytm , o nn er ai s J. trai aju l o tl e t s s e o I o i lg s e
河豚 的鱼 肉觯嫩 味美 , 带有 肉刺 的鱼 皮 , 质浓 胶 厚, 食之黏 口, 味觉美感远胜于鱼翅 、 海参 , 因此被誉 为
毒素 的性 质 、 来源 、 作用机 制 、 检测方 法 以及应 用等几
方面进行较详 细的阐述 ,为河豚毒素 的进一步研究提 供理论 参考 。
1 河豚毒素 的结构与性质
20 。7 2 : 5 — 7 0 2 1 ( ) 13 1 1
作用 , 而且规 则数量较少 。 这样的一 种偏好 表示规则对
于方便食品评级相关 的各方来说更易理解 ,能够为方
河豚毒素是一种弱碱性动物生物碱 ,为非蛋 白质 神经毒素 。 目前对河豚 毒素的研究较深入 , 本文对河豚
C。 。 ,8 。 O, H N 分子量为 3 9 7 分子 主要 由 3 1. 。 2 个氮原子组 成, 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 特殊 的结构 。 其结构特征如图
1含有 1 , 个碳环 , 个胍基 , 个羟基 , C 和 C 0 1 6 在 一5 一1
维普资讯
- —
1 56
第 第期 卷
2 9 2
。 。
骚 篱羿发 鹱 器嘲
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刘燕婷 , 雷红涛 。 青萍 钟 ( 华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4 ) 16 2
摘 要 : 毒素是 河豚 中的有毒物质 , 河豚 是毒性很 强的神经性毒 素。对河豚毒素 的性质、 来源、 用机制、 作 检测方法以
me h n s ,h ee t nmeh da dt ea p iain p o i n h h o yb ss o t e u t e su yo rr c a im t ed tci o to n h p l to , rvdigt et e r a i fr h f rh r t d fr x. c K e r s tto oo i ; r p ry f n t nme h n s d tc inmeh d a pia in ywo d :er d txn p o e t; u c i c a im; ee t t o ; p lc t o o o
作者简介 : 刘燕婷(9 2 ) ( )在读硕士 , 1 8一 , 汉 , 女 研究方向 : 微生物资源
开发与利用。
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分开的环。 有专家将其称为 “ 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 ” ,也是世界上最致命 的毒 药之一 。1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 1 氰化物 的 1 g g 万倍 。
iiy I hip p r s mea p cso tto oo i ct.nt s a e ,o s e t fer d t xnweei to u e s c s h h r ce sis teo gn,h u c in r n r d c d,u ha t ec aa tr t , r i tefn t i c h i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