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五种植物表型可塑性及解剖特征对不同海拔的响应

合集下载

五种高山植物的个体生长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

五种高山植物的个体生长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

五种高山植物的个体生长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09(027)006【摘要】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天然高山雪床,沿着融雪从早到晚的顺序设置3个融雪梯度部位,并对每个梯度部位的环境因子和5种典型植物的个体生长特征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3个梯度部位间的融雪时间、土壤含水量和地表温度日较差有显著不同,而土壤营养成分(总N、总P、总K、可溶性的N、P)及pH无明显变化.根据个体生长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趋势,5种植物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包括黑褐穗苔草(Carex atrofusca subsp. minor (Boott) T. Koyama)和西北黄芪(Astragalus fenzelianus Pet.-Stib.),其株高、单株叶数、单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随融雪的推迟而增加;第2类包括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 tubiformis (Klotz.) Tsoong)和川西小黄菊(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 ex Shih.),其个体生长随融雪的推迟而下降;第3类包括长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longifolium Ling),其个体生长特征基本不随融雪时间而改变.【总页数】8页(P629-636)【作者】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内江师范学院化生系,四川内江,64111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12~+.2【相关文献】1.几种高山牧草间的联结性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 [J], 陈文年;张轩波;卿东红;吴彦2.城乡梯度上一年生杂草叶片氮磷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氮磷的关系 [J], 段秀文;蔡北溟;陈晓双;崔易翀;达良俊3.3种高山植物的物候和种群分布格局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 [J],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4.融雪期季节性冻土湿度变化对融雪洪水的影响 [J], 王荣军;刘志辉;李诚志;胡铭;张文娜5.高山草甸群落生物量在融雪梯度上的变化 [J],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遥感植被制图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遥感植被制图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遥感植被制图
王宝荣;朱翔;杨树华
【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2001()z1
【摘要】云南省丽江县的玉龙雪山海拔高度5596m,是金沙江流域(云南部份)第一高峰,云南第二高峰.紧靠其西侧的金沙江江面海拔1750m,两者水平距离约12km,相对高差3846m,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对玉龙雪山植被,曾有研究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4].但因技术的限制,植被制图则不够理想.云南多高山峡谷地貌,交通落后,经济欠发达,植被调查的空白地区较多,加之山地植被类型的交叉、镶嵌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应用遥感(R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植被制图,并作了方法上的探讨. ……
【总页数】4页(P39-41)
【作者】王宝荣;朱翔;杨树华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34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34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56
【相关文献】
1.关于核准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向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 [J], ;
2.党旗在玉龙雪山飘扬--丽江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实施"云岭先锋"工程[J],
3.玉龙雪山守护神云南森林总队丽江支队扑火七战七捷纪实 [J], 张立利;李宗荣
4.你在我心中留下永恒——踏访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随笔 [J], 李健
5.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发生山体岩石崩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龙雪山土壤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研究

玉龙雪山土壤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研究

玉龙雪山土壤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研究郭琳娜;何忠俊;龙兴智;王健中;王立东;李成学【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09(040)009【摘要】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为指南,对位于滇西北地区玉龙雪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典型土壤剖面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土为主,海拔由低至高,土壤质地由粘土、壤质粘土逐步过渡到砂粘土、砂壤、壤土;土壤CEC值在1.96~69.59cmol·kg-1之间,且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以腐殖质层最明显;土壤游离铁含量为2.17~31.15g·kg-1,活性铁含量为0.15~6.35g·kg-1,铁游离度为19.89%~59.48%,铁活化度为5.02%~62.20%.由于受母质类型的影响,土壤铁游离度和活化度均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规律.参考玉龙雪山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土壤发生特性,将其土壤垂直带谱结构划分为:常湿雏形土(海拔3400~4200m)、湿润铁铝土(海拔2700~3400m)、湿润雏形土(海拔2500~2700m)、湿润铁铝土(海拔2500m以下).【总页数】7页(P1177-1183)【作者】郭琳娜;何忠俊;龙兴智;王健中;王立东;李成学【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丽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丽江,674100;迪庆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迪庆,674400;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5.2【相关文献】1.蓝山县山地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J], 李军;张杨珠;赵荣进;李菲2.蓝山县山地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J], 李军; 张杨珠; 赵荣进; 李菲3.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J], 盛浩;周清;黄运湘;廖超林;张杨珠4.定边县板凳滩移民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J], 杨晓武;李新平5.南方石灰岩土壤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J], 袁红;谢红霞;罗兰芳;黄运湘;张杨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玉龙雪山川滇高山栎生理生化特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云南玉龙雪山川滇高山栎生理生化特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云南玉龙雪山川滇高山栎生理生化特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黄晓霞;冯程程;姜永雷;唐探;程小毛【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以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 A1:2750 m, A2:2900 m, A3:3050 m, A4:3200 m, A5:3350 m, A6:3500 m)的川滇高山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讨了该树种适应垂直气候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

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川滇高山栎叶片各生理指标呈非线性变化。

在较低海拔点(2750 m)及较高海拔点(3500 m)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而在中间海拔点(3200 m)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在海拔3050m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脯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 SOD、CAT、 APX)活性等指标均处于最低水平,而当海拔超过或低于3050m时,其值都有所增加。

海拔3050 m是川滇高山栎的最适生长区域,光照充足,叶绿素含量较多,生长较快,膜脂过氧化程度轻;在低海拔区域,由于光照不足或人为破坏,导致其生长较缓慢;在高海拔区域,虽然该物种能通过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和可溶性细胞代谢物质的调节形成一定的生态适应,但随海拔的进一步增加(3500 m),由于低温、大气稀薄或强的紫外辐射等不利环境的加剧,植株体内的抵御能力有限,亦限制了川滇高山栎的生长发育。

该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地区川滇高山栎天然林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Taking Quercus aquifolioides, which grown at different altitude gradient ( A1: 2 750 m, A2: 2 900 m, A3: 3 050 m, A4: 3 200 m, A5: 3 350 m, A6: 3 500 m) of Nature Reserve in Yulong Snow Mountain as the main materials, the main physiological and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studied 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responses to changes of vertical climat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re was nonlinear variation in the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in leaves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low (2 750 m) and high altitude (3 500 m), while increased at the middle altitude (3 200 m) .In addition, it was not only the content of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s (MDA), proline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but also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 (SOD, CAT and APX) reached to the lowest level at the 3 050 m altitude, while the values of these indicators were increased at oth-ers altitude.In conclusion, the 3 050 m altitude was an optimum zone for the growth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as a re-sult of sufficient sunlight , mor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 faster growth and lower level of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At the low altitude, the lack of sunlight or man-made destruction resulted the slower growth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At the high altitude, although the Quercus aquifolioides could form certain ecological adaptation by increasing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regulating the soluble cell metabolism substance ,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were limited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altitude ( reached to 3 500 m)for the seriously adverse environment, such asthe low temperature , thin atmosphere and stro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support to protect the natural Quercus aquifolioides forest of Southwest China .【总页数】7页(P1-6,24)【作者】黄晓霞;冯程程;姜永雷;唐探;程小毛【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8【相关文献】1.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生活型海拔梯度特征 [J], 杨朗生;刘兴良;刘世荣;潘红丽;冯秋红;李迈和2.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J], 刘兴良;刘世荣;宿以明;蔡小虎;马钦彦3.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的海拔梯度特征 [J], 刘兴良;贾程;何飞;蔡小虎;潘红丽;马文宝;冯秋红;姬慧娟4.川滇高山栎光合特性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 [J], 宁朋;王菲;程小毛;黄晓霞5.基于AFLP的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遗传多样性分析 [J], 程小毛;李响;姜永雷;黄晓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西北玉龙雪山急尖长苞冷杉不同海拔的生理特性变化

滇西北玉龙雪山急尖长苞冷杉不同海拔的生理特性变化

滇西北玉龙雪山急尖长苞冷杉不同海拔的生理特性变化黄晓霞;唐探;姜永雷;程小毛【摘要】对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3100、3250、3400、3550、3700 m)梯度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var.smithii)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分布于海拔3100~3800 m,不同海拔种群抗氧化酶 APX 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 SOD、CAT活性在海拔3100~3550 m条件下并无显著变化,而当海拔上升到3700 m时,MDA含量、抗氧化酶SOD、CAT、APX活性以及游离脯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海拔;此外,在海拔3550 m环境下,急尖长苞冷杉叶片MDA含量、游离脯胺酸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都处于最低水平;海拔3550 m环境因子最适宜于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而较低海拔或较高海拔环境均不利于该植物的生长;当海拔上升到3700 m时,植物体内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能力显著增强,以应对高海拔的逆境胁迫。

%Deter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some to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ofAbies georgeivar.smithii at different altitudes (3100m, 3250m,3400m,3550m,3700m) of Yulong Snow Mountain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activities of ascorbate peroxidase(APO) an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in leaves ofA. georgei var.smithii from different altitude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 CAT had no evident difference in the leaves from the altitude of 3100 - 3550m, however, MDA content,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ses (SOD, CAT, APX), the free proline and soluble protein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s in the leavesfrom altitude of 3700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s. The content of MDA, soluble sugar and free proline in leaves ofA. georgei var. smithii was the lowest at the altitude of 3550m.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A. georgei var.smithii grows well at altitude of 3550m.【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急尖长苞冷杉;抗氧化系统;海拔;生理特性;滇西北【作者】黄晓霞;唐探;姜永雷;程小毛【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3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内在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玉龙雪山上有哪些特色的动植物物种

玉龙雪山上有哪些特色的动植物物种

玉龙雪山上有哪些特色的动植物物种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动植物物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玉龙雪山上的特色植物。

高山杜鹃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它们在雪线附近顽强生长,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高山杜鹃适应了寒冷的气候和高海拔的环境,其花朵通常较大且颜色鲜艳,为白雪皑皑的山脉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雪茶也是玉龙雪山上的珍贵植物。

这种植物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

雪茶生长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山上,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清热解渴、醒脑安神等有着一定的功效。

玉龙雪山还生长着许多珍稀的中药材,如虫草。

虫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需要在特定的海拔、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才能生存。

在动物方面,玉龙雪山拥有众多独特的物种。

滇金丝猴就是其中的明星物种。

它们有着美丽的外观,嘴唇宽厚,毛色呈黑白相间。

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

它们在玉龙雪山的森林中穿梭,依赖着丰富的植被资源生存。

玉龙雪山还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其中,血雉是一种颇具特色的鸟类。

血雉的羽毛色彩鲜艳,头部和颈部为红色,翅膀和尾巴则呈现出多彩的斑纹。

它们在山林间觅食,为雪山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此外,玉龙雪山上还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如松鼠。

它们灵活地在树枝间跳跃,寻找着食物。

玉龙雪山上的动植物物种之所以独特且珍贵,与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高海拔、低温、强风等极端环境,使得能够在这里生存的动植物都具备了特殊的适应能力。

然而,玉龙雪山的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旅游开发、过度放牧等,都可能对这里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雪线上升,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为了保护玉龙雪山上这些珍贵的动植物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对玉龙雪山的保护和管理,限制旅游活动的规模和范围,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和面临的威胁,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玉龙雪山的地质特征有何独特之处

玉龙雪山的地质特征有何独特之处

玉龙雪山的地质特征有何独特之处玉龙雪山,这座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的壮美山脉,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探索欲望。

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地球演化历史的生动见证。

从宏观上看,玉龙雪山的山体轮廓犹如一条巨龙腾飞,气势磅礴。

其主峰扇子陡海拔高达5596 米,终年积雪不化,宛如一顶洁白的皇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种雄伟壮观的景象,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所造就的。

玉龙雪山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板块运动的强大力量使得这里的地壳不断抬升,逐渐形成了高山峻岭的地形。

这种地壳运动的痕迹在玉龙雪山的山体结构中清晰可见。

从岩石类型来看,玉龙雪山主要由石灰岩、玄武岩和花岗岩等多种岩石构成。

石灰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如溶洞、地下河等。

而玄武岩和花岗岩则赋予了山体更加坚固和稳定的基础。

在玉龙雪山的山坡上,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地层褶皱和断裂现象。

这些褶皱和断裂仿佛是大地的伤疤,记录着地球内部力量的激烈博弈。

地层的褶皱使得岩石层呈现出波浪状的形态,而断裂则导致岩石的错动和位移,形成了陡峭的悬崖和深谷。

冰川作用也是玉龙雪山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海拔和低温的环境,山上发育了众多的现代冰川。

这些冰川如同巨大的冰雕艺术品,在山谷中蜿蜒流淌。

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塑造了尖锐的山峰、U 型谷和角峰等典型的冰川地貌。

同时,冰川融化形成的溪流和瀑布为山下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玉龙雪山的土壤类型也具有独特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红壤、黄壤、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这种垂直分布的土壤带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值得一提的是,玉龙雪山的地质活动至今仍在继续。

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也提醒着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同时,这些地质活动也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地质演化的规律。

玉龙雪山不同海拔草血竭叶片形态与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玉龙雪山不同海拔草血竭叶片形态与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玉龙雪山不同海拔草血竭叶片形态与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王元元;齐丹卉;刘文胜;梁文斌【摘要】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生长于滇西北玉龙雪山3 000~4 600 m之间9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叶片表型及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该植物对不同海拔环境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而探讨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适应性.结果显示:(1)草血竭叶片长度、宽度、长宽比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降幅分别达84.64%、74.87%和37.50%.(2)草血竭叶片为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单层,角质层厚;叶肉的栅栏组织具2层或3层细胞;叶脉中的维管束呈1圈不连续的环状排列.(3)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以及主脉中维管束的长度和宽度均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幅分别达38.32%、47.30%、47.39%、156.46%、173.51%及337.42%;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紧密度、叶片疏松度、栅海比以及维管束的个数与海拔梯度之间的相关性则均不显著.研究表明,随着海拔升高,草血竭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主要是有利于植物降低蒸腾,增强储水性和提高光合效率.【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8页(P70-77)【关键词】草血竭;叶片;海拔梯度;表型特征;解剖结构【作者】王元元;齐丹卉;刘文胜;梁文斌【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41001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昆明65022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41001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昆明65022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4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4.56;Q944.3全球变暖背景下植物如何适应环境是当前生物学家所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龙雪山五种植物表型可塑性及解剖特征对不同海拔的响应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植物如何适应环境是当前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

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分布广泛,对外界的干扰有很强的适应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玉龙雪山不同海拔广泛分布的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柴胡红景天(Rhodiola bupleuroides)、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毛脉柳叶菜(Epilobium amurense)、鹤首马先蒿(Pedicularis gruina)五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型特征、繁殖分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海拔高度关系的研究,旨在探明植物表型及解剖结构对不同海拔的适应规律,进而为植物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型特征分析表明,五种植物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明显减小
(P<0.05)。

其中草血竭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度以及叶片宽度的减小幅度最大,分别达83.03%、84.64%、74.87%。

即草血竭的表型可塑性最大。

(2)生物量的分析表明,五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和营养器官生物量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0.05)。

其中,草血竭与毛脉柳叶菜的总生物量以及营养器官生物量与海拔高度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五种植物的繁殖分配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其中,鹤首马先蒿与毛脉柳叶菜的繁殖分配比例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鹤首马先蒿与毛脉柳叶菜的繁殖分配比例与个体大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

这说明植物个体越小,繁殖分配比例就越大。

(3)叶片解剖结构观察显示,草血竭、鹤首马先蒿、西南委陵菜、毛脉柳叶菜
均为异面叶,叶片主要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构成。

其中,草血竭的叶脉中有大量的维管束存在,而且这些维管束在主脉中构成了一圈不连续的环状结构,其
余三种植物的叶脉中就仅存在一个较大的维管束。

柴胡红景天叶片显微结构显示其为典型的等面叶。

五种植物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大都呈椭圆形或者近圆形,西南委陵菜表皮具有较长的表皮毛:五种植物的叶片下表皮细胞均呈无规则型;表皮的垂周壁样式有弓型和波状型两种。

(4)叶片组织测定表明,五种植物的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以及主脉厚度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增厚的趋势,其中鹤首马先蒿的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的增幅均为最大,分别为80.36%、267.16%、175.56%、205.51%。

草血竭的主脉厚度增幅最大,达156.46%,上表皮
厚度增幅最小,达11.07%;红景天的主脉厚度、下表皮厚度增幅均为最小,分别
达50.60%、5.16%;毛脉柳叶菜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增幅均为最小,分别
达13.22%、16.54%;鹤首马先蒿的海绵组织厚度增幅最大,达348.38%,草血竭的海绵组织厚度增幅为最小,为47.39%;毛脉柳叶菜的海绵组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降幅达53.93%。

为异面叶的四种植物的栅海比、叶片紧密度、叶片疏松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不大。

五种植物的表型及叶片显微结构主要是向着降低蒸腾,增强储水性和提高光合效率三个方面发展。

(5)气孔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五种植物的气孔密度均显著
增加(P<0.05)。

草血竭、柴胡红景天、毛脉柳叶菜的气孔长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草血竭、毛脉柳叶菜、西南委陵菜的气孔宽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五种植物的气孔长度与气孔宽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气孔宽度之间呈负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