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PPT

18—20%左右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4、空气
CO2浓度
菌丝体生长:0.1%~0.5%为宜 子实体发育:0.1%以下
5、光线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6、酸度
PH值
培养料:7.5左右 覆土:7.5—8之间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三、培养料发酵
发酵类型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增温发酵剂发酵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6
在中国
• 1930年最早由法国传教士带到中 国上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停滞,战 后台湾地区和韩国相继开始生产, 70年代大陆地区恢复生产。
• 高产优质菌株的引进,堆肥发酵技 术的成熟,产量显著提高,向江浙 一带传播。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7
设施栽培的发展
• 1754年,瑞典首次进行暖房栽培。 • 1910年,第一座典型的“标准蘑菇菇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2、铺料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抖散铺入栽培厢 面,用手扒平稍压,要求料厚度5寸以上 (若料水分过大可在厢面上翻凉),边铺 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 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时就可以播 种。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3、播种
菌种选择:要求菌种无污染,无虫害,不老 化,达到纯、色正、健壮、湿润、味香、转接后 萌发快的要求。
索状
绒毛状
线状
2、子实体
由菌盖、菌柄、菌褶、菌膜、菌环、孢子等 部分组成。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B、生活史
担孢子
子实体
单核菌丝
子实体原基 双核菌丝
子实体发育:原基期 菌蕾期 幼菇期 成熟期 衰萎期
双孢蘑菇的设施栽培
林地间作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PPT】20页PPT

林地间作双孢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双孢蘑菇PPT课件

多数产区处于季节性、零散、广种薄收的初级生 产水平;少数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 平达到国际先进 。
.
2
.
3
1.2 食疗价值
营养
蛋白质含量高(与牛乳相当) 脂肪含量低(牛乳的1/10 )
较 精氨酸、亮氨酸 多 VB1、VB2、VC 的 磷、钠、锌、钙、铁等
药用
助消化、降血压 防癌抗肿瘤 保肝 增强免疫力
.
32
.
33
➢ 出菇管理
覆土期
菌丝 上土期
产菇期
间歇期
.
34
4.4.1 覆土
1.作用
土中假臭味单孢杆菌 的代谢物刺激出菇
2.时机
菌丝长至料深2/3时
3.要 求
土质 持水强,通气好,无病虫害 菌床 无病虫害,料面稍干燥
.
35
4.制备覆土
配方 壤质土95%,砻糠4%,粪肥1%
制作: 混匀、沤熟、过筛→喷杀菌杀虫药 →覆膜堆闷2~3天→拌入石灰( pH8.0±) →湿度手握成团、落地可散
30过程铺料约15cm厚撒播法播种两层菌种盖消毒报纸或薄膜注意用适宜菌龄的菌种勿用有黄水杂色徒长退菌的菌种32注意头3天内不通风保温湿3天后少通风7天菌丝封面是多通风菌丝至料深12时打料孔换气勿向料面喷水总要求光线暗空气湿度70左右料温2025勿超30通气量随菌丝生长逐渐加强43出菇管理菌丝35441土中假臭味单孢杆菌的代谢物刺激出菇1
.
16
3.1.2主要品种
As2796半气生、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 耐肥水,转潮快,高产。是国内大面积栽培 的主要品种
.
17
F56贴生型,中小型品种,菇体圆整,高产优质 耐水、耐肥,抗逆性强;转潮快,出菇齐,菇潮 均匀,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课件

贮藏方法
双孢蘑菇应贮藏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贮藏温度应 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90%。同时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腐烂 的蘑菇。
04
双孢蘑菇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市场前景分析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 ,双孢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 食用菌,其市场需求呈现不断增
培养料准备
根据双孢蘑菇生长需求, 准备充足的培养料,并进 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 、发酵等。
设施设备
搭建菇房、准备菌种、栽 培容器、覆盖材料等必要 的设施设备。
栽培过程
菌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 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确保菌种质量可靠。
播种与覆土
将菌种均匀播撒在培养料 上,然后覆盖一层湿润的 土壤,控制好温湿度,促 进菌丝生长。
总结词
新品种研发是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助于提 高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
随着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研发成为双孢 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基因编辑、突变育种等技 术手段,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双孢蘑 菇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栽培技术的改进
总结词
改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长的趋势。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国内市 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在南 方地区,双孢蘑菇的消费量逐年上 升。
出口市场拓展空间
我国双孢蘑菇品质优良,具有国际 竞争力,出口市场仍有较大的拓展 空间。经济效益评估高收益来自农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双孢蘑菇栽培周期短,见效快,收益较高 ,成为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优先选择的农 业项目。
THANKS
双孢蘑菇应贮藏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贮藏温度应 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90%。同时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腐烂 的蘑菇。
04
双孢蘑菇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市场前景分析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 ,双孢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 食用菌,其市场需求呈现不断增
培养料准备
根据双孢蘑菇生长需求, 准备充足的培养料,并进 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 、发酵等。
设施设备
搭建菇房、准备菌种、栽 培容器、覆盖材料等必要 的设施设备。
栽培过程
菌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 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确保菌种质量可靠。
播种与覆土
将菌种均匀播撒在培养料 上,然后覆盖一层湿润的 土壤,控制好温湿度,促 进菌丝生长。
总结词
新品种研发是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助于提 高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
随着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研发成为双孢 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基因编辑、突变育种等技 术手段,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双孢蘑 菇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栽培技术的改进
总结词
改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长的趋势。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国内市 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在南 方地区,双孢蘑菇的消费量逐年上 升。
出口市场拓展空间
我国双孢蘑菇品质优良,具有国际 竞争力,出口市场仍有较大的拓展 空间。经济效益评估高收益来自农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双孢蘑菇栽培周期短,见效快,收益较高 ,成为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优先选择的农 业项目。
THANKS
双孢菇课件

(二)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季节和市场需要确定。
◆
As2796:半气生、
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耐肥水,转潮快, 高产。是国内大面积栽培 的主要品种。
双孢菇栽培
◆
A15:中型品种。
菇体圆整,高产优 质,抗逆性强,出
菇整齐,转潮快。
双孢菇栽培
(三)栽培设施
1、闲散房屋
利用现有的房屋。应加以改造,设通风窗、增
75℃,进行第二次翻堆。分层加入石灰粉,使料
的pH值达到7.5-8。
双孢菇栽培
◆
第三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4天-5天料温达到
65℃-70℃,进行第三次翻堆。如果料温超过75℃,应 提前翻堆。
◆
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3天-5天,进行第四
次翻堆。此次翻堆应把麦秸或稻草和粪混合均匀,3天
后进菇棚。
双孢菇栽培
双孢菇栽培
4、覆土方法
◆ 将粗土粒喷水至半湿(含水量18%-20%),均匀覆
在料面上,厚2.5cm-3cm,用木板轻轻拍平,喷水调湿, 喷水要少量多次,每天喷4-6次,连喷3-4天,最后使粗 土粒含水量达60%-65%。
◆ 覆粗土粒后7天-8天,再覆1cm厚的细土,填平所
有的小孔隙,使覆土层厚度为3.5cm-4cm。覆细土后立 即喷水调湿。
◆ ◆
饼肥和尿素一般在堆料中间3-6层时加入。 料堆四边应垂直整齐,堆料顶部做成弧形, 覆盖草帘,下雨时盖薄膜。
双孢菇栽培
双孢菇栽培
(4)发酵与翻堆
◆
第一次翻堆:一般堆料后6-7天料温达到70℃-
80℃,之后下降,进行第一次翻堆,分层撒入磷肥 和石膏粉,并喷水调温。
◆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5-6天,料温升至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二次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 1、升温阶段:向室内通入蒸气加温。温度升 到60~62℃,维持6~8小时,杀灭有害微生 物。 2、持温阶段:将料温降至50~55℃,维持6 ~8天。使培养料中的营养更多地转化为双孢 菇可以吸收利用的状态。这是二次发酵的主要 阶段。 3、降温阶段:打开门窗通风,使料温降至 25℃左右。
效果
第2~3天, 料温应升至 70℃左右
建堆
播种前一 个月
第一次 翻堆 第二次 翻堆 第三次 翻堆 第四次 翻堆 第五次 翻堆
建堆后 6~7天 上次翻堆 后5~6天 上次翻堆 后4~5天 上次翻堆 后4天 上次翻堆 后3~4天
余下的石膏 过磷酸钙一半 余下的过磷酸钙 石灰一半 余下的石灰
逐层浇足水
48小时后料 温可升至 75~80℃ 料温可达 60~65℃ 继续腐熟 继续腐熟 灭虫
4.清理床面
七、出菇期管理
1.喷水 2.通风 3.控温
每潮菇采收后 清理床面
4.清理床面
小结:
重点内容回顾
双孢菇的 生产流程
双孢菇的 生活条件
二次发酵的 三阶段控温
小结:
重点内容回顾
双孢菇的 生产流程
双孢菇的 生活条件
二次发酵的 三阶段控温
原料准备 ↓ 发酵 ↓ 播种 ↓ 覆土 ↓ 出菇
小结:
预处理
→
建堆
→
翻堆
一次发酵双孢菇培养料堆制方法
堆制 进程
时间
操作要点
选用堆料病虫少,无霉变,无 杀菌剂残留,并且堆料经过预处 理 草粪各10层,堆高1.5米,宽2.5 米,堆顶龟背形,最上一层为 粪 把草料抖松,内翻外,上翻下
加料
粪、草、饼肥、 尿素等全量 石膏一半量
蘑菇科几种菇类简介 ppt课件

μm×(5-6)μm.微褐色至深褐色。
功用:1、食用 (无毒型) 6
椭圆形全卵形,表面光滑,具芽孔,5.5~8微米×3.5~5.5微米。
功用:1、食用
3
3、圆孢蘑菇
科:蘑菇科 属:蘑菇属 种:圆孢蘑菇 分布区域:新疆及西 南地区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初期半球形,后渐平展,表面近光滑,污白,蛋壳色至 浅土黄色,微有光泽。菌肉白色,伤处微变污褐色,后再转为白色,味微甘。菌褶离 生,初白色后粉红变黑褐色至黑色。菌柄长4-8cm,粗2-3cm,同盖色,近纺锤形或柱 形,表面被浅淡褐色絮状纤毛。孢子近球形,紫褐色,内含一油滴,光滑,6.5-
功用:1、食用
5
5、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 Schaeff. ex Fr)
科:蘑菇科 属:蘑菇属 种:野蘑菇 分布区域:新疆、青 海和云南地区
形态特征:
菌盖半圆 形,中凸,后期微平展。径6-8cm。盖表光滑,干;后期微有龟裂,盖中 央或具不明显的小鳞片;呈白色、乳白色或乳黄色,紧压后微呈黄色。菌肉白色。菌 褶密而离生,初白色,成熟后呈粉红色、深咖啡色。菌柄柱状,近等粗,中端与盖缘 衔接处层外具絮状环膜,白色或乳黄色,脆而易碎。孢子椭圆形,壁光滑,(7-8.5)
蘑菇科几种菇类简介
形态简介
菌盖 菌褶
菌环
菌柄
菌托
1
1、双孢蘑菇( Cultivated mushroom )
科:蘑菇科 属:蘑菇属 种:双孢蘑菇 分布区域:温带地区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 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 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
功用:1、食用 (无毒型) 6
椭圆形全卵形,表面光滑,具芽孔,5.5~8微米×3.5~5.5微米。
功用:1、食用
3
3、圆孢蘑菇
科:蘑菇科 属:蘑菇属 种:圆孢蘑菇 分布区域:新疆及西 南地区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初期半球形,后渐平展,表面近光滑,污白,蛋壳色至 浅土黄色,微有光泽。菌肉白色,伤处微变污褐色,后再转为白色,味微甘。菌褶离 生,初白色后粉红变黑褐色至黑色。菌柄长4-8cm,粗2-3cm,同盖色,近纺锤形或柱 形,表面被浅淡褐色絮状纤毛。孢子近球形,紫褐色,内含一油滴,光滑,6.5-
功用:1、食用
5
5、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 Schaeff. ex Fr)
科:蘑菇科 属:蘑菇属 种:野蘑菇 分布区域:新疆、青 海和云南地区
形态特征:
菌盖半圆 形,中凸,后期微平展。径6-8cm。盖表光滑,干;后期微有龟裂,盖中 央或具不明显的小鳞片;呈白色、乳白色或乳黄色,紧压后微呈黄色。菌肉白色。菌 褶密而离生,初白色,成熟后呈粉红色、深咖啡色。菌柄柱状,近等粗,中端与盖缘 衔接处层外具絮状环膜,白色或乳黄色,脆而易碎。孢子椭圆形,壁光滑,(7-8.5)
蘑菇科几种菇类简介
形态简介
菌盖 菌褶
菌环
菌柄
菌托
1
1、双孢蘑菇( Cultivated mushroom )
科:蘑菇科 属:蘑菇属 种:双孢蘑菇 分布区域:温带地区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cm,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渐变黄色, 边缘初期内卷。菌肉白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 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cm,粗1.5-3.5cm,白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官道刚
可编辑ppt
1
• 一、分类地位
可编辑ppt
2
• 一、分类地位
• 1.分类地位: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 菌目、伞菌科,蘑菇属。双孢菇因其担 子上大多着生2个单孢子而得名,又称洋 蘑菇、白蘑菇、纽扣菇、网球菇,是世 界上规模最大、栽培范围最广的食用菌。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6
• 四、栽培管理 • 1.播种 温度降至
27℃以下时开始 播种,一般用撒播, 将菌种量的3/4 均匀撒于料表面, 用小叉子伸入料厚 的一半,轻轻抖动, 使菌种均匀分布到 料内,然后将剩余 的1/4菌种均匀 撒于料表面上。播 种后应覆盖一层报 纸;如棚内温度较 高,保温性能较好, 可不盖报纸。
• ⑴.营养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配料时,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 中须加入适量的粪肥(如牛、羊、马、猪、鸡 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 钙、硫等元素。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 重要因素。
可编辑ppt
6
• (2).温度 双孢菇
菌丝体生长温度范 围4-32℃,最适温 度22-25℃;子实 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 14-16℃
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
可编辑ppt
12
• 2.生活史
• 双孢蘑菇的生活史是无锁状联合的次级同宗 结合菌类的代表 。
可编辑ppt
13
• 二、常见的栽培品种
• 目前栽培的双孢菇品种按菇体大小可分 为大粒型、中粒型和小粒;按子实体发 生温度可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 按子实体色泽可分为白色、棕色和奶油 色三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是按菌丝在 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二将其分为气 生型、贴生型、半气生型菌株。
——官道刚
可编辑ppt
1
• 一、分类地位
可编辑ppt
2
• 一、分类地位
• 1.分类地位:双孢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 菌目、伞菌科,蘑菇属。双孢菇因其担 子上大多着生2个单孢子而得名,又称洋 蘑菇、白蘑菇、纽扣菇、网球菇,是世 界上规模最大、栽培范围最广的食用菌。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16
• 四、栽培管理 • 1.播种 温度降至
27℃以下时开始 播种,一般用撒播, 将菌种量的3/4 均匀撒于料表面, 用小叉子伸入料厚 的一半,轻轻抖动, 使菌种均匀分布到 料内,然后将剩余 的1/4菌种均匀 撒于料表面上。播 种后应覆盖一层报 纸;如棚内温度较 高,保温性能较好, 可不盖报纸。
• ⑴.营养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配料时,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 中须加入适量的粪肥(如牛、羊、马、猪、鸡 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 钙、硫等元素。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 重要因素。
可编辑ppt
6
• (2).温度 双孢菇
菌丝体生长温度范 围4-32℃,最适温 度22-25℃;子实 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 14-16℃
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
可编辑ppt
12
• 2.生活史
• 双孢蘑菇的生活史是无锁状联合的次级同宗 结合菌类的代表 。
可编辑ppt
13
• 二、常见的栽培品种
• 目前栽培的双孢菇品种按菇体大小可分 为大粒型、中粒型和小粒;按子实体发 生温度可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 按子实体色泽可分为白色、棕色和奶油 色三种。我国栽培的双孢菇是按菌丝在 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二将其分为气 生型、贴生型、半气生型菌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主要品种
As2796半气生、偏高温型,出菇适温14-20℃ 耐肥水,转潮快,高产。是国内大面积栽培 的主要品种
F56贴生型,中小型品种,菇体圆整,高产优质 耐水、耐肥,抗逆性强;转潮快,出菇齐,菇潮 均匀,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
As1671气生型,出菇适温12~18℃。较耐肥水, 转潮不明显;后劲较强。
注意
用适宜菌龄的菌种 勿用有黄水、杂色、徒长、退菌的菌种 用种量1瓶/m2
4.3 养菌
光线暗,空气湿度70%左右 总要求 料温20~25℃(勿超30℃)
通气量随菌丝生长逐渐加强
注意
头3天内不通风(保温湿) 3天后少通风 7天菌丝封面是多通风 菌丝至料深1/2时打料孔(换气) 勿向料面喷水
➢ 出菇管理
覆土期
菌丝 上土期
产菇期
间歇期
4.4.1 覆土
1.作用
土中假臭味单孢杆菌 的代谢物刺激出菇
2.时机
菌丝长至料深2/3时
3.要 求
土质 持水强,通气好,无病虫害 菌床 无病虫害,料面稍干燥
4.制备覆土
配方 壤质土95%,砻糠4%,粪肥1%
制作: 混匀、沤熟、过筛→喷杀菌杀虫药 →覆膜堆闷2~3天→拌入石灰( pH8.0±) →湿度手握成团、落地可散
2.3.5空气 CO2浓度
发菌期:勿超0.5% 育菇期:勿超0.1%
2.3.6光照 厌光菌
发菌期:黑暗 分化期:散光刺激 育菇期:黑暗
3、品种与栽培期
3.1 品种
3.1.1品种划分
大肥菇 蘑菇 四孢菇
双孢菇
颜色 棕色、奶油色、白色
菌丝 特征
气生型:质优,较低产 匍匐型:高产、质较差 半气生型:兼两者优点
3.2 栽培期
人工 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栽培
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 播种期 南方约在10~11月上旬
北方约在8月下旬~9月中旬
建堆期:播种期向前推20~30天为宜
4、栽培技术
4.1 堆制培养料 4.2 播种 4.3 养菌 4.4 覆土 4.5 出菇管理 4.5.1 产菇期 4.5.2 间歇期 4.6 易出现的问题
<12 ℃产量低
2.3.3酸碱度
最适:7.0~7.5
喜 播种前: 偏 料pH:7.5~8.0 碱
覆土: pH8.0~8.5
2.3.4湿度
气湿 料湿 65%左右
土湿
需求规律:由低到高
发 气湿:70%左右
菌 期
土湿:16%±(握成团,落可散)
育 菇 期
气湿:85%~90% 土湿:20%左右(搓圆、捏扁、不粘手)
4.1.1配方
4.1堆制培养料
1.配方类型
原料 组成
天然:无化肥,粪作氮源 合成:无粪:化肥作氮源 半合成:粪为主,加少量化肥
粪草比 6:4 4:6 5:5(应用最广)
2.常用配方
稻、麦草等下脚料46%,粪肥46% 饼肥3%,化学氮肥1% 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2%,石灰2%
4.1.2 堆制发酵
多数产区处于季节性、零散、广种薄收的初级生 产水平;少数企业实现了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 平达到国际先进 。
1.2 食疗价值
营养
蛋白质含量高(与牛乳相当) 脂肪含量低(牛乳的1/10 )
较 精氨酸、亮氨酸 多 VB1、VB2、VC 的 磷、钠、锌、钙、铁等
药用
助消化、降血压 防癌抗肿瘤 保肝 增强免疫力
菌环:菌膜破裂的残留物
2.2生活史
同宗结合,无锁状联合 每个担子一般生2个担孢子 每个孢子一般含2个异性细胞核
担孢子(2异核)→初生菌丝→次生菌丝
担子
厚垣孢子 子实体
子实体 发育
原基期:白色,米粒状 菌蕾期:黄豆大,具菌盖与菌柄的雏形 幼菇期:盖半球状,与柄结合紧密 成熟期:盖扁半球状,菌膜窄而紧 衰萎期:菌盖开伞,菌褶黑褐色,质劣
2.3 生活条件
2.3.1营养
属于草腐菌 需要覆土
主要 原料
分解能力较弱
特 草、粪须腐熟
点
只利用化肥中的 铵态氮,不能利用
辅助
硝态氮
原料
秸草
畜禽粪 饼肥 尿素 硫酸铵 石膏 石灰 磷肥
2.3.2温度
恒温结实 多为中温偏低温度型 菌丝适温:24℃左右 子实体适温:16℃左右
>22 ℃易死菇
>19 ℃品质差
5.覆土 向料面均匀覆土约3cm厚,勿拍压
自然草炭土
人工配制土
4.4.2 菌丝上土期 保持 温度约20℃ 空气湿度80%~85%
2、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活史 2.3 生活条件
2.1形态特征
2.1.1菌丝体
气生型:粗密、爬壁力强,生长快
母种 表现
匍匐型:细而稀,无爬壁力,生长慢 半气生型:介于两者间,短而密
2.1.2子实体
菌盖:帽状,圆厚,光滑
白色 伞状
菌膜:大时破裂 菌褶:白色→粉红色→深褐色 菌柄:白色,中生,实心圆柱形
发酵 类型
一次发酵
Hale Waihona Puke 二次发酵发酵 要求
升温快,堆温高,堆期短,腐熟要好
发酵 一次发酵:播种前25~30天,翻堆4~5次 时间 二次发酵:播种前约20天,翻堆3次
堆制发酵过程
预湿
建堆
翻堆
(1)一次发酵法 预湿 提前2~3天,草料用水预湿,粪和饼肥碎后混匀
建堆
堆形:宽约2m,高约1.5m长型堆 方法:一层草(20cm厚)、一层粪(3~5cm厚) 要求:紧实,陡直,四周围膜,顶盖草被
1、概述
1.1 生产概况
分类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
伞菌科、蘑菇属(Ag)。
世界第1大宗食用菌
300年前起始于法国 世界 20世纪初发明组织分离法 概况 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
发达国家已工业化生产
中国 概况
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 1958年改用牛粪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福建是生产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我国规模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水:一湿、二润、三不动;肥:加前不加后。
❖ 翻堆
(2)二次发酵法 总过程:前发酵+后发酵
①前发酵
与一次 发酵法
相同点:预湿、建堆、翻堆 建堆时化学氮肥全加入
区别点 共翻3次堆
经前发 酵的料
浅咖啡色,略有氨味 草料不易拉断,但不刺手 pH7.0~8.5,约能挤出4滴水
②后发酵
升温 料堆于室外或垄堆于菇床 →加温料温60℃,6~10h
保温 适当通风 料温慢降至50~55 ℃→维持5天
降温 加强通风,使料温降至30℃
优质发酵料标准
棕褐色,长满白色放线菌; 有香味,无氨、臭、酸、霉味; 软而有弹性,草拉之易断; 含水量有水泌出或挤出1滴水;
pH7.5左右。
4.2播种
过程
铺料约15cm厚 撒播法播种(两层菌种) 适当压实,整平料面 盖消毒报纸或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