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染色常用染料

牛仔染色常用染料
牛仔染色常用染料

牛仔染色常用染料

4.1 靛蓝染料

靛蓝,一种蓝色,近乎青色的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是牛仔布的最常用染料,还常用于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妆品的着色。

靛蓝染料还分为天然靛蓝染料和合成靛蓝染料。其中天然靛蓝从靛蓝草中提取而来。靛蓝草本身是一味中草药,《本草纲目》曰:“淀乃蓝与石灰做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马蓝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常用的制靛蓝草,瑶族还有一支叫“蓝靛瑶”的商人,专以种植马蓝制靛为生。这些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潮湿炎热的大山森林深处,靛蓝染色的衣服是他们抵病疮毒的最好的保健服。

牛仔织物很大一部分都是蓝色的,靛蓝染料成了染牛仔布的首选。与合成靛蓝相比,天然植物靛蓝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功能方面,植物靛蓝本身具有抗菌杀菌的能力;合成靛蓝染料染出的牛仔布一般为深蓝色,而植物靛蓝则可以染出较浅颜色的牛仔布,这不仅弥补了合成靛蓝的不足,更丰富了牛仔服装的魅力。【11】

4.1.1 性质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靛蓝带有明显含铜色光的深蓝-紫罗兰色的针状或棱柱状结晶【1】。当在非极性溶剂中,靛蓝呈紫罗兰色;当在极性溶剂中以及棉织物上,靛蓝呈蓝绿色。靛蓝分子内具有大的π共轭体系,以及存在分子

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得靛蓝稳定性高,熔点高和溶解性差。靛蓝不溶于水,在还原剂和碱剂的作用下,靛蓝在染液中存在四种形态,其中,单酚钠离子态的隐色体是上染棉纱线最佳的形态。靛蓝还具有很好的耐光性,且对生物安全性能高【2】。

4.1.2染色特性

靛蓝在碱性保险粉溶液中为水可溶的隐色体,其隐色酸为微溶于水的白色物。与一般还原染料相比,靛蓝染色速率较慢,会出现染色不足的现象。与蒽醌等还原染料相比,靛蓝的亲和力较低,其亲和力常数仅为3.5(一般染料为200-300)。靛蓝属低温染色型,染色温度在20℃左右最好。属于低碱度染色剂,碱度越高,上色率越低。【3】由靛蓝染料染得的传统牛仔布,由于靛蓝染料渗染性差,所染得的纱表现出环染效果,即纱中心留有明显的白芯区。所制牛仔服经石磨或漂洗后,织物表面露白明晰,风格独特。

4.1.3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靛蓝是一种难还原、易氧化的染料,因此无论是在染色的设备上,还是染色过程的操作上都应尽量避免与氧气接触。

棉纱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染色效果,影响织物的外观和生产效率,由于不同的棉含糖量、含蜡和杂质量不同,纺纱和整经等质量差别的影响,质量不同的纱尽管是相同的染料,同样的染色工艺,染出的纱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靛蓝属低温染色型染料,20摄氏度左右染色为最好,温度高会加速保险粉分解,使染槽三种物料产生较大波动,破坏衡产生色差。[3]

当染液 pH 值为 11 时,棉纱线可获得最大的 K/S 值和明显的环染效果,并且维持染液pH 值稳定是保证染色质量的关键。采用多次室温浸轧、透风氧化可以提高靛蓝得色量。【4】

4.1.4局限性

天然靛蓝染料资源有限,从种植、收集、提取到应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产率较低,不适合大量用于牛仔布染色;合成靛蓝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4.2 硫化染料

一个世纪以来,靛蓝一直是用于生产标准蓝色牛仔布的主要染料,上世纪80年代硫化染料和靛蓝套染的成功结合,创造了全新的染色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粉状硫化染料的市场需求量。但是由于粉状硫化染料产生的大量粉尘、刺鼻的气味和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等缺点,使得液体硫化染料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国产化,成为棉型织物染深色的理想染料。

4.2.1 硫化染料的性质

硫化染料是含有硝基和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在高温中与硫和硫化钠反应而成。许多硫化染料无一定的化学分子式。硫化染料结构与还原染料相似,它们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形成与纤维有亲和力的水溶性形态隐色体上染纤维,再通过氧化过程与纤维紧密结合。【5】硫化染料的隐色体对纤维有直接性,与直接染料相似,可用食盐促染,可用阳离子固色剂及金属盐固色剂来提高色牢度。

4.2.2染色特性

按应用方法分类,《染料索引》将硫化染料分为三类,普通硫化染料、预还原硫化染料、水溶性硫化染料【6】。普通硫化染料不溶于水,用碱性还原剂可将染料还原成隐色体,并溶解在水中,隐色体钠盐可以被纤维吸附,染后一定要充分水洗,以减少纺织物上残留的硫,防止纺织物脆损。预还原硫化染料使用时用水稀释便可直接应用。水溶性硫化染料的特点是染料的分子结构中有水溶性基团,溶解度好,匀染性好,但它与纤维没有亲合力,染色是需要添加硫化碱【6】。

4.2.3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时要用硫化碱还原,然后氧化,在纤维上重新生成不溶性的染料固着,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染料还原剂用料随染料而定,若用料不足,染料还原溶解不完全,过多会降低染料的上染率。加适当的纯碱以防止隐色体发生水解。

硫化染料的隐色体一般为黄色、黄绿色或暗绿色,多纤维素直接性一般较低,多使用小浴比染浴,必要时加入中性电解质促染。

4.2.4局限性

普通硫化染料是强碱性的危险物且伴有恶臭,贮存稳定性差,由于对物体有亲和性,易沾污且难洗脱。

空气中的氧将来自硫化染料的还原剂耗尽,导致染料隐色体形式变得不稳定,从而造成铜光浮色和染色不匀【7】。

4.3 不溶性偶氮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又称为冰染料。是一类在冰冷却下﹐在织物上生成的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最早于1880年由英国人霍立代发明。

4.3.1性质

冰染染料色泽鲜艳,水洗及日晒坚牢度均较好,色谱齐全,合成路线简单,价格低廉。主要用于棉织物的染色和印花,也可用于制备有机颜料。

4.3.2染色特性

色谱齐全,以橙红、红、绛红、蓝、棕、黑为主(缺绿)。

适用于染浓色,不适于染淡色,淡色遮盖力小。

有些橙红、红、棕色的日晒牢度可达6级到6级以上,水洗牢度很高,但一般耐摩擦牢度很低,不耐氧漂,染色牢度还不及还原染料。

价格低廉,工艺复杂。

强碱条件染色,很少用于蛋白纤维和合成纤维。

4.3.3 染色过程

将织物先用偶合组分(色酚)溶液打底,再通过冰冷却的重氮组分(色基重氮盐)溶液,使其在织物上直接发生偶合反应而显色,生成固着的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从而达到上染的目的。

4.4 天然染料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不经过人工合成,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

4.4.1来源

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其中以植物染料为主。矿物染料是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主要有棕红色、淡绿色、黄色、白色,经过粉碎混拼后可得20多个色谱;植物染料有茜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黄栀子、茶、荩草、柿子、紫草等;动物染料有虫(紫)胶、胭脂红虫等。其中牛仔布最常用的天然靛蓝染料为植物染料。

4.4.2染色方法

由于天然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对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而言,染色方法主要有无媒染色法、先染后媒法以及先媒后染法。对合成纤维而言,主要分为常压染色和高温高压染色。最佳染色工艺应根据染料性质而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同种天然染料,当使用不同的媒染剂染色时,往往会使被染纤维呈现不同的色相。

4.5 活性染料

长期以来,牛仔布的主题色调以靛蓝一统天下,但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这种格局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一些以活性染料染色的什色牛仔应运而生。

4.5.1 性质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基团( -SO3Na) , 故能溶于水。活性染料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团,凡能和活性基团起化学反应的纤维,都可用活性染料染色。如棉、麻、粘胶、毛、丝、锦纶等纤维。在碱剂存在下,一部分活性染料分子也会与水分子的 -OH发生反应,而使活性基团失去反应性能。

4.5.2 染色特性

为获得良好的固色率和匀染性, 活性染料浸染工艺大多采用中性吸附上染, 吸附平衡后再添加碱剂, 以提高染液 pH值, 加快固色速度。【8】

对于活性染料染色, 吸附是固着的前提, 所以染料的直接性 ( S值 )越大, 上染于纤维的染料量越多, 也就越容易被纤维固着, 固色率就越高。【8】

普通型活性染料大多在25℃左右上染,热固型活性染料由于本身含有活性基团较少,对温度有较高的稳定性,可在较高温度下染色。

活性染料与纤维直接反应而染色,故水洗、皂洗牢度很高。但其耐氛牢度和耐气候牢度差。

4.5.5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当活性染料固色率低于 70%, (E - F) 值大于 15%,S值 > 75%时,浮色较多且难清除, 就不能用作深浓色染色。【8】

活性染料三原色拼色时, 要求染料的相容性较好, 相容性与重现性关系密切, 即重现性也要好。【9】

活性染料在水中呈阴离子性,使用时,不宜与任何呈阳离子性的渗透剂、柔软剂、阳离子染料相接触,以免染料发生沉淀。

4.5.4 局限性

染色过程中为使染料对纤维有足够的直接性需添加大量的电解质(经常是氯化钠或硫钠),以及未固着染料生成的大量有色污水。【10】

在染色的同时,有一部分染料水解,生成不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染料经基衍生物,被吸附到纤维上,染色后如不除去,影响成衣的染色牢度。

利用率不高,且产生大量的有色污水。

为了抑制纤维素表面的电荷,活性染料使用时需消耗大量的电解质,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造成了废水中的氯离子严重超标,大大增加了治理活性染料废水的难度。

参考文献:

[1]Anne Vuorema.Redu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indigo[D].Uni- versity of Turku,Finland,2008.

[2]Albert Roessler.New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or the reduction of vatdyes [D].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urich,2003.

[3]钱树臣.靛蓝特性、染色机理及染色过程的中间控制. 染料工业.1994,7

[4]袁霞.靛蓝对棉染色机理的研究进展.上海纺织科技.2013,6.

[5]岑乐衍,赵坚晔.环保型硫化染料在牛仔布染色中的应用.染整技术.2004,1.

[6]王文利.硫化染料的开发及其应用性拓展.染料与染色.2008,6.

[7]Mr.Rudolf Kubanik.减少硫化染料染色中的化学品用量.纺织化学品.1999,1.

[8]宋心远,沈煜如.活性染料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1,276-279.

[9]陈荣圻.活性染料染色特性十大参数分析(一).印染.2005,13.

[10]吕荣文,高昆玉.活性染料的发展趋向.染料与染色.2004,3.

[11]贾秀玲,崔运花,韩雅岚,冉唯,吴秋蒙,何旭,陆佳欢.植物靛蓝染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展望.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11,2

靛蓝束状染色

靛蓝染色方法——颜色设计、水洗牢度、时尚效果。 这里给出一些有关靛蓝染色的重要流程—特别是束状染色。 预处理 预处理是在第一个染槽中进行的,通常做的预处理如下: 1.硫化打底 2.NaOH煮练 3.苛化处理或者丝光 预处理:硫化打底 硫化打底的目的: ?一般是为了得到一个深的颜色,使用较少的靛蓝染料从而降低费用。 ?在美国,硫化打底通常使用蓝和黑的混合染料。 ?美国以外的其它牛仔布打底通常使用硫化黑。 预处理:棉煮练 棉纤维含有像蜡质、果胶、矿物质类杂质,这将妨碍靛蓝染色,易产生条痕。低浓度的NaOH(5%)在高温条件下(>85℃)去除杂质和棉花中的天然蜡质。预处理:苛化 ?苛化一般是指用NaOH在低于丝光处理的低碱(<18%)浓度下处理。 ?棉纱的苛化处理可以使纱线在相同的靛蓝浓度下得到更深的颜色,水洗褪色更慢和独特的水洗效果。 ?热碱苛化处理可以提高染色牢度。 预处理:丝光 ?丝光是指使用高浓度的NaOH(18-30%)使纱线膨胀。 注意点: ?使用高浓度氢氧化钠时移除氢氧化钠是很重要的。 ?如果当纱线进入靛蓝染槽时,氢氧化钠还在纱线上,那么纱线颜色将会改变。?氢氧化钠的浓度大于18%时就不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凝胶的形式存在的,这样去除就会很困难。 ?经过丝光的纱线更容易染色,并且染出的纱线比没丝光的纱线颜色更深。?丝光通常是在低温下进行的,但是热碱丝光处理在服装水洗后会得到一种刮擦效果。 靛蓝染色 ?靛蓝染色很独特,这是因为它复杂的化学反应,应该被理解成是化学工程。?靛蓝染色只有通过多次染色才能得到深色。 ?在最近的几十年靛蓝染色的一致性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机器的设计没有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染料的混合也不稳定。 ?通常,一条染色线从开始到结束会有8-15种可看得出来的不同色泽,有时一边与另一变颜色也不一样。 靛蓝的染色方法 ?在一个加热的槽中煮练或者打底。 ?水洗槽、染槽、一个加热的套色槽和水洗槽。 ?在不同的地区,相同的颜色基于他们的染色方法而使用1.8%、2.0%或者4%的靛蓝。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供组织学诊断用的优秀常规染色剂,不仅须使细胞核和细胞浆有选择性着染,也要使结缔组织着色。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切片适当分色,可使这些结构得以区分,胞核表现为蓝色,胞浆和结缔组织纤维呈各种色调的粉红,因此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常规染色剂。 一、苏木素-伊红染色的基本原理 苏木素是最早用于生物学上的天然染色剂之一,百余年来,一直是生物学实验室最常用的组织学中细胞核的染料,它是从苏木树的树心中提炼出来的,为浅褐色结晶或淡黄褐色的粉末状物。易溶于乙醇、甘油,也可溶于热水。苏木素本身没有染色能力,它经过氧化后,能产生具有染色能力的苏木红,苏木红又称为氧化苏木素或苏木因。 苏木素变成苏木红的过程叫作“成熟”。成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配制好的苏木素液在开口瓶中放置两个月以上,让其在日光和空气中的氧的作用下使之氧化。故一般地盛苏木素的瓶子放在向阳处,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好。常配制一大瓶,备长期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在苏木素液中加入氧化剂,如磺酸钠,过锰酸钾,氧化汞,双氧水等。用这种方法成熟与用第一种方法者不同的是,它放置时间愈长,染色的效果愈低。这是因为苏木红被继续氧化可生成无色的化合物,故一次不宜配制过多,还应放置40C冰箱内避光保存以延长使用时间。它的优点是配制后即可使用。 成熟的苏木素对组织并无亲和力,须加入含金属离子的媒染剂,才能达到染色的目的。一般用于明矾苏木素的媒染剂为钾明矾或氨明矾。主要是利用明矾中的铝离子和苏木红结合形成的铝沉淀色素为紫蓝色,对染色质有很大的亲和力,水和酒精都不能使其褪色。用于铁苏木素的媒染剂是三价铁离子,苏木红的铁沉淀色素为黑蓝色,不溶于水,因此,故不能配制大量含媒染剂的混合液,一般用时现配,或在染色过程中,先用铁明矾媒染,然后再染苏木素,如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即是。 常规苏木素染色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也有采用焰红,因为焰红比伊红色泽更鲜明,此外还有采用橘黄G,比布里希猩红,波尔多红等作为对比染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组织病理学中,是一种日常使用最为广泛的常规染色方法。一张优质的染色切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此作为病理诊断的确切依据。再根据此染色切片所见,分别进行不同的特殊染色。 二、染液的配制 在实验室内常用的苏木素染液有以下几种,不同的仅是染色时间以及比较每种染色方法彼此的优缺点,不过各有优劣。 (一)苏木素染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1.Harris氏苏木素液 甲液:苏木素1g 无水酒精10ml 乙液:硫酸铝钾20g 蒸馏水200ml 丙液:一氧化汞0.5g 经典的配制方法是,先将甲液加热溶解后,密封待用,再将乙液加热溶解至沸,去火,待溶液仍处于小沸腾状态时再将甲液徐徐倾入其中,全部混合后,再使溶液在短时间内加热至沸腾,去火,最后,将氧化汞缓慢倾入溶液中(氧化汞一定要慢慢少量分次加入,切忌急躁。因氧化汞倒入后,溶液会迅速膨胀易沸出容器外而发生危险。)此时液体变为深紫色,待氧化汞全部放入后,再将溶液加温至沸腾片刻,立即将溶液放入流动的冷水中,并缓缓地连续摇晃至溶液完全冷却为止。隔夜后过滤,加入冰醋酸(按5%比例)混匀,再过滤后保存于

第三章 直接染料染色

第三章直接染料染色 3-1 概述 一直接染料应用特点 优点-染色效果对工艺的依赖性相对较弱 缺点-日晒牢度、湿处理牢度较差 对象-粘胶、棉、产业纺织品、皮革、纸张、丝绸…二直接染料结构特点 a 较长的共轭双键系统; b 分子量大、较好的同平面性和线状结构; c 含有羟基、氨基等生成氢键的基团; d 在水中可电离呈染料阴离子。 三禁用染料问题 禁用染料涉及直接染料几十种:德1994年法规禁用料约118只,直接占77只,约占65%(其中联苯结构36种)。

3-2 直接染料的染色原理及性能 1 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较大,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以及在染液中有较大的聚集倾向。 2 扩散模型-孔道扩散模型 3 吸附等温线-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线 4 染色对象-棉、粘胶、天丝、麻(超分子结构)。 5 直接染料的应用分类-

C.I.D yellow 49 40~60℃ C.I.D yellow 39 80℃ C.I.D yellow 64 80~100℃ C.I.D yellow 69 100℃ 3-3 直接染料的一般染色方法 一浸染与卷染 1 浸染与卷染对染料的选择及染色过程 染料的扩散性能、亲和力、拼色效果、染色性能… 2 染浴组成及其作用: 软水剂-多聚磷酸盐、分散螯合剂 脱氯剂-亚硫酸氢钠、大苏打 中性电解质-食盐、无水硫酸钠、元明粉 纯碱-溶解染料、软化水质;注意其负面作用(上染率下降、产生还原性!)

弱氧化剂-硫酸铵、硝基苯磺酸钠 3 工艺条件: 电解质的用量及加入方式取决于染料的亲和力大小; 浴比、升温曲线… 不同直接染料的温度控制及其对上染的影响… 新型染色工艺:退煮染、煮染、染漂;高温染色工艺 二轧染 1 轧染对染料的选择及染色过程 2 染浴组成及其作用:染料、纯碱、润湿剂、增溶剂、防泳移剂… 3 工艺条件及流程:… 4 轧染色差控制 3-4 直接染料的染色后处理 对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具有同样意义。 一湿牢度差的原因 原因-染料的水溶性、缺少染料与纤维间的化学结合。 改善途径-染后降低水溶性;染料或纤维改性、交链染料成膜等。 二固色机理 1 封闭染料的水溶性基团; 2 与染料形成低水溶性的金属离子络合物;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实验室各种染料的配比

实验室常用染料性能介绍及常用药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一、生物标本常用染料性能简介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热带豆科植物)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 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虫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 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他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他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 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力。酸性品红容易跟碱起作用,所以染色过度,易在自来水中褪色。 2、刚果红刚果红是酸性染料,呈枣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喝酒精,遇酸呈蓝色。他能作染料,也用作指示剂。他在植物制片中常作为苏木精或其他细胞染料的衬垫剂。他用来染细胞质时,能把胶制或纤维素染成红色。在动物组织制片中用来染神经轴、弹性纤维、胚胎材料等。刚果红可以跟苏木静作二重染色,也可用作类淀粉染色,由于他能溶于水和酒精,所以洗涤和脱水处理要迅速。 3、甲基蓝甲基蓝是弱酸性染料,能溶于水和酒精。甲基蓝在动植物的制片技术方面应用极广。他跟伊红合用能染神经细胞,也是细菌制片中不可缺少的染料。它的水溶液是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剂。甲基蓝极易氧化,因此用他染色后不能长久保存。 4、固绿固绿是酸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为4%)和酒精(溶解度为9%)。固绿是一种染含有浆质的纤维素细胞组织的染色剂,在染细胞和植物组织上应用极广。他和苏木精、番红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上三中最常用的染料。 5、苏丹Ⅲ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6、伊红这类染料种类很多。常用的伊红Y,是酸性染料,呈红色带蓝的小结晶或棕色粉末状,溶于水(15摄氏度是溶解度达44%)和酒精(溶于无水酒精的溶解度为2%)。伊红在动物制片中广泛应用,是很好的细胞质染料,常用作苏木精的衬染剂。 7、碱性品(复)红碱性品红是碱性染料,呈暗红色粉末或结晶状,能溶于水(溶解度1%)和酒精(溶解度8%)。碱性品红在生物学制片中用途很广,可用来染色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嗜复红性颗粒和中枢神经组织的核质。在生物学制片中用来染维管束植物的木质化壁,又作为原球藻、轮藻的整体染色。在细菌学制片中,长用来鉴别结核杆菌。在尔根氏反应中用作组织化学试剂,已核查脱氧核糖核酸。 8、结晶紫结晶紫是碱性染料,能溶于水(溶解度9%)和酒精(溶解度8.75%)。结晶紫在细胞学、组织学和细菌学等方面应用极广,是一种优良的染色剂。他是细胞核染色常用的,用来显示染色体的中心体,并可染淀粉、纤维蛋白、神经胶质等。凡是用番红和苏木精或其他染料染细胞核不能成功时,用它能得到良好的结果。用番红和结晶紫作染色体的二重染色,染色体染成红色,纺锤丝染成紫色,所以也是一种显示细胞分裂的优良染色剂。用结晶紫染纤毛,效果也很好。用结晶紫染色的切片,缺点是不易长久保存。 9、龙胆紫龙胆紫是混合的碱性染料,主要是结晶紫和甲基紫的混合物。在必要是,龙胆紫能跟结晶紫互相替用。医药上用的紫药水,主要成分是甲基紫,需要时能代替龙胆紫和结晶紫。 10、中性红中性红是弱碱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溶于水(溶解度4%)和酒精(溶解度1.8%)。它的碱性溶液中呈现黄色,在强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而在弱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所以能用作指示剂。中性红无毒,常做活体染色的染料,用来染原生动物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配制方法与洋红相似,通常也多溶入醋酸中(2.2%)染色。现在已多用其人工合成染料。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

常用染色液配方

实验室常用染色液配方 1、吕氏(Loeffler)美蓝染色液 A液:美蓝(Methylene blue) 0.3 克95%酒精毫升 B液:氢氧化钾(KOH) 0.01 克蒸馏水100 毫升分别配制A液和B液,然后混合即成。 2、齐氏(Ziehl)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A液: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 0.3 克95%酒精10.O 毫升 B液:石炭酸(苯酚) 5.0 克蒸馏水95 毫升 将碱性复红溶于95%酒精中,配成A液。将石炭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B液。将两者混合即成。 3、结晶紫染色液(Huclker改订)A液:结晶紫(Crystai violet) 2.5 克95%酒精25.0 毫升 B液:草酸铵(NH4)2C2O4H2O 1.0 克蒸馏水100 毫升 将结晶紫研细后,加入95%酒精,使之溶解,配成A液。将草酸铵溶于蒸馏水,配成B液。两液混合即成。 4、路戈氏(LugoI)碘液(革氏鉴别染色用)碘1.0克碘化钾2.0克蒸馏水300毫升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再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溶时可稍加热,最后加足蒸馏水量。 5、番红染色液(革氏鉴别染色用)番红O(Safranin O) 2.0克蒸馏水100毫升 6、孔雀绿染色液(芽孢染色用)孔雀绿(Malachite green) 5.0克蒸馏水100毫升先将孔雀绿研细,加少许95%酒精溶解,再加蒸馏水。 7、Dorner黑素液(英膜染色用)黑素(Nigrosin) 10.0克蒸馏水100毫升福尔马林(40%甲醛) 0.5毫升将黑素在蒸馏水中煮沸5分钟,加入福尔马林作为防腐剂,用玻璃棉过滤。 8、刚果红染色液刚果红(Congo red) 2.0克蒸馏水100毫升 9、稀释结晶紫染液(放线菌染色用)结晶紫染色液(同3) 5.0毫升蒸馏水95.0 10、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真菌制片,短期保存)石炭酸10.0克甘油20.0毫升乳酸(比重l.21) 10.0毫升棉蓝0.02克蒸馏水10.0毫升将碳酸加在蒸溜水中加热溶化,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棉蓝,溶解即成。 11动物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方法 苏木精-伊红(HE)染色:二甲苯Ⅰ, Ⅱ各10 min,依次进入无水乙醇、950 mL/L, 900 mL/L, 800 mL/L及700 mL/L的酒精各5 min,蒸馏水洗;入苏木精染液10 min,盐酸酒精分色4 s,自来水洗10 min;依次入700 mL/L, 800 mL/L及900 mL/L酒精各5 min,入伊红染液染色 10 min;入950 mL/L及无水乙醇Ⅰ, Ⅱ各5 min, 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 一、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⒈碘-碘化钾(I2-KI)溶液能将淀粉染成蓝紫色,蛋白质染成黄色,也是植物组织化学测定的重要试剂。 配方:碘化钾2g ;蒸馏水300ml ;碘1g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待全溶解后再加碘,振荡溶解后稀释至300mL,保存在棕色玻璃瓶内。用时可将其稀释2-10倍,这样染色不致过深,效果更佳。 ⒉苏丹Ⅲ(sudanⅢ或Ⅳ)能使木栓化、角质化的细胞壁及脂肪、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是著名的脂肪染色剂。 配方:(1)苏丹III或苏丹Ⅳ干粉0.1g ;95%酒精10ml ;过滤后再加入10ml甘油(2)先将0.1g苏丹III或IV溶解在50ml丙酮中,再加入70%酒精50ml。 (3)苏丹III 70%乙醇的饱和溶液。 ⒊1%醋酸洋红(aceto carmine)酸性染料,适用于压碎涂抹制片,能使染色体染成深红色,细胞质成浅红色。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 一染料的历史 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二.合成染料的发展 19世纪西欧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以及从煤焦油分离和制取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开创了合成染料时期。 初期1856年,英国化学家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把丝染成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或冒肤,供染色使用。从此,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由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所以,合成染料被称为苯胺染料。 德国化学家J.P.格里斯在1858年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Ch.曼恩发现芳香胺重氮盐能与芳香胺或芳香酚偶合,从此得到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68年,德国化学家C.格雷贝和C.李卜曼将蒽醌溴化和碱熔制得茜红,稍后将茜素磺化制得染毛的染料,1870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投入生产,从此开发了蒽醌染料,并进一步制取蓝色和绿色染毛用的酸性蒽醌染料品种。德国化学家A.拜耳进行了长期关于合成靛蓝的研究工作,在1870年,他将从天然靛蓝氧化得到

天然染料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1 天然染料的分类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植物染料有茜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黄栀子、茶等;动物染料有虫(紫)胶、胭脂红虫等;矿物染料有各种无机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据统计天然染料中以黄色和红色品种最多,蓝色、绿色和黑色最少。植物和动物中的色素能溶于水,在性能上与合成染料最接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上染天然纤维。各种植物中所含有的天然染料成分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多种化合物。其中有一些色素是基本结构相同而取代基不同的一类化合物,如红花中除含有红色素外,还含有黄色素,其他植物也有类似情况。按天然染料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类胡萝卜素类、蒽醌类、萘醌类、类黄酮类、姜黄素类、靛蓝类、叶绿素类共7种。 2 天然染料的染色机理 天然染料的上染机理因染料和所染纤维类型而异,由于天然染料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现在对各类纤维的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太充分。印度的Dr.DeeptiGupta研究了5种天然染料对合成纤维的上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奈醌类染料Juglone、Alkannin和Bixin染尼龙、涤纶织物的吸附等温线属于朗缪尔(Iamagmuir)型,而Berberine与腈纶织物之间可形成离子键。天然小檗类染料上染丙烯腈纤维标准亲合力相当高,70℃和90℃时分别为33.9KJ/mol和43.3KJ/mol,其牢度性能与碱性染料类似,水洗牢度良好,但耐光牢度只有I级。这5种染料与合成纤维的染色焓是正值,说明染色是吸热过程。随染色温度升高。染料上染率会继续增加。此外,染料在水中是部分溶解的,可能是染料发生聚集,因此容易在高浓度时染得深色。莽草宁、苏枋等媒染型天然染料,是通过媒染剂与纤维分子形成络合物上染,但媒染前后色调有些变化。靛蓝等还原型天然染料,是通过染料分子的聚集吸附在纤维上,因而摩擦牢度较低。胭脂红酸等亲水型天然染料,水溶性好,具有阳离子性的化学结构,可以上染蚕丝。李清蓉等研究了天然染料等同体茜素的染色热力学,并对茜素上染丝绸、羊毛、涤纶和尼龙等4种织物进行了染色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织物对茜素的吸附属于能斯特(Nemst)吸附,符合分配机理,具有分散染料的特性。李辉芹等认为利用紫草、胡桃等萘醌型天然染料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时,其吸附机理非常符合分散染料染聚酯时的Nernst吸附;而用胭脂树籽染色时,因其色素为线型离子型分子,可有多种上染机理,但Langmuir机理占优势翻。对小檗碱上染丙烯腈纤维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机理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这表明带正电荷的染料可以和带负电荷的纤维形成离子键,使染料吸附在纤维上。 3 天然染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天然染料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和可再生等优越特点。纺织品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实现了对环境的生态保护,符合新世纪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是开发“生态服装”、“全绿服装”纺织品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例如天然染料黄檗中所含的小檗碱是目前所知的天然染料中唯一的阳离子染料,它也可以用来染丙烯腈纤维。聚酰胺纤维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可用离子型染料如酸性和金属络合染料,也可用分散染料染色。天然染料中的紫草、胡桃、胭脂树等适合上染聚酰胺纤维。虫胶、姜黄、洋葱、茜草、紫草和大黄等天然染料都可用于涤纶染色。它们的分子量很小,并具有疏水性,这些天然染料上染聚酯的机理与分散染料类似。 目前印度、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的一些染料公司都在开发生产天然染料。近年来,我国对天然染料的应用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中科院已制得用于棉和丝绸染色的天然黄(TR—Y)和天然绿(TR—G);“铜牛牌”系列童装选用纯天然植物染料系列染色;江苏二毛集团已将植物染料用于制备高支天素丽环保型高档面料,效果较好同。除此之外,许多天然色素还因其特殊的成分及结构而应用于新型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例如大黄防紫外线织物,日本青森试验

高中生物常用的染色剂染色机理

普知--关于遗传物质被碱性染料染色~ 碱性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1.2龙胆紫C笛HIN具有金属光泽的暗绿色粉末。能溶于水、三氯甲烷和醇;难溶于醚。加热至275℃分解。其1%一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2染色剂的配制 2.1配方1醋酸一洋红染液取100mL45%冰醋酸,煮沸后徐徐加入洋红1g,搅拌均匀后加入1颗锈铁钉,煮沸10min,冷却后过滤,贮存在棕色瓶内。 2.2配方2龙胆紫染液,取龙胆紫1~2g,溶解在100mL2%乙酸溶液中,直到溶液成深紫色为止(实验过程中视具体情况溶液可适当稀释)。保存在棕色瓶内。 3染料的作用机理 3.1碱性染料染色试剂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性不是一回事。染色试剂的酸碱性,其划分依据在于染料分子电离后的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如果着色的基团是阳离子的为碱性染料,着色的基团是阴离子的为酸性染料 3_2染色机理龙胆紫能不能染DNA?还是只是把染色质上的蛋白质染色?或是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上文提到,碱性染料的着色基团是阳离子,着色基团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牢固地结合。DNA是酸性物质,可电离出H,其余的部分就带上了负电荷。因此,带负电荷部分就能和碱性染料电离出的着色阳离子通过电荷问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而被染上颜色。有的染色作用随溶液中的pH值而变动。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DH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使DNA和蛋白质都被染色。只不过这2种物质被染色的机理是不同的。 4碱性染料用酸配制的原因龙胆紫和洋红都溶于水和酒精。而做实验用的龙胆紫和洋红溶液。却都是用醋酸溶液配制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2个:1)是为了染色物能方便地进入细胞内,又不会发生细胞膨胀。因为水和酒精这2种溶剂进入细胞的速度是很快的,容易引起细胞膨胀破裂。2)因为像洋红这种碱性染色剂溶于碱性溶液时,能使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染色,只是细胞核较浓些,溶于酸性溶液(如醋酸)时,对染色质有高度的亲合力,对细胞质着色很浅。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红使之饱和,再加入微量的铁离子,配制成的醋酸洋红溶液就能将核或染色体染成红色。如果用1%龙胆紫溶液对根尖进行染色,细胞核内都被

PH值对靛蓝染料染色的影响

PH值对靛蓝染料染色的影响 牛仔布是服装面料的重要部分,而靛蓝染色的牛仔布更是全球流行,无人不晓,由于靛蓝染料在棉牛仔布上的流行外观,它可能是惟一被大众所认识的染料。 用于靛蓝染料染色的连续经纱染色机已广泛使用,通过调整染色工艺,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染料渗透,由此而改变了后续摩擦或水洗褪色处理的效果。 pH值对靛蓝染色的影响非常重要,由于靛蓝染料在pH值约为10.5-11.5时是以单离子状态存在,而pH值为12.5以上时是以双离子形式存在。在含有过量保险粉的高碱性浴中,双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的亲和力较低,并随着pH值提高,棉纤维表面的负电荷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大了在双离子靛蓝染料与带电荷纤维表面之间的阴离子的排斥作用,降低了染料上染率。 单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在纤维表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较高的染色上染率,但这又降低了染料在纱芯内的渗透,在使纱线表面得色量大大增加。当采用高pH值时,以双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将具有低的亲和力,并因此在纱芯内有较大的染料渗透和较低的纱线表面得色率。因此在靛蓝染色过程中,pH值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得色量以及后续靛蓝染色纱线的洗净性能。 用于连续棉经纱染色的Denim-Ox工艺,采用科莱恩公司的Diresul RDT染料,其工艺流程为:苛化处理→水洗→湿罩湿染色→固色→淋洗。在60-90℃轧液,进行硫化染料的吸附,这过程包括使染料迁移和扩散的透风时间,再进行固色。固色阶段加入醋酸,以防止染料溶落,为氧化剂(Diresul Oxdant BRI liq)提供所需的pH 值。后者使染料分子内形成蒽醌基团,在被氧化阶段,产生最终色泽。一种阳离子型固色基(Indosol E-50 liq)与染料中的巯基以及纤维发生反应,以离子键使染料固色。工艺中还需加入硫酸钠和分散剂(Ekaline F liq.),硫酸钠可防止染料从纤维上解吸至固色浴中。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是染整加工常见的面料。常采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硫化染料的染色加工方法。 一、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 特性: 1、直接染料是一类能在中性染浴中,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水溶性染料。 2、直接染料色谱齐全,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耐洗牢度不好,日晒牢度欠佳。常需要采用固色剂处理。

性能和方法: 1、染色性能: 1.1 直接染料都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1.2 直接染料染色中经常使用的促染剂为食盐和元明粉。选用元明粉作促染剂能得到较鲜艳的色泽。 1.3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必须采用软水染色。 2、染色方法 2.1 一般在普通绳状染色机上进行,染色浴比为1:15-30浅色的浴比要比深色的大些。 2.2 染色温度一般采用近沸点染色,以获得良好的移染性,(所谓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以及良好的色光和牢度。染色一般由常温开始(深色的可由60℃-80℃开始)。

3、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1、利用阳离子固色剂,以固色剂Y 和固色剂M处理,来提高其牢度。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二、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特性: 1、活性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

2、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好,匀染性好,色谱较齐,应用方便,耐晒牢度较好。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的主要因素: 1、亲和力的影响 1.1 在使用亲和力很大的染料进行染色时,具有比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有利于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但必须加强洗涤,否则会影响染色物的水洗和摩擦牢度. 2、浴比的影响 2.1 活性染料染色时,在不影响匀染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浴比,这一方面提高了固色率,同时也减少活性染料在染浴中的水解。 3、温度的影响 3.1 K型活性染料,就有必要在较高温度下染色。 X型活性染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促进染料的水解,则不能在高温

常用塑料着色特点及配方

常用塑料着色特点及配方 (1)聚氯乙烯着色 从颜料的分散性按优良顺序排列时,PVC的着色剂最好,为湿润性着色剂>色母料>糊状着色剂>粉末着色剂。 PVC中增塑剂易引起颜料迁移,应注意。着色剂中金属粒子如锰、锌、铜、铁及颜料中氯离子、硫离子易对PVC树脂起促进分解作用,应注意。 其基本配方为: PVC 10千克 三盐 150克 二盐 300克 硬脂酸铅 100克 硬脂酸钡 50克 酞青绿 20克 白油 50毫升 (2)聚乙烯着色 常用的颜料有氧化钛、氧化铁、黄铅、群青、镉系颜料、钛菁、喹吖啶酮、聚偶氮、单偶氮等。 易加速热氧老化的颜料有:铜酞菁蓝、槽法炭黑。易加速光老化的颜料有:锐钛型钛白粉、氧化铬绿、钴蓝、群青。 添加颜料后,易使制品的纵向收缩率增大,横向收缩率减小。有机颜料比无机颜料导致制品的收缩率大。 一般配方为: PE树脂 10千克 钼红 15克 钛白粉 5克 硬脂酸盐 4克 白油 30毫升 (3)聚丙烯着色 PP着色与PE着色大致相同,一般也不用染料着色,但PP更容易因颜料而引起光、热老化,尤其是含铜、锡、锌的颜料,因此应注意添加稳定剂。 基本配方为: PP树脂 10千克 硬脂酸钡 50克 硬脂酸钙 10克 抗氧剂 50克 铬黄 20克 钛白粉 5克 (4)聚苯乙烯着色 PS与各种着色剂亲和性好,着色剂不易迁移,但PS成型温度较高,应选用耐热性好的颜料,常用偶氮染料、还原染料、荧光染料。又由于PS透明性好,因此颜料用量一定要分散性好,用量少。 基本配方为:

PS 10千克 油溶红 0.5克 磷酸三甲酚酯 30毫升 (5)ABS着色 ABS着色剂要求耐热性、耐候性好,并且遮盖力强,因此常用的着色剂有:钛白、铁红、群青、炭黑、镉系颜料、酞菁系、喹吖叮酮系颜料等。一般添加量大,为2%左右。 ABS着色前应干燥处理,原料混合时间应长一些,使之配料均匀,以防止ABS中的橡胶成分影响染色效果。 基本配方为: ABS 10千克 P-4G红 15克 磷酸三甲酚酯 30毫升 硬脂酸镁 5克 先将三种小料混合好后,再和ABS相混合。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

植物染色

草木染----一种天然的染色方法,利用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材料对布料进行染色,草木染不但颜色质朴,淡雅,经久耐瞧,而且经过草木染得布料有防霉抗菌作用,对人体皮肤尤为有好处。 自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有色彩文化的地方就有情意,有情意的地方就有人文的深度。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为此,我们得以了解植物染色在传统染色的重要性。 科技人员在研究中国古、旧地毯时发现,数百年前生产的地毯就是植物染色,历经沧桑而不退色,依然光彩照人。天然染色的特点有: (1) 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就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就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 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 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点就是:颜色柔与,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就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与,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就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与。而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就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就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 天然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就是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植物染料几乎就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与作用。 (6) 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与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就是健康的,布料更就是符合这个标准,植物染料的褪色就是褪而不减其美的,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