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内镜与药物治疗分析
内镜下射频止血结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

内镜下射频止血结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张亮;曾涛;邹冰川【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内科杂志》【年(卷),期】2004(012)001【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止血治疗联用奥美拉唑(OME)及单用OME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①内镜下射频止血治疗后联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天。
②单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天。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2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分别为3/58(5.17%),12/58(20.68%)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率1/58(1.72%),8/58(13.79%)差异有显著性,输血量(3.8±2.7)单位(每单位200ml),(3.1±2.1)单位,差异无显著性(P>0.05):止血时间(1.8±1.5)d,(3.6±2.1)d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时问(8、7±2.5)d,(13.1±6.3)d差异有显著性(尸<0.05)。
结论内镜下射频止血治疗联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效比单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更好。
【总页数】3页(P794-796)【作者】张亮;曾涛;邹冰川【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相关文献】1.内镜下注射结合静脉注射西咪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观察 [J], 李静宇;扈凤勤;崔维2.内镜注射结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研究 [J], 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吴惠生;黎庆宁;周永健;余庆珠3.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止血夹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J], 夏春磊;4.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J], 武文宴5.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止血夹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J], 夏春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疗效分析

胃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0例临床疗效分析秦川淞;李政文;吕黄勇;尧登华【摘要】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30例病人,在胃镜直视下,直接用钛夹对溃疡出血灶进行钳夹止血.结果除1例3 d后因钛夹脱落行第2次止血外,其余29例均1次止血成功.使用钛夹数目2~12枚,胃镜下操作时间3~20 min,止血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胃镜下钛夹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灶直接钳夹止血,止血准确、快速,效果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1(021)007【总页数】2页(P745-746)【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胃镜;钛夹【作者】秦川淞;李政文;吕黄勇;尧登华【作者单位】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消化性溃疡为内科常见和多发病,其严重并发症多为出血,出血量的大小又多与溃疡的大小、深浅、部位、是否侵蚀血管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出血常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消化内科急症,既往的内科治疗手段主要是输血、补充血容量、抑酸剂及凝血药物的应用,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治疗等。
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主要是外科急诊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使用钛夹在内镜下止血已被广泛采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就我科对3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在胃镜下采用钛夹钳夹止血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6月,我科对3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行胃镜下钛夹钳夹止血治疗。
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75岁,平均44岁;十二指肠降段溃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胃窦前壁溃疡3例,胃窦后壁溃疡5例,胃窦部大弯侧溃疡4例,胃窦部小弯侧3例,胃角溃疡4例,胃体溃疡2例。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内镜治疗病例讨论分享学习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治疗
(一) 一般急救措施 (二) 积极补充血容量 (三) 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和应激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注意事项 3.内镜下止血 (四)手术指征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消 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Xiao)
抑酸剂 首选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原发病诊断
1.病史、症状和体征 2.内镜检查 3.X 线钡餐检查 4.选择性动脉造影 5.其他
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病因
(一)消化性溃疡 (二)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 (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四)肿瘤 (五)其他上消化道和全身性疾病
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第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心慌
体位性低血压
休克表现
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出血后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与出血量、 速度均有关
大便潜血(+) 出血量>5ml/天 柏油样便 >60ml/天 呕血、胃内积血>250-300ml 血红蛋白(Hb)与出血量的关系
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
活动性出血征象
1.患者又有失血症状 2.呕血或黑便变稀、次数增多 3.肠鸣音活跃 4.血压、脉搏经治疗无改善或恶化 5.Hb、HCT 持续下降 6.中心静脉压波动不稳定 7.如不能确定,可插胃管观察,或行
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的疗效

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的疗效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的疗效。
方法. 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均采用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孟氏液方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76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7.4%(74/76),2例患者经反复给药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
结论.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法费用低、创伤小,不良反应少,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作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胃镜;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喷洒药物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内科急症,其中一半以上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1】。
急性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循环、呼吸衰竭,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急性消化道出血以往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治疗具有一定盲目性,极易导致再出血。
而将胃镜技术应用于急性消化道出血,在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治疗的盲目性,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纳为研究对象的76例消化性溃疡并急性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32.5±5.3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4例,胃溃疡23例,复合溃疡9例,残胃溃疡7例,其他3例。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等症状,出血时间1到7d,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
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相关诊断标准,76例患者中28例患者为轻度出血,42例患者为中度失血,其余6例为重度失血。
1.2治疗方法76例患者在严格监护下经胃镜检查确诊后立即采用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药物方法治疗,治疗方法如下:将胃镜插入胃腔,通过胃镜快速确定患者的具体溃疡部位以及出血情况。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3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徐爱平【摘要】目的探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
方法采用洛赛克40m g静脉推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阿莫两林口服,每日2次,每次19,痢特灵每日3次,每次100r ag,同时给予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
结果治疗消化性溃疡显效39例(93%),有效3例(7%),无效0例。
结果表明,洛赛克组溃疡并出血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结论洛赛克能较快地缩短呕血、黑便的持续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洛赛克雷尼替丁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03.03洛赛克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等相关性疾病。
本院自2001年起应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七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病例42例。
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0-71岁,平均49岁。
均由内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院前30r ai n-7天内有呕血或黑便等上消化性出血症状。
1.2给药方法洛赛克组使用洛赛克注射液40m g静脉注射,每日1次。
同时给予阿莫西林口服,每次2次,每次l g,痢特灵每日3次,每次100m g,同时给予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但如无效者,可另行改变治疗方案。
2结果2.1疗效判断标准显效:24—28h内未出现呕血,黑便4天内转黄,生命体征平稳;有效:48-72h内未出现呕血,黑便6天内转黄,生命体征平稳:无效:6天后仍有黑便及上腹部症状者或经内镜证实仍有持续出血者视为无效。
2.2结果显效39例(93%),有效3例(7%),无效0例。
结果表明,洛赛克组溃疡并出血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3讨论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内科急症,是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与胃酸分泌物增加及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有关,大多数病情危重,来势凶险。
尽量控制出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药学分析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药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药学价值。
方法:筛选本院于2021.01-2021.12收治7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单组例数38,组别设置为对比组(奥美拉唑钠)、研究组(艾普拉唑钠),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清指标水平。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较对比组(76.32%)更高(P<0.05)。
研究组呕吐、黑便以及上腹疼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63%)较对比组(15.78%)更低(P<0.05)。
治疗前,两组VEGF、EGF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EGF水平均明显较对比组更高(P<0.05)。
结论:采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与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整体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艾普拉唑钠;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若治疗不及时,极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采用迅速、强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键,可有效预防消化性溃疡再出血。
奥美拉唑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但受基因CYP2C19多态性影响,临床疗效个体差异较大[2]。
艾普拉唑属于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效果更强、更稳定、更持久,且疗效受个体差异性影响较小[3]。
本次研究筛选本院于2021.01-2021.12收治7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展开分析,观察评估奥美拉唑和艾普拉唑钠临床疗效及药学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提供参考与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本院于2020.01-2020.12收治7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消化性溃疡出血诊断指南与标准,无其他胃肠道疾病,对奥美拉唑、艾普拉唑钠无过敏史、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目的、内容等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作者:文清德邓秀梅曾讯杨群李叶青崔毅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内镜下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25例(观察组),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法为常规止血方法(机械止血、电凝止血)联合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进行电动正压喷洒止血治疗,对比同期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治疗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25例(對照组),比较2组患者5 min 止血成功率、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和止血治疗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5 min止血成功率为100%,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0,止血治疗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5 min止血成功率为92%,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4%,止血治疗成功率为72%。
观察组的止血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联合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的方法能够提高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成功率,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是一种值得被推广、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止血治疗成功率;安全性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tatic material in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 Wen Qingde, Deng Xiumei, Zeng Xun, Yang Qun, Li Yeqing, Cui Yi. Department of Endoscopy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eng Xun,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tatic material in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 Methods Twenty-five cases of peptic ulcer with bleeding diagnosed under endoscopy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The endoscopic hemostasis therapy was conventional hemostasis (mechanical hemostasis,electrocoagulation)combined with 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tatic material for electro-positive pressure spraying hemostasis therapy (observation group). Twenty-five cases of peptic ulcer patients with bleeding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hemostatic methods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success rate of intraoperative hemostasis within 5 minute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delayed bleeding,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tic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within 5 minutes was 100%,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hemorrhage was 0,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treatment was 100%. Whereas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within 5 minutes,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hemorrhag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2%, 24%, and 72%,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hemosta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tic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otherwise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bleeding was lower (P < 0.05).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tatic material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endoscopic hemostatic therapy for peptic ulcer bleeding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layed bleeding, which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tatic material;Peptic ulcerbleeding;Endoscopic therapy;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tic treatment;Safety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为我国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56.6%),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疲惫等症状,而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休克,甚至死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相关人群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1-2]。
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论文

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08-02【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和内镜下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肾上腺素均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并且内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
【关键词】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硬化剂;肾上腺素消化性溃疡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
内镜下注射止血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有肯定的疗效,应用最为广泛。
内镜下局部注射1:100000肾上腺素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国内外对各种内镜下止血技术的对比研究已很明确,但在各种注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之间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与1:100000肾上腺素,观察两种内镜注射治疗在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有无差异,旨在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内镜止血治疗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因呕血和(或)黑便在我院消化内科行紧急胃镜确诊为消化道溃疡并活动性出血,胃镜下表现符合forrest分级动脉喷血(ia)或活动渗血(ib)或血管显露(ⅱa)或血凝块附着(1ib),病历记录完整可准确判定止血效果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注射乙氧硬化醇)60例和对照组(注射肾上腺素)60例。
两组患者除外有胃恶性溃疡出血、胃食管静脉曲张、合并有严重疾病(败血症、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及全身出血倾向(如血小板计数3s)者。
最后对照组3名患者因胃恶性肿瘤(2例),急性重症疾病(1例)被排除,最终60例患者接受注射乙氧硬化醇止血治疗,57例接受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溃疡分类、forrest分级、溃疡大小、治疗前血红蛋白量等均有可比性(p>0.05)。
2 内镜止血前准备:内镜止血前所有患者均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内镜诊疗前检验,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常规备好急救药品,严密观察和监护病情,常规应用同一种制酸剂和输液等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内镜与药物治疗
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产生胃出血、十二指肠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出血最为多见,出血的发生率随年龄急剧增加,对于年迈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上消化道的出血急诊检查率也相应提高。
急诊内镜检查已成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止血方法,出血原因得以及时明确,并能通过内镜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即刻止血,如药物注射、喷洒、微波、电凝、激光及钛夹等技术。
由于这些先进技术与内镜的完美结合,使得急诊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即刻止血率高达80%~90%,显著降低了手术率及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临床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资料154例,其中男123例,女31例,年龄14~85岁,平均33.05岁,其中黑便154例,呕血或者呕咖啡样液106例,头晕、眼花115例,出血时间
1~5天,均在24h内作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胃溃疡38例,十二指肠溃疡116例,溃疡大小5~20mm。
1.2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及大出血时的便血,鼻胃管可证实。
大多数出血性溃疡入院后自行止血,内镜下显示病灶有血栓黏附,可见的血管及喷血者再出血率高,需内镜下注射或热凝治疗、手术指征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3诊断
有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病史并有反酸、呃逆等症状,近期加重并有呕血或黑大便史是高度可疑病例。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说明出血量每日在10ml以上;黑大便表示出血量在60ml以上;呕血表示胃腔出血积存在300ml以上,出现有间隙性休克表示出血量占总血量的25%以上。
内窥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诊断准确率为85%以上,且有直视出血部位活动与非活动出血等优点。
2治疗
2.1药物治疗大多数小量及中等量出血均可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治愈。
注意休息,避免情绪紧张和过度劳累,进餐时间规律,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用NSAIDs者尽可能停用。
根除HP治疗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
减少胃酸分泌药物,H2受体拮抗剂(H2-RA)西咪替丁400mg、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丁20mg,均每日2次服用。
DU 疗程为4~6周,GU疗程为6~8周。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潘妥拉唑40mg、雷贝拉唑10mg,一般每日1
次口服。
除雷贝拉唑外,其余PPI药物均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疗程可短于H2-RA。
三联疗法为一种铋剂或PPI加上两种抗生素。
具体方案为:PPI的标准剂量或铋剂标准剂量联合下列三种抗生素(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中任意两种,每日2次服用,连用l周。
止血药物的使用,包括增凝剂的使用,血管收缩剂的使用,长久出血抗纤溶药物的使用。
周围微循环衰竭的治疗,包括扩容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般选用输血或胶体液。
2.2内镜治疗
2.2.1内镜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病情严重、一般情况差或因大出血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首先给予补充血容量等支持治疗,纠正休克并监护,维持血压,待病情稳定后尽快进行胃镜检查。
为避免人为损伤,检查前不予插胃管洗胃,而采用胃镜检查时直视下局部冰生理盐水冲洗、抽吸及改变体位等方法来避免出血较多对观察的影响。
2.2.2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内镜下止血的方法有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硬化剂或血栓形成剂等,用热能探针如BICAP或热探头做凝固,或联合治疗。
另外尚有内镜下局部药物喷洒、机械止血、微波灼烧、激光止血、高频电凝止血等各种方法。
根据不同病因、不同设备条件以及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
每一种止血方法都有利有弊,例如,激光止血、高频电凝止血需要昂贵的设备,激光仪器体积大,搬运不便,故溃疡出血的激光治疗已废弃。
银夹和注射药物止血最大的困难是由于血液的掩盖有时无法准确找到出血点。
2.2.3止血后的药物联合处理
对内镜下可见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内镜介入治疗应联合强有力的药物抑酸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形成良好的止血环境,保护血痂,防止再出血。
内镜止血是治疗由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3讨论
纤维胃镜运用最广,内镜已逐渐成为诊断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重要途径。
且诊断准确率高,B超检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检查方法。
内镜止血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胶囊内镜的出现预示着内镜诊断和治疗在决定患者的预后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内镜下止血能减少输血与手术需要及缩短住院时间。
上述的内镜止血方法均有效,医师应根据情况采用最熟悉和最合适的方法。
在止血治疗后,无论用哪一种止血方法,都必须联合应用静脉内抗酸治疗,因为这样可以加强内镜治疗的效果。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一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
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应卧床休息。
吸烟、以前有过并发症、使用致溃疡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67~1568.
[2]林庚金.消化病新概念[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3]汪鸿志,曹世植.现代消化性溃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