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磁异常探测

合集下载

海洋水下探测技术研究

海洋水下探测技术研究

海洋水下探测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海洋深入的了解,我们意识到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作为地球上70%的面积,海洋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的宝贵资源。

而海洋水下探测技术的研究则成为了利用这些资源的重要基础。

一、海底探测技术简介海底探测技术可以分为声学、电磁、重力、磁性等多种方法。

其中声学探测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它通过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海底的情况。

电磁、重力、磁性探测技术则主要通过海底上地下矿藏的物理特性来进行探测。

这些探测技术可以用于探测海底地形、海底矿藏、海洋环境等方面。

二、声学探测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是指通过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探测的一种技术。

声学探测技术出现的较早,应用最为广泛。

其优点在于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

但是,声波传播受到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散射、反射和衰减等现象,对探测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声学探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声学探测技术可以用于制图和勘探。

海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形态的地形,利用声学探测技术可以对海底地形进行制图。

此外,声学探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勘探,例如油气勘探。

同时,声学探测技术也可以用于海底地震预警、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

三、电磁、重力、磁性探测技术电磁、重力、磁性探测技术通常被用来探测海底下的地下矿藏。

这些探测技术利用了地下矿藏的特殊物理特性来进行探测。

电磁探测技术是利用地下矿藏的导电性差异来测量其位置和性质的一种方法。

传输电磁波源有电流环或大导体板。

当电流环或大导体板在海底降下时,电磁波会通过海洋中的电磁波传播,传播到海底附近的区域时会受到海底蕴藏物质的影响,由此可以推算出海底下方存在的各种矿藏以及矿藏区域的性质。

重力探测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海底上的重力变化来探测某一地质结构下方是否有大量的质量储存,例如岩石或矿藏等。

重力探测技术需要使用重力计等设备来测量。

磁性探测技术则使用地下矿藏的磁性特性来进行探测。

由于某些物质在磁场中会产生磁滞回线,探测设备可以通过测量这种磁场变化来发现矿藏。

磁法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磁法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磁场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为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科学的地下水调查与评价变得至关重要。

磁场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效而且经济的地质勘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中。

本文将探讨磁场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并就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磁场原理及仪器磁场是利用地球磁场和地下物质的磁性差异来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磁场异常,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磁场主要利用了地下水与岩石的磁化率不同这一特点,通过测量地下的磁场异常来判断地下水的存在与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磁场常用的仪器主要有磁强计、磁倾角仪和磁阻仪等。

磁强计用于测量地下的磁场强度,磁倾角仪用于测量地下的磁场倾角,而磁阻仪用于测量地下物质的磁化率。

这些仪器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调查人员获取地下水资源的相关信息。

二、1. 地下水储层的判别利用磁场技术可以辨别地下水储层和非储层区域的差异。

地下水储层往往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磁化率,因此在磁场勘探中会显现出磁异常。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异常,可以确定地下水资源存在的位置和范围,并为进一步的调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2. 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研究地下水流动方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磁场技术通过测量地下的磁场异常,可以判断地下水流向和流速。

磁异常的研究可以揭示地下水流经的路径,帮助确定抽水井点和地下水输送通道,从而有效地管理地下水资源。

3. 地下水储量的评估磁场技术可以辅助地下水储量的评估工作。

通过测量地下的磁场强度和磁化率,可以计算得到地下水储层的体积和储量。

这对于合理规划地下水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磁场应用的优缺点1. 优点首先,磁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地质勘探方法,不会对地下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环境友好。

其次,磁场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比于传统的地下水勘探方法,如钻孔、电法等,磁场不需要大量的勘探设备和人力,并且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地下水信息。

磁力探测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磁力探测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磁力探测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8-09T15:25:36.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高宋寒[导读] 摘要: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海底的泥底辟和泥火山构造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磁力探测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海底的泥底辟和泥火山构造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磁力探测在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井场调查、管线以及海底电缆路由调查当中,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它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探测暴露于海底的磁性异常体,同时对于覆盖于海底以下的磁性异常体同样有效。

关键词:质子磁力仪;磁力勘探;海洋工程人们在早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就已经对地磁场有了初步的认识,磁力线是从地球的北极出发一直延伸到地球的南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在不断进步,磁力仪的种类发展越来越来多。

众所周知,磁法勘测在海洋地理调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海洋磁力仪的普及使用也在海洋调查中大面积开展起来。

1.海洋磁力仪的原理与应用在被大家熟知每一片地球区域,相关磁力场都是有规律的存在与分布着的。

某一区域的的磁力场如果受到外界铁质物体的入侵,则这个磁力场将会受到铁质物体在磁力场中产生的相对于本磁力场的外力作用,从而对该磁力场造成干扰。

这些外力干扰基本上都是存在于这个入侵的铁质物体的周围的磁力在磁场中的相关应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测量出某个地球区域的磁场强度,如果磁场受到外来入侵,导致了场强变化,放置在其中的磁力仪也会相应地改变磁力数值,由于能够改变磁力场的物质都是铁磁物质构成的,所以磁力仪能够勘测出任何会使磁力场发生改变的物体,同样,磁力仪的使用能够满足人们的应用需要。

海洋磁力仪就是测量地球磁力场强度的一款精度很高的测量设备。

海洋磁力调查时一种利用岩矿物质的磁性差异进行探测的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下磁探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下磁探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下磁探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水下磁探测是一种重要的水下勘探手段,可以用于寻找海底矿产资源、水下管道、船只残骸等,对军事、航海、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传统的水下磁探测技术多采用有线方式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但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下磁探测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有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研究意义水下磁探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磁探测系统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昂贵的设备,成本非常高。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自组织和自动化的监测和控制,不仅可以减少对人力的需求,还可以降低设备成本。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提高数据采集速度和精度,使水下磁探测更加高效和准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水下磁探测为应用场景,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水下磁探测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水下磁场测量原理和技术,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水下磁探测中的应用优势;2. 设计水下磁探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节点部署方案和通信协议;3. 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4.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水下磁场测量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水下磁探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节点部署方案和通信协议。

接着,搭建实验平台,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还将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期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1. 设计出适用于水下磁探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并实现系统硬件和软件;2. 通过实验和仿真,评估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水下磁探测中的性能和可行性;3. 探寻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水下磁探测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六、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水下磁场测量原理和技术,分析水下磁探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需求(预计2周);2. 设计水下磁探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节点部署方案和通信协议(预计4周);3. 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预计6周);4.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预计2周);5. 撰写论文和答辩准备(预计4周)。

高精度磁测对水下磁性物体的搜索定位

高精度磁测对水下磁性物体的搜索定位


4r [ 一 +( ) 1 ( ) y一 +( )]/ 一 2
l - J [ 『 『 i 二丑 丑 2 a y一4T [ — +( 1 ( ) y一叼 +( )] ) z—
l 『 『 【 2 = 堂 a一4T [ 一 +( 一 +( )] 1 ( ) ) ) , —
50 2
物探 化探 计 算技 术
3 2卷
人 的农用 机动船 , 在距其 2 8m远后 , 就测不 到农 也
探 头 的绝 缘罩 旁还需 坠上 无磁性 重块 , 以保证探 头
用机 动船 的磁异常 。
能在高速流动的水面下沉人较深的地方 , 尽可能靠 近探 测 目标 物 。此无磁 性重 块也必 须是绝 缘材料 ,
题 : 必 须解决探 头入 水其 信 号线接 线柱 隔水 绝缘 的 问题 ; 要 解 决探 头避 开测量者 乘 坐船 只 的 ① ②
磁场干扰 ; ③解决水面磁异常定位。经过多次实际测量 , 如在岷江上游河段测定翻入河中的桑塔 纳轿 车 ; 08年 5 1 20 .2地震 后在 紫坪铺 水库 中探 测 怀疑 落入 其 中的 军用 直升 飞机 ; 别是 在 云 阳 特
(. 1成都 理 工 大学 , 四川 成都 60 5 ; . 10 9 2 四川省 核 工业地 质局 , 四川 成都 60 8 ) 10 1
摘 要 :利用高精度磁测方法, 对沉入水下的磁性物体 ( 因事故沉入 河中的汽车、 如 沉船及失事 落入水 中的飞机 等 ) 行 定位 , 有其 它物探 方 法不 能 比拟 的优 势。但 较 之地 面磁 测 而 言 , 面 进 具 水 高精度 磁 测具有 测 点及异 常 定位难 度 大 , 外界磁 场干 扰 强 等特 点。一 般 需要 解 决三 个 方 面的 问

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

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

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洋中脊是地球表面最长的山脉,它分布在大洋中,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证据之一。

而洋中脊处的海底磁异常条带则是洋中脊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海底磁异常是指海底磁场的异常变化,通常表现为正磁异常和负磁异常。

正磁异常指的是海底磁场强度较强的区域,而负磁异常则指的是海底磁场强度较弱的区域。

洋中脊处的海底磁异常条带是指在洋中脊两侧,海底磁场呈现出规律的交替变化,形成一系列正负磁异常的条带状结构。

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对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地球的表面被分为若干个大板块,它们在洋中脊处相互推移和分离,形成了洋中脊的结构。

而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形成,则与板块构造中的海底扩张有关。

洋中脊处的海底扩张是指在洋中脊两侧,岩浆从地球内部涌出,填补了原有的空隙,使得洋壳不断向两侧扩张。

当新的洋壳形成时,其中的岩石会保留地磁场的信息,即记录了当时的地磁场特征。

而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洋中脊处海底磁场的异常变化。

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形成可以通过磁极翻转的过程来解释。

磁极翻转是指地球磁场的南北极互换位置的现象,即磁化方向发生180度的变化。

科学家们通过对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的测量,发现了一系列正负磁异常的交替分布,这些异常的分布与洋中脊的形态相一致。

根据磁极翻转的理论,当新的洋壳形成时,其中的岩石会记录下地磁场的方向,而在磁极翻转发生时,新形成的洋壳中的岩石也会随之改变磁化方向,从而形成了交替变化的磁异常条带。

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的研究为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对磁异常条带的测量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地球历史上磁极翻转的信息,并进一步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壳演化的过程。

此外,洋中脊处海底磁异常条带还可以用来确定板块的运动速率和方向,从而揭示地球表面板块构造的演化历史。

如何利用磁性材料进行海洋资源勘探

如何利用磁性材料进行海洋资源勘探

如何利用磁性材料进行海洋资源勘探在当今世界,随着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变得愈发重要。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能源和生物资源,而磁性材料在海洋资源勘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磁性材料之所以能够在海洋资源勘探中大展身手,主要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而海洋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往往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磁异常现象。

通过对这些磁异常的探测和分析,我们就能够获取有关海洋地质和资源分布的重要信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海洋资源勘探中常用的磁性材料。

其中,磁力仪是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

磁力仪可以精确地测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常见的磁力仪有质子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等。

质子磁力仪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进动来测量磁场,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光泵磁力仪则通过光对原子的激发和探测来测量磁场,其灵敏度极高,能够探测到极其微弱的磁信号。

除了磁力仪,磁性传感器也是不可或缺的。

磁性传感器能够将磁场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

例如,磁通门传感器在海洋磁场测量中应用广泛,它能够测量出微小的磁场变化。

在实际的海洋资源勘探中,利用磁性材料进行测量通常有两种方式:船载测量和海底布放测量。

船载测量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测量船沿着预定的航线航行,船上搭载的磁力仪和磁性传感器实时采集磁场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船的自身磁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了减小这种干扰,通常会对船的磁性进行消磁处理,并通过数据处理算法来校正测量结果。

同时,测量船的航行速度、航向以及海洋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校准。

海底布放测量则是将磁性测量设备直接放置在海底。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测量船的干扰,并且能够更接近目标区域,获取更准确的磁场信息。

然而,海底布放测量面临着设备回收、数据传输等诸多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系列的海底固定观测站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海底固定观测站可以长期在海底进行监测,而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则能够灵活地在海底移动,进行大面积的测量。

基于下半空间测量的水中目标磁异常计算方法

基于下半空间测量的水中目标磁异常计算方法

基于下半空间测量的水中目标磁异常计算方法冷洁;程辉辉;周田宰【摘要】针对水中目标空中磁场测量困难导致无法对其上半空间磁场量级进行准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下半空间测量水中目标磁异常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成熟的目标下半空间磁场测量技术,获取下半空间磁场数据,通过混合阵列模型反演建模,延拓算法进行换算来获得目标上半空间的磁场分布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测量误差优于12%,该方法可用于水中磁性目标的空中磁场量级评价.%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underwater target magnetic field,which made the upper half of its space evaluation was not accuratel.A new method of magnetic anomaly detector of underwater targets measured from the lower half space was given.The method used sophisticated target under half-space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method to get the under half-space field data.It was carried out by mixing an array of models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to get the half-space magnetic field on the target.Simulation results verified by laboratory tests,the measurement error was better than 12%,the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order of air.【期刊名称】《探测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磁异常;混合阵列模型;水中磁性目标【作者】冷洁;程辉辉;周田宰【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011水中目标磁异常探测技术是近年来各军事国家所注重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快速发展,掌握被探测的水中目标上半空间磁异常[1]水平成为解决水中目标被探测到的关键技术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下磁异常探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基于水下磁异常的潜艇探测技术0引言目前以声响讯号探测水面下的人造物体成为运用最广泛的手段。

但由于复杂的海洋环境,声纳探测的灵敏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声纳探测还有自身的诸如“声影区”的局限,探测海洋中的运动物体(如潜艇)和海洋资源,非声探测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水下磁场探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异信号的目标探测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不断提高而新兴的一种目标磁探测技术。

虽然电磁波在水中衰减的速率非常的高,但随着减声降噪技术的发展,磁测量定位可以准确地推算出磁体与探头之间的相对位置,获得磁体在不同的位置下准确的磁场信息,磁探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设施上可以定位侵入防护区域的磁性目标(坦克,潜水艇,导弹等)的探测。

因此,开展水下目标磁探测研究,根据水下大型目标磁场的远场分布特征,建立目标磁场分布的探测模型,对水下大型目标进行远程探测,迅速准确地判断出目标物的类型,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定向与定位,已成为在现代海战中取得决胜的关键性因素。

1水下目标磁异常探测原理磁探测技术是各种非声探测中发展较早、技术较成熟的一种探测方法,与声纳技术相比具有识别能力高、运行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及成本低等优点。

海洋磁探测是搜索水下磁性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些磁性体产生的感应磁场叠加在海洋磁背景场之上,会导致海洋磁背景场明显畸变,会改变所在位置周围空间的地磁场分布,从而产生磁场异常信号,通过测试和处理磁异信号,可以得到反映磁性目标的探测信息,其物理基础为:含有铁磁性物质的物体会改变所在位置周围空间的地磁场分布,从而产生磁场异常信号,其原理如图1所示。

图 1 磁异常现象示意图可见基于磁异信号的目标磁探测技术与磁异常场和地磁场有关。

对磁性目标的探测信息的提取都是通过对磁异信号的测量,从地磁场(近似均匀场)为背景中提取出来的。

2水下磁异常探测研究现状2.1潜艇磁场模型建立分析目标的磁特性可以使磁异常探测系统准确确定目标,根据磁场来源可将用于水下目标探测的电磁场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水下潜艇一般都是由不同金属构成的,不同金属之间会产生电化学腐蚀电流从而产生的感应电磁场,还有就是为了防止海水腐蚀金属,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ICCP)产生的电磁场(CRE和CRM);第二种是螺旋桨扰动腐蚀相关产生的轴频电磁场;第三种是舰船各种机电设备泄漏到海水中的电流产生的工频电磁场;第四种是水下目标的铁磁性金属结构的剩磁场和感应磁场。

合理的建立目标模型可以从其磁感应磁场的分布特征判断出目标类型、大小以及位置。

目前潜艇磁场建模主要有两个方法:第一种是根据阴极保护系统参数计算出潜艇表面的电势分布,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电偶极子阵列和观测数据来模拟。

英国某公司已经根据第一种方法结合边界元法开发了潜艇建模软件Beasy[1]。

加拿大Davis公司则利用了第二种方法对加拿大某海军舰船水下磁场进行建模和预报,通过实测数据和预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加拿大Davis为了降低舰船极低频电磁场,成功开发了有源轴接地系统。

俄罗斯也基于同样的目的发明了绝缘工艺和电磁场补偿手段来降低其自身产生的磁场。

张琦[2]将有限元法应用到计算潜艇磁场上;熊露[3]等计算了由螺旋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涡旋电磁场,给出了涡旋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姚振宁[4]等将边界元法和磁体模拟法相结合对在磁性目标影响下的舰船进行磁场建模,并用舰船做了实验对其方法进行了验证。

雷毅[5]等根据测量得到的潜艇某些数据,再通过磁场仿真计算给出了潜艇磁场空间分布特征。

陈聪[6]等人提出了采用电偶极子首尾相接而成的电流线对潜艇磁场进行模拟仿真,分布特征明显。

曲晓慧[7]对潜艇磁场各种建模方法,主要包括磁偶极子模型、均匀磁化的旋转椭球体模型、均匀磁化的旋转椭球体与磁偶极子阵列混合模型等等,并给出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

杜充[8]等采用了物理光学法对舰船尾迹的RCS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舰船尾迹的RCS分布广并且规律性强。

罗光成和周家新[9,10]等运用了要素间多维随机变量生成算法对水下潜艇的常规运动轨迹进行生成,并将其产生的虚拟航迹与真实航迹进行了验证。

为了提高航空磁探测中潜艇磁场模型精度,对各种潜艇磁场建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2.2背景磁场分析及信号降噪海洋内影响磁场特性的因素众多,因此研究海洋各种运动形式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海洋背景磁场的分布规律,为水下探测潜艇等目标的识别技术提供海洋背景磁场,为目标磁场与背景磁场分离并分析目标类型以及位置提供理论依据,与此同时,水下目标磁探测受到海洋电磁噪声的一定限制,因此研究海水运动产生的背景噪声磁场将有助于消除其对水下探测精度的影响。

图2为水下目标的干扰磁场组成。

图 2 水下目标干扰磁场组成海洋海水中富含各种盐类物质,因而含有大量电离子,富有导电性,可近似看做导体。

20世纪中期各国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海水运动产生电磁场的产生机理,并研制了各种检测仪器。

闫晓伟[11]等对海浪感应磁场矢量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分量的海浪磁感应磁场的时域、频域和空间分布特征;熊雄[12]等基于海浪海谱模型给出了基于四叉树的快速仿真算法,提高了计算大量海浪情况下的计算速度。

Hennings I和Yue R[13,14]等将海流看作是周期变化缓慢的长周期的模型,并推导出海流中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以及海流磁感应磁场空间分布特征。

Milford G[15]等通过推导得出海流产生磁场的方程,以及海流磁感应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魏仪文[16]等基于Kd V方程建立了内波传播模型,并计算了内波存在对大尺寸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内波参数不同海况下内波对海面散射和多普勒的影响。

2.3探磁设备水下电磁场是潜艇除了声场外在水下最重要的目标特征,由于海洋系统复杂的磁场特性,且在水下环境中地磁场强度具有衰减的特征,水下磁异常检测需要高效能的水下磁场传感器,尤其是低频(100mHz~1kHz)磁场传感器。

低频磁异常探测技术检测的是潜艇的极低频电磁场特征,重点是其轴频磁场和尾流磁场等低频交变磁场特征。

在此频段内,舰船的水下电磁场特征明显且传播距离较远。

在探磁设备方面,磁探测能力随着高精度海洋磁力仪研发大大提高,从1933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磁通门磁力仪到现在广泛使用的光泵磁力仪,海洋磁场探测仪器的测量精度、灵敏度、采样率、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海洋磁力仪阵列的问世,使得海洋磁场探测的能力大大提高。

普通的海洋质子旋进式磁力仪可以达到 0.1n T 灵敏度,新型的光泵式磁力仪可以达到 0.001n T 灵敏度,超导磁力仪可以达到 0.00001n T 灵敏度[17,18,19]。

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是目前为止测量磁场灵敏度最高的仪器,其灵敏度高达10-5~10-6nT。

Blakely R J等[20]开发了用于识别磁异常或其他局部磁性体产生的异常磁矢量测量系统。

由磁通门磁强计形成的磁梯度计尺寸小和功率低,灵敏度相对较高,磁噪声补偿关键,因为磁力计必须靠近磁噪声源工作。

Pei Y H[21]等研制了集成磁性梯度仪的小型无人磁探测潜航器,并在实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012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5研究所研制了 RS-YGB6A型海洋光泵磁力仪,分辨率达到0.001nT,量程范围35000~70000nT, 工作性能稳定,被广泛应用于管线探测、水下障碍物排查等海洋工程中。

2014年,该研究所又推出了RS-HC3海洋张量磁梯度仪,系统动态范围为±100μT[22]。

刘晓娜[23]等研究了薄膜线圈式地磁传感器和磁阻传感器的测姿原理,设计了基于磁阻传感器的高速动能弹姿态角测试系统。

姚雨林[24]等针对弹体剩磁和舵机干扰等众多影响地磁传感器准确测量的因素,设计了抗干扰的地磁测磁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滤除弹体剩磁导致地磁传感器输出的直流偏置以及衰减通频带之外的感生磁场多倍频信号,以达到抗干扰的目的,并同时试验基于光敏器件和太阳方位角的绝对滚转角测量系统与所设计的抗干扰系统,经测量验证了抗干扰系统的有效性。

Wang Y[25]等基于巨磁效应,通过减少内部噪声源,设计了具有极低等效磁噪声的压电纤维磁电磁场传感器,ME系数在低频时为52Vcm0908081 Oe0908081,1Hz等效磁噪声为 5.1pT Hz0908081/2,磁场灵敏度为10nT。

Deans C[26]等设计了一个2×2阵列的射频原子磁力计。

在空气和盐水中演示了导电的非磁性目标的主动探测,定位和实时跟踪。

由于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调性以及磁感应探测的主动性,实现了不同介质中的穿透和检测。

自动检测成功率为100%,在空气和水中自动定位成功率可达93%,距离传感器平面(水下100毫米)最远190毫米。

3发展趋势海洋磁测在军事海洋工程及其他海洋工程应用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其工作方式也由传统的船舶拖拽转向搭载小型无人潜航器AUV,可实现更高效率、方便的水下地磁异常测量。

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节能环保4结束语本文对基于水下磁异常的潜艇探测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并针对水下磁异常探测中水下目标磁场模型、背景磁场分析及信号降噪、探磁设备三个核心技术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水下磁异常探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5参考文献[1]高俊吉, 刘大明, 姚琼荟,等. 用边界元法进行潜艇空间磁场推算的试验检验[J]. 兵工学报, 2006, 27(5):869-872.[2]张琦, 潘孟春, 陈棣湘,等. 潜艇磁化场的有限元方法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09, 31(1):75-78.[3]熊露, 毕晓文, 张伽伟. 船舶金属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涡旋电场模型[J].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6, 38(2):57-59.[4]姚振宁, 刘大明, 周国华,等. 磁性目标干扰下的舰船磁场建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1):53-57.[5]雷毅, 王林. 潜艇磁场仿真计算技术应用研究[J]. 船电技术, 2016,36(8):65-67.[6]陈聪, 魏勇, 姚陆锋,等. 基于电流线等效的潜艇磁场估算与仿真[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5, 37(2):461-467.[7]曲晓慧, 杨日杰, 单志超. 潜艇磁场建模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 舰船科学技术, 2011, 33(3):7-11.[8]杜充, 杨伟, 齐聪慧. 潜艇内波建模中电磁散射方法分析[J]. 电子质量, 2013(10):78-82.[9]罗光成, 陈丁丁, 焦振军,等. 反潜作战中潜艇水下运动模型建模与仿真[J]. 航空兵器, 2013(6):49-52.[10]周家新, 陈建勇, 单志超,等. 航空磁探中潜艇磁场建模方法分析[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7, 32(1):143-148.[11]闫晓伟, 闫辉, 肖昌汉. 海浪感应磁场矢量的模型研究[J]. 海洋测绘, 2011, 31(6):8-11.[12]熊雄, 杨日杰, 韩建辉,等. 基于四叉树的海浪磁场快速仿真算法[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7):901-907.[13]Yue R Y, Liu Y L, Tian J, et al. The Method for Extractionof Marine Underwater Electromagnetic Anomalous Field[J].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3, 475-476(475-476):32-37.[14]Hennings I, Herbers D. Suspended sediment signaturesinduced by shallow water undulating bottom topography[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4, 140(140):294-305.[15]Milford G N, Dunbar R M. 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 to VHFfrequencies along an insulated wire antenna immersed insaltwater[C]//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Systems Conference. IEEE, 2013:1-6.[16]魏仪文, 郭立新, 殷红成. 海洋内波对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分析[J]. 雷达学报, 2015, 4(3):326-333.[17]刘雁春, 边刚, 暴景阳,等. 国内外海洋磁场探测仪器研究与进展[C]// 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2005.[18]任来平, 欧阳永忠, 陆秀平,等. 多探头磁力仪阵列探测水下铁磁体研究[C]// 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2005.[19]吴招才, 刘天佑. 磁力梯度张量测量及应用[J]. 地质科技情报,2008, 27(3):107-110.[20]Blakely R J, Cox A, Iufer E J. Vector magnetic data fordetecting short polarity intervals in marine magneticprofile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73,78(29):6977-6983.[21]Pei Y H, Yeo H G, Kang X Y, et al. Magnetic gradiometer onan AUV for buried object detection[C]// Oceans. IEEE,2010:1-8.[22]林君, 刁庶, 张洋,等. 地球物理矢量场磁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 2017(23):2606-2618.[23]刘晓娜. 地磁传感器及其在姿态角测试中的应用研究[D]. 中北大学,2008.[24]姚雨林, 贾方秀, 王钰. 抗干扰弹载地磁测姿系统设计[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6, 37(4):101-105.[25]Wang Y, Gray D, Berry D, et al. An extremely low equivalentmagnetic noise magnetoelectric sensor.[J]. AdvancedMaterials, 2011, 23(35):4111-4114.[26]Deans C, Marmugi L, Renzoni F. Active underwater detectionwith an array of atomic magnetometers.[J]. Applied Optics,2018, 5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