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走向

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走向

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走向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健康传播作为连接公众与健康信息的重要桥梁,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引导健康行为、优化健康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健康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健康传播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以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本文将关注健康传播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健康传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传播内容的同质化、传播方式的单一性、传播效果的评估难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健康传播的未来走向,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健康传播的影响,以及健康传播在促进全民健康、构建健康中国等方面的潜在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健康传播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公众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健康传播作为连接医学知识与社会公众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健康传播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当前,中国健康传播研究主要聚焦于健康信息的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以及受众接受度等方面。

在传播渠道上,研究者们关注到了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信息的传播方式、速度和影响力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健康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传播效果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健康传播如何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研究【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其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探讨体质健康教育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和实施途径。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体质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为构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中国、研究、现状、重要性、策略、有效途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质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很多大学生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习惯,导致了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的问题。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栋梁,其体质健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质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和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生,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质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是当前健康中国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其目的在于探讨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和策略的分析,探讨体质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为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健康科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健康科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健康科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21.研究背景................................................32.研究意义................................................3二、健康科普现状分析.......................................41.健康科普发展概况........................................5 1.1 科普内容...............................................6 1.2 科普形式...............................................71.3 科普效果...............................................82.健康科普面临的问题.....................................10 2.1 科普内容质量不高......................................10 2.2 科普传播渠道不畅......................................11 2.3 公众参与度低..........................................132.4 科普队伍建设不足......................................14三、对策研究..............................................141.提升健康科普内容质量...................................15 1.1 加强科普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16 1.2 增强科普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18 1.3 建立科普内容的审核和更新机制..........................192.拓展健康科普传播渠道...................................192.1 利用新媒体进行健康科普宣传............................202.2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222.3 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与融合............................233.提高公众参与度.........................................243.1 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253.2 鼓励公众参与健康科普创作与分享........................263.3 建立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274.加强健康科普队伍建设...................................284.1 培养专业的健康科普人才................................294.2 加强科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304.3 建立科普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32四、实施策略与措施建议....................................331.制定健康科普发展规划...................................342.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35一、内容综述健康科普是指通过科学普及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备受关注,因为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而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据统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漏服、断更或者不规律服药的情况,这导致了许多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患病率逐渐增加,加之药物的复杂性和副作用,导致了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普遍现象。

而且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使得药物治疗更加复杂。

所以,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依从性,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健康教育在提高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机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从而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和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为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意义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伴随有多种慢性疾病,服药依从性的问题更为突出。

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血压患者健康护理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患者健康护理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患者健康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综述了高血压患者健康护理的进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精细化护理理念对健康护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精准性等优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素养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自我效能感提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健康素养自我效能护理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逐渐增加,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调查显示我国有两亿多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高血压患者【2】。

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和6.1%,严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高血压的并发症如中风、心脏病也逐年增加,危害严重。

高血压高危患者就诊时往往需要紧急护理处理【3】,良好的护理措施由为重要,现就高血压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一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血压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及过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4】。

据估计,2010年全球31.1%的成年人(13.9亿人)患有高血压,中低收入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31.5%,10.4亿人)高于高收入国家(28.5%,3.49亿人),尽管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很低【5】。

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但知晓率46.9%,治疗率40.7%和控制率13.5%。

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的差异如高钠摄入量、低钾摄入量、肥胖、饮酒、缺乏体育活动和不健康饮食,可能解释了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区域差异性。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实施方案例文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实施方案例文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实施方案例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民健康覆盖的内涵在于全社会每个人公平的享有其应享有的服务,重点关注的是服务的利用及风险保护。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篇1 根据《章贡区(开发区)关于开展201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和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区卫函字[2011]36号)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落实201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倡导为主,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宣传口号,减盐预防高血压为宣传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支持性环境,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有机融合,以科学为依据,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倡导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实现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战略目标。

二、工作内容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为核心内容,结合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通过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使社区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与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有所控制。

(一)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介,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广泛宣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合理膳食等内容,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活动安排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中心将本次活动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社区办负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的具体实施。

2、自9月1日开始,在院内悬挂宣传横幅,更新宣传栏、黑板报,发放高血压、糖尿病、合理膳食等方面的宣传资料。

各村级医疗机构必须出两期以上相关内容的黑板报。

开展免费测血压等健康咨询活动。

3、定于9月3日在潭口镇三十米大道开展健康活动咨询活动,届时由社区办、防保科、相关临床医师参加宣传活动。

4、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开展主题日宣传咨询活动。

5、活动形式活动期间,开展包括吃动两平衡、运动与健康、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预防、心里卫生等方面的健康咨询,向群众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问卷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问卷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问卷的研究进展 Progressing in studies on questionaire for effect estim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鲜敏,张新东,吴礼康 XIAN Min,ZHANG Xin—dong,WU Li—kang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82(2013)08—0732—03 【关键词】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问卷 

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 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随着健康教育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的众多专业领域普遍开展,健康教育 活动形式多样,业内逐步意识到健康教育工作中效 果评价环节的重要性,强调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并 重,并要求用评价结果来指导和调整工作方向。因 此,各健康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基层工作者 均致力研究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问卷,以保证作出的 评价有效且可比。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健康教育与健 康促进工作效果评价问卷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测评问卷的指标和维度 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维度反映了对健康教育核 心信息的提炼、分类和侧重的状况。目前我国大多 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健康教育均以“知~信一行模 式”(KABP模式)作为指导理论。该模式认为行 为改变是最终的目标,而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基于该理论的效果 评价往往从知识、态度或信念以及行为3个维度进 行。由于KABP模式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 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 析¨J,近年来个别健康教育项目引入了健康信念模 式 、社会营销模式 等多种理论。这些在KABP 模式基础L发展起来理论优化了对健康相关行为改 变的影响因素,但效果评价仍然着眼于知识、态度 或信念以及行为3个维度。这些相关研究大都采用 了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持有率、行 为改变率作为评价指标。 1974年,国外第一次提出“健康素养”的概 念,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 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 

2022年健康素养养促进工作总结优秀范例

2022年健康素养养促进工作总结优秀范例

2022年健康素养养促进工作总结优秀范例健康教育是提髙公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按照呼伦贝尔市健康教育所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安排和部署,一年来,扎兰屯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加大了医院、社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并加强与“行动”部门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了__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___较为完善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有分管领导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并设有职能科室及专(兼)职人员,将健康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确保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一)加强___领导,推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市“行动”办髙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调整了因人员变动的“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并于年初召开了“行动”领导小组协调会,详细部署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

各部门将“行动”工作与自身职责有机结合,推动“行动”工作的如期开展。

(二)各部门各司其责,各尽其职,促进“行动”任务顺利完成1、卫生局__年实施了“四帮一”工程,即由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及市医院四家单位共同帮扶三个目标卫生院(成吉思汗卫生院、蘑菇气卫生院、卧牛河卫生院)的相关业务工作,其中健康教育工作是重点帮扶内容之一。

支援单位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校、村民家中采取现场培训、观看科普片、面对面宣传及发放宣传资料方式,将卫生防病知识、正确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日常保健知识传播给村民,为增强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另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除了面对面向患者及亲属提供多种形式(健康处方、宣传册、宣传板)健康教育服务外,同时将健康教育列入病区常规工作制度,纳入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使病人及家属从门诊、住院、出院全程享受健康教育的呵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2012
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刘娇娇高玲

(北华大学护理学院)
伴随着环境的恶化、疾病的增多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居民的健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健康素养是近年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方面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本文介绍了健康素养的发展、定义和评估工具。结合目前国内外健康素养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健康素养的研
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健康素养作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国内外政府和研究者的
高度重视。它既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也可以衡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结果或产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其具有核心作用。尤其是近五年来,随着社会对国民的健康素养的关注,国内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一、健康素养的提出健康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1974年一篇题为《healtheducationassocialpolicy》的论文中。20世纪80年代末,健康素养的研究才逐渐开展。2006年,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公众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2007年我国政府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提高人口素质的三个基本点之一。2009年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既是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各项指标最终实现的基本保证。二、健康素养的定义目前,各国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比较接受NLM和WHO的定义。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定义: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适当的卫生健康决策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包含提高和改善个人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定义: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从而促进和维持健康。健康素养不仅是个体具备的信息获取、理解、决策和其他在卫生保健系统运用自如、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而且健康素养是个人能力、文化因素、医疗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互动。要求个体具有理性的思考分析的能力,通过做出健康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等高级认知技能和沟通提问方面等社会技能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个体和整个社区群体的健康水平。三、健康素养的评估工具成人功能性健康素养测试(TOFHLA和S-TOFHLA),主要是用于测试病人对临床语境的基本理解来评估健康素养,如能否看懂处方的内容。在1998年开发了简化版(S-TOFHLA),同样适合青少年健康素养测评。成人医学素养快速评估(REALM),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估计病人的知识水平并据此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材料或指导,测试内容是低健康素养的病人带来困难的词汇。目前只有英语版,已在国外公共卫生界、医学研究和临床领域成功应用。成人健康素养评估分量表(HLC),是美国进行2003年全国素养评估使用的健康素养评估工具,测试受试者临床、预防和合理使用健康保健系统的健康素养。测量的是成人对健康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和计算等素养水平。成人公共健康素养知识测评,内容基于“FactsforLife”(生命事实),包括:出生,免疫,疾病,卫生,预防等13个方面。目前还在完善中,以期在全球推广使用。上述的测量工具采用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没有对口语交流、记忆存贮等方面测试,只是倾向于测量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来确定健康素养水平。以致受试者实际具备的健康素养水平可能比测量结果低。全面测量健康素养水平的测量工具的开发有待完善。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的现状
WHO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
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民的健康素养,已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
。2003
年第二次全美成人素养调查结果发现36%美国成年人健康素养有限

2005年,23
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成人素养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人基本素养

偏低。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报告,自2003年以来,因成年人健康素养
缺乏,美国每年增加了本可避免的690亿美元医疗费用。2008年一项研究
指出健康素养缺乏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增
高。有研究表明提高健康素养在预防慢性疾病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起
着重要作用。目前,“健康素养对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影响”作为最新的一个
研究前沿,在艾滋病方面尤其突出

2.
国内现状

我国健康素养的研究刚刚开展。2008年1月4日,我国发布了《中国
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
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健康素养也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

2009年12
月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公布居民健康素养总体

水平仅为6.48%。目前健康素养的调查对象一般包括城乡居民、学生、特
殊群体、流动人口。常用的评估工具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项目办统一开发
设计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有研究指出,影响个体健康素养的
因素包括:贫穷、性别、缺乏教育和政治,年龄、语言障碍、文化的不同也有
一定影响;群体的健康素养也受到医疗体系、教育体系、文化与社会环境等
因素的制约和影响。2009年李春玉等认为健康素养可以通过其自我效能
的作用影响患者对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能力,间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五、小结
健康素养的研究可能涉及科学素养、教育体系、信息技术、媒体素养

现存的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由于我国健康素养的研
究起步较晚,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同时需要政府的主导、社区的参与、卫生
服务的支持等方面综合进行。同时社区护理工作者应逐渐参与到健康素
养研究中来,对健康素养的评估方法、干预手段及其在社区护理服务中的
应用前景等进行具体的研究与分析,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肖砾,陶茂萱.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08,
24(5):361-363.
[2]MCcrayAT.PromotingHealthLiteracy[J].JournaloftheAmerican
MedicalInformaticsAssociation.2005,12(2):152-183.
[3]Roberta,P.EconomicconsiderationsofhealthliteracyNurseEcon.
2005,23(4):173-80.
[4]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J].
中国实用乡村

医生志
,2008,15(5):1-2.
[5]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2009-12-28.
[6]贾雪媛,李春玉.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
中外

健康文摘
,2011,8(10):168-170.

42

教研探索
中国校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