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哲学对企业伦理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哲学对企业伦理的影响

P3 2016211178 李娜

企业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被众多研究者及企业所关注。从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关于企业伦理及相应行为的声明,到1 997年全球第一个企业道德规范标准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的制定,充分说明遵循和研究企业伦理将是21

世纪企业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从哲学的角度透视和分析企业伦理,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作为经济伦理理论及其历史研究中的一个

重要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经济伦理学这一学科。在马克思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阶段中,都非常关注经济伦理问题。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并没有使用过“经济伦理”这个概念,但著作中却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经济伦理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经济主体的伦理特性、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经济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主体的对应伦理关系、经济范畴的伦理分析和批判的思想”(余达淮,2003)。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方面强调经济基础对道

德发展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注重道德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体现了伦理是经济的目标,经

济是实现伦理目标的手段的相互作用关系。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于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将提供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将促进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也将扩大伦理学研究的领域。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经济和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揭示了任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产生及形成,都将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观念以及道德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对于当代社会背景之下应当建立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规范体系具有十分明显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鼓吹的制度永恒性的幻想,描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伦理关系和经济理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提供可参考依据。

马克思对经济主体、经济制度和经济范畴所进行的伦理分析,促使人们清醒地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密切重视企业的自由度,与别的经济主体发生经济关系的正当性等问题,在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指导下做出现实的回答。

二、企业伦理的辩证理解

(一)企业是伦理建设的主体

首先应强调企业伦理的主体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体是一种自由的、能动的交换主体。企业作为参与交换的主体成员,对道德责任的诉求具有客观必然性。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伴随着政

企分开、政府权力下放、企业自主权提升的改革,企业的主体性在不断地张扬。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习惯于强调自身的经济属性和经济存在,只承认自身是经济主体,在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经济指标成为企业的唯一目标,企业不愿承认或干脆否认自己也是伦理主体。当务之急,社会、政府应督促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重新确认自身的社会责任。要使企业认识到自身不仅仅是经济实体,同时又是伦理实体,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二)企业伦理的特质

企业主体面对各种各样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料的评估选择和行动决策是与其身处的具体背景环境密不可分的。如何能找到一种使普遍伦理规范在具体情境中现实化,同时令企业主体受制于这样一种规范的方法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此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者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即要求决策者在具体情境内的行动选择的实践当中去落实,证实在这样一种实践中修正普遍性的伦理规范。企业主体在具体实践中将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主体性、行为自由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体虽然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但其在本质上服从于作为“经济世界”中的普遍法则的客观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企业主体性、能动性得到最广泛的认可。企业主体是在有限的行为选择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在实践中其行为选择是从自身的主体性的利益需要出发,且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市场活动,即企业主体既是自由的又有诉求道德责任、义务的必然性。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下,在相关经济法规和相关行业

规定的“硬约束”,以及在公众和社会舆论的“软约束”下,为企业主体的行为自由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为企业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同时为企业承担道德责任提供了切实基础。企业道德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义务,而是企业能动地开展自身活动的必然诉求,是彰显自身主体性地位的内在条件。

(三)企业伦理的价值诉求

企业管理一直以来是以效率作为其核心价值取向的,从管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理论演进来看,效率问题一直是人类管理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管理者总是谋求以最少的劳动力投入和最经济的劳动要素的组合来获取最大的劳动成果,从而有效地分配、利用和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动态平衡。但企业伦理讲求的是道德基础上的效率实现,也即管理创造效率必须取之守道。这里的“道”,既指生态方面的社会道德责任,又指企业在承担社会关系方面的责任,也就是企业在社会生活中应扮演的角色,更具体说来,就是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公众、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社会性是道德性的重要特征。企业伦理以道德性作为其价值诉求,从本质上说是其自生自觉的伦理品性决定的。

三、企业伦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用事物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会明白一个道理:现代的企业不能再认为企业的竞争就是赤裸裸的斗争;不能再认为打垮了对手,就是赢得了自己;更不能再认为人类掌握的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体认,迫使企业反省自己,必须把经营理念定位在追求利

润与推动良性的社会变迁上。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伦理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科学地运用它,企业就会走出困境,做到同时拥抱利润和灵魂。第一,指导企业选择正确决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有多少中国企业是在捕捉老鼠的游戏中,是在向政府,向法律的顶礼膜拜中走过?据调查,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违法违德情节,他们将“打擦边球”称之为“曲线救国”。指导思想是一味地追求利润,必然导致行为上的过激和偏差。企业伦理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要作出一项正确的决策,除了进行经济、技术、法律分析外,还必须进行伦理分析:决策是否符合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改善这一根本目的?决策是否兼顾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决策是否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如果对这

些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会违法失范,决策的可行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帮助企业打造信誉。企业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综观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无形资产都远远大于有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无形资产的大小决定一个现代企业的价值,企业伦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信誉又是无形资产中的关键因素,企业信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它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赢得现代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今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媒体、政府、非行政性质的监督人员以及公众都有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企业的行为,并对之作出迅速的评判;管理者们也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及其公司都处在监视之下,从而更加注意经营行为的伦理化。这种能认真考虑经营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