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最新 药物化学 第十四章药物代谢反应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药物代谢 ppt课件

《药物化学》药物代谢  ppt课件
药物化学
ppt课件
1
第三章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ppt课件
2
学习目标
• 掌握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药物代谢与药物
研究的关系 。
• 熟悉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体内药物代谢的关系;熟悉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两种类型:I相代谢(氧化、还 原、水解等官能团转化反应)和II相代谢(与葡萄 糖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等的结合反应) 。 •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以及药物代谢对临床合 理用药的意义 。
ppt课件 12
芳环的氧化
•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chlorpromazine)分子中没有氯取代 的苯环上电子云密度较大,容易发生氧化。当芳环上有吸 电子基取代时,羟化反应较难发生,甚至不发生反应
ppt课件
13
芳环的氧化
• 氧化代谢过程需经环氧化中间体,环氧化物中间体可进一 步重排得酚,或水解成反式二醇与硫酸结合,或与谷胱甘 肽(GSH)结合,这些代谢转化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 但环氧化物中间体亲电性高,能与生物大分子,如DNA或 RNA上的亲核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对机体产生毒性。
首过代谢会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分子数量

ppt课件
6

利用药物的活性代谢物可以发现新药或先导化合物
• 地西泮(diazepam)在肝脏内经过N-去甲基化和3位羟基化后得到的代 谢物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并且半衰期短,清除快,适用于老年人及 肝肾功能不良者,现已开发上市,称为奥沙西泮(oxazepam)
• II相代谢是药物的结合反应,是指原型药物或I相代谢产 物在酶的作用下与内源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 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等发生结合反应,产生极性强、易溶 于水或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随尿和胆汁排出体外。

5_药物代谢-

5_药物代谢-
可发生此反应。需乙酰化酶参与(代谢物极性减小)
如:磺胺类药物
5、甲基化
酚、胺、巯基化合物
甲基化
极性小、水溶性
五、多类型反应
六、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一)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 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二)肝提取率(extraction ratio, ER)
自消化道吸收的药物首先经过门脉系统进入肝,结果在 肝脏被药酶转化或与组织成分结合,或随胆汁排出,最 终导致药物明显减少。
CA CV ER CA
式中CA和CV分别代表进出肝脏的血中药物浓度。 ER是指药物通过肝脏从门脉血清除的分数,介于0~1之间。
(三)单胺氧化酶(MAO)
是机体内参与胺类物质代谢的主要酶类,其代 谢底物主要为单胺类物质。 MAO 分为两类, MAO-A 和 MAO-B 。在脑内, MAO-A 主要存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内 ,而 MAO-B 主要存在于 5- 羟色胺能神经元和神经胶 质细胞中。
二、还原酶及其组织分布
决定药物失活和排泄的量
一、氧化反应
药物氧化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 ——饱和烃、芳香烃氧化; ——O,S,N-脱烃; ——醇、醛类氧化等
一、氧化反应
CH3-CH2-CH2-R OH-CH2-CH2- CH2-R Ar-H Ar-OH R-CH-NH2 R-C=O R’ R’ R-S-R’ R-SH
口服时药理作用比静注时强2-5倍
(二)剂量
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体内各种药 物代谢酶的活力和数量; 通常药物代谢速度与体内药量成正比,但会有 饱和现象,即代谢达到最大,不再随剂量增加 而增加。此时可导致体内血药浓度异常升高, 引起中毒反应。

第3章--药物代谢

第3章--药物代谢

OH NHAc
OH
OH
S
OH
M
SG
O
M: 生物大 分子
GSH:谷胱甘肽 硫醚氨酸结合物
13
2. 烯烃的氧化
烯烃的氧化代谢与芳环类似,也生成环氧化物中 间体。但该中间体的反应性较小,进一步水解代 谢生成反式二醇化合物。
N O NH2 卡马西平
O
N O NH2
HO OH
N O NH2
14
3. 烃基的氧化
大多数药物 — 氧化反应,代谢主要途径 参与物质:细胞色素P450、辅酶II
(NADPH)、分子氧、Mg 2+、黄素蛋白、非 血红素铁蛋白等
药物代谢的酶
(Enzyme for drug metabolism)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450) 还原酶系 过氧化物酶和其他的单加氧酶 水解酶
▪ 不代谢,以原型排出 ▪ 药物代谢 → → 药效强弱,持续时间长短, 影响用药安全性
药物
药物 药物
亲脂
代谢
I相
II相
无活性
结合
活性或
结合 结合
排 泄
亲水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
细胞色素P-450(CYPs)
细胞色素P-450酶系 是一组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 (superfamily)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
(6)谷胱甘肽或硫基尿酸结合
(Glutathione or Mercapturic Acid
Conjugation)
28
结合反应需要消耗内源性的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 硫酸盐、氨基酸等。在较大剂量使用(误用)药物时, 即意味着药物代谢中需要比正常量多的内源性小分子 化合物,超过了机体中这些小分子的供给能力,就会 产生药物中毒。

生物药剂学 药物代谢反应

生物药剂学  药物代谢反应

二 还原反应
类型主要有羰基还原、羟基还原、 硝基还原、偶氮化合物的还原等。主要 机制: (1)通过FADH2(还原性黄素腺嘌呤二核 苷酸) (2)细胞色素P450参与
三 水解反应
包括酯、酰胺、酰肼等水解水解成羧酸 和杂环化合物水解开环。
水解酶:酯酶、酰胺酶
二相反应

是指药物或经过上述一相反应后产生的 代谢物含有某些极性官能团(如羟基、 氨基、硝基和羧基等),和体内一些内 源性物质产生偶联或结合,生成各种结 合物的过程。
5 乙酰化与甲基化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药物代谢反应通常分为两大类: 一相反应(引入官能团反应) 体内代谢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 脂溶性物质 生成极性基团 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极性基团+体内内源性物质 结合物

在上述的代谢反应中由P450酶所催化的 Ⅰ相反应是药物在体内代谢转化的关键 性步骤
因为这一步反应常常是药物从体内消 除的限速步骤,它可以影响到药物的许 多重要的药动学特性,如药物的半衰期、 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等。

反应的主要部位主要有羟基和氨基。 与羟基结合生成硫酸酯,与氨基结合 生成氨基磺酸酯。苯胺和磺胺类药物 也都能与硫酸结合
二相反应
3 甘氨酸结合 结合的主要基团:羧基 反应需要辅酶A和ATP的参与
二相反应
4 谷胱甘肽的结合 药物经一相代谢后具有强亲核性,可与谷胱甘 肽结合形非毒性结合物,经尿和胆汁排泄。也 可在肽转移酶和肽酶的作用下脱去谷胱氨酸和 甘氨酸,然后发生N-乙酰化后再排泄。
二相反应

底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极性基团
结合剂(活性供体)

葡萄糖醛酸(GA) 乙酰辅酶A、S-腺苷甲硫氨酸、硫酸 甘氨酸、谷胱甘肽、蛋氨酸、醋酸等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
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 中亲核基团反应,
使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
(2)、代谢规律
引入羟基,得相应的酚类 – 大多发生在芳环取代基的对位或邻位
芳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有吸电子取代基削弱反应,羟基化反应就不易发生 – 芳环的电子云密度减小 – 例:含羧基的丙磺舒的苯环不被氧化
芳环取代基的影响
有两个芳环存在,通常只有一个芳环被羟基化 例:苯妥英、保泰松的代谢
– 甲基醚最易被脱去
可待因的代谢
O-去甲基化 成吗啡
吲哚美辛代谢
地尔硫卓代谢
含一个以上醚基,通常只有一个醚基发生氧 化脱烷基
– 代谢的结果和立体效应、电子效应和环上取代基 有关
有时选择性地脱一个甲氧基 或优先脱除某一个甲氧基
次甲二氧苯醚化合物代谢
问题
(五)含硫化合物的氧化
S-脱烷基
氧化脱硫
S-氧化
1、S-脱烷基化
–生成巯基和羰基化合物 –6-甲巯嘌呤的代谢
2、氧化脱硫
– C=S双键代谢成C=O –硫喷妥
脱硫得戊巴比妥
3、S-氧化
氧化成亚砜,进一步氧化成砜
–西咪替丁(Cimetidine)的代谢
硫利哒嗪
–抗精神病药 –氧化成亚砜化合物美索达嗪
抗精神失常活性比硫利达嗪高1倍
–ω-1氧化
–抗癫痫药丙戊酸钠代谢பைடு நூலகம்
支链碳原子氧化
脂环化合物
–取代的环己基药物
易在环上发生羟基化 是位阻最小或最有活性的碳原子被羟化
–乙酰磺已脲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反式4-羟基醋 磺环已脲
2、和sp2碳原子相邻碳原子的氧化
–羰基α碳原子
–苄位碳原子 –烯丙位碳原子
羰基α位的碳

药物化学结构与代谢

药物化学结构与代谢

H
环氧化物酶
R
O
OH
H
OH2
H
O
OH
谷胱甘肽-S-转移酶 OH
GSH
R
OH
SG
生物大分子 亲核基团X
R OH X
第I相的生物转化
生成的环氧化合物还会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作用下和谷胱 甘肽生成硫醚;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环氧化合物若和体内生 物大分子如DNA、RNA中的亲核基团反应,生成共价键的结 合物,而使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产生毒性。如苯并(α)芘
O
环 H O
O H
N C O N H2
CY P450
氧化N物C O N H2酶
N C O N H2
烯烃类药物经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后,可以被转化为二羟基 化合物,或者将体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烷基化, 从而产生毒性,导致组织坏死和致癌作用。如黄曲霉素B1。
第I相的生物转化
炔烃类反应活性比烯烃大,被酶催化氧化速度也比烯烃快。
四、水解酶
水解酶主要参与羧酸酯和酰胺类药物的代谢,这些非 特定的水解酶大多存在于血浆、肝、肾和肠中,因此 大部分酯和酰胺类药物在这些部位发生水解。然而哺 乳类动物的组织中也含有这些水解酶,使得药物发生 水解代谢。但是肝脏、消化道及血液具有更大的水解 能力。
酯水解酶包括酯酶,胆碱酯酶及许多丝氨酸内肽酯酶。 其他如芳磺酸酯酶,芳基磷酸二酯酶等,它们和酯水 解酶的作用相似。
药物代谢的酶
胺类,便于进入第II相的结合反应而排出体外。
参加体内生物转化还原反应的酶系主要是一些氧化— 还原酶系。这些酶具有催化氧化反应和催化还原反应 的双重功能,如CYP-450酶系除了催化药物分子在体 内的氧化外,在肝脏微粒体中的一些CYP-450酶还能 催化重氮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生成伯胺。硝 基化合物的还原也经历亚硝基、羟胺等中间体过程, 因此CYP-450酶系对这些基团也有还原作用。

5_药物代谢-

5_药物代谢-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三种,
通常将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药物或第一相反应
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 性物质反应生成结合物。生成的结合物常常没 有活性,极性较大,易于从体内排出。结合反 应一般被认为是药物在体内的灭活过程,故称 之为“解毒反应”。 注意:第一相反应生成物可能直接排泄出去, 或经结合反应以结合物形式排泄。
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药物代谢酶,与药物的氧化 代谢密切相关
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在体外匀浆组织中,滑面内质网可形成许多碎片, 称为微粒体(microsomes)。
药物代谢酶分为两大类: 微粒体酶 主要存在于肝脏,肺、肾、小肠、胎盘、皮
肤等部位也存在,以肝微粒体酶活性最强。
非微粒体酶
一、氧化酶及其组织分布
体内常见的参与结合反应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有葡 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乙酰辅酶A、甘氨酸 和S-腺苷甲硫氨酸等。
结合反应需要高能量的中介物质和特异性药物代 谢酶的参与,这些参与结合反应的代谢酶统称为 转移酶。
(一)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二)甲基化转移酶 (三)磺基(硫酸基)转移酶 (四)N-乙酰化转移酶 (五)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维生素E缺乏时,影响肝中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
(二)环境
环境中存在多种能影响药物代谢的物质,如放射性 物质、重金属、工业污染物、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第五节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药物 代谢
体外法
• 离体肝灌流法 • 肝切片法 • 肝细胞培养法 • 亚细胞片段法 • 重组代谢酶
体内法
• 药物探针法 • 体内指标法
要的生物胺的代谢,可增强生物胺的精神药理作用,由此 引入一系列抗抑郁药物)

Y03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反应

Y03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反应

9
四、水解酶
水解酶主要参与羧酸酯和酰胺类药物的水解代谢,这 些非特定的水解酶大多存在于血浆、肝、肾和肠中, 因此大部分酯和酰胺类药物在这些部位发生水解。 酯水解酶包括酯酶、胆碱酯酶及许多丝氨酸内肽酯酶。 其他如芳磺酸酯酶、芳基磷酸二酯酶、β-葡萄糖苷酸 酶、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等,它们和酯 水解酶的作用相似。 通常酰胺类化合物比酯类化合物稳定而难水解,水解 速度较慢,因此大部分酰胺类药物是以原型从尿中排 出。
20
长碳链的烷烃常在碳链末端甲基上氧化生成羟基, 羟基化合物可被脱氢酶进一步氧化生成羧基,称 为ω-氧化;氧化还会发生在碳链末端倒数第二位 碳原子上,称ω-1 氧化。
21
含有脂环和杂环的药物,容易在环上发生羟基化。 如口服降糖药醋磺已脲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反式4-羟 基醋磺环已脲。
O2 S O CH 3
10
第三节 第Ⅰ相的生物转化 (Phase Ⅰ Biotransformation)
1
2
3
4
氧化作用
Oxidation
还原作用
Reduction
脱卤素反应
Dehalogenation
水解作用
Hydrolysis
11
一、氧化反应(Oxidations)
药物代谢中的氧化反应包括失去电子、氧化反 应、脱氢反应等,是在CYP-450酶系、单加氧 酶、过氧化物酶等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反应。
3
一、细胞色素P-450酶系
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主要的药物代谢酶系,在药物代 谢、其他化学物质的代谢、去毒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 用。 CYP-450存在于肝脏及其他肝脏外组织的内质网中,是 一组血红素耦联单加氧酶,需辅酶NADPH和分子氧共 同参与,主要进行药物生物转化中的氧化反应(包括失 去电子、脱氢反应和氧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炔烃类反应活性比烯烃高,被酶催化氧化速度也比烯烃 快。根据酶进攻炔键碳原子的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 如甾体化合物炔雌醇会发生这类酶去活化作用。
2.饱和碳原子的氧化
(1)含脂环和非脂环结构药物的氧化:烷烃类药物经CYP450 酶系氧化后先生成含自由基的中间体,再经转化生成羟基 化合物。 酶在催化时具有区域选择性,取决于被氧化碳原子附 近的取代情况。含自由基的中间体也会在CYP450酶系作用下, 发生电子转移,最后脱氢生成烯烃化合物。
• 单加氧酶中除了CYP450酶系外,还有黄素单加氧酶 (flavin monooxygenase,FMO)和多巴胺β-羟化酶 (dopamine β-hydroxylase)。 • FMO和CYP450酶系一起共同催化药物分子在体内的氧化,但 FMO通常催化含N和S杂原子的氧化,而不发生杂原子的脱 烷基化反应。
三、过氧化物酶和单加氧酶 (peroxidases and other monooxygenases)
• 过氧化物酶属于血红蛋白,是和CYP450单加氧酶最为类似 的一种酶。 • 这类酶以过氧化物作为氧的来源,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电子 转移,通常是对杂原子进行氧化(如N-脱烃基化反应)和 1,4-二氢吡啶的芳构化。 • 其他的过氧化物酶还有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过 氧化氢酶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丙米嗪
地昔帕明
N-异丙甲氧明
甲氧明
• (2)N-氧化反应:一般来说,胺类药物在体内经氧化代 谢生成稳定的N-氧化物,主要是叔胺和含氮芳杂环,而伯 胺和仲胺类药物的这种代谢通常比较少。伯胺和仲胺结构 中如果无-氢原子,则氧化代谢生成羟基胺、亚硝基或硝 基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的氧化代谢也与之相似。
• 叔胺经N-氧化后生成化学性质较稳定的N-氧化物,而不再进 一步发生氧化反应,如抗高血压药胍乙啶(fuanethidine), 在环上的叔胺氮原子氧化生成N-氧化物。
CYP2A6
香豆素羟化酶
香豆素的7-羟基化,萘普生、他克林、 氯氮平、美西律等的羟基化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安非地酮、 尼古丁
CYP2B6
CYP2C
是最复杂的一个家族,主要有CYP2C8、 CYP2C9和CYP2C19等。与25%用于临床的 重要药物代谢有关
多态性的氧化酶,与21%用于临床的重要药 物代谢有关 含卤代烃的药物,低分子量化合物乙酰氨基 苯的氧化
S-华法林、S-美芬妥英、甲苯磺丁脲
的羟基化 奎尼丁、氟卡尼、利多卡因、普萘洛 尔等药物的氧化 挥发性全身麻醉药,乙腈、乙醇、丙 酮
CYP2D6
CYP2E1
CYP3A4
是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与临床1/3以上药 红霉素、硝苯地平、环孢素、三唑仑、 物代谢有关 咪达唑仑等
二、还原酶系(reductase)
•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 CYP450)是主要的药物代谢酶系,在药物代谢、其他化学 物质的代谢、去毒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CYP450存在于肝脏及其他肝脏外组织的内质网中,是一组 血红蛋白偶联单加氧酶(heme-coupled monooxygenases)。需辅酶NADPH(reduced form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烟酰胺腺 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酯的还原态)和分子氧共同参与,主要 进行药物生物转化中的氧化反应(包括失去电子、脱氢反 应和氧化反应)。
• 如果药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芳环时,一般只有一个芳环发生 氧化代谢,如phenytoin和phenylbutazone。 • 若两个芳环上取代基不同时,一般是电子云较丰富的芳环 易被氧化。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chlorpromazine)易氧 化生成7-羟基化合物,而含氯原子的苯环则不易被氧化。
• (2)含烯烃和炔烃药物的代谢: 由于烯烃化合物比芳香烃的键活性高,因此烯烃化合 物也会被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例如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第三节 第Ⅰ相的生物转化 phase Ⅰ biotransformation
第Ⅰ相的生物转化 phase Ⅰ biotransformation
• 第Ⅰ相生物转化是指对药物分子进行官能团化的 反应,主要发生在药物分子的官能团上,或分子 结构中活性较高、位阻较小的部位,包括引入新 的官能团及改变原有的官能团。
第二节 药物代谢的酶 enzymes for drug metabolism
药物代谢的酶 enzymes for drug metabolism
• 第Ⅰ相生物转化是官能团化反应,是在体内多种 酶系的催化下,对药物分子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 变原有的官能团的酶和水解酶。
第十四章 药物代谢反应 drug metabolism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十四章 药物代谢反应 drug metabolism
1
药物代谢的酶
第Ⅰ相的生物转化 第Ⅱ相的生物转化 药物代谢在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2
3 4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 药物代谢是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通常是非极 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 统排出体外,这已成为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 当药物进入机体后,一方面药物对机体产生诸多 生理作用,即药效和毒性;另一方面,机体也对 药物产生作用,即对药物的处臵,包括吸收、分 布、排泄和代谢。

• •
氧化反应(oxidations)
还原反应(reductions) 脱卤素反应(dehalogenation) 水解反应(hydrolysis)
一、氧化反应(oxidations)
• 1.芳环及碳-碳不饱和键的氧化
• (1)含芳环药物的代谢: 含芳环药物的氧化代谢主要是在CYP450酶系催化下进行的。
乙酸己脲
(2)和sp2碳原子相邻碳原子的氧化:当烷基碳原子和sp2 碳原子相邻时,如羰基的碳原子、苄位碳原子及烯丙位 的碳原子,由于受到sp2碳原子的作用,使其活化反应性 增强,在CYP450酶系的催化下,易发生氧化生成羟基化合 物。 处于羰基位的碳原子易被氧化,如镇静催眠药地西 泮(diazepam),经代谢后生成替马西泮(temazepam)
• 烷烃化合物除了ω-和ω-1氧化外,还会在有支链的碳原 子上发生氧化,主要生成羟基化合物,如异戊巴比妥 (amobarbital)的氧化,其氧化是在有支链的碳原子上。
异戊巴比妥
• 取代的环己基药物在氧化代谢时,一般是环己基的C3及C4 上氧化生成羟基化合物,并有顺、反式立体异构体。如降 血糖药乙酸己脲(acetohexamide)代谢生成环己基4-羟 基化产物。
胍乙啶
N-氧化物
• 抗组胺药赛庚啶(cyproheptadine)在狗体内代谢时,主 要产生-N-氧化物,而没有β-N-氧化物生成,这是由于 体内酶所发挥的立体选择性的结果。如果在正常情况下, 用过氧化氢氧化赛庚啶,则可以得到-和β-两种N-氧化 物。
• 如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代谢有两条 不同途径。
• 胺类化合物氧化N-脱烷基化的基团通常是甲基、乙基、丙 基、异丙基、丁基、烯丙基和苄基,以及其他含-氢原子 的基团。取代基的体积越小,越容易脱去。对于叔胺和仲 胺化合物,叔胺的脱烷基化反应速度比仲胺快。
利多卡因
• 胺类药物代谢脱N-烷基化后,通常会产生活性更强的药 物,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丙米嗪(imipramine)经脱 N-甲基代谢生成地昔帕明(desipramine)也具有抗抑郁 活性。或产生毒副作用,例如上述的利多卡因的代谢以 及N-异丙甲氧明(N-isopropylmethoxamine)经脱N-烷 基后生成甲氧明(methoxamine),会引起血压升高,临 床上用于升高血压。
酶的分类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 还原酶系(reductase)
过氧化物酶和单加氧酶(peroxidases and other monooxygenases) •水解酶(hydrolases)
一、细胞色素P450酶系 (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
• 还原酶系主要是催化药物在体内进行还原反应(包括得到 电子、加氢反应、脱氧反应)的酶系,通常是使药物结构 中的羰基转变成羟基,将含氮化合物还原成胺类,便于进 入第Ⅱ相的结合反应而排出体外。 • 参加体内生物转化还原反应的酶系主要是一些氧化-还原 酶系。
• • • • 具有催化氧化反应和催化还原反应的双重功能,如CYP450酶系; 醛-酮还原酶,这些酶需要NADPH或NADH作为辅酶。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酶(glutathione oxidoreductase) 醌还原酶
• 含芳环药物的氧化代谢是以生 成酚的代谢产物为主,一般遵 照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 供电子取代基能使反应容易进 行,生成酚羟基的位臵在取代 基的对位或邻位;吸电子取代 基则削弱反应的进行程度,生 成酚羟基的位臵在取代基的间 位。 • 和一般芳环的取代反应一样, 芳环的氧化代谢部位也受到立 体位阻的影响,通常发生在立 体位阻较小的部位。
• 药物的代谢通常分为两相:第Ⅰ相(phase Ⅰ) 生物转化和第Ⅱ相(phase Ⅱ)生物转化。
• 第Ⅰ相主要是官能团化反应,在酶的催化下对药物分子的 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 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和氨 基等。 • 第Ⅱ相又称为结合反应,将第Ⅰ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 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 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 体外的结合物。
• 烯烃类药物经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后,可以被转化为二羟 基化合物,或者将体内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烷基 化,从而产生毒性,导致组织坏死和致癌作用。例如黄曲 霉素B1(aflatoxin B1)经代谢后生成环氧化合物,该环 氧化合物会进一步与DNA作用生成共价键化合物,是该化 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