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加强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培 育更多知名品牌。
加强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引进
增强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对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引进 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加强人才引进
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内 外优秀人才来邢台创业发展。
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
邢台市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工 业经济增长迅速。
服务业发展
邢台市服务要亮点
新兴产业培育
邢台市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企业创新发展
邢台市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邢台市经济发展概述 • 邢台市经济发展现状 • 邢台市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邢台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
01
邢台市经济发展概述
邢台市经济基本情况
2022年GDP总量:3434.3亿元人民币 2022年人均GDP:约5.5万元人民币 邢台市人口数量:约690万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基础 设施等原因,邢台市面临人才 流失的困境。
尽管邢台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但仍存在部分地区产业结构 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需要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 。
进一步推动邢台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治理和生态建设
邢台市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推行清洁生产 和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提升城 市形象和吸引力。
产业结构优化
邢台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的“ 高碳 ” 背景
主要参考文献:
[ B r n ze n B :e 4 o e s t i ,. D 】
G e o i , .n F S h 1 z, d ., h St e f e e o m nt rg r o Ja d . c u e s T e at o D v 1 p e t
y s m n A f c E o o i r w h J u n 1 f r : a i l c w 1 , 9 8 e te t f e t cn m C G o t” o ra o d B 1 B a k e l l 8 . S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口文 /阴明洲 卢 亮
提要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达到 改 革开放3 年来, 0 河北经济 油等高碳能源 消耗 , 取得
二、 河北发展低结构不合理 、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
1能源结构不合理。 、 作为中国较大的煤炭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 生产与消费大省, 煤炭在河北能源生产和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应大力发展低碳经 济发展形态。 济, 建立低碳城市。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结构; 低碳产业体
系; 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17 文献标识码: F2 A
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 结构 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煤炭产量和消
制度创新, 与当前我国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费量总体上是一直持续、 快速增长。煤炭占河
观、 建设 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转变 北一次能源生产的比例一直 维持在 8%左右, 0 经济发展方式 的本质要求是一致 的, 与当前大 20 年这一 比例为 8. %, 07 5 0 虽然 20 年煤炭 4 08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部分 , 也是 当前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与 创 新 的 一个 重要
支点。

省 县域 实现 生产 总值 1 5 . 6亿 元 , 2 0 15 1 2 比 0 7年
增 长 1. 2 , 7 8 占全 省 G DP的 7 . 4 ; 中生产 1 5 其

河 北 省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摘 要 : 县域 经 济是 以县城 为 中心 、 乡镇为 纽 带 、 村 为腹 地 的 区域 经济 , 有 农 村 性 、 农 具 地 域 性 、 次 性和 综合 性等 特 点 , 整个 国民经 济 的基 础 , 系到 改革 、 展 、 层 是 关 发 稳定 的大 局 。基 于 河 北省 县域 经济 的具 体状 况 , 面分析 了河北 省县 域经 济发 展现 状及 存在 问题 , 出 了发展 的 全 指
济 社 会发 展 的重 要 环 节 , 国 民经 济 的 重 要组 成 是
产业 产值 近年 来有 所 降 低 , 仍 然 保 持 在 1 但 5
以上 ; 业 占重 要 地 位是 河 北 省 县 域 经 济 的 重要 农 表 现 。二 是 县 域 经 济 规 模 逐 渐 壮 大 。2 0 0 8年 全
第 5 卷
第 3 期
石 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J OURNAI OF S J AZHUANG EDAO HII TI UNI VER I S TY( 0CI C E S AL S I NCE)
V ol 5 N O 3 J .
Se .2 p 011
21 0 1年 9月
县 6个 ; 止 到 2 0 截 0 8年 末 , 省 县 域 人 口 58 1 全 5
收 稿 日期 : 0 1 4一 8 2 1 一O O

邢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探究

邢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探究

邢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探究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也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邢台市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其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本文将通过分析邢台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邢台市产业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该市主要依靠农业和传统制造业来推动经济发展,缺乏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这导致了邢台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依赖性较大,同时也限制了其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和竞争力。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邢台市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邢台市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邢台市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转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缺乏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限制了邢台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邢台市应该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邢台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但邢台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邢台市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制约了其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邢台市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建设进度,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邢台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邢台市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影响,也制约了邢台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邢台市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邢台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邢台市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作者:徐越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愈加密切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经济增长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优化产业结构顺利承接京津地区外溢出来的产业,成为了河北省的重大任务,如何尽快从“二三一”的结构转型为“三二一”的结构是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经济发展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提高、朝野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升级,三个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密切,互相之间正向影响,分工明确配合合理,逐渐形成了京津冀都市圈。

在京津冀三个地区中,河北省和北京、天津两地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上,还表现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科学进步、绿色发展等方方面面,这些差距严重影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北方唯一一個最重要的都市圈,河北省作为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成员,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的消费结构,如何顺利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如何最大程度扩大京津冀地区对河北省的正向经济辐射,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同时这也是河北省的重大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趋势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快速促进消费升级,这都是河北省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很多学者对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高质量的消费,促进内需,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其他一线城市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河北省地区临近渤海与京津,地理位置之分优越,资源也相对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秦皇岛市的旅游发展的如火如荼,唐山市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发展城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势头更是迅猛。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区, 正在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 、 绒 、 安平丝 网等在全 国乃至 世界颇有 约矛盾突 出。另外 河北 工业 发展还存
经济发展最快 的地 区之一。河北内环 名气 。连锁超市 , 流配送 等新型商 在着“ 物 一小三低” 即行业规模小 、 技 ? 科 北京和天津两 大都市 , 经济相 互辐 射 业业态 发展迅速 。北京 王府井 、 上海 投入 低、生产 效率 低和市场 占有 率低
和渗透 , 构成 了京 津冀经济 区 。随着 华联和荷 兰万客隆等国 内外大型商业 的状况。
市场经济 体系的逐 步建 立 , 津冀地 企业 已先后入 住石家庄 。 京
二、河北省 区域 经济发展的对策
分析
区的经济融合程度和相互 开放 程度有
了较大 的提高 。 2 资源优势 、
产品基地 。同时又 是矿产资源 大省 , “ 东方大学城 ” 已初具 规模 , 已有北京 设成为影响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全局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 19种。其 中储 航空航天大学 , 2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工 的环 形产业带 和城市群 。 量居 全 国大 陆省 份 前 1 的 有 4 商大 学 、 京 工业 大学 、 京 民族大 0位 5 北 北 2 优化生态 环境 , 、 大力发展 生态 种。河北 省能源 种类 齐全 , 储量 丰富 , 学 、对外经贸大学等 1 所高校入住 。 工业。 7 张家 口、 承德 两市是大北京地 区 主要矿藏 有煤炭 、 油和天然 气。煤 清华大学 联手 河北省政 府 , 石 在廊坊建 乃至华北地 区的重要的生态屏 障和京 炭资 源储 量大 , 质量 好 , 品种 比较 齐 设 占地 l 万亩 的“ 清华科 技园” 并在 津的水源 地 ,两市 区域生态环境 的好 , 全 ,已探 明储量 10亿 吨,保有储量 科技 园内建立河北清华究研 院暨国际 坏 不仅 影响 着两 市 自身的 建设 和 发 7 16亿吨 。 油 、 5 石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 研发港。

河北课题开题报告

河北课题开题报告

河北课题开题报告河北课题开题报告一、引言河北省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北省在一些关键领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河北省当前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传统重工业,河北省的经济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创新能力不足。

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河北省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环境污染治理河北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 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投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推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四、经济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河北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壮大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3. 优化投资环境。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间投资。

五、农村发展问题河北省的农村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

农村人口流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2. 发展农村产业。

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北省碳排量的经济因素分析

河北省碳排量的经济因素分析

河北省碳排量的经济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增加,导致了河北省的碳排量一直在上升。

碳排量是指每个国家或地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是衡量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河北省位于我国的北部,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但同时也是我国的重要环境污染区域之一,因此,碳排量的降低是河北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河北省碳排量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降低碳排量。

一、经济结构导致碳排量的上升河北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不仅对能源的需求大,而且能源的消耗量也大,导致碳排量明显上升。

同时,河北省还有一个庞大的农业经济,但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不充分,也导致了碳排量的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结构的落后、产业结构的单一等是导致碳排量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能源结构也是问题所在河北省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也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河北省还存在长期依赖进口能源的情况,这也加剧了碳排量的上升。

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河北省在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生产效率低下和废气排放难以控制,使得碳排量居高不下。

四、解决碳排量问题的建议为了降低碳排量,河北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河北省应该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减少重工业的比重,同时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等生产品种的水平,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低碳生产。

此外,河北省也应逐步降低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在能源结构方面尽快实现清洁能源替代。

其次,应该加强技术管理水平,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排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环保政策,推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鼓励企业在能源利用和生产中节能减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河北省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李智勇 050051 石家庄 一、结构现状特征 1.三次产业结构特征 2008年,我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比重12.6%、54.2%和33.2%。与2000年和“十一五”初相比,工业快速发展,二产比重大幅度提高,尤其是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通道,工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5%左右,农业和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表1我省历年三次产业结构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一产 16.35 16.56 15.90 15.37 15.73 14.89 13.78 13.17 12.6 二产 49.86 48.88 48.38 49.38 50.74 51.83 52.44 52.82 54.2 三产 33.79 34.56 35.72 35.25 33.53 33.28 33.78 34.01 33.2 2

图1我省历年三次产业结构010203040506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一产二产三产

2.工业结构特征 ——重化趋势明显。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比重达到79.3%,比2000年和2005年分别提高了13.6和0.5个百分点。 ——形成以钢铁为主的“三足鼎力”的工业结构框架。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七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5%,比2003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24.9%提高到2008年的36.5%,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和石化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三大轻工行业比重不同程度下降,钢铁、石化、装备三大产业占比达到64%,形成以钢铁、石化、装备三足鼎力的工业结构框架。 表2 主导工业产业比重变化表(%) 3

年份 钢铁 装备 石化 医药 建材 食品 纺织服装 2003 24.91 13.12 13.21 3.25 5.71 8.39 7.64 2004 30.26 12.24 13.83 2.38 5.36 8.13 6.89 2005 31.20 12.29 13.93 2.06 4.94 7.44 6.52 2006 30.59 12.96 14.39 1.76 5.01 7.69 6.73 2007 31.67 14.34 14.43 1.87 5.16 7.62 6.48 2008 36.53 13.70 13.76 1.70 4.78 7.17 5.86

——形成以生物工程、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我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3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2%。其中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8.17%、20.73%和11.74%。 表3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行业 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 新材料 新能源 先进制造 航空航天 比重 7.10 18.17 11.74 6.59 20.73 0.34

3.区域结构特征 我省环京津地区,包括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秦皇岛等七个设区市,具有两环区位优势,与冀南腹地相比,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和财政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冀东地区,包括唐山、秦皇岛和承德三个设区市,在地理区位上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是我省参与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前环渤海,后靠京津,具有率先发展的 4

独特优势,工业发展相对较快,对外开放水平整体上高于其他地区。冀中南地区,包括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和邢台等六个设区市,以省会石家庄为核心,是我省传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向特征明显。 表4 我省三大经济区结构 区域 GDP 工业 地方财政 利用外资 外贸总额 投资 环京津地区 61.1 61.1 65.7 69.6 66.4 57.9 冀东经济区 30.6 35.5 33.8 36.7 38.1 23.8 冀中南地区 58.7 55.5 52.0 49.8 50.5 60.6

4.经济所有制结构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占全省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8.0%提高到2008年的52.9%,出口创汇占全省比重也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2008年的60.7%,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也由2005年的44.7%提高到2008年的54.8%,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高达80.3%,比2005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成为我省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国有工业占比由2005年的55.9%提高到2008年的60.7%。从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看,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仅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港澳台和外商投资比重仅为5.08%,比2005年还降低了1.29个百分点。 5.城乡经济结构 5

2008年我省城镇化率为41.9%,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城市化加速推进。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设区城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仅为34.66%,与2005年相比,只提高了0.45个百分点。设区城市人口占全省比重仅为18.05%,比2005年仅提高了0.47个百分点。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4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95.46元,城乡收入比为2.8:1,与2005年的2.6:1相比,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省经济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我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低于全国40.1%的水平,与工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工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并影响农业和工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造成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差和社会效益不高,成为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制约。 ——工业初级化特征依然明显。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仍然是我省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现代装备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发展水平远低于同处环渤海地区的山东省和辽宁省(山东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6.1%和30.7%;辽宁分别为28.7%和30.5%),造成工业主要靠规模扩张支撑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6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很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我省城镇化率仍然偏低,城乡二元发展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我省城镇化率低于世界4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45.7%的水平,与山东、辽宁差距更大,与工业化进程不适应。 ——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格局仍未形成。我省是沿海省份,建设沿海发展强省是我省的奋斗目标。发挥港口及临港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是建设沿海强省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省港口建设和临港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沿海率先突破,带动腹地互动发展的态势仍未形成。 ——经济结构的内向特征仍很明显。利用外资水平和外贸水平不仅与其他沿海省份有巨大差距,而且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开放水平与我省沿海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原因分析 我省经济结构矛盾和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僵化的资源依赖。我省经济结构形成和演进,与我省传统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密不可分。既有的传统资源组合优势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依矿依农和初级重化工特征,即以初级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占较大比重,产业升级转型受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发展惯性的影响,大量产业资本 7

和生产要素在传统资源型产业内部集聚—再投入—再生产,形成僵化的资源依赖和产业内生特征,新兴产业的进入和发展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支撑。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设区城市,是区域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主要载体,也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和带动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尤其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是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战略选择。一方面,我省以设区城市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与城镇产业同构,资源型城区转型缓慢,中心城市经济地位不突出,辐射带动不明显,形不成城市经济主导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省会石家庄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增长极地位不突出,未形成区域经济影响力显著的都市圈(区)经济,冀中南缺乏真正的区域中心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难以形成。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是我省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财政收入水平低和社会工资水平低是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投入产出效益低的集中体现。投入产出水平低、效益差,导致要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得不走持续依赖高投入、低水平扩张的道路,从而造成传统资源型产业的过度膨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困难,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