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番茄常见九种病害,防治攻略

番茄常见九种病害,防治攻略

番茄常见九种病害防治攻略秋季温度、湿度适宜,大部分病害都易在此茬口发生,病害是影响秋番茄丰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此对秋季番茄的管理应当重视。

秋季温度、湿度适宜,大部分病害都易在此茬口发生,病害是影响秋番茄丰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此对秋季番茄的管理应当重视,在上棚膜之前做好秋茬番茄病害防治非常关键,本文整理了一份番茄病害防治攻略,供大家参考。

一、裂果番茄裂果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现象,出现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失调,与品种也有较大关系。

番茄裂果的防治方法:1)选择抗裂性强的品种2)加强水肥管理a)深翻地,增施生物有机肥,使根系生长良好,缓冲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b)合理浇水,避免土壤忽干忽湿,特别应防止久旱后浇水过多;c)温室通风口应避免落进雨水;d)温度急剧下降时,更要注意土壤湿度管理,避免湿度变化过快。

3)番茄裂果与植物吸收的钙和硼也有关钙、硼供应不足可引起裂果,因此要及时补充钙肥和硼肥,调节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氮肥、钾肥不可过多,否则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

干旱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因此均匀浇水至关重要。

4)注意环境调控,防止果皮老化,避免阳光直射果肩是防老化的有效措施a)适当遮荫;b)摘心时留取三到四片叶,可适当留取顶部侧杈;c)降低空气湿度,缩短果面结露时间。

二、早疫病发病后叶面具同心轮纹状病斑,暗褐色,水渍状,番茄早疫病茎秆上黑病斑茎和叶柄、果实等发病后也有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

早疫病的防治番茄方法:1)定植后使用达克宁(有效成分:75 %百菌清)25 -30 g兑水30 斤或甲基托布津(有效成分:70 %甲基硫菌灵)每隔5-7 天防治一次。

2)若发现感病植株建议使用福星(有效成分:氟硅唑,400g/升)2 g和世高(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10%)10 g兑水30斤每隔5 天进行一次防治。

三、叶霉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叶片正面成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晚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郑榜高;杨洪【摘要】近年来晴隆县番茄晚疫病发生严重。

2009年用50%真霜可湿性粉剂、58%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疫杀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双工氟玛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荆对番茄晚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0%真霜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晚疫痛防效最好,对病叶的防治效果达到80.34%,对病果的防效达81.41%,其次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因此,50%真霜可湿性粉剂可作为晴隆县防治番茄晚疫病的首选药剂。

【期刊名称】《植物医生》【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番茄晚疫病;化学防治;防治效果【作者】郑榜高;杨洪【作者单位】贵州省晴隆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561400;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山地农业有害生物重点实验室,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1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为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幼苗、叶、茎及果实均可受害。

该病害的发生早晚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干旱年份不发生或发生较轻,气温偏高、阴雨多的年份或地势低洼、灌水过勤过多、偏施氮肥等,极易造成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

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在20%以上,甚至绝收,对番茄商品化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晴隆县主要是夏秋反季节栽培番茄,而此时节的温度、湿度极有利于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蔓延。

为了筛选高效、快捷、安全的化学药剂防治晴隆县夏秋反季节番茄晚疫病,笔者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晴隆县莲城镇老云村孔家组张君启的责任田内,田块长方形,土质为黑壤土,肥力中上等,海拔1 050 m,前茬为白菜。

该地为新植番茄地块,品种为铁石头,对晚疫病抗性中等。

播种期为4月25日,移栽期为6月24日,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

1.2 试验设计A:50%真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苯塞菌胺+烯酰吗啉,郑州蓝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B: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C:50%疫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山东海汛生化公司生产);D: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重庆双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E:70%双工氟玛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F:清水对照,等量清水。

番茄晚疫病的冬季防治

番茄晚疫病的冬季防治

番茄晚疫病的冬季防治李明远【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85-86,后插2)【作者】李明远【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番茄晚疫病应当说是种老病。

20世纪的1976、1977、1979、1980年在北京就有过几次的大发生,一时成为制约番茄产量的重要病害。

后来由于大家的重视,特别是瑞毒霉(即:甲霜灵)的出现,使得番茄晚疫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是,该病害并没有绝迹,时不时地还有发生,给番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016年冬2017年春似乎晚疫病又在北京猖獗了起来。

不仅我常去的大兴某基地最近有所发生,还有一些农户也打电话来询问,在冬季用什么方法控制番茄晚疫病比较好。

我觉得,防治番茄晚疫病并不难,关键要早发现、早用药。

如果发现晚了就很难控制。

如何做到早发现?首先要熟悉它的症状。

番茄晚疫病从苗期到果期都会发生,因此要了解不同时期晚疫病的症状。

在苗期,晚疫病最易发生的位置是植株上部的叶片和嫩梢。

一般先见到淡绿色枯斑和萎蔫,往往就是晚疫病的为害。

但是在急性发作期,有时会先见白霉(病原菌的子实体),以后才见到枯斑,再往后病斑变褐、茎秆变黑或黑褐色(彩色图版1)。

在成株期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有时番茄中、上部叶片出现有波纹的轮纹状、淡褐色病斑,在叶面尤其是叶背面长有浓密的白色霉层(彩色图版2)。

此时,在叶柄及其分枝、茎秆上会出现变黑的情况(彩色图版3、4);有时变黑的部位还会有白霉长出。

但是这种情况维持的时间不长,叶片很快就会枯死。

如果病害发生在坐果期,果实上会产生较硬的云纹状暗褐斑,斑块较大,1个果实上大多仅1个斑块,当斑块多于3个时,往往就会覆盖住整个果面。

果实上的病斑还会有些凹陷,呈高低不平状。

红果、绿果都会有发生(彩色图版5)。

环境潮湿时,果面还会生出一些白色的霉层。

往后病情再严重,往往全棚的植株枯死(彩色图版6),果实腐烂(彩色图版7),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阐述了番茄晚疫病发生、发展、症状表现;并针对番茄晚疫病的为害特点,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番茄晚疫病;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01-01番茄晚疫病是一种发生普通、为害严重的病害。

该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马铃薯和茄子。

1病原及浸染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所致。

本菌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

菌丝无色,无隔膜,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很少的丝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

病斑上的白霉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孢囊梗3~5根成丛,由叶背气孔伸出;病薯上也能形成孢囊梗,由皮孔或伤口处外露。

孢囊梗纤细,上部常有3~4个分枝,其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

当1个孢子囊形成后孢囊梗又继续生长,把第1个孢子囊推向一旁,呈侧生状,其顶端再生第2个孢子囊。

这样每一分枝在短时间内可以陆续产生好几个孢子囊。

凡曾着生过孢子囊的部分均肿胀,因此使孢囊梗的主梗和分枝先端普成粗细不匀的状态。

孢子囊长可达1mm,基部宽约10μm。

孢子囊卵圆形,大小为22~32μm×16~24μm,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能产生6~12个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顶端乳头状突起处释放出来。

游动孢子肾状,在凹入部位侧生两根鞭毛,在水中游动片刻后便失去鞭毛,不久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在高温下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卵孢子膜厚,黄色,直径24~35μm。

此外,本菌也能在土壤中形成薄壁圆孢子和厚垣孢子。

薄壁圆孢子直径为15~24μm,褐色,均具有致病能力。

番茄晚疫病菌的致病力很强,有生理分化现象。

2传播途径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

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

病薯播种后,越冬的菌丝也随着薯块发芽而开始活动,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苗。

早期受害的病芽往往未出土就变黑死亡。

在被害较晚的幼苗中病菌多沿着皮层纵向发展,形成条纹状病斑,但幼苗仍能正常生长。

几丁聚糖(2%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几丁聚糖(2%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河南农业2015年第10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番茄晚疫病是近些年在项城市番茄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可造成减产30%~40%,甚至绝收。

为有效防治番茄晚疫病,笔者于2014年9月在项城市莲花办事处韩岭行政肥75kg ,有机肥3m³,每667m²种植 3 800株左右。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一)药剂1.试验药剂。

几丁聚糖(2%水剂)分别由河南广农农药厂和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对照:清水。

3.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见表1)。

(二)小区安排小区处理面积为30m²,进行4次重复。

(三)施药方法采用3WB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孔径1.2mm 进行茎叶喷雾。

几丁聚糖(2%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项城市农业局 樊秀琴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降雨量分别为:1.0 mm 、6.4mm 、7.8mm 、4.4mm 、3.1mm 、4.1mm 、15.3mm 、2.2mm 。

2.土壤资料。

土壤为两合土,pH 值为7.1,土壤肥力为中上等,有机质含量为4.5%。

(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1.调查时间和次数。

调查1次, 于第2次施药后7d ,9月20日调查各级病叶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2.调查方法∑(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病情指数= ------------------------------------×100调查总叶数×9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3.药效计算方法。

(三)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对作物无影响。

(四)对其他生物影响对其他生物未见不良影响。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小区处理1234药剂几丁聚糖(2%水剂)几丁聚糖(2%水剂)几丁聚糖(2%水剂)几丁聚糖(2%水剂)(对照)施药剂量/(g /667m²)100125150125有效成分量/(g/667m²)3037.54537.5河南农业2015年第10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五、结果与分析各小区处理的防效分别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差异显著性用“DMRT ”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采用字母表示法,凡相同字母者表示在同一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番茄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番茄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NC 106113)。

作者简介王德信(1975—),男,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设施蔬菜抗重茬栽培技术、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7-20番茄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王德信1徐鑫磊1贾大勇2杨晓莹3*(1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菏泽274015;2菏泽市科学技术局,山东菏泽274000;3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菏泽274015)摘要番茄种植中番茄疫病(早疫病与晚疫病)普遍发生,病情轻者减产30%左右,发病严重者植株枯萎,甚至死亡。

无论是减产还是绝收,都会导致番茄种植户的收入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针对番茄疫病(早疫病与晚疫病)的病症、病菌入侵方式、疫病发生条件、病害传播媒介和种植地发病规律等展开分析,提出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经济损失;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6.4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0-0104-05番茄种植中经常发生早疫病和晚疫病,番茄疫病是导致番茄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早疫病和晚疫病都会对番茄植株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减产30%左右,重则导致番茄病株枯萎,甚至死亡,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种植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不及时防控疫病,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就会在种植区域内大面积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番茄疫病(早疫病与晚疫病)的病症特点、病菌入侵方式、病害传播条件、田间发病规律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番茄种植户参考。

1番茄早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1.1番茄早疫病的危害早疫病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若管理不善,可导致种植区域内大面积发生番茄早疫病,番茄叶落枝断,继而造成番茄减产30%以上[1]。

1.2番茄早疫病的发病特征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

番茄苗期与营养生长期多发生早疫病,病原菌主要感染番茄植株的叶片与根茎,后期也会对番茄果实造成影响。

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

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

番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多种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现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将其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脐腐病1、症状识别又称黑膏药、顶腐病,只发生在果实上,初期在果实脐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期变黑色或红色霉状物。

2、防治措施初花期叶面喷施1%过磷酸钙滤清液300倍液或氨基酸钙、腐殖酸钙等,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二、早疫病1、症状识别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叶片发病,初期呈针尖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期呈不规则的黑斑或褐色斑并有明显的纶纹,高湿条件产生黑霉(从下部开始)。

茎部发病,多发生在分枝处,多呈椭圆形病斑,具有黑霉和同心轮纹;果实发病,初期发病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病斑,后期果实开裂,上面有黑色霉层。

2、防治措施保护剂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治疗剂用10%的苯醚甲环锉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等。

三、番茄晚疫病1、症状识别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

此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为害茎和叶柄。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

苗期染病,病斑由叶片的主茎蔓延,嫩茎部缢缩腐烂,病部以上枝叶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四、叶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布满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点,随后沿叶脉向四周扩大,中部渐成灰白或褐色,后期叶片穿孔脱落。

2、防治措施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丙环唑3000倍液等。

番茄西红柿五大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西红柿五大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需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 制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可结合生物防治
措施,如使用昆虫性激素干扰交配等,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生物防治措施在番茄西红柿病 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天敌的保护利用
保护利用天敌昆虫
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 草蛉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白粉 虱等害虫的数量,减少对番茄西红柿 的危害。
人工繁殖天敌昆虫
对于一些难以在自然界中自行繁殖的 天敌昆虫,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进 行大量繁殖,然后释放到田间,提高 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晒垡、调节播种期 等措施,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
VS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但需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 格控制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和农产 品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利用寄生蜂、捕食螨等天敌控制害虫 数量,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等防治病害。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蚜虫的栖 息地;同时,在蚜虫发生初期
,可人工捕杀。
物理防治
使用黄色板诱杀蚜虫,每亩放 置30-40块黄色板,并定期更换 。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控 制蚜虫数量。
化学防治
可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 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白粉虱防治
除草剂
用于防治杂草,常用的除草剂有草 甘膦、百草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疫病防治方案
一、 危害特征
本病发生于叶、茎、果实及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 渐扩
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 茎部,形
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边缘长出一圈白霉,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上最明显, 湿度特别大时
叶正面也能产生。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成褐色,叶背无白霉,质脆易裂,扩展慢。 茎部皮层形成长
短不一的褐色条斑,病斑在潮湿的环境下也长出稀疏的白色霜状霉。 [

二、 发病特点
病菌以卵抱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马铃薯上发病,在薯块中越冬。在有保护地 的地
区,可在秋、冬季温室中为害番茄,成为春播露地番茄晚疫病的初侵染源。 病菌主要靠气 流、雨
水和灌溉水传播,先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遇适宜条件,引起全田病害流行。病菌发育 的适宜温度
为18〜20摄氏度,最适相对湿度95鸠上。多雨低温天气,露水大,早晚多雾, 病害即有可能流
行。此外,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一般种植感病品种,种植带病苗, 偏施氮肥,定植过
密,田间易积水的地块,易发病。靠近发生晚疫病棚室的地块,病害重

三、 发病条件

1、 气候条件:气温在25°C潜育期最短,仅3〜4天,过高温度反而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病
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严,75鸠上方可发生。

2、 栽培条件:植株繁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土
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以及番茄处于生长的中后期,都有利于病害的 发生。

3、 品种: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不易发病,如中蔬 4号。
四、 推荐产品:
霜贝尔:中药制剂,主治疫病、霜霉病、绵腐病等;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 的
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靓果安:中药高效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果树、蔬菜、中药材等作物上的真菌、细菌均有 防
效;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 其
气味对空气中病菌抱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营养全面,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
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株体免疫力。
中药制剂特点:标本兼治,药肥双效(能防病治病,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
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五、预防方案
霜贝尔或靓果安30—50MI+沃丰素25ml+有机硅5g,定期喷雾。
备注:1.病害高发期(易发病条件:在 26 - 28 C时,生长最快。温度偏高、湿度偏大有
利于发病,连续阴雨天等),复配适量内吸性制剂如大蒜油、烯酰吗啉、霜脲氰、霜霉威等)。
2. 大蒜油常规使用每30斤水15MI,苗期使用减半,5-7mI。
六、治疗方案
发病初期:霜贝尔或靓果安50-70mI+大蒜油25MI+沃丰素25ml+有机硅5g,喷雾,3天喷 施
1次,连喷2-3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发病中后期:
绿色有机种植用药方案:霜贝尔或靓果安100-250mI+大蒜油15mI+有机硅5g兑水30斤, 3
天喷施1次,连喷2-3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常规种植用药方案:霜贝尔或靓果安 70-100mI+大蒜油15mI+适量烯酰吗啉(或霜脲氰、
霜霉威)+沃丰素25mI+有机硅,喷雾,3天喷施1次,连喷2-3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备注:大蒜油常规使用每30斤水15MI,苗期使用减半,5-7mI

六、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 如百利、L — 402、中蔬4号、中蔬5号、中杂4号、圆红、渝红2号、
强丰、佳粉15号、佳粉17号等品种。

2、 条件许可时可与非茄科蔬菜实行 3〜4年轮作。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加强通风透光,保护地 栽培
时要及时放风,避免植株叶面结露或出现水膜,以减轻发病程度。

3、 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 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 植
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4、 清洁田园:番茄、黄瓜、辣椒、芹菜等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病果,减少初侵 染
源。经常检查植株下部靠近地面的叶片,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除去病叶、病枝、病果或 整个病
株,在远离田块的地方深埋或烧毁,同时立即施杀菌农药和连续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5、 避免在有番茄晚疫病的棚内育苗,定植前仔细检查剔除病株,并喷 1次药。雨季及时
排涝,降低田间湿度。
七、注意事项
1. 具备条件的摘除严重病枝、病叶。
2. 霜贝尔或靓果安与大蒜油复配时,须先加水后依次稀释。
3. 公司产品与其他药物混配时,应先稀释本公司产品作为母液,再加入其它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