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下目标激光探测
水下目标物探测手段的研究

水下目标物探测手段的研究摘要:水下目标物探测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国防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保障,本文从载体、调查设备及数据管理等方面对水下目标探测各种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水下目标物探测能力的建设方案,为解决水下目标物探测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下目标物;探测手段;能力建设0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海洋战略的实施,我国海洋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方面,水下目标物探测在港口检测、航道疏浚、海底管道监测等民用领域应用广泛。
另一方面,水下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在水下反恐、水域安全保障、海洋环境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战略意义,水下可疑物探测、排查水下监听设备、搜巡失事卫星飞机等军事活动中,水下目标物探测技术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强。
因此,开展水下目标物探测手段的研究,是发展海洋勘探事业和军事应用的技术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海洋认识的不断加深,水下空间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各军事强国竞相制定以经略水下为重点的海洋强国战略,纷纷研发新技术、拓展新空间、谋取新利益、抢占制高点,争夺水下军事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我水下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严峻。
近年来,我渔民打捞出多套水下监听、监测设备的辅助设施,打捞区域涉及东海、南海及我潜艇港口、航道周边海域,设施类型包括潜标、浮标、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等,证实了在我重要海域存在美、日等国布设的水下监听、监测设备,对我水上、水下兵力活动构成极大威胁,严重削弱了我潜艇等战略性武器平台威慑能力,针对军用水下监测、监听目标的搜索、探查和水下战场环境保障能力建设已成为事关国家“经略海洋”的战略布局和维护我国海洋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
1水下目标物探测研究的意义1.1海洋开发与管理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不断深入,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日益增多。
无论是海洋管理,还是海上工程建设等开发活动,都对水下目标物的探测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活动,离不开水下目标物的有效探测。
基于单光子的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深度研究

基于单光子的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深度研究彭志兴;周保琢;陈华;张志;谭平【摘要】卫星对海探测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全天时工作、不受领海领空限制等优点.为此,本文分析了卫星对海探测的激光链路损耗,构建了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能量传输模型,探讨了基于单光子机制的星载激光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极限深度.结果表明,在Ⅰ类海区,对于水下等效直径为2 m的物体,星载激光在200 km高度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最大深度为212 m.因此,在中低轨道开展星载激光对深海水下目标进行探测是可能的.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星载激光深海水下目标探测提供支持.【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8(048)007【总页数】6页(P809-814)【关键词】激光;探测深度;水下目标;卫星;单光子【作者】彭志兴;周保琢;陈华;张志;谭平【作者单位】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0;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0;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0;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0;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91 引言水下目标探测是海洋国土监视、反潜战等环境下的关键技术。
随着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工艺水平的提高,现代水下航行器的噪声和磁性显著降低,下潜深度增大,其隐蔽性得到极大提高。
同时,用于侦察、探测、攻击等的各种小型水下武器平台也不断出现。
这些对反制方的水下目标探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水下目标探测主要是基于船载和机载平台;探测方式包括水声探测、磁异常探测、红外尾流探测、激光雷达探测等[1]。
水声探测是利用舰船携带声纳和听响器,或利用在海底布设水听器构建网络来实现,通过计算目标发射声波到达不同水听器的时间差或相位差,再结合水听器本身的大地坐标来实现定位;磁异常探测是基于磁信号的目标探测技术,通过磁探仪对水下目标造成的地磁异常进行检测,从而发现水下目标;红外尾流探测是通过探测运动目标对周围水体加热后的水温异常来实现的;激光探测是利用海水对532 nm波段的蓝绿光的衰减要远小于对其他波段的电磁波的衰减开展蓝绿激光水下目标探测。
水下目标探测中的激光技术

水下目标探测中的激光技术
章正宇;周寿桓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8)006
【摘要】通过对声波与光波在水中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声、光两种探测方式的比较,表明了激光在水下目标探测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根据存在的问题,对水下探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
【总页数】5页(P797-801)
【作者】章正宇;周寿桓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49
【相关文献】
1.航空磁探中水下目标的自适应探测方法 [J], 邓鹏;张坚;林春生
2.DSP在水下目标便携式探测系统中的应用 [J], 曹锐;刘智深
3.激光水下目标探测中混沌背景信号重构的研究 [J], 沈春蕾;杨宗凯
4.机载激光探测水下目标中磁场对偏振激光的影响(英文) [J], 刘应状;朱光喜;朱耀庭;彭复员;马泳
5.机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中卵形螺旋线扫描系统 [J], 孙威娜;杨坤涛;熊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下激光成像系统设计及实验

第36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9月V bl.36Suppl e m e nt I】臣6鼍red a nd I。
ase r Engi nee血g S e p.2007水下激光成像系统设计及实验杨述斌1,彭复员2(1.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针对水下目标探测这一难题,设计了基于距离选通技术的水下激光成像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从实验结果来看,该系统可有效克服激光后向散射并对水下目标进行成像,对于水下目标探测、识别十分有效。
,关键词:水下激光成像:距离选通;后向散射中图分类号:TN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7)增(探测与制导)一0075.04 1飞■'●n l■■●●J_,e Sl gn ann eX per l m ent0I an U nner W at er I aSer l m a里qng SV St emW凼G Shu-bi I l l,PE N G Fu.yuan2(1.sch砌of Ele嘣cal&Ⅻb玎nali∞Eng.,w盯'‰430073,chiIla;2.呻t_of Elec咖ics&埘.o彻撕∞Eng.,邸sT,wuh姐430074删A bst r舵t:Unde刑a t er t a r ge t det e‘:t i o n i s al w ays di f!f i cul t.A n unde哪at er l a se r i m a百ng s ys t em isde si gl l e d bas ed on r an ge gat i ng aI l d re l a t e d exper i m ent s ar e pr oces s ed.T he exper i m ent s pr oved m at m ei m a gi ng s ys t em coul d ef f i c i e nt l y el i I I l i nat e backs cat t ered1a se r and、l nd er w at er t a唱e t i Im ge w鹊obt ai ned.ni s a ef!I[i ci em m e m od i n under w at er t a r ge t det e ct i on ar l d r e cogni t i on.K ey w or t l s:U nder w at er l a se r i m a百ng;R aI l ge ga廿ng;B a cks cat时0引言水下图像探测要获得好的效果,必须解决吸收和散射两方面的问题。
水下目标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下目标探测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以及海上安全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水下目标探测是指通过各种探测设备,利用声波、电磁波等各种物理手段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它在军事、民用、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水下目标探测的技术和设备,如声纳、激光雷达、磁强计、磁探仪等。
然而,这些技术和设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分辨率不高、探测距离有限、对复杂海洋环境的适应性不强等,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水下目标探测的发展和应用。
因此,研究水下目标探测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海洋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选题意义1.为提高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应性,改善海洋环境的状态,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为提高水下目标探测设备的效率和性能,解决现有技术和设备存在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3.为培养高水平的海洋科技人才,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和发展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研究内容(1)水下目标探测技术基础研究,包括声波、电磁波、激光等物理手段应用在水下目标探测中的原理、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2)水下目标探测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水下声纳定位技术、水下激光雷达技术、水下磁探仪技术等;(3)水下目标探测数据处理算法研究,包括信号处理、目标定位和识别等算法。
2.技术路线(1)调研国内外最新技术和设备发展状况,了解现有水下目标探测技术和设备的特点和不足;(2)研究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的物理原理和特点,建立理论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3)研究水下目标探测设备的关键技术,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开发;(4)研究水下目标探测数据处理算法,包括信号处理、目标定位和识别等算法的应用研究;(5)进行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改进和完善技术和设备。
光学器材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

光学器材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光学器材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引言:水下探测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光学器材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水下光学传感技术、水下摄影以及海底遗产保护等方面介绍光学器材在水下探测中的重要作用。
一、水下光学传感技术1.激光测距技术激光测距技术利用激光束在水下传播的特性,能准确测量水下目标的距离。
通过测得的距离,可以精准定位水下物体的位置,为水下勘探和探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2.水下光学通信技术光学通信技术通过光纤传输数据,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水下通信手段。
在水下探测任务中,水下光学通信技术不仅能传输图像和声音等信息,还能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操作,显著提高水下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水下摄影1.水下相机水下相机是专门为水下拍摄而设计的相机设备,其特殊的结构和材料能够承受水深和水压等条件的挑战。
水下相机在水下探测中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水下考古和水下生物摄影等领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珍贵的数据和精美的影像记录。
2.水下拍摄技巧在水下摄影中,摄影师需要充分了解水下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技巧来提高拍摄质量。
例如,使用特殊滤镜来校正水下光线的色彩偏差,选择合适的曝光和对焦方式,以及运用构图和逆光等技巧来创造出令人惊艳的水下画面。
三、海底遗产保护1.潜水器材潜水器材是水下考古学家们必备的工具,其中光学器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潜水器材,考古学家们能够下潜到海底,利用水下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等光学器材对海底遗产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记录,以便进一步研究和保护。
2.三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是利用光学器材对水下遗址进行非接触式扫描,获取大量的三维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处理与分析,重建出遗址的真实形态。
这种技术能够帮助考古学家们更加精确地理解和保护海底遗产,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展示海底文化遗产的途径。
结论:光学器材在水下探测中的应用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基于单光子的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深度研究

第48卷第7期2018年7月激光与红外LASER & INFRAREDV ol.48,No. 7July, 2018文章编号:1001-5078 (2018)07-0809-06 •激光应用技术-基于单光子的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深度研究彭志兴,周保琢,陈华,张志,谭平(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0)摘要:卫星对海探测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全天时工作、不受领海领空限制等优点。
为此,本文分析了卫星对海探测的激光链路损耗,构建了星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能量传输模型,探讨了基于单光子机制的星载激光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极限深度。
结果表明,在I类海区,对于水下等效直径为2 m的物体,星载激光在200 km高度对水下目标探测的最大深度为212 m。
因此,在中低轨道开展星载激光对深海水下目标进行探测是可能的。
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星载激光深海水下目标探测提供支持。
关键词:激光;探测深度;水下目标;卫星;单光子中图分类号:TN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5078.2018.07.002Study on detection deptti of underwater target basedon spaceborne laser single photon detectionPENGZhi-xing,ZHOUBao-zhuo,CHEN Hua’ZHANG Zhi’TAN Ping(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Sichuan Aerospace,Chengdu 610100,China)Abstract :Satellite-to-sea explo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area synchronous observation,full-day operation,andno restrictions on t erritorial waters and airspace. The laser link loss of satellite-to-sea observation was analyzed,andthe energy transmission model o f the spaceborne laser underwater target detection was built, and the correspondinglimit detection depth based on single-photon detector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first classsea area and 200 km orbital height,the maximum detecting depth achieves 212 mto the underwater targets with a quivalent diameter of 2 m. Therefore,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the deep-sea underwater targets by spaceborne la medium or low orbit.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uppor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eep-sea underwater ta tion by spaceborne laser.Key words:laser;detection depth;underwater target;satellite;single photon1引言水下目标探测是海洋国土监视、反潜战等环境 下的关键技术。
水下测绘技术方案

水下测绘技术方案1. 背景水下测绘技术是用于获取水下地形、水下文物等信息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水下测绘技术在海洋勘探、河流管理、水下建筑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水下测绘技术方案,包括技术原理、设备需求和数据处理方法。
2. 技术原理水下测绘技术主要依赖声纳和激光测距等原理。
声纳技术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确定水下目标的位置、形态和距离。
激光测距技术则利用激光束测量水下目标与测绘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取水下地形和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
3. 设备需求进行水下测绘需要以下关键设备:1. 声纳设备:包括声纳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
选择合适的声纳频率和功率是关键,不同频率适用于不同水域和目标类型。
同时,高品质的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2. 激光测距仪:用于获取水下目标的距离信息。
激光测距仪应具备高分辨率和较远测距能力,以获取准确的点云数据。
3. 潜水器或遥控器:用于将测绘设备投放至水下作业区域。
潜水器需要具备适应不同水深和水质条件的性能,同时遥控设备应支持实时监控与控制。
4. 数据处理方法水下测绘所获取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以生成最终的测绘结果。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1. 数据清洗和校正:对采集的声纳和激光数据进行去噪和校正,以排除干扰因素并提高数据质量。
2. 数据融合和配准:将声纳和激光数据进行配准和融合,生成一致的水下地形和目标数据。
3. 三维重建:基于融合后的数据,使用三维重建算法生成水下地形和目标的三维模型。
4.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对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提取所需信息,并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
5. 结论水下测绘技术是现代海洋勘探和水下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水下测绘技术的原理、设备需求和数据处理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进行技术选型和方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下目标激光探测 )
1
目录
绪论 距离选通模拟试验及海试方案设计 水下激光线扫描系统设计及相关试验 532nm透射率仪的设计
2
一、绪论
3
一、绪论-〉意义
1.1 意义
在广阔的海洋面积中与人类最密切的区域是沿海、 近海和大陆架的浅海海域。据了解,世界上60%的人口 居住在离海岸100km以内的沿海地带,人们当前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的大部分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在经济 开发上,诸如海岸防护、港湾建设、围海造田、滩涂养 殖、海洋能源的开发、制盐业、开辟和疏浚航道、铺设 海底电线、管道等各种工程设施,这些构成了人类开发 海洋的主要活动。近海的资源非常丰富,而近海自然资 源的开发和海岸、航道、港口的防护和建设等,这一切 经济活动都极需各种精确的、不同比例尺的海底地形地 貌图。从军事、国防角度看,当前全球军事的战略调整 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世界各海洋大国都纷纷利用世 界战略格局变化的时机,积极地拓宽以海洋为重要方向 的战略空间。
图 3.2.6 线扫描数据处理算法流程
34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
图像处理
图 3.2.7 原始帧图像
图 2.2.8 图像预处理的结果
图 3.2.9 图像增强后的结果
图 3.2.10 没有背景门限处 理的边缘检测结果
图 3.2.11 背景门限结合边 缘检测的结果
35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
边缘检测
图3.2.12 几种边缘检测算法的比较
3.6 线扫描改进方案
图3.6.1 双摄像 头方案
图3.6.2 片光源+点光源 的方案
图3.6.3 片状激 光扫描的方案
54
五、所要做的工作-〉线扫描室内试验-〉信号处理
5.3.1 三维重构算法
图18 线扫描原理图
b ( x, y, x ) ( x , y, f ) f * ctg() x
36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
室内(空气中)的实验结果
图2.2.13 线扫描实验结果
37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图3.2.14 光圈对拍摄结果的影响
图3.2.15 光圈对最后处理结果的影响
38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实验结果分析
图3.2.16 两种配色方案的比较
图3.2.17 调整观察视角-俯视图
55
海星
图3.3.9 重新绘制的俯视图
图3.3.10 海星的三维合成图
49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与常规拍摄方式的对比
图3.3.11 常规拍摄方式 得到的图像
50
三、线扫描-〉偏振实验
3.4 海水偏振特性 应用于线扫描的试验
图3.4.1 海水偏振特性 试验的拍摄效果
51
三、线扫描-〉偏振实验
偏振实验的处理结果
4
一、绪论-〉常用探测手段及其特点
1.2 常用探测手段及其特点
声学探测 穿透海水的能力强,探测距离远。 成像分辨率有限。 潜水区(浅于200ft)的应用受限制。 光学探测 分辨率高 探测距离有限
5
一、绪论-〉水下目标光学探测基本问题
1.3
水下目标光学探测基本问 题
水下目标图像探测一直是困扰海洋界的一个难 题,这是因为海水对光线具有的强烈吸收和散射作 用,通常的水下探测手段距离有限而且图像质量不 佳。水下探测要获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从解决吸收 和散射这两方面入手。 水下激光探测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用激光的某 些特性,将其和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光电器件相结 合,最大限度地抑制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以期获得质量更佳的水下图像或是较精确的目标外 形特征描述。
42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3.3 线扫描海中实验
图3.3.1 水下试验系统 电气连接示意图
43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水密壳设计
图3.3.2 水密外壳装配图
图3.3.3 水密外壳内的设备安装示意图
44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水下部分外观图
图3.3.4 线扫描系统水下部分
45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海中实验结果
试验场地的水质情况是 :透明度盘 1.5米。
图3.3.5 水下试验 的实际拍摄效果
图3.3.6 水下图像 增强处理后的结果
46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海中实验的处理结果
图3.3.7 海中实验的结果
47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海中实验的处理结果
图3.3.8 海中实验的结果
48
三、线扫描-〉海中实验
39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实验结果分析
视角的调整
图3.2.18 调整观察视角-后侧视图
图3.2.19 调整观察视角-前侧视图
40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水槽实验
水槽中的实验结果
图3.2.20 反扣的饭盆
图3.2.21 安全帽
41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水槽实验
水槽中的实验结果
图3.2.22 珊瑚
图2.1.1 距离选通工作原理示意图
12
二、距离选通-实验室试验
2.2 ICCD距离选通系统的实验室试验
图2.2.1 Princeton ICCD 系统
图2.2.2 ICCD拍摄系统框图
13
二、距离选通-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ICCD系统框图
图2.2.3 ICCD系统总体框图
图2.2.4 工作流程图
14
26
三、线扫描-〉原理描述
3.1 水下激光线扫描原理
该系统将激光扩束为扇状光源,其照射区域成一线状。 将摄像头与光源拉开一定距离,使其照射光路和拍摄视线成 一定角度。一方面,可以有效压制近距离水体散射光的干扰; 另一方面,片状激光照射区域的“形变”能够间接反映出被 观测目标物体的外形特征,摄像头在侧向可以很好地将其记 录下来。该系统一般安装在一可移动平台上,通过平台径向 移动拍摄下来的图像数据通过一定的算法可恢复出所扫描目 标物体的三维外形图。
6
一、绪论-〉水下激光探测的几种手段(分类)
1.4 水下激光探测的几种手段 (分类)
激光电视(又叫激光同步扫描) (同步激光电视) 激光线扫描 距离选通
7
一、绪论-〉研究内容
1.5
研究内容
距离选通系统实验室模拟试验和海试方案设计
水下激光线扫描系统的设计、试验及数据处理 532nm透射率仪(距离选通海试需要)的设计
8
二、距离选通模拟试验 及海试方案设计
9
距离选通式水下电视对其光源和接收器的要求: (1)、激光光源具有高的峰值功率,以保证有 足够的观测距离。 (2)、激光器具有窄的脉冲宽度,以更好地将 脉冲信号同回向散射分开。 (3)、距离选通开关的选通宽度应尽可能接近 脉冲宽度,以保证仅使目标反射光全部进入接收器, 增加信噪比。 (4)、接收器的灵敏度必须足够高。
11
(5-1)
二、距离选通-原理描述
2.1
ICCD距离选通原理
ICCD摄像器件具有高速可控门控的特性,而脉冲激光器的脉冲宽度 可以做到10ns以内,将这两种特性相结合可以获得更佳的水下图像。 我们可以将ICCD系统的特色更精确地描述如下: 可控的门控 + 脉冲激光 〈----〉 水体散射 ICCD高的探测灵敏度 〈----〉 水体吸收
10
c R n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光脉冲在水中传输的过 程及所要求的技术。一个宽度为 秒的光脉冲 在水中的长度等于
c R n
式中,R为水中光脉冲的长度(m), 为脉冲宽度 (s),c/n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m/s),c为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n为水的折射率— 1.33。因此,10 ns的光脉冲在水中为2.26m。采用Q开 关脉冲激光器可产生几个ns宽的短脉冲。为了能在水中 传播得最远,发射光波长应选择在水的透明度较好的蓝 -绿光光谱范围。倍频Nd:YAG激光器可产生所需要的蓝 -绿激光脉冲。
两套海试方案: (一)在水中布放人工目标,将ICCD系统安装于ROV之 上,由 ROV带入水下对所放的目标进行拍摄,完 成不同水质、不同距离条件下的海上试验。这种 方案的灵活性很大,但是要对 ROV做很多改造工 作。 (二)利用我校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上自有的‘船底深 井’进行试验。这种方案的设备改造工作相对较 少,但是海试的灵活度大大降低。
二、距离选通-实验室试验
ICCD的测试实验
图2.2.5 暗室拍摄(30秒)
图2.2.6 暗室拍摄(2分钟)
15
二、距离选通-2.7 微光拍摄
图2.2.8 激光照明拍摄
16
二、距离选通-实验室试验
距离选通室内实验
图2.2.9 ICCD室内试验方 案示意图
图2.2.10 “电子快门”常开拍摄结果
22
二、距离选通-〉距离选通海试-〉方案一
2.3.1 方案一
图 2.3.1 水下目标示意
23
二、距离选通-〉距离选通海试-〉方案一
目标布放问题
图2.3.2 目标布放目标示意图
24
二、距离选通-〉距离选通海试-〉方案二
2.3.2 方案二
图 2.3.3
ROV背靶实验
25
三、线扫描-〉
三、水下激光线扫描系统 设计及相关试验
扇状光 的实现方案
图3.2.2 实体图片
30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
实验室系统电器连接
图3.2.3 电器连接图
31
三、线扫描-〉线扫描系统结构设计
室内实验操作示意图
图3.2.4 操作示意图
32
三、线扫描-〉室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