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 4 ) 不 耐 阳 光 和 紫 外 线 ,直 射 阳 光 照
缩 及 上 皮 细 胞 变 形 坏 死 、脱 落 等 。
( 5 )病 原 用 免 疫 荧 光 技 术 检 查 ,可 见
射6 h致 其 死 亡 。 ( 5 )该 病 毒 不 耐 干
与 善
兰文 一 云南省永 胜县永 北镇农 业综合 服务中 心
2 病 原 特 性
致死 率 要 高 于 后 者 。但 两 种病 原 的 诱 发 因素 、发病 症状 及 防治 方法 基本 相 同 。
( 1 ) 突 然 发 病 ,传 播 迅 速 , 大 小 猪 皆
可感染发病 。 ( 2 )外 部 环 境 条 件 多 是
1 9 0 n m。但 这 并 不 足 以 准 确 区 分 两 种病 毒 ,需 取 病 死 猪 小 肠 病 灶 作 “ 免 疫 荧 光染 色 检 查 ” ,才 准 确 鉴 定 为 “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病 毒 ” 。另 外 ,前 者 致 病 病 原 对哺乳期 ( 5 - 1 0 d日龄 )仔 猪 感 染 后 的
治 口 曼 一
燥和腐败。
3 流 行特 点
小 肠 上 皮 细 胞 浆 内 发 绿 色 荧 光 。 此
为 确诊 的重 要 依 据 。 6 综合 防治
6 . 1 预 防
呈 季 节 性 发 病 .秋 冬 寒 冷 季 节 高
痰
摘 要 :本文 结合永 胜县猪 场 “ 猪 传 染
发 ; 病 猪 和 带 毒 猪 是 主 要 传 染 源 ;病 猪 接 触 过 的环 境 中 普 遍 存 在 该 致 病 原 : 高 密 度 饲 养 , 圈 舍 潮 湿 ,密 闭 饲 养 极 易 发 病 ; 种 公 猪 和 母 猪 发 病 率 高 但 极 少 死 亡 ,可 感 染 本 场 仔 猪 ,1 0 日龄 以 下仔 猪致死 率高达 9 O %以 上 ; 中 、青 猪 可 感 染 发 病 ,但 多 数 显 症 轻 微 ,短 期 自然 康 复 ; 1 0 日龄 以下 哺 乳 期 仔 猪 发 病 率 、致 死 率 最 高 , 随 年 龄 增 大 . 死 亡 率 递 减 :新 发 病 猪 群 呈 流 行 性 发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作者:李叙涟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3年第06期作者简介:李叙涟(1988-),女,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动物产地检疫等工作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导致感染猪出现严重的腹泻,最终因脱水、身体衰竭而死亡;仔猪比成年猪更易感,死亡率更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预防需加强猪舍保暖通风,做好免疫接种;治疗可采用痢菌净注射液+小檗碱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猪传染性肠胃炎;診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6-0044-04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养猪生产中较为常见,常呈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短时间内可传播整个猪群。
仔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给猪场造成较大的损失。
因此,猪场应加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的探索,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推动养猪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1 病原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
该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属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
根据基因组学划分标准,冠状病毒可分为“α、β、γ、δ”4个属。
目前已发现6种冠状病毒能够感染猪,其中4种为α属(包括TGE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种为β属(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一种为δ属(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TGEV与其他冠状病毒属成员在形态特征方面基本保持一致,病毒直径85~200 nm,是一种多形性包膜病毒[1]。
形状以椭圆形、圆形为主。
在病毒的包膜表面,有一种类似花瓣样突起,长度为13~25 nm。
在低温环境中,TGEV可长期存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的肠道组织中,病毒半年内仍存活。
然而,猪粪中的TGEV在4 ℃环境下能够存活2个月,且具有传染性。
猪传染胃肠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猪传染胃肠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作者:李红军来源:《新农业》2019年第02期猪传染胃肠炎影响猪生长发育,为进一步提高猪养殖水平,需要对猪传染胃肠炎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才能保证猪健康生长,为养殖户提供有效收益。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总结了猪传染胃肠炎发表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希望分析能够为该病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1 猪传染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与临床诊断1.1 原因在猪体的整个生长阶段都容易感染胃肠炎,任何年龄段都易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
主要传染病源为康复后的带病猪体、感染病猪等,同时可通过病猪的粪便、乳汁、空气污染等进行传播。
健康猪体接触病猪的排泄物、污染物、污染空气等都可能由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病毒,同时母猪的乳汁也可传授病毒给仔猪。
此疾病在任何季节都可暴发,同时暴发性急、暴发趋势严重,传播速度较快,往往是短短几天内便可由单只病猪传染整个猪群,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口碑下降。
1.2 临床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潜伏时间较短,通常3天之内便可暴发,在仔猪体内更是在一天左右便可暴发,其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毫无预兆、病猪突然呕吐不止;出现长时间的腹泻难以根治;呈黄绿色排泄物,夹杂未完全消化的食材:即使不停喝水仍会出现一定的脱水表现;受感染后的病猪,即使年龄较小但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病死亡率极高。
若刚出生猪仔感染此病毒,则有较低的存活率,即使幸存也会呈现营养不良的表现。
随着仔猪年龄加大病毒感染加剧,治愈率降低。
大年龄病猪感染后的治愈率较高,死亡率降低,虽偶发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现象,但持续时间缩短。
2 猪传染胃肠炎的预防办法第一,定期彻底打扫、消毒猪圈、猪舍,清洗食具、消毒饲养器具,防止猪串舍。
避免购进种猪患有病史,从根源处避免病毒入侵;第二,注意在猪传染性胃肠炎暴发高峰期的猪圈生活环境,强化在初春、秋冬等潮湿寒冷环境中猪体保温工作,及时通风祛湿防止疾病暴发高峰期病毒存活与传染。
对猪舍环境进行及时打扫、保证干净整洁、防止脏乱差、避免污染物的出现;第三,在妊娠期的母猪、刚出生的仔猪生长发育阶段,要注意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动出击采用相应的防护保护措施,重点保护易感染对象,及时对母猪、仔猪注射相关病毒防疫疫苗,避免重点对象感染此疾病;第四,加强对疫病高峰期的监测,通过先进技术、科学工具对疾病进行监测检查、确定病原体,及时隔离可疑对象,单独饲养彻底消毒,对感染疫病的猪舍空置一定时间,随后在消毒使用,防止遗留病毒对群猪的再次入侵与感染。
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国圈
蛐 牧 : l I I-.来自一 .___6断 奶 仔 猪 生 长 停 滞 、 断 奶 没 断 尾 、 群 应 激 性 高 、 群 、 猪 混 应 1关 于 初 乳 问题 31 .. 理 因 素 :仔 猪 没有 吃 病 . 时 治疗 3管 及 掉 膘 激 因 素 的刺 激 、 知 因 素 。 末 1 . 1问题 : 分 仔 猪 不 能 及 时 到 足 够 的初 乳 , 抗 力 差 ; 猪 寄 部 抵 仔 4哺 乳 仔 猪 成 活 率 低 72 解 决 方 法 . 养 ; 猪 舍 消 毒 不 彻 底 ; 猪 没 做 仔 仔 4I仔 猪 死 亡 原 因 及 所 占 比 . 6 1原 因 . 吃 到初 乳 ; 乳 猪 料 适 口性 差 , 料 效 果 补 增 加 一 些 维 生 素 .减 少 应 激 1 . 决 办 法 : 时 让 仔 猪 吃 免 疫 或 免 疫 失 败 :环 境 卫 生 条 件 例 2解 及 压 死 4 .% 、弱 死 2 .% 、 48 36 饿 差 反 应 :猪 舍 中 增 加 猪 的 “ 具 ” 玩 、 到 初 乳 (— 1 2小 时)必 要 时 人 工 辅 差 。 ; 助。 31 .. 猪 引 起 的 仔 猪 下痢 死 1.% 、 畸 形 3 % 、 外 翻 腿 4母 06 . 0 哺 乳期 间采 食 少 “ 砖 ” 加 强 剪 牙 、 尾 的工 作 。 盐 ; 断 2哺 乳 仔 猪 保 暧 问题 母 猪 进 产 房 前 没 有 彻 底 消 38 、 下 痢 38 、 其 他 原 因 . % . % 仔猪断奶时没有减 料 , 引起 8仔 猪 咳 嗽 . 喘严 重 气 1 .% 。 04 81原 因 . 21问题 : 生 仔 猪 体 脂 肪 太 毒 ; . 初 仔 猪 腹 泻 42 解 决 办 法 . 乳 猪料 的 品 质差 病 毒 性 疾 病 继 发 细 菌 感 染 如 薄 。 热 容 易 散 发 ; 生 仔 猪 体 温 体 初 母孚孚脂率高 ; LL 62 解 决 办 法 . 母猪无乳症 : 严 格 执 行 仔 猪 生 产 操 作 规 副猪 嗜 血杆 菌 病 等 ; 原 体 感 染 ; 支 中枢 不 成 熟 , 至 1 日龄 以后 才 须 4 逐 渐 成 熟 .4 日龄 前 适 应 环 境 温 1 母 猪 产 前 没 有 做 免 疫 和 驱 程 : 强 仔 猪 的 护 理 , 止 母 猪 压 加 防 早 期 诱 食 , 质 乳 猪料 优 仔 猪 多 系 统 衰 竭 综 合 征 ;温 度 骤 度能力极差 。 虫 : 伤仔猪 ; 时让仔猪 吃到初乳 , 及 提 逐 渐换 料 , 少 应 激 减 然下降 : 舍内氨气浓度 太大等 。 82 解 决 办 法 . 高 抗 病 能 力 :保 证 温 暖 干 燥 清 洁 注 意猪 舍 温 度过 渡 2 . 决 办法: 2解 劣质 母 猪 饲 料 。 221 生 仔 猪 所 处 之 室 温 须 - 初 。 31 .. 养性 下痢 :用 劣质 乳 的产 房 环 境 ; 时 补 铁 , 硒 , 5营 及 补 补 严 格 冲 刷 消 毒 。进 猪 时 , 做 通 风 和 保 温 的平 衡 ; 好 全 进 全 出 对症治疗或防疫 : 保 持 在 2 ℃~ 8 . 保 温 区 至 少 猪 料 ;乳 猪 料 适 口性 差 ;突 然 换 水 , 料 。 5 2℃ 但 补 5仔 猪 断 奶 时体 重 小 加 强 断 奶仔 猪 的 管 理 , 少 减 在 仔 猪 料 中 适 当 添 加 抗 生 须 达 3 ℃以 上 。 4 料。 2. . 2温差 不应 大于 2 2 ℃。 31 .. 激 因 素 : 料 应 激 : 6应 饲 环 51原 因 . 仔猪 下 痢 素 . 防 细菌 病 的发 生 ; 预 出 生 重小 , 质 弱 : 体 7仔 猪 咬 架 、 烂耳 加强饲养管理。 2 - 给 仔 猪 提 供 舒 适 小 环 境 应 激 ; 猪 转 群 应 激 ; 苗 注 射 .3 2 抓 疫 母猪 奶水 不 足或 无 乳 症 ; 71 原 因 . 中国 农 业 大 学 岳 道 友 ( 士 ) 博 境 : 垫 褥草 ( 秸 、 草 、 花 、 应激 : 速生长应激。 铺 麦 稻 刨 高 32 解 决 办 法 . 劣 质 乳 猪 料 , 猪 料 适 口性 乳 猪野 性 一 面 的 体 现 、 剪 牙 、 没 锯 末 ) 为 仔 猪 制 作保 温 箱 ; 2 0 ; 用 5 瓦 红 外 灯 泡 取 暖 或 使 用 电 热 板 取 3 . 强 母 猪 的 饲 养 管理 差 : . 1加 2 暖。 母猪产前 l 5天 和 3 O天 注 射 环 境 恶 劣 , 猪 腹 泻 现 仔 224解 决 母 猪 大环 境 保 温 问 传 染 性 胃肠 炎 、 状 病 毒 、 肠 杆 象 严 重 : .. 轮 大 3防 治 6月 8 日 . 县 某 猪 场 的 我 母 ~ 母 品种 不 纯 。 题 : 季 产 房 生 火 炉 ; 装 暖 气 。 菌 疫 苗 ; 猪 产 前 12周 驱 虫 ; 冬 加 猪 发 生 传 染 性 胃肠 炎 , 染 率 感 3 1消 毒 用 2 火 碱 液 . % 52 解 决 办 法 - 3仔 猪 拉 稀 严 重 猪 产 前 1 减 料 :用 优 质 的母 猪 周 达 lo 。 采 取 严格 的 消毒 、 进 行 全 场 消 毒 。 日进 行 舍 内 0% 经 每 选 择优质母猪 饲料 , 给 31影 响 因素 . 饲 料 。 猪 料 在 产前 1 至产 后 2 母 周 补 液 措 施 后 .~ 天 疫 情 平 外 消 毒 ,消 毒 剂 有 百 毒 杀 、 46 消 31 疾 病 因 素 : 肠 杆 菌 ( .. 1 大 仔 周 加 抗 生 素 或 中 药 :母 猪 进 产 圈 足料 量 : 息 。 亡 3头 , 为仔 猪 , 报 毒 王 等 。发 病 严 重 时 , 消 毒 死 均 现 用 猪 黄 白 痢 ) 传 染 性 胃肠 炎 ; 行 要 进 行 严 格 的 清 洗 消 毒 。 ; 流 改 善 产 房 环 境 , 少 仔 减 告如下 : 液冲洗粪便 , 理圈舍 。 清 性 腹 泻 ; 门 氏 菌 ; 型 魏 氏 梭 菌 沙 C 3 . 强 仔 猪 的 管 理 .2加 2 猪下 痢 : 1临 床 症 状 32补 液 在 保 证 圈 舍 卫 . 早补料 , 认食 ; 早 ( 猪红 痢) 仔 ;轮 状 病 毒 (~ 6 日 25 控制好 温度 ; 铁 、 硒 各 2 补 补 6月 8 日 . 现 1 公 猪 生 的情 况 下 . 发 头 大猪 在 饮 水 中 加 次 : 早补 料 : 时进行 猪瘟 、 及 及 猪 选择优质乳猪料 : 龄)球虫 (~ ; 5 7日龄 ) 。 等 采 食 量 减 少 .继 而 出 现 呕 吐 , 入 口服 补 液 盐 。 猪 及 体 重 在 仔 31 . 2环 境 因 素 : 风 、 度 丹 毒 、猪 肺 疫 、仔 猪 副 伤 寒 的 免 . 贼 温 采 用 优 良 品 种 进 行 养 随 后 拉 稀 。 第 2天 , 有 其 他 l 克 以 下 的小 猪 ,发 现 拉 又 5千 过低 、 猪舍潮湿 、 喂方式 。 仔 饲 疫 ; 制 环 境 。 少 应 激 ; 生 疾 猪 生 产 。 控 减 发 公 猪 和 肥 猪 出 现 相 同症 状 。 母 稀 后 ,逐 只 灌 服 口服 补 液 盐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一)作者:曾秋华温俊泅卢一浪摘要介绍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诊断方法,提出了2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中药;西药;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及仔猪死亡率高为特征1]。
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是该病多发季节。
不同年龄、品种都可发病,仔猪发病较严重2]。
现将一起比较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例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昭平县五将镇三界村冲口小组邹某养殖场,饲养82头猪,2009年10月8日买回了21头猪,长势良好。
2010年1月4日又买回了61头仔猪,买回后放在原来的猪场饲养,中间只隔一面墙。
1月11日新买的仔猪突然发生腹泻并死亡4头,随后原来饲养的猪也开始发病。
当地村兽医对腹泻猪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饲料中混拌了一些抗菌消炎的药物,不见好转,接着猪群发病不断增多,死亡也增多。
7d内小猪死亡32头,死亡率为52.5%;成年猪死亡6头,死亡率为28.6%。
2010年1月18日带病死猪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
通过诊断与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2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本病发生突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腹泻,体温在40.5~41.0℃不等,呕吐,剧烈的水样腹泻,无力,下痢,粪便呈灰色、绿色或茶褐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整个猪栏有股腥臭味。
病猪脱水消瘦迅速,多随即死亡。
病死猪外观脱水明显,皮肤缺乏弹性,结膜发绀。
剖检发现胃内容物少,稀薄,呈淡黄色,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充满水样粪便,有气体,呈泡沫状,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3诊断3.1实验室检验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脾组织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取病料以营养琼脂作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取病死猪的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空肠绒毛显著萎缩。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猪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致猪的胃肠道发炎。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急性发病的疾病,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消瘦、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的死亡。
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猪传染性肠胃炎对于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及时发现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病例,确保快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需要对猪传染性肠胃炎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
以下是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肠胃炎的患猪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呕吐、腹泻、消瘦、发热,粪便水样或稀便,脱水,生长迟缓等症状。
细心的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猪只的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肠胃炎的可能性。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猪传染性肠胃炎。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免疫组化、RT-PCR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存在,为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3. 病原学检测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病原学检测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病原学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到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存在,从而确定是否患病。
二、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对于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及时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来降低猪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加强养殖管理科学的养猪管理对于预防猪传染性肠胃炎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对猪只的饲养环境进行卫生管理,保持猪只的环境清洁卫生,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饲养环境的湿度、通风等方面也要进行合理的调节,保证猪只在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中生长。
2. 疫苗接种采取疫苗接种是预防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重要手段。
疫苗可以提高猪只对TGEV的免疫力,减少猪只感染猪传染性肠胃炎的发病率。
养殖户在养殖猪只的过程中,要根据养猪环境和疾病流行情况,及时给猪只接种猪传染性肠胃炎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其感染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风险。
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猪场兽医VETERINARY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马 健,卢晓辉,刘海林(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3)2014年4月13日,河南省新乡市某猪场发生一例大量仔猪腹泻的病例,死亡率较高,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我们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诊断,疑似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后采样经实验室RT-PCR检测,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
1 发病概况经调查获悉,该猪场2014年3月底陆续有仔猪腹泻病例发生,该猪场遂按照大肠杆菌感染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仔猪相继死亡。
部分4月初出生的仔猪整窝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有的腹泻物中有乳凝块;个别仔猪呕吐。
随着病程发展,发病仔猪消瘦,被毛粗乱,严重者脱水死亡。
2 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查看及询问养殖场技术员,该场母猪、育肥猪及后备母猪健康状况良好,未出现腹泻等病症,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免疫,最近半年没有引进种猪。
发病仔猪持续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初步排除细菌感染可能。
3 病理变化对病死及濒临死亡的仔猪进行解剖检查,外观尸体脱水明显,剖检发现主要病变在消化道:胃内有乳凝块,胃黏膜不同程度出血,肠道充满水样粪便,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他器官基本正常。
4 实验室诊断剖检采集发病段肠内容物及全血,按RNA病毒提取程序进行处理。
对所采集的3份病料采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判定:在约727 bp位置出现扩增带,检测结果全部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见图 1)。
5 结果分析通过RT-PCR检测,确诊该猪场仔猪腹泻应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
基金项目:新乡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P1302作者简介: 马健(1980-),男,兽医师,本科,长期从事兽医门诊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6 防治措施6.1 卫生与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卫生与消毒(使用消毒剂有10%漂白粉、2%的烧碱溶液等),并经常保持猪舍干燥与清洁。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报告

脏背面有斑 点 , 出于表面 , 突 肾脏 、 肺
脏 有不 同程 度 的 肿胀 和 间质 增 宽 小 肠 黏膜 绒 毛 变短 或 萎 缩
4 实 验 室 诊 断
病 . 二 天发 病 猪 波 及 全群 , 状 表 现 第 病
为先 呕吐 . 着 出现 剧 烈 的 水样 腹 泄 . 接
4 1 细菌 培 养 .
接 触 性 的 胃肠 道 传 染 病 。以秋 始 、 春 冬 经 采 取综 合 防治 措 施. 情得 到控 制 。 病 1 发 病 情 况 文章 编 号 :0 8 0 42 1 )7 0 7 - 2 1 0 — 41(0 0 - 0 2 0 1
肠 内充 满气 体 或 灰 黄 色 饲 料 .特别 是
.
7 猪 场 兽 医 2.
LV s O KA D P U T D s R o2 7 lE c N o LRYl U T YN . N 6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报告
张松 岭 ( 南省 新 郑 市 畜 牧 局 , 南 新 郑 河 河
中图 分 类号 :8 82 文 献标 识 码 : ¥ 5 .8 B
粪便 呈 淡 黄 色 . 的 呈 灰 白 色 , 有 未 有 夹 消化 的凝 乳块 和泡 沫 . 臭 。 量 体 温 腥 测
无 菌 取新 鲜 病 死 猪 的 肝 脏 、 脏 、 脾 淋 巴结 等组 织 .分 别 接 种 于 普 通 琼 脂 和 肉汤 培 养 基 上 .7 3 ℃恒 温 培 养2 . 4h 结 果 均无 细 菌 生 长
蜍 也 能携 带病 毒 . 这些 小 动物 比较 活跃 的 地 方 . 注 重 搞好 卫 生 . 免 小 动 物 要 避
最 后 确 诊 为猪 的 传 染 性 胃 肠 炎 后 . 立 即 采 取 中 西 医结 合 的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畜牧兽医 第34卷 第2期 2012年
文献标识码:B
一
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陈凤英福建省周宁县狮城镇畜牧兽医站355400
文章编号:1003—4331(2012)02—0049—0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
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幼猪易感,可导
致100%死亡。猪龄越大则对此病的耐受力就越强。
该病的特征是哺乳仔猪呕吐、腹泻和高病死率。成年 猪和肥育猪感染此病时病死率很低,但仍常见呕吐 和腹泻。2011年3月中旬周宁县狮城镇某猪场猪群 发生此病。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2011年3月中旬周宁县狮城镇某猪场突然出 现商品猪相继脱水,并呈暴发流行,几天内就有 46%的猪感染,无死亡。3 d后保育舍也出现相同症 状猪,且发病率高于商品猪舍的猪。发现病例后一 周怀孕母猪及后备母猪出现急剧腹泻。之后3 d分 娩舍也出现母猪腹泻,继而仔猪也发病,并且发病率 为100%,病死率9.1%左右。 2临床症状 2.1 架子猪及肥育猪的临床症状 患猪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或消失,呕吐,水样腹泻、恶臭,粪便呈黄绿 色、褐色或灰色,患猪脱水,采取对症治疗后极少死 亡,一般2~4 d可恢复。 2.2保育仔猪的临床症状患猪首先表现厌食,而 后呕吐出未消化饲料,精神萎靡,接着出现急剧的水 样腹泻,粪便呈黄色并夹有未消化饲料且具腥臭味, 如不采取对症治疗,患猪将迅速脱水死亡。经过对症 治疗一般3~5 d可恢复。病死率为1.26%,治愈猪生 长相对缓慢。 2.3成年公母猪的临床症状 患猪食欲减退或消 失,精神萎靡,不愿活动,呕吐出大量未消化饲料,间 隔半天左右出现急剧腹泻。由稠转稀,恶臭还混有气 泡。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或停止。2 5 d病情转好随 即恢复,没有出现死亡。 2.4哺乳仔猪的临床症状一周以内的哺乳仔猪 典型表现是突然呕吐,呕出凝乳块,接着出现急剧水 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黄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 的凝乳块,且有很重的腥臭味,患猪迅速消瘦。如不 采取有效措施患猪将迅速脱水死亡。治愈仔猪生长 缓慢,肉料比下降,有的甚至成为僵猪。采取有效治 疗后病死率9.1%左右。10日龄以上仔猪除上述症 状外还表现采食教槽料减少,病死率较低。 3剖检病变 患猪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胃内充 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小肠肠壁变薄,肠内 充满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凝乳块。而保育 猪胃内则充满未消化饲料,出血、充血也没有哺乳仔
猪明显。剪开空肠,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洗净后铺
平,加少量生理盐水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发现空肠
绒毛变短、萎缩、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4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猪一段小肠和一部分小肠内容物作为样
本,分别装入青霉素空瓶冷冻保存,并立即送实验室
进行荧光抗体试验。取患猪小肠作冰冻切片或小肠
黏膜抹片,风干后用丙酮固定,加荧光抗体染色,水
洗后盖上盖玻片镜检。腹泻后6 h空肠或回肠的荧
光细胞检出率达90% 100%。
5防治方法
5.1 药物治疗 该病无特效药可治,可对患猪采取
对症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1)以磺胺脒0.4~4.0 g、次硝酸铋1 5 g、小苏打
1-4 g,根据猪只大小用不同剂量混合口服2~3 d。
2)为防止脱水给仔猪饮服口服补液盐,较大猪
可静脉输液2—3 d。
3)给仔猪口服中草药制剂强普生二号2 ̄4 mL或
穿心连,另注射5%乙酰甲喹注射液2 mL,在饮水中
力口口服j}h液盐2 d。
4)肌注长效土霉素,同时口服氟苯尼考口服液
2~3 d。
经以上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2周后痊愈。
5.2免疫预防
1)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预防,怀孕母猪产
前6周和产前2周分别肌肉注射2 mL,哺乳仔猪肌
注1 rnL,其他阶段猪肌注2 3 mL。
2)妊娠母猪分娩前20~30 d在交巢穴(即尾根
与肛门凹陷处)注射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
所研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4 mL,1周后再注射1次,公猪每年免疫1次。
3)让全场猪接触病毒,这样就会使猪场中不再
存在敏感猪,从而消灭病毒得以持续生存的条件。
但在这样做之前要对在接触病毒期间分娩_的母猪和
正在哺乳的母猪进行免疫,这样可以提高对此病的
耐受力。在实施这一方法后要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