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实验Ⅰ》(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Ⅰ》(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Ⅰ》(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强化学生无菌操作的理念,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各项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作业等环节,配合课堂教学,以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4和6。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菌的形态。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理解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

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本实验重点、难点: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物图的绘制。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目的:学会细菌染色的操作技术。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细菌的图片及染色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细菌染色的操作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实验三:真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个体形态本实验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掌握制作水浸片的方法,观察真菌(酵母、霉菌)的个体形态。

本实验重点、难点:学习制作水浸片的方法,观察真菌的个体形态实验四: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实验目的: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计数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理解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微生物的原理和掌握计数方法。

学习测微技术,测量细胞(酵母菌)的大小。

本实验重点、难点:测微技术原理,测量细胞(酵母菌)的大小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器皿的包扎,灭菌方法实验目的: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方法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配制培养基的过程,理解配制培养基的原理,掌握配制方法。

学会各种各种器皿的包扎,灭菌技术。

本实验重点、难点:培养基配制的原理及方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环5205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3、单菌株筛选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6、16SrDNA的PCR扩增7、PCR产物电泳实验内容、具体操作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高职环境类专业环境微生物项目式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环境类专业环境微生物项目式实训教学改革初探
比为7 : 3, 具 体 实 训 项 目见表 1 。
Hale Waihona Puke 1 项 目式教学 改革的思路
在 项 目 设 置 上 按 照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在 深 入 调 查 毕 业 生 工作 岗 位 、 突 出职 业 要 求 的基 础 上 , 以职 业 能 力为 目标 , 面 向 典 型 职 业 岗位 , 以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设 置 两 个 训练包 , 三 个 实 训课 程 模块 , 模 块 间 相 互 独 立, 整 个 训 练 包 又是 一 个有 机 整 体 , 使 得 整 个 实训课程体 系呈阶梯式展开 。
基 础性 验 证 训 练 项 目为 技 能 性 综 合 实 验 打基础 , 安 排 实 验 时 首 先 根 据 班 级 人 数 分组 , 力 求 保 证 学 生组 内有 分 工 , 人 人 动 手 参与 , 人 人 掌 握 实 验 基本 技 能 。 为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满足其成就感 , 可 以 将 制 作 的 装 片 和 培 养 的 微 生物 通 过 显 微 教学 装 置和 投影 仪进行展 示。 专 项 技 能 训 练 采 用 项 目式 教 学 模 式 , 参 考 文 献 布 置任务后 学生分小组 查阅文 献 , 展 开 调 [ 1 ]温 睿 , 王立 , 刘爽 , 等. 微 生物 学 基础 实 训 查研究 , 制定并提交实训方案 , 方 案 经 讨 论 课程 模 块 化 整 合 的 教 学 改革 与实 践 [ J 】 . 和教 师检查 通过后实施 。 这 种 方 法 不 仅 能 牡丹 江大学 学报 , 2 0 1 1 , 2 0 ( 1 2 ) : 4 3 2 -4 3 6 . 够 大 大 提 高学 生 的 实 验 积 极 性 , 而 且 能 够 [ 2 ]杨 莹 , 李芬, 于彩莲 . 环 境 工 程 微 生 物 学 让 学 生 变 成 自主 的 研 究 型 学 习 , 最 大 限 度 课 程 教学 改 革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 J 】 . 黑 龙 江 的将 理论教学 融入到实践 教学 中去 , 使 学 教 育学 院 学报 , 2 0 l 0 , 7 ( 2 9 ) : 8 0 — 8 1 . 生以“ 做” 为主 , 理 论教 学 适 当渗 透 , 突 出 其 为 提 高 实 训 技能 和 职 业 应 用服 务 的 主题 _ 2 ]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探讨
环 境 工 程 微 生 物 学 教 学 探 讨
伏广龙 徐 国想 陈文宾 祝春水
(淮海工学院 化学工程系, 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摘 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
业基拙课之一,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 指出目 前我国院 校在开设该课程时存在的普遮问题, 并从加强硬件投入、 加
授该课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并加以 改进。
1 针对专业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一般生物专业类学生相比较,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 有自 身的优势, 但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基础课程, 加 上该课程中的形态学、 细胞结构等内容比较多, 如不能正确 引导学生, 发挥他们 自 身的优势, 学生就很难学好该课程。
理应用到环境工程中, 为微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解决环境
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解决 目 前人类所遇到的人口、 能源、 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并显示了可观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国内许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 开设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 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微生物的生态 与微生物在处理环境问题的应用上, 但同时它在内容与研究 方法上和环境工程的其它课程又有较大的差别, 所以该课程 的教学有它的独特性。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 , 我们认为在讲
夫放货 2 0 年月 中 刊 料0 6 ”号 旬

课 外 活 动 课在 初 中政 治 课 的 实施 与探 讨
广 海祥 卜
(韶关铁路第二中学, 广东 韶关 512000)
随着当前新 就显得尤其重要
推行, 课外活动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毛泽东同志在“ 中国的教育发展方向” 的会议上曾指出:
1教学大纲 都有明确的规定, 很多老 师一碰到课外活动课就感到特别头痛, 往往以“ 难以进行” 为 借 口, 就绕过去了。 其实, 只要学校领导站在高度的角度引起 足够的重视,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意思考, 采取灵活 多样的形式, 课外活动课也就并非“ 难以进行” 下面, 了。 谈谈 我平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课外活动课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 开展课外活动课的意义 1.是初 中 政治教学过程中完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人类 的一 切知识来源于生产 实践, 人们通过实践得到认识, 在一定的认识指导下从事人 类的实践, 这样循环往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 义的“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论就形成了。现在我们 从事教学中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从事实践所得的认识, 师与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10 04 13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2007j yx m 356)]作者简介 潘少兵(1979 ),男,硕士,讲师,从事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Ema i :l sbpan2004@63.co m文章编号:1005 376X(2010)09 0841 02教学方法研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潘少兵,孙慧群(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摘要 本文从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增设了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注重实验内容在生活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体现和应用,注重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以及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等环节。

关键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考核方法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Opti m ization of laboratory teaching contents of environ m ental engineering m icrobiol ogyPAN Shao b i n g ,SUN H u i qun(Schoo l of R 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 al Science ,A nq i ng T eachers !C ollege ,A nq i ng 246011,China)A bstrac t Based on l abo ra tory teach i ng plan ,teach i ng conten ts ,teach i ng m et hods and eva l uati on system o f exper i m enta l test ,e tc .,the a rti c l e invo l ved i ntegrated and desi gned exper i m ent ,focusi ng on the i m po rtance o f the exper i m enta l contents ,wh i ch can be embodied and used i n da il y life and the m anagem ent on env ironmenta l po lluti on .It emphasized the understand i ng and appli cation o f theo re ti ca l kno w l edge about experi m enta l contents by t he students and laid stress on the participa ti on o f students i n exper i m enta l preparati on and t he opti m ization of t he exper i m enta l eva l uati on syste m,and so on .K ey w ords Env iron m enta l eng ineer i ng m icrob i o l ogy ;Expe ri m en tal teaching ;Educati onal re f o r m s ;A ssess ment m ethods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器材
(1)活材料:培养18h的大肠杆菌(E. coli)培养液。 (2)培养基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14支 (每支10ml),浓缩5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 酸溶液(甲酸:乙酸:乳酸=3:1:1)。 (3)器材:1ml无菌吸管、摇床、冰箱、光电比色计、 标签等。
实验方法
1、接种:按无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准确加入0.2 ml 的大肠杆菌培养液。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管置于摇床上,在37℃下 振荡培养。其中9支培养管分别于培养的0、1.5、3、5、 7、9、12、24和36h后取出,放冰箱中贮存,待测定。 3、比浊:以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调零 点,在光电比色计上,选用520~560nm波长进行比浊, 从最稀浓度的菌悬液开始,依次测定。
实验步骤
1.将肉膏胨淀粉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45℃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0~
15毫升),共倒3个,静置待冷凝即成平板。
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活性污泥 各一环分别在4个平板上各点种4个点。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 养24~48h。
3.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分别在2个平板内菌落周围滴加碘液, 观察菌落周围颜色的变化。若在菌落周围有一个无色的透明圈, 说明该细菌产生淀粉酶并扩散到基质中去。若菌落周围仍为蓝 色,说明该细菌不产生淀粉酶。
实验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2.仪器:电炉、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放大 镜。 3.试剂:硫代硫酸钠溶液。 4.其他用品:无菌采样瓶,9ml无菌水试管,无菌 培养皿(直径9cm),无菌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
1.水样采取 2.细菌总数测定 (1) 水样稀释:根据水样受有机物或粪便污染的程度,可用无
3.高倍镜观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随着当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利用微生物来修复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污染源的一个研究领域。

因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愈发重要。

本文将以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来阐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

首先,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培养一定的实验技能,因为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

因此,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教学内容尽量以实验为主,而非纯理论概念。

我们重点阐述实验内容,既有理论讲解,又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内容。

其次,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上课时,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实验结论。

同时,我们提供一定的实验资源,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新想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践中更有成效。

此外,我们还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战实践机会。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整个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过程。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用微生物来影响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锻炼到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比如,实验室中的药物和易燃易爆物品要管理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此外,实验室中的设备也要定期维护,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实验室用途。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学生要掌握实验技能,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实战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学时]18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非单独设课的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为学习基础环境科学有关课程和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相关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训练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2)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环境微生物学理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细菌的人工培养法1、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种培养基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认识菌落、菌苔。

(3)了解常用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

2、实验内容(1)培养基的配制,摆斜面,倒平板(2)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3)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4)液体培养基接种法(5)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法(6)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各种培养物的示教;描述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观察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现象。

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大肠杆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等。

4、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1、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热力和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存在,为在微生物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

2、实验内容(1)高压蒸气灭菌法(2)干热灭菌器(干烤箱)(3)紫外线的杀菌实验(4)热力对芽胞及繁殖体的作用(5)药物敏感性试验(6)化学消毒剂的杀菌的作用------ 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查(7)空气中的细菌检查(8)污水和净水中的细菌数检查(9)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查3、实验仪器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血琼脂平板,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灭菌棉签,咽拭子,酒精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1加强实验示范教学
目前,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接触很少,很多时候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实验课前很少预习,甚至不预习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按照教师的示范来做实验,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基本要求、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很多时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实验失败。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验教学加以融合,教师的实验示范能够使学生直观看清实验的具体操作动作、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教师在实验示范中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操作的榜样与依据,与学生实验技能能否提高息息相关,教师实验示范的好坏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强实验课程平台建设,提高教学示范的可见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的实验示范录像播放给学生,可以使学生看清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所需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开展研究性教学
2010年5月正式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中,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传统教育中,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单向程式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开展研究性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

将学生探究实践知识的过程引入并结合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曾说:“一个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做习题,上课,而没有时间深深思考的话,三五年过去了,毕业的时候,只不过像是机械加工厂里加工出来的人。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及主动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将其“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导致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产生。

学生的主动思考,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具体体现。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就要求学会悟道。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条件改变了,结果会有怎样的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发生此类现象的环境条件如何?”在学生思考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研究的方法和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做科学研究的思维。

因而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1.3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生实验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和完善。

针对基础性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规范基本操作技术。

比如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实验。

针对综合型实验,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每年可以申报创新计划项目,可以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经历理论-实验-实践的过程。

如“郑州市农用地畜禽污染物调查及环境
风险评价”、“中度嗜盐菌Halomonassp.STSY-3的耐盐特性研究”、“黄河酚污染物生物降解动力学特征研究”、“酚类在黄河底质中的生物降解性模型研究”等。

组织学生从污水处理厂附近水体和土壤筛选重金属降解菌,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鉴定、驯化和应用研究,通过教会学生查找文献,师生间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微生物理论知识的能力,在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

1.4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传统上,理论课程是主流,实践环节是非主流。

由于人们总是由主次权衡轻重,因而即使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也不过是次等的重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相对简单,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热情不高。

如何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过程中出现特殊现象的探究都值得思考,这些都要求我们制定一套相对稳定的考核办法。

特别是针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实验卫生等方面综合考评,考评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由于实验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结果都不同,所以答辩过程中可以就本次实验进行相互的讨论和学习,扩展知识面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结果乘以30%纳入最后的总成绩(考试60%,平时作业课堂10%,实验考核30%)。

2总结
本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实验示范教学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对实验内容的改革和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展开了探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