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脂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脂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载脂蛋白a[apo(a)] 合物叫脂蛋白。
• 载脂蛋白是一类与血浆脂质 (主要是胆固醇、TG和磷脂)
结合的蛋白质,为构成血浆脂
蛋白的主要成分。作用:不仅
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决定作
用,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
发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赵水平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 指南 解读 P16,P6,
1.3 脂蛋白的种类
➤的Lp占(a)5主.4要%在;肝C脏A中C产积生分,≤具10一有0种致的纤动占溶脉比酶粥7原样.7样硬%蛋化;白、C,致A赋血C积予栓L分形p(成a)和多促种炎病特理性特,征可。能对多个系统产生病理影响。 (➤可其>能生1受0理0限功的于能占检一比测直2手存3段.在6)争%,议,也,钙没被化有认引进为起展在任风伤何险口症愈明状合显或中增疾发加病挥。。作据用估。计但,实世际界上上,有许2多0%个~2体5%的人Lp口(a的)水Lp平(a检)水测平不是到升或高很的低。
脂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Lipoprotein(a)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日期:
• 目录
1.概述
2.Lp(a) 与心血管疾病
3.治疗
4.指南推荐及总结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脂蛋白a[Lp(a)] 载脂蛋白a[apo(a)]
3.2 阿司匹林可降低Lp(a)
其机制亦不清楚, 可能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相关。
3.3 烟酸
烟酸使Lp(a)水平降低 23%;但由 于它对有CVD风险的患者缺乏死 亡率和发病率的获益,并不推荐 使用。此外,其不良反应概况也 限制了它的使用。

质谱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质谱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质谱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质谱技术作为分析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通量以及无需事先知道分析物化学性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质谱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命体系中所有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领域。

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的技术支持,质谱技术应运而生。

对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一系列峰,再通过质谱分析对其进行定量。

其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利用同位素标记前后的谱峰强度的比值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定量。

另外,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定量方法,如多反应监测定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平行反应监测定量(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手段实现对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使蛋白质组学研究实现了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代谢物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变化,从而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质谱技术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高通量、高分辨的分析。

其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最常用的方法。

利用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分离,再通过质谱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应用已经涵盖了多种疾病领域,比如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学关系的学科。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临床药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

人们逐渐认识到,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本质问题是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随着研究的深入,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

人们寻找疾病相关基因, 研究其表达调控机制, 希望在分子水平阐明疾病发生机制, 以期更有效地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应地, 很多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也应用到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来, 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 如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反义核酸技术、DNA微阵列、转基因技术等等。

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1953年Watson & Crich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 标志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

随着研究的进展, 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 很多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也在疾病机理、药物机理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成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 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进行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相应的实验技术也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短短的10余年中,检验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临床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已高度自动化及网络化,“实验室全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TLA)、分子诊断(MolecularDiagnostics)、床旁检验(Point of Care Tests,POCT)、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 basedlaboratory medicine,EBLM)的兴起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极大帮助。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基因组序列认识的逐渐完善,以PCR为代表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已在临床基因诊断中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如病毒、细菌的基因快速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诊断,肿瘤的基因诊断等。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1.引言1.1 概述概述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和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该技术结合了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原理,能够针对特定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家族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组学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对细胞和生物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的研究变得困难而复杂。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特异性的蛋白质识别和分析方法,能够在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准确地鉴定和定量目标蛋白质,从而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该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抗体和亲和层析、蛋白质标记和荧光染料、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在疾病研究中,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蛋白质组学,可以发现和识别与特定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和疾病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等。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深入探讨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讨论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应用展望。

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将为蛋白质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本文的主要章节以及每个章节的简要介绍。

根据给定的目录,可以编写如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介绍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文章结构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章节安排,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目的部分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即介绍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局限性、发展前景和应用展望。

正文部分包括靶向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两个章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岳洪华;何国伟;刘晓程【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表观遗传的调控子,调控着组蛋白尾,核染色质构象,蛋白-脱氧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录及转录后的修饰等.HDAC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重构、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HDAC对心血管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HDAC与HDAC抑制剂已经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Histone deacetylase(HDAC) is an epigenetic regulator,which regulates histone tail,chromatin conformation,interactions between protein 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HDA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myocardial remodeling,hypertension,pulmonary hypertension,arrhythmia,diabet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Inhibition of HDAC expression is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and can be a new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refore,the HDAC and HDAC inhibitors have become hot spots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06【总页数】5页(P1104-1108)【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心血管疾病【作者】岳洪华;何国伟;刘晓程【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天津30045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天津30045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是一类蛋白酶,主要作用是改变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使核小体去乙酰化,核染色质凝聚,继而起到转录抑制作用[1]。

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跨学科领域。

它涉及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和RNA干扰等技术,通过大数据处理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来挖掘及分析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与生物表现和疾病状态的联系。

在医学研究中,组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可以用于发现和分析致病基因、筛选潜在治疗靶点、诊断和预测各种疾病、甚至包括人类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补充,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基因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组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主要目标是对组成生物个体的基因进行全面的分类和分析。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对生命过程的调控,以及基因变异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与复杂疾病相关的变异。

这种技术将几百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筛选出可能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位点。

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LRP6)突变被认为与儿童骨骼疏松症有关。

此外,某些SNP位点与乳腺癌、肺癌、心脏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存在显著相关。

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依据。

基因组学的技术革新也使得在移植医学和个体化医疗方面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基于基因组数据的移植药物调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利用基因芯片或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可以检测出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分子差异,从而预测出移植后排异反应的机率,为移植治疗进行更好的备选方案提供了依据。

个体化医疗旨在为每个病患提供定制的治疗方案,而基因组学在这方面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通过检测病患的基因组数据,可以识别出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从而更好地了解病情,并针对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已经有报道称,基于特定基因变异进行脑癌治疗,总体治疗反应率达到60%。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蛋白质化学研究了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是生物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而蛋白质组学则是通过对整个蛋白质组的研究,来揭示生物体内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蛋白质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

可以简单介绍每个章节将会涉及的主题和重点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蛋白质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接着,我们将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医学和生物工程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讨论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互补作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我们将会全面展示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基础知识,探讨它们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深入剖析蛋白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中的潜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蛋白质化学和蛋白质组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展望。

2.正文2.1 蛋白质化学基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在细胞功能、结构和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氨基酸是一类具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包含一个侧链基团,不同的氨基酸由于侧链基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即氨基酸的线性排列方式,二级结构是氨基酸间的局部空间排列方式,三级结构是蛋白质整体的三维空间结构,四级结构是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蛋白芯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现状与进展

蛋白芯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现状与进展
有 学 者 运 用 S DI I F芯 片技 术 对 心 肌梗 死 后 慢 性 心 力 E — D T0 衰 竭 ( HF 大 鼠 心脏 的细 胞 溶 解 产 物 及 心脏 前 壁 、 心 室 游 C ) 左 离壁 、 间 隔 、 心 室前 壁 和后 壁 4个 心脏 区域 进 行 研 究 , 室 左 发 现 心 力 衰 竭 组 织 中有 2 ~ 1 特 殊 蛋 白 质 的 总 体 水 平 发 8
对某些疾病 , 肿瘤 、 如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 染 病 、 传 病 等 的 传 遗
发 病 分 子 机 制 的研 究 , 筛 选 出一 些 与 疾 病 相 关 的 新 型 蛋 白 已 及 蛋 白标 记 物 l 。该 技 术 在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研 究 及 应 用 方 _ 6
学过 程的 、 统 计 学 意 义 的 信息 。 有 1 2 蛋 白芯 片技 术 的 基 本 原 理 蛋 白芯 片系 统 由 蛋 白质 芯 .
生 改 变 , 白 表 达 水 平 的 下 降 较 上 升 多[] 蛋 ” 。评 价 心 血 管 蛋 白芯 片技 术 对诊 断 不 同病 因 的 CHF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 果 结 显 示 , HF患 者血 液 中存 在 多 种 细 胞 因 子 表 达 异 常 , 中 基 C 其
多 年 来 , 们 一 直 在 寻 找 、 索 各 种 新 的检 测 手 段 和 方 人 探 法 , 图 阐 明在 心 血 管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中 蛋 白 质 的 作 用 机 试
制 。 目前 大 多 数研 究 仍 依 赖 于 较 大 样 品 量 的低 通 量 技 术 , 面
杂 性 多 基 因 疾 病 , 急 性 冠 状 动 脉 综 合 征 ( S 、 力 衰 竭 如 AC ) 心 和 高 血 压 等 。 蛋 白 芯 片技 术 在 临 床 方 面 的 应用 , 目前 主 要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致力于研究疾病状态下细胞内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表达规律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从而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33-0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众多临床试验及实验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蛋白质息息相关。

这包括蛋白质结构、功能、表达的变化,涉及其折叠、修饰等。

因此,采用有效的蛋白分析手段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
务之急。

蛋白质组的概念最早由澳大利亚的marcwilkins和
keithwillians于1994年提出,即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如今,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日益完善,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可观察蛋白表达的所有特征性变化,更深入地探索心脏功能失调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1]。

同时,新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的生物标志及药物作用靶点的筛选也
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2]。

1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所有损伤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血管平滑肌
细胞(vsmcs)异常增生和迁移等,进而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等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其发病理论之一的同型半胱氨酸学说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提高可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同时促进细胞周期相关的cyclina、cyclind mrna表达,促使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分裂期,进而平滑肌细胞增生。

崔丽艳[3]等通过比较分析hcy刺激前后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蛋白质表达变化,发现11个蛋白在刺激后表达量增加,1个表达量减少等,认为这些蛋白质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增生相关。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as发病同样相关,并影响后期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taurin[4]等人鉴定mortalin(也称为grp75或pbp74)的表达变化,证实用毒毛花甙g处理培养vsmcs可诱导mortalin表达。

sung[5]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研究as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后发现39种差异蛋白,分析后认为可能与as 致病机理相关。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表现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钝抑或心肌冬眠甚至心肌坏死,胶原蛋白沉积,心肌重塑。

研究发现,基础功能性蛋白质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6]。

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病变冠状动脉内铁蛋白轻链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其mrna表达却减少,提示可能由于蛋白质稳定性增加或在病变组织内转录后水平表达上调引起。

黄珍玉[7]等比较分析了as组和正常组大鼠心肌组织的差异蛋白,发现33个蛋
白质斑点只在正常大鼠心肌蛋白检测到表达,分析认为这些蛋白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donahue[8]等研究血浆差异蛋白质组后发现,患者血浆内存在95种与正常人差异表达的蛋白,证实有无造影疾病的群体中有大量蛋白质丰度不同。

2寻找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及靶向药物开发的研究
目前,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点,为开发靶向药物提供佐证,已成为心血管蛋白质组学研究热点[9]。

它为药物分子的开发和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10]。

vobdriska tm[11]等采用功能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找到一个有效的分子预防手段。

王东生[12]等通过比较分析茵陈五苓散治疗组与as模型组主动脉组织全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发现,差异蛋白质共556个,其中有169个表达增加,360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并进一步研究寻找药物作用靶点。

leigh等在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筛选出177个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生物标志。

kiernan[13]则筛选出心肌梗死的标志点,血清淀粉蛋白和s-硫酸化蛋白,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评价药效[14]。

有报道通过比较分析正常家兔、喂食高脂饮食后呈现as病变家兔、患as后给药辛伐他汀4周家兔的血管组织的双相凝胶电泳图谱后发现,3组间有133个蛋白点相互匹配。

as组与正常组比,17个蛋白表达上调,12个蛋白表达下调。

服用辛伐他汀后,少数蛋白点有回调现象,说明了辛伐他汀虽可明显改善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功能,但不能有效修复高血脂导
致的动脉血管壁的损伤[15]。

3展望
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为在蛋白质水平研究生命活动和人类疾
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在技术上仍存在某些不足[16]。

如应用2-de技术进行蛋白质分离,目前尚存在以下难点:①低拷贝蛋白的鉴定;②极酸或极碱蛋白的分离;③极大
(>200kd)或极小([3]chen sj,lee wj,wang jk,et efulness of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evaluating tracheobronchial anomalies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2003,92:483~486
[4]berrocal t, madrid c, novo s, et al.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lung, and mediastinum:embryology, radiology, and pathology[j]. radiographics,2004, 24(1): e17
[5]许崇永,赵雅萍,虞志康,等. 多层螺旋ct 容积漫游技术诊断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的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6):401-404
[6]nose k, kamata s, saiwai t, et al. airway anomalie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diaphramatic hemia[j]. j pediatr surg,2000, 35:1562-1565
[7]heyer cm, kagel t, lemburg sp, et al. evaluation of
tracheobronchial anomalies in children using low-dose multidetector ct: report of a 13-year-old boy with a tracheal bronchus and recu rrent pulmonary infections [j].pediatr pulmonol, 2004, 38(2): 168- 173
[8]陈峰,郑凯尔,刘万花,等.ct仿真内窥镜成像质量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4(11):765—769
[9]ferretti gr,thony f,bosson jt,et al.benign abnormalities and carcinoid tumors of the central airways:diagnostic impact of ct bronchography.ajr,2000,174(5):1307-1313
[10]dan krotz . virtual bronchoscopy makes gains but lacks resolution . diagnostic imaging asia pacific 1998 ; 1:7~8
[11]刘玉清,李铁一,陈炽贤,主编.放射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53
[12]critchleyla,hom,lee sy.rightupper lobe collapse secondary to an anomalous bronchus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routine surgery[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7, 35: 274-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