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南水北调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含答案)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基本自流向北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大大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D.增加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沿线经过湖北、河南、河北以及京津唐工业区的部分城市,没有经过山西;水源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因此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沿途现有工程较少,需要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大;中线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中线工程在穿越黄河时需要开挖隧道。

②④⑤正确,故选D项。

第2题,海河流域是水源的调入区,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不会受到调水的影响,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系不大,A项错;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是地下水位上升和不合理的灌溉,地下水位下降不会引起土地盐碱化问题,B项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对;大量调水,可减小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D项错。

2.C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利用地势特点,实现自流输水。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我国当前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水的水资源矛盾。

那么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是调节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

因为我国南方水资源充足,而北方却水源匮乏,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矛盾更加显著。

南水北调项目将南方的水源通过长距离输送的方式,解决北方的用水问题,促进北方的经济发展。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框架南水北调由中线工程、东线工程、西线工程构成。

其中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自四川省广元市引黄入长江,全长1,432千米,流经湖北、河南、河北三省,终至北京市。

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分别是起源于江苏宿迁的江淮直接引江、淮河改线引济和初始于宁夏固原的黄河阶梯利用工程。

三、南水北调的建设历程南水北调从最初的构思到实际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

2002年中央政府决定启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于2003年开工建设,东线工程、西线工程于2008年分别开工建设。

随着建设的推进,已经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7年投入使用。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建设和推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南方水源输送到北方,保障了北方的饮用水。

同时,由于北方的经济发展迅速,其用水量也逐年增长,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圈地运动难题,对确保北方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全国水资源的大型工程,受到了各界关注。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争议,如环境问题、移民问题等。

不过,南水北调的实施对解决北方用水难题,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六、南水北调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南水北调是一个宏大的工程,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远。

而南水北调的实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却很明显。

南水北调保障了北方的饮用水,解决了北方用水难题,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的背景地理意义

南水北调的背景地理意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了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水资源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北方地区的卫生条件,减少疾 病的发生。
03
CATALOGUE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对水资源的影响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将长江流域的水资 源调往北方,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 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生产生活 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积极参与国际南水北调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2
加强区域水资源配置
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满足各地区生产和生活用 水需求。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繁荣。
3
加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 善和可持续发展。
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02
CATALOGUE
南水北调的地理意义
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相对匮乏,南水北调工 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缓解了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得北方地区能够利用南方的水资源,优化了水资源配置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土壤类型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也不同,如黄 土、沙土和红壤等,对土壤保护和 修复提出了要求。
社会经济背景
01
02
03
人口分布
北方地区人口密集,水资 源相对短缺,而南方地区 水资源丰富,人口相对稀 疏。
经济发展
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 后,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 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更 高。

《南水北调调》的高中地理教案

《南水北调调》的高中地理教案

《南水北调调》的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南水北调工程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实施过程。

让学生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实施过程。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南水北调工程的科学依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科学依据。

让学生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和水文地质特点。

让学生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和水文地质特点。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展示,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科学依据。

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和水文地质特点。

第三章: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挑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挑战。

让学生掌握南水北调工程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关键。

3.2 教学内容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挑战。

讲解南水北调工程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关键。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挑战。

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技术创新和突破的关键。

第四章: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政策和补偿措施。

让学生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政策和补偿措施。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我国“西气东送”线路示意
知识拓展:我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
选取除了南水北调以外的其他工程,查阅资料,分析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我国的跨区域资源调配
西气东输的影响: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
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现场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读图,说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分析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东多西 少,南多北少。南方河流流域水资源 丰富,北方河流流域水资源贫乏。
• 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各流域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差异。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读图,结合教材73页表3-3-1,推测各流域中水资源最紧缺的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 经过河北水的工业中,钢铁、石油、纺织等工业比重较高,耗水量较大。由于 河北省水资源紧缺,制约了当地工业的发展,南水北调缓解了河北省工业用水 的紧张状况,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3-3-5,说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空 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 总体来说,华北平原东北部(天津市及其 附近)地面沉降较严重,华北平原南部地 面沉降相对轻。
区可自流供水,
缺点
自流
水质好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 需挖掘渠道,工 河道短,地形复
南低,需梯级抽水北送, 程量很大,占有 杂,工程量大
耗能大大,水质较差 农田多,迁移人
口多
南水北调工程
结合教材75页知识窗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南水北调,而美国加 利福尼亚州却是北水南调? • 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工大于求,北方地区 水资源供小于求。为缓解北方缺水带来的 一系列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我 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水资源充裕,甚至 有时洪涝灾害,南部水资源极度缺乏,为 缓解南部水资源危机,减少北部的洪涝, 实施了北水南调工程。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讲义(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讲义(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

(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有利条件(1)位于我国的丰水区:流域广、水量大,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流量稳定: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思考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吗?正确的对策应是什么?答案不能。

正确的对策应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降低单位产值水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管理,加大治污力度,杜绝浪费等。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1)路线:位于地势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

(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

(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3)不足:挖掘河道工程量大,占用农田多等。

3.东线工程(1)路线: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

(2)优点:有京杭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

(3)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控制地面沉降。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1)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地理高二鲁科版必修Ⅲ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10

地理高二鲁科版必修Ⅲ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10

水源区
黄河以南地势 供水量有限,工 缺点 北高南低 _______ ,需梯级北 需挖掘渠道,工程 艰巨 送,耗能多 量___ 程量—— 很大
南水北调工程首先建设
的是___ 东 线工程,为什么? 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 最小,可调水量最大
三线工程相比,东线工 程沿线缺水城市最多 沿线地区工农业发达, 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经 济条件。
探究3: 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以东线为例)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调出区”居 民
“调入区”居 民
有利影响
调 入 区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不利影响
沿线地区土壤易发 生盐碱化
调 出 区
调蓄一部分洪水, 缓解汛期的防洪压力
1.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 下游水质,淤塞航道 2.对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 利的影响 3.不利于净化长江下游排 放的污水,降低水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及水资 源的供需矛盾
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 的路线并分析其优缺点
3、掌握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学会分 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探究1: 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800mm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人为原因
浪费严重 污染严重
改善投资 环境,创造 良好的社会 条件
社会 效益
缓解争水矛盾, 利于社会安定 生 态 良 性 化
促进经济发 展
经济 效益
生态 效益
①美化环境
②控制地面沉降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
华北地 区缺水 的原因?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2

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解析2

第2节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

读表,回答1~2题.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80%14。

7%人口53.5%44。

4%耕地35.2%59.2%1。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1.B2。

C[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则是南少北多。

第2题,水土资源明显不匹配,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C 4.D[第3题,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紧张问题,对提高水运能力和开发水电影响不大;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沿线不会发展水产养殖业;为了确保调水的水质不被沿线的工业企业污水污染,必须加强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第4题,南水北调是有计划地人工调水的工程,可以控制调水量,不会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①错误;京津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南水北调可以缓解京津地区水资源的不足,减少地下水的抽取,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②正确;南水北调的水并不汇入黄河,所以不会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③错误;大量抽水北调,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增多,可能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④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