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兔尿生成的因素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探 精品
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学习输尿管插管或膀胱插管技术和尿的收集方法。
观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量及尿中某些成分的影响。
并分析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和呋塞米等药物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方法:膀胱插管引流家兔的尿液。
结果: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尿液生成速率为48滴/min;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5ml后,尿液生成速率增大;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增大明显;静脉注射0.01g 去甲肾上腺素0.3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降低;静脉注射0.67ml垂体后叶素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降低明显;静脉注射0.5ml/kg呋塞米1.5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大幅度增加。
结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呋塞米可使家兔尿液生成量增加;而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可使家兔尿生成量减少。
【关键词】尿生成;尿量;影响因素【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器材和药品】1、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葡萄糖、0.01%的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呋塞米(速尿)。
2、仪器:手术剪、镊子、止血钳、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及针头、棉线若干、婴儿秤。
【实验步骤】1、称重:将家兔放置于婴儿称重。
2、麻醉固定:按1g/kg体重剂量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3、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延中线作长约4cm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位置,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结扎。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承接由引流管流出的尿液。
如膀胱容积仍较大,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储尿量减至最少。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与尿道的通路。
术毕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
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理变化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和预防 • 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探讨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 。
背景介绍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多 种因素有关,如缺血、中毒等。家兔作为实验动物,在研究 急性肾功能不全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如易于饲养、操作方便 等。
02
03
04
进一步深入研究急性肾功能不 全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多有效
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 能不全,开展更为细致的研究 ,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
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结合,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临床 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服务。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疾病防治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家兔肾脏在 短时间内受到严重损伤,导致肾功能 急剧下降,出现氮质血症、水电解质 紊乱等症状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肾功能不 全可分为缺血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中 毒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类型。
0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病因分类
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的 病因可以分为肾前性、
02
实验组家兔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 法建立急性肾功能不全模型,观 察家兔的一般情况,记录相关指 标。
实验方法
对照组家兔给予常规饲料饲养 ,实验组家兔给予高盐饲料饲 养,连续4周。
实验前后测定家兔血清肌酐、 尿素氮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 率。
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20%葡萄糖溶液(glucose solution,GS)、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呋塞米和垂体后叶素等药物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采用膀胱插管引流家兔的尿液,通过记数注射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家兔尿液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滴数,来判断该药物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结果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尿液生成速率为1滴/min;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后,尿液生成速率增大至4滴/min;静脉注射20%GS 5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为15滴/min;静脉注射0.001%NE0.3ml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为0.5滴/min;静脉注射呋塞米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为55滴/min;静脉注射2单位垂体后叶素后,家兔尿液生成速率为0.2滴/min。
结论静脉注射NS、GS、呋塞米可使家兔尿液生成量增加;而静脉注射NE和垂体后叶素可使家兔尿生成量减少。
关键词:尿生成;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一、实验材料1.1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1.2实验器材: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膀胱插管、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二、实验方法2.1麻醉固定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2腹部手术剪去腹部的兔毛,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约4cm 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2.3膀胱插管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位置,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结扎。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盛接有引流管流出的尿液。
如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端,剪口部位尽量靠近远心
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 剪一小口,约为管径的
1/3-2/3,插管方向朝向近
心端,插入2-4cm
【插管的注意事项】
插管内事先应加入少量肝素以防凝血;排净气
泡,记录前应关闭三通管
插管易滑脱,应双线固定,结扎牢靠 勿使插管尖端与血管壁形成角度,避免刺破血
【实验动物】
家兔(性别、体重)
【实验设计原理】
通过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即SMAO(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Occlusion)来阻断部分 肠的血液供应一段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 以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探
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实验分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Ⅰ组:持续缺血组 结扎肠系膜上动脉
(2)再灌注时遵循低压、低温、低钙的原则
(3)清除活性氧
(4) Ca2+拮抗剂的使用
(5) 减少白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6)补充能量及促进能量生成 (7)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
【实验报告要点】
1、实验目的 2、实验动物 3、简单的实验步骤 4、列表记录所有组的实验指标 5、实验讨论 6、实验结论
① ② ③
时间
Ⅰ组:结扎→BP↑→BP↓趋于平稳(相似于结 扎前),肠壁粉红→暗红(淤血)肿胀(水 肿),无出血点 Ⅱ组:结扎→ BP↑→BP↓趋于平稳(机体自身 调节)→再灌→BP↓,肠壁暗红、水肿、出血 点,BP低于正常>1/2时→休克
※ Ⅰ、Ⅱ组比较说明:缺血损伤与I/R是不同的 损伤过程,后者损伤更严重
【结果不明显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大血? (2)缺血是否完全? (3)再灌注是否通畅? (4)记录结果时基线是否改变?
家兔尿液生成实验报告

家兔尿液生成实验报告家兔尿液生成实验报告一、引言家兔是一种常见的宠物,而了解家兔的生理特征对于宠物养殖和兽医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家兔尿液的生成过程,探索其成分和形成机制,以期对家兔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材料包括家兔、尿液收集器、尿液分析试纸等。
2. 实验步骤:(1)选择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并确保其饮食和生活环境稳定。
(2)在实验开始前,将家兔的尿液收集器清洗干净,并确保无任何残留物。
(3)将家兔放置在尿液收集器上,观察其是否排尿。
若家兔不愿意排尿,可轻轻按摩其腹部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4)收集家兔排出的尿液,并尽快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1. 尿液的外观:家兔的尿液呈黄色或浅黄色,透明度较高,无悬浮物。
2. 尿液的pH值:通过使用尿液分析试纸,我们测试了家兔尿液的pH值。
实验结果显示,家兔尿液的pH值通常在6.0-8.0之间,呈弱酸性或弱碱性。
3. 尿液的成分:家兔的尿液主要由水、无机盐、有机酸和尿素等组成。
其中,尿液中的无机盐包括钠、钾、钙、镁等,而有机酸则包括尿酸、草酸等。
尿液中的尿素是蛋白质代谢产物,也是尿液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之一。
四、讨论与分析1. 尿液的pH值:家兔尿液的pH值通常在6.0-8.0之间,这种弱酸性或弱碱性的特点可能与家兔的饮食有关。
家兔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植物性食物通常会产生较多的有机酸,从而影响尿液的pH值。
2. 尿液的成分:家兔的尿液中含有丰富的尿素,这是由于家兔的肾脏功能特点所致。
家兔的肾脏能够高效地排除体内过多的氮代谢产物,尿液中的尿素含量因此较高。
此外,尿液中的无机盐和有机酸也是家兔生理代谢的产物,其含量与家兔的饮食和代谢状态密切相关。
3. 尿液生成的机制:家兔的尿液生成主要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完成的。
首先,血液中的水、无机盐、有机酸和尿素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管。
然后,在肾小管中,肾脏对这些物质进行重吸收或分泌,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急性肾功能不全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目的]1.学习输尿管插管和尿液的收集方法。
2.观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量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
3. 复制中毒性肾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4.观察升汞中毒家兔的一般状态,尿的变化,测定酚红及血尿素水平以了解肾脏功能情况,并观察肾脏形态改变。
[动物]家兔,体重2.5~3.5kg,性别不拘[药品]1%氯化高汞溶液(生理盐水配制,于实验前1天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6.5号针头),20%乌拉坦,0.9%NaCl溶液,5%醋酸溶液,0.06%酚红。
20%乌拉坦,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37-38℃)、200g/L葡萄糖、0.1g/L去甲肾上腺素、10g/L呋塞米(速尿)、100g/L NaOH、斑氏试剂。
[器材]手术器械,输尿管插管,50ml注射器,量杯,酒精灯,试管夹,显微镜,培养皿。
[方法]1.实验前准备。
取家兔两只,一只为正常对照,一只为中毒实验兔。
于实验前一天称重后,皮下或肌肉注射氯化高汞(1.2ml/kg),造成急性中毒性肾病备用,对照组则在相同部位注同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备用。
2.手术准备(1) 静脉麻醉从兔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1g/kg体重)。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 腹部手术下腹部剪毛,普鲁卡因局麻,在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做长约4cm的切口,沿腹白线切开腹膜,暴露出膀胱,并将膀胱翻向体外,在膀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线结扎,略等片刻,待输尿管略充盈后,用眼科剪剪一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一根细塑料管,结扎,收集尿液。
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创口。
3. 观察项目(1)记录正常尿流量(ml/5min)。
(2)尿蛋白定性检查。
取正常及中毒兔尿各约5ml分别放入离心管中,以1000rpm/min速度离心5min。
倾出上清液于试管中,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家兔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谭晓东学号:20102501024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0科四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实验项目: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类型:验证实验时间:2013年5月28日实验指导老师:黄俊柅实验评分:一. 实验目的学习输尿管、膀胱插管技术和尿液收集的方法;了解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尿量的调节二. 实验原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均可影响尿的生成并可引起尿量及尿的性质、成分的改变。
本实验以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膀胱插管术收集并记录尿量,主要观察不同因素或药物对尿量的影响。
三. 实验材料1.动物:家兔2.试剂: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20%甘露醇。
3.器材: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压力传感器、注射器1.家兔麻醉:称重、麻醉:2%戊巴比妥钠,2ml/kg,耳缘静脉注射。
固定:仰卧位固定2.气管插管术:剪毛、中线剪开颈部皮肤(6~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暴露气管、气管穿线、软骨环上做T形切口、棉签去气管中的血块、插气管插管,结扎。
3.分离右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4.泌尿系统插管——全身抗凝:静脉注射肝素,注射剂量10mg/kg (1ml/kg)A、输尿管插管:分离两侧输尿管,各穿2棉线备用;一侧输尿管结扎近膀胱端——结扎处往上做1/2切口——向上插管——绑线、动脉夹固定。
B、膀胱插管:分离两侧输尿管;输尿管下穿线,结扎与尿道连接的位置;用大注射针头刺破膀胱壁,从穿孔处将插管插入膀胱内,结扎并固定,如膀胱未充盈,可先注射生理盐水,让膀胱壁变薄4.仪器连接,观察正常尿量5.改变影响因素(1).快速注射30ml生理盐水,记录尿量变化。
(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0.3ml,记录尿量变化。
(3).静脉注射20%葡萄糖15ml,记录尿量变化。
家兔尿生成实验报告

家兔尿生成实验报告家兔尿生成实验报告一、引言家兔作为常见的宠物动物,其尿液的生成过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家兔尿液的生成过程,探究其形成机制,并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特点。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 家兔(数量:3只)- 尿液收集器(数量:3个)- 尿液分析试纸- 实验室饲料- 水2.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1)为每只家兔准备一个尿液收集器,并在收集器底部放置一张吸水纸。
2)将家兔放置在收集器内,并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
- 步骤二:收集尿液1)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尿液收集器,将其中的尿液倒入标有编号的容器中。
2)记录每次收集的尿液的时间和数量。
- 步骤三:尿液分析1)使用尿液分析试纸,将每次收集的尿液进行测试。
2)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包括尿液的酸碱性、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尿液生成过程观察通过观察家兔在收集器内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家兔在排尿前会频繁嗅闻周围环境,并且会有明显的排尿姿势。
在排尿时,家兔会将尿液集中到一定的区域,然后用后腿刨土将其覆盖。
2. 尿液生成量观察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每次收集的尿液量,并计算出家兔每天的尿液生成量。
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家兔的尿液生成量与其体重和饮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这可能与家兔的饮水习惯、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3. 尿液分析结果通过尿液分析试纸的测试,我们可以获得每次尿液的酸碱性、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等信息。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家兔的尿液呈现酸性,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较低。
这与家兔的饮食结构和代谢特点有关。
四、讨论与结论1. 尿液生成机制家兔尿液的生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完成的。
滤过过程中,尿液中的水分、废物和溶质被排除,而有益物质被重吸收。
分泌过程中,则是将体内多余的物质通过尿液排出。
2. 尿液特点分析家兔尿液的酸碱性与其饮食结构有关,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会使尿液呈现酸性。
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较低可能与家兔的食物选择和代谢特点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尿生成的因素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探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0级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强化颈动、静脉,输尿管插管技术和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复制方法,加深理解尿生成的机理及肾排泄功能的重要意义,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基本实验方法。 方法:21组家兔麻醉后分别行颈静、动脉插管术和输尿管插管术,在静脉补充37℃的生理盐水15min后、补充20%的高渗葡萄糖15min后、夹闭左肾动脉15min并再灌注15min后,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速尿、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按组别分别抢救15min后,分别观测平均动脉压,尿量。并测定再灌注及治疗后尿肌酐、血肌酐浓度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补充生理盐水和高渗葡萄糖后血压,尿生成量均增加,夹闭左肾动脉并再灌后各值均降低,生理盐水治疗可使血压回升,尿生成量和Ccr略回升,生理盐水+速尿治疗可使各项参数均回升,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治疗各项参数均回升但不显著。结论:增加血容量和升高血浆渗透压均可使血压、尿生成量增加,缺血再灌注后血压下降、肾排泄能力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速尿治疗后可纠正此变化,生理盐水和高渗葡萄糖仅能纠正血压及部分纠正恢复肾功能。
关键词:肾 尿生成 内生肌酐清除率 缺血再灌注 肾脏是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器官。肾功能探究实验一直是各大高校培养医学生过程中的重点实验。其意义在于使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各种因素下肾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移植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1],探究它的机制对医学生有重要意义。而对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测定可了解肾小球的功能,因此,本实验通过给家兔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制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予以三种不同的抢救等,并对各情况下家兔肾功能情况进行测定,以培养医学生动手能力及对肾功能、缺血再灌注机制和意义的理解。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试剂与仪器: 20%乌拉坦,0.2%肝素,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蒸馏水,速尿剂,肌酐测定试剂(含试剂一、试剂三、试剂四)。
医用计算机记录系统(PcLab)及计算机,家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动脉、静脉及输尿管插管,动脉夹,压力换能器,三通管,注射器,兔绳,纱布,剪刀,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微量加样枪带枪头,称重称。
1.1.2 实验动物: 家兔,体重约2.2kg,由南方医科大学提供。 1.2 方法:(进行21组实验,每组均按下述方法进行) 1.2.1 前期准备 家兔称重2.2kg,用20%乌拉坦11ml(5ml/kg)耳缘静脉麻醉,麻醉后将家兔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家兔颈部、左肾区、耻骨联合上部分别备皮。沿甲状软骨下正中依次剪开皮肤、浅筋膜,钝性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并插管。沿胸锁乳头肌和胸骨舌骨肌间隙钝性分离,并在气管正中钝性分离颈阔肌,游离左颈动脉并插入肝素充盈的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以记录平均动脉压ABP。家兔耻骨下联合上约三横指处沿前正中线(腹白线)剪开皮肤、浅筋膜,于膀胱左侧输尿管并进行输尿管插管并用有刻度的试管收集尿液。
1.2.2 研究尿生成过程影响因素 静脉推注37℃,30ml生理盐水,用有刻度的试管收集尿液并计算注射后每分钟尿量(ml/分钟);一段时间后静脉输入37℃,10ml 20%葡萄糖溶液,用有刻度的试管收集尿液并计算注射后每分钟尿量。收集的尿液待测尿肌酐含量。
1.2.3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 于左肾区切开皮肤、浅筋膜,找出左肾并游离左肾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夹闭15min后观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变化。松开动脉夹,再灌注,再次观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变化。15min后,1~7组采取抢救方案一(于颈静脉插管输入37℃、20ml 生理盐水),8~14组
采取抢救方案二(于颈静脉插管输入37℃、19ml 生理盐水及速尿1ml),14~21组采取抢救方案三(于颈静脉插管输入37℃、10ml 生理盐水及20%葡萄糖溶液10ml)分别进行抢救,抢救15min后取尿测定尿肌酐浓度,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尿量变化并收集尿液待测尿肌酐含量。
1.2.4尿肌酐测定方法 取尿液10μl与2ml蒸馏水按1:200比例稀释,按下表分别加入样品及不同试剂于各管,37℃ 10min水浴,以蒸馏水调零, 测510 nm处分光光度值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尿肌酐。
尿肌酐(mmol/L) = (测定管OD - 空白管OD)/ (标准管OD – 空白管OD )x标准品浓度(10umol/L) x 201倍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尿肌酐浓度/血肌酐浓度x 尿量(ml/min)
表1 尿肌酐测定加样量表 试管 标准管 测定管 调零管 空白管 稀释后尿液(ml) 0 1.6 0 0
试剂一(Cr标准品)(ml) 1.6 0 0 0
蒸馏水(ml) 0 0 2.6 1.6
试剂三(ml) 0.5 0.5 0 0.5
试剂四(ml) 0.5 0.5 0 0.5 2 实验结果 2.1标准管及空白管OD值见下表: 表2 标准管及空白管OD值 标准管OD 空白管OD 1 0.075 0.012 2 0.069 0.008 平均值 0.072 0.01
2.2 各治疗方案实验数据如下(以各组实验数据中有效数据记录,其中尿肌酐、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为计算值):
正常状态下,家兔平均动脉压75~85mmHG,尿量3~4.5ml,血肌酐156.1~163.2umol/L,尿肌酐6224~9369umol/L,Ccr 11.6~17ml/min。输入生理盐水后各项指标均上升但不明显,输入葡萄糖后尿量增加,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再灌注后除血肌酐升高外,各指标均明显降低。方案一治疗家兔后平均动脉压91mmHG,尿量7.6ml,尿肌酐1458.9 umol/L,血肌酐161.5 umol/L,Ccr 4.6,方案二治疗后家兔平均动脉压83.4mmHG,尿量22.5ml,尿肌酐1231.9umol/L,血肌酐177.4umol/L,Ccr 13.4,方案三治疗后家兔平均动脉压72.7mmHG,尿量13.5ml,尿肌酐2042.4umol/L,血肌酐143.7umol/L,Ccr 12.8(各时间
点各指标变化规律详见讨论部分)。
表3 治疗方案一各实验数据 输尿管插管后 输生理盐水后 输入20%葡萄糖后 再灌注15min后 抢救方案一
15min后
平均动脉压(mmHG) 76.7 76 70 81 91
尿量(ml) 4.5 5 6.8 1.2 7.6
尿肌酐(OD值) 0.202 0.051 0.055
血肌酐(OD值) 0.098 0.109 0.101
尿肌酐(umol/L) 6224.5 1329.2 1458.9
血肌酐(umol/L) 156.1 175.6 161.5
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12.0 0.6 4.6 表4 治疗方案二各实验数据 输尿管插管后 输生理盐水后 输入20%葡萄糖后 再灌注15min后 抢救方案二
15min后
平均动脉压(mmHG) 84.16 89.3 95.1 80.8 83.4
尿量(ml) 3 3.4 5.2 1.3 22.5
尿肌酐(OD值) 0.299 0.064 0.048
血肌酐(OD值) 0.101 0.112 0.11
尿肌酐(umol/L) 9369.2 1750.6 1231.9
血肌酐(umol/L) 161.5 181.0 177.4
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11.6 0.9 13.4
表5 治疗方案三各实验数据
3 讨论: 3.1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机体对尿生成的调节就是通过这三个基本过程而实现的,具体为肾内自身调节以及神经和体液的调节[1]。 肾小球滤过作用主要决定于有效滤过压。 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毛细血管血压主要决定于肾血流量及毛细血管横截面积,肾血流量多而毛细血管横截面积小时,毛细血管静水压高,故当机体缺血时,肾血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尿生成减少。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液体内物质,当液体内糖、蛋白质及离子等物质增多时,液体胶体渗透压增高,故当肾小球血管壁受损时,血液内物质进入肾小球,是胶体渗透压差值降低,尿生成增加(但此时通常肾血流量会减少而导致尿生成减少)。肾囊内压通常较稳定,对尿的生成影响小,仅在肾结石,肿瘤等疾病时机体会因囊内压升高而少尿。
输尿管插管后 输生理盐水后 输入20%葡萄糖后 再灌注15min后 抢救方案三
15min后
平均动脉压(mmHG) 82.4 100.2 88.6 73.7 72.7
尿量(ml) 4.5 5.6 8.8 1.5 13.5
尿肌酐(OD值) 0.295 0.071 0.073
血肌酐(OD值) 0.102 0.112 0.091
尿肌酐(umol/L) 9239.5 1977.6 2042.4
血肌酐(umol/L) 163.2 181.0 143.7
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17.0 1.1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