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有感

合集下载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八路军办事处。

这一趟下来,心里头那滋味儿,真是复杂得很呐!一走进那扇门,就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长河。

那老旧的房屋、古朴的摆设,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办事处的院子不大,但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往。

我仔细地看着那些房间,一间间小小的屋子,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和梦想啊!有一间是办公室,里面摆着几张破旧的桌子和椅子,桌子上还放着一些文件和笔。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工作人员在这埋头苦干,为了革命事业不停地忙碌着。

他们的神情专注而坚定,丝毫没有被艰苦的环境所影响。

还有一间是宿舍,那简陋的床铺,薄薄的被褥,让人心里不禁一酸。

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休息,随时准备着投入战斗。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床铺,硬邦邦的,想象着他们在疲惫不堪的时候,躺在这里,心里牵挂的却是国家和人民。

在展览室里,墙上挂着的那些老照片,更是让我感触良多。

照片里的战士们,有的还一脸稚嫩,却已经扛上了枪,奔赴前线。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无畏和坚毅,那是一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看着那些照片,我心里头就像有一团火在烧,热血沸腾的。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群八路军战士在山坡上休息,他们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脸上满是尘土,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那笑容,不是因为生活的安逸,而是因为心中有信仰,有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或许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或许接下来还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但在那一刻,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温暖。

还有一个展示柜里,摆放着一些当年用过的武器和装备。

那些枪支弹药,看起来已经十分陈旧,但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我想象着战士们拿着这些武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敬佩。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小院里。

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

据说这棵树在当年就已经在了,它见证了办事处里的点点滴滴。

我站在树下,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课程实践调查报告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报告题目: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感悟我们先了解一下百度百科关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描述,描述如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

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醩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

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

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经过我们小组的实地参观,我个人觉得这个描述很准确。

在小木楼参观时,我们会发现这个在当时来说相对简陋的地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经历了抗日的炮火硝烟,而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及海内外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全力支援抗日前线的民族精神。

周恩来、李克农等重要领导人住过这里并进行了指导工作,而且楼上有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等重要的机构与物件,这便能很好的说明这里的重要性。

从各个房间的布局来看,这栋小木楼的工作人员很多,而家具简陋,用品朴素,这些反映了当年这些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艰辛,更能反映出他们无畏的品质。

与小木楼相连的这栋现代建筑物,里面有各种各样当年遗留下来的物品,记录了日本人当年在桂林及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反映了当年桂林民众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一致对外的历史事实。

从这栋现代建筑物的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些事实。

一、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抗日,一致对外。

为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等积极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广泛参加,形成全国性的民众抗日运动。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前几天,我有幸参观了八路军办事处。

这一经历,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信念与勇气的年代。

刚走到办事处的门口,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那扇老旧的大门,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古朴的房间,墙壁上的斑驳痕迹仿佛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我一间间屋子仔细地参观着,每一间屋子都像是一个时光的胶囊,装满了过去的记忆。

在一间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木头桌子,上面放着一盏老式的油灯。

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一个个漆黑的夜晚,八路军的战士们围坐在这张桌子旁,借着微弱的灯光,商讨着作战计划,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未来,绞尽脑汁。

他们的脸上或许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再往里走,是一间小小的宿舍。

里面的床铺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就是几块木板搭起来的。

床上的被褥也显得很单薄。

我不禁想到,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是如何在这里休息,然后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战斗中的。

也许他们在睡梦中,还在想着明天的战斗,想着如何赶走侵略者,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展示厅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其中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群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的合影。

他们的脸上沾满了泥土,身上的军装也破破烂烂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笑得那么灿烂,那么无畏。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他们明明知道前方充满了危险,明明知道可能会牺牲,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这种勇气和担当,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八路军战士们用过的武器。

那些枪支弹药,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但每一件都散发着一种坚韧的力量。

我想象着战士们拿着这些武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热潮。

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在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口水井。

井口的边缘已经被绳索磨得光滑。

我想,在过去的日子里,这口井一定为战士们和当地的百姓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也许在炎热的夏天,战士们打完一场激烈的战斗后,会来这里打上一桶清凉的井水,洗去脸上的汗水和尘土;也许在寒冷的冬天,井水会被用来洗衣服、做饭,为大家带来一丝温暖。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有感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有感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有感2010年5月16日,我们八个学院的党员发展对象一行150人参观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接受了爱国主义熏陶和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

漓水悠悠去,历史如潮来。

站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这座普通的建筑前,我们又仿佛回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中。

建于1933年的八路军办事处是是一幢具有桂北民族建筑风格的两层砖木楼房,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的组织领导下,1938年11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桂林办事处,即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李克农任办事处处长。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虽然只是一幢普通民房,但它经历了抗日的炮火烽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海内外爱国人士为了保卫国土家园,舍生忘死、支援抗日前线的民族精神。

我们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基本情况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处长李克农同志生平事迹,仔细观看陈列的一件件珍贵照片、历史资料和文物,还不时驻足询问一些历史细节。

同时还参观了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机要科、电台室、交通运输科等旧址。

参观得知,当时在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办事处与桂系地方实力派、国民党民主人士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营造了一个曾一度相对宽松的环境,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来到桂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

许多有识之士通过音乐、书画、戏剧等等对广大民众宣传爱国教育,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斗志。

这使桂林成为当时蜚声中外的抗战文化名城。

纪念馆中,《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永不消逝的电波》、《封锁线上的抗争》、《看不见的战线》等等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那种对死亡的无畏、对职责的敬守、对敌人的憎恶、对革命事业的执着,都深深地撼动了我们的心灵。

虽然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的各方面都有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我们应该也必须牢记这是我们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秉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守护好我们的国家。

纪念馆不仅收藏着我们革命前辈的各种资料、照片和文物,还收集着不少日军在桂林的种种罪证。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八路军办事处。

这一趟下来,心里头那滋味儿,真是复杂得很呐!一走进那扇老旧的大门,就好像一脚迈进了历史的长河。

眼前的这栋建筑,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它承载的故事,那真是说也说不完。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石板路有些磨损,仿佛在诉说着曾经无数人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匆忙脚步。

我慢慢地走着,每一步都像是在与过去的岁月对话。

走进一间间屋子,里面的摆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还有那土炕上薄薄的被褥,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当年条件的艰苦。

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那些八路军战士们的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力量,仿佛在告诉我,他们从未惧怕过任何困难。

我在一个房间里看到了一张破旧的地图,上面标满了各种记号和线路。

我凑近了仔细瞧,想象着当年的指挥官们就是站在这张地图前,谋划着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他们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精准的卫星定位,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还有那摆放着的破旧油灯,微弱的灯光仿佛在黑暗中挣扎着,想要照亮前方的路。

我不禁想到,在那些个漫长的夜晚,战士们是不是就靠着这一点点的光亮,写着家书,思考着战略,或者只是默默地为明天的战斗积攒着力量。

在另一间屋子里,陈列着一些八路军战士们用过的武器。

那些枪支弹药,有的已经锈迹斑斑,可每一道锈痕都像是一个勋章,见证了曾经的战火硝烟。

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把长枪,那冰冷的触感让我心头一震。

很难想象,就是靠着这样简陋的武器,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卫着祖国的山河。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小院。

角落里有一口井,井口的石头被绳索磨得光滑发亮。

据说,这口井的水曾经滋养了无数的战士。

我趴在井口往下看,井水倒映着我的脸,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战士们在这里打水、洗衣、谈笑的场景。

参观的过程中,我碰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

他站在一个展柜前,久久凝视,眼里闪着泪花。

我好奇地凑过去,发现他正看着一件打着补丁的军装。

老爷爷注意到了我,缓缓地开口说:“孩子,这衣服上的每一个补丁,都是一段故事啊。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观后感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通过参观这个纪念馆,我深刻地了解了八路军的英勇抗战历史,并对他们的奉献和牺牲表示由衷的敬意。

首先,纪念馆的布置非常精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展览中使用的图片、文字和实物都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八路军的战斗环境、装备和日常生活。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展览中展示的八路军指挥部和士兵们的照片,让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当时的艰苦和困难。

其次,纪念馆的解说员非常专业和热情。

他们详细地介绍了八路军的创建背景、战斗经历和战略部署。

我对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智慧深感敬佩。

在参观过程中,解说员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八路军将士的感人故事,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

最后,我觉得这个纪念馆的建立非常有意义。

八路军办事处是八路军的指挥中心和行政机构,而纪念馆将其保留下来,以纪念八路军的历史功绩。

这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八路军的抗战历史,也让我们铭记那段艰苦卓越的历史,并激励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参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八路军的历史和他们的奋斗精神,也让我思考了抗战时期的艰难与光荣。

这是一个必须要去参观的地方,它将让你对中国抗战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桂林红色教育基地观后感

桂林红色教育基地观后感

桂林红色教育基地观后感在桂林这片充满灵秀山水的土地上,隐藏着一处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当我踏入这些地方,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还没进门,就被那古朴而庄重的建筑外观所吸引。

走进大门,一种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里面陈列着的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陈旧的物品,都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柜前驻足了很久,里面摆放着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透过那一笔一划,我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位战士在昏黄的灯光下,饱含深情地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他在信中提到,战场的条件异常艰苦,吃不好、睡不好,可只要想到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想象着他写信时的神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还有一个展区展示了当时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

那些简陋的枪支、弹药,与敌人精良的装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就是靠着这样的装备,我们的先辈们依然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看着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我能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在纪念馆的一角,有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

逼真的战壕、沙袋,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壕中紧张地等待着冲锋的命令,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无畏。

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出来,我又去了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一进园,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位英勇的烈士。

在纪念碑园里,我遇到了一位老人。

他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站在一块展板前,深情地凝视着上面的照片。

我好奇地凑过去,老人看到我,微笑着说:“孩子,这些都是英雄啊!”他给我讲起了当年红军长征的故事。

他说他的父亲曾经亲眼目睹过红军战士们强渡湘江的场景,那是怎样的一种壮烈啊!战士们前赴后继,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老人讲得激动,我听得入神。

在园区的一个角落里,有一片碑林。

每一块石碑上都刻着赞颂红军的诗词。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观后感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观后感上星期,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军革命精神,我们组织了学习小组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进行了学习与参观,并且到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有了一定了解,也加强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时光荏苒,抗战时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精神意志一直弥留在我们广大民众的心中,激励着一批批有志之士发扬其传统,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是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需要为祖国的中国梦而努力。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简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地理位置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

坐东朝西,3开间2进,长方形2层中式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原为黄旷达的"万祥醋"店房。

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率工作人员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办公用地。

办事处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室及领导同志的住房。

同年12月3日,周恩来、叶剑英抵桂,中共中央南方局暂设于此,1939年1月南方局正式在重庆建立后,在此设立南方局办事处。

办事处机构设有机要室、秘书室、交际科、交通运输科、总务科、财务科、救亡室、电台室等。

在郊外的路莫村、八里街、金家村、泗合别墅等地设有转运站和秘密联络点。

办事处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输送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联络海外爱国华侨募捐支援抗战,筹运抗日物资,护送中共领导过往人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被迫撤离;1944年桂林沦陷,旧址被毁;1967年复原旧址,1977年1月正式建成纪念馆;1987年增设辅助陈列室,叶剑英题写馆名。

目前共展出办事处文物、照片、文献近400件(张),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基地。

考查过程:2013年12月8日,我们学习小组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这座充满革命气息的建筑遗址进行了参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有感
2010年9月11日,学校为了让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更好得感受党的气息,带领了我们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位于广西桂林市中山北路,这是一幢具有桂北民族建筑风格的两层砖木楼房,原来是老房东黄旷达买酒的铺面,叫“万祥槽坊”,办事处肩负着护送、联络、领导、收集并传送情报等任务,为促进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恭喜。

纪念馆的大门挂着的是叶剑英元帅1983年元月题写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刚踏进纪念馆,崇敬和感动就从心中油然升起,这里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

纪念馆中那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一张张写实的历史照片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种对死亡的无畏、对职责的敬守、对敌人的憎恶、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周恩来李克农、胡志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军和无数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风采,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解,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思想的升华。

同时更让我谨记了这段屈辱的历史,鞭策我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等高科技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本领;教育我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大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学以致用,坚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激励我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习党的优良作风,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

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这次的参观让我认识到,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而那些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我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

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也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一切都是革命烈士勇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守护好我们的国家,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知兴替而后何为?让我们用历史感悟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