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节能标准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标准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节能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一系列专业标准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建筑外围围护、建筑设备、建筑用能等方面,介绍建筑节能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
一、建筑结构标准1. 鲁棒度设计标准建筑结构的鲁棒度设计标准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建筑仍能保持基本完整和功能运行。
对于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应采用更加严格的鲁棒度设计标准,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此外,对于建筑物的多功能结构设计,也应考虑到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建筑的整体鲁棒度。
2. 热桥设计标准热桥是指在建筑中存在导致热量流失的结构部位,如窗框、楼板连墙等。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地区气候条件,制定热桥设计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的断热结构和采用热桥隔断措施,减少热能损失,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率。
二、建筑外围围护标准1. 建筑物外墙保温标准建筑物外墙保温标准是指在建筑物外墙保护层的设计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建筑物外墙保温效果和防水性能。
其中,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物,应制定相应的保温材料选择标准和施工要求,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
2. 窗户隔热标准窗户是建筑外围围护中热量流失较为集中的部位,对选用窗户材质和设计进行标准化是保证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应制定窗户隔热性能标准,包括窗框材质、玻璃类型、隔热层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降低热量传输损失。
三、建筑设备标准1. 供暖与制冷系统能效标准建筑的供暖与制冷系统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制定供暖与制冷系统能效标准,对于设备的选用、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供暖与制冷系统的高能效运行,降低建筑的能耗。
2. 照明系统能效标准照明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较高比例。
制定照明系统能效标准,包括灯具的能效要求、光照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使用等方面,以促进照明系统的节能运行和使用。
四、建筑用能标准1. 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空调是建筑用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墙体节能设计1、利用反射节能太阳能板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墙体设计一般采用复合墙体的设计,其中外加一层反射式节能太阳能板,能够帮助居住建筑抵御外界的高温热浪,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采用循环节能夹层壁体采用循环节能夹层壁体,可以增加空气在墙体内部的循环,达到保温、减热、补偿温差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快速升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抑制室内快速降温。
3、采用双一体结构外墙外墙如果采用双一体结构外墙,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流出,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二、室内节能设计1、设计低光反射度的室内饰面夏季采用低光反射度的室内饰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的日照,减少热量的反射,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2、设置室内黑网空调和防晒百叶窗室内黑网空调能够帮助房间的冷热量散发更加均衡,同时可以抑制热量反射。
室内装置防晒百叶窗同时也能帮助保护室内居住者,使室内温度能够稳定。
3、设置通风系统设置通风系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方法,夏季在早晚和晚上可以控制通风从而把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从而节约能源。
三、其他节能设施1、自动照明节能系统自动照明节能系统可以在不同时间开启或关闭灯光,精确控制开关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2、节水节能系统夏天采用节水节能系统,可以通过遥控自动控制用水,帮助节约用水,实现节能减排。
3、太阳能节能系统太阳能节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能量,通过蓄热、集热等方式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等节能手段,实现合理的能源利用并有效节能减排。
四、总结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一般采取的措施包括墙体、室内、太阳能节能系统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构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最新节能规范标准

最新节能规范标准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最新节能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最新节能规范标准的概述:一、节能规范标准的基本原则1. 效率优先:优先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2. 系统优化:从系统层面进行能源管理,实现整体能效的最优化。
3. 环境友好:在节能的同时,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可行:确保节能措施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避免过度投资。
二、建筑节能规范1. 隔热保温:提高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减少冷热能量的流失。
2. 照明节能: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降低照明能耗。
3. 空调系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优化空调运行模式。
4. 可再生能源: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工业节能规范1. 工艺优化: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2. 设备升级:更新换代高耗能设备,采用节能型设备。
3. 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时监控能源使用情况。
4. 余热利用:回收利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减少能源浪费。
四、交通节能规范1. 车辆节能:推广低能耗、高效率的交通工具。
2. 智能交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减少能源消耗。
3. 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五、公共机构节能规范1. 办公设备:使用节能型办公设备,减少待机能耗。
2. 能源审计: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发现并改进能源使用中的不足。
3. 宣传教育:加强对节能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六、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 研发投入: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
2. 技术集成:整合不同领域的节能技术,形成综合解决方案。
3. 示范推广:建立节能技术示范区,推广成功的节能技术和经验。
七、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1.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
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地处南方,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在这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多个方面,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背景介绍1.1 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点广东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较高。
这一特点决定了居住建筑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节能的重要性。
1.2 节能设计标准的意义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在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落实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尤为重要。
二、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内容分析2.1 建筑外墙及屋面保温在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外墙及屋面的保温是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采取良好的保温材料和设计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传递,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2 通风与自然采光设计合理的通风与自然采光设计是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设置窗户、门等通风口,利用自然风力实现室内外的空气交流,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
合理设置采光窗户,通过自然光线照明,减少电力消耗。
2.3 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在广东夏热冬暖地区,选用高效节能设备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空调设备的能效比选择、热水器、冰箱等家电能效标准的要求等都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
2.4 室内环境舒适性的综合设计在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设计也不可忽视。
合理的室内温度、湿度控制,以及采取适当的遮阳、透光装置,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减少人们对于空调的需求,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我对广东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广东作为夏热冬暖地区,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该不仅注重夏季的降温和冬季的保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和居住者的舒适性。
在节能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北京市地方节能强制性标准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市规发[2005]412号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北京地区的现实条件,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通过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审查。
现批准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号为DBJ 01-621-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执行。
从2005年10月1日起,所有报审的设计图应符合本标准。
其中,第3.1.5条、第3.1.6条、第3.2.1条、第3.2.2条、第3.2.3条、第4.1.1条、第4.1.3条的第1款、第4.3.3条的第1款、第4.3.6条的第2款、第4.4.3条的第1、2款、第4.5.1条、第4.5.2条的第1款、第4.5.3条的第1款、第4.5.5条、第4.5.6条、第4.5.12条、第4.6.7条、第5.0.2条、第5.0.3条、第5.0.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
二00五年六月十三日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DBJ 01—621—20052005-06-13发布 2005-07-01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前言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彻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005),按照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的编制计划, 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总结工程经验,并经专家深入论证, 编制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4.采暖、空调和通风的节能设计;5.节能设计的判定。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65%节能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内容释义2010.8主要内容1、建筑能耗分类及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途径2、标准修订概况3、新疆境内的气候子区与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4、建筑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现批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6-2010,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3、4.1.4、4.2.2、4.2.6、5.1.1、5.1.6、5.2.4、5.2.9、5.2.13、5.2.19、5.2.20、5.3.3、5.4.3、5.4.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3月18日1. 建筑能耗分类及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途径1.1 建筑能耗分类1)建筑的建造能耗(建材生产能耗等)。
2)建筑的使用能耗——采暖、空调、照明等能耗——热水、炊事、电梯等能耗建筑节能主要是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采暖、空调、照明能耗。
1.2 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途径1)提高建筑物本身的保温隔热能力——降低建筑的能耗负荷。
2)提高采暖、空调、照明系统的用能效率——少耗能、多产出热(冷)量。
3)使用可再生能源——一种高层次上的节能。
4)能源的梯阶利用、低品质能源的利用——一种更科学的用能。
5)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管理及行为节能。
2. 标准修订概况2.1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1)在标准中明确界定居住建筑的范围,并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2)适应建筑节能形势的需要,将原标准50%的节能目标提到65%左右,接近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水平。
3)结合在编的气象数据标准工作,细分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气候分区,采用度日数作为气候子区的分区指标,进而确定建筑围护结构规定性指标的限值要求,并注重与原有标准的衔接。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旨在积极参照国家标准引导公共建筑领域的节能发展,提供节能建筑实施过程中及服务的参考,促进我省节能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公共建筑节能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二、建筑物能耗限值(一)全年室内主要供暖、供冷、照明用电以及室内有效用电总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二)小型文体建筑物每㎡建筑面积用电量应满足国家标准指定的要求。
(三)大型建筑物采取适当的平均空调与供暖设计技术,应降低建筑物的总能耗,使用电量比标准要求高的,应采取措施把使用电量控制在对应范围内。
三、建筑物节能技术(一)外墙节能技术a.采用低吸收率外墙技术,夏季可显著减少外墙热吸收带来的热负荷,缩短制冷必要时间,降低能耗。
b.科学合理布置外墙通风护墙,可降低室外不敷热诱导采光窗口热负荷。
c.设计合理的外墙断桥和采光护窗的宽高比,可以减少外墙的热损失。
d.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外墙,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及结构特征,运用不同的传热形式,以最低的能耗抵御户外温度的影响。
(二)室内节能技术a.采用高效节能空调,以减少能耗。
b.采用智能控制节能照明系统,根据照度要求调整照明。
c.采用新型能源设施,改善建筑物内室外环境。
d.扩大建筑物单元室内通风和采光面积,降低能耗。
e.根据建筑物实际使用情况,采取不同节能技术,合理配置能源设施,提高系统利用率,降低能耗。
(三)节水技术a.采用智能节水控制系统,节约水资源,提高节水能力。
b.利用建筑物节能和减排设施,以及综合节能减排技术,综合利用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节水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
四、实施监督a. Groundtruth 公司对整个节能设计过程每一项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
b. Groundtruth 公司负责检查和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节能设计以及所提出的新节能技术等。
c. Groundtruth 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实施情况,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工程项目,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保证节能工程实施的有效性。
湖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湖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能效,保护环境和资源,制定的一套具体标准和技术规定。
首先,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的能耗总量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一定的要求。
在建筑的设备选型、建筑外墙保温、采光和隔热设施、建筑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例如要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要求建筑保温和隔热材料的传热系数等级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建筑玻璃幕墙的紫外透射率和传热系数等级达到一定的要求等。
这些要求都是为了降低建筑的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强调了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建筑朝向和通风等设计要求。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要合理,以便于室内采光和自然通风,达到更好的舒适性和空气质量。
建筑的朝向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热能,减少人工照明和供暖的消耗。
此外,建筑的通风要求也包括通风量和换气次数的要求,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性。
再次,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调了建筑的冷热负荷计算和节能技术应用。
建筑的冷热负荷计算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建筑的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以确定建筑的供暖和制冷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供暖、制冷和通风设备。
同时,要求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例如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和制冷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最后,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包括了建筑节能验收和监督检查的规定。
建筑节能验收要求建筑能耗总量和能源利用效率符合标准要求,建筑节能设备和技术应用合格,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等。
监督检查要求相关的部门对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建筑符合节能设计标准。
总的来说,湖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减少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保护环境和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上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上海:《上海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天津:《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2013);
《天津市公共建筑技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
重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
(DBJ50-102-2010);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辽宁:《辽宁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 1476-2011);
《大连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节能65%)规定》;
《辽宁省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21/T 1899-2011);
浙江:《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安徽:《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
《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福建:《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60%节能率);
甘肃:《甘肃省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2/T25-3033-2006);
广东:《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TGJ75-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51-2007);
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
《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J45/003-2012);
贵州:《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
海南:《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006);
河北:《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1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DB13(J)81-2009);
河南:《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12);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75-2006);
黑龙江:《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23/1270-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实施细则》(DB23/1269-2008);
湖北:《湖北省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13);
《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
湖南:《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2010);
吉林:《吉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T450-2007);
《吉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
江苏:《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节能50%;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节能65%;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江西:《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6/J007-2012/T);
内蒙古:《内蒙古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J03-35-2011);
《内蒙古公共建筑设计标准》(DBJ03-27-2011);
青海:《青海省低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3/877-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实施细则》(DB63/617-2007);
山东:《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
山西:《山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2012);
《山西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13);
陕西:《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61-2011);
《西安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61-2011);
四川:《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12);
西藏:《西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4/0016-2007);
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
云南:《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3/T-39-2011);
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64/521-2013);
北京:《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方标准》(DB11/687-2009);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6-J26-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6J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6J75-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