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图壁地下储气库模拟
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钻井技术实践

作者: 吴涛
作者机构: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西南分公司,河南濮阳457000
出版物刊名: 化工管理
页码: 187-189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3期
主题词: 呼图壁储气库;钻井;钾基聚磺屏蔽钻井液
摘要:呼图壁储气库是国家投资的国家资源储备和能源建设的大型重点项目,主要用于季节调峰和战略储备。
设计新钻注采井30口(其中直井26口、水平井4口)、监测井5口、污水回注井2口。
储气库强注、强采,对固井质量和井筒的完整性要求高。
因此,呼图壁储气库建设钻完井施工技术要求有效控制各施工环节,采用先进、适用、可靠性高的技术和装备,以确保储气库的安全、高效运行。
在钻井施工中针对钻井施工难点,通过优选钻头、优化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优选钾基聚磺屏蔽钻井液体系等工艺完成了HUk20、21、24、25井的施工任务,加快了储气库钻井速度、为国家能源储备和能源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施工同类型的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ppt课件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1.4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立现状
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建立远远落后于世界程度, 目前建成的只需两座: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气 库和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 气库的主要作用是平衡大庆油田内部用气的季节 不平衡性,天津大张坨地下储气库与陕—京输气 管道相连,以平衡北京市季节性用气不平衡性和 保证平安平稳供气为主要目的。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1.2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作用 调理供气不均匀性的最有效手段;show 提高供气的可靠性和延续性; 提高管线利用系数和输气效率,降低输气本钱 和输气系统的投资费用; 能为国家和石油公司提供原料和燃料的战略贮 藏。 在新的石油和凝析油开采区,能保管暂时不可 利用的石油气;对老采油区,有助于提高原油 采收率。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1.5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研讨现状 国外目前数值模拟曾经成为指点各种类型储 气库运转的重要手段,而且正逐渐与经济分析模 型和地质力学模型相结合,经过数值模拟,可以பைடு நூலகம்到达在不添加储气费用的情况下,提高储气库的 储存才干及注采应变才干,建立储气库优化运转 模型,从而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1.1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研讨的意义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场了大规模的天然气管 网建立工程:陕—京线的贯穿、西气东输管道工 程的实施,中原地域天然气管网以及陕—京二线 的规划建立将对我国天然气管网及消费规划产生 艰苦影响。为理处理我国华东地域、中原地域以 及北京市天然气供需之间的矛盾,这些管网工程 都配套规划了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工程。因此,对 地下储气库技术进展研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 义。
地下储气库技术涉及地质、气藏工程、采气、 天然气集输与净化、天然气管道保送和城市配气 方面的相关实际知识,而地下储气库优化设计及 模拟技术是地下储气库技术的中心。在国外,优 化及数值模拟技术曾经成为地下储气库建立必不 可少的手段。
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注采气工程技术助力呼图壁储气库建成投产

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注采气工程技术助力呼图壁储气库
建成投产
裘新农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科技》
【年(卷),期】2014(24)1
【摘要】2013年6月初,我国最大的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注气系统一次投产成功,单井日注入量最高110万立方米(水平井150万立方米),平均单井日注气量80万立方米,截止2013年10月30日,累计注气12.09亿立方米。
2013年11
月6日,呼图壁储气库顺利转入调峰采气阶段。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储气库;呼图壁;工程技术;自主研发;投产;研究院;注气系统;立方
【作者】裘新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972
【相关文献】
1.碳酸盐岩油气藏改建储气库注采工程技术探讨 [J], 刘靓雯;李巍然;丁建东;潘众;
荣伟
2.浅析我国气藏型储气库钻采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J], 李国韬;张淑琦
3.大型储气库库容评价及注采能力分析技术\r——以准噶尔盆地呼图壁储气库为例
[J], 廖伟;郑强;张赟新;李欣路;郭秀媛;孙德强;张涛;饶远
4.电磁探伤与多臂井径测井在呼图壁储气库注采井的应用 [J], 池明;薛承文;蒙永立;张国红;刘涛;高涵;郭玲;辛晓知
5.胜利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清洁核能助力稠油热采首创成功 [J], 任厚毅; 刘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储气库概念设计及压缩机选型技术方案

储气库概念设计及压缩机选型技术方案呼图壁储气库概念设计及压缩机选型技术方案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2010年4月编写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新疆设计院编写人:王彬杨作明庞晶闫利恒王皆明郑雅丽胥洪成赵艳杰张文波熊旭东罗天雨丁宇李朋郭静琳审核人:编写单位负责人:主管副总经理:目录1 储气库概况 (13)1.1地理位置 (13)1.2天然气管网现状 (13)1.3天然气市场用气需求及调峰分析 (15)1.3.1天然气需求量 (15)年份 (15)地区 (15)2010 (15)2011 (15)2012 (15)2013 (15)2014 (15)2015 (15)民用生活用气 (15)28430 (15)32666 (15)37055 (15)40988 (15)44348 (15)47226 (15)商业用气 (15)8922 (15)10421 (15)12319 (15)13709 (15)14908 (15)采暖用气 (15)17728 (15)22407 (15)27126 (15)31798 (15)36500 (15)43027 (15)燃气车辆用气 (15)39051 (15)45042 (15)51305 (15)56821 (15)61539 (15)63647 (15)一般工业企业用气 (15)13715 (15)21819 (15)34644 (15)36768 (15)37068 (15)37268 (15)石油化工重点企业需求 (15)456366 (15)532640 (15)570555 (15)631960 (15)696900 (15)总量 (15)564212 (15)664995 (15)733004 (15)812044 (15)862628 (15)904258 (15)扣除新疆油田用气量后合计 (15)285712 (15)383995 (15)448604 (15)516244 (15)560528 (15)592658 (15)年份 (16)地区 (16)2010 (16)2011 (16)2012 (16)2013 (16)2014 (16)2015 (16)乌鲁木齐市潜在需求 (16)78008 (16)85808 (16)95704 (16)103402 (16)112400 (16)昌吉州两县一市潜在需求 (16)2555 (16)3156 (16)3758 (16)4358 (16)4962 (16)6226 (16)石河子市潜在需求 (16)261 (16)11025 (16)19004 (16)24676 (16)26626 (16)29076 (16)合计 (16)80824 (16)99989 (16)112368 (16)124738 (16)134990 (16)147702 (16)1.3.2需求平衡结果 (16)1.3.3调峰气量 (17)1.4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必要性 (18)1.5地下储气库的功能及定位 (20)1.5.1储气库的功能 (20)1.5.2储气库的定位 (20)2、地质与气藏工程方案 (22)2.1建库地质综合研究 (22)2.1.1气藏概况 (22)2.1.2地层特征 (23)2.1.3构造特征 (24)2.1.4沉积与储层特征 (25)2.1.5隔层特征 (27)2.1.6气藏密封条件研究 (29)2.1.7气藏流体性质及特征 (30)2.1.7.3气藏类型 (31)2.1.8气藏地质储量 (32)2.2开采特征研究 (33)2.2.1开采现状 (33)2.2.2开采动态特征 (33)2.2.3地质储量复核 (36)2.3注采气能力评价 (38)2.3.1直井平均产能方程 (38)2.3.2水平井平均产能方程 (39)2.3.3直井注采气节点分析 (42)2.3.4水平井注采气能力分析 (50)2.4储气库可行性方案设计基本原则 (52)2.4.1气库设计基本原则 (52)2.4.2气库运行周期及方式 (52)2.5库容评价 (53)2.5.1气藏原始地质储量分析 (53)2.5.2气藏原始含气孔隙体积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53)2.5.3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库容量分析 (54)2.6呼图壁储气库运行压力区间分析 (54)2.6.1合理运行压力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54)2.6.2气库运行上限压力 (54)2.6.3气库运行下限压力 (55)2.7储气库方案设计 (57)2.7.1注采层位 (57)2.7.2注采井网 (57)2.7.3库容参数指标 (58)2.7.4正常季节调峰稳定注采运行方案 (58)2.7.5调峰与应急极限采气运行方案 (58)3、钻井工程初步方案 (60)3.1邻井情况分析 (60)3.1.1邻井井身结构 (60)3.1.2邻井生产时效 (60)3.1.3钻井技术难点 (60)3.2钻井工程主体工艺 (61)3.2.1井身结构 (61)3.2.2主要钻井设备 (62)3.2.3钻具组合 (63)3.2.4钻头选型 (64)3.2.5钻井完井液 (64)3.2.6钻井施工重点技术要求 (66)3.2.7钻井工程事故预防措施 (67)3.2.8固井完井工程 (68)4采气工程初步方案 (70)4.1储层保护 (70)4.1.1储层敏感性评价 (70)4.1.2储层保护措施 (71)4.2完井设计 (71)4.2.1储层出砂预测 (71)4.2.2完井方式 (78)4.2.3生产管柱优选 (82)4.2.4生产套管 (90)4.2.5完井管柱设计 (91)4.2.6射孔参数及工艺设计 (99)4.2.7采气井口 (101)4.3呼图壁气田储气库老井封井工艺技术研究 (111)4.3.1储气库老井封堵的必要性研究 (111)4.3.2储气库老井封堵思路 (111)4.3.3储气库老井封堵化学剂研究 (112)4.3.4储气库老井封井工艺方案研究 (116)4.3.5老井套间气窜修复工艺技术研究 (120)5 地面工程方案设计 (122)5.1设计原则 (122)5.2基础资料 (122)5.2.1气象条件 (122)5.2.2天然气组成及性质 (123)5.2.3地质开发数据 (124)5.3建设规模及范围 (124)5.3.1建设规模 (124)5.3.2建设范围 (125)5.4总体工艺 (125)5.4.1注采工艺及总体流向 (125)5.4.2布站方式 (126)5.4.3站址选择 (128)5.5集输工艺 (129)5.5.1采气井口工艺 (129)5.5.2注采管道方案 (130)5.5.3计量方案 (132)5.6注气增压工艺 (132)5.6.1注气增压方案 (132)5.6.2注气工艺流程 (133)5.6.3注气压缩机参数 (133)5.6.4 注气部分主要工程量 (134)5.7采气处理工艺 (134)5.7.1脱水脱烃方案 (134)5.7.2凝析油稳定方案 (137)5.7.3工艺流程 (137)5.7.4辅助系统 (138)5.7.5 采气部分主要工程量 (139)5.8外输气走向 (140)5.8.1干气线 (140)5.8.2联络线 (143)5.8.3主要工程量 (145)6投资估算 (146)6.1建设工作量及投资 (146)6.2地面工程投资 (146)1 干线与联络线现状 (149)1.1 准噶尔盆地输气环网现状 (149)1.2 西气东输二线向北疆供气支线情况 (150)1.3 联络线现状 (151)2 压缩机选型技术方案 (151)2.1 压缩机的类型 (151)2.2 压缩机的驱动方式 (152)2.3 压缩机入口、出口压力计算 (152)2.4 压缩机相关参数 (153)2.4.1注气压缩机 (153)2.4.2外输气压缩机 (154)第一部分:呼图壁储气库概念设计1 储气库概况1.1地理位置呼图壁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距呼图壁县东约4.5km,东南距乌鲁木齐市约78km,是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开发的第一个整装气田。
盐穴地下储气库溶腔形态变化数值模拟

盐穴地下储气库溶腔形态变化数值模拟梁光川;王梦秋;彭星煜;张硕【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4(034)007【摘要】盐岩蠕变对盐穴地下储气库的溶腔形态有着较大的影响,易造成储气库失效、泄漏、破裂等安全问题.为此,利用美国ITASCA咨询集团公司开发的FLAC3D 快速拉格朗日差分软件,建立了盐穴储气库模型,对储气库溶腔蠕变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不同蠕变时间内、不同内压下储气库溶腔在不同直径处的变形量,得到在盐岩蠕变下,盐穴储气库溶腔形态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相应操作建议:①盐穴储气库溶腔不同直径处产生的变形量是不同的,溶腔最大直径处变形量最大,随着直径的增大变形量增大,且呈非均匀性增大,因此在建设盐穴储气库时,应对储气库溶腔的高径比进行严格地计算;②溶腔内压对储气库溶腔变形量有直接作用,较高压力下的盐岩蠕变对储气库溶腔形态变化的影响比低压时小,因此建议在盐穴储气库实际运行过程中,尽量避免低压运行,以保证储气库溶腔形态的完整性.该成果为盐穴储气库的安全运行与维护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总页数】5页(P88-92)【作者】梁光川;王梦秋;彭星煜;张硕【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苏北管理处【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盐穴地下储气库小井距双井自然溶通造腔工艺 [J], 郑雅丽;赖欣;邱小松;赵艳杰;完颜祺琪;屈丹安2.盐穴地下储气库水溶造腔管柱的动力稳定性试验研究 [J], 李银平;葛鑫博;王兵武;施锡林3.盐穴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造腔工艺 [J], 杨再葆;张香云;邓德鲜;王建国4.金坛市配合"西气东输"利用地下溶盐穴建立储气库 [J], 管国兴;李留荣5.盐穴地下储气库对流井老腔改造工艺技术 [J], 薛雨;王元刚;张新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气井油套环空保护液性能研究与应用

剂 等组 成 , Y J 一 1油基 环 空 保护 液 注入 到 油套 环 空 中 , 始终 让 套管 内壁 与油 管外 壁 的金属 表 面和 油相 接触 , 同时表 面活性 剂 能够 防止 C O 腐蚀 。
油 基环 空保 护 液 的开 口闪 点大 于 1 5 0℃ , 热 稳 定
性 ≥1 1 5  ̄ C, 完 全能 够保证 施 工 的安全 性 。
温 度 试 片 材 质
( ℃)
二 氧化 碳Leabharlann 试验压力( MP a )
腐 蚀 速 率
( mm/ a )
腐 蚀 挂 片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 0 1 3年 第 1 期( 第2 3卷 )
・ 4 5・
新疆油 田呼 图壁储气 库气 井 油 套 环 空保 护 液性 能研 究 与应 用
钟 志英① 邬 国栋 张 国红
新 疆 油 田公 司 工程 技 术研 究 院 . 8 3 4 0 0 0 新 疆 克拉 玛依
加 了一 个潜 在 漏失 点 。为 了解 决 主要 矛盾 , 完 井工 艺
不 采 用循 环 滑 套 。 因此 要 求 环 空 保 护 液是 非 腐 蚀 性
的、 热稳 定性 好 、 使用 寿命 长 。 显然 油基 环空保 护 液符
曼 斯 坦进 关 的天 然气 , 其 设 计要 求 C O : ≤2 %, 使 得 二 氧化 碳分 压 ( P c o : ) 可 能大 于 0 . 6 MP a 。由于 呼 图壁 气藏
上 附近 , 尽 可能的保护套管 , 使其免受高 温、 高 压 状 态。 在油、 套 的环形 空 间 中 , 充满保 护套 管 内壁 和油管
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设计及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设计及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气体作为一种经济、高效、清洁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暖、工业燃料、交通运输等领域。
但是,目前气体产量的变化和需求的波动性,导致气体的存贮与调度成为了一项重要挑战。
地下储气库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存储设施,已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随着油气的生产,油气藏中的压力逐渐降低,产能也将下降。
由于油气藏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的限制,油气的利用效率通常较低,一部分油气资源无法被完全开采利用,形成了很多枯竭油气藏。
利用枯竭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枯竭藏的地下孔隙,还可以为当地提供经济、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
因此,设计并研究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并研究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探索其储气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我国未来的能源存贮提供一个新思路。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调查和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储气库设计和模拟的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外对于储气库仿真模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2.研究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原理、储气规模、地质条件等基本参数,探讨其适用性和优势;3.开发针对地下储气库的仿真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法模拟枯竭油气藏中地下储气库的储气过程,分析其储气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现场实验提供支持。
以上研究目的,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地下储气库的设计水平,推动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地下储气库设计和模拟的研究成果;研究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原理、储气规模、地质条件等基本参数,包括储气系统的设计、管网布置、储气井选址、储气周期等;开发针对地下储气库的仿真模拟软件,利用数值模拟法模拟储气过程,分析储气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参数指标。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数值模拟、现场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课件

2021/3/20
11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n1.4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现状
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目前建成的只有两座: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气 库和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 气库的主要作用是平衡大庆油田内部用气的季节 不均衡性,天津大张坨地下储气库与陕—京输气 管道相连,以平衡北京市季节性用气不均衡性和 保障安全平稳供气为主要目的。
2021/3/20
5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n1.1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研究的意义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天然气管 网建设工程:陕—京线的贯通、西气东输管道工 程的实施,中原地区天然气管网以及陕—京二线 的规划建设将对我国天然气管网及消费布局产生 重大影响。为了解决我国华东地区、中原地区以 及北京市天然气供需之间的矛盾,这些管网工程 都配套规划了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工程。因此,对 地下储气库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 义。
2021/3/20
4
第一章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概述
n1.1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技术研究的意义
地下储气库容量大,储气压力高,储气成本 低,是当今世界天然气的主要储存方式。天然气 地下储气库已经成为天然气输配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季节安全调峰,确保连续平稳供气的重 要工程。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其在 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日趋普遍,完善天然气管网、 建造地下储气库已经成为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的 紧迫课题。对地下储气库技术进行研究正是基于 此背景提出来的。
我国目前正在规划的储气库包括西气东输配套 工程—金坛盐穴储气库、中石化中原地区天然气 地下储气库、大张坨三期工程。源自2021/3/2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进展
2. GPS结果分析(2-4期)
压力变化:16.97Mpa-20.56Mpa
2013.12.20-2015.03.20(左:水平,右:垂直)
工作进展
2. GPS结果分析(3-4期)
压力变化:14.69Mpa-20.56Mpa
2014.03.26-2015.03.20(左:水平,右:垂直)
工作进展
3. 形变模拟
基于多MOGI点源的垂直形变模拟
工作进展
3. 形变模拟
基于多MOGI点源的垂直形变模拟
1.GPS
连续+ 流动
工作计划
HTBUGS GPS形变监测网(红色为一期点位,蓝色为二 期点位,黄色为正在建的连续站,主动源CORS距 ~25KM,XJSH,URUM,GUAO )
2.InSAR
✓ 将一系列基于不同主影像的差分干涉图集 利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求解,获取整 个观测时间的形变时间序列和平均形变速 率。
HTBUGS区域的平均相干图
✓ 48景垂直基线小于300m、时间间隔小于3 个月的差分干涉图
✓ 针对大气延迟的影响,采用 ECMWF(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气象模型进行 校正
✓ 相干系数>0.5
✓ ISCE + GiANT软件
SBAS InSAR 时间及基线分布
工作进展
3. InSAR结果分析
✓ 呼图壁储气库地表形 变表现抬升或者下沉 的时间与储气库注采 气周期基本一致,且 在1-2月份储气库第 一周期采气运行期间, 由采气过程引起的地 表下沉量达到最大, 可达到-8mm,5-7月 份储气库注气运行期 间,由注气引起的地 表抬升达到最大值, 达到了10mm。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3.数值模拟计算
存在问题
1.新的形变结果中发现了新现象 2.InSAR数据来源受限 3.对地下结构及UGS的结构缺乏详细
的资料
GPS结果(3-4期)
压力变化:14.69Mpa-20.56Mpa
2014.03.26-2015.03.20(左:水平,右:垂直)
存在问题
1.新的形变结果中发现了新现象 2.InSAR数据来源受限 3.对地下结构及UGS的结构缺乏详细
InSAR时间序列图像(相对20130829)
工作进展
3. InSAR结果分析
HUK9
HUK19
井压与形变时间序列对比
工作进展
3. 形变模拟
Vertical Displacement (uplift or subsidenc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gi, 1958) where (a) is the magma chamber radius (500-1000 m), (∆P) is pressure change in the chamber (10-40 MPa), (G) is the elastic shear modulus or rigidity (30 GPa or 3x1010 Pa), (d) is the depth to the center of the magma chamber (3-10 km), and (r) is the radial distance from the point source (0-50 km).
观测技术
项目简介
1. 连续+流动GPS,TSX, Sentinel-1A,水准
目标:获取注采气过程的三维形变场
研究方案
项目简介
2. 数值模拟与分析
• 运动学特征 • 基于点源模型和TOUGH2软件的数值模拟 • 分析与解释
工作进展
工作进展
工作进展
呼图壁主动源GPS连续站
设备:Trimble Net R8 观测:30秒+1HZ 距UGS:23-35km 目的:通过连续观测获 取区域构造和非构造形 变场,为UGS区域的流 动和连续GPS观测提供 背景场参考。 缺点:屋顶,多路径
工作进展
2. GPS结果分析(1-2期)
压力变化:15.76Mpa-16.97Mpa
2013.11.16-2013.12.20(固定HKPN,左:水平,右:垂直)
工作进展
2. GPS结果分析(1-3期)
压力变化:16.97Mpa-14.69Mpa
2013.11.16-2014.03.28(左:水平,右:垂直)
工作进展
2. GPS结果分析(1-4期)
压力变化:15.76Mpa-20.56Mpa
2013.11.16-2015.03.20(左:水平,右:垂直)
工作进展
2. GPS结果分析(2-3期)
压力变化:16.97Mpa-14.69Mpa
2013.12.20-2014.03.28(左:水平,右:垂直)
2015主动源项目交流会
呼图壁地下储气库2013-2015 的GPS/InSA图壁地下储气库
的GPS/InSAR监测及地质力学模拟研究
采用连续与流动GPS观测,结合InSAR技术,在获 取HTBUGS注采气过程三维形变的基础上,以地 震地质,地球物理及储气井的压力与气量等参数 为约束,建立3D地质力学模型,开展数值模拟与分 析,结合储气库及周边的地震活动性,储层岩石属 性及地质构造分布,研究UGS盖层岩石的变形与 力学特征,探索地层压力与孔隙弹性变形的关系, 揭示HTBUGS及周边断层的活化与扩展特性,为 调节天然气的注采量提供安全参考
的资料
谢谢! 请批评指正!
09
2014-05-09
10
2014-05-20
11
2014-05-20
12
2014-06-11
13
2014-06-22
14
2014-07-03
15
2014-07-14
16
2014-08-16
17
2014-08-27
工作进展
3. InSAR结果分析
短基线集(Small-Baseline Subset,SBAS)InSAR
工作进展
3. InSAR结果分析
TSX卫星观测(2013.8.292014.8.27)17景降轨数据
数据列表
No.
Date
01
2013-08-29
02
2013-10-01
03
2014-01-08
04
2014-02-21
05
2014-03-15
06
2014-03-26
07
2014-04-06
08
20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