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虚拟人概述-超星数字图书馆
虚拟数字人技术原理

虚拟数字人技术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数字人技术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虚拟数字人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人物,具备与真实人类相似的外貌、语音和行为特征。
本文将介绍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原理。
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模、动作捕捉和渲染。
首先是建模。
建模是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将人体分解成骨骼、肌肉、皮肤等组成部分,并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
这些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人体各个部位的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
其次是动作捕捉。
动作捕捉是指通过传感器捕捉人体运动数据,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
常用的动作捕捉技术包括惯性导航、光学捕捉和电磁捕捉等。
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传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人体的姿态和加速度信息。
光学捕捉是利用红外相机和反射标记进行运动捕捉的技术,可以准确地重现人体的动作。
电磁捕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传感器和发射器的配合,实时获取人体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最后是渲染。
渲染是指将虚拟数字人的模型和动作进行合成,并以逼真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渲染技术主要包括光照模型、材质模型和纹理贴图等。
光照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光源对虚拟数字人的照射效果,使其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逼真的光影效果。
材质模型可以描述虚拟数字人物体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纹理贴图可以给虚拟数字人的皮肤、服装等物体表面添加纹理和细节,增加真实感。
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建模、动作捕捉和渲染。
通过建立人体模型、捕捉人体动作数据和进行逼真的渲染,可以实现虚拟数字人的生成和呈现。
虚拟数字人技术在游戏、电影、动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虚拟数字人技术将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的应用和可能性。
三维虚拟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总而言之,三维虚拟数字图书馆是网络进入三维虚拟时 代的必然发展。是图书馆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又一次改革,是改 变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认识与利用的又一次尝试。是图书馆人 为了图书馆始终站在引领时代知识前端的不断努力!
二、三维虚拟仿真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馆
2.功能结构
三维仿真图书馆功能结构列表
导航 自主漫游 寻路导航
展示
3.1虚拟展厅——特藏古籍
可以对图书馆珍藏的珍贵古籍,以三维虚拟的方式展示出来,开放给学生来 参阅。
3.1虚拟展厅——数据库展厅
目前每家图书馆都购买了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的数据库资源。但使 大多数图书馆尴尬的是数据库的使用率并不高。图书馆在寻找各种方法为数 据库做宣传,以提高读者的使用意识。 三维虚拟数字图书馆为了让读者看到数据库,认识并了解数据库,特将 数据库虚拟了一个楼层展示,将电子资源虚拟成一个“实体”的图书馆藏资 源。通过科学分类,如论文检索厅、行业资讯厅、电子图书厅、视频报告厅、 音乐厅等将图书馆现有数据库分布到各个展厅。然后在各个展厅会有相关数 据库的简单介绍和链接地址。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漫游到各个展厅。
互动——虚拟角色创建
互动——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用户可以在个人中心创建自己的昵称,个人简介。然后利用自己的虚拟身份 参加虚拟社区活动,在社区里和其他读者互动聊天、广播,以及阅览室占座、防火演 练逃生等一系列虚拟活动。
互动——交友聊天
交友聊天:通过账号和名称找寻、添加好友,并进行互动在线交流,增加乐趣性
这种将电子资源虚拟“实体”展现的形式,一是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 立体的感受到电子资源存在,并有好奇心去认识、了解它们。二是可以将数 量繁多的数据库通过合理的分类方便读者的选择,通过把内容类似的数据库 放到一个展厅,可以方便读者的比较利用,从而为图书馆采购数据提供读者 反馈意见。
图书馆的数字人文

未来,数字人文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在数字化保存 、跨学科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加重要的成果 和应用。
02
CATALOGUE
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资源中心
数字资源整合
图书馆将各种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包括电子书籍、期刊、数据库 等,提供给用户便捷的检索和获 取途径。
长期保存数字遗产
与发展。
社会参与与决策
02
数字人文研究为社会参与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智力支持,促
进社会公平与进步。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03
数字人文研究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培养更多
具备数字人文素养的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图书馆的数字人 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 录
• 数字人文概述 • 图书馆在数字人文中的作用 • 数字人文在图书馆的应用 •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数字人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数字人文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人文研究的方法和工具,旨在促进人文知识的 数字化保存、传播和应用。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数字人文打破了传统学术交流的限制 ,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便捷地分享和 交流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合作。
数字人文的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数字人文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
近年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 人文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拓展,成为人文研究领域的 重要分支。
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
建立数字图书馆平台,提供一站式检索、在线阅读、下载等服务。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虚拟人

数字化虚拟人
香雯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数字化虚拟人”是“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和“虚拟生物人” 的统称,其原理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计算机上操作可
视的模型,包括人体的各器官和细胞等,最终建成生物网络化的流程,即:从由几何图型的数字化“可视人” 到真切实感的数字化“物理人”,再到随心所欲的数字化“生
物人”。
“数字化虚拟人”是20世纪后期的新兴前沿学科,在医学、航天、航空、建筑、机电、制造、影视制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
有了“数字化虚拟人”,人
们事先可准确虚拟复杂的外科手术、美容手术;可根据“数字化虚拟人” 及其器官
模型,研制和创造各种手术器械。
【总页数】1页(P53)
【作者】香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
【相关文献】
1.基于数字化扫描的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研究
2.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数字化虚拟人"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实施
4.基于数字化扫描的虚拟人建模合成技术研究
5.数字化虚拟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虚拟人名词解释

数字虚拟人名词解释关于数字虚拟人名词解释:数字虚拟人指所有事物或多或少,在计算机中存储成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来控制和管理。
通俗点说就是通过“ 0”与“ 1”来表达,它能代表一切东西。
数字虚拟人可以说是数字的“全息图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纯粹数字。
通过数字虚拟人可以发布自己的任何需求、条件、请求等,如果别人需要你,也可以发送你需要别人提供的服务的请求,在经过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两个人会通过网络进行服务的交易。
由于数字虚拟人只是一个空间存在的数字,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其真实身份,但这并不影响其为一个人,而且数字虚拟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数字虚拟人可以对现实社会的每一个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比如:你现在要购买一辆车,而某人手头上正好有闲钱,他也需要一辆车,但没有闲钱买新车,于是便可以向数字虚拟人提出帮助,而数字虚拟人为了答谢你,会利用其自身的能量去购买一辆车。
当然你也不必担心被骗,因为你只需把你的一些简单资料告诉数字虚拟人,便可以随时查询到该数字虚拟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等各种信息,从而保证交易安全。
其次,数字虚拟人是属于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个性化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特殊要求,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也使得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
而数字虚拟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去调整它的形象、色彩、语音甚至其它信息,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另外,数字虚拟人还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构建虚拟人格,使你的形象看起来更加专业,这样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从而更好地实施营销活动。
数字虚拟人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
比如:某公司的营销人员在招聘新员工时,可以事先录入几段介绍自己的视频,同时,企业也可以将新员工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制成DVD光盘赠送给新员工,这样就省却了平时繁琐的招聘程序,又节省了培训成本。
由于受众群体基数庞大,所以任何一家公司都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窘境,此时,通过与数字虚拟人进行友好的合作,借助数字虚拟人提供的信贷服务,企业就可以迅速解决眼前的资金困境,甚至可以让企业做大做强,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课件

数字资源检索技术
利用全文检索、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数字 资源的快速、准确检索。
数字资源存储与备份技术
采用分布式存储、数据压缩等技术,实现数 字资源的可靠存储和快速备份。
网络安全技术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 保障数字图书馆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03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的采集与整理
采集方式
通过购买、交换、捐赠等多种方 式获取数字资源,确保资源的全
面性和多样性。
整理标准
建立统一的资源分类和元数据标 准,便于资源的组织和检索。
质量控制
对采集的数字资源进行质量检查 ,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字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存储方式
选择稳定、可靠的存储设备和介 质,确保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信息检索的优化
探讨如何优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如提高检索速度、 改善检索结果质量、增强用户检索体验等,并提出相应的 策略和建议。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01
个性化服务概述
介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定义、特点和意义,阐述其与传统服务的
区别和优势。
02
个性化服务的应用场景
列举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种主要应用场景,如个性化推荐、定制
THANKS
感谢观看
球用户研究和学习。
特色服务
03
除了提供图书和档案的在线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提供各种
特色服务,如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
历史悠久
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
馆藏丰富
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中文文献馆藏,涵盖各个领域。
数字人: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

数字人: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和计算机图形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催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人。
数字人是一种由数字和算法驱动的虚拟人物,它们拥有自己的身份、外貌、性格甚至背景故事。
这些数字人不仅在游戏、电影等娱乐领域大放异彩,还在社交媒体、教育、医疗等领域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展现这一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图1数字人: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开启人机交互新时代一、数字人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数字人的定义数字人是一种由数字和算法驱动的虚拟人物,它们通常具有人类的形态和特征。
这些数字人可以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建和操控,具有高度逼真的外观和行为表现。
2、数字人的发展历程数字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图形学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开始尝试通过计算机创建和操控虚拟人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人的逼真程度和互动性能也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数字人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二、数字人的应用场景1、娱乐与影视制作数字人在娱乐和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在电影、游戏等娱乐作品中,数字人被用来塑造主角、配角以及各种虚拟角色。
它们具有高度逼真的外观和行为表现,能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2、社交媒体与虚拟现实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开始引入数字人作为新的社交形式。
例如,虚拟偶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粉丝,它们可以为品牌代言、参加公益活动等。
此外,数字人还在虚拟现实(VR)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用户提供更为真实的虚拟体验。
3、教育与培训数字人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模拟现实场景和人物,数字人可以帮助学员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例如,在医学、航空等领域,数字人可以模拟真实病例或飞行场景,使学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4、医疗与康复在医疗和康复领域,数字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的影响分析

智能城市一、数字图书馆的特点1.数字化信息资源。
在科技发展背景下,若采用传统方式存储信息资源,将无法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影响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教传统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赋予信息资源新的意义。
促进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改造,能够有效区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
从本质上看,数字图书馆主要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压缩技术,将传统纸质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因此信息化属于数字化的主体。
2.网络化信息传递。
网络化发展是信息通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不同空间的信息与资源进行网络传播,实现远程信息共享。
在当前发展下,多数领域都将信息资源、通信网与计算机网进行统一化开发,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播,进一步实现网络传输的网络化。
信息传播网络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信息服务的跨时空性。
从本质上看,数字图书馆属于虚拟化书籍。
由于传统纸质书籍的占用空间比较大,图书馆可存储的信息有限。
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软件,存储海量信息。
信息存储也可以通过万维网和互联网发挥出跨时空性特点。
书籍可通过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查阅功能。
第二,信息利用的开放性。
信息服务与传递具备跨时空特点,可以实现信息的开放化利用。
随着信息利用技术的更新升级,相应提升了信息的开放性。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信息传递的标准化。
信息跨时空传递过程中,传递方法和内容更新升级并趋于规范。
信息传递标准化属于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标准化升级演变期间,会明显提升信息传递网络化水平。
3.信息利用共享化。
为了确保数字图书馆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与资源数字化,必须注重解决信息利用共享化问题。
尽管传统图书馆的制度引导资源共享,然而与数字图书馆相比较,开放程度和共享程度有限。
将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利用能够实现信息无限和资源无限特点,展现出跨空间资源的建设合作化,提升信息共享的便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虚拟人简介 第一节 数字化虚拟人概述 一、基本概念 数字化虚拟人体是将大量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是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成果。“数字化虚拟人”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即“虚拟可视人”、“虚拟物理人”、“虚拟生理人”和“虚拟智能人”。虚拟可视人阶段的任务是建立数字化几何人,将人体的形态结构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手段建成系统、器官、组织等结构的数字化模型。虚拟物理人阶段的任务是建立数字化物理人模型,在几何人的框架上,加入人体结构的物理参数,从而能够体现结构的物理性能。虚拟生理人阶段的任务是在上述框架中,加入生理功能参数,反映人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虚拟智能人是最高级阶段,虚拟人能够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调节自身的物理性能和生理功能。目前普遍开展的是虚拟可视人研究。 二、国外研发进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启动了“虚拟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lan,VHP)”,目标是实现人体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的精确模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震撼全球的科研计划之一。1989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计划建立一个医学图库,为生物医学文献提供图像检索。在该计划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健康中心负责人体断面图像的获取工作,维克托·斯皮兹尔教授带领研究小组于1994年和1996年先后获得了一男一女两具尸体的相关数据,包括MRI、CT和切片图像等。其中男性身高1.82米,女性身高1.54米,用CT和MRI作轴向扫描,扫描间距为男性1mm,1878个断面,女性0.33mm,5190个断面。之后,将尸体填充蓝色乳胶并裹以明胶冰冻至摄氏-80℃后,再以同样的间距对尸体作切片并保留断面图像资料,由于CT和MRI受到断面精度和灰色成像的限制,后续 “数字化虚拟人”发展的基础框架均以切片图像数据集为主。这套由VHP在国际上发行并被广泛应用的VHP切片图像数据集,男性的电脑存储数据量为15GB,女性数据量为43GB,这些数据称VHP数据集,这是人类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数字化解剖的首例尝试。许多著名大学的研究机构围绕该数据集开展了图像自动分割、图像处理建模、3D重构和VHP人体运动模型等大量研究工作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前沿学术讨论。到2000年为止,美国人已经建立了全身皮肤肌肉骨骼和心脏等部分器官的三维模型,并开发了基于VHP数据集的具有触觉功能的医学虚拟现实硬件设备、虚拟内窥镜、虚拟病人模型系统等,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除美国外,韩国、日本等也相继开展了数字化虚拟人研究计划。韩国亚洲大学医学院郑民锡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在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的资助下,提出一个5年内完成5具尸体切割任务的“可视韩国人计划”(Visible Korean Human plan, VKH),并于2000年完成了第1例男性尸体的切片工作,其切片间距为0.2mm,共有8590个断面,数据量为153.7GB。这是世界上第二例尝试,也是第一例有东方人种特征的人体数据采集。日本于2001年启动了为期10年的人体测量国家数据库建造计划。这项计划选取了34000名7-90岁的普通民众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人身体上的178个部位进行了详细地数据测定,从而制定出日本人的人体标准数据。此外,日本京华医科大学利用图像技术建造了“日本可视人”,德国汉堡大学建立了著名的Voxel-Man系统,英国PA咨询公司和美国奥姆科学公司联合研制了新一代的数字化虚拟人…… 三、国内研发进展 200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聚集医学、计算机学、机器人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电子工程、机械加工、医学物理、信息医学等42位专家学者的香山科学会议第174次学术讨论会,以“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为主题,研讨了在新世纪前沿科技领域中,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重要课题,并提出我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规划和建议。随后, “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和“数字化虚拟人体模型构建及海量储存”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从而揭开了我国数字化虚拟人研究的序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科院计算所、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协作,完成了虚拟人体有关关键技术的研究任务。2003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完成了中国首套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采集。 之后,我国重庆、广州等地的解剖专家先后建立了多个数据集。其中,重庆男断层精度1.0-0.1mm,断面总数2518片,数据量90.648GB;重庆女断层精度1.0-0.1mm,断面总数3640片,数据量130.04GB。广州男断层精度0.2mm,断面总数9232片,数据量161.6GB;广州女断层精度0.2mm,断面总数8556片,数据量149.7GB。依据这些数据集,众多科研、教学、医疗单位共同协作,开发了各类应用软件,跟踪世界科学研究前沿。
第二节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开发 2007年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人体断层解剖学课题组的数字化虚拟人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该课题组与山东大学医学院断层解剖学课题组及相关技术开发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以第三军医大学的数据集为依据,即:男性断层精度0.1mm—1mm,断面总数2110层;女性断层精度0.1mm—0.5mm,断面总数3640层。之后,历经图像组织、分割提取、三维建模、软件融合等过程,通过数十位专家近3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于2010年底开发成功,正式面世。 在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之前,在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的完整人体数字可视化系统是美国的VH Dissector 可视化解剖系统,两者相比,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切面精度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断层精度男女分别为0.1mm—1mm和0.1mm—0.5mm不等距,高于美国VH Dissector系统等距1mm的断层精度。 二、完整性 美国VH Dissector系统的断层数据是先将人体截成三段后分别获取的,中间出现了数个厘米的缺失。而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断层数据是连续获取的。 三、断层图像的清晰度和饱和度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水平断层图像在清晰度和饱和度方面均好于美国VH Dissector系统(见图1-1)。且中国的数字人软件能够合成出矢状断层和冠状断层图像,而美国VH Dissector系统不能显示矢状断层和冠状断层图像。
中国数字化虚拟人水平断层图像 美国数字化虚拟人水平断层图像 图1-2-1 中美数字化虚拟人水平断层图像对比 四、三维模型 美国VH Dissector系统的三维模型是以5°为单位进行断续转动,而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三维模型可任意角度连续旋转,平滑且无限制。 五、功能方面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增加了解剖结构的说明文件和关键点的标注,便于学习和实用。
第三节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主界面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主界面分为三个区域(图1-2):
图1-3-1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主界面 (一)断层显示区域 以窗口形式显示人体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截面图,窗口可以单独放大,并使用虚拟切刀进行层面选择。其中水平断面图像共2110层,最小间距达到0.1mm。 (二)三维显示区域 显示人体解剖结构的的三维模型,共分为10大系统,共2300多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形态。按照系统解剖学或局部解剖学的目录展示人体各解剖结构,每个解剖结构都加注了文字说明和关键结构标注,并带有各解剖结构的英文名称和应为发音 (三)目录及结构说明 系统目录结构对人体所有的解剖结构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目录体系。目录结构是整个数字人软件系统的总纲和索引,包括系统解剖学目录和局部解剖学目录。 系统解剖学目录包括(图1-3): 1.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骨,共8级树形目录,855个解剖结构。 2.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共4级树形目录,38个解剖结构。 3. 呼吸系统:包括鼻、喉、肺、气管支气管,共5级树形目录,69个解剖 结构。 4.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3级树形目录,8个解剖 结构。 5.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共2级树形目录,22个解剖 结构。 6.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共12级树形目录,705个解剖 结构。 7. 视器:包括眼球、眼副器,共5级树形目录,88个解剖结构。 8.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共8级树形目录,547 个解剖结构。 9. 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共3级树形目录, 8个解剖结构。 10. 皮肤 图1-3-2 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系统解剖学目录 系统解剖学目录中包含2300多个不可再分的解剖结构,每个结构都有其中英文名称及注释,并配有英文发音(图1-4)。
图1-3-3 解剖结构对应的中英文名称及注释 局部解剖学目录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区、上肢、下肢等。 二、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功能 根据区域分割,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断层显示区域功能 断层显示区域包括人体的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截面图,其中横断面采用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制作的重庆35岁男性真实人体断层图像。分辨率为0.167mm×0.167mm/像素。原始标本身高1.70米,体重65千克。断面总数2110层,断层精度为0.1mm—1mm(头部与胸部断层间距达到0.1mm—0.5mm,腿部断层间距为0.5mm—1mm)(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