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_WIMAX与WIFI网络架构之比较

合集下载

LTE同WiMA技术对比结题报告

LTE同WiMA技术对比结题报告

TD-LTE的上行峰值速率稍优于WiMAX!
Control channel
Page 19 -19-
目录
TD-LTE同WiMAX技术比较 TD-LTE同WiMAX覆盖能力比较 TD-LTE同WiMAX网络容量对比 TD-LTE同WiMAX网络频率规划方法比较
-20-
频率规划对比
目前各厂家均有各自的TD-LTE同频频率规划方法,大部分为小区中心使用更多带宽、小区边缘使用部分(如1/3) 带宽的软频率复用方式,正在测试中;WiMAX目前采用较多的有异频复用和FFR同频复用方式,其中FFR的复用 方法与TD-LTE的基本思想一致。
分配带宽对比
导频图案与分配带宽的对比
WiMAX 16e
DL
1 Cluster
每个自信道包含24个子载波( 2簇)
1 Tile
UL
TD-LTE
1 RB
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
1 RB
Pilot Subcarrier
Control channel
Pilot Subcarrier
每个自信道包含24个子载波( 6 区块)
目录
TD-LTE同WiMAX技术比较 TD-LTE同WiMAX覆盖能力比较 TD-LTE同WiMAX网络容量对比 TD-LTE同WiMAX网络频率规划方法比较
-17-
下行峰值速率对比
WiMAX 16e
场景: 带宽 10MHz, TDD= 29:18
PUSC下行峰值速率
=2*(840*(1-1/7)*(29-3)*6*(5/6))/5/1000=37.4Mbps
-6-
上行峰均比问题对比
WiMAX上行峰均比问题
– WiMAX上行使用OFDMA,终端存在峰均比高的问题 – 影响了终端功放的使用效率,发射功率低 – 目前WiMAX终端也没有解决峰均比高的问题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tdlte版:简介:早在2004年11月份3GPP魁北克的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究项目。

世界主要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 系统的初步需求: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LTE需要系统在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小区边缘速率、频谱利用率,并着眼于降低运营和建网成本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同时为使用户能够获得“Always Online”的体验,需要降低控制和用户平面的TD-LTE时延。

该系统必须能够和现有系统(2G/2.5G/3G)共存。

在无线接入网(RAN)侧,将由CDMA 技术改变为能够更有效对抗宽带系统多径干扰的OFDM(正交频分调制)技术。

OFDM技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后不断完善和发展,90年代后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DSL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干扰、实现简单、灵活支持不同带宽、频谱利用率高支持高效自适应调度等优点,是公认的未来4G储备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也成为LTE的必选技术。

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系统的空间信道特性,能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从而有效提高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

为了降低控制和用户平面的时延,满足低时延(控制面延迟小于100ms,用户面时延小于5ms)的要求,NodeB-RNC-CN的结构必须得到简化,RNC作为物理实体将不复存在,NodeB将具有RNC 的部分功能,成为eNodeB,eNodeB间通过X2接口进行网状互联,接入到CN中。

这种系统的变化必将影响到网络架构的改变,SAE(系统架构的演进)也在进行中,3GPP同时也在为RAN/CN的平滑演进进行规划。

作为LTE的需求,TDD系统的演进与FDD系统的演进是同步进行的。

在2005年6月在法国召开的3GPP会议上,以大唐移动为龙头,联合国内厂家,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进模式的方案,在同年11月,在汉城举行的3GPP工作组会议通过了大唐移动主导的针对TD-SCDMA后续演进的LTE TDD技术提案。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WIFI版是指仅bai仅支持无线连接的设备
LTE版指支持4g版本的设备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

LTE:长期演进技术(英语:Long Term Evolution,常简写为LTE),商业宣传上通常被称作4G LTE,但事实上是3.5G下HSDPA 迈向4G的过度版本,也曾经被俗称为3.9G,于2004年12月3GPP 多伦多TSG 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

直到2010年12月6日国际电信联盟把LTE Advanced正式定义为4G。

LTE是应用于手机及数据卡终端的高速无线通讯标准,该标准基于旧有的GSM/EDGE和UMTS/HSPA网络技术,并使用调制技术提升网络容量及速度。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有什么区别
LTE和蜂窝板或者是可插入SIM卡使用移动网络版本一样,都是可以通过SIM卡接入移动4G网络,也能够同时使用WiFi接入网络的方式;由于其只是支持上网卡,不能打电话。

以下是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首先LTE版和WiFi在硬件上是相同的,WiFi版本就是一般所说的只支持连WiFi的平板电脑,只能在家里连WiFi上网用;而LTE版本一般只可以插入SIM卡(或者流量卡)的平板,可以连WiFi用,在没有WiFi的时候,也可以像手机一样用流量上网用;
如果是提供外置存储卡扩展的平板产品,WiFi版,只有一个插SD卡的插卡槽,而LTE版有两个插卡槽,除了可插内存卡扩充内存,还有一个是插手机sim卡,支持移动或联通卡可以拔号通话,当手机用,还可以用手机卡上网。

简单的说LTE版的包括了WIFI版的所有功能,还多了一个可插手机卡通话与上网的功能,比wifi版多了一种上网方式;wifi版不能插手机卡,只能通过wifi上网;。

WiFi、3G与WiMAX技术之比较

WiFi、3G与WiMAX技术之比较

WiFi、3G与WiMAX技术之比较【中心议题】∙ * WiMAX与3G技术的比较∙ * WiMAX与WiFi的比较【解决方案】∙ *高速数据传输∙ *基站的覆盖范围较大1 WiMAX与3G技术的比较从标准化程度上看,WiMAX仅定义了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MAC层。

在MAC层之上采用的协议以及核心网部分不在WiMAX所包含的范围之内。

3G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空中接口规范、核心网系列规范以及业务规范等都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工作。

从业务能力上看,WiMAX定位于城域网,而3G定位在广域网。

WiMAX提供的主要是具有一定移动特性的宽带数据业务,面向的用户主要是笔记本终端持有者。

WiMAX技术的开发者旨在突出其在高速率数据传输上的优势,因此它的设计可以有力地支撑不同类型的业务,包括VoIP业务,已具有某些4G技术的特点。

3G 从设计最初就是为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共同设计的,首先保证提供大容量高质量话音业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分组数据业务。

某种程度上WiMAX牺牲了移动性换取了数据传输能力的提高,它作为3G及3G演进的一种无线城域网、多点基站互联的重要支持手段,两者潜在的市场有比较大的差异。

从覆盖范围上看,WiMAX为了获得较高的数据接入带宽,必然要牺牲覆盖能力和移动性,因此WiMAX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主要解决热点覆盖,网络可以提供部分的移动能力等问题,主要应用会集中在游牧或低速移动状态下的数据接入。

3G 则是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是连续的,用户可以实现不间断的通信。

2 WiMAX与WiFi的比较WiMAX与WiFi最大的区别是覆盖范围不同。

WiFi的工作范围为50米~100米,WiMAX基站的覆盖范围更广。

其次WiFi接入的用户比WiMAX少两个数量级。

两者的定位不同:WiFi定位于LAN,适合室内游牧状态下的数据传输;WiMAX定位于城域网,适合于城域范围内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WiFi在MAC层采用的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协议,比较适合突发性较大的业务如数据业务,可以提供较短的响应时间,但也使得WiFi不能像WiMAX那样具备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而且如果一个无线局域网内接入一个传输速率较慢的客户端,会使整个局域网的传输效率明显下降。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

lte版和wifi版的区别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们说,移动宽带的发展无非就是两条路径:一条从室外走向室内,一条从室内走向室外;前者的技术代言人是LTE,后者的代言人是WiFi。

多年来,两者如若天生仇敌,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今天,LTE 和WiFi殊途同归终将融合在一起。

最新的关于LTE-U(LTE和WiFi融合技术)的消息捷报频传,先是高通最早下半年面世LTE-U网络,后是阿朗整合Wi-Fi 与LTE 上传速度提升50倍。

事实上,不仅是高通和阿朗,各大厂商都在倍道兼进力推LTE与WiFi融合之路。

看来,这场以LTE和WiFi为主角的快意恩仇剧终将圆满收场!凡事存在必有其存在之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两天生仇敌水火相容呢?这个问题得从移动互联的大趋势说起。

移动互联高速发展,移动数据业务需求正在成指数级疯狂增长。

看看下面这张图,你的下巴也许已经碰到胸口了。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满足如此贪婪的需求?运营商表示很为难。

一方面,运营商的频谱资源有限。

我们知道,频谱资源是决定无线带宽的根本,频段越宽,速率越高,容量越大。

为什么4G网速优于3G?简单的对比一下,3G单载波带宽为5MHz,而4G带宽可达20MHz,如果采用载波聚合技术,4G带宽可达40MHz,甚至100MHz,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5G技术里发展10-100GHz毫米波技术的原因。

尽管运营商可以用载波聚合技术来提升速率,但分配给运营商的频谱资源毕竟有限,其实,这点频谱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流量需求。

统计表明,约80%的移动数量流量来自WiFi,而运营商的蜂窝网络承担的移动流量不过仅仅20%左右。

看看上图中两条蓝/粉线形成的一张无限延伸的大嘴形状,这张嘴正在随着移动流量的不断上升越张越大。

既然频谱资源是关键,我们就来比较一下WiFi和LTE的频谱资源吧!先看一看WiFi的频谱分配。

WiFi分为2.4GHz频段和5GHz频段,2.4GHz频段合计约90MHz频段,而5GHz合计约900MHz频段。

WiMAX未来演进趋势及与LTE_Advanced的对比

研究与探讨1 概述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移动化、宽带化业务的需求愈加强烈,对移动通信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急剧增长的需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3G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增强技术,其中包括3GPP的长期演进(LTE)技术、3GPP2中的增强演进技术超移动宽带(UMB)等。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同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明星——WiMAX也迅速发展,不断增强电信级安全、漫游等系统性能。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接入技术之一,正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国际电信联盟I T U 对I M T -Advanced系统全球标准化工作计划的逐步明确,第四代(4G)无线网络系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

ITU-R于郑 祎 张 勇 滕颖蕾 宋俊德北京邮电大学PCN&CAD中心收稿日期:2008年10月20日2008年3月向全球发出了征集IMT-Advanced技术的通函,预计于2010年前后IMT-Advanced开始商用,2015年开始大规模部署。

具体来讲,IMT-Advanced系统支持从低到高的移动性应用,满足多用户环境下用户和业务的需求,能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其目标峰值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下达到100Mb/s,在静止环境下达到1Gb/s。

各大标准组织已蓄势待发,其中WiMAX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正努力加紧向IMT-Advanced阶段演进的步伐。

WiMAX将借助于即将推出的IEEE802.16m进一步加强IEEE802.16系列标准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2 IEEE802.16系列标准演进为了满足人们对传输速率和高速移动性的要求,以IEEE802.16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技术在不断的前进中发展。

目前已经发布的802.16系列标准有802.16、802.16a、802.16c、802.16d和802.16e。

WiMAX未来演进趋势及与LTE-Advanced的对比研究与探讨其中802.16d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 802.16-2004)是802.16、802.16a和802.16c的整合和修订版本,主要对工作于2G H z~6G H z频段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的物理层(PHY)和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媒质接入层(MAC) 进行了规范[1];而802.16e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 802.16-2005)则是为了支持移动性而制定的标准,它增加了对小于6GHz许可频段移动无线接入的支持,支持用户站以120km/h的车辆速度移动[2]。

通信网络大PK:LTE与WiFi技术的对比

通信网络大PK:LTE与WiFi技术的对比1 LTE及WiFi网络技术特点分析LTE作为下一代网络首选的移动通信制式,拥有一些特有的技术,与WiFi网络技术相比,最具有优势的是通过ICIC(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能够实现同频组网。

ICIC主要是通过管理无线资源使得小区间干扰得到控制,是一种考虑多个小区中资源使用和负载等情况而进行的多小区无线资源管理。

具体而言,ICIC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个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时频资源的使用,或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

LTE Rel-8版本首先支持ICIC机制,基站间可以通过X2接口交换RNTP(相关窄带传输功率)、HII(高干扰指示)及OI(过载指示)三种信号,实现载波内频域数据信道小区间干扰协调。

最初的Rel-8版本主要关注宏基站异构组网的应用场景,Rel-10版本提出了eICIC(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机制),支持强干扰场景(如宏站与微站、宏站与家庭基站等)异构组网的情况。

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Rel-l1版本则提出了FeICIC(Further- eICIC)工作项,以解决eICIC中遗留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其他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方案。

Rel-10版本中提出的eICIC大致可以分为时域干扰协调、频域干扰协调、功率控制三类。

1)功率控制方案当服务小区与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时,该方案会适当降低服务小区或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以提高被干扰宏基站用户性能。

与传统闭环功率控制方案相比,功率控制是从抑制小区间干扰、优化系统整体小区边缘性能的角度出发,直到达到一个期望的SNR(信噪比)值。

功率控制方案作为一种重要的ICIC方案在异构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宏与Pico(微微蜂窝)、宏与家庭基站等异构场景。

该方案可以得到系统的后向兼容,且同时适用于FDD (频分双工)、TDD(时分双工)双工模式。

但是,功率控制方案的实现必须基于用户的测量和上报,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基站间的交互信息设计和传递。

WiMAX与xDSL、Wi-Fi、3G的比较

WiMAX与xDSL、Wi-Fi、3G的比较1. WiMAX与xDSL的比较在亚洲,目前xDSL是WiMAX在最后一公里接入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因此,通常也将WiMAX称为无线DSL。

根据采用技术的不同,xDSL包括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单线数字用户线(S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和高数据率数字用户线(HDSL)等,用于家庭联网和消费者市场的主要是ADSL,而VDSL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

ADSL、VDSL与WiMAX的技术比较如表1所示[4]。

与xDSL相比,WiMAX理论上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提供更大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

但WiMAX提供的是每个小区(扇区)所有用户共享的数据速率,而xDSL提供的是每个用户独享的数据率。

因此,当用户数较多时,xDSL的性能将优于WiMAX。

同时,由于阴影衰落、多径传播、多谱勒频移等因素的影响,无线信道传播条件比有线信道恶劣,在人口密度较高、固定电话线路比较普及的大中城市,xDSL仍将是最后一公里接入市场的主要技术。

但对于没有固定电话线路设施的新兴运营商,则可以通过采用WiMAX技术快速进入市场,并通过逐步扩展网络节省投资。

另外,对于人口稀少、地面线路基础设施薄弱的边远和农村地区,WiMAX比xDSL部署更加灵活、成本更低,是首选的宽带接入技术。

2 WiMAX与Wi-Fi、3G的比较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标准比较如图1所示。

从标准的角度,Wi-Fi、WiMAX和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1, 5—7]:(1)Wi-Fi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主要用于户内、办公室或热点地区的近距离分布式的Internet/Intranet接入。

(2)3G是无线广域网(WWAN)标准,主要通过基站广域覆盖,提供大范围、高速移动下的电话和中低速数据传输服务。

(3)WiMAX基于无线城域网(WMAN)标准,主要用于固定和低速移动下的高速数据接入服务。

无线网络LTE

介绍了下一代无线网络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背景和发展状况。

分析了LTE的技术特征,阐述了LTE网络结构与核心技术,并通过与WiFi (WirelessFidelity)及Wimax (World wide Inter 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各项性能作比较,着重分析了LTE的技术优势。

最后,指出了LTE在个人通信市场所面临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1、引言随着个人通信技术在20多年中不断发展成熟,人们在生活中对无线通信的依赖越来越强,目前,全球的移动语音用户已超过了18亿[1]。

同时,众多的使用者也对个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设备的微型化、低功耗、高带宽、快速接入和多媒体化。

而最关键的是能被广大用户负担得起的廉价终端设备和网络服务。

虽然3G网络的无线性能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IPR的制约,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满足用户需求等领域还是有很多局限性。

同时,昂贵的授权费用也制约了3G技术的发展,因而受到了技术简单、价格低廉的WiFi和Wimax的强烈挑战。

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迫切需要传输速率更快、时延更短、频带更宽以及运营成本更少的网络诞生。

2、LTE项目内容介绍LTE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 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2.1LTE的主要技术特征3G 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2][3]:(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 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 HSU-PA2--3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6 2013年第02期,第46卷 通 信 技 术 Vol.46,No.02,2013 总第254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54,Totally

LTE、WIMAX与WIFI网络架构之比较

李 群, 高海莺 (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3)

【摘 要】对当前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标准LTE、WIMAX、WIFI的网络架构进行了比较,重点讨论了这3种技术体制网络架构的功能及其差异。通过比较发现,LTE与WIMAX的网络架构相似,都是全网扁平化、IP化网络结构,但它们的移动基站/用户终端模块的功能不同,均应用于移动蜂窝组网;WIFI作为3G网络的补充,是由接入点(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 【关键词】长期演进;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无线保真;网络构架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3)02-0086-03

Comparison on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LTE, WIMAX, WIFI LI Qun, GAO Hai-ying (Fuchun Communications Co., Ltd.,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The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LTE, WIMAX, WIFI standards of wireless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compared, and their functions and differences discussed. Th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LTE and WIMAX, with the similar network architectures, are both flat and all-IP, while quite different in functionality of MS/UE modules. They could be all used for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However, WIFI, actually WLAN and as a supplement for 3G, consists of access point and wireless card. 【Key words】LTE;WIMAX;WIFI;network architecture

0 引言 随着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WIFI、WIMAX和LTE成为目前的技术热点。由于免费、快速接入等特性,WIFI一直是用户获取网络数据的主要手段,据预计2015年全球50%的数据流量都将通过WIFI方式入网[1]。WIMAX作为能够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技术,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而LTE作为3G长期演进方案,日前中移动正加速扩大TD-LTE实验网建设进程。WIFI、WIMAX、LTE网络架构的不同,致使它们的应用范围、提供的网络服务以及市场定位等都存在很大差异。 WIFI(Wireless Fidelity)即无线保真,是致力于解决符合802.11标准产品的生产及设备兼容性问题的组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IEEE802.11系列标准已被统称为WIFI,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

术,能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的接入,可工作于2.4 GHz和5 GHz的频段[2]。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局域网已日趋普及,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2]。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也称802.16无线城域网,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该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空中接口标准,其主要目标是提供在城域网一点对多点的多厂商环境下有效地互操作的宽带无线接入手段[2-4]。它可以解决高速连接“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

带城域网的接入问题[4-5]。 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被通俗地称为3.9G。2004年11月,3GPP组织启动LTE项目,其目标在于对抗WIMAX竞争,打造超越WCDMA和TD-SCDMA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以确保在未来10年内领先[6-7]。LTE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演进方向。

收稿日期:2012-10-09。 作者简介:李 群(198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高海莺(1987-),女,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 87

1 WIFI、WIMAX、LTE的网络架构 1.1 WIFI的网络架构 自1997年第一代WIFI标准发布以来,到2012年2月已经发展到第五代WIFI标准。其发展进程如图1所示。

图1 WIFI标准进展 WIFI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WIFI网络架构 WIFI网络架构中的各元素通过相互作用来提供WLAN服务,并向上层支持站点的移动性。站点是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是一台PC机,也可是如PDA等手持无线设备;基本服务单元(BSS)是802.11标准规定的WLAN的最小构件。一个BSS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站点,所有的站点在本BSS内都可直接通信,但在与本BSS以外的站点通信时必须通过本BSS的基站;分配系统(DS)用于连接不同的BSS,它通过必要的逻辑服务将匹配地址分配给目标站点,使移动终端设备得到支持,并在多个BSS间实现无缝整合;AP既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DS的功能;扩展服务单元(ESS)由DS和BSS组合而成。一个BSS可以是孤立的,也可通过AP连接到主干DS,然后再接入到另一个BSS,这样就构成了一个ESS;门桥(Portal)的作用相当于网桥,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所有来自非802.11局域网的数据都要通过门桥才能进入IEEE 802.11的网络结构。 1.2 WIMAX的网络架构 WIMAX标准进展如图3所示。 WIMAX的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 图4中R1为空中接口;R2为客户界面;R3为WiMAX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接口;RASN与ASN的接口;R5为核心网WiMAX漫游接口;R6为BS与ASN GW之间的接口;R7为控制与承载的接口;R8

为BS与BS之间的接口;ASP为应用业务供应商;

ASN为接入业务网络;CSN为核心业务网;NSP为网络业务供应商。

图3 WIMAX标准进展 基站(BS)基站(BS)基站(BS)基站(BS)R6

R6

R6

R6ASN网关ASN网关R8R8R8R6移动基站(MS)R1访问网络服务提供者(Visited NSP)连接服务网(CSN)R3R5

网络服务年供者

(Home NSP)

连接服务网(CSN)

其它接入服务网(ASN)

R4

Internet或任意

IP网络

R2

R2

Internet或任意

IP网络

图4 WIMAX的网络架构 ASN的功能是管理802.16空中接口。其主要功能包括发现网络并选择接入;连接到选定的CSN、ASN内切换和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和分配 等[8]。一个ASN由基站(BS)和接入网关(ASN- GW)组成,可连接到多个CSN,为不同NSP的CSN提供服务[5]。CSN为WIMAX用户提供IP连接,主要包括Internet接入。其主要功能有IP地址管理;ASN间位置管理、移动性和漫游;为多种业务(如语音)提供基础连接、策略控制和QoS管理等[8]。CSN可作为全新的WIMAX系统的新建网络实体,也可利用部分现有网络设备实现其功能。 1.3 LTE网络架构 LTE的标准演进如图5所示。

图5 LTE的标准演进 LTE的网络架构如图6所示。

GxS6a

S11S1-MME

SGiS5/S8S1-ULTE-Uu

UEeNodeB服务网关分组交换

网网关

运营商提供的

IP服务(如IMS,PSS等)

MME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策略控制服

务器(PCRF)Rx

图6 LTE的网络架构 88

图6中S1-MME为EPC与eNB接口;S11为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间的信令接口;Gx为PCRF与PCEF(位于P-GW)间的接口;S1-U为用户面接口;SGi为拜访地PCRF与归属地PCEF互通接口;业务策略提供点通过Rx接口向PCRF通知业务属性;S5为S-GW和P-GW间接口;P-GW为SAE网络的边界网关;HSS为SAE网络用户数据管理网元;MME通过S6a接口从HSS获得鉴权和签约信息;S8为PCEF国际漫游接口;PCRF为策略控制服务器。 LTE接入网由互连的演进型节点B(e-Node B)组成,提供UE的E-UTRA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的协议终止点。e-Node B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移动基站(MS)的话务量。LTE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ME)与服务网关(S-GW)为核心网(EPC)提供空中接口。EPC信令处理部分称为MME,数据处理部分称为S-GW。MME是控制面功能实体,负责处理与用户终端(UE)相关的信令消息。S-GW是用户面功能实体,负责为UE提供承载通道来完成分组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2 比较 根据三者的网络架构图,发现LTE与WIMAX的网络架构类似,都是全IP扁平化结构,其网络架构大致可分为3大逻辑部分:移动基站/用户终端(MS/UE)、接入服务网/核心网(ASN/CN)和连接服务网/协议数据网(CSN/PDN)[9]。虽然LTE与WIMAX在网络架构上没有较大区别,但它们的MS/UE模块的功能不同。WIMAX中ASN-GW的功能由LTE的两个实体提供,即MME和S-GW。WIMAX中的ASN-GW与LTE中的MME和S-GW都为EPC提供空中接口,被认为是用户话务量的聚合点。其任务都是用e-NB/BS建立、维持、终止流动隧道的移动性管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LTE把处理控制层流量与用户层流量分开,即MME只用来处理控制层的流量,S-GW只用来处理用户层流量;而WIMAX在概念上没有控制层和用户层之分,控制层和用户层流量统一由ASN-GW处理。另外,LTE定义的实体为LTE以及传统3G网络(如WCDMA)提供了接口;而WIMAX仍致力于完成这部分功能[9-10]。 WIFI实际上属于WLAN范畴,它有3种工作方式: 1)基于AP组建的基础无线网络(Infrastructure):由AP创建,众多站点加入所组成的无线网络,这种类型网络的特点是AP是整个网络的中心,网络中所有的通信都通过AP来转发完成。 2)基于自组网的无线网络(Ad hoc):也称为自组网,是仅由两个及以上站点自己组成,网络中不存在AP,这种类型的网络是一种松散的结构,网络中所有的站点都可直接通信。 3)WIFI Direct:可以在传统AP网络设备不存在的情况下支持点到点的通信。微软计划在WIN8中内置WIFI Direct。 LTE与WIMAX、WIFI在各方面的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看出,尽管LTE费用较高,但在灵活性、数据速率、稳定性方面它更具技术优势。目前全球范围内,各家运营商都在花费重金储备LTE频谱资源,我国TD-LTE的工作频段也已经确定。 表1 LTE、WIMAX、WIFI主要性能对照 技术指标 LTE WIMAX WIF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