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08年 7 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Jul. 2008文章编号:1007-9831(2008)04-0108-04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赵达,王乐新,张欣艳,王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文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要:论述了大学物理课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分层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就分层次教学体系的组织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实施方案,最后对分层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O4∶G642.0文献标识码:A

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计划,各高校都不失时机地抓住当前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和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规模、求发展、保质量、创效益,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工程.由于入学率逐年提高,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新生基础的差别相对增大.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高考成绩、智能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差距较大,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降段的幅度和降段录取的学生比例更大.在此情况下,再按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深度难以掌握,进度难以把握,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及格率太高等现象.根据新生入学基础差别较大的特点,实施分层次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不仅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不可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规范,这是在进行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研究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1 贯彻差异教学理论、实施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是在承认学生身心发展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和学习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学校教育是一种群体教育,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深入剖析各种差异,研究其成因和相应的教学对策,构成了教学差异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分班的办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层次差别的基础上来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加强了教与学的针对性,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按照教育教学理论,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

收稿日期:2008-05-10

基金项目:国家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课题(BIA010092-D05);黑龙江省高教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15C-530)

作者简介:赵达(1978-),男,黑龙江兰西人,讲师,硕士,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E-mail:hljzd@https://www.360docs.net/doc/dc7862487.html,

有所得,逐步提高.

物理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比较多,理论性较强,运算能力要求高.但学生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得法”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分层次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物理教学适应社会需要.

分层次教学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理念与指导思想的变化,要求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现状及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大胆改革创新,改变那种一个目标、一种要求、一刀切的传统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面对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2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2.1 分层次教学体系的组织

实施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不降低教学质量,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的教学基本要求,适当采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头组织教学,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按目前学生状况,将大学物理教学分为3个层次,A层次为精英班,B层次为普及班,C层次为加强班.具体的分班办法可根据学生的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A层次:具有很好的物理、数学基础,喜欢学习物理,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有较好的理解力和悟性,并能熟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B层次:具有较好的物理、数学基础,数学成绩中等,喜欢物理学习,能基本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经过努力能基本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C层次:除A,B层次以外的所有学生(主要指从职高招的师资班).这些学生数学成绩较低,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存有畏难情绪,能够基本理解一般的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努力能够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最低要求.

2.2 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的关键,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只是通过分层次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A层次:在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表述物理规律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着重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精讲基本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并应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课堂组织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提问、布置思考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

对A层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按高于基本要求的标准进行教学.物理的基础理论适当拓宽、加厚,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为进一步深造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使他们以后有更强的后劲.

B层次:要适当降低要求,对不加证明不会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产生较大影响的、难度较大的定理证明可不做要求;对难度较大的例题和习题也不做要求.

C层次:降低课程的深度要求,加大课堂练习和训练力度,加大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的力度,规定教师每周必须完成的课外辅导次数(教师每周至少到学生班级或指定地点辅导一次).难度较大的公式推导、例题和习题也不做要求,重点放在定理、定律的应用上.

对B,C层次学生的物理要求可适当降低,开学初期可适当放慢进度,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好物理打好基础.应以传授知识为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点学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其实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物理知识多一点与少一点并

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了解并掌握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具备一定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对于那些容易学会,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待需要时,自己可自学的东西,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当课程结业时,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或接近现行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标准,顺利完成本门课的学业,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教学中C层次的难度最大.对我校C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高中时就不喜欢学物理,物理基础很差,认为努力学也跟不上,所以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这样在教学中首先要选准教学起点,缩短认知距离,增设“台阶”,降低“跨度”,把大学物理中用到的预备知识重新认真仔细地讲解,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让学生从开始就学会、学懂,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法上采用“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方法,保证学生跟得上、感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大力度开发C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端正学习态度,排除外界干扰,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

总之,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要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应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并且每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运用理论阐述、例题解析、提问、演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掌握解题方法和技能,发展智力,达到教学目标.

2.3 分层次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制订

依据原国家教委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制定不同层次大学物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有区别地确定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这对规范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基本教学质量以及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A层次学生的物理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可参照本科学生的要求标准,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在教学中,可直接采用高水平教材或采用获奖教材,拓宽加深知识内容,增加物理理论教学,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的需要.为这部分学生将来升入更高级学校深造打基础. B层次为普及型,应完成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的需要,本着必须够用为度,加强实际应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C层次为加强型,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在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时,应切合实际,降低标准.基本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大部分要求,基本满足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2.4 分层次教学的考评方案

考试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考试内容既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测试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所获得的能力高低.在分层次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现状,采取统一的标准根本行不通,与其靠放松批卷或提高分数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考试,倒不如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譬如,实行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控制,也就是一要进行考试评价,打破过去选用相同试卷的传统做法,不同层次按照不同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标准、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试卷进行考核.二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进行评分,这部分评价所占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层次有所不同,C层次的学生比例应加大,因为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物理成绩的提高是相当困难的,采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5 分层次教学效果分析

分层次教学消除了同一个教学班级内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及格率.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映讲得慢、讲得浅,有的反映讲得快、讲得深、听不懂;改变了以往考试成绩中,高分学生认为考题难度还应加大,低分学生认为考题还应该再简单;改变了考前复习答疑,有的学生要求给范围、出复习题,而有的学生认为那样考不出自己真实水平的现象.分层次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对不同层次学生来讲,都有实际的意义.各自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起点,尤其对程度较差的学生能做出简单的题也是收获,也得到了承认,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分层次教学表示拥护和欢迎,认为这是学校对学生负责,是关心、爱护学生的举措.

3 分层次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3.1 分层次教学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分层次教学打破传统的以专业为班级的授课形式,这无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如学校排课及课程表的制定,教师的选配及评价,各层次学生成绩的评定及横向比较,学生奖学金的评定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2 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实施分层次教学给学生心理带来较大的冲击,可能会使部分C层次学生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因为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同时发展的阶段,心理还不成熟、不稳定,分到C层次的同学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总觉得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不能达到当初分层次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3 师资队伍和师资水平对分层次教学的影响

大学物理课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很多事情力不从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常规教学管理的改进.几年来,项目组和教学行政领导密切合作,举办讲座,开展听课活动,开办重修班,筹建大学物理网站,统一试卷命题,统一组织评卷,均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实践中感觉到师资队伍和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总之,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避免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能够大幅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可以说,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但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乐新.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学教学改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95-97.

[2] 陈海琴.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对师范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安阳大学学报,2003(3):69-71.

[3] 尹一心.分层次教学策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3):83-85.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administrative levels teaching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 physics

ZHAO Da,WANG Le-xin,ZHANG Xin-yan,WANG Chang

(School of Art and Science,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Illustrat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s teaching and the aim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s teaching will achieve.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scheme of systems organization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 about the administration levels teaching.Finally,points out key problem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s teaching will be able to solve.

Key words:college physics;the administrative levels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大学物理英语词汇

Chapter 1 Introduction (引言) § 1.1 Space and Time (空间与时间) uni verse 宇宙object 物体measurement 测量kin ematics 运动学motion of objects 物体的运动mass poi nt/particle 质点center of mass 质心space and time 时空rotation 旋转subject研究的对象phenomena 现象in tergalactic 星系间的submicroscopic 亚微观的dimension 尺度uniform 均匀的isotropic 各向同性的con ti nu ous 连续的direction 方向graininess 颗粒性location 位置frame of reference 参考系specify 确定、规定simultaneously 同时地inconsistent with 与…不一致define/definition 定义platinum-iridium 铂铱合金atomic standard 原子标准transition 跃迁meridian 子午线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国际计量大会 vacuum 真空 former sta ndard of len gth 米原器

atomic energy level 原子能级isotope cesium 铯同位素krypt on 氪 an gstrom 埃 § 1.2 Coordin ate Systems and Frames of Refere nee (坐标系与参考系) frame of refere nee 参考系coord in ate system坐标系recta ngular Cartesia n coordi nates 直角笛卡儿坐标系 axis / axes (pl.)(坐标)轴 origin坐标原点 at rest静止 dime nsion 维 mutually perpe ndicular 互相垂直in tersectio n 交点 § 1.3 Idealized Models (理想模型) idealized model 理想模型simplified version 简化方式neglect 忽略particle 质点 air resista nee 空气阻力 vacuum真空 in terms of 利用 rigid body 刚体 in sulator绝缘体 § 1.4 Vectors (矢量) vector矢量scalar标量magn itude 大小velocity 速度accelerati on 加速度mome ntum 动量proporti onal to 正比于parallel 平行positi on vector 位置矢量 § 1.5 Properties of Vectors (矢量的特点) resulta nt/net vector additio nsubtractio nequivale nttra nslatehead-to-tail methodparallelogram method diag onal commutative lawscalar productdot productdistributive lawmultiplicationcross product vector product arearight-hand ruleparallelmultiplyfunctionsome variable

【精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成果报告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唤醒,在于激励,从而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现希望的曙光。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现实中的学生因为教育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在亚迪校园大部分学生是比亚迪公司子弟,随父母进入公司而从内地插班到亚迪,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怎么办?答案:不能放弃;面对学生发展不均衡的整个班级怎么办?答案: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全体同学的求知需求与心理需求,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近年适逢比亚迪公司提出创办优质化精品化学校,借创精品提质量契机,小学数学组在四、五、六年级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学校的激励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分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途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只会涣散学生的意志,泯灭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无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发展的。分层教学正是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方面出发,解决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的。 2、分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句话落实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教学中要面向全体,体现了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合一的总体目标。新的数学课程应该是顺应“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凸显优秀学生的筛子,更不应该成为淘汰沙粒的大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才能唤醒学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3-04-19T11:37:44.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汤翠苹 [导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河南省南阳市二十八中学汤翠苹 一、“分层教学” 提出的原因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采用分平行班,采用同一种教法,同一种作业,同一种评估测试的做法,显然不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使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课改,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就要调整课堂结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行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学生分层 主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及平时的表现,大致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称之为“优等生”;第二层:智力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认真,但成绩一般的称之为“中等生”;第三层:基础较差,智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称之为“学困生”。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四个人(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中等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优等生要求在中等生要求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及方法。 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目标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来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困生目标:了解推导过程,记住求根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中等生目标:理解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优等生目标:能推导求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有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3.讲解分层 在实施教学时,要有的放矢,先讲基础知识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对学困生要详细讲解,节奏慢点,适当降低难度;再讲授稍有难度及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能让他们自己思考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能让他们合作完成的就让他们合作完成,即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以保证各个层面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学习1.2“不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对于学困生,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5>3 则①、5+4 3+4;②、5+(-7) 3+(-7); ③、5?(+3) 3?(+3);④、5??(-3) 3?(-3) (2)已知:a>b,则①、 a+2 b+2 ;②、a_2 b-2; ③、a?(+2) b?(+2);④、a?(-2) b?(-2)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4.提问分层 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设计一些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5.练习、作业分层 对于学困生,能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知识技能基础题即可,使学困生有兴趣按时完成练习及作业,达到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对于中等生,不仅要完成学困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数学理解题,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力有所提高;对于优等生,不仅要完成中等生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课本上每节的随堂练习、习题及每章的复习题中的问题解题、联系拓展题,这样既能培养优等生的基本技能,又能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反馈信息,练习时,在黑板上:简单的题由学困生板演,稍有难度的题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板演;在下面:加强对中、低层学生的辅导,可以让优等生辅导中等生,中等生辅导学困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在作业上,要全部批改,有问题的作业要当面指出错误及原因,并及时改正。 6.测试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矫正、强化、层次反馈功能。每次的章节检测题,优等生全做,中等生适当的删减,学困生只做基础题,各个层次的试卷满分均相同,这样以来,既不会使学困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等生考的“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效果。 实施分层教学有力地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讲课分层次、分类指导、分层设计问题、课堂练习分层,达到各自的目标。同时采取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方法,激励低层次学生不断进步,使高层次学生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实验证明,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正文: 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教学群体。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契和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中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它着眼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本人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与学习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和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要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分层分组,以便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我将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并选

大学物理英文版的中文词汇对照表

Conductors & dielectrics in electrostatic field
Dielectric 电介质 Electrostatic equilibrium 静电平衡 Polarization 极化 Relative permittivity of dielectric 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 Electric susceptibility 电极化率 Electric displacement 电位移矢量 Metal 金属 Capacitor 电容器 Capacitance 电容 Farad 法拉 Breakdown field strength (dielectric strength) 击穿电场强度 (电介质绝缘强度) Parallel combination 并联 Series combination 串联 Energy of electrostatic field 静电场的能量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静电感应 Electrostatic shield 静电屏蔽 Coaxial 同轴的 Isotropic 各向同性的 Free charge 自由电荷 Polarized charge 极化电荷 Electric polarization 电极化强度 Permittivity of dielectric 电介质的电容率 Gauss’s law with dielectric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Conducting 导电的 Parallel-plate capacitor 平行板电容器 Cylindrical capacitor 圆柱形电容器 Spherical capacitor 球形电容器 Energy density of electrostatic filed 静电场的能量密度
Magnetic forces & magnetic fields
Magnetic field 磁场 Steady current 恒定电流 Electric current 电流 Drift speed 漂移速率 Magnetic induction 磁感应强度 The Biot-Savart law 毕奥-萨伐尔定律 Infinitesimal 无限小的 Permeability of free space 真空磁导率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of magnetic induction 磁感应强度叠加原理 Loop, Coil 线圈 Solenoid 螺线管 Angular velocity 角速度 Magnetic flux 磁通量 Gauss’s law in magnetic field
Steady magnetic field 恒定磁场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电动势 Current density 电流密度 Conduction current 传导电流 Ampere 安培 Circuit 电路,回路 Magnet 磁铁 Tesla 特斯拉 Current element 电流元 Right-hand rule 右手螺旋定则 Current-carrying 载流的 Extending line 延长线 Magnetic moment 磁矩 Magnetic induction lines 磁感应线 Ampere’s loop law 安培环路定理

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初三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二和初三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分层教学的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如今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就连一向被视为净土的校园也加入了进来。校园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生源的竞争。老师们都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优秀学生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大都喜欢选择名校。所以像我们这种不入流的农村学校就面临着“优生留不住,差生不停来”的尴尬局面。因为生源质量不好,所以教学成绩不断下滑,校长责怪老师不够尽心,老师埋怨校长不把好转入学生的关,家长们也抱怨学生连个高中都考不起……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笔者以为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提升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 分层教学其实就是在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先驱,他有许多分层教学的实践个案,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借鉴。孔子曾评价他的学生“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这些语言都反映出孔子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后来,因材施教的观点在历历朝各代都有提及,而且国外的许多教育家也指出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比如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也就是说其实没有差生,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他的个体差异,也

许是他的接受能力慢了点,也许是他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慢下脚步等等他,或者换一种方法,也许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可见分层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为此,我开始在我所带的班级开始分层教学实践。在我们班实施分层教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现在把我的几点浅薄的看法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关于分层教学的观念 (一)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理论吗?当然不是。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着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精华。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的《教育学》论着中,教学的九大原则必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 在国外,也有许多教育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着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

大学物理(上)英文课程描述

College Physics I Prerequisites: math, physics, chemistry and calculus of high school Teaching Goals: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in classic kinematics using calculus ●Master the method of solving problems in classic mechanics by us ing Newton’s three laws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basic method of developing physical models ●Learn to abstract physical models from concrete problems, and improve ability of solving physical problems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tudying macroscopic property and law of gases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gas molecules’ model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tudying thermodynamic problems by 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 ●Develop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entropy. Content: Chapter 1: Force and Motion 1-1 Description of particles motions This section features reference and coordinate frame, space and time, kinematics equation, position vector, displacement, speed, and acceleration. 1-2 Circular motion and general curvilinear motion This section features tangential acceleration and normal acceleration,angular variables of circle motion,vector of throwing motion. 1-3 Relative motion, common forces and fundamental forces 1-4 Newton’s law of motion and examples of its applications 1-5 Galilean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non-inertial system, inertial force,spatial-temporal view of classical mechanics Chapter 2: Conserved quantities and conservation law 2-1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of particles system,theorem of centroid movement 2-2 Theorem of momentum,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2-3Work and theorem of kinetic energy 2-4 Conservative force, work of paired force, potential energy 2-5 Work-energy principal of particles system,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2-6 Collision 2-7 Law of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2-8 Symmetry and law of conservation Chapter 3:motion of rigid body and fluid 3-1 Model of rigid body and its motion 3-2Moment of force, rotational inertia, law of fix-axis rotation 3-3 Work-energy relation in fix-axis rotation 3-4 Angular momentum theorem and conversation law of rigid body in fixed-axis 3-5 Procession 3-6 Perfect fluid model, steady flow, Bernouli Equation 3-7 Chaos, inherent randomness of Newtonian mechanics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学语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周磊 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讲难教、学生难学难记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性格、后天教育、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模式都是欠科学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文言文分层教学便是一条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文言文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智能表现是多元的,差异是巨大的,其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对文言文感悟、理解、记忆就不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反复诵读与吟咏,内省智能强的学生更适合独立思考,人际交往智能强的则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等。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各自智能的特点强弱,引导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的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造成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发生之前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划分必要的层次,如接受过程、兴趣因素等作为依据而设计教学,那么学生全体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教学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缺乏主见和创造力。长

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始终围绕高考这一指挥棒,忽视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机械式地抓字词、抓背诵,缺乏文言文的美育教学,极大损害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大班统讲”使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个体,再加上部分教师教法枯燥,更加重了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遭到扼杀。 二、文言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文言文教学目标分层次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抓“六点”: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熟语名句等,却忽视了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更加区分明确。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原因造成,一类是智力原因造成。对于前者,我们主要发挥文言文的思想启蒙作用,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入正道,正如桐城派所倡导的“义理、考据、章法”,明确将义理放在首位。如学习《陈情表》,让他们和李密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家人,感受亲情的可贵;学习《勾践灭吴》,让他们回答决定战争胜败的原因等。总之,抓住一切可能的因素树立起他们心中纯洁、善良的一面。对于一般学生,将文言文学习注意的“六点”教给他们,让他们自主找出全篇“六点”的内容,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及时指导和鼓励。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其目标引领为对写法的探究,如在学习《六国论》时,让他们负责探究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何安排篇章结构,何处是总论点、分论点,如何运用修辞等等,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文言文文字精练、内涵深刻、思想隽永的特点会逐渐融入到他们的创作当中。 2.文言文教学方法分层次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前言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

分层教学论文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 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 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课堂教学是 由于多种原因,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差异,怎样才能逐步缩小差异呢我认为 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基于分层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说明分层教学含义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行分层教学提供参 考方法,以期有一定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 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一: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的意义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它 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基本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部门的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与 工程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 必须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物理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与实验密切相关。物理概念的确立,物 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物理实验。 二: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的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已经进行了两个学期,在这两个学期,通过二十几个物理实验,我们对物理 学的理解和认识又更上了一步台阶。通过对物理实验的熟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物 理实验思路和实验器材的操作,进一步稳固了对相关的定理的理解,锻炼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物理兴趣的同时,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实验研究的 基本方法,提高基本科学实验能力。它也是我们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我们进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还能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主动研究的创新与探索精神、爱护公 物的优良品德”。 三:我眼中的物理实验的缺陷 1:实验目的与性质的单一性 21世纪的学科体系中,多种学科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没有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 学科而单独生存,但是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全都是关于物理,这一单科的实验内容,很 少牵涉到其他。有些实验完全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根本不追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结合。2:实验的不及时性及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学科,在我们所学的物理内容中,更多的是关于公式定理的,这些需要及时的理解和记忆,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实验来进行。但是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学过很久以后,甚至是已经学完物理学科后进行的,这就造成我们对物理知识理解的 不及时性,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而且,我们重复科学实验伟人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得知结论后凭借少量的实验数据轻易得出相似的结论,与前人广袤的数据量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造成实验信息的不对称性, 不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大学物理上(英文版)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Concept Summery for FP FINAL 2012 spr. Chapter 1 【force and motion】 (1) Concept 1.particle: ideal object with mass, neglect size, shape, internal structure ... When the size of the object is much less than its moving range. It could be treat as a particle. 2.description:equation of motion/position vector/displacement/ Velocity (vector)/speed(scalar)/acceleration/instantaneous velocity/ Angular velocity/acceleration –circular motion =>Common particle motions: Circular motion, projectile motion and general curvilinear mo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dc7862487.html,mon force: Gravity/ Elastic force/ Friction/ Universal gravity 4.Newton’s law of motion: [FIRST] Every object continu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upon it. [SECOND] The change of mo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et force exert on the object, and occurs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net force. [THIRD] If two objects interact, the force F12 exerted by object 1 on object 2 is equal in magnitude to and opposite in direction to the force F21 exerted by object 2 on object 1. 5.Galilean relativity: You can not determine whether a frame is still or move at a constant speed by mechanical experiment in this frame. This is called the Galilean relativity. (2) Calculation: 1.v=dx/dt a=dv/dt 积分应用 2.力学动力学过程分析 Chapter 2【Conserved quantities and laws in motion】 1.(1)Centroid: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system is called centroid.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 如今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就连一向被视为净土的校园也加入了进来。校园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生源的竞争。老师们都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优秀学生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大都喜欢选择名校。所以像我们这种不入流的农村学校就面临着“优生留不住,差生不停来”的尴尬局面。因为生源质量不好,所以教学成绩不断下滑,校长责怪老师不够尽心,老师埋怨校长不把好转入学生的关,家长们也抱怨学生连个高中都考不起……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笔者以为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提升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 分层教学其实就是在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先驱,他有许多分层教学的实践个案,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借鉴。孔子曾评价他的学生“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这些语言都反映出孔子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后来,因材施教的观点在历历朝各代都有提及,而且国外的许多教育家也指出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比如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也就是说其实没有差生,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他的个体差异,也许是他的接

受能力慢了点,也许是他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慢下脚步等等他,或者换一种方法,也许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可见分层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为此,我开始在我所带的班级开始分层教学实践。在我们班实施分层教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现在把我的几点浅薄的看法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关于分层教学的观念 (一)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理论吗?当然不是。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成为中国教育的精华。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的《教育学》论著中,教学的九大原则必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 在国外,也有许多教育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的教育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