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新历史主义电影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05 第五章

一、现实主义的回归
“伤痕文学”之后出现了以 《人到中年》、《天云山传奇》为代 表的 “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与 “伤痕文学”的产生具有相 同的社会条件,但 “反思文学”更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它主要 反思产生社进而反思自我对历史应负的责任,寻找在新时代面前自身的使 命与位置。因而 “反思文学”的历史内容要比 “伤痕文学”更加 扩展和深化,反思的深度也从政治的层面进入到哲学和文化的层面 。其代表作品有鲁彦周的 《天云山传奇》、茹志鹃的 《剪辑错了 的故事》、张一弓的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 《李顺大 造屋》、周克芹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三、“十七年”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有关现实主义的认识,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论争,如 20世纪00年代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论争、关于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论争、 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论争,20世纪60年 代关于典型的论争、关于现实主义的深化的论争、关于 “中间人物论” 的论争、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论争等,都在有关现实主义创作方 法和创作原则范畴内,广泛涉及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形式与内 容、文艺价值与功能、作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等诸多重要问题。
二、对现代主义的借鉴
伴随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在 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意识到旧有的文学表现手法已经不能完全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审美意识的变化,于是提出要超越创作中包括 “老题材、老人物、老主题、老故事、老写法”在内的所谓 “五老 峰”,开始大量吸收、借鉴外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思潮
一、现实主义的回归
20世纪2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拨乱反正,彻底清除 “瞒和骗”的文学 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使文学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恢复和弘扬现实主义的 传统势在必行,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掀起了对现实主义理论问题的 再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本质、文艺的真实性和 典型性等问题。涉及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如暴露与歌颂的关系、对人 物命运的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的总体把握、怎样确认 “伤痕文学”的基 调、文艺展示改革生活时能否与现实严格对位、乔厂长式的大刀阔斧的 改革行为是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使新时期 文艺摆脱了 “瞒和骗”的阴影,从文艺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僵化状态 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和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追忆·共情·凝望——电影《一秒钟》叙事解读

028《名家名作》·评论《一秒钟》以“电影胶片”这一特殊的时代物质为叙事线索,将叙事重心诉诸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情感际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讲述了张九声、刘闺女和范电影因为不同的人生遭遇而与电影胶片产生联系并结下了不解之缘。
劳改犯张九声为了看新闻简报中出现“一秒钟”的女儿,孤儿刘闺女则一心想偷到电影胶片,给弟弟做灯罩。
两人经过在沙漠和公路上的争斗,先后来到二分场的面馆遇见范电影,一位工作勤奋、在当地极具声望的电影放映员,殊不知他也有难以言说的痛处,一方面自己的儿子因为喝电影清洗剂而智力损伤,另一方面也担忧运输员杨河夺去自己的放映员岗位,最后他向保卫科举报张九声,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赏识,留住自己的职位。
而张九声和刘闺女在争夺电影胶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象征性的父女情谊。
影片看似温情脉脉,实则绵里藏针,这是一种对于那个时代梦幻般的探寻与缅怀,一种真实而悲伤的批判与控诉。
一、“追忆”——个体化的叙述视角(一)胶片时代的青春记忆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记忆是一种集体的社会行为,现实社会群体都有其对应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并通过不断交流和共享被加以记录和保存[1]。
电影《一秒钟》中,张艺谋以“电影胶片”为线索串联起三位主要人物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物群像,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通过影像叙事搭建起电影与自身的联系,从“他者”转变为“自我”,最终形成自我认同。
这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同结合特定的时代记忆,最终凝结为本民族所共有的集体记忆[2]。
纵观第五代导演,他们都有对历史的反思与强烈的主体意识,是具有使命感和文化自觉的一代。
张艺谋导演更甚,他对个体生命审慎和尊重的态度,在他个人化成长经验的电影叙事创作中被赋予了顽强的生命力。
影片《一秒钟》延续了张艺谋关注现实主义基调的影片风格与个体化青春记忆的追溯视角,在电影《一秒钟》的幕后采访中,张艺谋透露:“胶片代表电影,但是真正从物质角度来说,胶片时代结束了。
消淡的爱情膨胀的野心——对电影《投名状》分析

消淡的爱情膨胀的野心——对电影《投名状》分析
赵国伟;王汝虎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透过<投名状>成功的票房,深深感触到:陈可辛又一次成功了.影片用姜午阳(金城武饰演)的旁白进行叙事,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了庞青云这一丰满的形象,表现了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和生命历程.参照<刺马>以及香港武侠功夫电影的变化,透过<投名状>背后的书写话语,证明这部香港电影背后所反映的话语变化和香港电影机制的转变.
【总页数】1页(P58)
【作者】赵国伟;王汝虎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6826;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682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女性的爱情之殇——电影《苔丝》与《飘》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对比分析 [J], 沈兆文
2.爱情,义气与权力——《投名状》里的政治世界 [J], 梁银湘
3.新历史主义语境下的人性读解——电影《投名状》主题分析 [J], 邵建德
4.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r——对电影《一九八零年代的爱情》的症候式分析 [J], 李雪梅
5.电影悲剧美学的审美特性之“两难”——电影《投名状》《爱有来生》《黑暗中的舞者》赏析 [J], 陈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陈心怡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0期
摘 要: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小女孩爱丽丝偶然掉进一个兔子洞入口,坠入了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兔子洞的故事。作者借爱丽丝之口,对兔子洞社会进行描述,同维多利亚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遥相呼应。本文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第七章《疯狂的茶会》为例,结合童话文本,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重新考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文本同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历史的互文关系。
关键词: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维多利亚社会 新历史主义 1865年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的代表作《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首次面世,标志着英国儿童文学进入“黄金时代”。小说同时满足了儿童和成人的心理和审美需求,被翻拍成各类影视作品,至今仍为国内外学者及评论家们讨论的热点。
一、新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除去在体裁、主题和写作特点等方面的传统文学解读,近年来国内外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研究主要围绕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比较文学及电影浅析等视角展开。关于小说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数不胜数,如学者徐德荣和江建利通过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的个案研究,解析不同时代译者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采取的策略并探索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规范[1]。学者蔡雯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为例,着重研究目的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2]。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学者高超美将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郑渊洁的《鲁西西外传》进行比较,指出其中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并分析差异的成因[3]。学者王燕比较研究了中国作家沈从文在《爱丽丝漫游奇境》基础上续写的《阿丽思中国游记》,指出这两部童话在叙述视角、语言和想象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展示了中国作家的现实情结[4]。还有一类学者就2010年小说改编电影进行研究,如耿占玲认为导演蒂姆·波顿突破童话文本成功地塑造了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5](44-45)。学者刘丹羽则就《爱丽丝梦游仙境》互文性透视下的电影改编对作品进行解析,指出电影是对原有故事再造意象的拼贴挪移[6](258-259)。
从《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的“祛魅化”解构透视其新历史主义意义

2021/2下由道恩·强森主演、布莱特·拉特纳执导的3D 动作大片《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从巨石强森饰演的海格力斯的悲剧命运开始,讲述这位古希腊神话英雄的心灵救赎与复仇史。
不同于以往传统神话英雄的还原,影片在保留传统电影叙事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神话的非真实性,在“破环性”叙事中将传统英雄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运用了“祛魅化”的手法,使传统英雄复仇历险主题产生翻转,强调英雄的凡人化特征,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后现代关照,从而成功解构了英雄神话。
剪辑与拼贴的基本故事框架《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沿袭了古希腊神话文本中的英雄故事内容,从赫拉克勒斯的传说开始讲起,与原始文本一脉相承。
在古希腊文本中,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英雄,他的母亲是阿尔克墨涅是帕耳修斯的孙女,因受到宙斯诱惑而生下赫拉克勒斯,宙斯的妻子赫拉嫉妒阿尔克墨涅,就派两条毒蛇去加害他,但是赫拉克勒斯阴差阳错地喝了赫拉几滴乳汁,因此拥有了神性而幸免遇难。
他长大以后建立了十二大功勋,死后终因功勋卓著而位列仙班,完成了从半人半神到神的转变。
数千年来,以赫拉克勒斯为原型所衍生出来的关于的冒险、成长、历练、拯救等母题代代流传,成为作家笔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电影领域,勇气与智慧并存的赫拉克勒斯也是最受欢迎的英雄代表,目前以赫拉克勒斯为主角的电影多达几十部,最著名的是与《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同期的几部,如《大力神》《大力神重生》《大力神在纽约》等。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没有探讨赫拉克勒斯半人半神的身份是否属实,也没有探讨他是否真的是宙斯的儿子,包括开头部分的出生和童年时代,刚出生时举手触摸天花板顶宙斯的神画和掐死从神像雕塑中爬出来的两条蛇,完成十二试炼,都是从一个被强盗绑架的小伙子口中讲述出来的。
可以说,电影只是借用了赫拉克勒斯的人设和零星的情节,剪辑与拼贴出基本的故事内容,所要表达的又是另外的主题和内涵。
“祛魅化”的解构方式“祛魅化”是马克斯·韦伯在研究19世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用到的一个概念,影片中“祛魅化”有几个方面的内涵。
电影《投名状》历史背景浅谈

电影《投名状》历史背景浅谈李秀高文娟*【摘要】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投名状》取材于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部风格质朴、内蕴丰富的作品。
在情节上,它以兄弟情义作为载体对人性进行了深入解读。
虽然它在新历史主义语境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实采用了杂糅、杂取与叠化的方法,但是剧情当中依然展现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风貌,体现了当代人对太平天国历史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投名状》太平天国历史背景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投名状》以清末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历史过程为背景,讲述了三个结义弟兄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效力朝廷最终反目成仇的故事。
在情节上,不仅从兄弟情义的视角解读了人性,而且深度还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争场景,体现了当代人对那段历史的重新思考与审视。
一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首先,《投名状》表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初,湘军与太平军交战的场景。
在故事的开场,绿营军官庞青云与太平军作战兵败只身逃脱,电051*李秀(1987 ),女,辽宁海城人,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高文娟(1985 ),女,江苏连云港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影表现的战场场面基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真实情况。
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清廷纠集各省绿营兵对太平军实施围追堵截,清末的绿营兵装备低劣、战斗力低下,其使用的火器仍然是清初制造的鸟枪、抬枪。
由于国家承平日久,武器装备年久失修,“鸟枪三千八百九十杆内,(仅)选出堪用者一千杆”。
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廷令各地加紧制造火器,但新造的鸟枪,质量还不如清初的好。
正如杭州将军倭什纳奏称:“军需局拨给之鸟枪,经操练后多有伤膛,施放打准不甚得力。
”②因此,清军在镇压太平军初期仍然广泛使用冷兵器作战。
由于清军武备废弛,导致在与太平军交锋时经常一触即溃,其交战场景与故事开场庞青云诈死逃脱如出一辙。
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才能一路攻城略地,占领南方数省与清廷对抗。
《阿甘正传》的新历史主义特征

该片 着眼 于美 国当前 与未来 , 们包 括历 史的 文本性 、 历史 与现 在 、 写 的历 的重 大历 史事 件如种 族歧 视 、 小 民权运 动 、 性解 进行 再创 造时 , 对 美国 当代价值 观产 生 了引导 、 推动 作用 一 史等 , 下面看 这些概念在影 片中的体 现。 放、 吸毒 、 越战 与反 战等都 是至 今还直 接 或间 时代 》 志 记者 这 样 描绘 它的 轰 动场 面 : 杂 接影 响美国人生 活的历史事 件。 通过对 这些事 位《 历 史的文本性 “ 男女老 幼怀 着真诚 的感伤涌 出影院 , 子们 孩 新 历史主 义认 为历史 的文本性 有两层含 件 的叙述 , 片试 图唤起 人们 思考 , 影 帮助他 们 成 成双成 对 的人 义 一是 只 有通 过保 存的 文本 , 人们 才可 能 了 更好地 理解 当代 美பைடு நூலகம்社会 , 中汲取对 当前及 似乎 在思 考 , 年人 陷入沉 思 , 从 们 紧紧地握 住对 方的手 ” l] 4 该社会 效果正 是 解过 去 , 二是 当某一 文本被历史 学家用来 书写 未 来有益 的 因素 。 次 , 片摄 影技 巧上也 表 其 影
等 新 挖 受尼 克松 总统 接见一 幕 , 用的都 是 时代 ” 。 历史主 义致 力于改 变这一观念 , 《 阿甘 正传 》 摄于 1 9 年 , } 白 9 4 由汤姆 ・ 汉克 载誉 归来 , 掘被 埋没 的历史 事件与人物 。 影片 另一体 现是 “ 门事件 ” “ 门 水 0水 斯主演 , 罗伯特 ・ 泽米基斯 执导 , 当年即获 1项 这种手法 。 3 《 阿甘 正传 》 叙述 了美国从 五十年 代直到 是 然而该 片中 , 它却被 阿 奥斯 卡提 名 , 并最 终夺得 最佳 影 片、 最佳 男主 事件 ” 真实历史事件 ,
“志”与“史”:《片警宝音》的现代性叙事与文化记忆

“志”与“史”:《片警宝音》的现代性叙事与文化记忆袁雨欣
【期刊名称】《鹿城学刊》
【年(卷),期】2024(36)1
【摘要】电影《片警宝音》以民族志式的、新历史主义的现代性叙事视角作为阐释工具,将当代中国时代风貌的影像民族志式书写酝酿其中,既保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记忆,又附和和补全了历史话语,对本土民俗和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投入了关注。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袁雨欣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地域文化志的现代性叙事——胡永生长篇小说《汶水汤汤》简论
2.青春叙事中的历史记忆——改革开放40年青年发展与文化现代性
3.批评与救赎:论本雅明的现代性文化史叙事
4.现代性、民族主义与文化自觉——中国营造学社建筑史叙事中的云冈石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研究方法论
课程名称:影视研究方法论 教材名称:当代电影思潮 作 者:范志忠 总 章 数:十七章 出 版 号:ISBN978-7-308-05968-2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第五章:新历史主义电影
1、课时要求:1课时 2、教学目标:认识和掌握新历史主义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美学流变 3、基本概念:新历史主义透过遗落在稳定的有序的历史之外的事件的考古,对 传统的历史话语中所认定的天堂式起源或乌托邦式的世界末日的终结这一最根 本的有机统一性,提出质疑,暴露出历史独白话语中的欺骗性,试图重建一种 能够更好地说明物质与话语间不稳定的阐释范式。
《辛特勒名单》:拯救的历史希望
《影视研究方法论》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第一节:匮乏的历史
一、公民凯恩 奥逊· 威尔斯执导的《公民凯恩》的 叙述动力,源于对“玫瑰花蕾”这一代 码的解译,这是“美国忽必烈”的报业 巨头查尔斯· 福斯特· 凯恩老死时的遗言, “玫瑰花蕾”因此指涉暧昧而成为历史 之谜的隐喻。
《公民凯恩》:失却了目标的历史
《影视研究方法论》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二、三毛从军记 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 征兵、军训、阻击和犒劳等这些战 争中最为仪式化的历史空间,因容 纳了漫画中的三毛而被戏拟为历史 的漫画。
《三毛从军记》:历史的漫画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三、历史话语的“古今同戏” 《古今大战秦俑情》恍然成为古典和 现代历史相互游戏的大杂烩。历史话语的 “古今同戏”表明,“后现代主义是关于 空间的”,人成为空间的存在,可以自由 往返于古今之间,时间被彻底消解了。
《末代皇帝》:第三世界的民族寓言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二、霸王别姬
与《末代皇帝》旨在历史寓言化 相比,在叙述时间跨度上几近相似的 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则侧重 于寓言的历史化。
《霸王别姬》:殉身与幻灭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三、辛特勒名单
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 特勒名单》以其边缘性的历史档案, 质询着大屠杀的历史黑暗时,却重新 点燃了作为人的拯救的历史希望。
《古今大战秦俑情》:古今同戏
《影视研究方法论》
第五章
第三节:在话语的隐秘处
一、末代皇帝 贝托卢奇执导的《末代皇帝》在讲述 溥仪个人经验的故事时,包含了对整个中 国近现代史经验的讲述,从而体现了西方 人解读第三世界历史的修辞策略:“所有 第三世界的本文均带有预言性和特殊性, 我们应该把这些本文当作民族寓言来阅 读。”
第五章
二、罗生门 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中无论活的 还是死的,都不曾在死亡面前有所惊醒, 反而继续满足着各自利己的欲望,编织着 欺世盗名的谎言,堕落于历史的迷宫而永 无休止地轮回。
《罗生门》:欺世盗名的谎言《影视研究方法论》第五章
第二节:叙述的游戏
一、游戏的哲学内涵 20世纪以来,后期海德格尔的天地神人四位一体的“世界游戏”,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伽达摩尔的艺术游戏,巴尔特、德里达 和福科等人从不同角度对游戏的阐释,表明游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以致于美国学者迈克尔· 默里认为:“‘游戏’的表现范围是如此之广泛, 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确称得上是西方思想新方向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