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合集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

善效果背景介绍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缺血或出血等原因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急性脑梗死病情危重,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极为严重,常常造成患者的身体部分瘫痪以及言语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改善治疗效果,近年来,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其中,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已经逐渐受到医学专家的重视。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原理依达拉奉是一种通常用于治疗血液凝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够抑制血小板功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凝固作用,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栓在血管中的堵塞情况,为血流提供更好的通道。

苦碟子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功效,有舒筋活血、解毒消肿、祛痰开窍等功效,可以起到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综合依达拉奉和苦碟子的药理作用,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保护脑细胞,缓解脑缺血,进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优势依达拉奉和苦碟子作为现代医学和传统中药的结合,不仅具有抗血栓、防止血管堵塞的效果,并且还能保护血管内皮、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发病率。

同时也能够缓解心肌缺血、降低心脑血管死亡率。

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具有天然、无副作用、安全等特点,医学专家认为,综合治疗的方法比单一的治疗方法更加高效。

此外,该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患者治疗之后,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有效缓解了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对后期的康复治疗也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适宜患者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都可以尝试使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进行治疗,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并发症比较多的患者等人群。

但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禁药忌口,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到医院进行咨询。

而且,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只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辅助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管内血栓的形成,适时清除血栓,从根本上解决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

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

联合组29例,予以依达拉奉加用舒血宁进行治疗;对照组27例,予以胞二磷胆碱加用舒血宁进行治疗。

将2组治疗前、治疗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两周差异有显著性,联合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脑梗死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依达拉奉舒血宁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3-02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

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和神经保护等。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所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在改善脑供血的同时,可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多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预后。

本资料搜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资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并进行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符合以下条件的住院患者:①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②发病48h内入院;③未进行溶栓、手术及降纤治疗;④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的再次发病者;⑤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入选标准者;②合并其它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③过敏体质;④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⑤使用溶栓药物或其它自由基清除剂者。

1.2分组。

56例患者按随机抽样原则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9例,对照组27例。

联合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40岁~77岁,平均(59.1±10.4)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2.5±6.2)。

对照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60.4±7.6)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1.6±7.0)。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的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活血化瘀、调脂、适当控制血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 %氯化钠250 mL 中静注,2次/d。

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1)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 %,病残程度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 %;(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考虑可能与使用依达拉奉有关,但未经治疗自行恢复,余无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如皮疹、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发生,无统计学差异。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丹参注射液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治疗15天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15天后依达拉奉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下降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抗自由基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自由基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缺血期间和在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治疗脑梗死可通过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可能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抗自由基物质,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作用。

研究证实,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而国内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少。

我科于2007-06~2009-06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方法。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入选标准:按1995年4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且神经系统体征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发病在72h 内;年龄30~78岁;头部CT无出血;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瘫痪肢体肌力0~3级;血压控制在160/90mmHg左右,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

1.2一般资料:本组实验入选患者60例,为我院2007-06~2009-06的急诊住院患者。

均有典型的病史和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瘫痪肢体肌力0~3级,接诊后均经头部CT无出血;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评估了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脑血流灌注。

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脑血流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

副作用监测显示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可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机制及优化疗程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临床试验设计,研究方法,观察指标,结果分析,副作用监测,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当前,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保守治疗等,然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依达拉奉是一种能够抑制栓塞后炎性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的药物,而长春西汀注射液则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长春西汀注射液,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探讨该药物组合在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方面的作用;研究治疗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2. 正文2.1 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是研究的基础,其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疾病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其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等。

脑梗死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残疾率也较高。

目前治疗脑梗死主要是溶栓治疗和抗栓治疗以及对症治疗。

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酚A、丹参素等。

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脑心疾病的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降脂血管扩张等作用。

而依达拉奉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

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预期可以提高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为首次发作者,年龄范围为40-75岁,男女比例约1:1。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观察组接受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接受依达拉奉单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丹红注射液40mg/d静脉滴注,连续7天;依达拉奉剂量为75mg/d,口服,连续7天。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依达拉奉单药治疗,剂量同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恢复情况等指标的观测。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颅内出血发生率、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在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出血风险更低。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少量患者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其联合应用可以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案之一,但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择取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展开试验,利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增加注射依达拉奉右坎醇浓溶液。

对比两组NIHSS、BI指数得分,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NIHSS分数降低,BI指数评分升高,与治疗前的数据差异显著,且研究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8.67%,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加入依达拉奉右坎醇浓溶液的应用,能有效抑制患者脑细胞坏死,清楚氧自由基,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患者致残率。

关键词:依达拉奉右坎醇;脑梗死;疗效;预后脑梗死也常被我们称为中风,是神经类常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梗死发病形式,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致残、致死率极高,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由于死亡脑组织对大脑功能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也会大幅降低,危害不言而喻。

在临床治疗中,神经类保护药物成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式之一,而依达拉奉右坎醇便是其中常见药物之一[1]。

分析发现,依达拉奉右坎醇是在原本依达拉奉基础上加入右坎醇所制的一种复方型制剂,是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新型清除自由基的脑保护剂,有利于抑制神经元死亡,降低组织损伤[2]。

基于此背景,本文择取150例脑梗死患者展开试验,对其注射依达拉奉右坎醇浓溶液,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对脑梗死治疗的作用和影响,现对研究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对2020年至2022期间院内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发病时间均在接受治疗的48小时内。

通过随机分配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各75例。

其中,研究组有男患者35例,年龄在40~74岁之间,平均年龄(60.3±4.72)岁;有女患者40例,年龄在47~72岁之间,平均(61.4±4.87)岁。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刘黎蓝【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8)10【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Edaravo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85 ACI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4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2 cases).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ur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On this basis, Edaravone was add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clinical nerve deficiency scale were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scores of the clinical nerve deficiency scal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daravone has higher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I and has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y to be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总页数】2页(P82-83)【作者】刘黎蓝【作者单位】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湛江,52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朱大猛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邹国平3.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J], 薛亚妮;刘瑞;陈彭;张伟靖4.复方曲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冯霞5.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陈云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发表时间:
2019-12-23T11:15:52.820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7期 作者: 华承磊
[导读]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不良反应方面的结果不足。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4 d、21 d研究组E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
),治疗后14 d、21 d、3个月研究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ESS增分率和ADL增
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1)。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自由基清除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darav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daravone injection on this basis.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ES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4th and 21st day after treatment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scores of ADL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4th,21st
and 3rd month after treatment
(P < 0.01).On the 7th,14th and 21th day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SS and ADL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Conclusion edaravone inj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edaravone;cerebral infarction;free radical scavenger

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梗死后缺血部位在缺血过程中以及随后再灌注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导致神经细胞膜过氧
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并出现
DNA的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1]。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抑制脑细胞等氧化损伤,
主要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本研究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均符合脑梗死的
诊断标准,均为颈动脉系统梗死,首次发病,或者既往发病,但是肢体瘫痪不影响神经功能的评价,起病
48h内,ESS(欧洲脑卒中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意识评分
>6分,总分<80分,无颅内出血,无全身严重并发症。研究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9岁,
平均(
63.9±14.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8岁,平均(62.1±1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曲可芦丁200 mg+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天1次,共21d,阿司匹林(50~75)mg/d,口服。根
据情况给予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期间禁止使用抗凝药物、溶栓药物、降纤药物、其他自由基
清除剂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3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一天2次,14d为1个疗程。依达拉奉注射液为国药
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80056,20 mL:30 mg,2支/盒。
1.3 评价方法
入组后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分别检测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7d
、14d、21d采用ESS[2]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3]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存
随访,并对
ADL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ESS和ADL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后14d、21d研究组E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治疗后14d、21d、3个月研究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1)。

2.2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SS增分率疗效比较
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ESS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2.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L评分增分率疗效比较
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ADL评分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头痛头昏1例,转氨酶升高1例,皮疹1例;研究组脑梗死后出血1例,转氨酶升高1例,皮疹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0%,研究
组不良反应率
1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
现,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梗死后,缺血部位的脑细胞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
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
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氧自由
基是一些外层轨道具有不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和分子,化学性质活泼,能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PUFA)发生氧化反应;
诱导
DNA、蛋白质、氨基酸的交联和氧化;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解聚。脑缺血-再灌注期,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一氧
化氮合酶及
NADPH氧化酶等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远远超过机体抗氧化能力,造成氧自由基大量堆积。
欧洲卒中量表是常用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ADL量表是常用的评价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量表,两个量表的总分
均为
100分,均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价,来分析依达拉奉治疗
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治疗后
14、21d,研究组E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依达拉奉的使用改善了患者的预
后。通过得分增加率来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
ESS评分增加率和ADL评分增加率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后第7天两组就均存在显著
差异,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
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依达拉奉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皮疹等。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患者出现皮疹,与对照组比较
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有
1例患者出现梗死后脑出血,是否与依达拉奉的使用具有相关性还不十分明确,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不良反应方面的结果不足。
参考文献:
[1] 南成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67-68.
[2] 李芳.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46.
[3] 赵炜.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625-6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