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地质培训教材:四、水库工程地质
水库工程管理手册(职工培训教材)资料

目录前言第一章水库工程概论 (1)第一节水库工程简介 (1)第二节水库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 (4)第二章水库运行管理 (6)第一节组织管理和调度运用 (6)第二节检查观测 (9)第三节养护管理 (19)第三章水库安全检查与加固 (21)第一节概述 (21)第二节土坝的安全检查与加固 (22)第三节溢洪道的安全检查与加固 (26)第四章防汛与抢险 (29)第一节防汛与抢险基础知识 (29)第二节防汛任务与职责 (30)第三节准备与检查 (31)第四节土坝险情抢护 (32)第五章渠道工程管理与维护 (36)第一节概述 (36)第二节渠道及其建筑物的运行管理 (38)第三节渠道工程的检查观察 (39)第六章水闸工程运行管理及检查维护 (43)第一节水闸工程简介 (43)第二节水闸工程的运行管理 (44)第三节水闸工程的检查观察与维修养护 (45)第七章流量观测 (47)第一节概述 (47)第二节流速仪法测流 (49)第三节建筑物法测流 (51)第一章水库工程概论第一节水库工程简介一、水库的作用兴建水库是人们为了解决在用水与河流来水在各年间或一年内在时间和水量分配上的矛盾的一种措施。
水库在来水多时把水蓄起来,然后根据用水要求适时适量地供水,同时在汛期还可起到削减洪峰、减除灾害的作用。
这种把来水按用水的要求在时间和数量上重新分配的作用,叫做水库的调节作用。
水库不仅可以使水量在季节间重新分配,满足灌溉、防洪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大量的蓄水和抬高了的水头来满足发电、航运及水产等其它用水的需要。
因此,水库是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二、水库的设计标准1.防洪标准水库的防洪标准是指水库所能抵御的洪水的大小,通常指水库本身或下游防洪安全所拟定的设计洪水标准。
洪水的大小每年不同,一定大小的洪水出现的可能性多少一般用重现期和累积频率来表示。
如五十年一遇洪水,其重现期为50年,其累积频率为2%(1/50)。
在设计水库时,要选择一定重现期的洪水作为设计洪水,当水库出现这种洪水时,要求水库仍能正常运用。
工程地质学-第十四章 水库的工程地质研究

一、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⑴ 震源浅,影响范围较小,但震中烈度却不一定小; ⑵ 震中一般在库区范围以内,即始终与水的作用有关; ⑶ 形成机理,是以岩石的弹脆性破裂为主,少见有粘滑
性破坏。 ⑷ 水库何时诱发地震,与库区地质体的背景及水库水位 升降密切相关。滞后时间短,滞后时间长等。
库水通过渗漏通道向库外邻谷或洼地的渗漏。它直接导致库 水量的损失,其大小关系着水库能否正常运行,滞洪作用。工程 地质的任务就是要查清可能的渗漏通道,并估算渗漏量。
二、水库渗漏通道的地质条件分析
㈠ 岩性条件
通道主要有两类:第四纪松 散沉积物,特别是河流冲积—洪 积层,常以古河道形式埋藏着, 并沟通库内外;基岩中存在有贯 通库内外的溶洞层、未胶结或胶 结不良的断裂破碎带、古风化壳、 多气孔构造的火山岩等,往往成 为渗漏的重要通道。
二、水库塌岸因素的分析
3、水文气象条件 库面波浪、库岸环流、库水位的变化、大气降雨以及浮冰作
用等,对塌岸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风浪冲蚀作用最为显著。风 浪的大小取决于风向、风速及吹程的长短。 3、其他因素
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情况、自然地质现象等都与塌岸带的形 成和发展有关。观测发现,由于岩土充水饱和后抗剪强度降低和 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最易产生塌岸。
一、水库边岸的再造过程
再造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 步骤:
⑴ 水库岸壁的初期破坏:蓄水 初期,岩土受浸泡饱和以及波 浪的冲蚀,开始形成岸壁塌落。
⑵ 浪蚀龛及浅滩的形成:在库 岸较高地带,水位附近岩土受 波浪淘蚀,逐渐形成佛龛状地 形。波蚀物质堆积在波蚀龛下, 形成浅滩。
图13-9 水库边岸再造示意图
一、水库边岸的再造过程
第五节 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并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损失和危害,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据统计,96座(我国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教材第一章:水利水电工程概述1.1 水利水电工程的定义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资源的水力能量,运用相关技术设施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包括水库、水电站、灌溉工程等。
1.2 水利水电工程的分类水利水电工程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功能可以分为水利工程和水电工程两大类。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库、水文观测系统和灌溉系统等;水电工程则主要包括水电站、水电设备等。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因此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
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工程可行性研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工程的建设目标、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2 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性质和规模,合理设计施工组织结构、分工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3 施工图纸设计制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图纸,包括工程地形、水利设施、土建结构等详细信息,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3.1 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要求严格,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固。
3.2 结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施工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电站建筑、船闸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要确保结构的完整和安全。
3.3 设备安装水利水电工程的设备安装是关键环节,包括水轮机、发电机组等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4.1 施工进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施工任务和工期,及时跟进工程进展情况,保证工程的按时完工。
4.2 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3 安全生产管理重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五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的维护与管理5.1 工程验收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评估工程质量和完工情况,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水坝、水库工程地质研究

Descrip三峡大
三 坝tion of the 峡 contents 大 坝
主要内容
一、水坝的分类 二、坝区渗漏及对坝基稳定性的影响 三、坝基(肩)稳定性问题 四、坝址选择工程地质论证
一、水坝的分类
1、按筑坝材料分 土坝、堆石坝、干砌石坝、混凝土坝等
2、按坝体结构分 重力坝、拱坝 、支墩坝
石 门 拱 坝
图片名称:石门水库 电站地点:陕西汉中 所在河流:褒河 所在水系:黄河水系 主要坝型:混凝土拱坝 坝顶高程:620.0米 最大坝高:88米
我国水库垮坝大事记
1963年,河北刘家台土坝水库垮坝,死亡943人。 1979年,甘肃党河水库因垮坝失事,造成4人死亡。 1978-1979年间,山西东榆林水库副坝下游排水沟多次出现
三 峡 大 坝
世界上最高的重力坝——瑞士的大狄克逊大坝(285m)
(三)、拱坝
拱坝在平面上呈拱形,并在结构上起拱的作用的坝,拱脚支承 于两岸基岩上。拱坝是一个整体的空间壳体结构。从水平切面上看, 它是由许多上下等厚或变厚的拱圈叠成,大部分荷载由拱的作用传 递到两岸山体上。在铅直断面上,则是由许多弯曲的悬壁梁组成, 少部分荷载依靠梁的作用传递给坝基。
(1)坝址应为左右岸为对称的峡谷地形。河谷高宽比(H/L) 愈大的“V”字形峡谷,愈有利于发挥拱坝的推力作用。若地形不 对称,就需开挖或采取结构措施使之对称。
(2)由于拱坝应力集中,要求岩体有更高的承载力,两岸及河 床岩体要新鲜(或微风化)完整。岩体的弹性模量均一,且岩体与 混凝土的变形模量也要相近。
流泥现象,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979年5月,水库晴天 垮坝,垮坝后1个多小时竟无人知晓。 1995年青海沟后水库垮坝后,管理人员骑着摩托车到有关部 门报告,耽误了下游人员转移时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01年,四川会理县大路沟水库垮坝,导致16人死亡,失 踪10人,洪水冲毁770亩良田。 2004年5月27日下午5时49分左右,位于鄂西恩施市城郊的 湖北清江大龙潭水电站上游围堰,被清江上游下来的并不 大的洪峰冲垮,14人死亡、4人失踪。
水电站水库大坝地质分析与加固措施

水电站水库大坝地质分析与加固措施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项自然资源,水力发电在国家能源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水力发电,离不开水电站,更离不开水库大坝的有效整治和加固。
水库大坝作为水力发电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保障水电站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
在选址和规划水电站时,对大坝周边地质条件的评估和分析,以及针对地质特征的加固措施,至关重要。
一、水库大坝地质分析大坝的地质状况是决定水电站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层构造状况:水库大坝的位置必须能承受重力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
因此,在选址时,必须对该地区的地层构造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评估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岩性和岩层产状:不同的岩性和岩层产状对大坝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习惯上将之分为三个等级:良好、一般、不良。
评估不良的岩石产状和岩性可能导致崩塌和滑移等风险,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大坝的稳定性。
3. 已知的地质灾害和历史事件:了解已知的地质现象和历史事件,可以针对风险区域开展更准确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4. 隐患的潜力:水库大坝在规划和开发之前,必须从潜在的地质和岩石灾难中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山洪、滑坡和地震等。
二、水库大坝加固措施大坝的加固措施可以分为加固前和加固后两个阶段。
在评估了大坝的地质特征和风险后,接下来应该考虑大坝的加固措施。
大坝加固分为如下几种方法:1. 改善基础:优化基础,改善基础条件,例如可以加厚基础,增加基坑数量和深度等。
2. 调整危险区域:对一些特别危险的地理位置进行调整和改变,例如临近断层、高地和陡峭山坡的位置。
3. 使用预制块技术:材料分离能够防止裂缝和层状破裂,高度渗透的预制块可以使材料得到更好的排水,提高抗水压能力。
4. 添加抗震加固支撑结构:通过添加抗震加固支撑结构,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性。
5. 加固薄壁结构:加固薄壁结构并减少倾斜是提高大坝耐久性的选择。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T课件

堆石料的开采的基本要求(P171)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二)挖运方案及其选择 1、人工开挖,马车、拖拉机、翻斗车运土 上坝 人工挖土装车,马车运输,距离不宜大于 1km; 拖拉机、翻斗车运土上坝,适宜运距2~4 km, 坡度不宜大于0.5%~1.5%。
2. 土石方调度优化
土石方调度优化的目的,是找出总运输量最 小的调度方案,从而达到运输费用最低, 降低工程造价。
3. 弃料处理
坝基与岸坡处理:
水工建筑的地基一般分为岩石地基、土壤 地基或砂砾石地基。由于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作用的影响,天然地基往往存在一些 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缺陷,经过人工处 理,使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抗 渗性和耐久性,方能作为水工建筑物的地 基。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料(pp t128页 )
(三)挖运强度与设备 分期施工的土石坝,应根据坝体分期施工的填筑 强度和开挖强度来确定相应的机械设备容量。 1、坝体分期上坝强度Qd( m³/h)可按下式计算: Qd= V′·Ka·K/(T·K1)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土石料的开采与运输: 料场开采前的准备工作: 划定料场范围; 分期分区清理覆盖层; 设置排水系统; 修建施工道路; 修建辅助设施。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培训资料(pp t128页 )
水电地质培训教材五建筑物工程地质

Hale Waihona Puke 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勘察1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2000~1∶1000,高拱坝坝址可选用1∶500。 2)测绘范围应包括坝址水工建筑物场地和对工程有影响的地段。 3)当岩性变化或存在软弱夹层时,应测绘详细的岩层柱状图。
可行性研究阶段混凝土坝址勘察
2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综合测井和井下电视等方法调查结构面、软弱带的产状、分布、含水层和渗漏带的位置等。 2)可采用单孔法、跨孔法、跨洞法测定各类岩体纵波或横波波速,进行岩体动弹性模量或纵波波速的 分区。 3)喀斯特区可采用孔间或洞间测试以及层析成像技术调查喀斯特洞穴的分布。(CT)
第五章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拱坝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 .地形基本对称,河谷宽高比最好小于3.5:1,不宜大于6:1,坝肩下游没有深切沟谷; .河床覆盖层不厚,没有大的顺河断层和基岩深槽; .全强风化带及卸荷带岩体厚度不宜过大; .两岸坝肩岩体完整,强度高;没有或很少有垂直河流分布的软弱层带;平行河流的结构面(断层、节理、
坝址勘察主要内容及任务
按不同阶段了解(规划)、初步查明(预可)、查明(可研)以下内容: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进行工程岩组的划分;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潜在不稳
定体、泥石流等的分布和规模;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评价坝址主要建筑物的工 程地质条件。 在预可研阶段,对上、下坝址进行工程地质比选,初步提出工程地质建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针对各坝址、主要建筑物布置勘察工作量。设计对坝址、坝型的更改都 会影响到勘察工作量。
水电地质培训教材五建筑物工程地质
第五章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
1、水工建筑物主要地质问题 地震稳定性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 天然建筑材料的可靠性
3.4水库与坝区渗漏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华电

地下水分水岭与渗漏的关系
对于承压水(或建库后可能出现的承压水)。只要 透水层穿过了分水岭,而其两端分别在库区和邻 谷(或低洼地)出露,且其出露高程均低于水库正 常高水位,则库水就能沿透水层以承压水形式流 向邻谷。 当建坝前库区有承压水露头时,只要泉水口高 程超过水库正常高水位且其内部通道没有与低处 泉水串通,则库水就不会沿该承压含水层漏走。 若泉水口高程低于库水位,库水能否沿承压含水 层漏走,则应根据承压水含水层的补给区和排泄 区的具体情况确定。
(3)库岸失稳破坏的类型 ①塌岸 在水库中库岸土石体在库水波浪及其他外动力 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逐步坍塌,库岸线不 断后移而进行边岸再造,以达到新的平衡的现 象和结果,称水库塌岸(或称水库边岸再造)。 可见,水库塌岸是不同于岩土体崩塌和滑坡的 一种特殊的破坏形式。这种现象主要发生于土 质岸坡地段。 水库蓄水最初几年内塌岸表现最为强烈,随后 渐渐减弱,可以延续几年甚至十几年以上。因 而,塌岸是一个长期缓慢的演变过程。最终塌 岸破坏带的宽度可达几百米,如我国黄河三门 峡库最大塌岸带宽度284m。
水库回水及浸没
不易发生浸没的地段是: ①库岸为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研究地段与库 岸之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 ②研究地段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 等于或高于正常蓄水位时。
水库 岸边 不会 发生 浸没 的地 质条 件
3.水库淤积问题
(1)淤积问题 水库为人工形成的静水域,河水流入水库后流速顿减, 水流搬运能力下降,所挟带的泥砂就沉积下来,堆于 库底,形成水库淤积。淤积的粗粒部分堆于上游,细 粒部分堆于下游,随着时间的推延,淤积物逐渐向坝 前推移。修建水库的河流若含有大量泥砂,则淤积问 题将成为该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有人对我国20座水库淤积状况作过统计,根据统计资 料,在不到14年内,20座水库平均库容损失率为 31.3%,年平均损失率为2.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
水库岸坡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形地貌条件,河谷结构类型,冲沟发育情况;
库岸岩土体性质,完整程度,风化状态,岩体应力 状况; 岩体中各种结构面(层面、断层、节理裂隙、软弱 夹层等)与库岸坡向的组合关系;
库岸地下水特征及动态变化,泉水分布及特征;
库岸稳定现状,变形破坏的发育阶段,变形破坏迹 象和位移监测资料;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的类型与发震条件 构造型:区域性或地区性断裂通过库坝区; 断层有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直接地质证据; 断裂带和破碎带有一定的规模和导水能力, 与库水沟通并可能渗往深部。 喀斯特型:库区有较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分 布,特别是质纯、层厚、块状的石灰岩; 现代喀斯特作用强烈;一定的气候和水文 条件(如暴雨中心、陡涨陡落型洪峰等)。 卸荷型: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初判--易产生浸没地区的标志 1、平原型水库的周边和坝下游,顺河坝或围堤的 外侧,地面高程低于库水位地区。 2、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洪积裙相连的 地区。 3、潜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水或潜水排泄不畅,补 给量大于排出量的库岸地区,封闭或半封闭的洼地, 或沼泽的边缘地区。
卡丘金法 卓洛塔廖夫图解法 我国黄土地区水库塌岸长期预测 都是半经验的东西总结出来的,南方不 一定合适。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诱发地震
因蓄水而引起库盆及其邻近地区原有地 震活动性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简称水 库地震。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发震概率: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出现水 库地震的工程占水利水电工程总数的比例 不足0.1%,但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 库容的增大,其所占比例明显增高。 空间分布:平面上,震中的主体部分集中 在库盆和距库岸3~5km以内的地方,特 殊情况下(例如区域性大断裂带横穿库区 或水库沿喀斯特暗河形成地下支汊),也 不至超过10km。垂向上,一般都属于极 浅震,震源深度在3~5km以内;
广西因库水位顶托,岩溶地下水排泄不畅产生的内 涝较多。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水库浸没的地形地质条件源自岩性条件:库岸带为透水岩层,易产生浸没。
水文地质条件:蓄水前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排 泄不畅,蓄水后地下水壅高,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 泄量的库岸地段、闭封或半封闭的洼地、沼泽的边 缘地带,易产生浸没。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水库浸没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地面高程低于或略高于水库正常蓄 水位的盆地型水库边缘与山前洪积扇直接相接的地 段、喀斯特地区暗河出口位于水库水位以下且暗河 系统有大片的溶蚀洼地地区、平原型水库的坝下游、 顺河坝或围堤或引水渠道的外侧地段均易产生浸没。 地面越是宽阔低平,则浸没范围越大。
水库渗漏估算
(不同透水性的水平岩层的渗漏量计算 )
q K cp (T1 T2 )
T2
H1 H 2 L
H 1 T1 H 2 T1 2 2
T1——下层透水层的厚度(m); T2——上层透水层的过水部分的平均 厚度(m)
K cp K1T1 K 2T2 T1 T2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
坍岸预测剖面,应垂直于库岸布置, 近岸边的钻孔应打到水库死水位以 下5~10m或陡坡脚,其余坑孔深度 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
水库塌岸
塌岸的过程见下图 勘察的目的是预测塌岸的宽度(图e)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
水库塌岸预测的常用方法
潜水回水计算
隔水底板水平、陡直河岸、无渗入均质介质的稳定态潜水 回水计算模型与公式如下。
2 2 y h2 h1 H 2
对于非稳定态的潜水回水计算,需要采用数值法进行计算。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地下水临界埋深的确定方法
一是根据浸没地段所在地区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农业科研 单位的田间实验观测资料和当地生产实践经验确定。
垂直滑坡体的滑速计算
cL V 1 cot f 2 gH m g sin
式中 m——滑体单宽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m/s2; L——滑体水上部分滑面长度,m; H——滑坡体水上部分重心至水面高度,m; θ——滑面倾角; f——滑面摩擦系数; c——滑面的粘聚力,Mpa。 关于涌浪高度计算建议大家了解
不同阶段浸没勘察的任务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水库的浸 没范围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已经圈定的浸没 区进行详细勘察——确定浸没区的范 围;查明防护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浸没勘探要求
浸没区水文地质勘探剖面线应垂直 库岸或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勘探 点应采用坑、孔,且控制性钻孔不 应少于2个,其中一个孔应靠近水库 设计正常蓄水位的边线布置,钻孔 应进入相对隔水层;探坑应挖到地 下水位。
可研阶段水库渗漏地质勘察
对存在水库渗漏地段进行专门性勘察, 定量地评定渗漏量,为防渗措施的选择 和设计提供资料。
首先进行比例尺l/万~1/2千的地质测绘, 其次,应平行于水库渗漏方向布置勘探 剖面线。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测得渗透系数后, 应根据边界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估算渗 漏量,以便为防渗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
水库岸坡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库水位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库水位剧 烈变化情况; 降水、地震、地下矿藏开采以及其它天然和人为活 动情况等。 在对以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库岸进行工程地 质分段研究和评价,评价库岸、潜在不稳定库岸和 现行破坏体的稳定现状;预测它们在水库蓄水过程 中和运行期(库水位骤降或频繁升降)的发展趋势; 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和变形破坏机制、规模;提出处 理措施等。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渗漏
永久性渗漏的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水库与相邻河谷间分水岭的宽 窄和邻谷的切割深度对水库渗漏影响很大。
2、地层岩性条件:库底和水库周边有透水岩层
3、地质构造条件:水库所处的构造环境、连通库 内外的构造破碎带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分水岭的有无、高程及 其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关系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浸没判别分初判和复判两个阶段。 初判--不易产生浸没地区的标志 1、库岸或渠道由相对不透水岩土层组成,或调查 地区与库水间有相对不透水层阻隔;且该不透水层 的顶部高程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2、调查地区与库岸间有经常水流的溪沟,其水位 等于或高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
水库滑坡
关于滑坡的特征、分类、稳定影响因素 和评价方法等将在“边坡工程地质”中 介绍 关于水库滑坡引起的涌浪问题,重大工 程采用模型试验或数值分析方法可以进 行估计和评价。 滑坡体入水后所造成的水体反应非常复 杂,计算边界条件不得不进行充分简化, 采用计算方法获得的浪高常具有局限性。
水库滑坡部分的重点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渗漏
水库渗漏估算原则 根据渗漏地段的水文地质结构、渗流特性和边界 条件,选择适宜的水文地质计算公式估算渗漏量。 存在多个透水层时,可分别估算渗漏量。 应根据水文地质测试成果,经统计分析后给定各 透水层(组、带)的渗透系数。要注意透水层 (组、带)的不均匀性,具有多个透水层或明显 渗透分带的透水层,难以单独估算渗漏量的,可 取各透水层(组、带)渗透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用以估算渗漏量。
混凝土防渗墙 防渗面板 水平铺盖 灌浆帷幕 其它措施——除以上措施外,在岩溶地区还常用 围、隔、堵等措施解决水库渗漏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究竟选用什么防渗措施, 常常要结合工程区具体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水库浸没工程地质勘察
水库蓄水后使库区周围地下水相应壅高 而接近或高于地面,导致农田盐碱化、 沼泽化及建筑物地基条件恶化、矿坑涌 水等,这种现象称为浸没。 调查分析可能产生浸没的地形、地层岩 性、水文地质等条件;通过地下水回水 计算,预测地下水回水水位,进行浸没 评价。
Kcp——两层岩土体的加权平均渗透系数( m/d )
水库渗漏估算
(承压含水层渗漏量计算 )
m1 m2 H 1 H 2 2 L qK
式中: m1——水库附近承压含水层厚度(m); m2——同一承压含水层在排水区的厚度(m)。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渗漏
水库渗漏的处理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水库浸没的判别标准
浸没评价根据当地浸没监界值与潜水回水位埋深之 间的关系确定,当预测的潜水回水位埋深值小于浸 没的临界地下水位埋深时,该地区即应判定为浸没 区。
水库库岸稳定
水库回水使水库沿岸的自然条件 发生显著变化,使原本自然稳定 的边坡,稳定条件恶化,形成各 种破坏现象。 重点勘察研究范围是近坝地段
水库渗漏估算
(下部有水平隔水层,潜水透水层均一的渗漏量计算)
H1 H 2 H1 H 2 qK L 2
Q qB
式中: q——单宽渗漏量(m3/d.m) K——岩土体的渗透系数(m/d) H1——相对隔水层以上的水库水头(m) H2——相对隔水层以上的邻谷水头(m) L——渗漏距离(m) Q——渗漏总量(m3/s) B——渗漏总宽度(m)
第四章 水库工程地质--水库浸没
复判--在初判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1、核实和查明初判圈定的浸没地区的水文地质条 件,获得比较详细的水文地质参数及潜水动态观测 资料; 2、建立潜水渗流数学模型,进行非稳定态潜水回 水预测计算,绘出设计正常蓄水位情况下,库区周 边的潜水等水位线预测图,预测不同库水位时的浸 没范围; 3、除复核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条件下的浸没范围 外,还要根据需要计算水库运用规划中的其它代表 性运用水位下的浸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