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育苗技术
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

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油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乔木种类之一。
油松在树种特性、适应性和生长速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造林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受气候变化影响,旱灾频发成为了威胁油松造林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和抗旱能力,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原理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是利用人工方式,在育苗时期通过设置特殊的培养容器,为树种提供适宜的养分和环境条件,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和抗旱能力。
通常采用塑料杯、塑料袋或塑料管等材料制作育苗容器,通过在容器底部开孔排水、育苗土壤选择和施肥养分管理等手段,为树种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1. 提高成活率:采用营养杯育苗技术培育的油松树苗,在移栽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其成活率较高。
2. 促进生长:营养杯育苗技术为树苗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可显著促进树苗的生长发育,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
3. 节约人力物力:采用营养杯育苗技术可以实现集约化管理,减少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益。
4. 促进根系生长:采用营养杯育苗技术可以避免根系缠绕,促进树苗的根系发育,有利于树苗移栽后的成活和生长。
1. 育苗土壤选择:为油松营养杯育苗选择适宜的育苗土壤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以混合腐殖土为主,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并控制土壤酸碱度和盐分含量,保证树苗健康生长。
2. 预备作业:在育苗容器中垫上一定厚度的碎石或砾石,以利于排水和通气,同时避免幼苗过度湿润。
3. 施肥管理:在育苗阶段,根据树种的生长需要,及时进行施肥管理,通常采用水溶肥料或叶面喷施肥料的方式,保证树苗养分的均衡供应。
4. 管理措施: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及时通风排水,保持育苗环境的卫生清洁,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1. 育苗容器准备:选择适宜大小的塑料杯、塑料袋或塑料管等,打好排水孔,垫上适当的砂石。
2. 土壤配置:选择适宜的育苗土壤,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充分搅拌均匀。
油松种植技术及管理

油松,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针叶常绿乔木,具有喜光、深根性、耐寒耐旱的特性,木材富含松脂,耐腐性强,用途广泛。
以下是关于油松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一、油松种植技术1. 选地整地油松喜肥沃、疏松、土层较深的地块,同时要求排水良好,灌溉方便。
在北方地区,山地育苗一般可选择地势平坦、坡度较小的阴坡或半阳坡,且要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
在播种前一年秋季对地块进行翻耕,要求深翻,翻耕深度最好为30~50cm。
2. 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播种前需对油松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和催芽处理。
一般选择0.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浸种后,将种子取出,置于25~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3. 容器育苗选择背风向阳、便于操作的地块作为育苗地。
育苗地要经翻耕,做成低床或平床。
用高10厘米、直径7厘米的营养钵作育苗容器,用沙壤土和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制作成基质,并经消毒处理。
4. 播种催芽后的油松种子可直接播种。
播种深度以种子直径的2倍为宜。
播种后,覆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二、油松管理技术1. 浇水施肥油松喜湿润环境,但忌水涝。
在生长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苗木生长情况合理安排。
一般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年施肥2~3次。
2. 修剪整形油松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修剪病弱枝、交叉枝、内向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修剪时间以春季为宜。
3. 病虫害防治油松常见的病虫害有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等。
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防治。
4. 采收与利用油松成熟期一般在20年以上。
当球果颜色由绿变为黄褐色,且部分球果开裂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及时晾晒,使种子自然脱落。
收集种子后,进行加工处理,提取松香、松节油等。
总之,油松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容器育苗、播种、浇水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与利用等方面。
油松育苗技术要点

2013年第6期现代园艺油松育苗技术要点白建辉(陕西省彬县西庙头林场713500)长期内合理施用追肥,前期用氮肥,后期用磷钾肥,对苗木加速生长,提高成苗率有明显作用。
为防治猝倒病,在苗木出齐后一周开始,每隔7~10天喷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
至7月份苗茎基部半木质化,不见病症蔓延时即停止喷药。
油松苗一般在2年出圃,中间不必经过移植,要求苗高15cm 以上,地径0.4cm 以上。
2山地育苗油松山地育苗具有育苗地离造林地近,便于起苗时带宿土,运苗时保护苗根,节约苗圃用地及管理费用等一系列优点。
临时育苗地起苗时留适量苗木继续生长,能迅速郁闭成林。
山地育苗技术与平地育苗技术大致相似,只是在选地、整地等方面反映了山地育苗的一些特点。
选好育苗地是油松山地育苗是否成功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选地的原则首先应是油松的适生范围,而且离造林地近;其次要选比较平缓的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
选阴坡主要为的是有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因山地育苗一般不灌溉;选缓坡为的是便于整地及其它作业,也有利于得到较多的光照。
生荒地(草坡、灌木坡)、多年的老撩荒地均可选作育苗地,而新撩荒地则由于土壤较瘠薄,苗木易得病而不甚相宜。
此外,切忌选择山顶、风口、常年不见阳光的死阴坡及水土冲刷严重的地段作育苗地。
山地育苗最好在头年雨季杂草未结籽前进行深翻,当年秋末或翌春松碎耙平。
地面上杂草、灌木较茂密时也可先行炼山。
整地方法应因地制宜。
地形较平整时,可作不同宽度的水平梯田或反坡梯田,梯田间留一定宽度的自然植被保护带;在梯田上筑苗床,内侧挖一小排水沟,以防苗床淤土积水。
在地形较陡时可用一般的水平阶整地,阶面上纵行条播。
在岩石较多的山坡,地形较破碎时也可作大小为1~2m 2的块状整地。
比较干旱的地方可在梯田上用垄播,早春将催过芽的种子播下,覆土成垄(高20cm ),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出苗前经常检查,在种子萌芽时轻轻扒去土垄。
油松育苗技术 油松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油松育苗技术油松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油松也许说起这个名字会觉得有些陌生,其实它是很独特的品种,具有相当不错的耐寒效果。
并且这种根系特别深,也能说相当发达,还具有很好的涵养,始终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清楚油松育苗技术是什么,那么应该怎么去种呢?
首先要对种子进行采集才行,通常都会在九月上旬的时候开始成熟,如果看着它的果实变成了黄绿色,此时就要注意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去采收。
另外这颗树也应该要有二十年以上,发育不错,没有任何的虫害,也有很强的抵抗力,相对品质也会好。
等到采下来了之后,就能把果实放在通风不错的地段,然后就能直接摊在地上去晒,每天都应该定时去翻动下,等到几天的时间之后就会看到有裂开的情况,最终再用木棍去敲打即可,看到种子出来之后就能把周边的杂质去掉,完全干透之后就能去储存了。
对于土地方面而言,应该要有不错的排水效果,也应该保持肥沃。
场地最好是比较平缓的,或者也能在半坡的地段,更重要的还是没有那么多冲哈,坡度也不能超过三十,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同时对种子也要进行处理,可以放在温水里面去浸泡,这样在很快的时间内就能发芽。
至于播种的时刻,最好是挑选春季或者秋季,通常最高的时间段回去春季,这样就能直接免去之前催芽这个步骤,而且在播之前,也要先多弄点水进去,最后加上点土即可。
油松的采种育苗及造林技术

《油松的采种育苗及造林技术》•油松采种技术•油松育苗技术•油松造林技术目录•油松病虫害防治•油松采伐与更新•油松生态及社会效益01油松采种技术油松种子成熟期为9月至11月,种子采集的最佳时间为9月至10月。
采种时间当球果颜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且果鳞微裂时,表示种子已经成熟。
种子成熟标志采种时间及种子成熟标志采种方法可采用高枝剪、采种器等工具进行采集;也可在树下铺上塑料布,用木棍敲打树枝,使球果掉落。
注意事项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用双手直接接触球果;同时要选择健康的母树采集球果。
采种方法及注意事项贮藏将采集的球果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尽快进行种子处理。
运输种子运输前需办理运输许可证,可通过林业部门或专业公司协助办理。
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机械损伤和高温潮湿。
种子贮藏与运02油松育苗技术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土地作为苗圃地,同时要求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苗圃地选择在育苗前进行深翻整地,同时施入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整地方法苗圃地选择与整地种子处理与播种选择优良的油松品种,在种子成熟期采集种子,并进行晾晒、筛选和储存。
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一般于春季3~5月进行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
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播种密度和深度。
1苗期管理及壮苗培育23在苗木出土后,及时进行浇水、除草、防病治虫等管理工作,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苗期管理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进行移植和间苗,以调整苗木的密度和分布,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移植与间苗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措施,培育出优质的油松壮苗,为造林提供优质的种苗资源。
壮苗培育03油松造林技术造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坡度适宜的地块进行造林,以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

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树种,其茁壮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适当的抗旱能力。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营养杯育苗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提高油松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本文将就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探讨,为读者介绍这一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来提高油松的抗旱能力和生长效果。
一、技术原理营养杯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容器,可以提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保护幼苗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营养杯育苗技术利用这一特点,将幼苗在营养杯里进行培育,可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对于油松这种树种,营养杯育苗技术可以在早期建立良好的根系系统,提高其对干旱的抵抗能力,从而在后期的造林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技术操作(一)材料准备1. 营养杯:营养杯是营养杯育苗技术的核心设备,可以选择适合油松幼苗生长的营养杯。
2. 培养基:选择适合油松幼苗生长的培养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比。
3. 油松种子或幼苗:选择健康的油松种子或幼苗作为育苗材料。
(二)育苗操作1. 准备营养杯,并在杯底部打洞,以利于排水。
2. 在营养杯中放入适量的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以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为基础,适当添加磷、钾等养分。
3. 将油松种子或幼苗放入营养杯中,按照规定的间距进行排列,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4. 将营养杯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5. 定期给幼苗施肥和浇水,保持培养基的湿润,但要注意避免积水。
(三)抗旱管理1. 按照油松幼苗的生长需要,进行适当的抗旱训练,可以通过控制浇水的次数和量来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
2. 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进行育苗,提高幼苗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3. 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造林,提高油松幼苗的生长环境。
三、技术应用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油松造林过程中,尤其适用于干旱地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油松种植技术和方法

油松种植技术和方法
油松种植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选址、造林、管理和保护四个方面。
1.选址: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油松种植的重要前提。
油松喜光,喜干燥和疏松的土壤环境,一般选取海拔在800-1500米、年均气温8-1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500-800毫米的
地区进行种植。
2.造林:油松可以通过育苗和造林两种方式进行种植。
育苗时,选择优质的油松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萌发,然后进行苗木移栽。
造林时,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在地面上挖坑,放入树苗,然后进行固定和培土,最后进行灌水。
3.管理:油松种植后需要进行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和
松鼠防治等。
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状况进行合理的补水,避免过度或过少。
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油松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肥料投放。
修剪要及时清理树冠下的杂草,保持空气流通和光线透射。
松鼠是油松的常见害虫,要采取防治措施,如设置捕杀器具或喷洒松松油等。
4.保护:保护油松的生长环境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要加
强对火灾、病虫害和盗伐等的预防和控制。
火灾是油松的主要威胁之一,要通过建立防火带和增加火源管理措施来预防火灾的发生。
病虫害也会对油松造成损害,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喷洒杀虫剂进行控制。
盗伐是油松的非法采伐,要加强森林监管和打击盗伐行为,保护油松的种植资源。
油松快速育苗技术

试验地的土类为沙 壤土,土壤
对苗床的水热状况、苗木生长
覆盖方式对苗木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叶绿素总量 覆盖 透光度 类型 ( % ) 含量 ( g )
( % ) 拱 架 8 7 . 0 6 1 . 3 1 4 8 l O 9 . 1 2
光合作用强度
该区属大陆高原半 干旱气候 。
平 均 气温 6 . 1℃ 。 年 降 雨 量
4 5 0 ~ 6 0 0 m m
,
植物生长期热状况 的影响不 同. 会 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试验区 比对
无霜期 2 1 0天。
水土保持 、 荒 山造林和城镇绿化的
油松 快速育苗技术
祁 明芳 / 青海 省 湟 中县 林 业局 青海 湟中 8 1 1 6 0 0
摘
要 :通过不 同的塑料薄膜覆盖方式 ,采 用常规观测法对苗床的水热状 况、苗木生长节律 、形 态、规格 以及产
量进行测定 ,研 究结果表明 ,采 用塑料薄膜育苗应用拱 架式的覆盖 方式,在经营管理上要适 时早播 ,塑料薄膜覆
内的程度 ,取决于太阳光线与采光 薄 膜 覆 盖结构 形 成 的角 度 大小 及 形状。光能利用率试验区 比对照 区
1 5 2 0 c m 、 3 0 3 2 c m的不 同高度做对
比试验 。 结果 表 明 ,覆 盖 高度 为 3 0 3 2 c m 时有效 积温 达到 2 6 5 0 . 8
9 1 . 7 3
l O 0 . O O
由上表可知 , 拱架 式透光 度好
拱 架 式覆 盖 方 式 , 以 0 2 c m、
约经营的苗圃选择 5 0 0株/I I l 2 ,而 在 经营粗放性苗圃则 以 4 0 0 /m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答案育苗方法油松育苗可播种育苗,也可容器育苗。
1、种子采集油松的种子在9月上中旬成熟。
当球果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就应及时采收。
采种前母树要选择树龄为20年以上,发育健壮、干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的树木作为采种母树。
采下来的球果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摊开晾晒,每天翻动一次。
几天后球果鳞片卷曲自行裂开,再用木棍轻轻敲打并来回翻动,种子就自动脱出。
将收集起来的种子经过搓揉去翅,筛选去杂,晒干后即可贮藏。
2、选地、整地油松育苗地要选择在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盐碱地不宜育苗。
山地要选择地势平缓的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的生荒地和腐殖质含量多,病虫害少的地方。
以东北坡、北坡为好,地势应选山腹或较平坦的地方,坡度小于30度为佳。
整地在前一年雨季进行,深耕20~25cm,第二次深秋浅耕15~18cm,浅耕后立即耙耱,使耕后的表土层平坦而疏松。
3、作床我区多采用大田式垄作育苗。
优点是保持土壤湿润,垄面疏松,通风良好,浇灌时省水,苗木根系发育良好,地温高,须根、侧根均多,同时利于机械操作。
作垄的规格是:垄底80 cm,垄顶平面50cm,垄高15~20cm,作垄方向以南北为宜,垄面搂平,每垄开沟3行。
山地水平阶面梯田上筑床,宽1~1.5m,长度根据地形决定。
4、种子处理油松种子处理有两种方法。
温水浸种快速催芽和冷冻雪藏。
一般多用温水浸种快速催芽。
是在播种前10天进行种子催芽处理。
先用1-2%浓度的硫酸亚铁浸泡1小时,再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浸泡1小时,用清水淘洗两次,然后用45℃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放在温暖的地方,摊放在湿麻袋或草袋上,覆盖,每天撒水和翻拌一次,当种子裂嘴达70%以上即行播种。
5、播种油松播种季节分为春播和秋播。
一般春播为好,应尽力早播种,秋播应在结冻前进行,可免去种子催芽程序。
播前灌足底水,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主,播幅3~7cm,行距15~20cm,覆土1 cm左右。
催过芽的种子播后7~10天即可发芽出土。
大棚育苗要提前1个月播种,但要注意通风,防苗木立枯病。
6、抚育管理播种后不进行灌溉也不覆盖,以保持适宜的地温,促进种子迅速发芽出土。
在保水性能差的沙地,播后及时镇压,有条件时可用土壤增温剂喷洒床面,以利保温保水,加速发芽。
如土壤水份不足,可进行灌溉,但会使床面土壤板结,降低地温,延迟出苗期,幼苗生长不良。
油松幼苗耐干旱,春季不宜多灌,以免影响地温,使幼苗生长缓慢。
6~7月可增加灌溉量,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淤忌涝。
油松幼苗性喜密生,因此,间苗不宜早间,以利庇阴,促使生长旺盛,6~7月间苗为宜。
间苗工作可在雨后或灌溉后用手拔除,间苗后及时进行灌溉或松土。
油松全部出土后,种壳脱落前应注意防止鸟害,同时要进行降温,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当地表温度达到36℃时,立枯病就会出现,引起苗木大量死亡。
因此,立枯病与温度有很大关系,育苗地有碱死亡尤甚,要及时喷洒50%的800~1000倍的可湿性退菌特或1.5%的硫酸亚铁溶液,每隔10天进行1次,至7月份苗木基部木质化和不见病害蔓延为止。
喷药后要灌溉冲洗苗木。
油松防寒应在封冻前进行。
用土覆盖苗木,覆土厚度以看不见苗木为止,翌春4月下旬晚霜后将土撤掉7、移植苗的培育技术油松苗木一般是1.5年至2年生的苗出圃造林,中间不经过移植。
如需要2.5年以上苗木造林应进行移植培育。
要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针叶浓绿、无病虫害的苗木,在早春进行移植。
油松栽植以穴栽为主,要求做到:穴大根舒、深埋、实扎,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
油松移植多采用带宿土蘸浆丛植的方法(每丛2~4株),每丛植株的株数因不同培育目的有所不同。
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在起、选、包、运、植的操作过程中,保持苗木水份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证明,苗根裸露4小时,栽后成活率大大下降。
因栽植前水份的损失严重,即使成活,其高生长和直径生长都有明显下降。
油松移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做好除草松土与蓄水保墒,给移植的苗木成活创造条件,达到定向培育的要求•i贴吧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1油松:病虫害防治方法;鸟害苗木出土后到种壳脱落前,可在苗床上盖苇帘或加防护网,以防鸟害。
病虫害油松幼苗易感染猝倒病,应在苗木出齐后,每隔7 d~10 d,喷洒0.5%~1%的硫酸亚铁溶液,或0.5%的等量式波尔多液一次,连续喷2次~3次,喷药后用清水洗苗。
同时,定期对苗木进行检查,发现病虫害感染严重的苗木立即清除并烧毁。
落叶松落叶松幼苗病害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
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
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
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
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
对于这种病害,具体防治办法有:1.种子消毒法。
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
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
2.土壤消毒法。
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
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
3.喷药防治法。
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
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
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
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落叶松幼苗虫害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
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
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4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
二是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
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
对于这两种虫害,具体防治办法是:1.防治蛴螬危害。
对于蛴螬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
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
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
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2.防治蝼蛄危害。
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
晨捕捉烧掉。
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
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
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国槐国槐的病虫害不多。
主要有苗木腐烂病、球坚介等。
球坚介didesmoceccus koreanusborchs,又名杏毛球介,属同翅目介科。
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多危害梅花、海棠、樱花、碧桃、红叶李、杏等植物。
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刺吸植株汁液,严重时造成枝干枯萎,降低观赏价值。
球坚介雌成虫虫体近球形,直径4-5毫米,高3-5毫米。
初期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期变硬,成黑褐色,有光泽,表面有小刻点。
触角有6节,其中第三节最长。
肛门发达,肛环毛有6根粗毛和2列较细的环毛。
气门线路很宽,较大的多孔腺在腹板上集成宽带。
雄介壳椭圆形,半透明,背有龟甲状突起线,雄虫体长1.5-2毫米,翅展2.5毫米,暗红色,腹端有针状交尾器。
卵椭圆形,赤褐色,附有白色蜡粉。
若虫椭圆形,初孵为杏黄色,后变为淡褐色,背面有数十条纵纹,体被白色蜡粉,腹末有2条尾丝。
蛹赤褐色,椭圆形,体长1.8毫米,腹部末端有1刺状突。
虫黄白色,长椭圆形。
球坚介一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寄主树皮下、裂缝中越冬。
第二年3月开始活动,3也下旬蜕皮,2-3天即形成蜡质介壳。
雌虫5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
受精雌体腹部膨大渐变成球形,卵产于母体下,每雌虫可产卵1000余粒。
分散危害吸取枝条叶片汁液,直至10-11月,陆续越冬。
据观察,在3也上旬越冬代蜕皮后至雌虫产卵前,生长发育很快,危害严重。
夏、秋季生长发育慢,危害重。
早春在寄主植物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柴油乳剂。
若虫、卵孵化期喷40%杀捕灵700-1000倍液,或0.2波美度石硫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