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
傲慢与偏见电影赏析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充满等级观念的英国,生活在英国乡村的班纳特家五姐妹,伊丽莎白(姬拉•耐特丽饰)、简、琳迪(吉娜•马龙饰)、玛莉、凯蒂都已经长大成人,母亲盘算着快点为她们找到理想老公,而备受父亲疼爱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却只想保持现在的独立生活。
每个小镇上刚搬来的年轻单身汉都会被母亲看作是自己某个女儿应得的财产,富有的彬格莱(西蒙•伍茨饰)先生就是她最新的一个目标。
在一次舞会上,班纳特夫人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彬格莱及他的朋友达西先生(马休•麦克菲迪恩饰),但伊丽莎白无意中听到达西对当地社交界的蔑视,从而对他产生偏见。
此时伊丽莎白的远房表兄造访,并轻浮地向她求婚,被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彬格莱的妹妹渐渐被达西吸引,于是开始不断挑拨和拨坏伊丽莎白与他的关系,而达西的一位朋友,虚伪狡诈的年轻军官韦翰也不断捏造达西的坏话,一段爱情逐渐开始遭受到傲慢与偏见的严峻挑战……。
傲慢与偏见演员表

傲慢与偏见演员表摘要:I.傲慢与偏见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故事II.主要角色介绍- 伊丽莎白·班内特:聪明、独立、有主见- 达西先生:傲慢但善良,对爱情执着- 珍·班内特:伊丽莎白的姐姐,善良、传统- 丽迪亚·班内特:伊丽莎白的妹妹,活泼、开朗- 凯蒂·班内特:伊丽莎白的妹妹,天真、浪漫III.演员表- 凯拉·奈特莉:饰演伊丽莎白·班内特- 马修·麦克费登:饰演达西先生- 罗莎曼德·派克:饰演珍·班内特- 凯瑞·穆丽根:饰演凯蒂·班内特- 吉娜·马隆:饰演丽迪亚·班内特IV.傲慢与偏见的影响- 成为经典文学作品- 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影响人们对爱情、婚姻的看法正文: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广受欢迎的英国小说,作者是简·奥斯汀。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19 世纪英国社会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故事围绕着一个家庭的五个女儿展开,其中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主角,她聪明、独立、有主见,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成为了经典。
伊丽莎白·班内特由凯拉·奈特莉饰演,她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
凯拉·奈特莉通过自己的演技,展现了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精神。
马修·麦克费登饰演的达西先生,虽然傲慢,但对爱情执着,最终赢得了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心。
除了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傲慢与偏见中还有其他重要角色。
罗莎曼德·派克饰演的珍·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善良、传统,与丽迪亚·班内特(吉娜·马隆饰)和凯蒂·班内特(凯瑞·穆丽根饰)共同组成了这个家庭的五个女儿。
傲慢与偏见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经典文学作品。
电影---傲慢与偏见赏析

伊丽莎白的婚姻观——赏析电影《傲慢与偏见》有感“唯有爱情才能让我走进婚姻的殿堂”这是伊丽莎白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她的确是这样做的,最后她选择了她爱的达西,拥有了完美的婚姻。
电影选景在英国的乡村。
美丽的田间,辽阔的画面,优美的旋律带我走进的这部电影。
这样的开始吸引了我,让我心里安静,想去静静的欣赏这部电影。
与原著相比,电影稍作改动,整体而言非常流畅、节奏紧凑、速度适中。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达西的的言语并不多,很多时候是通过眼神、动作表现内心。
在舞会上,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当伊丽莎白牵着达西手坐上马车后,镜头对准达西的手,他的手突然张开。
他出于礼节这样做,内心很矛盾很紧张。
在柯林斯的家中,达西与伊丽莎白对话,他紧紧抓住他的手套,并在夏洛特回家时迅速离开,充分表现了他的紧张,矛盾的心情。
这部戏中,男女演员的表现非常精彩。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浪漫单纯的爱情符号,典型的英国文化象征。
伊丽莎白是贝内特家的二女儿,她清新美丽、具有灵性、活泼可爱、坚韧自我。
在那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她是多么独特,相信爱情,说出“唯有爱情才能让我走进婚姻的殿堂”。
这是伊丽莎白的婚姻观,也是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简对婚姻的失望,创造了达西这个傲慢、忠诚、帅气、固执的人物。
伊丽莎白是幸运的,她遇到了达西,尽管开始她并不喜欢达西,对达西冷嘲热讽,由于轻信了威克姆的话对达西误会深深,甚至在达西表白时她说出“哪怕全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嫁给你”的狠话,他们矛盾重重。
直到达西写信告诉他真相,并且伊丽莎白听到仆人和达西朋友对他评价,以及达西促成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他们的误会才真正化解。
开始达西认为贝内特家族的接近是因为金钱的关系(贝内特太太的想法),但当他真正的了解了伊丽莎白发现自己是错的,伊丽莎白自尊、高贵的品质吸引着达西,令他深陷爱河。
达西挣扎在爱情和门第之间,内心矛盾重重,最终爱情战胜了其他。
向伊丽莎白表达了自己真挚的爱意。
观看《傲慢与偏见》小说改编电影最新观后感

观看《傲慢与偏见》小说改编电影最新观后感观看《傲慢与偏见》小说改编电影观后感1在《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中,我很喜欢达西先生,他是一个很呆板中有着羞涩,傲慢中有着可爱的人。
然而我想在这部片子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伊丽莎白了。
伊丽莎白无疑是幸运的,除了她自身的优秀与自尊,她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都决定着她的不凡,她能够坚守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她拥有着天真率直以及理智自尊自爱,最重要的更是她的傲骨,她拒绝collins,这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对自身优秀的肯定。
优秀的女人会被仰慕,被欣赏,有时也会被贬低,就如鲁迅先生捧与挖中说的一样,压下去,捧起来。
虽然很多女性都有了觉醒,但依旧是不够的,对于剩女这个身份,很少有女性欣然接受,但正是剩下了,才是优秀中的优秀,毕竟男性不愿娶一个过于优于自己的女性,无论压还是捧,都不愿娶。
伊丽莎白的确是幸运的,如果自身的优异****她本身,那么他父亲如此的了解她,也赞同她,就的确是一种运气了。
我自始至终都认为班纳特先生最喜欢的一定是这个自信可爱聪明的二女儿,他开明,睿智,虽然有时迫于伊丽莎白母亲的施压,但关键时刻,重要之事,他都会做出最正确的判断,伊丽莎白拒绝collins的之后,他说,如果你不嫁给他,你会和你妈妈绝交。
但是,如果你嫁给他,我就会给你绝交。
当时真心爱死这个开明的父亲了,可爱,还有点冷幽默。
然而最庆幸的更是MRDary的存在,因为自己的优秀是自己决定的,有长者爱护是比较好得到的,然而要找一个欣赏自己,接受自己的伴侣确实一件难事,这让我想到人生下来就是注定孤独的,因为思想注定是孤独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思想也没有,那么再是知音也不可能完全接纳理解自己。
所以能找到一个比较相似的人,也是很不容易的,有的恋人当年爱的死去活来,最后还是一句不合适分手,要融入对方的世界其实很难,尤其是你陌生甚至带有一点排斥的世界。
达西是傲慢的,带有偏见的,伊丽莎白也是如此,正是这样有些相似,再加上价值观也没什么缺陷,于是他们幸福的在一起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伊丽莎白都找的`到配得上她的人,灰姑娘的外表高贵的心,这些公主有很多剩了下来。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13篇

《傲慢与偏见》观后感13篇《傲慢与偏见》观后感1其实在大约小学的时候我就早已知道了同名书,也早早得有了老师向我们推荐,然而我始终没有看过。
我想因为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对它有抗拒心理。
其实,从书名上来说“傲慢”与“偏见”这两个词是可以有很深的含义的。
但是我看了以后却发现作者取的书名是很简要而可爱的。
“傲慢”自然指的是达西,而偏见自然指的是伊丽莎白。
达西是一个极高傲的单身贵族,而伊丽莎白则是家境窘迫并对达西有偏见的小姐。
那个时代的背景是与现代截然不同的,但是那个时代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这些人物性格等也是在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并且是对于我们来说全新的。
包括一些情节和风俗也都是只在那个年代会出现的,可以说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其实说达西是傲慢的,但伊丽莎白又何尝不是傲慢的呢?她外表可能是顺从的,但她的内心却是很高傲的,她敢爱敢恨,似乎是不为世俗所困,她内心也许比达西要更高傲一些,这也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
她是那个年代中少有的一类女性,独当一面,有思想,甚至可以扛起整个家,这比起现代那些新女性来说也是毫不逊色的。
而整部影片都是围绕爱情与现实的冲突而展开的。
对于班纳特太太来说比起爱情,她更相信现实,她认为婚姻一定是建立在金钱的利益上,所以她不顾一切手段的可以说是“推销”自己的女儿。
从影片可以看出其实她并不在意对象是谁,只是在意他们能不能为自己的家庭带来转机。
当然,这并不只局限于班纳特太太一人,那本就是一个利欲的时代。
而影片中有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的爱情。
首先是达西和伊丽莎白,是爱情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就像灰姑娘的故事最后幸福快乐的在一起,这也许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动却也是唯一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了。
达西是一个用高傲来包裹自己的绅士,而伊丽莎白是对达西抱有偏见的女子。
他们最终跨越了名利,家庭,阻挠,偏见在一起。
他们的相爱就像是命运一般另人羡慕,最终度过挫折,让人不禁祝福他们。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精选29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精选2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精选29篇)《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精选29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视听语言——《傲慢与偏见》影片评析

《傲慢与偏见》影片评析钟瑶111202034前言《傲慢与偏见》电影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05年电影在英国上映,英文名为《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我最为欣赏的一部名著之一,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电影里面情节扣人心弦、画面精美、音乐动人,就一整部电影讲起来,每一个部分都是优美的。
故事主要说的是十八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四门婚姻。
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发生在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男主角费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
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
同时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
一、音乐运用提到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她的音乐,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奖,例如一首《Dawn》。
Dawn中文意为黎明、开端,一种阳光与希望的味道。
第一首《Dawn》与是在电影开拍前写就,其中“Dawn”更成为女主角伊丽莎白的主题,在音乐发展中不断被用到。
这里举两处:1、第二次运用,在电影1个小时左右,伊丽莎白到闺蜜的家中做客,随闺蜜一起拜访达西的姑母凯瑟琳夫人,恰巧达西也在,凯瑟琳夫人让伊丽莎白谈钢琴,伊丽莎白弹钢琴时,也是这是《Dawn》,不纯熟的音乐慢慢响起,达西随音乐慢慢站起,与伊丽莎白简单的交流。
Dawn似乎是女主的代表,轻柔中不失倔强,伊丽莎白被迫于无奈之下演奏的旋律也正Dawn,此时的Dawn是不流畅的,尽管琴技并不娴熟,但让人看出正是这种勇敢、不轻易低头的性格深深吸引了男主角达西,其顽强自尊的个性在这一场景中展露无余。
让我们也随着男主被伊丽莎白所触动,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2、最后一次运用,电影结尾前6分钟,达西因为伊丽莎白对他姑母所讲的话,再次有了信心,跟伊丽莎白求婚,当达西的誓言讲出时,Dawn响起,伊丽莎白同意了求婚,Dawn 一直在奏着,时而急一些,时而轻柔,从达西跟伊丽莎白求婚到他告诉伊丽莎白父亲,再到伊丽莎白跟自己父亲袒露心迹,再到答应,一直到伊丽莎白走出画面,故事结束,片尾出现。
探析电影《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思想

探析电影《傲慢与偏见》的主题思想【摘要】电影《傲慢与偏见》通过展示社会阶层与尊严、爱情与偏见、自我认知与成长、傲慢与谅解、家庭观念与改变等主题,深刻揭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影片中的人物因傲慢与偏见而产生矛盾,但通过自我认知与成长,最终实现谅解与和解。
主题思想的多维度体现使观众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观众从中可得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教导人们要超越偏见,尊重他人,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电影《傲慢与偏见》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影响深远,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性与社会,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促进社会包容与和谐。
【关键词】电影《傲慢与偏见》,主题思想,社会阶层,尊严,爱情,偏见,自我认知,成长,傲慢,谅解,家庭观念,改变,多维度体现,当代社会,启示。
1. 引言1.1 介绍电影《傲慢与偏见》电影《傲慢与偏见》是由著名导演乔·赖特执导,根据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讲述了18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家庭观念以及社会阶层等议题。
影片的主要情节围绕着本·贝内特和伊丽莎白·班纳特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开,通过他们之间的种种误会、挫折和成长,深刻揭示了傲慢与偏见对人们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这部经典的爱情剧中,本·贝内特和伊丽莎白·班纳特的故事成了社会阶层和尊严问题的缩影。
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相互接触中所展现的优越感和不屑,展示了人们内心的傲慢与偏见。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电影给观众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究竟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偏见,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傲慢与偏见》影片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和独到的情节设置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改编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情片,通过揭示人性的一面,反思尊严、偏见、成长等议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阐述主题思想的重要性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主题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班纳特一家五姐妹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处理方式,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婚姻爱情观。
在小说中,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恨情仇为主要线索,通过伊丽莎白姐妹们的爱情婚姻映衬出伊丽莎白心目中理想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而在我看来,2005版的《傲慢与偏见》很好地在不推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用现代演绎方式重新给我们展现了《傲慢与偏见》中的情节与人物。
通常来说,电影与小说不同,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多小时,而小说并不受任何字数和篇幅的限制,因此,在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只能选取一些重要的情节片段,围绕主要的线索,并在这基础上进行创新。
其次,电影还必须要有相配合的音乐,相融合的场景,能反映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服装等等。
这些在小说中并无明显体现,但却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说《傲慢与偏见》注重人物对话,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大多是通过对话体现的,而对于静态客观事物比如住所,风景名胜等则粗略而过。
比如在第一章开头就直接进入班纳特太太和她的丈夫的对话中,并没有交代他们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而这些读者只有在下面的对话中才能体会得到。
相反的,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从开头几秒就给我们展现了乡镇田园风景,女主人公一边看着书,一边走向她的家,随着女主人公的脚步,我们看到了她的家庭是个普通的乡镇家庭,外面晾满了白布,家里的一堆衣服乱放在桌上,家中摆设极其普通,而她那五个姐妹的穿着打扮也极其朴素。
看到这,我们清楚知道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她的家庭虽不贫穷,但也不富裕,更重要的是与贵族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差异。
电影《傲慢与偏见》直接呈现的手法可谓是一大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的紧扣小说基调-----乡镇田园生活。
在小说中描绘了一场又一场的舞会,而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选取了两场舞会,而这两场舞会主要都是针对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感情变化来选取的。
在第一场舞会中,这是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第一次见面。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并未主动邀请达西跳舞,只是听到了达西和他朋友的对话对他的傲慢自大产生了偏见;而在电影中,导演巧妙地插上了伊丽莎白主动邀请达西跳舞,却被达西拒绝这一曲,并沿用了原著之后的对话,可见,导演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反感和偏见。
不仅如此,在舞会将要结束时,导演还安排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班纳特太太,简,伊丽莎白,彬格莱,达西这五人的聊天,伊丽莎白不卑不亢聪明机灵回答了达西的问题后转身而走,达西望着伊丽莎白走时的背影,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流露出了好感。
这个小插曲本来在原著的第一次舞会中并未出现,而是在以后的情节中才会出现,可是导演却用在这里,可以说导演真的是用心良苦,这样在第一场舞会中就充分体现出伊丽莎白的偏见,达西的傲慢和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间的矛盾,也为第二场舞会达西主动邀伊丽莎白跳舞埋下伏笔。
在第二场舞会中,伊丽莎白因为听信了韦翰的话对达西的偏见与误解加深,而达西却对伊丽莎白的欣赏加深。
而在原著中,这里并非是第二场舞会。
通过这两场舞会,我们可以看出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结合的机率几乎是不可能。
达西向伊丽莎白表白求婚却被拒绝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也是电影着重要表现的情节。
可是,这个情节在小说和电影中的表现手法截然不同。
在小说中,达西是在房间里对伊丽莎白表白的,显得较为平淡;而在电影中,导演设计了狂风暴雨的场景,达西在屋檐下对伊丽莎白求婚,导演狂风暴雨的设计可谓妙,不仅融洽了现代的爱情观,浪漫强烈激情,而且从这暴雨中充分感受到了达西对伊丽莎白强烈的爱恋以及他们之间难以跨越的矛盾与冲突。
小说和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达西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欣然答应。
在小说中,这一情节是在达西和伊丽莎白在户外散步对话时发生的,稍显平淡。
而在电影中,导演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唯美的画面,伊丽莎白在草地的一头,而达西就在遥远的另一头一步一步地走向伊丽莎白,这一次,他们终于摈除傲慢与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的爱情在日出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地耀眼。
导演的这一设计完全突出了电影的主题就是爱情。
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路的距离暗示着他们爱情之路的曲折,唯有坚持与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小说和电影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小说是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笔下的时代的特点和人物的思想特色,而电影则融洽了当代人的思维特色。
但是,小说改编的电影绝对不能脱离原著,一旦脱离原著,就容易惹来指责。
通过以上分析,2005年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创新,是很好的改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