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竞争力研究_(1)

合集下载

会展课程考试题目及答案

会展课程考试题目及答案

1.举例说明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地区差异明显,时空分布不均衡华北、华东、华南是我国会展举办较为集中的地区,东北、华中地区次之,而西南、西北地区的展会相对较少,在场馆分布的地区差异上,会展中心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除典型的几个城市之外,分布较为松散,且不集中。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借助于发达的经济水平,优越的地理位置,会展业发展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然而,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导致中西部地区会展业的整体发展较东部地区相差甚远。

整体而言,中国会展业在区域结构和展览规模结构方面存在失衡状态,由此也就带来了收益结构的不均衡。

(2)缺失全国性行业组织,自律性有待提高目前,中国会展业实行分级分类的审批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或者行业自律组织,这就造成了宏观计划或把控的困难。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是会展业兴旺发达的成功管理模式之一。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设有国家级的会展管理机构,如德国贸易展览业协会、美国展览管理协会、英国展览业联合会等等,这主要源于行业组织的约束性,以及行业内部组织的自律性。

行业组织通过制定相关行业规范、行规行约和行业标准,对行业发展做出较为细致的约束,加强行业自律,可以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提供重要素材。

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城市建立了区域性质的行业协会,如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但是,全国性质的会展业协会还未成立,由此表明,中国会展业发展尚未达到发达水平,行业自律机制和协调功能不完善,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3)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展会服务水平较低以交通系统为例,国外会展业成熟国家交通网络完善,配置有专用货运站和集散中心,有的国家甚至设有专业机场。

而我国大多数会展举办地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欠缺,配套设施不够先进限制了办展能力。

比如济南市舜耕会展近年来举办会展活动对地区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现实性问题。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对策探讨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越快,对彼此的物质、文化交流需求也越高,会展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也越重要。

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会展现状,阐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内在联系,通过实例证明会展旅游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后,提出了合适的会展营销策略。

国家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

我国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又因长期受国家高度保护,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至于我国的旅游业�1�7�1�7�1�7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业;会展旅游;会展商;会展营销策略3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relatively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greatly improved, tourism has become the leisure of our people, a good way to vacation. The sooner the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of each other's mater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higher the demand, the exhibition in the status of human life and the more important. By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exhibition, conven- tion and exhibitionindustry and tourism on the internal relations, through examples prove that MICE Tourism will become new points of economic growth. Subsequently, the proposed Conve- ntion and Exhibition appropriate market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xhibition;Tourism;MICE Tourism;Exhibitors Will Exhibition Marketing Strategy 4引言目前,世界性的大型国际会议、体育运动会、文化活动、展览回、交易会越来越多, 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旅游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此而形成了会展业。

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

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
方 经济利 益的最 大化 。会 展 的经济 功能 主要 包括 贸易促
度性与结构性安排。专业化或分工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
念, 是一 个事 务 的两个 方 面 。斯 蒂格 勒 ( s t i g l e r 。 1 9 5 1 ) 就认
为, 一个企 业 的经 济活 动包括许 多职能 , 分 工或专 业化 过
连 接生产 和消 费这 两极之 间 的链条 洛 种介 于专 业化组 织职 能 的不 断延 伸 , 专业化组 织范 围的不断扩展 。 市场化 是从历 史 的角度 ,动 态地分 析市场 时看到 的
策划 、 整体推介 、 招展招商、 场馆布置和配套服务等方面 进 行分 工合 作 , 形 成会 议专 业组 织 者 、 展 览专 业组 织者 、

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理论 内涵
( 一) 会展 的本质属性 及经 济功能 会展本 质上 是一种 特殊 的市场形 式 。它 按照社 会需
求通过物品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直观展示来传递 和交流 信息 , 使 观 者作 出购 销 、 投 资决 策 , 或 从 中学 习和 受到教育等的社会服务活动。会展活动一方面促成市场 交易, 另一方 面又引起 资 源利用效 率 的提 高 , 实现买 卖双
刘 晓 明
( 深圳 职业技 术学 院 , 广东 【 摘 深圳 5 1 8 0 5 5 )
要】 会展 业不仅本 身能够创造 巨大的经济 、 社会效益 , 而且还具有 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 带动交通、 旅 游、 餐饮 、
住宿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 , 并促进 产业聚集。从 经济学的角度 深入 分析会展 业的专业化 与市场化的 内涵与辩证 关 系。 揭示会 展业与地 区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基本原理 , 得 出结论是 区域 产业集群是会展业 专业化 市场化发展的基本支撑。 随 着我 国会 展产 业专业化水平的提 高和 市场化程 度的加深 , 通过积极 营造 区域 产业集群 , 科 学把握 市场运作机制 , 定会 涌现 出一 大批 具有 国际知名度 的品牌展会 , 从 而使 我国从 “ 会展 大国” 向“ 会展 强国” 迈进 。

后疫情时代山西会展业发展对策

后疫情时代山西会展业发展对策

第33卷第6期2021年6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3No.6Jun.2021 收稿日期:2021-03-09基金项目: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0年度项目“文旅资源融合背景下的山西会展旅游产业发展创新研究”(SSKLZDKT2020031)作者简介:张建英(1967—),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从事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研究。

高行珍(1980—),女,山东郯城人,太原理工大学讲师,语言学博士,从事二语习得及文化传播研究。

引文格式:张建英,高行珍.后疫情时代山西会展业发展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6):36-38.后疫情时代山西会展业发展对策张建英,高行珍(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 要:2019年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和聚集的积极疫情防控措施,山西会展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陷入低谷。

2020年中以来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秩序开始全面复苏,山西会展业重现生机。

文章在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对山西会展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探索了山西会展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对标行业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具体做法,以提升会展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开拓山西会展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山西会展;措施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1.06.007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1)06-0036-03 一、引言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的总称,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也是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1]。

会展业传统形式为线下展览,观展者通过近距离接触实际展品了解其属性及商业价值,并给销售方和消费者直接沟通提供服务和途径[2]。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会展业近年来已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由于目前我国会展业尚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有关会展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范文一:发展现代会展业的政策措施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

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会展业相关政策措施和作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我国一些大城市提供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

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

汇总分析国内主要会展城市政策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会展城市在地方财政的每年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自行主办及招揽申办的专业展览会给予资助和奖励,扶持自主品牌展会发展,促进专业性展会做大做强,同时提高招揽外来专业展会的积极性。

二、出台会展业管理办法,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很多城市已出台会展业管理办法,包括对展会进行登记备案,简化统一审批程序,公安、消防、卫生、市政等部门协调服务;规范招展、招商行为;对展会名称进行审核,严格规范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展会等内容。

三、成立会展协调办公室,组建会展行业协会目前主要会展城市都成立了会展协调办公室,组建了会展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我约束机制,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实行行业管理、行业协调,依法维护行业和行业内单位的合法权益。

同时开展会展业统计调查、组织评估、信息发布、价格协调、资格资质审核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四、对展会进行等级划分评定,评定优秀品牌展会部分城市已建立一套完善的会展评估体系,根据展览会的展览面积、参展商(国际性展会境外客商参展比例)、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的人数、展览的连续性、成交金额、参展商和媒体以及观众的满意度等相关要素为指标,对在当地举办的专业性展览会进行等级划分,同时评出优秀品牌展会。

会展人才培养与会展经济研究综述_冯克江

会展人才培养与会展经济研究综述_冯克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5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52010会展业被认为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推动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会展业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会展业如此重要,那么对会展业的发展和会展人才培养的研究状况如何?下面就此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关于会展的内涵和作用什么是会展?顾名思义,会展就是会议和展览。

文超指出,会展指的是以会议、展览为媒介,以一定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手段,达到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行业[1]。

刘宇认为,会展业指的是以会议和展览的组织和承办为中心,以会议和展览的组织、会议和展览场馆的拥有者、会议的展览和策划、设计、施工者开展一系列活动的总和[2]。

会展可分为三种类型:综合型(如广交会)、专业型(如新建纺织品贸易洽谈会)和特种型(如中国艺术博览会)[3]。

会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说更是如此。

德国慕尼黑展览公司总裁门图特先生说得很形象:“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

”会展是“经济助推器”和“城市面包”[4]。

如今,各种各样的会议、展览越来越多。

这些会议、展览都会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不仅如此,会展还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国外有1:9(或1:10)的说法,即:如果会展业的直接收入是1的话,它可以拉动其他行业如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广告、通信等的收入达到9。

会展业已经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越来越多的人还意识到了会展业在提升城市知名度方面的作用。

通过会展,可以让来参展的商家和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该城市,并通过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城市。

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调研

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调研

《会展管理认知》考试方案——会展管理本科考核内容a)对某一展览场馆(会议中心)进行调查b)对某一会展组织企业(展览公司、会议公司、婚庆公司、培训公司等)进行调查c)对一个会展活动展开调查d)对某一地方会展法规调查e)对某一地方会展管理机构调查考核规范及要求1.围绕上列五个对象之一进行调研,题目根据实际情况自拟,3千—5千字。

2.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字迹要清楚,标点符号要正确,错别字率不得超过1‰。

3.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左对齐;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左对齐;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

5.注重实际,应用性强,逻辑合理,语言通顺,形式规范。

评分标准1.所选项目具有实际意义。

(15分)2.具有实地调研材料,资料全面充足。

(10分)3.内容符合实际、应用型强。

(20分)4.有创见、有突破、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20分)5.结构合理、层次清楚(20分)6.整个过程的工作态度,报告的规范程度(10分)7.参考文献(5分)大纲:一,引文,会展行业概括,重庆会展发展基本状况;二,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基本概况;三,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相关分析;四,今后发展前景分析;五,寄语、结尾正文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所谓会展经济,即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程来看,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可见发展速度之快。

会展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会展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会展旅游营销策略研究摘要: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的旅游形式。

在国际上,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商务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关键词:会展旅游营销策略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内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会展市场,而且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涉足到旅游业等相关领域,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会展旅游。

但是当会展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一、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我国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是会展旅游业兴起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国际经济发展一体化又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会展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快速发展,总规模年均增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已经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成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必将为中国会展旅游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进而带动会展旅游经济的全面提升。

(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人数1.37亿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会展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会展旅游又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三)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中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在201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经贸往来明显增加,进而会促使来华的商务旅游者人数的增加,更加频繁的世界经贸往来为我国的会展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由于我国的会展旅游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一)还没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运作机制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其管理机制还明显的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特征,市场化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我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分析
- 15 -
第3章 我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分析
3.1 产业聚集相关理论
3.1.1 产业聚集理论的发展
产业聚集(Industrial Cluster)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
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产业聚集理论研究主要有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聚集
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首先提出的,其《经济学原
理》中提出两个重要的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他认为,
内部规模经济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外部
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所产生的规模经济。马歇尔发现
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聚集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聚集是因为外部规模经
济所致。马歇尔提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一般比较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到,厂商也
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企业外部的规模经济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当
产业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
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马歇
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聚集
这种现象。因此,以后的经济学家就把劳动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
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解释为马歇尔关于产业聚集理论的三个关键
因素。
聚集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首先提出的。韦伯从
工业区位的角度对产业聚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聚集经济概念。韦伯认为,
产业聚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张,从而引起产业集
中化,这是产业聚集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
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
是有效的地方性聚集效应[1]。韦伯从聚集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
成本”降低来研究聚集产生的动因[2]。韦伯把产业聚集归结为4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的整体功能加强,技术设备
相互之间的依存会促使工厂地方集中化。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韦伯
把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看作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
它也十分“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聚集化。第三个因素是市场化因素。韦伯

[1]有不少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仅仅发生在小企业当中,似乎只有小型企业才有集群现象。事实上,无论是已经
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还是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大企业的产业集群现象也十分普遍,而且,大企业因产业集群引
起的规模经济效应要优于小企业。韦伯在他的研究中也专门论述了这个观点。
[2]郑健,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3):32-33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 16 -
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聚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
得到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第四个因素是经常性开支成本。
产业聚集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韦
伯还从运输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两个不同的途径去分析产业聚集能够达到的最大
规模。
迈克尔・波特把产业聚集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
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聚集的形成机理和价值。
1990年他在《论国家的竞争优势》一文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些重要命题和判断,
如聚集对规模经济的作用、对要素改变的影响,政府的作用与聚集经济的关系等。
1998年发表的《聚集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
聚集理论。
关于产业聚集的主题,胡佛(E.M.Hoover,1948)、利奇腾伯格
(R.M.Lichterberg,1960)、享德森(J.V.Henderson,1984)等人均作过专门的研究
和论述。保罗・克鲁格曼是第一位把产业聚集与国际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
的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借用萨谬尔森曾经提出的一则天使的寓言[1]来阐释产
业聚集现象:产品的贸易活动实际上间接地起到了生产要素贸易的作用,无论生
产要素最初的分配状态如何,通过贸易活动,总会使某些产品的生产集中于某些
工业区。克鲁格曼不承认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的普遍意义,认为这个因素
只会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聚集中产生效应。产业聚集中的外部规模经济因素
在克鲁格曼的眼里是一种开放经济的状态,是各个国家产业选择和取得优势的决
定性因素。这一点和他的“新贸易理论”是吻合的,即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
于国与国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
分工和在此基础上所能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

3.1.2 产业聚集的形成
产业聚集(Industry Cluster)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
研究产业聚集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具有重
要意义。产业聚集,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
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
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也
就是说,聚集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群内企
业之间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密切关系;聚集还包括提


[1]萨谬尔森提出的这则寓言内容大致是:资本与劳动原先是自由组合地在一起工作,同时生产资本密集型
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由于这些生产要素逐渐傲慢,得罪了上帝,上帝便派天使下凡,把这些生产要素分配
在不同的国家,一个国家的资本只能与该国的劳动在一起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